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1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明晰五大比对角度洞悉分析综合题的解题技巧
规范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李涛,字信臣,京兆万年人。后唐天成初,举进士甲科....。晋天福初,改史馆修撰。晋祖
幸大梁,张从宾以盟津叛,陷洛阳,扼虎牢。故齐王全义子张继祚者实党之,晋祖将族其家。
涛上疏曰:“全义历事累朝,颇著功效。当巢、蔡之乱,京师为墟,全义手披荆棘,再造都
邑,垂五十年,洛民赖之。乞以全义之故,止罪继祚妻子。”从之。泾帅张彦泽杀记室张式,
夺其妻,式家人诣阙上诉。晋祖以彦泽有军功,释其罪。涛伏抗疏,请置于法。晋祖召见谕
之,涛植笏.叩阶,声色俱厉,晋祖怒叱之,涛执笏如初。晋祖曰:“吾与彦泽有誓约,恕其
死。”涛厉声曰:“彦泽私誓,陛下不忍食其言;范延光尝赐铁券..,今复安在?”晋祖不能
答即拂衣起涛随之谏不已晋祖崩涛坐不赴临停未几起为洛阳令迁中书舍人。会契丹入汴,彦
泽领突骑入京城,恣行杀害,人皆为涛危之。涛诣其帐,通刺谒见。彦泽曰:“舍人惧乎?”
涛曰:“今日之惧,亦犹足下昔年之惧也。向使先皇听仆言,宁有今日之事。”彦泽大笑,
命酒对酌,涛神气自若。汉祖起义至洛,涛自汴奉百官表入对,汉祖问京师财赋,从契丹去
后所存几何,涛具对称旨,汉祖嘉之。隐帝即位,杨邠、周祖共掌机密,史弘肇握兵柄,与
武德使李邺等中外争权,互作威福。涛疏请出邠等藩镇,以清朝政。宋初,拜兵部尚书....。建
隆二年,涛被病。有军校尹勋董浚五丈河,陈留丁壮夜溃,勋擅斩队长陈琲等十人。涛闻之,
力疾草奏,请斩勋以谢百姓。家人谓涛曰:“公久病,宜自爱养,朝廷事且置之。”涛愤言
曰:“人孰无死,但我为兵部尚书,坐视军校无辜杀人,乌得不奏?”太祖览奏嘉之。涛卒,
年六十四,赠右仆射。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涛/随之/谏不已/晋祖崩/涛坐/不赴临停/未几/起为洛阳令/
迁中书舍人
B.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涛随之/谏不已/晋祖崩/涛坐不赴临/停/未几/起为洛阳令/
迁中书舍人
C.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涛/随之/谏不已/晋祖崩/涛坐不赴临/停/未几/起为洛阳令/
迁中书舍人
D.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涛随之/谏不已/晋祖崩/涛坐/不赴临停/未几/起为洛阳令/
迁中书舍人
解析:这段文字,多有人名,可据此初步断开。“停”“未几”“起”这三个地方是断
句的关键点。
答案: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甲科,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唐宋进士分甲乙科。
B.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C.铁券,又称“铁契”,由古代皇帝颁赐功臣,世代可据此享受某种特权。
D.兵部尚书,主要负责兵部的文秘工作,兼有参谋职能,但是没有实权。
解析:D 项“主要负责兵部的文秘工作,兼有参谋职能,但是没有实权”说法错误,兵
部尚书是六部尚书之一,是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拥有实权。
答案: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涛明辨是非。晋祖要灭叛乱者张继祚的家族,李涛认为叛乱的只是张继祚,而其
父张全义在洛阳将近五十年,深受洛阳百姓依赖,不能杀掉张全义。
B.李涛敢于犯颜直谏。泾帅张彦泽杀死张式,霸占其妻,张式的家人到朝廷上诉。晋
祖宽恕了张彦泽,李涛声色俱厉地劝谏,不怕触怒晋祖。
C.李涛临危不惧。张彦泽趁着契丹人攻入汴梁率领军队入京,并随意杀人,李涛虽与
张彦泽有恩怨,但没有胆怯,从容面对张彦泽。
D.李涛忠于职守。他任兵部尚书期间,曾生病很久,但一听说尹勋因丁壮逃散擅自杀
人就不听家人劝告,带病起草奏章,请求斩杀尹勋。
解析:A 项概括分析不正确。原文的意思是说,李涛乞求因张全义的缘故仅惩罚张继祚
及其妻子儿女,放过张继祚的族人。
答案:A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涛诣其帐,通刺谒见。彦泽曰:“舍人惧乎?”
译文:
(2)人孰无死,但我为兵部尚书,坐视军校无辜杀人,乌得不奏?
译文:
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关键点有:“诣”,到;“刺”,名片;“舍人”,对对方的尊
称。“但”,只是;“乌得”,怎么。
答案:(1)李涛来到张彦泽的营帐,递上名帖请求拜见。张彦泽说:“你害怕吗?”
(2)人谁能无死,但我身为兵部尚书,怎么能坐看军校无罪杀人而不上奏?
【参考译文】
李涛,字信臣,是京兆万年人。后唐天成初年,考中进士甲科。后晋天福初年,改任史
馆修撰。晋祖到大梁,张从宾占据盟津(今河南孟津)叛乱,攻陷洛阳,扼守虎牢关。已故齐
王张全义的儿子张继祚实际是张从宾的同党,晋祖将要灭张继祚的家族。李涛上书说:“张
全义连续侍奉几个朝代的帝王,功勋显著。在黄巢、蔡宗权叛乱的时候,京城成为废墟,张
全义亲自披荆斩棘,再造都城,将近五十年,洛阳的人民很依赖他。臣请求陛下因张全义的
缘故,仅惩罚张继祚及其妻子儿女。”皇帝听从了他的请求。泾原节度使张彦泽杀了记室张
式,并抢占他的妻子,张式的家人到朝廷上诉。晋祖因为张彦泽有军功,宽恕了他的罪责。
李涛伏在宫门上奏,请求依法处置张彦泽。晋祖召见李涛并劝告他,李涛竖起笏板敲打台阶,
声色俱厉,晋祖怒斥他,李涛依然拿着笏板敲击。晋祖说:“我与张彦泽有誓约,宽恕他的
死罪。”李涛厉声说:“陛下与张彦泽私下有盟约,陛下不忍心违背诺言;范延光曾经被赐
予铁券,现在又在哪里?”晋祖不能回答,就拂衣而起,李涛跟着他,不停地劝谏。后来晋
祖驾崩,李涛因为不去吊丧,被停职。不久,起用为洛阳令,升任中书舍人。恰逢契丹军进
入汴州,张彦泽率领精锐骑兵进入京城,肆意杀戮,人们都为李涛感到危险。李涛来到张彦
泽的营帐,递上名帖请求拜见。张彦泽说:“你害怕吗?”李涛说:“我今天的恐惧,就像
你当年的恐惧一样。假如先皇听我之言,怎么会有今天的事。”张彦泽大笑,下令摆下酒席
对饮,李涛神态自若。汉祖起义到达洛阳,李涛从汴州奉献百官表进入宫廷对答,汉祖询问
京城的财产、赋税情况,从契丹离去后剩下多少,李涛详细回答,符合旨意,汉祖对他很赞
许。隐帝即位,杨邠、周祖(郭威)一起掌管机密,史弘肇掌握兵权,与武德使李邺等在朝廷
内外争夺权力,互相作威作福。李涛上书请求派杨邠等出京去藩镇任职,以肃清朝政。宋初,
李涛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建隆二年,李涛遭受疾病之苦。由军校尹勋监督疏通五丈河,陈留
丁壮夜间逃散,尹勋擅自处斩队长陈琲等十人。李涛听说这件事后,带病起草奏章,请求处
斩尹勋向百姓谢罪。李涛的家里人对李涛说:“您病了很久,应该自己爱惜身体好好休养,
朝廷的事暂且放下。”李涛愤恨地说:“人谁能无死,但我身为兵部尚书,怎么能坐看军校
无罪杀人而不上奏?”太祖阅览李涛的奏章后表扬了他。李涛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被追赠
为右仆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擢御史。历按畿辅、淮、扬,矫然有风
裁。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
起故官。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增置
敌楼①三百余所,筑边墙万余丈。录功,进右副都御史。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
坊,丕扬拒不应。知二人必怒,五年春引疾归。其冬大计京官,言路②希居正指劾之。御史
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知府遣吏报御史,吏为虎噬。及再报,
则居正已死,事乃解。起应天府尹。召拜大理卿,进户部右侍郎。
十五年,河北大饥。丕扬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丕扬伤之,进石数升于帝,
因言:“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征派及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
苍生大命。”帝感其言,颇有所减罢。寻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以病归。召拜刑部..尚书。
丕扬以狱多滞囚,由公移③牵制。议刑部、大理各置籍,凡狱上刑部,次日即详呈大理,大
理审允,次日即还刑部,自是囚无淹系。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
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丕扬奏捕,卒论戍。丕扬以白
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丕扬齿虽迈,
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而丕扬乞去不已,疏复二十余上。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
疏径归。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赠太保。天启初,追谥恭介。
(选自《明史•孙丕扬传》)
【注】 ①敌楼:城墙上御敌的城楼,即谯楼。②言路:言官。③公移:不相统属的官
署间的公文的总称。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征派/及诸不急务/损上益下
/以培苍生大命
B.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征派及诸不急/务损上益下
/以培苍生大命
C.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征派及诸不急务/损上益下/
以培苍生大命
D.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征派及诸不急/务损上益下/
以培苍生大命
解析:这段文字的大意是:“现在全国百姓被额外征收的赋税所困,贫穷的并非只有吃
石头的百姓。应该减轻赋税节省开支,罢除那些额外的收税派捐项目和不紧急的事务,减少
官方收益而增加百姓的收益,来保护百姓性命。”可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对比选项得出答案。
答案:C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以表其德的。“名”是男子
冠礼,女子及笄礼后取得的,名与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B.刑部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掌管刑法、诉讼事务的官署,是“六部”之一,从隋唐开
始设置,历代沿袭,清光绪时更名为法部。
C.优诏是褒美嘉奖的诏书。“诏书”是皇帝颁布的一切公文的总称,常见种类有
“制”“敕”“谕”等。“制”一般用于发布典章制度;“敕”一般用于封官授爵。“谕”
有“口谕”和“手谕”。
D.禁中也作“禁内”,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禁中。还可称为
“宫城”“宫阙”“皇宫”。
解析:古人有名有字。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由父母命名,
供长辈呼唤。男子 20 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 15 岁许嫁时举行笄礼时取字,古人起名取
字的方式虽然多样,但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答案:A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丕扬不畏权势,仕途坎坷,他曾弹劾权臣高拱,后又拒绝张居正为冯保建牌坊的
要求;他因为得罪高拱、张居正等而被人诬陷落职。
B.孙丕扬治政严厉,善改弊垢。在保定各府做巡抚时,从严治理,属下官员多惮畏他;
任刑部尚书时,他的提议改变了狱多滞囚的状况。
C.孙丕扬关注民生,善待百姓。黄河以北发生饥荒,他建议皇帝停止那些额外的征派,
希望减少官方收益来增加百姓的收益。
D.孙丕扬心系国家,受帝挽留。他老年上朝时,仍以举贤荐明来报效国家;他先后二
十多次上奏请求致仕离去,但均未得到批准。
解析:A 项,“他因为得罪高拱、张居正等而被人诬陷落职”错误,孙丕扬曾弹劾高拱
而被高拱的门生程文诬陷落职,但是他拒绝张居正为宦官冯保建牌坊,“知二人必怒,五年
春引疾归”,也就是说他知道二人必定发怒,就托病回乡了,并非“被人诬陷落职”。
答案:A
8.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
译文:
(2)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
译文:
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关键点是:“御史按陕西者”定语后置句;“憾”,痛恨;“讽”,
劝告;“罗织”,编织罪名诬陷他人;“推毂”,举荐;“耆硕”,年高德劭的人;“雅”,
素来;“寝”,搁置。要注意语句通顺。
答案:(1)巡视陕西的御史,知道冯保等人对孙丕扬痛恨不已,暗地里劝告西安知府诬
陷孙丕扬贪污受贿。
(2)先后举荐隐居山林年高而有德望的人,皇帝素来的意思是不任用旧臣,全搁置不答
复。
【参考译文】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考中进士。他被提拔为御史。依次巡视京都附
近、淮、扬等地,纠正过失厉风行。隆庆年间,被提拔为大理丞。因为曾经弹劾高拱,高拱
的门徒给事中程文诬陷并弹劾孙丕扬,孙丕扬被革职等候查办。高拱被罢免,事情水落石出,
孙丕扬被起用任原官。万历元年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察保定各府。他采用严厉手段治理
政事,下属官吏都很恐惧。巡视关隘,增设御敌的城楼三百多所,修筑边防墙一万多丈。记
载功勋,升任右副都御史。宦官冯保的家在京城附近,张居正嘱咐孙丕扬替冯保修建牌坊,
孙丕扬拒绝不答应。孙丕扬知道他们两人一定会生气,万历五年春天托病辞官回归故里。这
年冬天大规模审核京官,言官们迎合张居正的意旨而弹劾孙丕扬。巡视陕西的御史,知道冯
保等人对孙丕扬痛恨不已,暗地里劝告西安知府诬陷孙丕扬贪污受贿。知府派遣官吏告知御
史,官吏(途中)被老虎咬死了。等再派人去告知,张居正已经死了,事情于是才停止。孙丕
扬起任应天府尹。朝廷下诏任命孙丕扬为大理卿,提拔他为户部右侍郎。
万历十五年,黄河以北大闹饥荒。孙丕扬的故乡和邻县蒲城、同官的百姓到了采石作为
食物的地步。孙丕扬感到哀伤,把数升石头进献给皇帝,趁机对皇帝说:“现在全国百姓被
额外征收的赋税所困,贫穷的并非只有吃石头的百姓。应该减轻赋税节省开支,罢除那些额
外的收税派捐项目和不紧急的事务,减少官方收益而增加百姓的收益,来保护百姓性命。”
皇帝被他的话感动,很多赋税被减轻或罢除了。不久,孙丕扬由左侍郎升为南京右都御史,
因病辞归。后来朝廷又把他召回任命他为刑部尚书。孙丕扬认为监狱里滞留很多囚徒,是由
于被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制约。商议刑部、大理寺各添置名册,凡是案子呈上刑部,第
二天就详细呈报给大理寺,大理寺审核批准后,次日就反馈到刑部,从此没有长期滞留的囚
犯了。不久上奏朝廷,皇帝答复说听从这样的建议。后来分条呈上减免肉刑、死刑和处罚的
各三十二件事。皇帝称好,用褒美的诏书来嘉许并采纳了。从此刑部案子大大减少。有个宫
内小臣杀了人,逃匿到帝王所居的宫内。孙丕扬上奏要求逮捕他,最终将其发配边关。孙丕
扬年老还去上朝,认为不是举荐贤能之士就不能用来报效国家。先后举荐隐居山林年高而有
德望的人,皇帝素来的意思是不任用旧臣,全搁置不答复。虽然孙丕扬年迈,(但)皇帝推崇
他年老持重品德高洁,更加优待他。可孙丕扬不停地乞求辞官,上书二十多次。他知道不能
请求辞官退休后,便在第二年二月上奏章后直接回到了故乡。在家居住两年后去世,享年八
十三岁。朝廷赠封孙丕扬为太保。天启初年,孙丕扬被追赠“恭介”的谥号。
相关文档
-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2021-06-047页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必考点强化训练112021-06-049页
-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2021-06-046页
- 新课标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2021-06-0456页
-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古代诗歌鉴2021-06-045页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第一部2021-06-0425页
- 高考语文抢占高分速成宝典5文言文2021-06-0414页
-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过关练2021-06-0410页
-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专项狂练2021-06-047页
- 2019高考语文试题汇编之成语(词语)2021-06-0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