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得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桀骜(jié) 菲薄(fēi) 轧票(gá) 诧异(zhà) 嘉言懿行(yì)
B. 执拗(ào) 叱咤(chà) 廨宇(xiè) 辗转(zhǎn) 博闻强记(qiáng)
C. 莅临(lì) 激亢(kàng) 婆娑(suō) 翌年(yì) 屏息以待(bǐng)
D. 游说( shuō) 露骨(lù) 揩油(kāi) 籀文(zhòu) 刚直不阿(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
A项,“菲薄”中的“菲”应读作“fěi”;“诧异”中的“诧”应读作“chà”;
B项,“执拗”中的“拗”应读作“niù”;“叱咤”中的“咤”应读作“zhà”;
D项, “游说”中的“说”应读作“shuì”;“刚直不阿”中的“阿”应读作“ē”。
故选C。
【点睛】字音积累法:
1.以点连线法。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采用以点连线的方法来复习。形声所谓的“点”就是形声字的声旁,“线”就是指声旁相同的形声字。
2.我们以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将很多形声字连成一条线,组成一个整体,大大的提高了记忆积累的效率。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世界上的事情就怕“认真”二字,如果我们能够认认真真地对待,脚踏实地行动,那么再难的事情也会慢慢变得简单;如果我们不假思索地草率应对,那么再简单的事情也会容易出现纰漏。
B. 远远地看去,盘山公路的确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百折不回、九曲回肠,像一根柔韧的腰带,缠绕在山间,勾勒出山峰的婀娜。
C. 青年基金会是一个广有羽翼的公益组织,它以促进青年的成长及发展为宗旨,短短的十余年间,在全国设立了上百个分部,帮助上百万的青年获得更好的发展。
- 24 -
D. 所谓“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能踏踏实实地下苦功夫,还要不断地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思考,当发现方法有不合适的地方,就要及时改弦更张。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成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项,“不假思索”,指思维敏捷、反应迅速,不能理解为“不加思索”,使用错误;
B项,“百折不回”,指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定,不能用来形容道路的曲折,使用错误;
C项,“广有羽翼”,指到处都有帮凶,含有贬义色彩,不能形容公益组织,使用错误;
D项,“改弦更张”,指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D。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我们见证着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史,也身处中国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不断迈进的过程中。
B. 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越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C. 人们欲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和改正过失。如何探索未知世界方面,《周易》提供了许多智慧,如“触类旁通”“数往知来”等。
D. 这次征文大赛尽管选拔严格、难度较大,含金量却非常高,许多选手纷纷参赛,最后大赛组委会只选取了两个名额,评为金奖。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 24 -
B项,成分残缺,“在……上”是介宾短语,只能作状语不能承担主语的功能,因此后面的谓语“看待”缺少了主语,可删去“在……身上”,让“那些父母性格温和的孩子”成为主语。
C项,“如何探索未知世界方面”,缺少介词,因此句子成分赘余,可改为“在如何探索未知世界方面”作状语,让《周易》成为整个句子的主语。
D项,存在语序不当和搭配不当的问题,“这次征文大赛尽管选拔严格、难度较大”和“含金量却非常高”这两个分句的主语是相同的,所以表复句关系的关联词“尽管”要放在主语的前面,即“尽管这次征文大赛选拔严格、难度较大”;另外“选取”不能搭配“名额”,应把“两个名额”改为“两篇文章”。
故选A。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错误的一项是
A.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由“国风”“大雅”“小雅”“颂”四个部分组成。
B. 对联,也叫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上下联中的字词可以是平,也可以是仄声,但要求对应位置上的字词平仄相反、词性相同。
C. 从内容上来看,新闻应该包括的要素有: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发生过程;从结构上来看,新闻应该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结语。
D. 我国史书有三种最主要的体例:一是编年体,如《左传》《资治通鉴》等;二是国别体,如《战国策》《三国志》等;三是纪传体,如《史记》《汉书》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上下联中的字词可以是平声,也可以是仄声,但要求对应位置上的字词平仄相反、词性相同”错误,对联并不是所有位置上的字词可以任意为平声或者仄声,而是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遵守“仄起平收”的规则。
故选B。
5.请选出杜甫的七言律诗《江村》诗句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老妻画纸为棋局②长夏江村事事幽 ③微躯此外更何求④自去自来梁上燕
⑤稚子敲针作钓钩⑥清江一曲抱村流 ⑦但有故人供禄米⑧相亲相近水中鸥
- 24 -
A. ②⑥⑦③④⑧①⑤
B. ⑥②①⑤④⑧⑦③
C. ⑦③④⑧①⑤②⑥
D. ⑥②④⑧①⑤⑦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排序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本题考的是给一首律诗排序,先根据律诗的上下联两两内容相对的原则,把这八个句子组合成四组,即①⑤、②⑥、③⑦、④⑧相互组合;再根据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的规则,可确定④⑧和①⑤为中间两联,⑥②和⑦③或为首联或为尾联,故排除A项;根据押韵的规则以及末尾字仄起平收等可确定各联上下句的顺序,即①⑤、⑥②、⑦③、④⑧的上下句的组合,故排除C项;再根据律诗四联遵循起承转合的内容安排,可确定四联的先后顺序是⑥②④⑧①⑤⑦③,故排除B项。
故选D。
6.理解性默写。
(1)在《氓》当中,“_____,_____”描写了抒情主人公与丈夫在童年时期一起玩耍的欢乐时光。
(2)《荆轲刺秦王》中,在描写易水送别时,作者先写“____”,通过对着装描写表现肃穆的气氛;当听到高渐离的筑声与荆轲的悲歌时,人们的心情十分沉痛,以至于“____”。
(3)在《再别康桥》这首诗歌的结尾,“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在离别时貌似洒脱实为眷恋的深情。
(4)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通过描写雄鹰搏击长空、游鱼畅游水中,展现出了“_____”的壮阔画面。面对天地众生,词人发出了“______”的慨叹。
(5)《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_____,____!”
【答案】 (1). 总角之宴 (2). 言笑晏晏 (3). 皆白衣冠以送之 (4). 士皆垂泪涕泣 (5). 我挥一挥衣袖 (6). 不带走一片云彩 (7). 万类霜天竞自由 (8). 谁主沉浮 (9). 宁溘死以流亡兮 (10). 余不忍为此态也
- 24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宴、晏、涕、袖、竞、溘。本题还要注意不要错写漏写虚词。
【点睛】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
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
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二、文言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日:“大王来何操?”日:“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日:“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日:“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日:“沛公安在?”良日:“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选自《鸿门宴》)
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4 -
A. 大礼不辞小让 让:谦让
B. 乃令张良留谢 谢:辞谢
C. 道芷阳间行 道:取道
D.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督:督查
8.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属今为之虏矣!
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 夫晋,何厌之有?
C. 乃欲以生劫之。
D.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答案】7. D 8. C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的实词的能力。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八法:语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联想推断法;邻字帮助法;成语对应法;古今比照法;字形推断法。
D项,“督”解释错误,应该解释成“责备”。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的能力。做此类题一定要熟知常见虚词的常见用法,同时要熟悉课文中虚词的意义与用法,还要能翻译整个句子,了解语法,只有做到这些,我们在做这类题时才会轻松而简单。例句“吾属今为之虏矣”中的“之”,代词,他。
A项,“臣之壮也”中的“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何厌之有”中的“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C项,“乃欲以生劫之”中的“之”,代词,他;
D项,“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中的“之”,动词,到,往。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 24 -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日:“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①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日:“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选自苏辙《巢谷传》)
[注释]①绍圣:宋哲宗赵煦的年号。
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B. 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C. 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D. 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B.
- 24 -
妻子,文中解释为“妻儿”,这是古今词语在演变中出现的词义缩小现象,如“将军战河北”中的“河”。
C. 金石,原指金和美石之类,后可指代乐器、丹药和镌刻文字的钟鼎碑碣之类的物件,喻指事物的坚固、刚强,心志的坚定、忠贞。
D. 蛮,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为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后也有指南方汉族的意思。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巢谷崇尚武学。他先是学文,后弃其旧学,学习骑射;在游历秦凤、泾原期间,结交英雄豪杰。
B. 巢谷重情重义。他与韩存宝结为金石之交,韩存宝遇难,他以身冒险,不负韩存宝交给自己的重托。
C. 巢谷不趋炎附势。苏辙兄弟获罪被贬,亲友避之不及,士大夫都忌讳与他们兄弟交往,巢谷却不顾年高路远,前去拜访。
D. 文章通过选取“弃文学武”“金石之交”“万里步行”三则典型事例,抒发了作者对巢谷的崇敬之情,也流露出对他“弃文学武”“而不中第”的委婉批评。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
(2)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3)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答案】9. B 10. B 11. D
12. (1)巢谷答应了,立即更换姓名,怀揣着银两步行去送给韩存宝的儿子。
(2)(我)遗憾他不听我的话,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是去实现自己的心愿的做法感到惊异。
(3)(沛公)特地派我捧着一双白璧,拜两次献给大王您。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存宝死”,意思是韩存宝死后,意思完整,在其后断开,排除A项和C项;“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意思是恰逢天下大赦才出来,我因(与他)
- 24 -
同乡,所以在小时候就认识他,“故”,连词所以,前后是因果关系分析,各自独立,在“故幼而识之”的前面断开,排除D项。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这是古今词语在演变中出现的词义缩小现象,如‘将军战河北’中的‘河”’错误,“河”在古汉语中专指黄河,现在泛指江河,属于词义扩大现象。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也流露出对他‘弃文学武’‘而不中第’的委婉批评”错误,原文“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意思是“进京参加进士考试,看见考武科的人,很喜欢。巢谷一向力气很大,于是放弃了原来所学的东西,置办了弓箭,反复练习骑马射箭。不久武艺学成了,却没有考中进士”,只是陈述事实,没有委婉批评。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关键词:“许诺”,答应;“变”,更换;“怀”,怀揣;“授”,交给,送给。
②关键词:“恨”,遗憾;“奇”,对……感到惊讶或奇怪;“行”,实现。
③关键词:“谨使”,特地派或恭谨地派;“奉”,捧着;“再拜”,拜两次;“足下”,敬词,可译为“您”。
- 24 -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巢谷,字元修。他的父亲名中世,是眉山的农民,年少时跟随有地位、有身份的人读书,老年时做乡里村学老师。巢谷小时候跟随父亲学习,虽然家境简朴但是博学多才。进京参加进士考试,看见考武科的人,很喜欢。巢谷一向力气很大,于是放弃了原来所学的东西,置办了弓箭,反复练习骑马射箭。不久武艺学成了,却没有考中进士。
巢谷听说西部的人大多骁勇善战,骑射击刺的本领是四方中最好的,于是去游历秦凤、泾原等地。与所到之处的豪杰结交。有个叫韩存宝的,与他的关系特别好。巢谷教他兵书,两人相互结为金石之交。熙宁年间,存宝作为河州的将领,建立战功,被称为熙河名将,朝廷有渐渐地重视他。恰逢遇上泸州蛮乞弟侵扰边境,各郡都不能抵制他们,于是命令存宝出兵攻打。存宝不熟悉少数民族的风俗,请巢谷到军营中询问。后来存宝等到获得了罪名,将要被抓捕,自己料到一定会死,就对巢谷说:“我是一个泾原的武夫,死并没有什么可惜的,只是我的妻子孩子就难免挨饿受冻、生活困苦,口袋里还有数百两银子,除了您没有别人可以代我交给他们了。”巢谷答应了,就更换姓名,带着银两步行去送给存宝的儿子,没有人知道这件事。存宝死后,巢谷逃避到江淮一带,恰逢天下大赦才出来。我因(与他)同乡,所以在小时候就认识他,了解他的志向节气,是一个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托付的人。
- 24 -
后来我入朝当官,巢谷待在乡里,我们没有机会见面。绍圣初年,我因罪被贬官住在筠州,后来从筠州贬谪雷州,又从雷州贬谪循州。我哥哥苏轼也从惠州贬谪昌化,士大夫们都避忌和我们兄弟来往,亲戚朋友也再没有联络了。只有巢谷在眉山公开说,要徒步寻访我们兄弟俩。听见的人都笑他痴狂。元符二年正月,他从梅州给我来信说:“我步行万里来见你,自己也没有意料到还能保全性命,现在到梅州了,很快就能相见,即使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我惊喜地说:“他不是现代的人,而是古人啊!”相见之后,握手相对而哭,然后说往日的经历,说了一个多月也不觉厌倦。当时巢谷已经七十三岁了,瘦而多病,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元修了。他还要去南海见子瞻,我同情他年老多病,劝止他说:“你虽然一番好意,但是从这里到子瞻那里数千里,还要过海,不是老人能做到的。”他说:“我自认为还不会马上死,你别拦我。”留不住他,再看看他包里,只有数千钱了。我虽然也很穷,还是凑了点钱给他作为路费。船到了新会,有个南蛮奴隶偷了他的包逃跑,在新州被抓获,巢谷跟着他到了新州,很快就病死了。我听说后,痛哭失声,遗憾他不听我的话,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是去实现自己的心愿的做法感到惊异。
我正住在这南方边远地区,和南蛮们一同生活,大概要死在此地了,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加以传扬呢?听说他有个儿子巢蒙在泾原军中,所以我给他写了这篇传文,改天把它交给巢蒙。
三、诗歌阅读赏析(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①楚塞:古代楚国边界。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②三湘:漓湘、蒸湘、潇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③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这里指九江。④山翁: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好饮酒,每饮必醉。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B. 首联描写汉水雄浑壮阔的景色,由楚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为全诗渲染气氛,奠下了雄壮的基调。
C.
- 24 -
颔联诗人引画入诗,描写了一幅江流浩渺、山色迷蒙的自然图景,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被传为千古名句。
D. 尾联诗人寄情于景,言襄阳风光如此美好,欲留下来与山简共谋一醉,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14. 颈联中哪两个词使用得极妙,请找出来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3. D 14. ①“浮”和“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②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③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生动地写出了汉江的磅礴水势。④寄寓了诗人对眼前壮美图景的喜悦之情。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准确把握诗歌词句含义和诗歌内容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尾联诗人寄情于景”错误,“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的意思是襄阳的风光真是无限美好,愿与山翁留此地长醉不归,应该是诗人直抒胸臆,而并非寄情于景。
故选D
【14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此题主要从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情感去答题。这类题的答题步骤:一结合原诗给该字释义,二赏析该字所在诗句的内容,三分析该句所表达的情感。“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意思是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风浪之前,船儿是平缓地在江面行驶,城郭是静止地立于岸边,远空是不动地悬于天际;风浪忽至,一切都动了起来。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诗也随之飘逸起来了,同时,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也从中表现了出来,江水磅礴的气势也表现了出来。诗人描绘的景象是泛舟所见,舟中人产生了一种动荡的错觉,这种错觉也正好符合诗句中的汉水的描写,所以这两个词用得极其恰当。
【点睛】诗歌赏析句子的切入点:
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4.从表达的情感角度赏析句子;
5.从蕴含的哲理角度赏析句子。
四、现代文(文学作品类)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东邻的竹和西邻的壁
张晓风
午夜,我去后廊收衣。
如同农人收他的稻子,如同渔人收他的网,我收衣服的时候,也是喜悦的,衣服溢出日晒后干爽的清香,使我觉得,明天,或后天,会有一个爽净的我,被填入这些爽净的衣衫中。
忽然,我看到西邻高约十五公尺的整面墙壁上有一幅画。不,不是画,是一幅投影。我不禁咋舌,真是一幅大立轴啊!
大画,我是看过的。大千先生画荷,用全开的大纸并排连作,恍如一片云梦大泽。我也曾在美国德州,看过一幅号称世界最大的画。看的时候不免好笑,论画,怎能以大小夸口?德州人也许有点奇怪的文化自卑感,所以动不动就要强调自己的大。那幅画自成一间收藏馆,进去看的人买了票,坐下,像看电影一样,等着解说员来把大画一处处打上照灯,慢慢讲给你听。
西方绘画一般言之多半作扁形分割,中国古人因为席地而坐,所以有一整面的墙去挂画,因而可以挂长长的立轴。我看的德州那幅大画便是扁形的,但此刻,投射在我西邻墙上的画却是一幅立轴,高达十五公尺的立轴。
我四下望了望,明白这幅投影画是怎么造成的了。原来我的东邻最近大兴土木,为自已在后院造了一片景致。他铺了一片白色鹅卵石,种上一排翠竹,晚上,还开了强光投射灯,经灯一照,那些翠竹便把自己“影印”到那面大墙上。
- 24 -
我为这意外的美丽画面而惊喜呆立,手里还抱着由于白昼的恩赐而晒干的衣服,眼中却望着深夜灯光所幻化的奇景。
这东邻其实和我隔着一条巷子,我们彼此并不贴邻,只是他们那栋楼的后院接着我们这栋的后院。三个月前他家开始施工,工程的声音成天如雷贯耳,住这种公寓房子真是“休戚与共”,电锯电钻的声音竟像牙医在我牙床上动工,想不头痛也难。三个月过去,我这做邻居的倒也得到一份意外的奖品,就是有了一排翠生生的绿竹可以看。白天看不算,晚上还开了灯供你看,我想,这大概算是我忍受噪音的补偿吧?
我绝少午夜收衣服,所以从来没有看到这种娟娟竹影投向大壁的景致,今晚得见,也算奇缘一场。
古代有一女子,曾在夜晚描画窗纸上的竹影,我想那该算是写实主义的笔法。我看到的这一幅却不同,这一幅是把三公尺高的竹子,借着斜照的灯光扩大到十五公尺,充满浪漫主义的荒渺夸大的美感。
此刻,头上是台北上空有限的没有被光害完全掐死的星光,身旁又有奇诞如神话的竹影,我忽然充满感谢。想我半生的好事好像都是如此发生的:东邻种了一丛竹,西邻造了一堵壁,我却是站在中间的运气特别好的那一位,我看见了东园修竹投向西家壁面的奇景。
对,所有的好事全都如此发生,例如有人写了《红楼梦》,有人印了《红楼梦》,有人研究了红学,而我站在中间,左顾右盼,大快之余不免叫人来一起瞧瞧,就这样,竟可以被叫作教授。又例如人家上帝造了好山好水,工人又铺了好桥好路,我来到这大块文章之前,喟然一叹,竟因而被人称为作家。
东邻种竹,但他看到的是落地窗外的竹,而未必见竹影。西邻有壁,但他们生活在壁内,当然也见不到壁上竹影。我既无竹也无壁,却是奇景的目击者和见证人。
是啊,我想,世上所有的好事都是如此发生的。
15.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散文写自己午夜收衣无意中得观竹影的思考和感慨,表面上是写生活琐事,谈画,实际上是写自己一段奇妙的情感体验。
B. 在写法上,本文叙事、抒情、议论相融,顺叙与插叙交错,笔法灵动,语言清新,有一种“天然去雕饰”之美。
C. 第二段写“我”午夜收衣。作者说,如同农人收稻、渔人收鱼,“我”收获了衣服“溢”出的清香和满心喜悦。这里,作者巧用了比喻,也长于炼字。
D. 文章第四、五段介绍大千先生画荷和美国德州的“世界最大画”,这主要是因为散文要内容丰富,要“形散”,要充满文学艺术的美感。
- 24 -
16. 本文富于理趣,请概括你从倒数第二段中获得的两点启示。
17. 你认为本文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①发现需要独特的视角。②突破局限,便能发现美(大美)。③神奇往往蕴藏于寻常。④美不在于物质的拥有,而在于精神的丰富、心灵的鲜活。
17. ①感恩之情。作者感谢东邻西邻让自己得观奇景,并由此联想到一生的好事都来自他人的赠予,表达了由衷的感恩之情。②热爱自然风物之情。无论是好山好水,还是都市残留的星光、邻家壁上的竹影,都是作者心中的“大块文章”和“神话”。③酷爱文学艺术之情。醉心于大千先生画荷,读红楼而大快,作者对文学艺术的喜爱洋溢字里行间。④包容他人的友爱之情。邻家施工,噪音如雷,作者长时间忍受并把翠竹戏称为“奖品”,看作是“补偿”,其包容友爱之心可窥一斑。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这主要是因为散文要内容丰富,要‘形散’,要充满文学艺术的美感”错误,其作用主要是以此名画巨作引出下文对“壁竹”的描写和感慨,比照映衬出壁竹拥有“投影”和“大立轴”的特点,充分显现壁竹的神奇;其次才是增加了文章容量,使散文的文学艺术美感更浓郁。
故选D。
【16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阅读文本的感悟与启示的能力。完成阅读感悟启示题,要善于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本题要求概括从倒数第二段中获得的两点启示。原文“东邻种竹,但他看到的是落地窗外的竹,而未必见竹影。西邻有壁,但他们生活在壁内,当然也见不到壁上竹影。我既无竹也无壁,却是奇景的目击者和见证人”,一是每个人的角度和立场不一样,见到的美景也是不一样的;二是“我”无竹也无壁,但我见到了世间的奇景,“我”的发现没的视角是比较独特的;三是邻居见到的景象与“我”是不一样的,这些景象在邻居看来是很寻常普通的,但“我”见到两种平常的景象合在一起之后的神奇的景象,这是一种大美的发现;“我想,世上所有的好事都是如此发生的”,竹壁这两种东西“我”都不曾拥有,但“我”的精神却得到最大的满足。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感态度的基本能力。首先到文中找直接体现情感的语句,摘抄其中的情感词;然后到文中找描写的对象,最后再通过字里行间来品味作者对他们的情感态度。答题的模式为:一是表达了……感情,二是在原文找到句子或段落进行分析。原文“我四下望了望,明白这幅投影画是怎么造成的了。原来我的东邻最近大兴土木,为自已在后院造了一片景致。他铺了一片白色鹅卵石,种上一排翠竹,晚上,还开了强光投射灯,经灯一照,那些翠竹便把自己‘影印’到那面大墙上”“我为这意外的美丽画面而惊喜呆立,手里还抱着由于白昼的恩赐而晒干的衣服,眼中却望着深夜灯光所幻化的奇景”“此刻,头上是台北上空有限的没有被光害完全掐死的星光,身旁又有奇诞如神话的竹影,我忽然充满感谢。想我半生的好事好像都是如此发生的:东邻种了一丛竹,西邻造了一堵壁,我却是站在中间的运气特别好的那一位,我看见了东园修竹投向西家壁面的奇景”,表达了作者的感恩之情和热爱自然风物之情;“例如有人写了《红楼梦》,有人印了《红楼梦》,有人研究了红学,而我站在中间,左顾右盼,大快之余不免叫人来一起瞧瞧,就这样,竟可以被叫作教授。又例如人家上帝造了好山好水,工人又铺了好桥好路,我来到这大块文章之前,喟然一叹,竟因而被人称为作家”“大画,我是看过的。大千先生画荷,用全开的大纸并排连作,恍如一片云梦大泽”,表达了作者对文学艺术酷爱之情;“三个月前他家开始施工,工程的声音成天如雷贯耳,住这种公寓房子真是‘休戚与共’,电锯电钻的声音竟像牙医在我牙床上动工,想不头痛也难。三个月过去,我这做邻居的倒也得到一份意外的奖品,就是有了一排翠生生的绿竹可以看。白天看不算,晚上还开了灯供你看,我想,这大概算是我忍受噪音的补偿吧”,表达了作者对他人的包容之心。
【点睛】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找“要素”。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顺序。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
- 24 -
.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4.品情感。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8分)
请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完成各题。
红网时刻9月8日讯(记者夏君香) 9月8日,著名音乐家、艺术家、教育家谭盾在长沙与湖南电广传媒签订合作协议,由湖南电广传媒独家代理和拓展其在大中华地区范围内的艺术活动、教育实践和公益事业,并共同在长沙梅溪湖打造全球首座声音博物馆。
谭盾与湖南广电的结缘由来已久。2001年,他刚刚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大奖载誉归来,便助阵了当年的金鹰电视艺术节经典音乐会;今年6月,他的新作——敦煌壁画音乐《敦煌·慈悲颂》在全国首次巡演,更将二者的合作推到内容更深、范畴更广、意义更高的程度。巡演期间,湖南省委领导在长沙与谭盾一行进行了座谈。
在签约仪式上,谭盾宣布全球首座声音博物馆落户长沙梅溪湖。这“声音博物馆”,既是一档由湖南卫视制作并播出的电视纪录片,也是一座实体建筑。谭盾将携手数名寻音者,用5年的时间走遍全球,收集各国的声音遗产,探寻中华文明在浩瀚时空里流淌于丝路的袅袅余音,最终形成一个集视频、展览和现场演出为一体的全新事物,一个基于高科技和新艺术而产生的博物馆,将声音流传于世。
18. 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30个字。
19. 假如你参加了签约仪式,并获得与谭盾交流的机会,同是湖南人,又同是一中校友,你想对谭盾说些什么?不超过50个字。
- 24 -
【答案】18. 示例一:全球首座声音博物馆落户长沙,著名音乐家谭盾签约湖南电广传媒。示例二:谭盾携手湖南电广传媒,声音博物馆落户长沙。
19. 谭老师,您带来了具有国际最高水准的作品,首创了多媒体、互联网及高科技属性的场馆,您是我们的骄傲!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要准确理解新闻标题的类型和作用,结合内容准确概括。给新闻拟标题时,需要关注新闻的导语部分,因为导语是对新闻内容的概括。格式一般是谁的什么事或谁怎么样。导语一般是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此题可根据关键词句“教育家谭盾在长沙与湖南电广传媒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在长沙梅溪湖打造全球首座声音博物馆”等分析概括,然后拟写新闻标题,可以是“谭盾携手湖南电广传媒,声音博物馆落户长沙”,谭盾、声音博物馆、签约是关键词,不能省略。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需要充分放开思路,展开想象,进行合理的创造,按题干规定情境描述。本题已经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一是参加了签约仪式;二是同是湖南人,又同是一中校友;三是与谭盾交流;四是不超过50个字。解答本题可从以下角度入手:选择与湖南电广签订独家协议的原因、合作内容与造福家乡等方面;为什么要建设声音博物馆;赞扬谭盾取得的成就、向校友致敬、希望他常回母校等层面来表达。
【点睛】给新闻拟写标题时,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因为导语是对新闻主体事件的高度概括;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
六、名著阅读(8分)
20.请依据《乡土中国》的内容观点填空。
(1)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种所谓的“______”,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2)______观念是在社会里生活的人自觉应当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信念。它包括_____、行为者的信念和社会的制裁。
(3)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社群是“______。”
【答案】 (1). 差序格局 (2). 道德 (3). 行为规范 (4). “小家族”
【解析】
- 24 -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用心读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1) 原文“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我所谓的‘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这句话出自《维系着私人的道德》一章第一段第一句。
(2)原文“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道德观念是在社会里生活的人自觉应当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信念。它包括着行为规范、行为者的信念和社会的制裁。它的内容是人和人关系的行为规范,是依着该社会的格局而决定的”, 这句话出自《维系着私人的道德》一章第二段。
(3)原文“我想在这里提出来讨论的是我们乡土社会中的基本社群,这社群普通被称为‘大家庭’的。我在《江村经济》中把它称作‘扩大了的家庭’Expanded family。这些名词的主体是‘家庭’,在家庭上加一个小或大的形容词来说明中国和西洋性质上相同的‘家庭’形式上的分别。可是我现在看来却觉得这并不妥当,比较确当的应该称中国乡土社会基本社群作‘小家族’”,这句话出自《家族》第章三段。
21.请依据《乡土中国》的内容观点,对下列说法做出判断。
(1)“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说明在传统的中国乡土社会,无论是法律还是道德,都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 )
(2)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家并没有固定的界线,它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母系这一方面。( )
(3)在传统的中国乡土社会中,淫妇常被“沉塘”,奸夫常遭“阉割”,这是不合礼的。( )
(4)俗语说:“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可见,乡土社会里,亲属关系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范围,它的大小也要依中心的势力而定。( )
【答案】 (1). √ (2). X (3). X (4).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名著内容观点的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用心读名著,了解作品的关键部分、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要回到原文相关内容中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 24 -
(1)见《维系着私人的道德》章的最后两段,原文“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都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由此判断正确。
(2)见《家族)章,原文“中国的家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这一方面;除少数例外,家并不能同时包括媳妇和女婿。在父系原则下女婿和结了婚的女儿都是外家人。在父系方面却可以扩大得很远,五世同堂的家,可以包括五代之内所有父系方面的亲属”,由此可知“它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母系这一方面”是错误的。
(3)见《礼治秩序》章,原文“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在印度有些地方,丈夫死了,妻子得在葬礼里被别人用火烧死,这是礼。又好象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我们在旧小说里也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在现代标准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由此可知“这是不合礼的”是错误的,在当时是符合礼的。
(4)见《差序格局》章关于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的论述,原文“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努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一般的”,由此判断正确。
七、写作(60分)
22.请以“细嗅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细嗅芬芳
夜色中的城市灯火辉煌,继续着白日的热闹与喧嚣。点点灯光由远而近,伴着汽车飞驰的声音,再次化为无边的点点繁星,无数的光线连成一条闪亮的流动的光带,长长的道路如天上璀璨的银河。记忆中,有一只温暖的手,还有一个明亮的微笑,在车如流水马如龙的背景下,久久不肯消散。
小时候,我特别害怕过马路,常常是站在路中央胆怯地看着四周。在无数次危险的穿越后,这成了母亲最担忧的事。可偏偏上下学的路上必须横穿一条繁华的路段,母亲不可能总接送我,只有满脸担忧地叮嘱我小心。
- 24 -
阳光明媚,春日带着特有的温柔抚弄着新绿的枝桠,投下点点树影,勾勒出一幅幅奇妙的几何图案。我站在路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我咬咬牙,硬着头皮走过一半后,再也没有勇气前进了。我无助地望着四周,川流不息的车流从我眼前飞驰而过,只留下一条条闪亮的痕迹。我手足无措地站在路中央,孤独与恐惧包围着我,仿佛一条搁浅的小船,匆匆而过的行人没有停下来。我忽然感到失望,甚至有了一点绝望,为什么没人来帮助一个无助的孩子?
一只大手轻轻地握住了我的手,温暖有力。那一刻,我恍惚以为是爸爸到来。抬起头,是一张年轻的面容,有着和父亲一样的温柔的目光;他牵着我小心地穿过川流不息的车流,到达安全的对岸。站在路边,他冲着我微微一笑,笑容舒展如和煦的春风,明亮如此刻的阳光。“下次过马路一定要小心呦!”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那一刻,我感到温暖如春,仿佛阳光包围周身,手心里的温暖,定格成为永久的回忆。
有时,长大的我也会牵着一只幼小的手穿过繁华的马路,轻声叮嘱他们下次小心。我仿佛看见许多年前的画面,一个年轻人牵着一个小女孩走过车辆川流不息的街道。我不知道多年以后他们的记忆中是否还有同样的画面和同样的温暖,但至少我拥有并传递着。
许多年过去了,我早已不再害怕过马路,但手心里的温暖还时时包裹着我。那是对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的帮助与关心;那温暖,是善良,是关怀,更是爱的芬芳!让我们把爱播撒到世界上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心中永远荡漾着爱的芬芳,让我们细细品味这爱的芬芳。
细嗅爱的芬芳,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写作的基本能力。命题作文需要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展开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本题以“细嗅芬芳”为题,我们可以把题目分成两个部分来理解,一是“芬芳”,可以是具体的“花草树木”的芬芳,也可以是抽象的“美好品德”的芬芳;关键在于要把“芬芳”化虚为实,赋予芬芳的具体内涵。二是“细嗅”,我们要细细地去嗅、去品味,用心去体会。从生活中选取能体现“芬芳”事物,表达真挚的情感,抒发人生感悟作文即可。这篇文章在立意上要有一定的高度。文体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参考立意:
- 24 -
1.细嗅生命的芬芳;
2.爱如芬芳,用心品味;
3.追求心中的那朵芬芳。
行文结构:开篇从眼前的景象回忆记忆中的那双温暖的手和那一个明亮的微笑;接着记叙了“我”小时候过马路时,有着和父亲一样的温柔的目光的年轻人帮助“我”过了马路;最后“我”拥有并传递着这样的温暖,点明了中心细嗅爱的芬芳,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素材:
1.母爱是一杯陈年美酒,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是生活永恒的主题。母爱把我们的生活变得热烈,母爱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清新,母爱把我们的生活变得纯洁,母爱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温馨。让我们把爱播撒到世界上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心中永远荡漾着爱的芬芳。
2.“生命是有限,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雷锋,把自己炽热的生命挂在太阳之上,温暖千家万户,“有一份光发一份热”的你呀,用无私的热度灌溉了生命之花,你用无私灼烧着自己,温暖了细雨,滋润了北风;你用生命炙热的芬芳,热红了冰凌的中国青年,你融和了社会照亮了黑暗,在中国冰凌的冬天,能嗅出了你生命热的芬芳,当代的青年啊,多分生命的热度吧,来消融个人和国家生命中这个罕见的冷冬!
3.说起生命的芬芳,不禁使我想起了一跟短短的蜡烛,别看这一跟貌不出众的蜡烛,却是在黑暗中的光明。在停电的夜里,屋里漆黑一片,点上一跟蜡烛,让屋里布满光明,它燃烧了自己,却给他人给予了帮助,“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4.生命是黄泉路上的花,只有在人生的冬天,才带人嗅出它热烈的芬芳;生命是断壁上的树,唯有冰延三尺,方叫人品出它轰轰烈烈的缠绵;生命是那扯断线的风筝,敢为己见不辱冲破桎梏,生命芬芳氤氲不散!
5.“举世皆睡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汩罗江畔一位宁死不屈的诗人,在百般摧残之后,依然不屈,他向往一个清醒的世界,一个自由王国。纵身一跃,化作一把利剑,刺破浑浊生命的真谛。生命的花,永远散发醉人的香,生命的芬芳,是激情,是真理!
- 24 -
【点睛】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不能错误地理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第三,选材要精当。要围绕着中心来选择材料,运用那些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或论述得透彻有力。写作时,依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要突出表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结构文章时,注意内容上起、承、转、合,最好能写出文章的“波澜”;能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小事情揭示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语言上,要准确通顺,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
- 24 -
- 24 -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一2021-06-0513页
-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192021-06-0513页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2021-06-0411页
-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2021-06-0424页
- 2018-2019学年福建省邵武七中高一2021-06-0415页
- 2018-2019学年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2021-06-0415页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2020学2021-06-0423页
- 【语文】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1-06-0422页
- 2018-2019学年四川省眉山市第一中2021-06-0411页
-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2021-06-04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