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0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南康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二次大考
语 文 试 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具有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一种以人本主义为基石的人类文明。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中,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其实都是有关人间英雄和氏族首领的英雄事迹的文学表述。在经过后人加工的中国上古神话中,神话的因素与历史的因素以传说的方式奇妙地结合起来了。神话人物主要不是作为人类的异己力量出现,而是人类自身力量的凝聚和升华。
②中华的先民们确信文化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这种文化就必然以人为其核心。追求人格的完善,追求人伦的幸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便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在中华文化中,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是衡量万物价值的尺度,人的道德准则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源于人的内心。先民的这种思维定势为中华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中华的先民把人间的圣贤当作崇敬、仿效的对象;以“立德、立功、立言”等生前的建树来实现生命的不朽;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和幸福感。
③只要对中国古代艺术进行历时性的考察,就可以清晰地看出随着时代的推进,人本精神越来越成为占压倒优势的价值取向。以诗歌为例,从先秦以来,人们强调诗歌源于人间的生活,是人们喜怒哀乐的自然表现。正是在这种文化土壤中,“诗言志”成为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在中华先民们看来,诗歌完全是抒写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文化形态,非人间的内容在诗国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人本精神就是中华诗国的核心精神。正因如此,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便是个人抒情的性质。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思想界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儒家思想并不轻视个体的意义,他们那么重视修身养性,正是着眼于个体人格的建树。孔子深为赞赏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生活状态,正是充满抒情意味的诗意人生。与儒家相反,老子和庄子从另一个方面实现了人生的诗化。老、庄是以浪漫的态度对待人生的,他们所追求的是超越现实环境的精神自由。儒、道两家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
- 24 -
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除诗歌以外的其他样式也不例外。例如《史记》本是史传文学,但因洋溢着浓郁的抒情色彩而被鲁迅称为“无韵之《离骚》”。元杂剧《西厢记》本是敷演故事的戏曲,长亭送别时崔莺莺主唱的套曲,不是优美的抒情诗又是什么?小说《红楼梦》堪称封建时代社会生活的全景图卷,但是全书的主要内容如宝黛爱情等无不写得优美如诗。西方的文艺理论家着意于绘画是空间艺术而诗歌是时间艺术的辨析,而中国的艺术家却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融通境界津津乐道。这说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整体上带有浓重的抒情性质,它是无数中华先民充满个性的灵心慧性所创造的作品的集合。
(摘编自莫砺锋《人本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底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的神话传说折射人间现实,先民会将对现实英雄的崇拜寄托在神话人物身上。
B. 先民对自身创造文化充满自信,因此中华文化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身、他人、自然的关系。
C. “诗言志”是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脱离现实的诗歌是一定得不到先民的认可的。
D. 儒家与道家以相同的态度、方式追求诗意人生,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诗歌、戏剧、小说等文学体裁为例,阐述了人本精神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
B. 第一段开门见山,指出中华文明的特点、基础,然后从古代神话入手展开论述。
C. 文章论述人本精神在诗歌和在其他文学样式中的体现时,着墨多少有所不同。
D. 文章第四段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主要是为了突出中、西方艺术观点的差异。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神话传说是对英雄人物的文学表述,但蕴含历史因素,其史学价值高于文学价值。
B.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人本精神价值取向使得文学家注重表现情感、书写内心世界。
C. 中国古代文学家要追求作品的抒情性,就会忽略作品的现实性和教化功能。
D. 古代每部文学作品都充满抒情意味,集合在一起使古代文学整体上有浓重抒情性质。
【答案】1. D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儒家与道家以相同的态度、方式追求诗意人生┄”曲解文意,原文说“与儒家相反,老子和庄子从另一个方面实现了人生的诗化。老、庄是以浪漫的态度对待人生的”,两者态度不相同。故选D。
【2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文章┄主要是为了突出中、西方艺术观点的差异。”解读有误,目的是为了论述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带有浓重的抒情性质。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本题中,A项,“┄,其史学价值高于文学价值”无中生有,文中无据;C项,“中国古代文学家要追求作品的抒情性,就会忽略作品的现实性和教化功能”片面绝对,“抒情性”与“现实性和教化功能”并不矛盾;D项,“古代每部文学作品都充满抒情意味,集合在一起使古代文学整体上有浓重的抒情性质”理解有误,原文是“它是无数中华先民充满个性的灵心慧性所创造的作品的集合”。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记者3月31日从中国大洋协会了解到,我国科考队员近日在东南太平洋海域首次发现大面积富稀土沉积。这一发现刷新了我国和国际上深海稀土资源调查研究的新纪录。
- 24 -
科考队员是在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第五航段暨中国大洋46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作业中获此发现的。根据对沉积物现场元素测试数据、浅地层和多波束测量资料综合分析,科考队在东南太平洋深海盆地内初步划分出了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的富稀土沉积区。这是国际上首次在东南太平洋海域发现大范围富稀土沉积,为在该区域深入开展深海稀土资源调查和相关环境研究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经过科学家前期研究,我国已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初步划分出了4个富稀土成矿带,提出了全球12个深海稀土资源潜在富集调查区,并对全球海底稀土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估。目前,我国在深海稀土资源的调查研究水平处于国际先进之列。
(摘编自《我国首次在东南太平洋发现大面积富稀土沉积》)
材料二:
中国一直无法自主决定稀土的产量、出口额与价格。从1990年到2005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近10倍,但平均价格几乎缩水六成以重要的军工原料碳酸饰为例,2012年7月包头碳酸稀土价格为6.8万元/吨,而2013年7月其价格下跌至2.7万元/吨,跌幅达到60%,可见中国对价格的调拉成效微弱。由于世界高尖端经济与军事工业严重依赖中国的稀土出口因而每当中国试图调控价格或削减出口量时,其他利益攸关国往往联合反对并威胁报复,致使中国不得不在权衡后做出妥协。加之中国国内出口商不计环境成本无序出口相互恶性竞争国内稀土产业整合困难。中国在世界稀土市场内外交困,导致定价权旁落。尽管中国积极采取稀土出口配额管理,但实质上无法阻止国内稀土资源大量外流,反而引起稀土走私现象。至今,中国稀土贸易仍处困境之中,贸易劣势仍未得到改善。
(摘编自李宏《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中国稀土产业的经济外交策略》
材料三:
主持人:徐光宪院士在七十年代提出的“稀土串级萃取理论对我国稀土产业发展做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这一理论在今后工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严纯华:首先,从旧石器、新石器、铜器、铁器时代选今,从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然和认识元素本身的发展来说,稀土家族是最后一个被关注的元素家族;其次,过去几十年间,几乎每隔5至10年稀土科技都有重大的发现和技术突破,这些发现和突破不仅促进了科学和技术本身的发展,也深深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再次,稀土与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能源、环境和信息等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目前稀土采选冶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挑战,也是我们的研究机遇。从稀土研究本身来讲,人类发现稀土至今已有200多年,但真正系统地开展稀土本征性质研究也不过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很多理论和技术问题都有待解决。
- 24 -
过去30年,因中国稀土分离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发达国家依赖中国价廉物美的稀土产品,形成了稀土资源开采和分离方面的人才和技术断层目前中国在稀土采选冶技术上具有优势,支撑了全球95以上的需求量,但是在稀土的高、精、尖和特殊用途的材料方面,中国还依然与发达国家存在距离,这就要求我们要保持既有优势,高效利用资源,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加快稀土研究的步伐,在稀土资源高效、绿色利用和高端应用的核心技术方面做出更具价值的探索和成果。
(摘编自《稀土纳米功能材料的领跑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严纯华先生访谈》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考队在东南太平洋的深海盆地内初步划分出面积150万左右平方公里的富稀土沉积区,之后提出了全球12个深海稀土资源潜在富集调查区.
B. 在稀土的产量、出口额与价格方面,中国一直无法自主决定,有的稀土价格曾在一年之间跌幅达六成,可以看出中国对价格的调控成效微弱。
C. 在众多元素家族之中,稀土家族虽然是最后一个受到关注的,但是过去几十年间稀土科技有重大发现和技术突破,深深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
D. 发达国家在稀土资源开采和分离上存在人才和技术断层,与它们对中国稀土产品的依赖有关,这印证了中国稀土分离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客观地介绍了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第五航段暨中国大洋46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作业中所取得的最新成就。
B. 国内出口商在稀土出口上的恶性竞争,以及稀土利益攸国的联合反对与威胁报复,使得中国在世界稀土市场内外交困,导致稀土定价权旁落。
C. 解决稀土在采选冶过程中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推翻近五十年前提出的“稀土串级萃取”理论,以便真正系统地开展稀土本征性质研究。
D. 为缩小在稀土高、精、尖和特殊用途的材料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科学家应加快研究步伐,在核心技术方面做出更具价值的探索和成果。
6. 发展国内稀土产业,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C
6. ①从资源上看,要加强深海稀土资源调查研究,加快寻找富稀土成矿带;②从技术上看,要提升稀土资源高效、绿色利用水平,发展高端应用的核心技术;③从贸易上看,要整合国内稀土产业,借助经济外交策略走出稀土贸易困境。
【解析】
- 24 -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A项,“科考队在东南太平洋的深海盆地内初步划分出面积150万左右平方公里的富稀土沉积区”,材料一,“科考队在东南太平洋深海盆地内初步划分出了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的富稀土沉积区”。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本题C项,“需要推翻近五十年前提出的‘稀土串级萃取’理论,以便真正系统地开展稀土本征性质研究”错误,材料三与之有关信息,“‘稀土串级萃取理论’对我国稀土产业发展做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目前稀土采选冶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挑战,也是我们的研究机遇”,并未涉及推翻“稀土串级萃取理论”。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本题,材料一“我国科考队员近日在东南太平洋海域首次发现大面积富稀土沉积。这一发现刷新了我国和国际上深海稀土资源调查研究的新纪录”“目前,我国在深海稀土资源的调查研究水平处于国际先进之列”材料三“过去30年,因中国稀土分离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发达国家依赖中国价廉物美的稀土产品,形成了稀土资源开采和分离方面的人才和技术断层目前中国在稀土采选冶技术上具有优势,支撑了全球95以上的需求量,但是在稀土的高、精、尖和特殊用途的材料方面,中国还依然与发达国家存在距离”“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加快稀土研究的步伐,在稀土资源高效、绿色利用和高端应用的核心技术方面做出更具价值的探索和成果”等等,从中在资源、技术、贸易三个方面分点整理。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 24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清 茶
李永生
①野三坡境内有一高山,悬崖绝壁,状如斧劈。山顶有一平台,古上曾建有一座娘娘庙。据说建此庙时因山高路远,建筑材料难以运送上山,有人便想出用山羊驮运的高招儿。将附近村庄的山羊集中起来,在每只山羊身上拴几块砖瓦,成百上千只山羊边啃食青草边朝山顶移动,远远望去,整个大山犹如下了一层雪,很是壮观。
②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娘娘庙越发变得残破,僧人也换了一茬又一茬,到清朝光绪年间,只剩一高僧在此修行。高僧法号了凡,已年近八旬,但仍精神矍铄,腰身板直。了凡高僧出家前乃一名医,本就心地善良,出家后更加仁慈,经常义务为百姓治病。他怕乡亲们到山上看病不方便,便每月初一、十五背着药葫芦,骑着毛驴下山巡诊。那毛驴是个早产儿,它母亲生下它便死去了,主人怕养不活它,想丢弃不管。高僧得知,将小毛驴抱到山上,用米汤把它喂活。毛驴个头不大,却长了一个“大门头”,人说这种驴极聪明。
③了凡巡诊,天蒙蒙亮就出发。高僧骑驴,无须手握缰绳,稳坐驴背,仍能手持佛珠念经。毛驴四蹄撒欢,踏得山石“嘚嘚”脆响,人和驴都显出几分精神。
④到了山下村庄,天正好大亮。病家主人早已在路口迎接。高僧下驴进屋,对病人望闻问切。主人回过身,将一捆鲜嫩青草恭恭敬敬地放在驴面前,毛驴便很友好地望望主人,三缕两缕衔起而食,吃得优雅而有气质。吃饱了,高僧也正好从房中走出,主人千恩万谢,高僧双手合十作别,骗腿儿上驴又去了其他病家。
⑤高僧了凡骑驴巡诊,救治山民无数,百姓无不感念他的恩德。有人提出在悬崖绝壁上为其开凿一块巨型“功德碑”,百姓闻讯,无不响应,纷纷捐款。了凡知道后,吓了一跳,喊声“罪过”,骑上毛驴便去阻拦,好说歹说,乡亲们才作罢。
⑥了凡好品茗。高僧脱俗,品茶也极讲究,他一年四季饮的都是绿茶。绿茶的香气最雅致,一壶开水冲进去,那墨绿色的茶叶打着旋儿舒展出一个个透明的气泡,一股幽香能感染一片天地。茶具是一盏成窑五彩小盖盅,雕镂奇绝,一色山水人物,并有草字图印,那是出家前病家送他的,已摩挲得通体发亮。过去,了凡一直用山上的泉水煮茶,后来换成了山下村庄的龙眼井水。了凡第一次接过病家递给他的龙眼井水便眼前一亮。病家把水倒得满满的,水高过杯口,光滑如披了一层缎子面。高僧道声“极品”,喝一口果真比山上泉水更加甘洌。自此之后,了凡便改用龙眼井水煮茶烧饭。
- 24 -
⑦为了凡运水的便是那头大脑门毛驴。
⑧了凡先是领着毛驴下山驮了几次水,然后便决定让毛驴单独去驮。
⑨天未亮,高僧便起床打火烧饭,接着添草加料,把毛驴喂饱,而后在驴身上拴好水桶,目送毛驴下山。
⑩这是毛驴第一次单独下山驮水。毛驴因主人对自己的信任而激动,打着响鼻儿一溜小跑,没多久便来到了井边。这时龙眼井边已聚集了三三两两打水的乡亲。老乡们见了毛驴独自下山,先是一阵惊讶,再望水桶,更为惊奇——桶里边竟放着两张烙饼。人们一下子明白了——高僧要用烙饼换水吃。人们争先恐后地为水桶灌满水,烙饼却没有留下,依旧让毛驴驮回去。高僧为乡亲们办了那么多好事,为他打水也要报酬吗?
⑪第二天,毛驴又来驮水,不过这次桶里的烙饼却变成了四张,乡亲们给桶灌满水后,依旧不肯把烙饼留下,毛驴便原地打转,怎么轰也不走。一老人说:“它一准是上次驮回了烙饼,挨了大师的责怪。”人们只好留下烙饼,毛驴欢快地打个响鼻儿,立即转身上了山。
⑫这以后,毛驴每天都在大清早儿下山,用烙饼换水,谁第一个见到毛驴,谁便拿走烙饼,然后负责给水桶灌水。
⑬毛驴驮水,一直持续了二十年。这天早晨,天上下起了白毛雪。毛驴又下了山,然而身上不见了水桶和烙饼。毛驴见到乡亲们,仰天大叫,四蹄刨击地面,一脸的焦躁与不安。乡亲们心里咯噔一下子,忙朝山上奔……入寺庙,进禅房,见了凡已经坐化了,眼前一盏茶水,也已冰凉。
⑭乡亲们含着泪把毛驴拉下山。大伙一商议,决定轮流养护它,每户一月。到了新家,毛驴拉磨驮柴,任劳任怨。当然,有一件事乡亲们谁都不会忘记,那便是户与户交接时,新主一定会和毛驴一起上山,在高僧墓前敬献一杯龙眼井茶。
(原文有删改)
7. 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④段中通过对高僧、病家主人、毛驴的描述,十分形象地表现了三者之间亲切友好、和谐融洽的关系。
B. 乡亲们要捐款凿“功德碑”,了凡知道后,吓了一跳,喊声“罪过”就前去阻拦,因为他觉得乡亲们此举妨害了出家人仁德的修炼。
C. 了凡第一次接过病家递给他的龙眼井水便眼前一亮,觉得用它烧饭比用山上的泉水更好吃,便改用龙眼井水煮茶烧饭。
D.
- 24 -
小说两次写到毛驴打响鼻儿,第一次是由于得到了大师的信任,第二次则是由于完成了大师交给的驮水的任务。
8. 请简要分析了凡大师的形象特点。
9. 小说着重描写了毛驴三次单独下山的情节,每次毛驴的表现都不一样,乡亲们的反应也不一样,所表现的思想内涵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并说说这样写的效果。
【答案】7. A 8. (1)仁慈善良:小毛驴早产,出生时便死了母亲,了凡大师将小毛驴抱到山上,用米汤把它喂活;他怕乡亲们到山上看病不方便,便每月初一、十五背着药葫芦,骑着毛驴下山巡诊。(2)淡泊名利:听说百姓要捐款为他建“功德碑”,他立即骑着毛驴前去阻拦。(3)深受百姓爱戴和尊敬:百姓无不感念他的恩德,有人提出在悬崖绝壁上为其开凿一块巨型“功德碑”,百姓闻讯,无不响应;轮流养护毛驴的新主一定会和毛驴一起上山,在高僧墓前敬献一杯龙眼井茶。
9. 示例 (1)毛驴第一次下山驮水,非常兴奋激动,乡亲们见到毛驴后先惊讶,再惊奇,最后争先恐后地灌水。表现了乡亲们对了凡大师的爱戴敬仰之情。(2)毛驴第二次下山驮水,站在原地不肯走,乡亲们把烙饼留下后它欢快地上了山。表现了毛驴的聪慧和了凡大师的高风亮节。(3)第三次单独下山,毛驴见到乡亲们,仰天大叫,四蹄刨击地面,一脸的焦躁与不安,乡亲们担心了凡大师,急忙朝山上奔。表现了毛驴的聪慧,也预示着了凡大师的仙逝。(4)这三次毛驴单独下山的情节中,毛驴、乡亲们的表现各不相同,通过对毛驴三次下山情节的描写,突出表现了毛驴之“聪”、了凡大师品德之“高”、乡亲们与了凡大师之间的感情之“深”,也烘托了了凡大师的形象,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内涵、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B项,“妨害了出家人仁德的修炼”表述有误,大师只是淡泊名利,不赞成这样做而已。C项,“觉得用它烧饭比用山上的泉水更好吃”于文无据。D项,“第二次则是由于完成了大师交给的驮水的任务”交代不明确,第二次实际上是因为乡亲们留下了烙饼,遂了大师以饼换水的心愿,毛驴因此高兴而打着响鼻儿。故选A。
【8题详解】
- 24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欣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考生答题时要注意梳理小说的情节,找到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正面描写和相关人物的评价、举动等侧面描写,对其进行归纳概括,不难得出了凡大师的形象特点。文本中对了凡大师正面描写的事件有“善待小毛驴”“下山巡诊”“以烙饼换水”等,相关的侧面描写主要有“百姓立‘功德碑’”“墓前献茶”等。
点睛: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
【9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要求对作品的情节安排和思想内涵进行探究。解答本题时,考生首先要找到相应的段落,找出描写毛驴三次单独下山的情节,概括毛驴的表现、乡亲们的反应,然后分析其包含的思想内涵。分析思想内涵时要联系小说中的人物,因为小说离不开人物的塑造,此文的人物是了凡大师和乡亲们,因此要以表现了凡大师的什么形象特点、表达乡亲们的什么感情为重点进行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子良,字汉臣,涿州范阳人。金末四方兵起,所在募兵自保。子良率千馀人入燕、蓟间,耕稼已绝,遂聚州人,阻水,治舟筏,取蒲鱼自给,从之者众,至不能容。子良部勒定兴、新城数万口,就食东平,东平守纳之。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因以宿帅之众夺全所劫老幼数万以还。全怒,连徐、邳之军来攻。子良与宿帅斫其营,全失其军符,走死扬州。时金受重围于汴,声援尽绝,有国用安者,图以涟水之众人援,道阻,游兵不能进。子良与一偏将昼伏夜行,得入汴,达用安意。金君臣以为自天降也,曲赐劳来,凡所欲,皆如用安请。因以徐、宿授子良。明年,子良进米五百石于汴,授荣禄大夫,总管陕西东路兵马,仍治宿州。当是时,令已不行于陕,而用安亦卒不得志。徐、宿之间,民无食者,出城拾鲁穟以食,子良严兵护之,以防钞掠。猝遇敌,子良被重伤,乃率其众就食泗州。泗守阅兵,将图之,子良与麾下十数人即军中生缚其守。民不欲北归者,欲走傍郡,子良资以舟楫,无敢掠其财物。岁戊戌,率泗州西城二十五县、军民十万八千馀口,因元帅阿术来归。太宗命为东路都总帅,授银青荣禄大夫,升京东路行尚书省兼都总帅,管领元附军民,进金紫光禄大夫。庚子,赐金符。自兵兴以来,子良转徙南北,依之以全活者,不可胜计。中统二年夏四月,世祖命为归德、泗州总管,降虎符,仍管领泗州军民总管。八年,卒,年七十八。赠昭勇大将军、佥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追封清河郡侯,谥翼敏。
- 24 -
(选自《元史·列传第三十九》,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B 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C. 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D. 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曾灭北宋,后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
B. 金紫光禄大夫,古代文官官职名,初为加官,无职掌,隋唐以后为散官,在元代为从一品。
C. 世祖,古代皇帝庙号,一般用于朝代的正式建立者,或统一天下的君主。
D. 虎符,即兵符,是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持符者拿其中一半即可调兵遣将。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良招募有方,民心归附。金末时局动荡,各地招募军队自卫,他带领民众以水为屏障,建造船只,采蒲根、捕鱼维持生计,归附的人多得难以容纳。
B. 子良善于用兵,取得胜利。夏全联合大军攻打宿州,子良与守将偷取夏全军符,敌人不战而败;后他又带领部下活捉了想加害他的泗州知州。
C. 子良爱护百姓,宅心仁厚。他曾率众救回被夏全劫掠的老幼百姓数万人,也派兵保护出城寻找食物的百姓,对于想到别地去的百姓,他也以船只资助。
D. 子良生前加官,死享哀荣。他先后担任京东路行尚书省兼都总帅,归德、泗州总管等职,被赐予金符、虎符;死后受追赠和追封,得到谥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猝遇敌,子良被重伤,乃率其众就食泗州。
(2)民不欲北归者,欲走傍郡,子良资以舟楫,无敢掠其财物。
【答案】10. B 11. D 12. B
13.
- 24 -
(1)突然与敌人相遇,子良身负重伤,于是率领他的部众到泗州谋生。(2)不想返回北方的百姓,想去临近州郡,子良用船只资助他们,没有人敢掠夺他们的财物。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解答文言断句题,应在粗通大意的基础上,借助一些技巧来点断文句,做出判断。“守弃东平还汴”的意思是“知府放弃东平返回汴梁”,表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根据不同事件之间的切分和文言中省略句的特点,可知“欲害之”的主语是“李敏”,“走归宿”的主语是“子良”,“敏欲害之”“走归宿”的前面都应当断开,据此可排除D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持符者拿其中一半即可调兵遣将”说法错误。虎符的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留存中央,只有两半合并使用,持符者才有调兵遣将权。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子良与守将夺取夏全军符,敌人不战而败”说法错误,原文“子良与宿帅斫其营,全失其军符,走死扬州”,说的是夏全失去军符,逃奔并死于扬州。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采分点:“猝”,突然,“被”,遭受、蒙受,“就食”,谋生;
(2)“民不欲北归者”,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现代汉语的语序“不欲北归民者”,“欲”,想要,“资”,资助,“子良资以舟楫”,特殊句式之状语后置,兼省略句,现代汉语语序“子良以舟楫资(之)”。
【点睛】参考译文:张子良,字汉臣,是涿州范阳人。金朝末年天下各地战事兴起,
- 24 -
各地纷纷招募军队自卫。张子良率领一千多人进入燕州、蓟州一带,(当时)农耕已经无法进行,于是聚集州人,以水为屏障,建造舟船木筏,采蒲根、捕鱼来自足,归附他的人很多,以至于无法容纳。子良部署定兴、新城数万人,到东平谋生,东平知府收容了他们。时间一久,知府放弃东平返回汴梁,传令子良向南屯驻宿州,又向南屯驻寿州。夏全劫掠子良所率之民出鸡口,李敏占据州城。子良率领部下投奔李敏,李敏想要杀害子良,(子良)奔回宿州。于是凭借宿州守将的部众夺回被夏全劫掠的老幼百姓数万人,使他们返回宿州。夏全恼怒,联合徐州、邳州的军队进攻宿州。张子良与宿州守将攻击夏全军营,夏全失去他的军符,逃奔并死于扬州。当时金朝君臣被重重包围在汴梁,声援全部断绝,有个叫国用安的人,图谋率涟水的军队入援汴梁,因道路阻塞,流动出击的军队无法前进。子良与一名副将白天躲藏,夜间赶路,得以进入汴梁,传达国用安的意图。金朝君臣把他们看作从天而降的援兵,周全地赏赐慰劳,凡是国用安想要的,全都按照他的请求给予。于是将徐州、宿州授予子良。第二年,子良向汴梁进献米五百石,子良被授予荣禄大夫一职,总管陕西东路兵马,仍旧设治所于宿州。在这时,金朝的政令已无法在陕西施行,而国用安最终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徐州、宿州一带,百姓没有食物的,出城拾取野生禾穗充饥,子良严命部下守护百姓,以防止百姓被劫掠。突然与敌人相遇,子良身负重伤,于是率领他的部众到泗州谋生。泗州知州检阅军队,准备加害子良,子良与部下十余人于军中生擒知州。不想返回北方的百姓,想去临近州郡,子良用船只资助他们,没有人敢掠夺他们的财物。戊戌年,(张子良)率领泗州西部二十五县、军士百姓十万八千多人,通过元帅阿术归附元朝。太宗任命他为东路都总帅,封他为银青荣禄大夫,(子良)升任京东路行尚书省兼都总帅,管辖原来归顺的军民,升任金紫光禄大夫。庚子年,子良被赐予金符。从战事兴起以来,子良辗转南北,依仗他保全性命的人,不可胜数。中统二年夏四月,世祖任命他为归德、泗州总管,赐予(他)虎符,(子良)仍任泗州军民总管。中统八年,去世,享年七十八岁。(朝廷)追赠(他)为昭勇大将军、佥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追封(他)为清河郡侯,谥号翼敏。
(二)古诗词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罢郡归洛阳寄友人①
刘禹锡
远谪年犹少,初归鬓已衰。门闲故吏去,室静老僧期。
不见蜘蛛集②,频为佝偻欺。颖微囊未出,寒甚谷③难吹。
濩落④唯心在,平生有己知。商歌⑤夜深后,听者竟为谁?
- 24 -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免职而重归故地洛阳后所作。②蜘蛛集:古人认为蜘蛛聚集,寓示着喜事临门。③谷:指谷风,即东风。④濩落:沦落失意的样子。⑤商歌:春秋时宁戚高唱商歌,以引起路过的齐桓公注意,后得到赏识并成就大业。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二句,以“远谪”对“初归”,远谪时的年轻人,归来时已变成了鬓发苍苍的老人,反映诗人这些年来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悲辛。
B. 第三、四句,描写了古吏离去、门庭冷落与内室宁静、邀约老僧两个情景,反映诗人因世情冷漠而心灰意冷,便借学禅问佛来寻求寄托。
C. 第五句以“不见”写出诗人一直难遇好事的失意,第六句以“欺”字写出诗人身形佝偻、行动不便的窘况,两句表现出诗人的落魄、衰老。
D. 全诗紧扣题目展开,先由“罢郡归洛阳”之事起笔,接着写自己归来后的真实境况和切身感受以“寄友人”,于娓娓倾诉中贯注了真情。
15. 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被贬后的失意。“濩落”一词表明诗人沦落失意;②失意却初心不改的坚持。“濩落唯心在”一句写出诗人沦落失意却不改初心,努力保持澹定、豁达的心境;③有知己的安慰。“平生有己知”一句表明诗人沦落失意却不改初心,以人生幸得知己来宽慰自己,表达了对友人的感谢之情和内心的安慰之情;④对施展才华的渴望。“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一句写出诗人在深夜时高歌商歌,却无人倾听,表明他既渴望有施展才华的机会;⑤无人赏识的惆怅、遗憾和忧愤之情。“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也写了诗人在深夜时高歌商歌,却无人倾听,表达了诗人难遇良主无人常识的惆怅、遗憾和忧愤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心灰意冷”错误,诗人虽然心境有所变化,但并未“心灰意冷”,从后文夜深高唱“商歌”的情景也可以推知。故选B。
【15题详解】
- 24 -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注意根据注释“此诗为作者被免职而重归故地洛阳后所作”以及诗中的重点词语“濩落”“平生有己知”“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分析被贬后的失意、失意却初心不改的坚持、有知己的安慰、对施展才华的渴望、无人赏识的惆怅、遗憾和忧愤等情感。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用比喻的手法描写鲲鹏展翅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月亮升起和缓慢移动的过程,逼真传神,生动形象。
(3)杜甫在《望岳》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其南北坡产生一面昏暗、一面明亮的奇异景观。
【答案】 (1). 怒而飞 (2). 其翼若垂天之云 (3). 月出于东山之上 (4). 徘徊于斗牛之间 (5). 造化钟神秀 (6). 阴阳割昏晓
【解析】
【详解】考查名篇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此题容易漏掉的词有(2)若(3)于(4)徘徊、于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华为今日正式发布自有操作系统:鸿蒙!消息甫出, 燃爆舆论场。
- 24 -
不仅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且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人们都看到了华为的抱负,华为的隐忍与坚守。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不 ,不下“先手棋”,不抓住创新主动权,如何避免“卡脖子”?怎能化危为机?不必妄自菲薄,也无需妄自尊大。鸿蒙一开,并不等于 ,用任正非此前的话,就是“我们仍然缺乏良好的应用程序生态系统”。整个系统建立良好生态,需要时间,也需要机会。更何况,面对“群狼”环伺,( )。
鸿蒙一开天地宽!华为加油,中国加油, 中华当有为。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猝然 深思熟虑 万事亨通 切记
B. 猝然 谋深计远 万事亨通 谨记
C. 顿时 谋深计远 万事大吉 切记
D. 顿时 深思熟虑 万事大吉 谨记
18.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且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都让人看到了华为的抱负,华为的隐忍与坚守
B. 无论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还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都让人看到了华为的抱负,华为的隐忍与坚守。
C. 无论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还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都让人看到了华为的隐忍与坚守,华为的抱负。
D. 不仅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且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人们都从中看到了华为的隐忍,华为的坚守与抱负。
19.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百倍的努力,不断的超越,才能实现突围
B. 百倍的努力,不断的超越,才能帮助我们实现突围
C. 我们要实现突围,只有百倍努力,不断超越
D 我们要实现突围,更需百倍努力,不断超越
【答案】17. C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本题中,“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第一处,“猝然”是突然、出乎意料的意思;“顿时”是立刻的意思。语境是消息刚出,选“顿时”。第二处 “家喻户晓”可知,第二处“深思熟虑”是深入反复考虑的意思。“谋深计远”是宏观战略全局,计谋周密而又长远。语境“如何避免‘卡脖子’?怎能化危为机”长远考虑,选“谋深计远”。第三处,“万事亨通”是万事顺利的意思;“万事大吉”指什么事都很圆满顺利,也指一切事情都已办好。语境“鸿蒙一开,并不等于……”,强调一切顺利,习惯上用“万事大吉”。第四处,“切记”是牢记,务必要记住的意思;“谨记”是敬词,表示把对方的话一定认真记住。语境“……中华当有为”,强调一定记住,选“切记”。
故选C。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本题,划横线句子中关联词使用不恰当,不应为递进关系,应为“无论……还是”的条件关系。划横线句子还存在结构混乱的问题,“深刻隐喻”和“历史使命”与下文无法建立联系,应该是二者让人看到“华为的抱负,华为的隐忍和坚守”。
A项,未能修改关联词。
C项,虽然修改了关联词和句式上的问题,但没能安排好语序,文本旨在评论鸿蒙系统推出一事,先交代名字及名字中隐含的抱负更恰当。
D项,加上了“从中”二字,这样可以解决句式问题,但其递进关系中语序不当。
故选B。
【19题详解】
- 24 -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本题,因有“面对‘群狼’环伺”,所以陈述对象为“我们”。因有“更何况”,所以应突出递进关系。故最恰当的应为“我们要实现突围,更需百倍努力,不断超越”。故选D。
【点睛】病句题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巧字。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屡见不鲜。然而,①________,也引发了一些信息安全方面的担忧。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②_________,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方兴未艾的当下,相关部门必须未雨绸缪、多管齐下,③________。
【答案】 (1). ①新技术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 (2). ②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被泄露) (3). ③充分重视(切实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句衔接能力。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答题时要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此题:
第一处:根据前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屡见不鲜。”说明新技术给人们带来便利,“然而”一转折,说明同时还存在着问题,所以应填“新技术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
- 24 -
第二处:根据前文“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后文又有“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的结果,可以推知,此处是假设的一个原因,所以应填“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被泄露)”;
第三处:根据前文所有的内容,最后得出“相关部门必须未雨绸缪、多管齐下”,下文顺应是如何做?采取什么措施?等,所以应填“充分重视(切实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点睛】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下面是某班主任在迎新生师生座谈会上发言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班的任课教师个个都是精英。语文老师在教学上颇有建树,今年又成功忝列特级教师,成为我们学校的骄傲。数学老师教学成绩突出,教学方法灵活,其教法被其他老师纷纷效尤。英语老师不光课教得好,还是位作家,今天他为大家送上他的新书,请大家笑纳。音乐老师歌声悠扬,稍后她将为大家献丑唱一首歌,请大家欣赏。最后希望大家在座谈会上不吝赐教,畅所欲言即可。
【答案】①“忝列”改为“评上”;②“效尤”改为“效仿”;③“笑纳”改为“收下”;④“献丑唱一首歌”改为“高歌一曲”;⑤“不吝赐教”改为“不要拘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运用的得体能力。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此题主要是谦敬、用词环境等不得体,其中①“忝列"属于谦敬不当,“忝列”是谦辞,改为“评上”, ②“效尤” 仿效坏的行为,是一贬义词,应改为“效仿”; ③“笑纳”套语,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改为“收下”; ④“献丑唱一首歌” 谦辞,在展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技能很差,此处是用于英语老师,故改为“高歌一曲”; ⑤“不吝赐教”,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改为“不要拘束”。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24 -
近日,云南省的一位扶贫干部“狠怼”贫困户的视频火了。视频里,这位干部对贫困户说:“幸福不是张嘴要来的,不是伸手要来的,不是在家中跷着脚等来的!你看看那些开车、住大房子的人家,哪个是靠低保富起来的?不都是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出来的吗?”
对此,有网友说“讲得好”“有道理”;也有网友不以为然:大道理谁不会讲?农产品价格低廉,守着一亩三分地,一年忙到头,累死累活也发不了家,致不了富。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幸福从来不会从天而降,所有的幸福都需要靠双手去创造;幸福从来不会突如其来,所有的幸福只有历经风雨才能看见彩虹。正如扶贫干部所说的那样“你看看那些开车、住大房子的人家,哪个是靠低保富起来的?不都是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出来的吗?”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自己的幸福,但幸福是靠奋斗获得的。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之于个人,这是迈向成功的箴言。新的一年伊始,许多人都在回顾总结过去的一年,并制定了新目标。不论收入增加还是职位升迁,不论追求到喜欢的人还是更加用心照顾家庭,都必须有所付出,坚持不懈地努力。有付出就有回报,有努力就有收获。
科学家潘建伟带领他的团队奋力攻关,实现世界首次洲际量子通信的重大突破;四川凉山48岁的村支书吉各日奔波不停,带领乡亲们寻求脱贫之路;三代塞罕坝人接力奋斗,在塞北高原造起了百万亩林海……这些勤勤恳恳、无怨无悔的人,不仅用奋斗成就了自己,更通过奋斗为他人、国家做出了贡献。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之于国家,这是创造伟业的信言。2017年,我国改革发展硕果累累。国内生产总值迈上80万亿元人民币的台阶,城乡新增就业1300多万人,社会养老保险已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已覆盖13.5亿人,1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捷报频传。这些成就,凝结着13亿多中国人民苦干实干的汗水,是勤劳的结晶、奋斗的结果。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我们有理由为已经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自豪,但我们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只有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前进,才能到达更加光辉的未来;只有在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奋斗,才能创造更大的成就。
- 24 -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之于民族,这是实现梦想的宣言。党的十九大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前进方向,为中国号巨轮前行立起了新航标,为实现中国梦吹响了新的集结号。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落实的过程,也是奋斗的过程,新时代的画卷,要用奋斗书写,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梅花要经受几番寒彻透骨才能雪中独放,雄鹰要忍受多少断翅痛苦才能翱翔长空。是做小的事情,还是做大事情,都离不开奋斗与坚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内心坚强的人经得起历练、受得住考验,风雨无阻,一路向前。
伸出你勤快的双手,擦干你不服输的汗泪,幸福总会与你不期而遇,幸福终是和你一路而行。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是一篇结合现实很紧密的话题材料作文,解答此类试题重在结合对材料中心的把握,提出自己的观点,找准写作立意的角度。材料由两部分构成:前部分陈述现象,属事实材料;后部分网友的看法,提示写作角度。前后部分共同构成从具体到抽象、由事实到道理的材料构成。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的内涵,选择恰当的立意角度,这则材料讲云南省的一位扶贫干部“狠怼”贫困户说:“幸福不都是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出来的吗?”有网友赞同;也有网友认为大道理谁都会讲,但农民的现实状况也应考虑。这两个观点都有自己的道理,写作立意的角度并不唯一,既可以支持扶贫干部怼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而归结到“幸福生活”,进而得出“幸福生活”与“奋斗”的关系,从而展开进一步论述。也可以表示反对,如何解决扶贫工作的精准快好,写作时能写出自己的看法,做到有理有据,思路清晰即可。根据对以上材料内容的把握,考生可以从如下角度去立意。
参考立意的角度:
幸福和奋斗的关系、如何看待和享用幸福。
用勤劳智慧去赢得幸福、奋斗成就人生等。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适合本篇作文的结构:
应试作文上最忌首、腹、尾三段组成的"猪样式"结构。那么怎么办好?我们把中间一大段多分几个自然段,那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因为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显得你成熟老练,最主要的还是能使评卷老师一目了然。把文章分为几段更好?千字以内的作文,分成6
- 24 -
段就可以了。在作文段落结构上,我的个人观点是考生要写“长短结合式”作文,即第一段:开篇点题,朴实稳重,切勿追求文采而游离于题目之外。第二段:第一个分论点,注意段首句的锤炼要扣住题目,举例论证不要讲人物事迹,要干净利落的引入论证观点,深入生活做深挖掘。第三段:总结上面的例证,做到由人及己,体现一个生活上的深挖掘。四段、五段同二、三两段,注意第四段的分论点不要和第二段的重合,必须体现一个逐层深入。第六段(最后一段):总结二——四段的内容,进而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旨,扣住题目做到首尾呼应,结合社会现实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认识。这样的结构在高考阅卷时间紧张的前提下是非常容易抓住老师视线的。
作文素材积累
霍英东,香港著名的房地产业巨子:奋斗让他走向成功。
可谁又知道,霍英东先生的今天是由“价值七角钱”的苦力一步一步干起来的呢?童年时的贫寒家境和成年以后的生活坎坷、煎熬,磨炼了霍英东的毅力,也培养了他自强不息、勇于进取、敢于拼搏的奋斗性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人扩建机场,他去当苦力,日报酬是七角钱和半磅配给米。那时,他每天只吃一碗粥和一块米糕,饿得头昏眼花。结束以后,霍英东投身于运输业,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又开展了航运业,生意十分兴隆。霍英东不满足于运输业已经取得的成就,又开始向房地产业进军,从此,房地产成了他致富的基础。
勤奋的门捷列夫:通过奋斗达到目标。
俄国杰出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一生从事化学研究,勤奋不息,硕果累累。由于生活清苦和过于用功,门捷列夫在大学时期身体累垮了,住进了医院。他偷偷地把书本纸笔带进病房,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学习。到了晚年,他常常生病,视力衰退到半盲,双手颤抖到不能写字,但仍口授由秘书笔录编写自传,整理自己的著作。临终前三个星期,他还参加讨论了乘飞艇到北极探险的计划。门捷列夫就是以这样不断奋斗的精神,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表了500多篇科学著作,其中包括篇幅达数千页的著作。
轮椅上的霍金: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
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创立了新的宇宙学说,著有《时间简史》等书,被人们称为“当今世界上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在1963年被确诊为肌肉萎缩症,医生认为他只能活2年时间了。他却支持到现在,取得卓越的成就,获得学术界与大众一致的敬重,这与他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息息相关。1970年,霍金不得不借助轮椅,至今已有30余年之久,但他始终坚持物理学研究,甚至在丧失说话功能之后,仍然依靠机器工作。
北师大天文系教授何香涛在80年代初期曾参加霍金的学术报告会,当时霍金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与人交流也很不方便,但他始终坚持奋斗,刻苦钻研。霍金大学时结识的朋友狄克斯说:“当霍金所热爱的东西都失去时,他不仅坚强地活着,而且伟大地活着,他所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科学的智慧,还有人类最可贵的不息的奋斗精神。”
- 24 -
名人名言素材:
1必须在奋斗中求生存,求发展。——茅盾
2奋斗就是生活,人生只有前进。——巴金
3背着苦恼的命运,和自然奋斗。——鲁迅
4奋斗是万物之父。——陶行知
5奋斗之心人皆有之。——李叔同
6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毛泽东
7脚跟立定以后,你必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萧伯纳
8天才只意味着终身不懈地努力。——门捷列夫
9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10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牛顿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词句有: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幸福、奋斗,考生围绕以上关键词句进行审题立意即可,在写作的时候注意把握“幸福”和“奋斗”的关系,充分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进行挖掘立意角度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这样作文才能写的有深度。
- 24 -
- 24 -
相关文档
- 2017-2018学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二2021-06-0411页
-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2021-06-0421页
- 内蒙古包头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2021-06-0434页
- 【语文】江苏省南通市南通中学20192021-06-0420页
-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2021-06-0412页
-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2021-06-0418页
- 2017-2018学年广西桂林阳朔中学高2021-06-0414页
- 【语文】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2021-06-0422页
-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0-22021-06-0412页
- 2019-2020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2021-06-04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