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0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江西省稳派教育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二)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共同体方式抵御风险、谋求生存是人类的命运性选择。正是以不同类型的共同体为载体,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并逐渐形成由多种文明构成的世界文明。在此意义上,一部文明史就是一部共同体的历史,一部人们同时性地面对并处理共同体内部及共同体之间关系的历史。但在世界文明不同阶段,在人口与环境、生产力与技术水平、文化与社会传统等具体语境下,人们所遇到和侧重的共同体问题有所不同,共同体理念亦有所差异。
在人口总量相对有限、地理空间相对广阔、生产与技术条件相对不发达、不同区域间特别是全球性交往相对有限的语境下,人们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在某一地区结成共同体,以抵御来自自然与外族的挑战,进而获得资源,营建家园,延续种族,谋求发展。这种语境下的共同体往往是一种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生存型共同体,其共同体意识,具有鲜明的自我中心论色彩,以及二元对立、多元对立甚至丛林思维的特点。伴随人口增多、技术进步、不同区域内外交流的拓展和深化,如何处理不同共同体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必须关注的问题。近代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随着诸多民族国家的独立,如何同时处理好共同体内部及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更成为影响世界文明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人们日益认识到,世界是由多种文明、多种共同体构成的,并开始反思以自我为中心、主要考虑自身利益的共同体思维,以文明多样性、共同体之间关系为重点的研究开始兴起。世界文明史、全球文明史、文化人类学、全球社会学等学科的蓬勃发展,正是这种趋势的体现。
但问题在于,人们的意识往往滞后于已经变迁的生活。环顾世界,仍有一些共同体的思维还停留在全球交往不普遍、以共同体自身营建为重点的阶段。比如,一些发达国家以自身共同体为基点,以对立思维、丛林心态看待世界关系,把世界文明多样性理解为对立性,把世界文明差异性理解为等级性,把和自身不同的文明视为落后、异类甚至敌人,一味强调自身利益的优先性、至上性。
- 32 -
直面现实,开眼看世界,是思想变迁、理念创新的前提。当今世界,已经成为多样文明、不同文明息息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个已然变化的世界,亟需一种以非对立、包容性思维为底蕴的新的世界文明论,亟需一种能够兼容地区、国家、区域、世界等共同体的新型共同体理念。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反映了世界文明的新要求,标志着世界文明的新自觉,开启了共同体理念的新阶段。
(摘编自陈忠《世界文明变迁规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必须构建其同体以抵御风险、谋求生存,否则人类社会难以从古代延续至今天
B. 近代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出现的共同体,其理念明显要先进于此前的生存型共同体。
C. 世界文明史、全球文明史、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发展,体现了生存型共同体的转型。
D. 意识往往有滞后性,这决定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共同体理念跟不上已变迁的当今社会。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阐述生存型其同体时,既介绍了其形成的原因,又介绍了其所具有的特点。
B. 文章以时间为序,从古代写到近代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再写到当今世界,层次清晰。
C. 文章引用习总书记的话论证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涵,高屋建瓴,令人信服。
D. 文章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置于世界文明变迁规律的语境下进行阐述,角度独特而新颖。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把握世界文明变迁规律,增强不同文明间的包容与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推进人类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B. 认为世界不同文明是有优劣之分的,以及那些和自己不同的文明是落后的文明等观点,已经落后于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
C. 在生存型共同体中,人们只需要处理好共同体内部的关系;而在当今世界,人们更应该关注不同共同体之间的关系。
D. 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世界文明的新要求相契合,和二元对立、多元对立的共同体思维截然不同。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 32 -
A项,“人类必须构建其同体以抵御风险、谋求生存,否则人类社会难以从古代延续至今天”错误。原文相关表述为 “正是以不同类型的共同体为载体,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可见,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条件不仅靠构建共同体,共同体仅是“载体”。之外还需要很多要素,选项A表述绝对。
B项,“近代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出现的共同体,其理念明显要先进于此前的生存型共同体”,错误。原文相关表述为“但在世界文明不同阶段,……共同体理念亦有所差异”,可见文中只是说各阶段理念有差异,没有“明显要先进”这类的说法,B项无中生有,于文无据。
C项,参考第三段结尾部分“正是这种趋势的体现”,这种趋势根据文本第二段可以理解成恰好是“生存型共同体的转型”,正确。
D项,“意识往往有滞后性,这决定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共同体理念跟不上已变迁的当今社会”,表述错误。原文相关表述为“但问题在于,人们的意识往往滞后于已经变迁的生活。……比如,一些发达国家以自身共同体为基点,……一味强调自身利益的优先性、至上性”,可见C项强加逻辑关系,文章列举了“一些发达国家”的问题,是“意识往往滞后”的表现,二者并非“决定”关系。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文章以时间为序”,错误。本文开头先总说“在世界文明不同阶段,在人口与环境、生产力与技术水平、文化与社会传统等具体语境下,人们所遇到和侧重的共同体问题有所不同,共同体理念亦有所差异”,开头段引出下文,分说的部分以时间为序,结尾再联系现实进行总结,照应开头段。本文的行文结构为总分总,并非以时间为序。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 32 -
C项,“在生存型共同体中,人们只需要处理好共同体内部的关系;而在当今世界,人们更应该关注不同共同体之间的关系”错误。原文说“”这种语境下的共同体往往是一种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生存型共同体,其共同体意识,具有鲜明的自我中心论色彩,以及二元对立、多元对立甚至丛林思维的特点”,并没有说只需处理好内部关系;原文还有“在此意义上,一部文明史就是一部共同体的历史,一部人们同时性地面对并处理共同体内部及共同体之间关系的历史”“近代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随着诸多民族国家的独立,如何同时处理好共同体内部及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更成为影响世界文明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可见文中强调“同时”,“人们更应该关注不同共同体之间的关系”表述也是无中生有的。
故选C。
【点睛】阅读题目设干扰项的方法有:
1.故意将“未然”表述或推断为“已然”。
2.故意将“主要的”(主要矛盾、主要方面、主要原因)和“次要的”(次要矛盾、次要方面、次要原因)倒置。
3.故意将“部分”(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整体”(对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
4.故意将“前期”和“后期”顺序颠倒。
5.故意将“选择”(具备其中一个原因或条件即可)表述为“兼备”(必须同时具备多个原因或条件)。
6.故意将“肯定”和“否定”颠倒。
7.故意将“原因”和“结果”颠倒,或强加因果。
8.故意将“此”和“彼”颠倒。
9.故意凭空捏造,将“无据”表述成“有据”。
10.故意将客观的内容进行夸大。夸大其功能和效用。
以上“十个注意”要在具体的阅读训练中多加留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 32 -
材料一:
疾病医疗是城乡居民最现实的后顾之忧,医疗保险是解除这种后顾之忧的最重要的制度保障。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陆续建立了面向城镇居民的劳保医疗、公费医疗制度和面向农村居民的合作医疗制度,为解除人民的疾病医疗负担和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土地承包制的全面推行和城镇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原有的由城镇单位与农村集体包办的医疗保障制度难以为继。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全面推进适合市场经济改革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先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简称“职工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城镇居民医保")等制度。2016 年,国务院决定逐步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合二为一,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居民医保”)。当前,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构建和完善的同时,先后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疾病应急救助等救助制度。除此之外,商业健康保险、职工互助保险等补充性保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成,有助于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
当然,现今的医疗保障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医保政策公平性和多样性问题,不同群体保障的层次不一样;医疗保险资源分布不合理,一些地方医疗条件比较差;医疗保障缺口巨大,个人支出负担过重;商业保险发展迅速但整体覆盖面较低,商业健康险覆盖率不足;等等。
(摘编自郑功成(加快完善全民医保制度》)
材料二:
材料三:
- 32 -
国家医保局日前发布《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方案明确规定,将根据医保基金支付能力适当扩大目最范围,优化药品结构,进一步提升基本医保药品保险水平,缓解用药难、用药贵的压力。在新增调入药品中,将优先考虑国家基本药物、癌症及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慢性病用药、儿童用药等。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医疗保险处于较低水平,部分重特大病、罕见病的治疗费用来能列入医保范围,同时药品价格偏高,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多发,甚至出现病患因为得不到医保支持而放弃治疗的情况。近年来,国家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推进了医疗、医保、医药三方面体制的联动改革,逐步提高了居民基本医保补助标准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使医疗保险水平偏低的状况有了较大改善。由于保险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需求不断释放,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逐年上升。
此次调整医保目录,尤其是新增17种抗癌药并大幅降价,是一个重要举措,无疑是惠民利民深得民心之举。我国是一个癌症多发的国家,由于抗癌药品研发力量还比较薄弱,需要从国外进口抗癌药,但过高的药价又制约了病患的使用。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开得越来越大,进口药的关税不断降低,降低药价也有了现实条件。正是基于此,此次17种抗癌新药不仅能够进入医保目录,而且能够大幅度降低药价,使病患不仅能够用得到药,而且用得起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在医疗费用上昂貴的压力。
(摘编自《医保目录调整彰显深化医改新成就》)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解除城乡居民的疾病医疗之忧,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医疗保险这项工作,并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收到显著成效。
B. 201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回落到1.3亿人,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没有享受到新农合的好处而失去了积极性。
C. 2014年,我国职工医保基金收入为8000亿元,而2018年已逾12000 亿元;与此同时,我国职工医保基金支出也在持续稳步增长。
D. 2018年,我国职工医保基金累计结存超过18000亿元,而职工医保基金支出为0000多亿元,这说明我国职工医保基金是充足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如今的医疗保障制度依然存在医疗保险资源分布不合理、个人支出负担过重、商业健康险覆盖率不足等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B.
- 32 -
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应因时而改,因时制宜,20世纪90年代推进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2019年调整医保目录就是有力的证明。
C. 随着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调整以及医疗保障工作的推进,我国以前经常出现的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甚至放弃治疗的状况有望得到改善。
D.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没有把一些重特大病、罕见病的治疗费用纳入医保范围,这是因为当时我国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国家并不富裕。
6. 西方有些记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的医疗保障工作成效甚微,如果要反驳他们的观点,你有哪些理由?请根据材料加以阐述。
【答案】4. B 5. D
6. ①我国构建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②我国参保人数众多,基本实现全覆盖。③我国医疗保险水平大幅提高。患者用药难、用药贵的压力得以缓解。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没有享受到新农合的好处而失去了积极性”错误。从材料一分析可知,2016年,国务院决定逐步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合二为一,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才是2018年新农合参保人数回落到1.3亿的主要原因。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D项,“这是因为当时我国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国家并不富裕”错误。原文没有相关信息。原文只是说“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医疗保险处于较低水平,部分重特大病、罕见病的治疗费用来能列入医保范围,同时药品价格偏高,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多发,甚至出现病患因为得不到医保支持而放弃治疗的情况”。
故选D。
【6题详解】
- 32 -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
结合“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构建和完善的同时,先后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疾病应急救助等救助制度。除此之外,商业健康保险、职工互助保险等补充性保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成,有助于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分析,我国构建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结合材料二图表内容分析,我国参保人数众多,基本实现全覆盖。结合“方案明确规定,将根据医保基金支付能力适当扩大目最范围,优化药品结构,进一步提升基本医保药品保险水平,缓解用药难、用药贵的压力”“近年来,国家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推进了医疗、医保、医药三方面体制的联动改革,逐步提高了居民基本医保补助标准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使医疗保险水平偏低的状况有了较大改善”“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开得越来越大,进口药的关税不断降低,降低药价也有了现实条件”“能够大幅度降低药价,使病患不仅能够用得到药,而且用得起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在医疗费用上昂貴的压力”等分析,我国医疗保险水平大幅提高,患者用药难、用药贵的压力得以缓解。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 32 -
黄原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其历史可追溯至周。周以后,历代曾分别在这里设郡、州、府,既是屯兵御敌之重镇,又是黄土高原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现在作为地区首府,管辖着黄原市和周围十五个县。
该城坐落在一个大川道里,被连绵的群山包围。黄原河由北向南穿城而过,于几百里外注入黄河。市区在黄原河上建有两桥,连结东西两岸。市中心的桥建于五十年代,称为老桥;桥面相当狭窄,勉强可以对行两辆汽车。上游还有一座新桥,桥面虽然宽阔,但已在城市外围,车辆和行人不像老桥这样拥挤。
黄原城以老桥为中心,形成了几个主要的区域。大桥以东统称东关,因为汽车站在这里,各种杂七杂八的市场摊点和针对外地人的服务性行业也就特别多。东关大桥头也是出卖劳动力的市场,经常像集市一般涌满了各地漫流下来的匠人和小工,等待包工头们来“招工”。城市的主要部分在黄原河西岸。东关的街道通过老桥延伸过来,一直到西面的麻雀山下,和那条南北主街道交叉成丁字形。
当孙少平背着破烂行李,从拥挤的汽车站走到街道上的时候,他便置身于这座群山包围的城市了。他恍惚地立在汽车站外面,愕然地看着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一刹那间,他被庞大的城市震慑住了。
这就是我要开始生活的地方吗?他在心里发出疑问。你,身上带着十几块钱,背着一点烂被褥,赤手空拳来到这里,你怎样才能生活下去呢?
这一切他全然不知道。
孙少平发了一会愣怔,便迈着沉重的脚步,往前走去。
到东关大桥的时候,他看见两边的人行道上,挤满了衣衫不整、穿戴破烂的人。他们身边都放着一卷简单的行李;有的行李上还别着锤、钎、刨、錾、方尺、曲尺、墨斗。这些人有的心慌意乱地走来走去,有的麻木不仁地坐着,有的干脆枕着行李睡在人行道上。少平马上知道,这就是他的世界。他将像这些人一样,要在这里等待人来买他的力气。
他自然地加入了这个杂乱的阵营,找了一块空地方把行李搁下。他不熟练地卷起一根旱烟棒,靠着铺盖卷抽起来。此时已经是下午,黄原河被西斜的太阳照耀得金光灿烂,大片的楼房已经沉浸在麻雀山的阴影中。刚从寂静的山庄来到这里,城市千奇百怪的噪音听起来像洪水一般喧嚣。尽管满眼都是人群,但他感觉置身于荒无人烟的旷野。一种孤单和恐慌使他忍不住把眼睛闭起来。现实的景象消失了。他通过心灵的视觉,却看见了炊烟袅袅的双水村,看见夕阳染红的东拉河边,饮饱水的黄牛抬起头来,静静地凝视着远方的山。
“唔……”他呻吟般地发出一声叹息。
- 32 -
严酷的现实横在这个漂泊青年的面前。他既没有闯世的经验,又没有谋生的技能,仅仅凭着一股勇气就来到了这个城市。
他久久地闭着眼睛,内心痛苦而烦乱,感觉自己在这里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那么,返回双水村吗?这很容易,明天早晨买一张汽车票,大半天就回去了——回到他那另一种苦恼之中……可是,他怎么能回去呢?
“不!”他喊叫说,睁开了眼睛。周围有几个人在看他,脸上显出诧异的神色。
孙少平尽量使自己振作起来。他想:他本来就不是准备到这里享福的。他必须在这个城市里活下去。过去的生活都已经成为历史,而新的生活现在就从这大桥头开始了。
这种自我安慰的想法,使孙少平的心平静了一些,他开始谋算自己眼下该怎么办。
他没想到聚在东关“找工作”的人这么多。每当一个包工头,嘴里噙着黑棒烟来到大桥头的时候,很快就被一群揽工汉包围了。包工头就像买牲畜一样打量着周围的一圈人,然后挑选几个人带走。带走的人就像参加了工作一样高兴;没被挑上的人,灰心地又回到自己的铺盖卷旁边。
当又一位嘴噙黑捧烟的家伙来到大桥头的时候,少平毫不犹豫地跟随众人,挤到了他的跟前,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选拔。
这人扫视了一下周围,说:"要三个匠人!"
“要不要小工?”有人问。
“不要!”
那些匠人便带着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把赤手空拳的小工攉在一边,纷纷问包工头:“一个工多少钱?"
“老行情!四块!”
所有的匠人都争着要去,但包工头只挑了其中三个身体最好的带上走了。
孙少平只好沮丧地退回到砖墙边上。
麻雀山后面最后一缕太阳的光芒消失了。天色渐渐暗下来,路灯都亮了——黑夜即将来临。
孙少平仍然焦急地立在砖墙边上,看来这工不好上!至少今天是没有任何希望了!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原河被西斜的太阳照耀得金光灿烂”的景物描写映射了孙少平的心情:有初到黄原城的兴奋,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初来乍到的孤单和恐慌。
- 32 -
B. 小说中的心理独白,既揭示了孙少平初到黄原城时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又自然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 小说精于细节描写,令人如身临其境,如对嘴里噙着黑棒烟的包工头挑选揽工汉的描写,就带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带给了读者逼真的感受。
D. 小说在塑造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时没有回避现实,而是如实描写了孙少平揽工的艰难,体现了底层奋斗者的艰辛,具有现实主义特色。
8. 小说前面三段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
9. 《平凡的世界》曾获茅盾文学奖,有人评论说“孙少平对奋斗者而言,无疑具有‘灯塔效应’”。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探究孙少平的奋斗精神对人们具有哪些启发。
【答案】7. A 8. ①内容上写黄原城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是一个热闹的集市,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交待人物活动的场所。②结构上为下文写人员集中熙来攘往的热闹场景做铺垫,并推动情节发展。③形象塑造上,铺叙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置身繁闹中的孤独寂寞、恐慌不安。④写作效果上,按照空间顺序介绍自然环境,交待具体细致,便于读者身临其境联想想象,感受具体形象,画面感强,印象深刻,增强吸引力可读性。
9. 启示(1)要有自我觉醒意识,勇敢走出去,向前行就有可能摆脱原生态的贫穷。
启示(2)前途未卜的奋斗路上,不惧怕莫恐慌,要坚定、自信、果敢。
启示(3)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都不能退缩,要坚忍不拔不屈不挠,选择后就要坚持、尝试。
启示(4)孤独寂寞惶恐难安在所难免,要永葆初心矢志不渝,把命运握在掌心。
启示(5)怀疑否定自卑会伴随在奋斗的征途中,要学会自我调适,不断战胜怯懦和畏惧心理,带着梦想追求不止,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设题角度有:环境描写、心理独白、细节描写、情节发展、形象塑造、思想情感等等。做此题前先要通读文本,关注设题角度,在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有些了解、判断后再仔细品味鉴赏选项,使用排除法,快速聚焦问题选项。把选项信息放回文段仔细琢磨掂量,直到发现问题为止,这类题一般出得比较隐秘,考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并灵活变通,力求准确迅速地解读。
A项,“黄原河被西斜的太阳照耀得金光灿烂”的景物描写映射了孙少平的心情:有初到黄原城的兴奋,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初来乍到的孤单和恐慌”
- 32 -
,理解错误。“金光灿烂”一般是正能量褒义的内容情感。原文内容是“此时已经是下午,黄原河被西斜的太阳照耀得金光灿烂,大片的楼房已经沉浸在麻雀山的阴影中”这里主要是客观写实,描述眼前所见。孙少平的心情主要体现在下文 ,“刚从寂静的山庄来到这里,城市千奇百怪的噪音听起来像洪水一般喧嚣。尽管满眼都是人群,但他感觉置身于荒无人烟的旷野。一种孤单和恐慌使他忍不住把眼睛闭起来”,可见此时的少安并没有初到黄原城的兴奋,也没有对未来的憧憬,满心满眼都是初来乍到的孤单和恐慌,当然这种心情并没有映射于“金光灿烂”中。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的赏析能力。要做好此题,需要了解环境描写的相关知识:环境描写的作用(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②交代人物活动背景,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刻画人物作铺垫;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⑤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衬托主题。本题明确问了“前面三段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应该从两方面解答,“请简要赏析”的意思是要结合文本前三段的环境描写分析,不能脱离课文信息只答相关术语。答题思路一般有内容、主旨、情节、手法等四方面。
黄原城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交待人物活动的场所,为下文写人员集中熙来攘往的热闹场景做铺垫,并推动情节发展:“黄原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其历史可追溯至周。周以后,历代曾分别在这里设郡、州、府,既是屯兵御敌之重镇,又是黄土高原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现在作为地区首府,管辖着黄原市和周围十五个县”。
交待具体细致,便于读者身临其境联想想象,感受具体形象,画面感强:“该城坐落在一个大川道里,被连绵的群山包围。黄原河由北向南穿城而过,于几百里外注入黄河。市区在黄原河上建有两桥,连结东西两岸。市中心的桥建于五十年代,称为老桥;桥面相当狭窄,勉强可以对行两辆汽车。上游还有一座新桥,桥面虽然宽阔,但已在城市外围,车辆和行人不像老桥这样拥挤。
- 32 -
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性格、心理;为刻画人物置身繁闹中的孤独寂寞恐慌不安作铺垫:“黄原城以老桥为中心,形成了几个主要的区域。大桥以东统称东关,因为汽车站在这里,各种杂七杂八的市场摊点和针对外地人的服务性行业也就特别多。东关大桥头也是出卖劳动力的市场,经常像集市一般拥满了各地浸流下来的匠人和小工,等待包工头们来‘招工’。城市的主要部分在黄原河西岸。东关的街道通过老桥延伸过来,一直到西面的麻雀山下,和那条南北主街道交叉成丁字形”。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把握以及探究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明确所问: “《平凡的世界》曾获茅盾文学奖,有人评论说“孙少平对奋斗者而言,无疑具有‘灯塔效应’”。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探究孙少平的奋斗精神对人们具有哪些启发。”关键词为“孙少平”“奋斗精神”“文本内容”“哪些启发”,要答好这道题还应该理解“灯塔效应”,即引领、示范、指示方向的作用,暗示了启发的方向性。
启示(1)源自“当孙少平背着破烂行李,从拥挤的汽车站走到街道上的时候,他便置身于这座群山包围的城市了”。启示(2)源自“这就是我要开始生活的地方吗?他在心里发出疑问。你,身上带着十几块钱,背着一点烂被褥,赤手空拳来到这里,你怎样才能生活下去呢?”“这一切他全然不知道。孙少平发了一会愣怔,便迈着沉重的脚步,往前走去”。
启示(3)源自 “少平马上知道,这就是他的世界。他将像这些人一样,要在这里等待人来买他的力气。他自然地加入了这个杂乱的阵营,找了一块空地方把行李搁下。他不熟练地卷起一根旱烟棒,靠着铺盖卷抽起来”。
启示(4)源自“严酷的现实横在这个漂泊青年的面前。他既没有闯世的经验,又没有谋生的技能,仅仅凭着一股勇气就来到了这个城市。他久久地闭着眼睛,内心痛苦而烦乱,感觉自己在这里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启示(5)源自“那么,返回双水村吗?这很容易,明天早晨买一张汽车票,大半天就回去了——回到他那另一种苦恼之中……可是,他怎么能回去呢?‘不!’他喊叫说,睁开了眼睛。周围有几个人在看他,脸上显出诧异的神色。孙少平尽量使自己振作起来。他想:他本来就不是准备到这里享福的。他必须在这个城市里活下去。过去的生活都已经成为历史,而新的生活现在就从这大桥头开始了。这种自我安慰的想法,使孙少平的心平静了一些,他开始谋算自己眼下该怎么办”。
- 32 -
孙少平是中国农民子弟个人奋斗形象。他代表着像他一样出身于农村而又不安于现状,向往现代文化的农村知识青年,拥有梦想和追求。尽管不知道外面等待他的是什么,他总是在不断的顽强的拼搏着,在黄原上揽工是不易的,可他没有自暴自弃,由此体现了孙少平与命运抗争而不服输的奋斗精神。他在城市闯荡人生,挑战困难,离开温馨的家庭赤手空拳的闯入陌生的城市,去开辟新的天地。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坚忍的奋斗者形象。孙少平这个人物形象具有灯塔效应,启示我们:一个人要想摆脱自己的生存困境,在生活上获得新生,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自我的觉醒。对生活充满希望。
【点睛】1.环境类试题答题思路:(1)表述要点: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 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衬托)→→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2.和情节有关的题目,一般可从以下方面综合分析
①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②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线索,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
③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等;
④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⑤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设置悬念,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光字子夏,孔子十四世之孙也。明经学,年未二十,举为议郎。光禄勋匡衡举光方正,为谏大夫。坐议有不合,左迁虹长。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天下。为上所亲信,转为尚书令。凡典枢机十余年,守法度,修故事。上有所问,据经法以心所安而对,不希指苟合;如或不从,不敢强谏争,以是久而安。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彰主之过以贾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光久典尚书,练法令,号称详平。时定陵侯淳于长坐大逆诛,其小妾以长事未发觉时弃去,已更嫁。用长事发,丞相方进以为:“令,犯法者各以法时律令论之,明有所讫也。长犯大逆时,其妾为长妻,已有当坐之罪,与身犯法无异。后乃弃去,于法无以解。请论。”光以为:“大逆无道,父母妻子皆弃市,欲惩后犯法者也。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离。长未自知当坐大逆之法,而弃去其妾,已更嫁,义已绝,而欲以为长妻论杀之,名不正,不当坐。”有诏“光议是”。后拜为丞相。哀帝初即位,
- 32 -
躬行俭约,省减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望至治焉。褒赏大臣,益封光千户。时,傅太后居北宫,北宫有复道通未央宫,傅太后从复道朝夕至帝所,求欲称尊号,贵宠其亲属,使上不得直道行。顷之,太后从弟子傅迁在左右尤倾邪,上免官遣归故郡。傅太后怒,上不得已复留迁。光奏言:“诏书“侍中驸马迁巧佞无义,国之贼也,免归故郡。’复有诏止。天下疑惑,无所取信,亏损圣徳,诚不小愆。臣请归迁故郡,以销奸党。”卒不得遣,复为侍中。光坐罢归。元始五年薨,年七十,谥曰简烈侯。
(节选自《汉书》卷八十一,列传第五十一)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彰主之过/以贾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
B. 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彰主之过/以贾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
C. 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彰主之过/以贾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
D. 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彰主之过/以贾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学,注解经书之学,其中“经”指《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
B. 举、拜,都指授予官职,和《张衡传》中“举孝廉不行”一句中的“举”意思一致。
C. 大逆,封建时代称危害君父、宗庙、宫阙等严重罪行,犯此重罪者当处以极刑。
D. 封,指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文中指皇帝赏赐给孔光千户封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光博学多才,名声传遍朝野。他是孔子后裔,年未二十就精通经学;任博士时,受命审查冤狱、整治风俗、赈济灾民,所做之事符合旨意,由此知名天下。
B. 孔光公正执法,反对诛杀小妾。淳于长犯罪被诛,丞相认为其已改嫁的妾应被株连问罪,但孔光反对,认为杀掉小妾名义不正。他的观点被皇上认为是正确的。
C. 孔光公正不阿,进言遣送傅迁。皇上将傅迁免去官职遣归故郡,后迫于傅太后之怒又留用傅迁。孔光认为这样做纵容太后,有损圣德,请求依然遣归傅迁
D. 孔光经历数代,宦海数次浮沉。他从议郎一职步入仕途,担任谏大夫时被贬虹县县令;汉成帝时任尚书令、丞相等职;汉哀帝时因进言被免去官职,回到故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上所亲信,转为尚书令。凡典枢机十余年,守法度,修故事。
(2)躬行俭约,省减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望至治焉。
【答案】10. B 11. B 12. D
13.
- 32 -
(1)孔光被皇上亲近信任,转换官职担任了尚书令。一共执掌朝政机要十多年,维护法度,修订制度。(2)哀帝厉行节俭,减省各项费用,政事由自己裁决处理,朝廷上下一致希望能天下大治。
【解析】
【10题详解】
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是:时他上书言事,已经写好的奏章总是删削修改,认为上书张扬皇上的过失,以此来求得忠直的美名,是做官的大罪。孔光推荐别人做官,唯恐被那人知道。
“有所荐举”中,“荐举”是同义复合词,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CD;
“以贾忠直”中,“贾(买、求取)”是动词,“忠直”,形容词作名词,忠诚正直的美名,指宾语,故“直”后断句;且“人臣大罪也”中,“人臣”是“大罪”的主语,故“人臣”后不能断句,据此排除AC。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中的文史典籍、古代职官、科举制度等方面做出判断。
B项,“和《张衡传》中‘举孝廉不行’一句中的‘举’意思一致”错误,《张衡传》中“举”是推荐的意思,而“孝廉”不是职务,而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本文中“举为议郎”是说孔光年纪还不到二十,就被任用为议郎,故文中“举”意思是被推举任职。故《张衡传》与本文中的“举”“拜”意思不一样。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仔细进行对照,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主要注意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问题。
D项,“汉哀帝时因进言被免去官职,回到故里”错误,“罢归”指辞职或免官归里,也就是说可能是臣子主动请辞,故文中并未说就是“因进言被免去官职”,故D项表述太主观和绝对。
故选D。
【13题详解】
- 32 -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为上所亲信:省略了主语,被动句,孔光被皇上亲近信任;凡:总共、一共;典:执掌、掌管;枢机:国家要务;故事:制度。
(2)躬行俭约:省略句,哀帝厉行节俭;躬:亲自;诸用:各种费用;翕然:一致的样子;治:大治、太平。
【点睛】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兼词等往往都被设置为得分点,一定要依据前后语境补充出相应的主语、宾语、介词等,对难翻译的地方,要依据语境的提示,结合逻辑事理合理推出。
参考译文:
孔光,字子夏,是孔子的第十四代孙。他对经学特别精通。年纪还不到二十,就被任用为议郎。光禄勋匡衡因孔光行为正直而推举他,(孔光)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因为议事不合天子意思,降职为虹县的县官。汉成帝刚刚登上王位,任用(孔光)为博士,(朝廷)多次派他审查冤案,推行风俗教化,救济流浪灾民,所奉使命能圆满完成,合乎皇帝心意,因此而著名。孔光被皇上亲近信任,转换官职担任了尚书令。一共执掌朝政机要十多年,维护法度,修订制度。皇上问什么问题,就根据经义以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对答,不迎合皇帝的意图,而无原则地附和;如果天子不听从,也不敢用力去争,因此,他的地位保持得长久而安全。有时他上书言事,已经写好的奏章总是删削修改,认为上书张扬皇上的过失,以此来求得忠直的美名,是做官的大罪。孔光推荐别人做官,唯恐被那人知道。孔光长期掌管尚书事务,制定法律制度,号称详细平和。这时,定陵侯淳于长犯了大逆不道之罪被杀了,淳于长的小妾都在淳于长犯罪的事没有被发觉以前离开,意境重新嫁了人。等到淳于长的事情发生之后, 丞相方进认为:“按照法令,犯法的人都要以犯法时的法律论处,在时间上有明确的界限,淳于长犯大逆不道罪的时,他的妾是长妻,已经犯有株连之罪,与自身犯法没有差别。她们后来离开他,按照法律是没法免罪的。请论处。”
- 32 -
孔光发表意见,认为:“犯了大逆不道的罪,罪犯的父母妻子子女,以及父母亲属,无论年纪大小,都应该处斩,弃尸街头(以此来警戒今后犯法的罪人)。而夫妇之间的法则,是相互之间有情义就结合,没有情义就分离。淳于长自己不知道要犯下大逆不道的罪,就抛弃了他的妾,她们有的改嫁了,夫妻之间的情义已绝,如果还要认为她们是淳于长的妻子,来杀掉她们,名义上不正当,因此不应当牵连判罪。”皇上下诏书,肯定孔光的意见正确。汉哀帝初即位,厉行节俭,减省各项费用,政事由自己裁决处理,朝廷上下一致希望能天下大治。皇上褒扬奖赏大臣,给孔光增加封邑一千户。这时,傅太皇太后自己住在长乐宫,北宫有空中阁道与未央宫相通,傅太后果然从阁道早晚到皇帝的住处,请求皇上赐予尊号,让她的亲属富贵受宠,使得皇上不能根据政治的原则秉公行事。不久,太后堂弟的儿子傅迁在皇帝左右尤其施展奸邪伎俩,皇上罢免他的官职,遣送他回归故地。傅太后恼怒,皇上不得已,又把傅迁重新留了下来。孔光上奏说:“皇上下诏书说:‘侍中驸马都尉傅迁乖巧邪佞,泄露朝廷秘密,对皇上办事不忠,是国家的祸害,罢免官职,遣送回家。’其后又下诏停办,百官都疑惑不解,感到没有什么值得信任的了,这对皇上的圣德是一个很大的损害,确实不是一个小小的过失。我们请求皇上仍旧遣送傅迁回老家,来消除奸党。” 但是傅迁最终还是没有被遣送回家,重新做了侍中。孔光退归乡里,元始五年去世,享年七十岁,谥号简烈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通判弟随亨《书感》韵①
柴望
风沙万里梦堪惊,地老天荒只此情。
世上但知王蠋②义,人间惟有伯夷③清。
堂前旧燕归何处?花外啼鹃月几更?
莫话凄凉当日事,剑歌泪尽血沾缨。
【注】①诗人的弟弟随亨写了《书感》一诗,诗人以此诗和之,作于南宋亡后。②王蠋:齐国贤者。燕破齐,王蠋义不事燕,自缢而亡。③伯夷:商末孤竹国君主亚微的长子。父死,伯夷和三弟叔齐在继承君位一事上互相谦让并逃离。后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风沙万里”“地老天荒”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抒写沉痛之情,意境深沉。
B. 颔联写王蠋、伯夷两人的事迹,意在表达对两位先贤坚守气节的高尚品德的赞美之情。
C. 更深月明,花外暗鹃,诗句渲染了凄凉的氛围,暗含亡国之痛,突出了情感之悲切。
D. 舞剑歌吟,泪尽沾缨,把往事不堪回首的悲痛寄寓于动作、神态描写中,感人至深。
15. 颈联出句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请比较两者的表达效果。
【答案】14. B 15.
- 32 -
两诗的手法和情感同中有别,表达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刘诗使用乌衣巷的典故委婉含蓄地抒发了今非昔比、昔盛今衰的情感,主要是怀古伤今;语言浅显,融情于景物,藏而不露,耐人寻味。柴诗化用刘诗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借鉴中融入创新,既委婉含蓄,又能于层层发问间,饱含浓厚的真情,书写亡国之痛以及无处寄身的孤独落寞和悲戚,感人至深。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赏析能力。设题角度主要有诗句内容或大意的考查,以及主旨思想的探究、结构思路、写作特色等等。做题时对每一个选项力求仔细分析深入理解并与原文全面对照,耐心细致地找出问题,不能直接确定答案时可以借助排除法。
B项,“颔联写王蠋、伯夷两人的事迹,意在表达对两位先贤坚守气节的高尚品德的赞美之情”理解不当。“世上但知王蠋义,人间唯有伯夷清。”颔联连用两个忠义、高洁之士的典故,来曲折表达自己的民族气节。这两句是说,只有像王蠋那样不屈节事燕,方可称义;像伯夷那样不食周粟,方可称清。“但知”“唯有”,强调的意味很重,言外隐然含有对许多觍颜事新朝的宋朝士大夫的强烈不满。诗人当时的身份是在野的布衣,元朝都城正好在燕国故地,用王蠋义不事燕的典故来表示自己的气节,正相切合。所以选项说“意在表达对两位先贤坚守气节的高尚品德的赞美之情”不恰当,狭隘、绝对了诗人的写作意图,主要是借写他人抒发自己胸中之块垒。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赏析能力。题干为“颈联出句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请比较两者的表达效果”,“化用”暗含典故这种手法,提示我们在比较中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表达效果”明确了赏析角度为艺术特色。要做好此题应该熟悉刘禹锡《乌衣巷》中相关诗句的意思以及作者借此抒发的情感。颈联出句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请比较两者的表达效果。化用,是一种古诗词常见的修辞手法,是既借用前人的句子又经过自己的艺术改造,所以有的通过化用抒发和前人相同的情感,而有的既有相同点又有新解,即升华深化或创新。
- 32 -
刘禹锡《乌衣巷》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使用了典故。“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飞燕形象的设计,好像信手拈来,实际上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唤起读者的想象,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柴诗,“堂前旧燕归何处?花外啼鹃月几更?”颈联借“旧燕”“啼鹃”来表达故国之思与亡国之痛。出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国破家亡,故家旧族的堂前燕子,现在又归向何处呢?言外有无所依托的意蕴。对句用望帝失国、魂化啼鹃故事,不但暗示亡国之痛,而且更深月明,花外啼鹃,更渲染了一种凄厉的气氛。这啼鹃,也不妨看作诗人的化身。诗句在化用中富有变化,一改陈述语气为反问,且连续发问,层层设问,表情达意越发直露,但更加深沉揪心。
【点睛】化典,化,化用;典,典故,典制和掌故。在古诗词创作或一般文学创作中教灵活地引用历史上的一些典故,以丰富作品内容拓展作品深度和意蕴的方法。化典不是简单的搬用或引用典故,要讲究符合意境,乍然一看浑似没有用典,仔细深究才知道是用了典,用的恰到好处,这即是"化典无形"的原则。化用典故,在形式上,诗句更为凝练传神;在内容上,诗词的内蕴丰富,韵味无穷。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屈原以“众女”为喻,写出群臣对自己才华的妒忌以及对自己的诽谤。
(2)《行路难》(其一)中,李白面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酒佳肴,自己却停杯投箸,无心享用。
(3)荀子在《劝学》中,以君子之言提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又以“木”“金”为喻,认为“_____________”,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无过。
【答案】 (1).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2). 谣诼谓余以善淫 (3). 金樽清酒斗十千 (4). 玉盘珍羞直万钱 (5). 学不可以已 (6).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解析】
- 32 -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的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1)依据“屈原以‘众女’为喻,写出群臣对自己才华的妒忌以及对自己的诽谤”,容易推知答案;(2)依据“李白面对……的美酒佳肴,自己却停杯投箸,无心享用”,容易推知答案;(3)依据“以君子之言提出中心论点”“ 又以‘木’‘金’为喻,认为……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无过”,容易推知答案。本题易错字:嫉、蛾、诼、樽、羞、直、已、己。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奥林匹克宪章》明确规定,奥林匹克运动的主旨在于鼓励所有人都能“享受”竞技和非竞技运动。“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口号对人们耳熟能详,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参与性和群众性。但在我国,尽管《全国健身计划纲要》已经________了十几年,群众体育活动也蒸蒸日上,但大众传媒对于群众体育的报道频率、报道力度、报道水平都无法与竞技体育运动相比。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群众体育在激烈程度、精彩程度,以及明星运动员的________等方面都远逊于竞技体育运动;同时,大多数竞技体育赛事通常都有商业资本赞助,媒体可通过报道、转播等途径获得可观的收入,( )。因此,大众传媒通常都会在满足“受众期待”的堂皇旗号下,倾力传播竞技体育,而________甚至轻视群众体育运动。这种做法无论是从视体育为重要教育手段的奥林匹克运动来看,还是从大众传媒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来看,都属于________。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口号对人们而言耳熟能详,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参与性和群众性。
B. “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号,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群众性和参与性。
C. “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口号对人们耳熟能详,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群众性和参与性。
D. “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对人们来说耳熟能详的口号,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参与性和群众性。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施行 号召力 漠视 买椟还珠
B. 实行 感召力 忽视 舍本逐末
C 实行 感召力 漠视 买椟还珠
- 32 -
D. 施行 号召力 忽视 舍本逐末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而带有公益性质是大多民间群众体育运动的特点
B. 而媒体传播民间群众体育运动却收益甚微
C. 而民间的群众体育运动却不能给媒体带来收益
D. 而民间的群众体育运动则多带有公益性质
【答案】17. B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 “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参与性和群众性”,不符合一一对应的原则,属于语序不当。“体育为大众”属于“群众性”, “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属于参与性。可以改后边,先“群众性”再“参与性”,或者把“体育为大众”放到“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后边,排除AD。“……等口号对人们耳熟能详”,主客体颠倒,不合逻辑,排除C。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使用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技巧有:一、看词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词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词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词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词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词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构成语素的位置而造成形近混淆。七、看词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成语的整体性,只断取其中个别语素的意义而造成成语意义与句义相悖。八、看词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实行的内容较抽象。 如“实行改革”。
- 32 -
“施行”,表示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内容较具体。如“施行手术”。另外,施行还可指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的效力。如“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根据语境应该强调指实践执行,所以第一空应该用“实行”。
“感召”,感化并召唤,“感召力”是一种魅力。“号召”,向所有人发出通知,让大家响应所发出的告示;“号召力”是一种能力。根据语境“明星运动员”应该是强调“感化召唤”的魅力,所以第二空应该用“感召力”。
“忽视”,不在意,不经心,偏重指粗心大意,不注意。程度较轻,一般是客观发生、无意的,中性词。“漠视”,偏重冷淡地看待,程度较重,一般是主观有意的,贬义词。根据后语境“轻视”看,第三空应该填词义比较轻的“忽视”,才能从逻辑上照应“甚至”,填“漠视”的话不合逻辑,因为“漠视”的贬义性重于“轻视”。
“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舍本逐末”,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根据语境应该强调群众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并非取和舍的关系,应该都要,但态度上应该重视群众性的体育运动,所以最后一空用“舍本逐末”。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即句子补写题,句子补写题属于语用专题中的连贯考点,它是一道主观题,分值一般为5到6分。由于它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推断、逻辑思维、规范答题等语言综合能力。鉴于此,作为考生一定要认真作答,解答这种题决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一定要注意下面几点。一、明确题目要求,二、辨别文体类别,三、分析语段特点,四、关注标点符号,五、看清句子的位置,六、把握关联词语。
A项,表达啰嗦,不如D项,简便直接,而且“大多民间群众体育”语序不当,数量词应该放在表领属的“民间”后面。排除A项。
B项,上文有主语“媒体”,紧邻下一句没必要再重复这个主语,否则显得啰嗦,据此排除B。
C项, “不能给媒体带来收益”表意太绝对,排除。
故选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32 -
人们一提到工匠精神,可能首先会想到德国、日本等制造业非常发达的国家。殊不知,自古以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匠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地位不高,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班、李冰、马钧、韩公廉、宋应星等能工巧匠的事迹至今广为传颂。古代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朱熹曾说:“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这是对“精益求精”的中国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正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才不断生产出名扬四海的玉器、青铜器、瓷器、丝绸等精品。
【答案】 (1). 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 (2). 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 (3). 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做保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能力。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二轮复习中,要做好这种题型的训练,既要抓好答题步骤的规范训练,又要重点抓好三类语句(总起句、总结句、展开句)的补写训练。
第一空,根据“殊不知”来判断,相当于“其实”,含有对上文“可能首先会想到德国、日本等制造业非常发达的国家”的轻微转折之意,再结合后语境“工匠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地位不高”,确定答案为:中国便有“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
第二空,主要看后语境“鲁班、李冰、马钧、韩公廉、宋应星等能工巧匠的事迹至今广为传颂”,应该照应后文起总结作用,同时又与上文“工匠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地位不高”形成转折对比关系,所以此空必然有“但”这类的关联词,据以上分析确定答案为:但成绩卓著的不乏其人/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
第三空,根据上文“正是”和下文“中国才不断”,来确定此空应该是“生产出名扬四海的玉器、青铜器、瓷器、丝绸等精品”的前提条件,再根据上一层次的话题中心“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确定此空必然有以上话题,据以上分析确定答案为:凭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做保证。
【点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 32 -
第一,抓中心。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达一个中心。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要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括句、总领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一个句群的中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这个关键句往往放在句首,也可放在句尾。
第二,抓思路。从总体看,句群小层次一般呈现出相并(并列、对照)、相承(顺承、层进)、相属(总分、分总)的关系。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理清句序,要尽可能多地确定出相连接的句子找到句链。
第三,抓暗示。可根据题目所给的文字和标点符号的暗示来进行分析和甄别。依据划线前面的文字的暗示,可以确定第一空的句子,还可以依据划线后面的文字的暗示来确定前面一个空的句子。也可根据划线句子的标点符号的暗示大致确定个别句子的位置。比如,划线句子中间有句号,可以据此确定紧接句子可能是带有主语的句子,而后,找带主语的句子根据前后内容确定句子的排序。
第四,抓标志。可根据所给句子的一些标志来确定关系紧密的句子。
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
1.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关联词语是一一对应的,也有先后关系,从而确定上句和下句。
2.暗示性词语的使用。如“换句话说”,表示前后是等位关系,位在后;“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并列、相反或相对关系,位在后;“总之、总起来说、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等”表示对前面的内容的一个概括和总结,位在最后。“所谓”表解释,位在后;“例如”表举例,位在后。
3.表示序数或主次轻重关系的词语。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再次”根据主次轻重来确定句子的先后顺序;
4.关键词语的重复出现,相同句式的重复出现,这些句子应是紧密相连的,也能确定句子的先与后的顺序。
21.阅读下面一段新闻报道,把它压缩为一句话新闻。要求:不超过25个字。
在极地的冬季,冰封的海洋中有时会出现无冰区域,称为冰间湖,是海洋动物换气和觅食的“绿洲”。沿岸冰间湖主要由强风将浮冰吹离海岸导致,但巨型远洋冰间湖的形成原因一直是个谜。
- 32 -
20世纪70年代,南极威德尔海一带连续几年出现巨型冰间湖,此后几十年又消失无踪,人们曾认为这是偶发现象,不会重现。但2016年和2017年,该海域再次出现巨型冰间湖,面积分别为3.3万和5万平方公里。科研人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说,他们利用多方面的数据,分析了2016年和2017年成德尔海冰间湖的成因。分析显示,这两年该海域冬季风暴格外强烈,打破了海水的稳定分层状态,产生与通常年份不同的对流。下层较暖海水上涌的趋势增强,到达表层冷却后密度变大,重新下沉,这个循环过程会抑制表层结冰。
【答案】科研人员解密南极巨型冰间湖之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之压缩语段能力。压缩语段,是将长文读短的基础,是语文阅读的重要能力。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及表述能力。恰当的压缩语段,大致需要两种能力:一、筛选,二、概括。在压缩文段时要注意几条原则:①整体性原则。读解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有整体意识。阅读时,应立足于全文(或全段),视幅应面对整体,改变平时一字一字移读的习惯,能够运用跳读、浏览的方法,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整体结构,找出整体的重点和要点。概括出来的内容要涵盖整体,避免过窄或过宽的错误。②倾向性原则。不少阅读材料(尤其是记叙描写类材料)体现着作者褒贬的感情色彩,如果没有看准作者感情倾向,就难以把握概括的角度。注意本题的答题要求:“阅读下面一段新闻报道,把它压缩为一句话新闻。要求:不超过25个字”。压缩题中比喻等修辞句一般忽略不计,例子或者数字也不要出现在答案中。分层把握时一般以句号为标志,但也有特殊情况,所以主要看内容及行文思路,以确定层次大意。本题注意要求写成“一句话”,不超过25个字。
这则新闻报道一共两段,重要信息一般在第一段即导语部分:巨型远洋冰间湖的形成原因一直是个谜。第二段是具体说明部分,过去的信息不要,重点应该放在“但2016年和2017年,该海域再次出现巨型冰间湖,面积分别为3.3万和5万平方公里。科研人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说,他们利用多方面的数据,分析了2016年和2017年成德尔海冰间湖的成因。分析显示,这两年该海域冬季风暴格外强烈,打破了海水的稳定分层状态,产生与通常年份不同的对流。下层较暖海水上涌的趋势增强,到达表层冷却后密度变大,重新下沉,这个循环过程会抑制表层结冰”,这一部分信息是对上一段“谜”的解说,可以补充说明。据以上分析得出结论:科研人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说,发现了巨型远洋冰间湖的形成原因。根据字数限定进一步压缩为一句话新闻即可。
【点睛】做压缩题要养成良好的解题思路。
①要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分几层,层意是什么。
②概括层意,抓住要点。
- 32 -
③注意设题角度,有时是概括要点,有时是拟定题目,有时的缩减内容。要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去压缩。
要点概括:主要涉及观点、态度,侧重在思想认识的概要上。
拟定题目:主要侧重于中心内容,主题把握程度。
缩减内容:主要侧重内容的概要,应多注意对象、时间、事项、程度等。
④根据字数要求去概括。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高级中学公布了20名拟聘教师名单,其中19名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毕业,所有人都是硕士以上学历。此前,深圳中学公布了2019年28名教师录用名单,其中20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1人毕业于哈佛大学。
有人认为,这些人到中学教书是大材小用,他们应该在更高更广的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有人认为,这些人到中学教书是大材大用,他们会培养出和他们一样优秀的学子。
请结合材料内容,从上述两种观点中任选一种观点进行反驳。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大材小用,学术损失
尊敬的反方辩友、各位评委:
我方本次辩论的观点是:大材小用,学术损失。
毕业于知名大学的优秀学子,毕业后却做了中小学的教师,这一现象,让人们纷纷热议,有人表示惊叹,还有的人表示可惜。而我方也认为:博士、硕士助力中小学教育实在是大材小用!
高学历的人降低就业标准,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也许是真心喜欢做教师,衷心愿意为中小学教育事业注入新力量,或许未来会创造教育的点点奇迹。
- 32 -
但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高学历任低职位,这不仅是大材小用,还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如果担任中小学教师仅是从个人角度考虑的话,这种选择未免有些“任性”和不负责任,虽说个人在面临选择时有自由权利,但这样的职业选择,还是应基于理性,理智思考自己的能力,定位好自己,既要让自己的价值充分发挥,也要让自己得到充分锻炼。况且,现在高科技的创新与实践正是中国社会的发展主题,此时,社会的发展正需要一些博士生、硕士生这样高学历的人才来助力,在自身研究领域进行深入发掘、研究,进行学术创造,以更好、更深入地造福社会。如果他们仅是因个人利益关系而弃社会利益于不顾,那么这样的选择不仅是学术界的一大损失,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种遗憾,这绝对不算是人尽其才,只能是才不得用。
例如:以上海交大工科博士身份毕业的李宏烨,就因为个人的爱好而“转行”做了一名相声演员。职业与身份落差之大,让人难以接受。为了梦想,勇于从零开始的胸怀固然令人佩服,但在此之余,我方辩手始终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理智的,过于感情用事,试问:人生有多少从头开始的机会,又有多少可以浪费的既得资源?不能始终如一,坚守本心,是助力了社会的发展,还是助长了社会的不良风气呢?如果有人纷纷效仿,从长远来看,深造多年之后,不从事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职业,到底是落后还是进步呢?相信大家有目共睹!
再看,大到国家或小到父母,为了培养一个博士生或硕士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更何况那些出身于名牌大学的人,他们又被寄予多少希望,又有多少更加重要的领域期待着他们的加入?更严重的是,从社会层面上看,高学历的人任低职,挤掉了本应在那个职位上工作的人,而真正需要他们的地方却长期虚位以待,这是社会的悲哀,也必然造成某种程度上的混乱。
林则徐曾说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或许可以告诫那些浪费优势资源的高学历者——担当精神,不可或缺!
所以,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学术研究,为社会做贡献,人尽其用,才是最好的选择!
本方一辩陈述完毕,谢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审题和写作能力。审题没有难度,只要按照任务要求“请结合材料内容,从上述两种观点中任选一种观点进行反驳”,选择所给立场写作即可。但一定要注意如下辩论稿的要求和特点:
1、要写成辩论稿(符合一辩要求),正方或反方均可。
2、因为是考场作文,所以应该有题目,不建议以“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不算大材小用”为标题,应该对此高度概括,凝炼有力。
3、不可写成一般议论文,要顶格写称谓语,可不用问候语,不要像书信一样写落款。
4、辩论的思路、语势、逻辑等一定要注意,要有对话感、代入感、现场感、说服力。
5
- 32 -
、任务:对象任务为高三年级学生;文体任务为辩论词;话题任务为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不算大材小用;立场任务为站队反方还是站队正方。
参考立意:
1.顶尖人才塑造优质教育
2.大材小用吗?人尽其才
3.不是 “人才浪费”,而是基础教育发展之必需
4.教育是头等大事,“大才”应该用在教育上
5.百年之计,教育最重
可用素材:
1.作为反方一辩,现陈述我方观点: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不算大材小用!众所周知,那些顶着“顶尖名校毕业生” “高质量人才”光环的天之骄子们曾经也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读书,正是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储备,他们才能成为如今的“国之希望”,那么,如今他们选择去中小学教书,帮助下一批莘莘学子打牢基础,用自己的名校思想、名校行为去影响他们,帮助他们走向更光明的未来,这又怎么能算是大材小用呢?
2.也许有人会问,如果高材生都去教书了,那么还有人搞科研吗?国家要怎么发展呢?甚至十几、二十几年后我们的国家是否会再次落后于世界各国呢?请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首先,高材生不可能全去教书,每个人理想不同,社会责任也不同,所以仍会有热爱科研的人去搞科研,喜欢管理的人做CEO,国家也依旧会发展下去,至于若干年后,我们则更不用担心,因为一个高材生会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一个甚至几个班的同学,造就更多高材生,这其实也可以看做是一种远程与发散投资,以一个人的力量培养出成百上千个可造之才,又何谈是大材小用呢?
3.我方不能接受有人认为任教于中小学就是大材小用的鄙视链心理。近几年,网络上流行一条“大学老师鄙视高中老师,高中老师鄙视初中老师”的鄙视链,鄙视任教于中小学校的行为,抬高任职于各大高校的做法,将职业分等级、论差距,我方对此强烈反对。众所周知,所有的知识都是平等的,传授知识的人也并无身份等级之别,无论是初中的简单运算,高中的复杂代数,还是大学的微积分,都是循序渐进的,没有前面的基础,就没有后面的成功!
4.
- 32 -
顶尖人才投身教育,承载三方厚望,古人云“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对于家长来说,家长自然希望孩子能得到顶尖人才的培育与指导;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他们既然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一定是经过仔细考量的,绝对不会是冲动的产物,他们也一定是寄厚望于为祖国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对渴望知识的孩子来说,他们是多么希望有一位学识渊博,智慧聪敏的老师来教导自己,在幼小心灵里种下一颗能与老师成为校友的种子,这何其幸哉!所以,承载三方厚望的高材生在中小学教书又怎么能是大材小用呢?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不算大材小用。
5. 如今,研究生到中学,尤其是到高中教书已经比较普遍。去年年初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就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将普通高中教师学历提升至研究生”。深圳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人才最聚集的地区之一,而深圳中学是深圳最好的高中之一,它的口号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中”,可见其不仅立足国内,还放眼世界。北大清华研究生能进入这样厉害的中学,没什么吃亏的。
另外,硬件设施一流的深圳中学,也能提供一些科研平台供这些名校研究生开展科研活动。虽然中学开展科研的高度与大学有些差距,但这些科研内容会更接地气。中学老师开展科研活动是学生科学教育和生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能挖掘具有研究潜能的高中生。名校研究生在中学教书,并进行接地气的科研活动,将科研风尚带到中学,用科研精神感染高中生,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比那些只为了写论文而进行的大学科研要好很多。
6.清华北大博士到中学教书,无关“大材小用”,也谈不上“浪费”,他们仍然可以发挥自己在科研领域的长处,做出不一般的成绩。知识性教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部分,但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心理教育、人格教育、科学教育也是高中教育的重要部分。中学不是只培养“考试机器”,而是要培养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有强烈求知欲、有思想、有灵魂、有创造性和独立性的个体。他们在科学之路上慢慢求索;他们意志坚定、坚持不懈。这样的年轻人才能承担民族复兴之大任。话说回来,并非所有的中学都能吸引名校研究生加盟。清华北大博士、硕士选择深圳中学,更多的也是看重经济待遇和事业发展。“世界一流中学”当然要配一流大学高材生。
行文结构:
首先拟定一个对称结构的题目,采用论点式“大材小用,学术损失”。正文开头要有称呼,与演讲稿格式相似。主体部分先引述材料信息,再亮出“我方”观点立场,中心明确突出,符合辩论稿要求。由个人到国家形成层层递进式,逻辑性强,富有条理。以上海交大工科博士身份毕业的李宏烨为例增强说服力,事例典型新颖。结尾引用林则徐名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引出中心论点“所以,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学术研究,为社会做贡献,人尽其用,才是最好的选择!” 具有无可辩驳之力。
- 32 -
【点睛】团体辩论赛分工合作如下:
团体辩论赛一般为四个人,分别为一辩、二辩、三辩、四辩。
一辩:陈述,统领整个论点;
二辩:补充一辩,负责主攻,对对方一辩的观点提出质疑;
三辩:防守,负责自由辩论,双方在自由辩论的时候,三辩一定要占大部分比例;
四辩:总结陈词。
一辩陈词具体要求:
开篇要立论,奠定整场辩论赛的基础,思路,逻辑,方向。“立论”要建立在对辩题深刻理解之上,是整场辩论中的精华。
就是要明确本方立场及本方论点,是整场辩论赛的理论核心,自然需要有很强的逻辑性;“立论”所用事例一定要简短精炼,有典型性,广泛性;“立论”中的标准一定要有说服力。“立论”不得驳斥他方观点。
一辩稿从三个层面上进行准备
一是现象层面的问题,又称事实层面问题。这类问题极易引起听众的共鸣,提的好则很容易出彩、出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可故做新奇而偏离辩题,那是会产生负效果的。事实层面的问题可包括历史事件、现实事实、国别事实、数字事实等等;
二是理论层面的问题,又称论据层面问题。即对本方论点给予引申,对对方的论据予以驳击。这类问题,直问要提的尖锐,曲问要问得巧妙,反问要提的适时,逼问要问的机智,其效果就是让对方不好回答又无法回避。理论层面的问题周围除了立场中的论据,也可以延伸达到公理、哲学等层面。
三是价值层面的问题,又称社会效应层面问题。即把对方论点、立场引申,从价值层面、社会效应层面去延伸它的效应看其是否具备说服力,能否站得住。这类问题,一是能够扩大辩论的战场,给对方造成被动,同时也是争取听众、评委认同的重要方面。当然,如果辩题立场对本方不利,就应该慎重使用,以免搬起石头却砸了自己的脚。
- 32 -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