- 68.5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作业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①张老师为人谦和,说话慢声细语,总是那样亲切随意,如坐春风,不拉架子而棱角自见,从不喧哗而锋芒难避。
②为了过上一个祥和欢乐的春节,各社区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和平社区活动室里,一群鹤发童颜的老人正在舞文弄墨,进行书法比赛。
③在一些西方消费者的概念里,“中国制造”仍意味着质量低劣。但美国的一些媒体近日指出,“中国制造”与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语,很多产业已变得高度专业化。
④学校组织春游,老师要求同学们尽量少带比较沉重的物品,一切轻车简从,这主要是让大家可以更轻松地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⑤对时装界来说,黑色单品反而是展现个性的搭配利器,既吸引眼球又干净利落的全黑色装束会在夏天独树一帜,展示不一样的色彩美。
⑥目前各大媒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鲜活的事例、感人至深的典型、鞭辟入里的评论吸引了大批受众。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④
解析:①如坐春风: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和熏陶。此处不合语境。②舞文弄墨: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用于此处褒贬失当。③同日而语:放在同一时间谈论,指相提并论(多用于否定式)。使用正确。④
轻车简从:行装简单,跟随的人少(多指有地位的人)。此处属望文生义。⑤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此处符合语境。⑥鞭辟入里:形容做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此处形容“评论”正确。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C )
A.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表明,人类68%的疾病的原因是由空气污染引起的,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是感冒的主要根源。
B.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1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C.《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近日,2020年“三节”群众文化活动——“迎新春·诵经典”大学生专场诵读会在一首首激情澎湃的诗歌中拉开了序幕。
D.读完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读者就会为这诗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解析:A项,“原因是由空气污染引起的”杂糅,删去“的原因”;B项,语序不当,“从现在起到年底”应该放到“国家大剧院宣布”之后;D项,最后一句缺少主语,可删掉“使读者”。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B )
直到“五四”之前,中国诗坛还是旧诗一统天下。___________
①新诗的倡导者们主张废除陈旧的格律,其着眼点当然不仅仅在于形式。
②尽管旧诗曾有灿烂的过去,但到了20世纪初,已成强弩之末。
③它那固定的形式、格律,已使它很难容纳新的思想、新的内容。
④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向旧诗所代表的传统思想与美学观念发起挑战。
⑤很难适应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和读者的审美要求。
A.①④②③⑤ B.②③⑤①④
C.①④③②⑤ D.②①④⑤③
解析:文段的整体思路是从旧诗写到新诗,注意“它”“同时”等词语。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
A.昨天的作业太多了,能全部完成的同学,只不过占全班十分之二、三,至于完成的质量就更不好说了。
B.在海边,他写浪花,写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写老藤;在田野,他写春花,写秋月。真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C.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D.春运快要到了,面对车票一票难求的困窘状况,我非常想知道你是坐火车来呢,还是坐汽车来?
解析:A项,顿号多余;B项,句号移至引号外;D项,问号改为句号。
5.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D )
(1)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纯的机会。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________。
(2)一别两年多了,康桥,谁知我这思乡的隐忧?也不想别的,我只要那________,独自斜倚在软草里,看第一颗大星在天边出现。
①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②草的青,花的香,星月的光明,流水的殷勤
③晚钟撼动黄昏,田野没遮拦
④晚钟撼动的黄昏,没遮拦的田野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1)第①句是按由高到低、由实到虚的顺序来说的。(2)“也不想别的,我只要那”后承接的应为名词性短语,而“晚钟撼动黄昏,田野没遮拦”为动词性短语。
6.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郭沫若,现代诗人,他的诗集《女神》轰动文坛,成为新诗历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打破了古典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完全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语言上是运用现代白话。
C.闻一多,诗人、学者,所著诗集《红烛》《死水》,表现了他对祖国真挚的感情和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抗议。
D.雪莱,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雪莱在《致云雀》《西风颂》等抒情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作品想象丰富,音韵和谐,节奏明快,在英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解析:新诗也讲求格律与押韵,只是与古典诗歌的方式不完全相同,也不像古典诗歌那样严格而已,比如说《再别康桥》也押韵。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10题。
红 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闻一多要问诗人们,你们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和这红烛相比。
B.诗人问红烛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这样的身躯、这样的灵魂为何要燃烧,要在火光中毁灭自己的身躯?表明诗人从未找到生活的方向。
C.诗歌从第四节开始,一直歌颂红烛,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红烛要烧,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
D.诗人要歌颂这红烛,歌颂这奉献的精神,歌颂这来之不易的光明。在这样的歌颂中,诗人和红烛在交流。
解析:“不误,不误”是诗人对想不透的问题的坚定回答,可见,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
8.诗人对“红烛”有怎样的困惑?
答:诗人对红烛的困惑有“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和“又何苦伤心流泪?”
对这两个困惑的深刻追问与思考,揭示了红烛的本质:红烛是力量,是英雄,是时代的呐喊。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形象的理解,诗人赞叹红烛精神,但这种赞叹是由对红烛的困惑引发的,对困惑的追问,就接近了红烛的本质。
9.“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一句中,“残风”指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残风”隐指反动势力。红烛流泪是为烧得不稳而急得流泪,表明诗人自己怀着拯救祖国的美好愿望,因受到黑暗反动势力的阻挠,感到壮志难酬,为此而痛哭流涕。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回答此题,要关注诗人对“又何苦伤心流泪”的追问。
10.有人说“闻一多在《红烛》一诗中忠实于自己心灵的颤动,大胆生动地展示了内心的波澜起伏”,请简要分析。
答:诗的情绪抑扬顿挫,大体上经历了七次显著的变化:赞叹红烛的“红”,这是扬;困惑于红烛式的自焚,这是抑;振奋于红烛的创造能量,这是扬;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这是抑;欣喜于红烛的伟绩,这又是扬;掂量着“灰心”与“创造”各自的分量时,感伤之情又隐隐透出;最后全诗的收束却又是昂扬向上的。七次变化,四扬三抑,线索清晰,形成了全诗特有的情绪型节奏。
11.郭沫若为纪念古代名人撰写的楹联字字珠玑,值得欣赏,请根据语境任选一则,补出对联的上联或者下联。
(1)武侯祠在四川省成都市,始建于西晋末年。1965年郭沫若为其撰写的楹联是: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2)四川省江油县建成李白纪念馆。1963年,郭沫若应邀为其撰写了楹联: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3)四川成都西南郊区的花溪畔杜甫故居建立了纪念馆,即杜甫草堂。1953年,郭沫若为其撰写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第二课时 能力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该是垂柳吧,只有夕阳中的垂柳,才堪比“新娘”:( ),艳影倒映在康河的波光中,教人生出热烈纯真的爱恋。徐志摩爱恋康桥,就像爱恋自己梦里的新娘,情意缱绻。而康桥什么最像新娘呢?只有河畔夕阳下的垂柳。垂柳 ________,枝条细长,一律下垂,迎风摆荡,顺光看去犹如新娘________的长发,逆光看则如新娘头上那块柔美的红盖头,这不就是传统中新娘出嫁的情景吗?如此天才的想象,只属于徐志摩。未名湖畔的垂柳,其实也________,风情万种,不知哪位诗人能像徐志摩写得那样美。
我的家乡有一条清亮如练的淦河穿城而过,河畔的垂柳总是让人“相看两不厌”。虽然广场上有________的花草,身形妖娆的名木,但都不及河边的那些垂柳富有韵致。疏浚河道后,河水比以前更加清澈明亮,站在桥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底的水草在悠悠地飘荡,一如徐志摩笔下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岸边的垂柳羡慕起河里的水草了,也探着身子,和水亲近。走在淦河边,垂柳枝乖巧地拂过脸面,柔柔的,嫩嫩的,像婴孩的手,不忍伸手去撩开它。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B.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略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C.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略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D.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美妙韵味的新诗和意境,特别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解析:A项,领教:接受人的教益或欣赏人的表演时说的客气话;请教;体验,经受。语境是对徐志摩的诗有所认识,体会了其中的意义,所以用“领教”不正确,可用“领略”。C项,应为“特别陶醉于”。D项,应为“领略了新诗的美妙韵味”。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河畔的垂柳,把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新娘的盛装
B.河畔的垂柳,被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盛装的新娘
C.河畔的新娘,被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盛装的新娘
D.河畔的新娘,把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垂柳的盛装
解析:段落的主要内容是说“垂柳像新娘”,由此可以确定出正确答案。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C )
A. 若隐若现 秀美飘逸 风姿绰约 美言不文
B. 若隐若现 飘逸春秋 蒲柳之姿 美言不文
C. 葱郁浓密 秀美飘逸 风姿绰约 美不胜收
D. 葱郁浓密 飘逸春秋 蒲柳之姿 美不胜收
解析:葱郁浓密:葱茏而稠密。此处用来形容垂柳,使用正确。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秀美飘逸:美丽、轻柔飘动,形容“长发”恰当。飘逸春秋:潇洒地度过这一辈子。风姿绰约:形容风度姿态柔美动人。此处用来形容垂柳的姿态,使用正确。蒲柳之姿:旧时称自己体质弱的客套话。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用在这里恰当。美言不文:美善的言辞,不需要修饰。
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要让人们不断增强幸福感,必须坚持发展,使财富更加丰饶充盈。人在社会中只有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不受歧视,才会感到幸福。如果心理失衡,即使自己的经济收入比过去多,但看到在同样付出的情况下别人却拿得更多,也会感到不快乐。一个基本生活不愁的人,由于对钱财没有贪欲就会知足常乐;而一个腰缠万贯的人,将幸福完全物质化,在钱财上总觉得比上不足,内心就会长戚戚。
请概括出“幸福指数”的三个要素。(每点不超过6个字)
答:经济富裕__社会公平__心态良好
解析:概括“幸福指数”的三个要素,首先把文段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要让人们不断增强幸福感,必须坚持发展,使财富更加丰饶充盈”,里面的关键词是“财富”“充盈”;第二层是“人在社会中只有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不受歧视,才会感到幸福”,里面的关键词是“社会”“公正”“公平”;余下为第三层,关键词为“心理失衡”。据此概括即可。
5.请根据你学过的对联知识,从下面的备选句中选择合适的语句,按照合理的顺序为下面的挽联补出下联,只填序号即可。
①华表托精灵 ②何当化鹤重来 ③身世浮沉 ④词源如海笔如椽 ⑤一生一死 ⑥深闺有妇赋招魂 ⑦五岳岱宗高
郁达夫挽徐志摩:
新诗传宇宙,竟尔乘风归去,同学同庚,老友如君先宿草;①,②,⑤,⑥。
解析:对联讲求对仗工整,词性相同,根据上联的特点,第一个分句是个句子,名词+动词+名词,观察5个字的句子,只有①符合要求;第二个分句为6个字,②符合要求;第三个分句中有两个字相同,⑤符合要求;和最后一个分句结构一致的只有⑥,由此可以排出正确顺序。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中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这是在告诫我们,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忍的毅力,因为任务重大,道路远长。
(2)杜甫《望岳》诗中,描写作者看到云在升腾、鸟在飞翔的两句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3)诸葛亮《出师表》中,作者向刘禅进言,宫中之事,向郭攸之、费祎、董允这些志虑忠纯之士请教,再去施行,则“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郭沫若的“崛起”
邹士方
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国最优秀的新诗诗集,《女神》的诞生使郭沫若成为中国新诗界的巨人,奠定了他在整个新文学史上的地位。《女神》的诞生同一个人很有关系,他可以算作是《女神》的“催产婆”,这个人就是宗白华先生。1918年11月,宗白华开始担任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主编,宗白华就是在这期间发现和扶植了郭沫若。
《学灯》属于“学艺性副刊”,原来占据主要篇幅的是学术性讨论、报道、翻译、名人演讲录及编作者之间的通信。宗白华到来后,把哲学、美学和新文艺(特别是新诗和戏剧)的血液输入《学灯》,使《学灯》大放异彩,成为闻名遐迩的五四时期四大副刊之一。在宗白华的建议下,1919年8月15日《学灯》开辟《新文艺》栏,开始刊载新诗。宗白华从大量来稿中发现了字体秀丽的日本来件,深为留学生的浪漫热情而感动。他没有因为上面陌生的作者名字而看轻作品的实际价值,不久署名“沫若”的诗作《鹭鸶》与《抱和儿浴博多湾中》在9月11日《学灯》刊出。
当时郭沫若在日本福冈九州大学医学部学习,出于爱国热情,他集合几个同学组织了一个小团体“夏社”
,出油印小报。在编印小报过程中,他经常阅读上海的《时事新报》,《学灯》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他在8月29日《新文艺》栏上读到康白情的白话诗《送慕韩往巴黎》,这唤起了他的胆量,遂将自己以前的诗作投寄《学灯》,不想很快刊出,惊喜若狂。在此之前郭沫若虽有创作和翻译,但他知音难觅,作品寄回国内,屡屡碰壁。这次作品第一次变成了铅字,给他的生活道路和创作历程带来了决定性的转折。
闸门已经打开,诗人的才华之泉终于迸发奔流了!宗白华以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出年轻诗人胸中蕴藏着不可估量的创造力,看到一颗珍珠正在东洋岛国烁烁闪光,他以惊人的气魄将“无名小辈”的作品接二连三地大量发表,9月下旬至11月下旬就陆续发表了《死的诱惑》《新月白云》《某礼拜日》等十几首。宗白华鼓励比自己年长五岁的郭沫若尽量写诗,为此1920年1月宗在《学灯》取消了《新文艺》栏而代以《新诗》栏。郭凡有诗寄去,宗毫无保留地发表,甚至有时用《学灯》整个篇幅。郭沫若像一座作诗的工厂,产品有了销路,他的诗兴大发,于是他的诗像潮水一样接连不断地在《学灯》上涌现出来。大量地编发一位无名作者的新诗,在《学灯》编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国报刊史上也是罕见的。
在现代文学史上,宗白华不仅是郭沫若新诗的最初编发者,而且是第一位评论者和鉴赏家。他在给郭沫若的信中说:“我很希望《学灯》每天发表你一篇新诗,使《学灯》有一种清芬,有一种自然的清芬。”对于《凤凰涅槃》和《天狗》二诗,他热烈地赞颂:“你的凤歌真雄丽,你的诗是以哲理做骨子,所以意味浓深。不像现在有许多新诗一读过后便索然无味了。所以白话诗尤其重在思想意境及真实的情绪,因为没有辞藻来粉饰他。”“
你《天狗》一首是从真感觉中发出来的,总有存在的价值,不过我觉得你的诗,就是形式方面还要注意。你诗形式的美同康白情的正相反,他有些诗,形式构造方面嫌过复杂,使人读了有点麻烦,你的诗又嫌简单固定了点,还欠点流动曲折,所以我盼望你考察一下,研究一下。你的诗意诗境偏于雄放直率方面,宜于作雄浑的大诗,所以我又盼望你多作像凤歌一类的大诗,这类新诗国内能者甚少,你将以此见长。但你小诗的意境也都不坏,只是构造方面还要曲折优美一点,同作词中小令一样。要意简而曲,词少而工。”
对于宗白华的扶植和帮助,郭沫若是永远不忘的,他认为由于宗白华给予他很大的鼓励使他有最初的一本《女神》的集成,他甚至感激地称宗白华为“我的钟子期!”
(选自《艺术大师的流年碎影》,有删改)
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宗白华可以算作是《女神》的“催产婆”,《女神》是中国最优秀的新诗诗集,《女神》奠定了郭沫若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
B.《学灯》之所以成为闻名遐迩的五四时期四大副刊之一,与宗白华引入哲学、美学和新文艺,并将其与过去的学术讨论等内容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密切相关。
C.宗白华用《新诗》栏取代《新文艺》栏,大量发表当时并无名气的郭沫若的诗作,打破《学灯》编辑的惯例,激发了郭沫若的创作热情。
D.这篇传记通过记述宗白华发现郭沫若并扶植他“崛起”的故事,既赞扬了宗白华的伯乐之功,也肯定了郭沫若的新诗创作才华。
解析:B项,文中无“同等重要”的信息。
8.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宗白华认为郭沫若的诗有一种自然的清芬,内容富于哲理,意味深浓,形式简单固定,欠流动曲折,意境偏于雄放直率,宜作雄浑大诗。
B.郭沫若不仅具有爱国的热情,还有过人的胆量和惊人的创作才华,这是他成功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C.郭沫若对《学灯》有着浓厚的兴趣,就将自己以前的诗作投寄《学灯》,没想到被刊载,这唤起他的胆量,他的生活和创作从此发生决定性的转折。
D.宗白华不重名气只重才情的选诗标准,使郭沫若得以被发现,宗给了郭以知音般的理解,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给他的生活和创作带来决定性的转折。
解析:C项,是郭沫若在《学灯》上读到康白情的白话诗,唤起了自己的“胆量”。
9.宗白华为郭沫若的“崛起”提供了哪些帮助?请简要概括。
答:①提供机会。宗白华看重新诗,在《学灯》上开辟《新文艺》专栏刊载新诗,后来又取消了《新文艺》栏而代之以《新诗》栏,为郭的“崛起”提供了舞台;以惊人的气魄接二连三大量发表郭沫若的诗作,给了郭向世人展示才华的机会。②慧眼识珠。宗白华不在意郭沫若是“无名小辈”,而看重作品的实际价值,并且敏锐地判断出郭沫若具有不可估量的创造力。③欣赏指点。宗白华欣赏郭沫若的诗作并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创作意见,既鼓舞了郭,也帮助郭提高了创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