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00 KB
  • 2021-06-05 发布

四川省遂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遂宁市高中2022届第一学期教学水平监测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73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美方悍然将所谓“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签署成法,公然为暴力犯罪分子撑腰打气,公然以国内法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公然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充分暴露了美方毫无底线的双重标准和虚伪丑陋的霸权逻辑。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全世界正义力量也同声予以谴责。‎ ‎②美方将所谓“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签署成法,乱港之心昭然若揭。其目的根本无关“人权”“民主”,其现实影响更是与“人权”“民主”宗旨背道而驰。香港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香港居民依法享有前所未有的民主权利。这样的基本事实,美国一些政客戴着意识形态有色眼镜,不仅视而不见,反而刻意诋毁、蓄意破坏。对于香港过去数月来持续发生的激进暴力犯罪行为,他们罔顾事实、颠倒黑白。在他们眼里,香港暴力犯罪分子疯狂打砸、肆意纵火、瘫痪交通、暴力袭警、残害市民,竟然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他们公然为这种任何文明和法治社会所不容的暴力犯罪行为摇旗呐喊,已丧失了最起码的公义和良知。‎ ‎③美国一些政客把“人权”“民主”口号喊得震天响,动辄指责他国侵犯人权,却对本国严重的人权问题熟视无睹。众所周知,美国人为制造的人权灾难早已比比皆是。眼前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美国移民政策骤变在美墨边境酿出的人道灾难:成千上万的难民被强制骨肉分离,数万儿童被关押在肮脏狭小的房间,承受着可能给其幼小心灵造成严重损害的苦难。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枪支暴力、暴力执法……大量人权痼疾在美国社会根深蒂固,且在美国社会政治极化的大背景下丝毫看不到解决希望。更加凸显美式“人权”“民主”虚伪本性的是,美方一再以霸道手段抵制、威胁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对其人权状况的监督,甚至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美国自身的人权纪录如此劣迹斑斑,却摆出道貌岸然的模样,到处挥舞“人权”大棒,贼喊捉贼,造谣生事。‎ - 24 -‎ ‎④美方拉着“人权”“民主”的橡皮尺,满世界招摇,在国际事务中主打“人权外交”“民主外交”,其真实用意根本不在于人权、民主,而是挂羊头、卖狗肉,以人权、民主的幌子掩盖其不可告人的险恶用心。世人看得很清楚,美式“人权”“民主”给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带去的是什么,是战乱、动荡,是大量平民死亡、难民潮涌的人间惨剧,甚至导致恐怖组织借机坐大。事实一再证明,美方以“人权”“民主”之名,行破坏干预之实,是国际规则和秩序的破坏者,是全球人权民主事业的搅局者,是当今世界许多人道主义灾难的制造者。‎ ‎⑤美方故伎重施,在香港操弄“人权”“民主”双重标准。这部遭到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声讨的法案,充斥着偏见和傲慢、恐吓和威胁。其根本目的就是要破坏香港繁荣稳定,破坏“一国两制”伟大实践,破坏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美方的这一企图,纯属枉费心机,打错了算盘。美方的拙劣表演,只会让世人进一步认清其险恶用心和霸权本质,只会让中国人民更加人心凝聚、众志成城。香港的前途和命运始终掌握在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手中,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步伐。‎ ‎(选自2019年12月1日《 人民日报 》 01 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美方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将所谓“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签署成法,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 B. 香港回归祖国以来依法享有民主权利等基本事实,美国政客不仅视而不见,反而刻意诋毁、蓄意破坏。‎ C. 美方以“人权”“民主”之名,行破坏干预之实,是当今世界人道主义灾难的制造者。‎ D. 美方所谓的“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之所以遭到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声讨,是因为充斥着恐吓和威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以简练的语言指出了美方签署所谓“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是双重标准和霸权逻辑,同时表明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鲜明态度。‎ B. 文章第二段分析了美方罔顾事实、颠倒黑白的乱港之心,丧失了最起码的公义和良知。‎ C. 文章第三四自然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着重论述了美方在“人权”、“民主”幌子下的斑斑劣迹和险恶用心。‎ D. 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展开论述,结构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4 -‎ ‎ 美方签署的所谓“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破坏香港繁荣稳定,“一国两制”伟大实践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B. 美国移民政策骤变在美墨边境酿出的人道灾难,让数万儿童承受着幼小心灵造成严重损害的苦难。‎ C. 美国一些政客动辄指责他国侵犯人权,却对自身根深蒂固的人权痼疾熟视无睹,凸显了美式“人权”“民主”虚伪本性。‎ D. 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主打人权、民主外交,却在众多国家制造了许多人道主义灾难,其真实用意和险恶用心不可告人。‎ ‎【答案】1. A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项,以偏概全,“美国政客不仅视而不见,反而刻意诋毁、蓄意破坏”错误。由文章第二段“这样的基本事实,美国一些政客戴着意识形态有色眼镜,不仅视而不见,反而刻意诋毁、蓄意破坏”可知,是“美国一些政客”。‎ C项,绝对化,“是当今世界人道主义灾难的制造者”错误。由“事实一再证明,美方以‘人权’、‘民主’之名,行破坏干预之实,是国际规则和秩序的破坏者,是全球人权民主事业的搅局者,是当今世界许多人道主义灾难的制造者”可知,原文是“许多人道主义灾难”。‎ D项,强加因果,“是因为充斥着恐吓和威胁”错误。并且,由“这部遭到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声讨的法案,充斥着偏见和傲慢、恐吓和威胁”可知,原文是“充斥着偏见和傲慢”。‎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 24 -‎ C项,“文章第三四自然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着重论述了美方在‘人权’、‘民主’幌子下的斑斑劣迹和险恶用心”错误。由“美国一些政客把‘人权’、‘民主’口号喊得震天响,动辄指责他国侵犯人权,却对本国严重的人权问题熟视无睹”可知,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除举例论证外,还要包括对比论证。‎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项,绝对化,“美国移民政策骤变在美墨边境酿出的人道灾难,让数万儿童承受着幼小心灵造成严重损害的苦难”错误。由“眼前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美国移民政策骤变在美墨边境酿出的人道灾难:成千上万的难民被强制骨肉分离,数万儿童被关押在肮脏狭小的房间,承受着可能给其幼小心灵造成严重损害的苦难”可知,原文是“可能给其幼小心灵造成严重损害的苦难”。‎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辽宁舰”上最后的八天七夜 ‎--追记航空工业英模罗阳 这是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 ‎11月25日,沈阳。天色阴沉,寒风凛冽。在外奔波17天。罗阳回家了。傍晚时分,汽车缓缓开进了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家属区。‎ 车窗外,有他熟悉的温暖的家。可他,永远回不去了。‎ ‎“辽宁舰”上的八天七夜,是他和同事们,和他心爱的战机共同度过的最后一段时光。让我们走进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细说这位“航空英雄”和他执著的航空信念……‎ ‎11月18日 晴 初登“辽宁舰”‎ 带着旅途奔波的疲惫,11月18日早晨7时,罗阳乘坐直升机登上“辽宁舰”,开始执行歼-15起降飞行训练任务。‎ 罗阳匆匆把行李放下,没有做任何整理。巨大的压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他。‎ 他很着急。上舰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急着询问此次海试飞机每天怎么训练,今后8天里的日程安排。‎ - 24 -‎ ‎13时30分,上午海试飞行结束。罗阳并没有按照褚晓文交代的来熟悉“辽宁舰”上的生活,而是到各个仓位,到飞机塔台,到方舱……他想要尽快地熟悉这里的工作环境。“我来得晚,第一次上船,我对船不了解”,罗阳这样对褚晓文说。褚晓文回忆说:“他很心急,希望能一下子进入到工作状态。”‎ ‎11月19日至21日 晴 基建日 浩瀚的大海,一望无边。‎ 此后的几天,舰载机--歼-15海试飞行后要接受例行检查,同时飞行人员也要进行基础的流程演练,“辽宁舰”也要进行适时的“体检”。‎ ‎“辽宁舰”少了些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安静了许多。‎ 罗阳依旧停不下来。他想知道每一个细节。他向海军询问下一步海试飞行的工作要求,向空军询问今后对飞机制造的要求,向总设计师孙聪询问飞机试飞时还需要做哪些改进,向司令员和参谋长询问舰载机能否满足中国海军的需求。他在为下次随船海试做着准备工作。‎ 每天晚上6时,航空例会和晚餐后,罗阳和褚晓文都要在甲板上走走。褚晓文说,罗阳能走上10到12圈,“他在思考,思考着歼-15以及沈飞和中国航空的未来。”‎ ‎11月23日、24日 晴 海试日 轰鸣。震得人心中翻腾。‎ 歼-15起落时巨大的轰鸣声牵动着“辽宁舰”上的每一个人。‎ 罗阳看待歼-15,如同看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每次歼-15起降,罗阳总是在距离它最近的位置。‎ 罗阳是接替谢根华上舰的。谢根华告诉罗阳,飞机起降时产生的巨大轰鸣,可以通过张大嘴巴大声呼喊来抵消对人体的影响。‎ 然而,每次起飞降落,罗阳都要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些什么,似乎忘记了谢根华和他所说的这些要点。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孟军说,他是在记录飞机起降时的位置。‎ 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 舰载机--歼-15,中国国防的期盼,全世界在瞩目。歼-15海试,不能失误,更不能失败。‎ 从飞机立项到设计、制造、飞行,罗阳都参与其中。看着自己亲自研发制造的飞机就要首飞,他充满了热爱、期待,但又充满了无限担心,压力之大、责任之重,难以想象。‎ - 24 -‎ ‎“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验罗阳的巨大压力。”孟军说,“作为歼-15的研发制造者,在一旁观看、记录着舰情况可以说是提心吊胆。而歼-15起飞时巨大的轰鸣声,更是震得人心脏难以承受,但罗阳却坚持记录了任何一批次飞机的触舰、复飞等动作,他的观看点离飞机最近距离不超过20米。”‎ 兴奋。激动得忘了病痛。‎ ‎11月24日,“辽宁舰”首批舰载机全部完成航母起降飞行训练。‎ ‎“任务完成了,我很欣慰。”由于保密要求,这是罗阳上舰后打给妻子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电话。‎ ‎11月25日 阴霾 返航日 成功,离舰,鲜花。‎ 人们在拥抱,在欢呼,在庆祝。‎ 罗阳显得有些疲惫,他没有和身边的人拥抱,没有像他们那样激动;他只有淡淡的微笑,略带疲惫的微笑。‎ 欢迎的人群中,谢根华在,褚晓文也在。可是他们在甲板上没有看到老罗,再往甲板下面看,看到了孟军、孙聪。褚晓文说,罗阳是最后才下来的。‎ 褚晓文对迟迟下来的罗阳说:“辛苦了。”‎ 舰载机--歼-15成功起飞,而罗阳却倒下了,不再起来。‎ 送别罗阳的人说,他的遗容很安详。‎ ‎(选自2012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新闻报道,采用了日记的形式,按时间先后顺序展开,使文章条理清晰。‎ B. 报道通过回忆罗阳人生最后的八天七夜的工作生活,表达了对他的追忆与缅怀。‎ C. 报道按天叙述,既突出时间的紧迫性,也渲染了人物工作的紧张和面临的压力之大。‎ D. 报道中每天对天气实际情况的记录,一方面渲染了环境,另一方面也映衬了人物心情。‎ ‎5.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描写“天色阴沉,寒风凛冽”,既照应了后文11月25日的“阴霾”天气,也渲染了人们心情的沉重。‎ B. 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如“巨大的压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他”,运用夸张,形象地写出了压力之巨大。‎ C. 庆祝现场的热烈场景与罗阳的表现构成鲜明对比,体现了罗阳冷静的性格以及压力和病痛已使他疲惫至极。‎ D. 文章语言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运用短句,简洁有力;运用整句,语意贯通。‎ ‎6.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航空工业英模罗阳的品质特点。‎ - 24 -‎ ‎【答案】4. A 5. B ‎ ‎6. ①有强烈的爱国情怀;②有执着的信念;③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④无私奉献(或“爱岗敬业”)一丝不苟(或“认真负责”)。‎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按时间先后顺序展开”错误。由“11月25日,沈阳”到“11月18日”可知,报道采用了倒叙的叙述方式。‎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项,“运用夸张”错误。“巨大的压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他”比喻,不是夸张。‎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分析人物性格,必须从人物的言行出发,分析人物言行的原因,从而分析人物的性格。这就需要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具体分析。‎ ‎①“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细说这位‘航空英雄’和他执著的航空信念……”,罗阳为国捐躯,体现了他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执着的信念;‎ ‎②由“罗阳并没有按照褚晓文交代来熟悉‘辽宁舰’上的生活,而是到各个仓位……他很心急,希望能一下子进入到工作状态。’” 罗阳要尽快熟悉工作环境,说明罗阳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③由“而歼-15起飞时巨大的轰鸣声,更是震得人心脏难以承受,但罗阳却坚持记录了任何一批次飞机的触舰、复飞等动作,他的观看点离飞机最近距离不超过20米”体现了其认真负责。‎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使的声音 - 24 -‎ 乔叶 当我第一次教女儿使用“谢谢”这个词的时候,她好奇地问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这是一种礼节。”“什么是礼节?”“礼节就是各种惯用形式。”我用字典上的解释来敷衍她,然后很快岔开了话题。“大人们的事情,我老是想不明白。”女儿叹了口气,没有再问下去。不过,从那以后,她还是很乖地在各种场合说着“谢谢”。‎ 一天下午,过马路的时候,她突然问:“是不是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都应该说声‘谢谢’?”“那当然!”穿过斑马线,她拉住我的手,让我在路边站住,问道:“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谢谢警察叔叔为我们指挥交通?”“是的。”“可是,他每天指挥这么多人,为什么却没有一个人去谢他呢?”“因为没有人认为有这个必要”,我真想这么说,然而想了想,还是笑道:“因为他要工作,要是每个人都跑去谢他,他还怎么工作呢?”“可是,好多天好多天,我都没有看见一个人去谢他呀!”女儿郑重地说。“妈妈,我想谢谢他。”“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去谢他。”我小心地斟酌词语,“要是这么说,我们要感谢的人就太多了。纺织工人为我们织衣料,我们应当感谢;老师教我们知识,我们也应当感谢;医生为我们看病,我们也要感谢。这一辈子要谢的人,谢都谢不完了。”我又好笑,又担心,又充满了不耐烦,可是我又能怎么对她讲,告诉她“这是个功利世界,你谁都没有必要去感谢”。我不能。‎ ‎“妈妈,其实我一直想谢谢您。”女儿突然说。望着她小小的面容,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对“谢谢”这个词的理解和使用一向是多么呆板和可笑。多少年了,我已经不懂得“感谢”的核心意义了。我所谓的感谢不过是一个单纯的社交词语。它是一蓬覆盖在实惠和利益上的轻飘的茅草,微风一吹,就会全裸出冰冷的钢筋骨架。‎ 谢谢,为什么要感谢?你为我做了什么呢?你给我多少好处?你能帮我什么忙?你为了我,还是为了你自己?紧张而繁华的生活渐渐让我们淡漠了一切、怀疑一切、利用一切、也玷污了一切。我们不知感恩,没有激情,机械地随波逐流。我们常常感叹找不到真实的东西,却不明白是我们心中的噪音,掩盖了耳边天使的歌声。‎ ‎“妈妈,我可以向他说声谢谢吗?”女儿又问。“可以,不过要等他换过岗。”我认真地答应她,她高兴地点了点头。‎ 我们站在路边的柳树下等了半个小时,那位警察终于下岗了,我领着女儿走到他的面前。“什么事?”他问。“我要谢谢你,你指挥交通太辛苦了。”女儿说。警察愣愣地看着我们,许久,他“噢”了一声,笑道:“你看,你看,这有什么,这有什么,天天这样的,天天这样的。”‎ - 24 -‎ 我们默默地走在街上,我忍不住对女儿说:“妈妈也想谢谢你。”“为什么?”“不为什么,不为什么也可以谢的。”我说。‎ 是的,不为什么也可以感谢的。或者说为了爱,为了感觉,为了彼此存在的需要,为了一些简单而朴素的事情,甚至仅仅为了活着本身,我们就可以有无数感谢的理由。而我之所以感谢女儿,也许仅仅是因为她的话语,像是出自天使的声音。‎ ‎(选自央视国际网:电视散文)‎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标题“天使的声音”一语双关,既指女儿说“谢谢”的声音,又指来自内心深处毫无功利真诚的声音。‎ B. 文章重点描述了女儿坚持要给警察叔叔说“谢谢”这件事,一方面引发了我对“谢谢”核心意义的思考,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我对孩子爱心的呵护。‎ C. 女儿认为“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都应该说声‘谢谢’”,说明她是一个单纯重视社交礼节、在各种场合说着“谢谢”的很乖的小姑娘。‎ D. 文章写“我”最初对女儿的态度以及“警察愣愣地看着我们”这一细节,都是为了烘托“女儿”形象和表达主题服务的。‎ ‎8. 阅读本文,联系生活实际,请你说说对“感谢”的核心意义的理解。‎ ‎9. 文中画线句子很有表现力,请联系具体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它是一蓬覆盖在实惠和利益上的轻飘的茅草,微风一吹,就会全裸出冰冷的钢筋骨架。‎ ‎【答案】7. C 8. “谢谢”不仅仅是个礼节性词语,不仅仅出于功利的需要,它是出于对生活、对他人的感恩或感激,是出于内心真诚的爱。 ‎ ‎9. 这句话把单纯的社交词的“感谢”比作“茅草”,把成年人的功利冷漠比作“钢筋骨架”;这两个比喻形象揭示出,成年人不是出于感恩和爱,而是出于实惠和利益(出于社交和礼节)去理解使用“谢谢”,一旦没有实在的功利需要,内心就冷漠起来。‎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层次的概括,思想情感赏析、写作手法的评价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 24 -‎ C项,“说明她是一个单纯重视社交礼节、在各种场合说着‘谢谢’的很乖的小姑娘”错误。原文“是不是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都应该说声‘谢谢’”为问句,这是小女孩询问妈妈的问题,不能说明“单纯重视社交礼节”,而是说明她是天真纯洁(纯真无邪),充满爱心的可爱的小姑娘。‎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主旨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文章的主旨是从描写的整体生活画面中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把握主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从作者背景看主题;②从人物塑造看主题;③从情节发展看主题;④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这篇文章着力描写女儿对“感谢”的理解,所以理解“感谢”的内涵,即为文章主旨的理解。由“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对这个词的理解和使用一向是多么呆板和可笑…我所谓的感谢不过是一个单纯的社交词语”可知,作者意识到自己对“谢谢”的理解是错误的,“谢谢”不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礼节、功利性的,由“是的,不为什么也可以感谢的。或者说为了爱,为了感觉,为了彼此存在的需要,为了一些简单而朴素的事情,甚至仅仅为了活着本身,我们就可以有无数感谢的理由”可知,它更是一种出于对生活、对他人的感恩或感激,更要有一颗感恩之心。‎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鉴赏能力。语句鉴赏的角度一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学生需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感谢”比作“一蓬覆盖在实惠和利益上的轻飘的茅草”,说出了成人世界里的“感谢”是和功利相挂钩的;而划线后半句“冰冷的钢筋骨架”被用来比喻成年人中间的功利交往和冷漠。因此,整句话要表达的意思就是:成年人使用“感谢”不是出于真心的感恩,而是出于功利的考量,没有了功利就冷漠下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荆轲既至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丹曰:“然则何由?”对曰:“燕有田光先生,其 - 24 -‎ 为人智深而勇沈,可与谋。”出见田先生,道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也。乃造焉,太子逢迎。田光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臣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所善荆卿可使也。”‎ 遂至秦。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 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10.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 善:善良 B. 太子丹患之 患:担忧,感到担忧 C. 秦王发图 发:打开、展开 D. 名垂后世 垂:流传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而之燕 杜少府之任蜀州 B. 故丹怨而亡归 君安与项伯有故 C. 其为人智深而勇沈 吾其还也 D. 董生与夏无且游 失其所与,不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荆轲到了燕国之后,受到燕国隐士田光先生的友好对待,为后文举荐他埋下了伏笔。‎ B. 在秦国作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燕国君臣唯恐大祸临头,太子丹也找他的老师鞠武商量计策。‎ C. 选段通过“把、揕、逐、引、掷”等动作的描写,再现了荆轲刺秦王的壮烈场面。‎ D. 司马迁认为,荆轲使用了毫不足取的个人冒险手段,和普通刺客一样,都是虚妄的。‎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地遍天下,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 24 -‎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答案】10. A 11. A 12. D ‎ ‎13. (1)秦国的土地遍天下,怎么您还因为被欺侮的怨恨,要去触动秦王的逆鳞呢!(2)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3)但是没有料想到我自己能先攻破秦军进入关中,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结合语境分析。‎ A项,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秦王对待燕太子丹不友善,没有交好。故“善”翻译为:友善、交好。‎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如本题针对一词多义设题,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及用法,找到不相同的一项。‎ A项,都是动词,往、到。‎ B项,连词,所以/名词,旧、交情。‎ C项,代词,他/副词,表示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D项,连词,和/动词,结交、亲附。‎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理解文意,把握结构思路,了解写作特色。本题涉及的多为理解词句含义或者思想内容、写作用意,结合文本细心揣摩即可。‎ D项,“荆轲使用了毫不足取的个人冒险手段,和普通刺客一样,都是虚妄的”错误。由“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可知,司马迁认为,他们的志向意图都清楚明朗,都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名声流传到后代,不是虚妄的。‎ 故选D。‎ ‎【13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语句的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1)以,因为;见陵,被动,被欺侮;批,触动。‎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判断句,翻译为“……是……”;所以,……的原因;出入,偏义副词,进来;非常,意外的变故。‎ ‎(3)意,料想;得复见将军于此,状语后置,正确语序为“得复于此见将军”。‎ ‎【点睛】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留、补、删、换、调。‎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 注:直译即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后来迁移到卫国,卫国人称呼他庆卿;到燕国后,燕国人称呼他荆卿。荆轲到燕国以后,燕国隐士田光先生也友好地对待他,知道他不是平庸的人。 ‎ - 24 -‎ 过了不久,适逢在秦国作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秦王对待燕太子不友好,所以太子丹因怨恨而逃归。燕国君臣唯恐大祸临头。太子丹为此忧虑,请教他的老师鞠武。鞠武回答说:“秦国的土地遍天下,怎么您还因为被欺侮的怨恨,要去触动秦王的逆鳞呢!”太子丹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怎么办呢?”鞠武回答说:“燕国有位田光先生,他这个人智谋深邃而勇敢沉着,可以和他商量。”(田光)就前去拜访太子,太子上前迎接。田光坐稳后,左右没别人,太子离开自己的座位向田光请教说:“燕国与秦国誓不两立,希望先生留意。”田光说:“我听说骐骥盛壮的时候,一日可奔驰千里,等到它衰老了,就是劣等马也能跑到它的前边。如今太子听说我盛壮之年的情景,却不知道我精力已经衰竭了。即使这样,我不能冒昧地谋划国事,我的好朋友荆卿是可以承担这个使命的。”‎ ‎(荆轲)于是到了秦国。走到殿前台阶下,秦舞阳脸色突变,害怕得发抖,大臣们都感到奇怪。荆轲回头朝秦舞阳笑笑,取过地图献上,秦王展开地图,图卷展到尽头,匕首露出来。荆轲趁机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匕首直刺。荆轲追逐秦王,秦王围绕柱子跑,仓猝慌急,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侍从们喊道:“大王,把剑推到背后!”秦王把剑推到背后,才拔出宝剑攻击荆轲,砍断他的左腿。荆轲残废,就举起他的匕首直接投刺秦王,没有击中。这时候侍卫们冲上来杀死了荆轲,秦王不高兴了很久。‎ 于是秦王大发雷霆,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命令王翦的军队去攻打燕国,此后五年,秦国终于灭掉了燕国,俘虏了燕王喜。第二年,秦王吞并了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通辑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们都潜逃了。‎ 太史公说:社会上谈论荆轲,当说到太子丹的命运时,说什么“天上像下雨一样落下粮食来,马头长出角来!”这太过分了。又说荆轲刺伤了秦王,这都不是事实。当初公孙季功、董生和夏无且交游,都知道这件事,他们告诉我的就像我记载的。从曹沫到荆轲五个人,他们的侠义之举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但他们的志向意图都很清楚明朗,都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名声流传到后代,这难道是虚妄的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纱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注】李璟((916-961),南唐后主李煜的父亲,在位十九年。后因受到后周威胁,迁都南昌,国力日衰,抑郁而死,史称南唐中主。‎ ‎14.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句写卷帘上钩,一方面透露了主人公的身份,另一方面又从反面衬托了“春恨”。‎ B. “锁”字不但把无形的“春恨”形象化,而且传出楼中人被重重“春恨”所包围的抑郁窒息的感受。‎ C. 过片续写“春恨”。诗人用迷蒙的细雨反衬丁香的愁,用雨中的丁香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 D.‎ - 24 -‎ ‎ 最后诗人以景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 ‎15. 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春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14. C 15. 落花无主的怜惜、徒怀愁思的感伤、国运衰微的忧虑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词鉴赏能力,具体包括:句意的理解,内容的把握,情感的概括,手法的分析等等。作答本类题型应针对选项回到原诗句中去,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C项,“诗人用迷蒙的细雨反衬丁香的愁”错误。不是反衬,是正面衬托。‎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鉴赏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首先明确题目要求: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春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然后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对表现“春恨”的方面进行概括分析。‎ 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无处归宿。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所思主人远在云外,青鸟也不为之传信,思念难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丁香结本是丁香的花,取固结难解之意,诗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结不散。李璟的独创就在于将丁香结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喻体丁香花更加凄楚动人,更加令人怜悯。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结合诗人身处南唐受周威胁,而“青鸟”句就是忧国之思的深沉寄托了。‎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对于本题,考生可以抓住诗句中的写景及用典来体悟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根据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24 -‎ ‎(1)在《论语•子罕》中,形容时间的流逝的两句是_____,_____。‎ ‎(2)在《再别康桥》中,诗人用______,_____,巧妙地写出了康河畔柳树的姿态之美。‎ ‎(3)在《荆轲刺秦王》中,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_____,_____。‎ ‎【答案】 (1). 逝者如斯夫 (2). 不舍昼夜 (3). 那河畔的金柳 (4). 是夕阳下的新娘 (5). 风萧萧兮易水寒 (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逝、斯、萧、兮。‎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第II卷(表达题 77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群众游行现在开始。‎ 围绕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群众游行开始。游行主体部分分为“建国创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三个篇章构成,约10万名群众和70组彩车组成36个方阵和3个情境式行进。‎ ‎23号方阵:民族团结。‎ ‎56个民族56支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民族团结”方阵中的各族群众,手拉手, 而来。彩车上“石榴瓶”光彩夺目,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血脉相连, 。‎ ‎24号方阵:凝心铸魂。‎ - 24 -‎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凝心铸魂”方阵走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火炬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14亿人一心谋发展,发展就有不竭动力。14亿人共爱一个家,祖国就欣欣向荣、 。‎ ‎25号方阵: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方阵彩车上好戏连台,( ),百花齐放,各展芳华。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26号方阵:立德树人。‎ ‎“老师好!同学们好!”“立德树人”方阵中的师生代表们挥舞着校旗,簇拥着彩车从青春的歌声中走来。“打开的书本”生长出 的“知识树”,数据链组成的树干上耸立着“教育云”。三尺讲台系国运,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才能真正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载歌载舞 同甘共苦 一日千里 成绩斐然 B. 载歌载舞 风雨同舟 日新月异 硕果累累 C. 欢欣鼓舞 风雨同舟 日新月异 成绩斐然 D. 欢欣鼓舞 同甘共苦 一日千里 硕果累累 ‎18. 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各种模型栩栩如生,紧随彩车方阵表演美轮美奂,‎ B. 以最传统的元素,营造最纯粹的中国味,呈现最地道的中华风情 C. 乐手八音迭奏,舞者摇曳生姿,戏曲精彩绝伦,‎ D. 竞相展示吹拉弹唱,琴棋书画异彩纷呈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围绕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群众游行开始。游行主体部分由“建国创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三个篇章构成 B. 围绕“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的群众游行开始。游行主体部分分为“建国创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三个篇章构成 C. 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群众游行开始。游行主体部分分为“建国创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三个篇章 D. 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群众游行开始。游行主体部分分为“建国创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三个篇章构成 ‎【答案】17. B 18. C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可以是词语,包括关联词,也可能是成语熟语或者四字短语。主语语境、语体风格、情感色彩、语法功能等等。‎ ‎①载歌载舞:又唱歌,又跳舞,形容人十分高兴、激动。‎ 欢欣鼓舞:形容高兴而振奋。‎ ‎“‘民族团结’方阵中的各族群众,手拉手……而来”中“手来手”为动作,“而”表修饰,应为“载歌载舞”。‎ ‎②同甘共苦: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风雨同舟: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此处不强调“共同担当艰苦”,应用“风雨同舟”。‎ ‎③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 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由“祖国就欣欣向荣、”可知,两个成语为并列关系,意思应一致,“欣欣向荣”强调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并不强调快,故此处应用“日新月异”。‎ 成绩斐然:形容人很有成就,成绩突出。‎ 硕果累累:(指积累很多)比喻巨大的成绩或者荣誉。‎ 由“知识树”可知对应“硕果累累”。‎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属于补写句子,具体而言也可以归为衔接题。作答本类题型应回到原文中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由“‘中华文化’方阵彩车上好戏连台”可知,应为承接“好戏连台”。A项,主语为“各种模型”与“好戏”无关。D项,“竞相展示吹拉弹唱”的主语应为“人”。故排除AD。联系下文“百花齐放,各展芳华”可排除B。‎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 24 -‎ ‎“围绕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群众游行开始”中“围绕……的主题”和“以……为主题”句式杂糅,去掉其一;“游行主体部分分为‘建国创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三个篇章构成”中“分为……”和“由……构成”句式杂糅,去掉其一。‎ 故选C。‎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汉字由于有独特形体结构,因此除了____以外,还保存着造字时的文化信息,其中不乏当时的思想意识或观念。如“口”字,音wéi,古“围”字,表示____。《说文解字》中从“口”的字有27个,都和“界域”有关。据此可看出“口”字曲折反映出来的防卫以求自安的意识。汉字蕴涵着_____,如汉字与年号、谥号、庙号,汉字与姓、氏、名、字,汉字与避讳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值得深入探讨。‎ ‎【答案】 (1). 记录字的音和义 (2). 四周环绕的边界或界域 (3). 丰富的文化底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属于补写句子,具体而言也可以归为衔接题。作答本类题型应回到原文中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同时注意,前后语义的勾连,逻辑关系及字数限制。‎ 本段落段段意为:“保存着造字时的文化信息”。‎ 第一空,由“因此除了……以外,还保存着造字时的文化信息,其中不乏当时的思想意识或观念”可知,此处应填写汉字最基本的特点,即“记录字的音和义”。‎ 第二空,由前文“如‘口’字,音wéi,古‘围’字,表示”可知,此空须填写“口”的含义。有后文“《说文解字》中从‘口’的字有27个,都和‘界域’有关”可知,此处填写“界域”。‎ 第三空,由前文“蕴涵”的含义即“包含”可知,此空须填写汉字包含的东西,由后文所举的例子“如汉字与年号、谥号、庙号,汉字与姓、氏、名、字,汉字与避讳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知,此处填写“丰富的文化底蕴”。‎ ‎21.今年夏天,动画电影《哪吒》创造了票房奇迹,引发了大众热议。下面是某影评人观影后接受新闻媒体采访的文字记录,请用一句话概括该影评人对《哪吒》的评价,不超过35个字。‎ - 24 -‎ 编剧的改编完全改变了传统的人物形象设定,比如哪吒,一改正义凛然的形象,变得“丑萌”十足,三太子敖丙、太乙真人、龙王等形象都有很大变化。而在主题表达方面,《哪吒》也是下足了功夫,通过电影,有人领悟了“自我的寻找”,有人感受到“成长的孤独”,有人看到了“成见的破除”……更值得称道的是,作为一部商业动画电影,《哪吒》未追求速成,其制作过程历时五年,其中剧本打磨就花了两年时间,影片高潮部分的一个镜头只有短短6秒,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制作团队用了6个月才完成。‎ ‎【答案】《哪吒》改变传统影像设定,在故事情节上下足功夫,让观众有更好的体验,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中的压缩语段的能力,选材大多是新闻报道,要求是概括主要内容,也可能拟新闻标题,或者写新闻导语,审题时首先要搞清楚答题任务。答题关键词“用一句话概括”“影评人对《哪吒》的评价”“不超过35个字”。答题时,首先提取各句子主干,“编剧的改编完全改变了传统的人物形象设定”“而在主题表达方面,《哪吒》也是下足了功夫”“未追求速成,其制作过程历时五年”“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概括形成答案,注意字数不超过35个。‎ ‎【点睛】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1.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3.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2019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指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2)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 ‎(3)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每一个奋斗的身影,少不了每一份拼搏的力量。‎ ‎(4)挥汗如雨的田间地头,紧张忙碌的工厂车间,条件艰苦的脱贫一线,走街串巷的快递车上,纤尘不染的实验室里……每一个岗位都是一份责任,都是我们追梦圆梦的舞台。‎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自身经历或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 24 -‎ 要求:(1)情感真挚,有细节描写;(2)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平凡生活,不平凡的人 看着街上飞舞的塑料袋,我又想起了那位清洁工。‎ 那天下午,天阴沉沉的,我上完兴趣班,就赶着回家。这时,我看见一个清洁工,正吃力地拖着一车垃圾,垃圾还散发着一阵阵臭气。我捏紧鼻子,快步朝一旁走了几步,这才感觉舒服了点。可是阴沉沉的天空压得人透不过气,加上那臭气,我用鄙视的眼光看了看清洁工,仿佛所有的不悦都是她造成的。清洁工好像看出了我的眼光,连忙加快了步伐。‎ 可是天公不作美,一阵狂风刮过,垃圾车里的一只塑料袋随风飞舞起来,仿佛为了惩罚我似的,硬是向我飞来,我气呼呼地把塑料袋扔向马路中间,还瞪了清洁工一眼。清洁工什么也没说,只是放下手中的车,准备去干些什么。“哗……”大雨顷刻间从天空中倒了下来,我急忙跑到一家书店门口,拿出包里的雨衣,穿上,沿着一家家店门口的台阶向前走。‎ 这时,我想起了那个清洁工,回头望去,只见她吃力地把车拉到没有雨的地方,然后冒着倾盆大雨冲向马路中间,她脚下一滑,跌倒在地上,手上还蹭破了一块皮,鲜血直流,她忍住痛,又吃力地爬起来,奔向那塑料袋,眼看就要捡着那个塑料袋了,又是一阵狂风,塑料袋被雨水冲走了。我睁大了双眼,只见汗水混着雨水,从她的两颊流了下来,可她并不在意,又去捡那只可恶的塑料袋,经过几番努力,她终于成功了。我看见她欣慰的笑了,是啊,她为环保事业每天都是那样的尽职尽力,宁愿自己一人脏而换来大家的干净,而我呢?想着自己那幼稚的行为,看着她灿烂的笑容,我哭了,十分难受地哭了,我在内心谴责自己。‎ 这位清洁工的行为深深地影响了我,她以自己的行动感染了别人,就像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一只塑料袋嘛!我们算一笔帐,地球上每人捡起一只塑料袋,就有60多亿个塑料袋不会污染环境,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由于那位清洁工的影响,让我深深地懂得了任何平凡的工作,只要兢兢业业地去做,对社会都会作出很大贡献的,我长大后,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向这位清洁工阿姨那样,认认真真地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自已的贡献。‎ 她,一位再平凡不过的清洁工,却深深地影响了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立意。‎ - 24 -‎ 具体过程:‎ 首先明确习作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恰当运用细节描写。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抓住材料关键词:崇尚,英雄,争做,辈出,不幸,不知,敬重,爱惜,不可救药,奴隶之邦,坚定,理想,信念,不懈,奋斗精神,平凡,不平凡,中国梦,岗位,责任,舞台。‎ 分析要素关系:此考题是一个材料作文,由四个段落组成,材料字数比较多,需仔细阅读,解析材料立意的关键在于理解每段话的内涵,找到逻辑交叉点。‎ ‎(1)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呼吁人们崇敬英雄,争做英雄。‎ ‎(2)郁达夫的观点提炼为:应敬重爱惜、拥护、爱戴、崇仰英雄。‎ ‎(3)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成就。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每一个奋斗拼搏的人。‎ ‎(4)每一个岗位都是一份责任,都是我们追梦圆梦的舞台。‎ 根据材料提示,落脚点在“平凡的人”在“平凡岗位”干“平凡工作”,获得不平凡的人生,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写作时,要突出人物“理想信念、奋斗拼搏、坚守责任”等精神或品质,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情感真挚打动人,细节描写吸引人,个性突出引导人,从而表达对身边的英雄、模范、榜样的崇敬和赞美;思想内容健康,价值取向正确。‎ ‎【立意】①生活中的英雄。‎ ‎②你就是英雄。‎ ‎③平凡英雄。‎ ‎【素材】1、健康的才是美丽的,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常新的才是迷人的,平凡的才是伟大的,坚韧的才是长久的,真实的才是永恒的。‎ ‎2、平凡的人创造了不平凡的人生,保尔就是这样,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骨子里渗透着一份坚强与执着。面对生活,他坦然乐观,面对病魔,他顽强拼搏,此时他是平凡的,可却在这平凡中创造出伟大。 ‎ ‎3、大千世界中,最伟大、最公正、最无私的是时间;生活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的还是时间。‎ ‎4、桂花树是平凡的但同时他又很伟大。虽说它没有榕树粗壮,没有康乃馨娇柔优雅,也没有玫瑰浪漫温馨,更没有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但它们枝丫简节不繁杂,生着暗绿暗绿的小叶片,它们历经几秋,只为盛开一簇挨着一簇的淡黄色小花,把自己的清香传遍天下 - 24 -‎ ‎5、我不知道,如何诠释我的母亲,因为母亲淡淡的生活中却常常跳动着不一样的间最无私、最伟大、最崇高的爱,莫过于母爱。无私,因为她的爱只有付出,无需回报;伟大,因为她的爱寓于普通、平凡和简单之中;崇高,是因为她的爱是用生命化作乳汁,哺育着我,使我的生命得以延续,得以蓬勃,得以灿烂。‎ ‎【结构】记叙文可用线形结构。即全文只写一件事情的记叙文形式。就是将一件事情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一条线写下来。在高考考场,要想写出代表高三水平、符合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要求的优秀的“线形结构的记叙文”必须至少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符合记叙文文体特征——善于描写,有意识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有表现力,适当的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增加文学意蕴。‎ ‎【点睛】考场作文,首先要审清要求,把握好关键词,弄明白作文的立意。保证不偏离,不跑题。其次列提纲,对考场作文来说,这项很重要。最后表述成文。要想文采飞扬,逻辑缜密还需平时多读多练、多留心,多积累素材。‎ ‎ ‎ - 24 -‎ ‎ ‎ -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