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00 KB
  • 2021-06-05 发布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汉语试卷 Word版含解析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二年级汉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 注意:1.所有题目均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位置,答错位置不给分.‎ ‎2.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各项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唱和(hè) 席卷(juǎn) 酬谢(zhōu) 呼啸(xiào)‎ B. 晌午(xiǎng) 战栗(lì) 食宿(sù) 和谐(xié)‎ C. 胆怯(qiè) 提防(dī) 鼓噪(zào) 脂肪(zhī)‎ D. 婀娜(nuò) 即兴(jì) 沼泽(zhǎo) 摇曳(y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A项,“zhōu”应为“chóu”。 酬谢,用金钱、礼物等表示谢意。‎ B项,“xiǎng”应为“shǎng”。晌午,一般表示“中午”、“正午”之意。部分地区还表示下午15:00--17:00,即末时、申时时段。‎ D项,“nuò”应为“nuó”;“jì”应为“jí”。‎ 故选C。‎ ‎2.下列各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布署 迷惑 五体头地 一泻千里 B. 分裂 驻扎 不解之缘 支离破碎 C. 列性 凋谢 明存实亡 不假思索 D. 废弃 垦切 世外桃源 比比皆事 ‎【答案】B ‎【解析】‎ ‎【详解】‎ - 18 -‎ 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A项,布署——部署;五体头地——五体投地;‎ C项,列性——烈性;明存实亡——名存实亡;‎ D项,垦切——恳切;比比皆事——比比皆是。‎ 故选B。‎ ‎3.下列各项词语能够完全构成反义词的一项是( )‎ A. 精致----粗糙 沉闷----活跃 慷慨----吝啬 天然-----人工 B. 脆弱----坚持 信赖----怀疑 羞涩----大方 陡峭-----平淡 C. 诞生----消亡 朦胧----清静 兴奋----疲倦 冷静-----慌乱 D. 贫弱----富强 温柔----粗暴 简单----复杂 勤快-----劳累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反义词辨析,要准确理解词语含义。找反义词的技巧:从词的性质去找:词按性质又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一对反义词的词性必须是相同的,如“黑暗”是形容词,它的反义词也应是形容词“光明”,如果用“亮光”就不对了。因为“亮光”是名词。词的范围去找:反义词所指的范围应该是相同的,如“强壮”是指人的体质,它的反义词应找“瘦弱”,而不能找“软弱”。‎ B项,“脆弱”的反义词“坚强、刚强、顽强”,“坚持”的反义词“放弃、让步”;“陡峭”的反义词“平坦、平缓”,“平淡”的反义词“精彩、精美、出色”。‎ C项,“朦胧”的反义词“清晰、明朗、清楚”,“清静”的反义词“烦嚣、热闹、嘈杂”。‎ D项,“勤快”的反义词“懒惰、懒散”,“劳累”的反义词“清闲、轻松”。‎ 故选A。‎ ‎4.下列各项中的词语全是褒义词的一项是( )‎ A. 尊重 爱慕 炫耀 朴素自然 B. 自私 漂亮 巍峨 洋洋自得 C. 柔滑 发扬 伟大 舍己救人 D. 恐怖 优美 憔悴 天衣无缝 ‎【答案】C ‎【解析】‎ - 18 -‎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感情色彩的判断能力。从感情色彩上来分,可以把词分为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三类。褒义词:凡含有赞赏、嘉许、褒扬、奖掖、喜爱、尊敬、美好、吉祥等感情色彩意义上的词。如一身正气、临危不惧。贬义词:是词义带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感情色彩的词。如:见利忘义、遗臭万年。中性词:是针对词语的感情色彩而言的,它专指褒义、贬义词语之外不能体现特殊情感倾向的词,往往具有相对性。如帮手(中性)相对于帮凶(贬义)。‎ A项,炫耀,贬义词,意思是:拿某件事情,或者某件东西,跟另外一个或一些人进行夸奖,一种虚伪心理,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身材、权利等。‎ B项,自私,贬义词,狭义上的自私:“自私”的概念通常包含于“自我中心”里。广义上的自私:基于个人利益需求做出的行为及反应。扬扬自得,十分得意的样子。含贬义。‎ D项,恐怖,是中性词,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看到暴力、血腥的场面而引起的恐惧。憔悴,贬义词,指外貌看上去精神萎靡,面色枯黄,瘦弱无力。‎ 故选C。‎ ‎5.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师揭穿了他的谎言,他已经哑口无言了。‎ B. 你今天衣冠楚楚,难道要见重要的人?‎ C. 放心吧,这件事我十拿九稳,一定办成。‎ D. 这次艺术节办得栩栩如生,全校师生交口称赞。‎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这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项,哑口无言,指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一时语塞或紧张。语境说老师揭穿了他的谎言,他无话可说了,使用正确。‎ B项,衣冠楚楚,意思是服装整齐漂亮。语境中说穿戴整齐,看着像去见客人,使用正确。‎ C项,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结合“一定办成”可知使用正确。‎ D - 18 -‎ 项,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语境说的是“艺术节”,使用对象不当。‎ 故选D。‎ ‎6.依次填入句子横线处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 ;人的一生像木,要正直, ;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 ;人的一生像火,要耀眼, ;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 ‎①立场须坚定 ②事业须旺盛 ③方法须随和 ④人格须挺立 A. ③①④② B. ③①②④ C. ①④②③ D. ①④③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综合语言表达能力。具体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及短语的选用。解答时首先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理解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选项所给的短语,看能够与语境匹配的短语是哪个。‎ 第一空,结合“像金”“刚正”,可以推知这是强调“坚定”,应选①“立场须坚定”;‎ 第二空,结合“像木”“正直”,可以推知这是强调“挺直”,应选④“人格须挺立”;‎ 第三空,结合“像水”“灵活”,可以推知这是强调“随和”,应选③“方法须随和”;‎ 第四空,结合“像火”“耀眼”,可以推知这是强调“旺盛”,应选②“事业须旺盛”。‎ 故选D。‎ ‎7.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水生告诉妻子, 和敌人拼命, 不能被敌人抓住。这 表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体现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 A. 即使 也 一边 一边 B. 宁可 也 不仅 更 C. 即使 但是 一边 就 D. 宁可 但是 不仅 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虚词(包括关联词语)的选用。高考对虚词的考查有两种题型:一是辨析句子中虚词使用的正误,一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考查的重点在虚词的用法上,因此,分析词语的性质、功能,尤其是用法,对于辨析虚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二空,“和敌人拼命”“不能被敌人抓住”之间是选择关系,应选用“宁可……也……”。‎ - 18 -‎ 第三、四空,“表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之间是递进关系,应选用“不仅……更……”。‎ 故选B。‎ ‎8.下列各项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推行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 我们得把课本上的习题要全部彻底地做完弄懂。‎ C. 在西街发生的这起交通事故中,使好几辆汽车报废了。‎ D. 同学们一见到刚刚回来的萨日娜的姐姐,就对她打听她的近况。‎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B项,重复黎余,“得”和“要”重复,删去“要”,或者删去“得”,同时把“要”放在“把”前面;‎ C项,主语残缺,滥用介词“在……中”,使后面句子没有主语,删去“在……中”;‎ D项,表意不明,第二个“她”指代不明,改为“就对她打听萨日娜的近况”。‎ 故选A。‎ ‎9.下列各项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汉家寨不就是我们中国人坚守精神的证明吗?(反问)‎ B. 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拟人)‎ C. 青藏铁路是匍匐在青藏高原上的巨龙。(夸张)‎ 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判断。常用八种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考生要掌握这些修辞的特点和作用,判断时抓住特点迅速做出断定。‎ C项,是比喻,把“青藏铁路”比喻成“匍匐在青藏高原上的巨龙”。不是夸张。‎ - 18 -‎ 故选C。‎ ‎10.下列各项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远处传来悠扬的歌声:“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B. 今天下午,同学们都要去看《天下无贼》的电影,你去呢?还是不去呢?‎ C. 她的书柜里摆放着《西游记》《水浒传》《童年》……等名著。‎ D. “屋里怎么没有人哪?”我一边说。一边抖着大衣和帽子上的雪。‎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然后根据自己的识记,浏览选项,排除有错误的句子即可。‎ B项,“你去呢?还是不去呢?”是选择问,应把前面(第一个)的问号改为逗号;‎ C项,省略号和“等”不能同时存在,应删掉一个;‎ D项,“一边说”和“一边抖着大衣和帽子上雪”之间是连贯的,应把“一边说”后的句号改为逗号。‎ 故选A。‎ ‎11.下列括号内的缩句,与原句的意思基本相符的一项是( )‎ A. 我又一次仰望高高耸立在红山顶上的布达拉。(我仰望红山顶)‎ B. 傍晚时,白桦树上的嫩叶纹丝不动。(嫩叶纹丝不动)‎ C. 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游戏是学习)‎ D. 广阔的海水中含有生命所必需的许多无机盐。(海水中有生命)‎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提取句子主干理解句意的能力。提取句子主干就是删掉定语、状语、补语等句子成分,只保留主语、谓语、宾语,以便更好的看清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 A项,语句的句子主干是“我仰望布达拉”。“高高耸立在红山顶上的”是“布达拉”的定语。括号内的缩句表达意思与原句不相符。‎ B项,语句的句子主干是“嫩叶纹丝不动”。“傍晚时”是时间状语,“白桦树上的”是“嫩叶”的定语。括号内的缩句与原句的意思相符。‎ C - 18 -‎ 项,语句的句子主干是“游戏是行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是“行为”的定语。括号内的缩句表达意思与原句不相符。‎ D项,语句的句子主干是“海水中含有无机盐”。“生命所必需的许多”是“无机盐”的定语。括号内的缩句表达意思与原句不相符。‎ 故选B。‎ ‎12.下列各项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游记是记叙作者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文章,一般按照观察顺序写作。‎ B.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C. 《警察和赞美诗》的作者是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 D. 琦君,台湾著名女作家,很多作品都表达了她对母亲的怀念。‎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文学常识识记能力,高考能力层级为A.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C项,“《警察和赞美诗》的作者是莫泊桑”错,《警察和赞美诗》的作者是美国的欧·亨利。‎ 故选C。‎ 二、阅读理解(34分)‎ ‎(一)‎ 雨和瓦 ‎①二十年前的雨听起来与现在有所不同。记得那时,雨点落在青瓦上,室内的人便听见一种清脆的铃铛般的敲击声。毫不夸张地说,青瓦上的雨声确实像音乐,只是隐身的乐手天生性情怪癖,喜怒无常。突然它失去了耐心,雨声像鞭炮一样当空炸响,你怀疑如此狂暴的雨是否怀着满腔恶意。然后忽然地它又倦怠了,撒手不干了,于是我们只能听见郁积在屋檐上的雨水慢慢滴落在窗前门外。‎ ‎②十二年前,我住在一座简陋的南方民居中。我不满意房屋格局与材料的乏味,我对我家的房屋充满了一种不屑。但是有一年夏天,我爬上河对面水泥厂的仓库屋顶,准备练习跳水的时候,我头一次注意到了我家屋顶上的那一片蓝黑色的小瓦,它们像鱼鳞那样整齐地排列着,显出一种出人意料的壮美。对于我来说那是一次奇特的记忆,奇特的还有那天的天气。一场暴雨突然来临,几个练习跳水的男孩干脆冒雨留在高高的仓库顶上,看着雨点急促地从天空中泻落,冲刷着对岸热腾腾的街道和房屋。‎ - 18 -‎ ‎③那是我第一次在雨中看我家的屋顶。我看见暴雨落在青瓦上,溅出的不是水花,而是一种灰白色的雾气。然后雨势变得小一些了,雾气就散了,那些瓦片露出了它简洁而流畅的线条。我注意到雨水与瓦的较量在一种高亢的节奏中进行,无法分辨谁是受伤害的一方。肉眼看见的现实是雨洗涤了瓦上的灰土,那些陈年的旧瓦突然焕发出崭新的神采。在接受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雨水冲洗后,它们开始闪闪发亮,而屋檐上的瓦楞草也重新恢复了植物应有的绿色。我第一次仔细观察了雨水在屋顶上制作音乐的过程,并且有了一个新的发现:不是雨制造了音乐,而是那些瓦对于雨水的反弹创造了音乐。‎ ‎④我记得二十年前的家,除了上面说到的雨中的屋顶,还有我们家洞开的窗户。远远地,隔着茫茫的雨帘,我看见了母亲-----她在家里,正伏在缝纫机上赶制我和我哥哥的衬衣。‎ ‎⑤现在,我不记得那件衬衣的去向了。我母亲也早已去世多年。但是二十年前的一场暴雨使我对雨水情有独钟。假如有铺满青瓦的屋顶,我不认为雨是可恶的事物;假如你母亲曾经在雨声中为你缝制新衬衣,我不认为你会有一颗孤独的心。‎ ‎⑥这就是我对于雨的认识。‎ ‎⑦这也是我对于瓦的认识。‎ ‎13. 第①自然段描写的情景是记忆中的雨,还是现实中的雨?‎ ‎14. 第①自然段的描写角度是( )‎ A. 视觉角度 B. 听觉角度 C. 触觉角度 D. 嗅觉角度 ‎15. 从第二段的文意看,“我”当时正处在什么年龄段?‎ ‎16. 依据第②自然段回答, “我”爬上河对面水泥厂的仓库屋顶后,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7. 从下列第③自然段出现的动词中,找出“我”是行为主体的四个动词,用横线“----”标出。‎ 看见 溅出 露出 注意 较量 洗涤 焕发 观察 制作 发现 制造 反弹 ‎18. 下列选项中,对第④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笔触由物及人,内容由描写自然现象转入描写家庭。‎ B. 突出母亲辛勤劳作的身影,表达对母亲的崇敬与感激之情。‎ C. 这段文章深化了文章主题 D. 这段文字是对上文的总结。‎ ‎19. 你如何理解第⑤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 18 -‎ ‎20. 在下列选项中,给本文分段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21. 对本文的表达方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以议为主,叙议结合 B. 只有记叙,没有描写 C. 以叙为主, 叙议结合 D. 抒情为主,记叙次之 ‎22. 对本文的体裁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叙事散文 B. 议论文 C. 抒情散文 D. 小小说 ‎【答案】13. 记忆中的雨 14. B ‎ ‎15. 孩子 (儿童或少年) ‎ ‎16. 发现了自家屋顶的壮美,消解了对自家旧屋的不屑,产生了奇特的记忆 ‎ ‎17. 看见 注意 观察 发现 18. D ‎ ‎19. 有家就不会认为雨可恶;有母亲的爱就不会感到孤独。 20. B 21. C 22. A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根据题干提示返回原文寻找相关信息,然后分析概括出相关内容。‎ 本题问第①自然段描写的情景是记忆中的雨,还是现实中的雨?考生首先找到第一段的内容,筛选与“记忆”或“现实”有关的句子。结合“二十年前的雨听起来与现在有所不同。记得那时……”,可知这是描写的“记忆中的雨”。‎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景物描写的技巧,主要是描写角度。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等。‎ - 18 -‎ 第一段是这样描写的“雨点落在青瓦上,室内的人便听见一种清脆的铃铛般的敲击声。毫不夸张地说,青瓦上的雨声确实像音乐,只是隐身的乐手天生性情怪癖,喜怒无常。突然它失去了耐心,雨声像鞭炮一样当空炸响,你怀疑如此狂暴的雨是否怀着满腔恶意。然后忽然地它又倦怠了,撒手不干了,于是我们只能听见郁积在屋檐上的雨水慢慢滴落在窗前门外”,由“清脆的铃铛般的敲击声”“像音乐”“雨声像鞭炮一样当空炸响”“我们只能听见郁积在屋檐上的雨水慢慢滴落在窗前门外”可知,这些都是从“听觉”角度在描写。‎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提炼观点的能力。答题策略:要有切层分层意识: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属关系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要有全文整体意识: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 筛选第二段与“我”的年龄有关的信息,由“十二年前”可知,当时“我”还是“孩子”,或者说是“儿童或少年”。‎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梳理段落结构层次,筛选信息并进行概括的能力。解答时首先确定答题区间,然后划分层次结构,逐层筛选相关信息,最后进行整合。‎ 筛选表现“我”心情的句子或词语,得到“我不满意房屋格局与材料的乏味,我对我家的房屋充满了一种不屑”“我头一次注意到了我家屋顶上的那一片蓝黑色的小瓦,它们像鱼鳞那样整齐地排列着,显出一种出人意料的壮美”“对于我来说那是一次奇特的记忆,奇特的还有那天的天气”,由此可以概括出“我”心情的变化:发现了自家屋顶的壮美,消解了对自家旧屋的不屑,产生了奇特的记忆。‎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及分析句子成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找到文中与词语相关的句子,分析句子成分,看看主谓宾分别是什么,然后判断这些词语的“主体”是否是“我”。‎ ‎“我看见暴雨落在青瓦上,溅出的不是水花,而是一种灰白色的雾气”,这个句子的主语是“我”,谓语是“看见”,宾语是“暴雨落在青瓦上,溅出的不是水花,而是一种灰白色的雾气”。可见,“看见”的主体是“我”,而“溅出”的主体是“雨”。‎ ‎“那些瓦片露出了它简洁而流畅的线条”中,“露出”的主体是“瓦片”。‎ ‎“我注意到雨水与瓦的较量在一种高亢的节奏中进行”中,“注意”的主体是“我”,而“较量”的主体是“雨水与瓦”。‎ ‎“肉眼看见的现实是雨洗涤了瓦上的灰土,那些陈年的旧瓦突然焕发出崭新的神采”中,“洗涤”的主体是“雨”,“焕发”的主体是“陈年的旧瓦”。‎ ‎“我第一次仔细观察了雨水在屋顶上制作音乐的过程,并且有了一个新的发现”中,“观察”的主体是“我”,“制作”的主体是“雨水”,“发现”的主体是“我”。‎ - 18 -‎ ‎“不是雨制造了音乐,而是那些瓦对于雨水的反弹创造了音乐”中,“制造”和“创造”的主体是“瓦对于雨水的反弹”。‎ 据此可知,主体是“我”的词语有:看见、注意、观察、发现。‎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思维角度涉及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三方面。“作用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亮点, 文章讲求开头精美,即常说的“凤头”。因此,考查开头语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之一,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从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等。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本题考查的是中间段的作用。‎ 首先看第4段的内容,“我记得二十年前的家,除了上面说到的雨中的屋顶,还有我们家洞开的窗户。远远地,隔着茫茫的雨帘,我看见了母亲-----她在家里,正伏在缝纫机上赶制我和我哥哥的衬衣”,结合“除了上面说到的雨中的屋顶,还有我们家洞开的窗户”可知,这段由物及人,内容由描写自然现象转入描写家庭,A项正确;结合“我看见了母亲-----她在家里,正伏在缝纫机上赶制我和我哥哥的衬衣”可知,突出母亲辛勤劳作的身影,表达对母亲的崇敬与感激之情。这样就由单纯地写“雨”转入对“母亲”的赞美,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可见BC正确。而从结构上来看,第3段是描写“我”爬上屋顶看到雨中屋顶的壮美,有了独特的感受,而第4段“除了上面说到的雨中的屋顶”一句是对第3段的总结,然后转入对“家庭生活”,对“母亲”的描写,因此第4段的主要作用并非仅仅是对第3段的总结,应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角度一,从句中不同的关键词语分析其丰富含意;角度二,从句子内部结构的层次性分析其丰富含意;角度三,从句内句外两个层面分析其丰富含意;角度四,从因果关系分析其丰富含意。‎ - 18 -‎ ‎“假如有铺满青瓦的屋顶,我不认为雨是可恶的事物;假如你母亲曾经在雨声中为你缝制新衬衣,我不认为你会有一颗孤独的心”一句分为两个分句,第一个分句“假如有铺满青瓦的屋顶,我不认为雨是可恶的事物”,“青瓦的屋顶”代表的是“家”,因此这个分句的意思是“有家就不会认为雨可恶”;第二个分句“你母亲曾经在雨声中为你缝制新衬衣,我不认为你会有一颗孤独的心”,“母亲在雨声中为你缝制新衬衣”,代表的是母亲的爱,因此这个分句的意思是“有母亲的爱就不会感到孤独”。‎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层次结构的梳理分析和概括能力。这类题目在解答时,先要判断属于什么文体,不同文体的写作思路不一样;然后逐段分析概括段意,该合并合并,这样分出文本的层次。‎ 本文是散文文体,这类文章一般会在结尾升华情感。分析本文的结构思路。第①段写“二十年前的雨听起来与现在有所不同。记得那时……”,这是回忆二十年的雨声;第②段写“十二年前,我住在一座简陋的南方民居中。我不满意房屋格局与材料的乏味,我对我家的房屋充满了一种不屑。但是有一年夏天,我爬上河对面水泥厂的仓库屋顶……”,这是描写十二年前爬上屋顶听雨;第③段“那是我第一次在雨中看我家的屋顶”,可见此段与第②段同属一个层次;第④段“我记得二十年前的家,除了上面说到的雨中的屋顶,还有我们家洞开的窗户”,这是个过渡段,划分到上文比较好;因为第段⑤⑥⑦写“现在,我不记得那件衬衣的去向了。我母亲也早已去世多年。但是二十年前的一场暴雨使我对雨水情有独钟”,这是由回忆回到现实,然后升华对生活的认识,“假如有铺满青瓦的屋顶,我不认为雨是可恶的事物;假如你母亲曾经在雨声中为你缝制新衬衣,我不认为你会有一颗孤独的心。这就是我对于雨的认识。这也是我对于瓦的认识”。‎ 可见本文层次的划分应当是①/②③④/⑤⑥⑦。‎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表达方式的判断能力。五种常用的表达方式分别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考生要掌握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作用,然后根据不同文体来判断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 本文是一篇散文,结合层次划分可知,文章先回忆了二十年前听雨的感受,这部分主要是记叙和描写;再回忆十二年前第一次爬上屋顶看雨的感受,这部分也主要是记叙和描写;接着由听雨看雨联想到母亲,想到母爱,这部分主要是记叙和描写;而文章最后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主要是议论。因此本文的表达方式是:以叙为主, 叙议结合。‎ 故选C。‎ ‎【22题详解】‎ - 18 -‎ 本题考查对文本体裁的判断能力。文章的体裁可以分为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体裁的内容和写作手法完全不同。考生要把握每种文体的特点,进而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判断。‎ 本文应当是“叙事散文”。文章记叙了“我”关于“雨”和“瓦”的一些事件,如二十年前听雨的感受;十二年前第一次爬上屋顶看雨的感受;由听雨看雨联想到母亲,想到母爱;结尾升华情感和主题。手法上叙议结合。这个内容和写法符合“叙事散文”的特点。‎ 故选A。‎ ‎(二)‎ 昆明的气候 昆明为什么会四季如春呢?这是由昆明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决定的。昆明处在北纬30’以南的地区,终年接受太阳光热较多,而且均匀。夏季受西南风和东南风的暖湿气流影响,阴雨天多,日照少,地面温度不易上升;加上地处海拔1000多米的云贵高原,气温随高度而降低,所以夏季温度不会很高。冬季昆明等地上空盛行西风。这股______的气流把附近印度半岛的干暖空气引导过来。另外,昆明地处云南东部,云南北部和东部的高大山脉又能______北方冷空气南下,因而晴天多,空气干燥,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夏季不热,冬季不冷,四季的气温也就比较均匀了。‎ ‎23. 依次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A. 强劲 阻塞 B. 强健 阻挡 C. 强劲 阻挡 D. 强健 阻塞 ‎24. 能准确概括本文说明内容的是下列哪一项?( )‎ A. 昆明四季如春。 B. 昆明夏季不热,冬季不冷。‎ C. 昆明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D. 昆明四季如春的原因。‎ ‎25. 文中昆明“地处海拔1000多米的云贵高原”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目的是为了说明昆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昆明的什么地形特点使得这个地方冬季不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 ‎27. 文中画括号部分的说明顺序是下列哪一项?( )‎ A. 从主要到次要 B. 从概括到具体 C. 从本质到现象 D. 从部分到整体 ‎28. 从内容看,本文属于哪一类说明文?( )‎ A. 事物说明文 B. 事理说明文 ‎【答案】23. C 24. D ‎ ‎25. (1). 列数字 (2). 夏季温度不会很高的一个原因 ‎ - 18 -‎ ‎26. 昆明地处云南东部,云南北部和东部的高大山脉又能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 27. B 28. B ‎【解析】‎ ‎【23题详解】‎ 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这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强劲,是指强大有力。强健,强壮而健康,身体十分有活力的样子。有强健的体魄,一般用于形容人。文中是形容“气流”,应用“强劲”。‎ 阻塞,指有障碍而不能通过,无法畅通。阻挡,阻止;拦住。文中是说山脉能挡住北方冷空气南下,强调“挡住”,应选“阻挡”。‎ 故选C。‎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段落文字的说明内容。常用方法是抓关键语句。在一篇说明文中,说明的中心内容有时集中在一两句话,这些关键句有可能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和中间。‎ 本文文段第一句话就点明了说明的内容,“昆明为什么四季如春呢?”,这就告诉我们本文说明的是昆明四季如春的原因。‎ 故选D。‎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1000多米”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昆明夏季温度不会很高的一个原因。‎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注意题干当中提示的“地形”,结合原文“另外,昆明地处云南东部,云南北部和东部的高大山脉又能______‎ - 18 -‎ 北方冷空气南下,因而晴天多,空气干燥,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可以得出答案。‎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空间顺序根据方位词判断;逻辑顺序由主而次、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个别到一般(或由一般到个别)、由抽象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具体)等。‎ 本文先先概括说明“这是由昆明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决定的”,再具体分析,所以是由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 故选B。‎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说明文类型的判断。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昆明为什么会四季如春呢?”,即昆明四季如春的原因。依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可以判断这是事理说明文。‎ 故选B。‎ 三、作文(30分)‎ ‎29.按要求作文.‎ 中学生富于幻想,易动感情.在同学们的心灵深处一定会不断地萌发出许许多多的“渴望”,如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理解,渴望有位好友,渴望获得成功,甚至渴望得到一条漂亮的裙子,一本好书等。‎ 请以“渴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600字以上。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答案】例文:‎ 心存渴望,努力生活 只有心存渴望,才能真正学会生活。‎ 人不带一物而生,赤裸裸被扔进生活,当婴儿嚎哭着寻找乳汁,生命最原始的生存渴望已经在驱使着最初的追求。日子一天天过去,人们开始追寻各种各样渴望的事物,盼长大,盼变强壮,变漂亮,盼更好的成绩,更多的知识,也正是这些渴望令人们不断塑造自己,充实自己,生命的内容由零开始逐步上升,并在这上升中感到幸福与自豪。‎ - 18 -‎ 这便是我所认为的生活实质与幸福感的实质。使渴望让生活的每一天成为前进过程中独一无二的一步。而非毫无想法地周而复始,将日子过成省略号。‎ 一个人的精神质量与他的渴望感是成正比的。曾有一句话说“登山者最不幸之事就是等完了所有的山。”这正是因为渴望与需求感,生活就会失去动力,人生就会找不到方向,无所适从,只能在徘徊中任岁月风化碎尽而一无所有。古今中外,再大的奇迹与再小的成果都因渴望而生。笔墨美文是在渴望抒怀,血火革命是渴望自由,每一锄耕种都在渴望收获,每一步朝圣是在渴望净化。即使那隐于市归于林的文人,也每天渴望着道再深些,境再远些,甚至有一天“羽化登仙”,“逍遥游去”也。‎ 因此,最具有意义的生活便是始终带着渴望的生活,而最可悲的人生便是毫无渴望的人生。正如因口渴而饮水会甜美,喝足而无欲之人,就只能抱着水壶发呆了。用这个道理来推,当今每一天为了更好生活奋斗的“屌丝”们,倒比类如李双江之子的整日游手好闲也注定一生无所事事的富二代们可取得多。‎ 实际上,当今许多青年是缺乏渴望的。关于日后的压力与当下求学模式的程序化造成了许多人的逃避态度甚至自暴自弃,他们不敢渴望,或不知该向未来渴望些什么,眼睁睁浪费了自己的活力,虚废了光阴,更为讽刺的是,有些考入名牌大学的学生,竟觉得人生不再有该渴望之物,开始“四年大狂欢”,最终沦为低能失败者。这一切,不都在警示当今青年,找到你的渴望!‎ 带着渴望吧,没有它,我们将成为一个社会零件,一道重复程序。有了它,我们将拥有一个真正的生命,与一个真正的生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在高考题型中话题作文出现的概率最高,一般考生多以写议论文为主。‎ 导引材料里提示我们,“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理解,渴望有位好友,渴望获得成功,甚至渴望得到一条漂亮的裙子,一本好书等”,这些都可以写。这样的作文贴近现实生活,考生应当更有话可说。但是,这类作文写得出彩却依然不容易。以“渴望" ‎ - 18 -‎ 为话题的作文,下列作文素材比较好,比如,《渴望长高》,写自己个子太矮.虽说浓缩的都是精华,但浓缩过头也不好, 妈妈买的好看的裤子穿不得,体检体育老师量身高大惊,同学们嘲笑坐公交车不买票。又如,《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女生写自己天生长了很多雀斑,别人拿他取笑,远看金光闪闪,近看麻子点点,人们为什么非要扼杀我们不自卑的权利?再如,《牵手》,小时候过马路,很喜欢父亲牵着我的手,那种感觉真的很温暖;长大-些了,过马路时,父亲多数时间是牵妹妹的手,而我跟在身后,心里好美慕。而现在,很期望父亲再次牵着我的手过马路,可我长大了,父亲老了,这双手已经结满老茧。但我心中的渴望是不会变的等。‎ 参考立意:‎ ‎1. 渴望阳光,温暖别人;‎ ‎2. 渴望得到勇气;‎ ‎3. 渴望得到成功;‎ ‎4. 渴望是生活的动力。‎ 参考素材:‎ ‎1. 我渴望梦到江南 我眼中的江南,令我梦魂牵连。‎ 默念着水滴激荡在青石板上清脆的声响;轻吟着“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小嗅着那一丝丝独特的雨的气息;斜倚在镂空雕花木窗边——嘴里念的,心里想的,无一例外是江南。‎ 每当狂风暴雨肆虐,引来城市内涝时,我总不觉想,若是在江南,那里的风,大概只会调皮地缠着路人,携着泥土的芳香;那里的雨,也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每当看到河流上飘满了垃圾,我总不觉想,若是在江南,那里的水,该如美人回眸一笑那般美丽,该如春来江水那般绿,如蓝。‎ 江南,不觉成为我心心念念的地方。梦想着哪一天,仿着江南女子,撑把素色的油纸伞,穿着清新淡雅的棉布长裙,嘴角啜着温婉的笑容。或许,会有一丝调皮的风儿,撩起几根青丝,掀动我的裙角;或许,会有柔若无骨的雨幕,酥,仿佛能入骨。‎ ‎2. 不知从何时起,自由不再是拥有,变成了渴望。‎ 那是个雨夜,独自一人行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大雨瓢泼似得一泻而下,但狂爆的大雨影响不了我激动的心情。因为,今天学校选拔篮球队员,很幸运我入选了。从小喜爱篮球的我自然非常高兴。怀揣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上完了晚自习,迫不及待的想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希望得到他们的鼓励。‎ - 18 -‎ 那落在地上迸溅的雨滴,如同我现在的心情,激动不已。回到家急忙把消息告诉父母,没有想象中父母骄傲的眼神,没有想象中的鼓励。有的只是父母变天似得表情,有的只是一句:还这么贪玩。我不甘心的解释,但父母只一字否决,不容我多说一番思想教育开始了,这些我早已倒背如流的经典教育台词有一次光临了我的耳朵,只不过这次刺穿了我小小的心灵。最后这场结局早已注定的“战争”以母亲一句:“回屋学习去”结束。‎ ‎3. 我渴望回到童年,完完全全摆脱那些会给心灵背上沉重包袱的是是非非。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好比一粒红透了的苹果,不能再变绿一样,但是红透了的苹果却有权利望着青苹果微笑,可我们却不能在现在的孩子们身上获得微笑,因为在他们身上,我们这一代的许多东西已经消失。我们只能在记忆中去搜索那一片真、一丝洁…… 也许在多少年后的一个儿时朋友的聚会上,大家会笑着谈起童年的趣事,微笑之下,是一颗为不能回到童年而酸楚的心。‎ ‎4. 做为鹰来说飞翔是成功,作为人来说成功就能飞翔。人的一生无疑是一个 个挑战筑成的,看见高高在上的挑战,有的人失去信心,向困难低下头;有的人却将挑战当作游戏,越玩就越想成功,越想成功就大步向前迈,挑战就成了通向成功的垫脚石。有人说生命就像一片叶子,如果找不到停靠的地方,只有努力生长,才能好好向上,否则就飘零世间。‎ 参考结构:题目是“心存渴望,努力生活”。文章采用议论性散文的写法,没有着眼于具体的“渴望”,而是从更高的高度对“渴望”发表更深层的认识。作者从婴儿出生开始写起,到盼着长大,渴望的内容越来越多,这些渴望令人们不断塑造自己,充实自己,生命的内容由零开始逐步上升,并在这上升中感到幸福与自豪。又谈到,一个人的精神质量与他的渴望感是成正比的,这个层次写得很有哲理。由此作者认为,最具有意义的生活便是始终带着渴望的生活,而最可悲的人生便是毫无渴望的人生。并反思当今许多青年是缺乏渴望的。结尾呼唤,带着渴望吧,没有它,我们将成为一个社会零件,一道重复程序。有了它,我们将拥有一个真正的生命,与一个真正的生活。‎ -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