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0.58 KB
  • 2021-06-04 发布

2014年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4 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宫阙/商榷 唠嗑/瞌睡 编辑/缉拿 靓妆/觐见 B.菜畦/脐橙 饬令/秩序 毗邻/癖好 坯料/胚芽 C.肄业/嗣位 孱头/孱弱 缫丝/粗糙 橹棹/泥淖 D.伫立/贮存 溃脓/谷穗 噱头/洞穴 惭怍/酬酢 解析:A 项“阙”、“榷”读“què”;“嗑”、“瞌”读“kē”;“辑”读“jí”、“缉”读“jī”; “靓”读“jìng”、“觐”读“jìn”; B 项“畦”、“脐”读“qí”;“饬”读“chì”、“秩”读 “zhì”;“毗”读“pí”、“ 癖”读“pǐ”;“坯”读“pī”、“胚”读“pēi”; C 项“肄”读“y ì”、“嗣”读“sì”;“孱”读“càn”、“孱”读“chán”;“缫”读“sāo”、“糙”读“cāo”、 “棹”读“zhào”、“淖”读“nào”; D 项“伫”、“ 贮”读“zhù”、“溃”读“huì”、“穗” 读“suì”、“噱”、“穴”读“xué”、“怍”、“酢”读“zuò”。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蟊贼 彬彬有理 倚老卖老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元凶 挑肥拣瘦 衣不蔽体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C.斑斓 磨拳擦掌 幅员辽阔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D.松驰 蜂拥而上 负隅顽抗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解析:试题分析:A 项“彬彬有理”应为“彬彬有礼”;C 项“磨拳擦掌”应为“摩拳擦掌”; D 项“松驰”应为“松弛”。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学创作蔚然成风,出现了一批脍炙人口的精品;但也有许多内容 低俗,文字粗劣,让人不忍卒读的作品。 B.先秦哲学起源予对人生、对社会的忧患,先秦诸子周游列国,大多席不暇暖 , 以谋求天 下由“无道”转变为“有道”的格局。 C.《古代中国与世界》这本书体现出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全书没有一篇文字是未经长期准 备和思考就率尔操觚的。 D.本来他的本职工作是设计,让他去做这种跑腿儿的活,未尝不是高射炮打蚊子!如果长期 这样下去,难免造成人才流失。 解析:A 项中“不忍卒读”意为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此处应为难以卒读。B 项中“席不暇暖”指座位还没有坐热就走了,形容很忙。C 项中“率尔操觚”觚,方木,古 人用它来书写。率尔,贸然,随便地;操觚,指作文章。原形容文思敏捷,后指没有慎重考 虑,写作态度不严肃,轻率地写,随意着笔。D 项中“高射炮打蚊子”比喻大材小用。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的乒乓球运动三十年来长盛不衰,不论是男女项目、团体项目还是各个单项,都处于 世界领先地位。 B.蛋白质是构成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基础。近年来,生物学家在解释细胞如何制造蛋 白质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很少有人对蛋白质降解的问题感兴趣。 C.与流浪儿童的问题相比,留守儿童问题绝非家长单方能力所及,这是一个比街头流浪者收 置更为复杂的系统性社会问题,政府部门也难脱干系。 D.近日,据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 2013 年度“全球最具权力女性榜”显示,德国总理 默克尔连续三年问鼎冠军,包括彭丽媛在内的 9 名中国人榜上有名。 解析:A 项属于不合逻辑;C 项属于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留守儿童问题”与“绝非家长单 方能力所及”不搭配,应在“留守儿童问题”后加上“的解决”。D 项属于句式杂糅“据......显 示”,“问鼎冠军”重复累赘。 答案:B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9 分,每小题 3 分) 节省能源的路灯 节省能源,实际上就是尽可能减少能源损失。要是有一种感应器能够在受到压强的作用 下自动控制开关,控制相应范围内的灯的亮和灭,这就达到了节省能源的目的。 那么这个感应器不能是通过声音产生的空气震动控制的,而是要通过车辆和行人对路面 的冲击和压强而产生的路面震动控制,这两种震动是不同的,否则就会阴差阳错,说不定是 动物的叫声,路以外的喧哗声就让灯亮了,同样达不到节省能源的目的。倘若车辆、行人发 出的声音很小,灯不会亮,那么就形同虚设,毫不起作用。汽车的行驶、行人的走路,自然 而然会对地面产生冲击和压强,使路面震动,这就可以利用路面的震动来控制路灯亮还是熄 灭。假如有这样的一个装置,我们不妨先把它命名为“震动感应器”。它可以安装在路灯的 灯箱内,各个装置用一根金属棒与路面相连,当路面受到冲击和压强产生震动时,对应的路 灯就会发光,哪里有车辆或行人,哪里的灯就会亮起来,震动停止,灯在一定时间限定内自 动熄灭。当然,为了减少装置的安装数量,可以由这样的一个装置控制多盏路灯,装置与装 置之间并联连接在一个电路中,也就是每隔一段路程安装一个,然后通过导线把装星与相应 的路灯连接起来。 我们再来看一看“震动感应器”的工作原理:首先,金属棒就是用来感应路面上有无震 动的。当汽车或行人在某一路段上经过,对路面施加压力,产生震动时,金属棒将震动传到 “震动感应器”,“震动感应器”受到震动的刺激,命令由它控制的几盏路灯闭合开关发亮; 车辆和行人继续经过下一路段,下个路段的“震动感应器”同样受到震动刺激也使对应的路 灯发亮,依此类推。同时,车辆和行人经过以后的路段的“震动感应器”由于没有继续受到 金属棒传给它的震动信息而断开开关,不再使相应路灯继续发光。但要求这种“震动感应器” 灵敏度要高,而且还能够判别震动的来源。比如遇到特殊情况,遇到雷电天气或者工厂产生 的高分贝声响使空气剧烈震动,也会经过金属棒传到“震动感应器”,“震动感应器”误以 为震动是由路面传来的,使路灯发光。 只要在有路灯的公路上安装这种“震动感应器”,就不需要大量的人力来控制供电了, 一切工作就交给机器来自动控制。我们可以想象,随着汽车或行人在路面经过,路灯次第发 光与熄灭的情景,熠熠夺目,应接不暇,不也是夜间一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吗?在方便交 通的同时,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大的节省了能源。 这种“震动感应器”是为节省能源而设计,希望这种装置能够应用到实际中去,发挥巨 大的作用。节省能源可以减少开支,促进经济的增长,还可以保护自然环境,也是走“可持 续发展”道路的先决条件,更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5.下列关于“震动感应器”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震动感应器通过金属棒来感应路面有无震动,当路面上有车或行人时,金属棒就将震动传 到震动感应器上。 B.震动感应器受到震动刺激使对应的路灯发亮,当车和行人经过后震动感应器没有继续受到 金属棒传给它的震动信息而断开开关,从而实现节能。 C.震动感应器灵敏度高,能够判别震动的来源,遇到特殊情况,如雷电天气或工厂高分贝声 响的震动也能分辨。 D.震动感应器各装置之间采用并联电路连接,通过导线把各装置与相应的路灯连接起来,路 面受到震动时对应路灯就会发光,照亮道路。 解析:A、当汽车或行人在某一路段上经过,对路面施加压力的冲击,产生震动时,金属棒 就将震动传到震动感应器上。而不是路面上有车或行人时,金属棒就将震动传到震动感应器 上。C、震动感应器”灵敏度要高,只是一种设计要求,并不是已经达到的水平。D、当路面 受到冲击和压强产生震动时,对应的路灯就会发光。而不是路面受到震动时对应路灯就会发 光,照亮道路。 答案:B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路灯上安装一种感应器能够在受到压强的作用下自动控制开关,控制相应范围内的灯的 亮和灭,达到了节省能源的目的。, B.路灯的感应器控制与声控原理一样,都是靠震动控制的,因此汽车按喇叭时震动感应器就 会受到震动,路灯就会亮。 C.公路上安装了震动感应器,实现了自动化,一切工作就给机器自动完成,就不需要人力来 控制供电了。 D.夜间的路灯因为已经安装了震动感应器,随着汽车或行人在路面经过,路灯次第发光与熄 灭,熠熠夺目,应接不暇,成为夜间一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 解析:B 项这两种震动是不同的。C 项中应为“就不需要大量的人力来控制供电了”。D 项前 面少了“我们可以想象”。 答案:A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现代化城市中安装的震动感应器已经在节约能源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B.节省能源就是不能让能源损失。这样经济才会更好地增长,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C.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因为节省能源减少开支,促进经济增长,保护自然环境。 D.元论是在生产劳动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力图以最节省的方式,尽可能办好每件事情, 这是人类的共识。 解析:A 项是人类的想像,还未实现;B 项节省能源,实际上就是尽可能减少能源损失;C 项节省能源可以减少开支,促进经济的增长,还可以保护自然环境,也是走“可持续发展” 道路的先决条件,不是因果关系。 答案:D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习题。(22 分) 双白老人 于德北 ①按算双白老人已经 90 高龄了,论辈分我应该称他曾祖爷爷。二十年前,他曾到我的 家。里来过一次,是给我的祖父看病。他看我祖父的病气太重,就开了一大盆的药给我祖父 吃。祖父吃了他的药,气色红润,也不那么剧烈地咳了,减少了许多痛苦。 ②双白老人是个中医。他的老家在德惠,却常住在云南的一个小寨子里。说常住,其实 也不过是定居地,他的大半生是在行走中度过的。 ③他从云南往东北走,三年左右走个来回。从云南到东北,又从东北到云南,往来行医, 随吃随住,一日不短,三日不长。偶尔在病人家一住半年的时候也有,却保着人家的性命, 救着人家的病痛。 ④双白老人吃素,饮食十分清淡。他每日离不开酒,却注意节制,每晚三盅,不多喝, 也不少喝,喝时不用劝,不喝了谁劝也没有用。 ⑤他一辈子没结过婚,因而没有儿女。他曾对我的祖父说,他想收一个徒弟,把自己的 一生所学都教给他。但这个徒弟收得十分考究,十分挑剔,十分严格。由于他的一生云游行 医,并没有多少时间认真地坐下来考察一个人,一个可以让他接受的姑娘或小伙子。他曾对 我的祖父说:“若能从亲戚中选一个聪慧、好学、本分的孩子也未尝不可。”祖父就向他推 荐了我。我那时八九岁的年纪,淘气淘得不得了。双白老人把我叫到祖父床前时,我的整个 身心都在航模的最后工艺制作中。所以,当他问我喜不喜欢像他一样当一个中医时,我脱口 而出:“不喜欢。”我不知道双白老人为什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⑥说起来祖父的病,已有三年之久,他得的是肺癌,这与他早年拼命赌博过于劳累有关。 祖父初病的时候还恐于死亡,主动调理自己。可当他觉得生命无望的时候,曾固执地回老家 独居了一段日子。后来听乡下的堂叔、表哥们说,那是昏天黑地的一段日子,祖父每天沉浸 在牌局上,胜多败少,直至累吐了血。双白老人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来到我家的。他脸色红润, 双目炯然,一把过胸的胡须如雪样白。圆口布鞋,一袭灰色的褂子。他的牙齿,晶莹剔透, 像宝石一样闪闪发光。他和我的祖父同吃同住,并用大盘给祖父配了色彩驳杂的中药,内有 蝎子、蜈蚣、白花蛇、蟾蜍、蜘蛛等毒物,令人毛骨悚然。双白老人想尽各种方法让我的祖 父服药,每日陪他下棋,散步。双白老人比我家祖父大十余岁,是我祖父的堂叔,但在我看 来,祖父要比双白老人苍老很多。双白老人和他在一起,倒像一个晚辈在服侍长辈。 ⑦我记得祖父每次服药之后都剧痛难忍,双白老人说那是药毒和病毒厮杀的结果,如果 疼痛日减一日,就是说药毒战胜了病毒,祖父的病也会渐渐好起来。 ⑧双白老人为我祖父医病,是我亲眼所见癌症可治的病例。看着祖父一天一天爽朗起来 的面容,全家人有说不出的高兴…… ⑨在一个暴雨如注的夜晚,双白老人接到一封信。他读信时,面色惨白,额头鬓角尽是 虚汗。读罢信,他匆匆地整理行囊,对我祖父做了一些简单的交待,就消失在茫茫的雨夜深 处。 10 如来得突然一样,他走得也如此突然。如果说双白老人不来到我家,如果说他不给 我祖父的病带来希望,那么一切都将十分平常而平淡。但他传奇般的离去给我们留下了难以 体会的痛苦。我们眼看着祖父日益枯萎下去,而我们却束手元策。这是怎样的煎熬很难为外 人所知,难以言这。看着祖父瘦小的身躯平躺在棺材里,这形象是我少年时期不能忘怀的忧 伤。 11 我很想念双白老人,真的,现在我长大了,我很想对他说:“我想学习中医!” 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 A.第二段中,作者写双白老人“大半生是在行走中度过的”,突出他云游行医行踪漂泊不定 的职业特点。他根据病人的病情来确定自己的住行,既表现他以病人为重的医德,也突出了 他从事中医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具有神秘感的“老神仙”形象特征。为后面情节做铺垫。 B.最后一句“我想学习中医!”来得迟了一点,给了我们失望。在现代中医备受排斥和漠视 的情况下,这篇小小说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反省。 C.双白老人想收一个徒弟,祖父向他推荐了“我”,但我想到自己对中医根本不感兴趣,所 以拒绝了老人的请求。 D.双白老人开的都是些很普通的药,却治好祖父的肺癌,既表现他的医术高明,在结构上也 使小说达到高潮 E.文章最后提到,“我”的祖父去世了多年,“我”已经长大了,才想学习中医。“我”终 于体会到中医的价值,想学习和继承了,但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一一祖父的去世和多年的经 历,这过程是痛苦而又曲折漫长的。 解析:B 应是希望。C“因为我想到自己对中医根本不感兴趣”有误,“我”当时整个身心都 在航模的最后工艺制作中,所以,“不喜欢”只是“我”脱口而出。D 原文中说双白老人给 祖父配的中药,“内有蝎子、蜈蚣、白花蛇、蟾蜍、蜘蛛等毒物,令人毛骨悚然”,并非“很 普通的药”;中药只是使祖父的病情有所好转,并没有治好祖父的肺癌;在结构上只是为后 文写“我”长大后想学习中医作了铺垫,并未使小说达到高潮。 答案:A E 9.作者对双白老人的外貌描写十分精当,对其作简要分析。(6 分) 解析: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它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 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本题在分析时要结合人 物外貌描写的具体语句分析其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特征。 答案:“脸色红润,双目炯然”“过胸的胡须如雪样白”“牙齿,晶莹剔透,像宝石一样闪闪 发光”等肖像描写写出了老中医有点神秘感又健康俊朗;(3 分)“圆口布鞋”“灰色的褂子”, 等服饰描写写出了老中医普通平常而又亲切。小说通过精当的外貌描写刻画了出一位有点神 秘又显得亲切的老中医形象。(3 分) 10.找出小说结构上的两条线索,并结合文本具体说明。(6 分) 解析:这篇小说从结构上来说,有两条非常明显的线索,一是双白老人,一是祖父。以双白 老人为线索,小说对双白老人的交代是逐步深入的:他是一位普通的中医——是一位有个性 的中医——是一位医术高明的中医。小说以祖父为线索,实际上是以祖父的病情为线索的, 祖父的病重——双白老人为祖父治癌症,祖父一天一天好起来——双白老人因事离开,祖父 不能救。 答案:小说有三条线索。第一条以双白老人为线索。他是一位普通的中医——是一位有个性 的中医——是一位医术高明的中医。(3 分) 第二条线索是以“我”的心理发展为线索的。“我”不喜欢中医,但“我”希望双白老人治 好祖父的病——“我”亲眼看见双白老人为祖父医治癌症有效果,因此“我”对双白老人寄 予很大的期望——双白老人的离去使祖父活不过来,造成“我”的失望,长大后的“我”很 想学习中医。(3 分) 第三条线索是以祖父为线索。祖父的病重——双白老人为祖父治癌症,祖父一天一天好起来 ——双白老人因事离开,祖父不能救。(3 分) 11.⑤段说“我”不喜欢当中医,⑩段又说“我想学中医”,前后矛盾。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谈谈你的理由。(6 分) 解析: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观点,不矛盾。然后在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⑤段说“我”不喜 欢当中医,是“我”小时候的事情,因为当时“我”并不明白双白老人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 而且当时“我”正迷恋于航模之中,所以就随口说了一句“不喜欢”。 而文章结尾写的是“我” 长大后的事情,是“我”在经历了人生的很多事情之后,尤其是亲眼看见祖父的病在双白老 人医治下好转、双白老人的离去使祖父离开人世的过程。所以长大后的“我”想学习中医, 用高明的医术,为人治病。想项双白老人一样救更多的人于病痛中。探究性试题并不神秘, 总体来说它属于常规性试题,只是要求理解的深刻一点,思考的周全一点,做好此类题目, 研究文本是基础,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理有据。既要结合文本,又要联系实际,二者缺一 不可。 答案:不同意。(1 分)文章⑤段写的是“我”八九岁时的事情,当时“我”年幼无知,整 个身心都在航模工艺制作中。当双白老人问“我”喜不喜欢当中医时,“我”根本没考虑, 脱口而出:“不喜欢”。(3 分)而文章结尾写的是“我”长大后的事情,“我”经历了亲眼看 见祖父的病在双白老人医治下好转、双白老人的离去使祖父离开人世的过程。所以长大后的 “我”想学习中医,用高明的医术,为人治病。(4 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6 分,每小题 3 分) 范雎说秦王 范雎至,秦王庭迎范雎,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进曰:“先生 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 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谢曰:“非敢然也。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 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 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 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 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答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 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 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 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 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水,无以饵其口,膝 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 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使 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 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因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严, 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闇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 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 而存先王之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 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 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战国策·秦策》 1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匡君臣之事 匡:辅助 B.漆身而为厉 厉:癞疮 C.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 橐:口袋 D.终身暗惑,无与照奸 照:察知 解析:A 项中“匡”应为“匡正”的意思。 答案:A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先生何以幸教寡人但以刘日薄西山 B.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鹏之徙于南冥也 C.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臣诚恐见欺于秦而负赵 解析:A 项中前一个“以”介词:用;后一个“以”连词:因为; B 项中两个“之”都是助 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 项中前一个“而”连词,表假设,“如果”;后一个“而” 连词,“表顺承”; D 项前一个“于”介词,“对”;后一个“于”介词,与“见”连用,表 被动。 答案:B 14.把第 1 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4 分) (2)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4 分) 解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重要实词和虚词)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 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应重点关注“使”、 “补”、“贤”、“蹶”、“杜”、“即”等字。 答案:(1)假如臣和箕子接舆一样,但可以有助于所敬佩的贤主,这是臣最大的荣幸,臣有 什么可羞耻的呢? (2)天下人见我因尽忠而死,所以闭口不言,停步不前,没有人肯到秦国来而已。 15.第 l 卷文言文中,范雎初见秦王,为什么闭口不言?请简要概括。(4 分) 解析:本题解答时可根据选文第三段中“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 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答者,是也”; “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闇惑,无与照奸;大 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等语句得出答案。 答案:①不了解秦王的决心②担心秦王不信任自己③秦王上怕太后④下被奸臣迷惑(答出一 点得 1 分,四点全答出得 4 分) 16.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划线部分断句。(限划 l0 处)( 5 分)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解析:文言断句为四川近年高考中新出现的题型,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 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当然还有一些取巧的方法可供借鉴:找名词、找动词、看标志、 注意句式、注意修辞等。本题解答时注意“君子”、“造次”、“颠沛”、等字词在句中所指内 容以及句式的特点。 答案: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 以 其 道 得 之/ 不 处 也 /贫 与 贱 /是人 之 所 恶 也/ 不 以 其 道得 之/ 不 去 也/ 君 子 去 仁/ 恶 乎 成 名/ 君子 无 终 食 之 间 违 仁/ 造 次 必 于 是/ 颠沛必 于是。——《论语·里仁》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习题。(8 分)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释:①该诗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②端居:闲居③素秋:秋天的代称 17.“远书归梦两悠悠”,正是诗人在盼远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 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请赏析“悠悠”二字的妙处。(4 分)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炼句。炼字题一般有两种,直接点出诗句中的某个字,更多的是,要 同学自己根据能力,去找出这个字。我们在解题时关注以下几种词(1)关注极富表现力的 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多用拟人的 手法 (2)关注丰富多彩的形容词(3)关注生动形象的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 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4)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 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炼句题要用鉴赏的 形式分析其妙处及表达的思想。炼字题解答时的三个步骤:析字+代入原句释句意,析效果+ 营造了什么意境(或者包含作者何种情感)。 答案:(1)答案:“悠悠”二字既形象地显示出远书、归梦的杳邈难期,也传神地表现出两 皆落空时怅然若失的意态。而夫妻双方山川阻隔,别后经年的时间、空间远隔,也隐见于言 外。(4 分) 18.这首诗中的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 分) 解析:分析艺术手法三步骤:明确手法+所在诗句分析+表达情感(表现主旨)如果是描写, 还要分析描写的特点。本题是一道表现手法类常见的题目。答题的范围和指向十分清楚,词 作中的形象也很鲜明,李商隐又是我们很熟悉的大家,他的很多诗歌都是借景抒情,借以营 造一种朦胧迷离的意境,抒发复杂而又深挚的情感。所以整体上难度不大。 答案:(2)答案:第三四句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 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冷寂、凄清的氛 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如从其他角度回答,如互文手法,言之成理也可酌 情给 4 分) 五、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 6 小题,6 分) (1)___________,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2)盈虚者如彼,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土地平旷,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5)___________,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7)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8)辛苦遭逢起一经,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解析:解题策略:一、对于名句默写应注意字形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 字形识记不牢,从而提笔写错字。二、名句默写应注意:字义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 文句中字的字义弄不清楚,从而提笔写错字。三、名句默写应注意:对比识记,考生有时区 分不开不同诗句中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的两个字,从而将这两个字写反了。四、名句默写应 的:非常识记,有的诗句,按现在平常的说法或语序识记往往是错的,必须非常识记。五、 名句默写的意境识记,六、名句默写的字识记,默写的名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定要写诗句中 的原字。高考默写题本来是极易得满分的题,可是往往由于错误理解、错误识记,以至于在 高考时失分。如果学时下点功夫,将其背过,平时做个有心人用以上六招加强识记,本题拿 满分是不成问题的,这样也许可以使你的语文成绩再上一个台阶,让你走进理想的殿堂。本 题在解答时应关注“衿”、“卒莫”、“巅”、“俨然”、“案牍”、“脍”、“寥落”等字的书写。 答案:(1)青青子衿(2)而卒莫消长也(3)可以横绝峨眉巅(4)屋舍俨然(5)臣生当陨 首(6)无案牍之劳形(7)休说鲈鱼堪脍(8)干戈寥落四周星 六、语言表达 20.2013 年某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对考生作文失分的原因进行了随机抽查,结果显示如下:(4 分)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 所占比例 思想内容 中心、材料、分析 34.2% 层次结构 层次、过渡 20.3% 语言表达 词汇、句子、修辞 40.4% 其他 书写、标点 5.1%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不超过 25 字)( 2 分) 答案:影响考生作文得分的关键因素是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2 分,意思对即可) (2)根据统计结果,请你对今年参加高考的同学提出建议。(不超过 40 字)( 2 分) 答案:示例:要想提高作文成绩,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认知水平。 (2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观察数据时,要注意看最大、最小和呈现出特色、规律性的信息,此题要求对失分原 因进行总结。此表中,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的数值分别是 34.2%和 40.4%,故而,这两点 都是作文失分的重要原因。所以结论和建议均应由此思考生发。 21.仿照例句,另选两个英文字母写两个有意蕴的句子。(6 分)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青春永远要争第一,不做第二。 解析:本题属于仿写题。解答时主要应注意题干的要求和例句的特点。本题写英文字母及其 意蕴,学生在解答时可结合英文字母的外在特点发挥想象和联想运用例句的修辞和句式特点 仿写即可。 答案:答案示例:F,是一面旗帜,是理想,青春的目标,就是奔跑中的一面风中的旗帜。 E,是书架,是智慧,青春应以书为伴,没有书的青春是不开的花。 D,是一把竖琴,是快乐,青春没有理由不快乐,青春是一眼望忧泉。 X,是红叉,是错误,青春不可能没有错误,认识错误,就能收获正确。 七、作文 22.作文(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某班召开主题班会,主题是“美”。同学甲说:“发现美很重要”;同学乙说:“欣赏 美才重要”;同学丙说:“创造美更重要”……大家议论纷纷。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④不得套作、抄袭⑤用规范汉字书写。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