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8.0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五)
理科综合生物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哺乳动物的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太低,会出现肌无力等症状
B. 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显微镜观察花生子叶切片可看到细胞间隙的红色脂肪颗粒
C. 酶的种类和数量随细胞生命活动的进行而发生变化
D. 血红蛋白和叶绿素分子都含有 C、H、O、N,都有肽键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偏高,会导致肌无力,钙离子偏低会导致肌肉抽搐。2、苏丹Ⅲ将
脂肪染成橘黄色,苏丹Ⅳ将脂肪染成红色。3、血红蛋白的元素组成是 C、H、O、N、Fe,叶绿
素的元素组成是 C、H、O、N、Mg。
【详解】A、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A 错误;
B、苏丹Ⅲ染液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花生切片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并洗去浮色后,高倍镜下可
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B 错误;
C、一个细胞不同时期酶的种类和数目会发生改变,C 正确;
D、叶绿素分子不是蛋白质,不含肽键,D 错误。
故选 C。
【点睛】
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蓝藻细胞中有大量光合片层,利于其利用藻蓝索和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
B. 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细胞核逐渐退化并排出,为能携带氧的血红蛋白腾出空间
C. 癌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D. 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可通过增加内膜面积来增加相关酶的附着位点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与正常细胞相比,癌变后的细胞有些独具的特征:①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如,
- 2 -
正常成纤维细胞呈扁平梭状每当这种细胞癌变以后,就变成了球形;②能够无限增殖.在人
的一生中,体细胞能够分裂 50~60 次,而癌细胞却不受限制,可以长期增值下去;③癌细胞
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小,
因而容易移动,转移至其他组织或器官中分裂,生长,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癌细胞转移。
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红细胞在发育早期是具有细胞核的。
在发育成熟过程中,红细胞核逐渐退化,并从细胞中排出。红细胞核逐渐退化并排出的意义
是为携带氧气的血红蛋白腾出空间。
【详解】A、蓝藻细胞中有大量光合片层,为色素和相关酶的附着提供了条件,进而利于其利
用藻蓝索和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A 正确;
B、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细胞核及细胞器解体,可以有更多的空间容纳血红蛋白,
这与红细胞运输氧气的功能相适应,B 正确;
C、癌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故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C 正确;
D、线粒体可通过增加内膜面积来增加相关酶的附着位点,而叶绿体通过叶绿体内的类囊体增
加了其内的膜面积,进而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D 错误。
故选 D。
【点睛】
3. 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 盐生植物体内有大量可溶性有机物,能提高根系从土壤中吸水的能力
B.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氧分压增高,细胞吸收 K+的速率一定增大
C. 根毛细胞吸收水和无机盐是两个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的过程
D. 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的一定是大分子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自由扩散既不需要载体也不需要能
量,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也需要能量。另外有些生物大分子
是通过胞吞或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
【详解】A、盐生植物细胞中大量可溶性有机物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利于其从土壤溶液渗透
吸水,A 正确;
B、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氧分压的增大,细胞主动吸收 K+的速率不一定增大,还与载体数量与
- 3 -
关,B 错误;
C、无机盐要溶于水后被根毛细胞吸收,两者相对独立,有一定的联系,C 错误;
D、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的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如某些神经递质,D 错误。
故选 A。
【点睛】
4. 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是人类常见的两种遗传病,分析以下系谱图,选项正确的是
( )
A. 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B. III-1 患病的概率为 1/4
C. II-1 患两种病最可能是因为基因突变
D. II-2 与一表现型正常但为携带者的女子婚配,所生儿子患病的概率为 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红绿色盲属于伴 X 隐性遗传,设致病基因为 b。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属于伴 X 显性遗传,设致病
基因为 A。
【详解】A、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致病基因都在 X 染色体上,二者不遵循自由组合
定律,A 错误;
B、Ⅰ-1 为色盲男性,基因型为 XabY,Ⅰ-1 为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女性,其儿子中有既不患色盲
又不患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也有两病皆患的,所以Ⅰ-2 的基因型为 XAbXaB,故 Ⅱ-3 基因型
为 XAbXab,Ⅱ-4 基因型为 XaBY,所以 III-1 正常(XabXaB)的概率为 1/4,患病的概率为 3/4,B
错误;
C、II-1 患两种病是由于母本产生了 XAb 的配子,与父本产生的含 Y 的精子受精形成的个体,C
错误;
- 4 -
D、Ⅱ-2 的基因型为 XaBY,表现正常但为携带者的女子基因型为 XaBXab,二者婚配,所生儿子的
基因型为 XaBY、XabY,患病概率为 1/2,D 正确。
故选 D。
5. 下图为体内部分激素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激素可能是胰岛素
B. 该激素到达细胞核内一共穿过 6 层磷脂分子
C. 如图所示,与 mRNA 结合的众多核糖体共同合成一个新的蛋白质
D. 该示意图说明,这类激素可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来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内激素作用的相关知识,综合细胞的结构和基因的表达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
知识的内部联系情况。
【详解】A、据图可知,该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而胰岛素的受体位于细胞表面,A 错误;
B、该激素到达细胞核,需要先穿过细胞膜(2 层磷脂分子),再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通过核
孔不穿膜,故一共穿过 2 层磷脂分子,B 错误;
C、与 mRNA 结合的每一个核糖体都能够单独合成一个蛋白质,C 错误;
D、据图说明,此类激素通过调控基因表达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D 正确;
- 5 -
故选 D。
6.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B. 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C. 湖泊各个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种动物属于群落水平结构
D. 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
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生物
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A、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为体内调节,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
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A 错误;
B、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 错误;
C、湖泊各个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种动物属于群落垂直结构,C 错误;
D、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D 正确。
故选 D。
7. 如图表示在适宜温度和一定的 CO2 浓度条件下,甲、乙两种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氧
气的释放速率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主要吸收______________光。
(2)图中 C 点的总光合速率甲_____________乙,把甲植物从 C 点对应的光照强度转移至 D
点对应的光照强度,短时间内叶绿体中 C3 含量将_______________。
(3)由于水胁迫,植物叶绿素含量减少,图中 D 点将_____________移,原因是
- 6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进一步增加大棚种植时植物的光合速率.可通过施加农家肥等方式,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答案】 (1). 类囊体薄膜 (2). 蓝紫光和红 (3). 大于(>) (4). 减少
(5). 左下(下) (6). 水分胁迫后叶绿素减少,对光能的吸收和利用减弱,光反应减弱,
总光合速率下降,净光合速率也将下降,故 D 点将左下移 (7). 有机肥中的有机物被土壤
中的微生物分解成 N、Mg 等矿质元素,增加了土壤肥力;另外还释放出 CO2,增加了大棚内的
CO2 浓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内容涉及光合作用的场所、过程及应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比较广。不同植物的
呼吸强度会有所不同,在相同光照强度下总光合速率也会有所不同。
【详解】(1)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叶绿素 a 和
叶绿素 b 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图中 C 点,甲植物与乙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
二者的呼吸速率是甲植物>乙植物,因而,C 点的总光合速率甲植物>乙植物;D 点对应的光照
强度大于 C 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增大光照强度会在短时间内加快光反应的速度,进而使 C3 还
原速度加快,则消耗 C3 的速度加快,而短时间 CO2 固定速度不变,合成 C3 速度不变,C3 含
量将减少;
(3)叶绿素的含量会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对呼吸作用几乎没有影响,叶绿素的减少导致植
物对光能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减弱,光反应速率减慢,总光合速率减慢,净光合速率下降,因
此 D 点将左下移;
(4)农家肥中所含营养物质比较全面,它不仅含有 N、P、K,而且还含有 Ca、Mg、S、Fe 以
及一些微量元素,其中的有机物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后成为无机物,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
有利于植物吸收利用;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释放的 CO2,能够增加大棚种的 CO2 浓度,
CO2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施用有机肥料有利于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
成,使土壤中空气和水的比值协调,使土壤疏松,增加保水、保温、透气、保肥的能力。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知识点比较多,可以帮助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应用有深入的理
解和运用。
- 7 -
8. 新型肺炎的病原体是一种冠状病毒,冠状病毒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是一种单链 RNA 病毒。
2019 年底,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在全球引发肺炎疫情。我国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疫情得到
控制,病人得到救治。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被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一共有_____种。
(2)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鼻腔中的黏膜属于保卫人体的_____________。
(3)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寄生在宿主细胞中,_____________能识别被寄生的宿主细胞,
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新型冠状病毒被释放出来,而后会被_________ (填“细胞”
或“体液”)免疫产生的___________所凝集,使之失去侵染能力,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4)已知青霉素的作用是抑制原核细胞细胞壁的形成。从而达到灭菌的作用。当人体感染新
型冠状病毒时,____(填“能”或“不能”)用青霉素进行治疗。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出
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这种现象是人体免疫功能失调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6 (2). 第一道防线 (3). 效应 T 细胞 (4). 体液 (5). 抗
体 (6). 不能 (7). 过敏反应
【解析】
【分析】
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
的杀菌物质,即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
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详解】(1)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其被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有核糖、磷酸和 A、U、
G、C 四种碱基共六种化合物。
(2)鼻腔中的黏膜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3)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寄生在宿主细胞中,效应 T 细胞能识别被寄生的宿主细胞,并
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新型冠状病毒被释放出来,而后会被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产生
的抗体所凝集,使之失去侵染能力,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4)青霉素的作用是抑制原核细胞细胞壁的形成,而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当人体感
染新型冠状病毒时,不能用青霉素进行治疗。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
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这种现象是人体免疫功能失调中的过敏反应。
【点睛】本题考查针对病毒的免疫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8 -
9. 下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请据图回答
下列问题:
(1)碳元素在桑树和蚕之间以____________形式流动。
(2)蚕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里面。桑树到蚕的能量传递效
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3)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较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有机物 (2). C(或 A) (3). D/A[或(A1+B1+C1+D1)/A]×100% (4).
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5). 低 (6). 生态系统物种少,食
物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低
【解析】
【分析】
1.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的途径是沿着食
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
传递效率通常为 10%~20%之间,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
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
的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
持续高效的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题图分析,A 表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 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 表示净光合
作用,是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所需的能量,B1+C1+D1 属于蚕用于蚕生长、发育、
繁殖等生命活动。
【详解】(1)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在生物群落中,
- 9 -
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因此,碳元素在桑树和蚕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2)蚕粪便中的能量并未被蚕同化,因此其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生物桑树的能量,包含
在图中的 C(或 A)中。桑树到蚕的能量传递效率为蚕的同化量与桑树同化量的比值的百分率,
故为 D/A[或(A1+B1+C1+D1)/A]×100%。
(3)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经过精心合理的设计,使物质循环速率加快,实现了能量的多级
利用,从而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4)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中物种少,食物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低,因此其
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点睛】熟知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理
清粪便中能量的来源是解答本题的难点。
10. 研究人员发现雌果蝇在形成配子过程中,IV 号染色体易发生联会紊乱而产生 IV 号染色体
缺失型和含有两条 IV 号染色体的配子且都能与精子结合产生后代。决定果蝇短肢的基因 A 和
决定正常肢的基因 a 在 IV 号染色体上。
(1)缺失型配子与正常精子受精发育的个体,在可遗传变异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一基因型为 Aaa 的短肢三体雄果蝇,若三条 IN 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随机分配成
一条和两条被拉向两极,其配子类型和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雄果蝇测
交,若测交过程母本配子正常时,后代染色体正常的正常肢个体占后代的比例为_________。
若测交过程母本等比例产生题干中三种配子,则后代染色体正常个体占后代的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
(3)为研究雌果蝇产生配子时联会紊乱的概率,现用若干对纯合短肢雌果蝇与正常肢雄果蝇
杂交,经统计 F1 中短肢:正常肢=99: 1,则 F1 中正常肢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有
____________________%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产生了联会紊乱。
【答案】 (1). 染色体数目变异 (2). A:aa:a:Aa=1:1:2:2 (3). 1/3 (4).
1/3 (5). a(或 a0) (6). 2
【解析】
【分析】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数
目变异包括以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的增加或减少的变异和以单个染色体为单位增加或减少的
变异。
【详解】(1)缺失型配子与正常精子受精发育的个体,在可遗传变异中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 10 -
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以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的增加或减少的变异和以单个染色体为单位增加
或减少的变异。
(2)现有一基因型为 Aaa 的短肢三体雄果蝇,若三条 IV 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随机分配成
一条和两条被拉向两极,其配子类型和比例为 A∶aa∶a∶Aa=1∶1∶2∶2,该雄果蝇测交,若
测交过程母本配子正常时,则后代染色体正常的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a(短肢)∶aa(正
常肢)=1∶2,显然,其中正常肢个体占后代的比例为 1/3。若测交过程母本等比例产生题干
中三种配子,即 O∶aa∶a=1∶1∶1,则后代组合数为 6×3=18,其中染色体正常的个体所占
比例为 3Aa 和 3aa,故测交后代染色体正常个体占后代的比例为 6/18=1/3。
(3)为研究雌果蝇产生配子时联会紊乱的概率,现用若干对纯合短肢雌果蝇(AA)与正常肢
雄果蝇(aa)杂交,经统计 F1 中短肢:正常肢=99: 1,则 F1 中正常肢的出现是亲本雌蝇产生
了不会 IV 号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 a 基因的精子结合产生的,故其基因型为 a(或 aO),根据
F1 中短肢:正常肢=99: 1,可知该短肢雌果蝇至少产生了一个不含有 IV 号染色体的卵细胞,
因为要求得卵原细胞联会紊乱的概率,又因为由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由同一个次级卵母细
胞或第一极体产生的子代细胞的基因组成是相同的,同时为了计算方便,可假设为该过程是
精子的产生过程去考虑,故可将上述比例转变为短肢:正常肢=198∶2,即共产生了 200 个配
子,且假设这 200 个配子来自于 50 个卵原细胞,则产生两个不含 IV 号染色体的卵细胞需要
有一个卵原细胞发生联会紊乱过程,据此可计算出该雌性果蝇体内有 1/50=2%卵原细胞在减数
分裂时产生了联会紊乱。
【点睛】熟知染色体变异的类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把握题干信息并能利用其中的相关信
息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求解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生物一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11. 对牛奶消毒,常采用巴氏消毒,为检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做如图 1 所示操作。请回答
下列有关问题:
- 11 -
(1)巴氏消毒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使用这种方法对生鲜牛奶进行消毒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最终的牛奶稀释液 0.1mL 滴在培养基上进行涂布,应选择的涂布工具是图 2 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 1 中所示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理想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
菌落。若用该方法培养设置了 3 个培养皿,菌落数分别为 38 个、42 个、40 个,则可以推测
生牛奶中每毫升含细菌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个,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消毒后的牛奶中绝大部分细菌被杀死,若继续用该方法检测消毒后的牛奶中细菌的数量,
则在操作步骤上应做什么改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从生牛奶取样培养得到的菌落中混有各种杂菌,从中检测出大肠杆菌的方法是在培养基
中加人_____________,菌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征的可以认定为大肠杆菌。
【答案】 (1). 在 70~75℃煮 30min(或在 80℃煮 15min) (2). 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
破坏 (3). B (4). 4×106 (5). 偏小 (6). 个别菌落可能是由 2 个或多个细菌
形成的 (7). 减少稀释次数 (8). 伊红美蓝 (9). (金属光泽的紫)黑色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 1 为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过程,利用该方法不仅能获得单菌落而且还能要将
用于计数。图 2 中 A 为接种环,B 为涂布器,C 为滴管,D 为接种针。
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的方法主
要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适用对象主要有接种环、接种针、玻璃器皿、培
养基等;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
芽孢和孢子),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
适用对象主要有操作空间、某些液体、双手等。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
【详解】(1)常用的消毒方法主要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
- 12 -
毒法。巴氏消毒的方法是指 70-75℃煮 30 分钟或 80℃煮 15 分钟,使用这种方法对生鲜牛奶
进行消毒的好处是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2)将液体菌种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常用的方法主要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取最终的牛奶稀释
液 0.1mL 滴在培养基上进行涂布,所用的接种工具是涂布器。即图 2 中的 B。
(3)图 1 中所示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由于图中稀释了 104 倍,则牛奶中每毫升含细菌数
为(38+42+40)÷3÷0.1×104=4×106 个。由于经此方法接种培养时当两个或多个菌落重叠在
一起时按一个菌落计算,所以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偏小。原因是 个别菌落
可能是由 2 个或多个细菌形成。
(4)消毒后的牛奶中绝大部分细菌被杀死,若继续用该方法检测消毒后的牛奶中细菌的数量,
由于细菌数目减少,故应稀释次数减少。
(5)从生牛奶取样培养得到的菌落中混有各种杂菌,为检测大肠杆菌采用的方法是在培养基
中加人伊红美蓝值得鉴别培养基,若菌落具有(金属光泽的紫)黑色特征的可以认定为大肠
杆菌。
【点睛】熟知微生物的培养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另一关键是要求学生弄清灭菌与
消毒的概念、方法、适用对象和微生物的接种与计数。大肠杆菌的鉴别方法也是本题的考查
点。
[生物一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 人乳牙牙髓干细胞( human deciduous pulp stem cell,hDPSC)是最新研究出用于治
疗由于摔倒而造成未成熟的恒牙被阻碍血液供应和牙根发育,从而导致的“死”牙。来自中
国第四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从遭受这类损伤儿童的健
康乳牙(babytooth)中提取出的干细胞,可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增殖,所形成的细胞被植入
到受损的恒牙中。与传统治疗相比,患者更多的体征表明他们具有健康的牙根发育和更厚的
牙本质(dentin),即牙釉质下方的牙齿的坚硬部分,而且他们的 d 流量也增加了。
(1)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会贴壁生长而导致相互接触停止生
长,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_______,人们常将动物组织消化后的初次培养称为______________。
(2)人乳牙牙髓干细胞( human deciduous pulp stem cell, hDPSC)在培养过程中对培
养条件要求非常严格,首先要保证被培养的细胞处在_____________的环境,其次要求体外培
养条件与体内基本一致,因此培养液中除要加入糖类.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
元素等外,通常还加入___________等一些天然成分,细胞培养所需气体除氧气外还需要少量
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
(3)除动物细胞培养作为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还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答案】 (1). 接触抑制 (2). 原代培养 (3). 无菌、无毒 (4). 血浆、血清
(5). CO2 (6). 维持培养液的 pH (7). 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
抗体
【解析】
【分析】
1、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生产单克
隆抗体等,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
2、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
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
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
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3、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
4、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抑制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
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5、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和培养用具应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
的抗生素,应定期更换培养液。
②营养:合成培养基成分: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在使用合成培
养基时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
③温度、pH:适宜温度:哺乳动物多是 36.5℃+0.5℃;pH:7.2~7.4。
④气体环境:细胞所需的气体主要是 O2 和 CO2。
【详解】(1)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会贴壁生长而导致相互接
触停止生长,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人们常将动物组织消化后的初次培养称为原代
培养。
(2)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对培养条件要求非常严格,首先要保证被培养的细胞处在无菌、
无毒的环境,其次培养液中通常还加入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细胞培养所需气体有氧
气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 pH。
(3)除动物细胞培养作为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还包括动物细胞核
- 14 -
移植、动物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物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识记教材相关知识,考查学生
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 15 -
相关文档
- 【语文】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九中2021-06-0514页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2020学2021-06-0510页
-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2020高2021-06-0511页
-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2021-06-0524页
-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2019-2020学年2021-06-0515页
- 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2021-06-056页
- 2017-2018学年湖南省六校双峰县一2021-06-0519页
- 湖南省怀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2021-06-0514页
- 语文卷·2019届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2021-06-0415页
-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第三次适2021-06-04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