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81 KB
  • 2021-06-05 发布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质量检测(一)试题(Word版附答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1届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一)‎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日各高校晒出了今年录取通知书样本,各位考生、家长翘首以盼。其实,古代为激励士人勤奋努力并扩大科考影响,官府除张榜公布外,也制作了特别精美的“录取通知书”。古人曾用金粉或金属粉制成一种金色涂料,用来装饰笺纸或调和在油漆中涂饰器物,这就是“泥金”。“泥金”手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高档装涂工艺,只有富贵人家才能用得起。将泥金涂饰在笺简上,用于进士及第时报喜,这就是“泥金帖子”。“泥金帖子”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录取通知书,唐代已出现。根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泥金帖子》记载,朝廷会派人到进士及第的考生家中,传送泥金帖子,以此来报登科之喜。泥金帖子一直沿用到宋朝,如杨万里的《送族弟子西赴省》诗中“淡墨榜头先快睹,泥金帖子不须封”。‎ 唐朝稍后出现了“金花帖子”,也称为“榜帖”。根据宋代洪迈的《容斋续笔·金花帖子》记载,唐朝进士及第后,朝廷会发放素绫为轴贴上金花的“金花帖子”。到了宋朝,金花帖子仍是主要的录取通知书。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提到:国家初期,遵循唐朝惯例,对进士登第的考生,发放金花帖子。帖子是用当时泼洒金粉的顶级纸张制成,“长五寸许,间半之”。目前许多学者认为这种金花帖子才是古人真正意义的科举录取通知书,是古代录取通知书中颇具价值的一个。不过这种通知书也只延续了几十年的时间,就被朝廷取消了。‎ 明朝,考生的录取通知书被称为“捷报”或“报帖”,民间则称为“喜报”。明人王世贞的《觚不觚录》中记载:考生考中乡试或者举子考中会试,郡县都一定会送上捷报。《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后送来的就是捷报,第三回写到: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报帖已经升挂起来。进士及第的通知书,一般会写哪些内容呢?根据《容斋续笔·科举恩数》记 载,北宋咸平元年孙仅的录取通知书是这样写的:先列出四位主考官,并请他们签上名字,标注上四个人的年龄、出生日期,祖先的名讳、父亲的名讳以及祖父母去世的日期:最后才写状元孙仅,他的个人信息和四位考官相同。宋朝州试的录取通知书则相对简单些,主要书写被录取学子的姓名、籍贯、三代姓名。明清时的录取通知书比较简单,直接写上考生的名次。如《儒林外史》中范进的录取通知书这样写着: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查黄甲。明清时,捷报已有专用印版,印好后直接填上被录取学子的姓名、名次等。此外,古代录取通知书写好后,也要加盖录取的专用印章,称为“过朱”。‎ 古代送通知书也是一项比较重要的仪式,各级官府会安排专人将通知书直接通达学子家中,报喜人一般不少于三人,都骑上高头大马,高举彩旗、旌幌,带上唢呐班子,一路上鸣炮奏乐,吹吹打打,热闹非凡。中榜者收到榜帖或喜报,一般会把它张贴在厅堂中最显眼的位置,以此光耀门庭。‎ 相较于古代,现代录取通知书内容比较简单。一般写的都是:某某同学被某某学校、某某学院、某某专业录取,并于某某日报到。基本上会通过邮局或快递公司,一一邮寄到考生的手中。近年来各大高校逐渐重视文化价值传递,录取通知书的设计,越来越重视创新和个性。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颇具创意。清华门是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不仅是清华大学的象征,也是清华大学的二校门。清华大学2018年以来的录取通知书将这一元素融入其中,其上有一个立体的“清华门”,它采用激光雕刻工艺,由30多件纸艺部件、上百个拼插结构手工拼接而成。2020年的清华大学硕士录取通知书,则采用横开本的形式,内页左侧为精美的插图页,以清华校色紫色为主色调,提取校河、荷塘、荷花等清华元素,与清华学堂、二校门、大礼堂、日晷,体育馆等系列标志性建筑相融合;内页右侧为录取通知文书,底纹由清华校花紫荆花造型组合排列形成。通知书整体的设计理念突出了清华校歌中“永木清华众秀钟”,展现了“清芬挺秀,华夏增辉"的清华风采。‎ 从古到今,录取通知书的意义,其实已经远远超出了通知消息的层面。送达通知书的仪式感所蕴含的对过去努力的肯定和对未来美好的希望,显示出更大的魅力。‎ ‎(节选自《录取通知书的进化史》‎ 材料二:‎ ‎8月19日,三峡大学2020级本科新生动画版录取通知书发放。这是该校首次发放电子版录取通知书。‎ 据三峡大学招生及就业指导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电子版的录取通知书不仅快速便捷,可以让学生及早感受到喜悦,更重要的是它上面有从高考报名系统导出的考生本人的电子照片,具有防顶替、防冒领的作用。新生可通过扫描关注“三峡大学招生及就业指导处”官方微信公众号,领取本人的专属录取通知书。通知书图片还可保存,并可以分享到朋友圈,让亲朋好友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悦。‎ 其实,电子录取通知书不是今年才出现的。早在2014年,西安交通大学就在高考录取 工作中,创新利用移动互联网来向考生发放录取通知书。‎ ‎(摘编自《光明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用制作精美的录取通知书来替代张榜公布.既为了激励学子们努力地学习,也为了扩大科考影响。‎ B.我国最早出现的录取通知书应该是唐代的“泥金帖子”,到了宋代这种帖子仍然是主要的录取通知书。‎ C.相较于古代,现在的录取通知书不仅具备通知消息的作用,更有肯定过去付出、寄托未来希望的意义。‎ D.电子录取通知书创新利用移动互联网,方便快捷,具有防伪作用,还可以给新生提供一些其它的便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泥金技术在唐朝属于比较高档的装涂工艺,而进士及第后使用“泥金帖子”报喜,由此可知进士出身富贵人家。‎ B.北宋时期录取通知书的内容繁简不一,依据考试的级别填写的内容也有所区别,殿试较繁,州试则相对简单。‎ C.古代录取通知书要加盖录取专用印章,称为“过朱”,与现在录取通知书上加盖学校公章、印有校长签名意义相当。‎ D.与传统纸质录取通知书相比,电子录取通知书具有更加安全便捷的独特优势,但却少了一些送达时的现场仪式感。‎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材料一使用的论证方法的一项是( )(3分)‎ A.引用论证 B.事例论证 C.比喻论证 D.对比论证 ‎4.请简要概括录取通知书的古今变迁。(4分)‎ ‎①泥金帖子—② —③ ④—⑤录取通知书—⑥ 。‎ ‎5.古今录取通知书有哪些方面的不同?请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哦,香雪 铁凝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这条线正式营运后,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时刻表上,多了“台儿沟”这一站,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了一天蒙受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 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哦,五彩缤紛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日久天长,她们又在这一分钟里增添了新的内容,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姑娘们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袜。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 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公社中学虽然女同学不少,但她们的言谈举止,一个眼神,一声轻轻的笑,好像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 ‎“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她们问。每到这时,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 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但香雪和她的姐妹们对于七点钟的火车,是照等不误的,她们仿照火车上那些城里姑娘的样子把自己武装起来,整齐地排列在铁路旁,像是等待迎候远方的贵宾,又像是准备着接受检阅。‎ 火车停了,香雪顺着车身一直向前走去,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认清了,放在一个女学生面前的真是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攥住了扶手。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这时车身忽然悸动,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香雪扑到车门上,看见凤娇的脸在车下一晃。她拍打着玻璃,冲凤娇叫喊 着:“凤娇!我怎么办呀!”‎ 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下一站叫西山口,西山口离台儿沟三十里。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却只有香雪。‎ 她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已经把它悄悄塞在了女学生座位下面。‎ 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但香雪收下了铅笔盒,到底还是把鸡蛋留在了车上。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 她忽然感到心里很满,风也柔和了许多, 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而被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鈴铛。她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台儿沟走去。她边走边想,台儿沟将来一定会是“这样的”——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台儿沟在哪儿?香雪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台儿沟的姐妹们。香雪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举起错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迎面,那静止的队伍也流动起来了。同时,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香雪!香雪!‎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铁轨铺进深山,火车为台儿沟带来了外面世界的信息,山里人接触到了更多的现代文明,产生了对山外世界的懂憬。‎ B.“迎候远方的贵宾”“接受检阅”,这些文字表明台儿沟姑娘将自己摆在卑微渺小的位置,体现出谦卑、好客的心态。‎ C.文中“山谷”“群山”“深山”等词语,表现了台儿沟所处地区的地形与地貌,暗示了这里的贫弱、偏僻、落后和封闭。‎ D.“短暂的一分钟"变成“五彩缤纷的一分钟" ,“五彩缤纷" 既指外部世界新鲜绚丽,也表 现了姑娘们新奇复杂的感受。‎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叙写每天只停分钟的火车给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冲击,情节曲折多变,矛盾冲突却并不激烈,有散文化的特点。‎ B.“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大山如伟大的母亲一样养育着淳朴善良的山村儿女。‎ C.小说的基调清新、婉丽、优美、纯净,但并不纤弱、单薄、浅显,相反它寄予了作者对现实和时代深沉而严肃的思考。‎ D.作者选取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定位在局外人的位置上,以火车为依托展开故事,突出中心人物,构思精巧。‎ ‎8.小说中的“铅笔盒"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铁凝的作品执着于对自然美和人性美的讴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城,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贵金币。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首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替,来者日多。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和力战,擒之,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造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馆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赏敕印往赐之。比还,成祖已晏驾。洪照元年二月,仁宗命和守备南京。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复奉命历忽鲁谟斯 等十七国而还。和历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百九十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宜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C.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D.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藩邸,指漕王的宅第,藩王是指拥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郡王。‎ B.爵赏,是指有一定爵位的公卿给予下属或同僚的巨额赏赐。‎ C.晏驾,是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意思相同的词还有驾崩、宾天等。‎ D.朝贡,指古代外国或藩属国的使臣来朝见君主,并敬献礼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郑和出使海外,使命重大。他受成祖之命出使,一是要追寻明惠帝,查知其逃亡何处;二是要宣扬明朝的国威,显示中原的富强。‎ B.郑和富有智谋,思虑周全。锡兰山国王诱捕郑和,欲索金帛,郑和对此作出详细的计划,先破其城,后以伏兵打败其军,大获全胜。‎ C.郑和善于作战,屡败敌寇。他俘获了想借诈降来抢劫明军的陈祖义,又擒拿了前伪王子苏干刺及其妻子儿女,显了军威保了安全。‎ D.郑和七次出使,功勋卓著。郑和历事三朝,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获得了许多宝物,使明朝与海外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联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交陆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替,来者日多。‎ ‎(2)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 ‎14.根据文本材料,谈谈郑和下西洋的经济得失。(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塞上长城:(南史》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写诗人早年不懂世事之艰难,既表现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又暗示今日的意志消沉。‎ B.“气如山”是说气概如同巍峨的高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北望中原时的慷慨激昂。‎ C.颔联以名词短语形成诗句,描述了两幅雄壮苍凉的战场画卷,有力衬托了诗人的心情。‎ D.诗人虽然以“塞上长城”檀道济自比,但是“空”和“衰鬓”却突出了其理想的破灭。‎ ‎16.尾联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时,写道“ , ”‎ 并指出其原因是心思浮躁,与蚯蚓的心思专一形成了鲜明对比。‎ ‎(2)古人常在诗中借助鸟的意象来写景抒情,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早春美景的两句“ , ”。‎ ‎(3)韩愈在<师说》中,用“ , ” 两句,感慨从师风尚失传及其后果。‎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 ~ 20题。‎ 天色完全黑了,四周什么都没有,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我。我无限悲仿地看着汽车,汽车也无限悲伤地看着我。我伸出手去抚摸了它,它浑身冰凉。那时候开始起风了,风很大,山上树叶摇动时的声音像是海涛的声音,这声音使我恐惧,使我也像汽车一样浑身冰凉。‎ 我打开车门钻进去,在驾驶室里躺下来,感到暖和一点了,想起了那么一个晴朗温和的中午,那时的阳光非常美丽。我记得自己在外面高高兴兴地玩了半天,然后我回家了,在窗外看到父亲正在屋内整理一个红色的背包,我扑在窗口问:“爸爸,你要出门?’‎ 父亲转过身来温和地说:“不,是让你出门。”‎ ‎“让我出门?”‎ ‎“是的,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 后来我就背起了那个漂亮的红背包,父亲在我脑后拍了一下,就像在马屁股上拍了一下。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18. 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两处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到底是去,还是不去?‎ B.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 C.你就去吗,小栓的爹?‎ D.一点小事,何必自寻烦恼?‎ ‎19.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伸出手去抚摸了浑身冰凉的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基于智能技术提供无人值守服务的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②无人驾驶、无人配送、无人零售等新业态已在不少大中城市落地。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无人零售相关企业超过1.6万家,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超5.6万家,④今年以来均增长约30%左右。⑤由于“无人经济”的快速发展,还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⑥人工智能、5G等技术及其应用使生产过程智能化成为可能,⑦促进了生产、流通、服务降本增效。⑧无人经济在服务业也大显身手,⑨增强了新旧职业转换速率。‎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 由商务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年服贸会于9月4日在北京开幕。服贸会是全球首个服务贸易领城综合性展会,是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同进博会、广交会一起成为中国对外开放三大展会平台。2020年服贸会主题是“全球服务,互惠共享”。会议将举办全球服务贸易峰会、高峰论坛、成果发布等7类活动,从而搭建面向全球的展示、交流、洽商、合作平台。‎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半份菜,小份菜,提倡“光盘行动”……一 些餐厅通过这些举措倡导文明就餐、节约粮食。‎ 家庭备餐做到定人定量,一些市民在家庭中营造节俭氛围,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然而,在一些喜宴、聚餐上浪费现象依然存在,宴席剩下的饭菜很少有人打包。‎ 请综合以上材料,为“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主题班会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届石家庄是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一)‎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 D (A录取通知不能代替张榜公布; B宋代主要的录取通知书是“金花帖子”; C古代的通知书也具备同样的作用和意义)‎ ‎2.A(泥金帖子是官府所作,与进士的家庭贫富没有关系。)‎ ‎3.C(没有使用比喻论证)‎ ‎4.泥金帖子一金花帖子一捷报(报帖)(喜报)—版印捷报—录取通知书—电子录取通知书(每空1分。共4分。写错别字不给分。)‎ ‎5.①内容不同:古代内容相对复杂,现代内容比较简单。‎ ‎②材质不同:古代只有纸质,而现代则或纸质或电子。‎ ‎③工艺不同:古代采用泥金贴花等工艺,现在则运用了科技手段。‎ ‎④寄送方式不同:古代或官邮或专人送达;现在则邮寄或网上领取。‎ ‎⑤发送仪式不同:古代会有各种仪式,现在则没有。‎ ‎(每点2分,答对任何3点即可满分。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4小题,16分)‎ ‎6.B [解析]“ 迎候远方的贵宾”表现了她们对城市生活的羡慕,“ 接受检阅”,是希望得到火车上乘客的关注、认可,而非谦卑好客。.‎ ‎7.A [解析]错在“情节曲折多变”。‎ ‎8.①铅笔盒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香雪对它的追求,表现出她对知识文化的渴求,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②香雪执意要得到铅笔盒,表现她的倔强、自尊的个性特征。‎ ‎(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9.①本文描写了台儿沟地区美丽的自然风景:山野寂静,树木丰茂,月明风柔,充满诗情画意。‎ ‎②本文讴歌山区人们美好的人性:山村的姑娘们活泼、善良、纯朴,有自尊,有追求,读来让人悄然动容。‎ ‎③作者以自然美来烘托人性美,两者交相辉映,表现了作者对对台儿沟及其人们的喜欢和赞美之情。‎ ‎(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C [解析]“自苏州刘家河泛海”是“至福建”的状语,所以在“泛海”后断开不如不断开。“首达占城”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以次”是按次序的意思,是“遍历”的状语,所以应在“占城”与“以次”之间断开。“宣天子诏”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其后应该断开。如果在“其君长”前面断开,则“因给赐”没有宾语。‎ ‎11.B [解析]爵赏,爵禄和赏赐。爵在此处应为动词加封官爵;赏在此处应为赏赐,也是动词。12.B [解析]以伏兵属无中生有。‎ ‎13.(1)这时,交趾已经被打败灭亡,明朝把这个地区作为自己的郡县,各国更加恐惧,来朝拜的日渐增多。[“郡县”的活用,1分;“震替” 1分;“日”1分;句意1分]‎ ‎(2)自郑和死后,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没有谁不极力称赞郑和来向外国夸耀的。‎ ‎[“凡" 1分;“将命”1分;“夸”1分;句意1分]‎ ‎14.①得到宝物不计其数;②朝廷耗费的财物不可胜计。‎ ‎(答对一点的1分,答对两点得3分。共3分。)‎ ‎15.A [解析]错在“今日的意志消沉”,诗人只是愤,并未消沉。‎ ‎16 ①尾联运用典故,写诸葛亮的《出师表》名满天下,赞美了诸葛亮的卓越功绩,表达了词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②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能的自负,以及虽思报效国家却最终抑郁不得志的愤慨。‎ ‎(每点3分, 共6分。意思对即可。)‎ ‎17,(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每空1分,共6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8.C [解析] A项属于选择问,B和D项属于反问。只有C项是一般疑问句。‎ ‎19修辞:使用了比喻和反复(2分),把自己比作“兴高采烈的马”,反复说到“欢快”,突出了我将作为成年人第一次独自出门的喜悦之情。(2分)‎ ‎(手法和分析各2分。分开解说也可以,各2分。)‎ ‎20①内容上,原句先说抚摸,后说它浑身冰凉,符合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 ‎②句式上,原句是两个短句,分别强调了动作和感觉,而改句是长句,没有强调效果,削弱了情感的表达。‎ ‎(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1③删去“根据"或“显示”;④删去“约”或“左右”;⑤删去“由于”;⑨“增强"改为“加快”(每点1分, 改对即可得分。)‎ ‎22示例:商务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以“全球服务,互惠共享”为主题的全球首个服务贸易领域综合性展会2020年9月4日在北京开幕。‎ ‎(主办者,主题,展会名称,举行时间各1分,语言简洁流畅1分;若要点齐全,短句也可)四、写作(60分)‎ ‎23.依照高考等级评分标准评分。‎ 附参考译文:‎ 郑和,云南人,就是世人所说的三保太监。起初在明成祖(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在燕王府侍奉他,跟随燕王起兵夺权有功。多次提拔到太监。明成祖怀疑明惠帝(朱允炫)逃亡到海外,打算追踪探访他的下落,而且想向外国炫耀大明朝的武力,显示中国的富强。永乐( 明成祖年号)三年六月,命令郑和带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多人,携带了很多金银财物。从苏州刘家河渡海到福建,又从福建五虎门扬帆出发,首先到达了占城(印度支那古国),依次走遍了各国,向他们宣读天子的诏书,并赏赐和馈赠当地的君主、首领,有不降服的就用武力慑服。永乐五年九月,郑和等人回到明朝,各国使者跟随郑和来朝见明成祖。明成祖非常高兴,对出海者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封赏、赐爵。旧港,就是从前的三佛齐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巨港),这 里的酋长陈祖义抢掠过往的商客。郑和派人宣谕招抚他,陈祖义佯装投降,却暗地策划拦路抢劫。郑和打败了他们,生擒了陈祖义。永乐六年九月,郑和再次出使锡兰山( 今斯里兰卡)。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引诱郑和到都城内,索要金银财物,并发兵劫持郑和的船。郑和窥探到敌人大部分都出动了,城内空虚,就率领自己统辖的二千多人,出其不意攻破了他们的都城,生擒了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儿女、官员。抢劫郑和船的敌人听说后,回来救援,郑和的官军又大败了他们。永乐九年六月把俘虏献给朝廷。这时,交阽已经被打败灭亡,明朝把这个地区作为自己的郡县,各国更加恐惧,来朝拜的日渐增多。永乐十 年十一月,明成祖又派郑和出使,到了苏门答剌国。该国的前伪王子苏干剌,怨恨郑和不赏赐自己,率兵截击郑和的官军。郑和奋力作战,抓住了苏干剌,并俘虏了他的妻子儿女,在永乐十三年七月回国。皇帝非常高兴,不同程度的奖赏了将士们。永乐十四年冬天,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都派使者来朝廷进贡,各国使者回去的时候,明成祖又派郑和等人和他们一同前往,赏赐各国的君主、酋长。永乐十七年七月回国。永乐十九年春又出使,第二年八月回来。永乐二十二年正月,旧港的酋长施济孙请求继承宣慰使的官职,郑和带着文书和官印前去颁发给他。回来的时候,明成祖已经驾崩了。洪熙(明仁宗年号)元年二月,明仁宗派郑和守备南京。南京设置守备,就是从郑和开始的。宣德(明宣宗年号)五年六月,皇帝认为登上帝位时间很长了,而离中国远的外国依然没有来朝拜进贡,于是郑和又奉命出使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然后回朝。‎ 郑和先后七次奉命出使,所经历的国家共有三十多个,得到的不知其名的宝物不计其数,而朝廷耗费的财物也不可胜计。从宣德年间以来,远方各国不时也有来中原的,但终究也不能与永乐时期相比。自郑和死后,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没有谁不极力称赞郑和来向外国夸耀的,所以世人把三保太监下西洋传为明朝初年的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