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0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 学 设 计
课时授课时间:2016 年 月 日 第 周 本学期总第 27 课时
课 题 《劝学》
课标要求 掌握文言重点实虚词;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继续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2.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3.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体会比喻论证。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习课文,感悟学习对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晓劝学之意,明劝学之理。
教学难点 探究本文怎样运用比喻进行说理。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点拨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
堂
小
结
与
板
书
设
计
检
查
评
价
教
研
组
应备: 节,实备 节,超备 节。
质量评价: 20 年 月 日
教
学
主
管 20 年 月 日
内 容 与 过 程
教学环节与内容 反思 补充
第一课时
一、导入
㈠询问课前预习情况。
1.齐读课文,整体了解预习情况,重申诵读的重要性。
2.询问预习时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从而筛选课堂教学
的重点和难点。
明确:本课文字晓畅明了,因而晓其意比较容易;但论证上由于时代久远,
当时属于常理的比喻可能今天理解起来有困难,析其法有一定难度,明其理有一
定的现实意义。
㈡朗读、范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矫正读音,强调朗读要注重节奏、强弱和韵律。
教师范读课文。
二、课文探究
㈠解题
1.“劝学”的意思是什么,学习的内容是什么(结合课前印发的资料,请学
生回答,教师归纳)?
明确:“劝”在本文是“劝勉、鼓励”的意思,题意是“劝勉、鼓励人们勤奋
学习”。学习的内容是儒家的经典。
关于结构
明确:本文是节选,原文 1710 字,课文节选的只有 290 字,不能体现全文的
结构,因此不必在结构上做更多的探究(利用 ppt 展示《劝学》全文,不做讲解,
只说明原文篇幅很长,但课文节选的部分用大一号的字体,每段中总结的话有“君
子”的句子用红色字体)。
㈡中心观点
1.“君子曰”的用意何在?
明确:首先,《劝学》全文的许多段落都以“君子”作结,例如,“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故君子居必
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君子慎其所立乎”“故君子结于一也”
“君子贵其全也”,可见作者强调学习可以成为君子。其次,作为间接引用,这是
重申《论语》的观点。
2.“学不可以已”的观点在当今演化为怎样的说法?
明确:俗语说的“活到老学到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身学习”理
念。
㈢师生共同探究第二段。
1.学生齐读,教师范读并积累文言词语:通假字(有 yòu——又 ,知 zhì—
—智、 暴 pù——曝、鞣 rǒu——煣)、实词(中、参)、虚词(于、之),着重指
出“煣”读为“rǒu”,书下注解有误。
2.“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这是本课的
难点所在,应该着力探究)
明确:“青”“蓝”与“冰”“水”都是喻体,而且每句的喻体之间有一种特殊
关系,关键是找出本体。“青”与“冰”的本体都是指学习之后的知识状态或水平,
“蓝”与“水”的本体都是指学习之前的知识状态或水平,意在强调人经过学习
就可以使知识水平得到提高。“青于蓝”是萃取,是提纯;“寒于水”是改变形态、
状态,即从无形到有形。都是强调学习这种后天行为可以改变固有、天生的属性。
着重强调,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理解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
错误的理解。后者作为成语是从前者脱胎而出的,意思是学生是跟老师学习的,
但超过了老师。这种理解主体不一致,违背荀子的愿意。这样理解“冰,水为之”
一句就没有对应了。
3.“煣”与学习有什么相似点?
明确:“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设喻,表面上是说“直木”——
非器,变成“中规”的车轮——成器,这种成器的过程在于“煣”——用火烤使
之弯曲;隐含的论断是无学之人经过后天的学习,可以成为有学之人。“木”经过
“煣”这种加工工艺,与人的学习——也就是后天加工上有相似点。“虽有槁暴”
一句进一步阐明获得了本质改变以后,很难回到无学、无用的原始状态。 这都是
为了阐明后天学习对人有重要的意义。
4.“木受绳则直”一句比喻论证的重点是什么?
明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是说“不直”的“木”经过墨绳的取直然
后经过加工就会像墨绳画的那样直了(即成材了),金属制成(没有开刃)的刀剑
在砺石上磨砺就会变得比没开刃时锋利;同样的道理,人只有经过“博学而日参
省”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木受绳
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加一起是比喻的喻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
而行无过” 是这个比喻的本体,两层之间构成一个结构复杂的比喻,板书如下:
喻体,即直观的生活现象:
木 受绳 则 直 (成材)
金 就砺 则 利 (成器)
本体,即抽象的道理:
君子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 知明而行无过 (成人)
其相似点为:
前提相似:“木”“金”有似于“君子”,“受绳”“就砺”有似于“博学而日参
省乎己”;
结果相似:“直”“利”有似于“知明而行无过”。
人经过学习,就如同“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一样,比没学习的时候在
本质上有很大的提高,可见学习对改造人的品性起决定作用。所以说这个复杂的
比喻是围绕“博学而日参省”可以改变人的品性这点来进行论证的。“博学”侧重
孔子说的学,“日参省”侧重孔子说的思。
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
才获得的。“木”要改造为“中规”的轮,要用“煣”,金要“利”,就得“就砺”,
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多
么重要,所以“学不可以已”。
㈣背诵第二段。
学生自由诵读本段,教师鼓励有积极性的学生背诵。
共同背诵。
作业设计
作业要求 无才无以立足,不苦不能成才。
A 层:
1.抄写全文。
2.课后尝试背诵全文。
B 层:
1.抄写全文。
2.课后尝试背诵课文 1-3 段。
www.ks5u.com
高考资源网
相关文档
- 全国卷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2021-06-0431页
- 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技巧:议论文递进2021-06-043页
- 山西省运城市东康一中2020-2021学2021-06-047页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2020学2021-06-0422页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专题42021-06-046页
-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2021-06-0427页
-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9-2022021-06-0428页
- 语文卷·2019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高2021-06-0414页
- 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2021-06-0415页
- 河北省沧县风化店中学2019-2020学2021-06-04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