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界首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整个东方美学,从根源上看也是一种“生活美学”。东方美学不仅是可“知悟”到的人生智慧,更是诉诸“践行”的现世传统。西方美学曾经更关注艺术,东方美学却早已聚焦生活。中国美学重“形”,日本美学重“色”,而韩国美学重“线”。真正连纵起整个东方美学的内核乃为“生活”。
东方生活美学关注审美与生活之间所具有的“不即不离"的亲密关系,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体味生活本身的美感。中国的生活美学就可以代表东方传统,这种传统就是一种始終未断裂的生活传统。中国古典美学作为最“原生态”的生活审美化传统,形成了一种忧乐圆融的中国人的生活艺术。审美与生活的不即不离,就是一种既不接近亦不疏远的关联。中国生活美学,就是强调审美与生活之间如此的关联,这里的“生活",乃是中国人自己的“生活”;这里的“美学”,也是中国化的“美学”。
生活乃是“生”与“活”的合一,生与活有别,生只是生物性的,动植物均有生,但只有人才能活。每个人都要“生”。皆在“活”。在汉语的语境里面,“生”原初指出生、生命以及生生不息。终极则指生命力与生命精神,但根基仍是“生存”。“活”则指生命的状态,原意为活波泼地,最终指向了有趣味、有境界的“存在”。明末清初著名西家石涛所说“因人操此蒙养生活之权”当中的“生活”,正是此义。中国人所理解与践行之“生活",所言说的就是鸢飞鱼跃那般的存在,有着鲜活的内涵与践履途径。
人们不仅要“过”生活,要“活着”而且要“享受”生活,要“生存”。 按照法国哲人列维纳斯的主张,在西方世界,对古人来说,存在指的是“事物”,对现代人来说,存在指的是“最内在的主体性”;对当今的人们来说,存在指的则是“生活”,也就是一种与自身、与事物的直接私密关系。
人们不仅过日子,而且还在“经验“着他们的生活。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是始终不离于感性的,列维纳斯还说过,所有的享受都是“生存的方式”,但与此同时,也是一种“感性”存在。“美学”这个词原本就是感性的意思,美学作为学科之本意就是“感性学”。
- 24 -
但在中国,却将“感学”之维度拓展开来,从而将之上升到“觉学”之境,而这“感”与“觉”两面恰构成“不即不离”之微妙关联。因此,中国的“美学”,就不仅是西学的感性之学,而且更是一种感性之智。
“生活美学”之所以指向了“幸福”的生活,是因为,过生活就是享有生活,并去寻求生活的幸福与幸福的生活。幸福本身,就是一个美学问题,而非伦理问题。由古至今的中国人,皆善于从生活的各个层级当中来发现“生活之美”,去享受“生活之乐”。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就在于将“过生活”过成了“享有生活”。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的美学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中得以生长,它本然就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美学”。
在这个意义上,东方生活美学不囿于西方的感性之学,而更是感性之智,生活美学恰恰关乎“幸福”的追求,并致力于让人们的生活过得美好。“生活美学”恰是一种研究幸福之学,也是一种实现幸福之道。
(摘编自刘悦笛《生活美学:为生活立“美之心”》,《光明日报》2019年7月15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东方美学与西方美学关注对象不同,前者聚焦生活,而后者更关注艺术。
B. 中国美学的生活审美化传统,形成了一种中国人的忧乐圆融的生活艺术。
C. 作者认为,存在对古人来说是“事物”,对现代人来说是“最内在的主体性”。
D. 生活美学关注“幸福”的追求,为生活立“美之心"。致力于让生活过得美好。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证明了整个东方美学从根源上也是一种“生活美学”。
B. 文章主体采用了层进式结构,层层推进,清晰地阐明了东方生活美学的内涵。
C. 文中引用明末清初著名画家石涛的名言,是为了阐释“‘活’则指生命的状态”。
D. 文中多处运用了因果分析法,或先果后因,或先因后果,分析准确,论述清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审美与生活“不即不离”,审美注重体味生活,生活也强化了审美方式。
B. 在汉语的语境里,“生”和“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的概念。,
C. 中国的“美学”拓展了学科维度,不仅是感性之学,更是一种感性之智。
D. 中国人善于从生活的各个层级中发现“生活之美",并享受“生活之乐”
【答案】1. D 2. A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 24 -
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A项,“东方美学与西方美学关注对象不同,前者聚焦生活,而后者更关注艺术”错误,说法绝对,原文是“西方美学曾经更关注艺术”。
B项,“中国美学”错误,扩大了范围,原文是“中国古典美学”。
C项,“作者认为”错误,原文是“按照法国哲人列维纳斯的主张,在西方世界,对古人来说,存在指的是‘事物’;对现代人来说存在指的是‘最内在的主体性’”,这是列维纳斯的主张。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正反对比论证”错误,虽有中西方比较以及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比较,但并非正反对比。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A项,“生活也强化了审美方式”错误,文中无依据。
故选A。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24 -
材料一:
近些年,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智能手机在学生群体中迅速普及,并由此引发了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干扰课堂秩序等一系列问题,加之青少年近视率的居高不下,使很多人将目光聚焦到手机上。是全面封禁还是合理引导,是刚性约束还是柔性管理?围绕权利与秩序、规定与情理、被动与自觉,小小的手机引出困扰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大课题。在国际上,尽管包括英国、法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进行立法尝试,但并未完全达成共识。是因势利导还是一禁了之,成为考验学校和教师理念与智慧的考题。
应该看到,数字化、智能化是时代的大势所趋。但心智尚未成熟、自制能力仍相对较差的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利弊参半。其利,一目了然。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学生借由智能手机可便捷地获取各类资讯。教、学、评、测等环节均可基于实时反馈和数据分析及时完成,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推动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其弊,也清晰可见。部分学生沉迷于手机不能自拔,成了校园里的“低头族”,分散了注意力、干扰了教学秩序、影响了视力和身心健康。更为严重的,还有部分络世界导致心理疾患,或受不健康内容的诱导误入歧途。
(摘自赵婀娜《用“教育思维”管好校园手机》《人民日报》2019年2月25日)
材料二:
针对青少年网络游戏的防沉迷系统早在2007年就已上线。2009年,“绿坝花季护航”软件开始在中国境内生产的电脑上预装;2011年,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启动。此外,《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等法规,也对游戏实名制、防沉迷系统做了具体规定。
一些大型游戏厂商近年来也开始尝试利用人脸识别、强制公安实名校验、未成年人游戏消费提醒、“宵禁”等技术手段,对未成年用户游戏行为进行管理。
腾讯未成年人保护项目负责人、腾讯互动娱乐用户平台部总经理郑磊介绍说,目前腾讯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大致分两大产品线:一是游戏健康系统,该系统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在所有腾讯游戏产品中监测、管理未成年人的游戏行为,如13岁以下用户每天限玩1小时,每天21时至次日8时之间禁止玩游戏,13岁及以上未成年用户则每天限玩2小时等。二是成长守护平台,围绕“家庭守护”“师生互动”“自我管控等推出相关的游戏管理产品和工具,邀请家长、老师共同了解孩子游戏行为,商量控制游戏行为方案。
- 24 -
(摘编自彭训文《上线运行12年,“疏堵结合”咋实现?》,《人民日报》2019年7月1日)
材料三:
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的网络游戏更是特别容易让人上瘾。对于自觉性和自制力尚很差的中小学生来讲,尤其容易着迷,因此必须集合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力量,共同为孩子营造安心读书、健康成长的环境。
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开展专题教育、规范学校管理、推动家长履责,是堵住上瘾漏洞的关键一环。要把预防的篱笆扎紧,就需要学校和家庭无缝衔接。如今,多地集中在开学后、放假前等时段做好预防中小络提醒,向家长推送防范知识;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板报广播、案例教学、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引导络游戏等危害性的认识……都是值得推广的好做法。老师不埋怨家长疏于管教,家长不“甩锅”给老师,而是共同负起责任,无疑将给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
“堵”的同时如果缺乏“疏”的举措,难免会让孩子在好奇心和冒险意识的驱使下,钻空子、想歪点子去接触游戏,适得其反。因此,学校和家庭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参与更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更多文体爱好,以充实美满的陪伴、健康积极向上的兴趣排挤“手机控”的时间和空间,降低沉迷的可能性。
(摘编自郑海鸥《疏堵结合,让孩子远离游戏瘾》,《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日)
4. 下列不属于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危害的一项是( )
A. 分散了注意力、干扰正常教学秩序。
B. 部分络导致心理疾患。
C. 学生通过智能手机获取的各类资讯。
D. 影响视力,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界各国都关注手机引出困扰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问题,进行立法尝试,但并未完全达成共识。
B. 中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自制能力相对较差,使用智能手机利弊参半,因此需要教师和家长正确引导。
C. 针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沉迷问题,腾讯游戏健康系统和成长守护平台两大产品线构成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D. 家庭、学校、社会必须相互配合,集合各方力量,共同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心读书、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
- 24 -
6. 请结合材料分析如何防范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
【答案】4. C 5. A
6. ①学校和教师要因势利导,用“教育思维”管好校园手机;并与家庭配合,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参与更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更多文体爱好。②游戏厂商要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开发青少年网络游戏的防沉迷系统,对未成年用户游戏行为进行有效管理。③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开展专题教育、规范学校管理、推动家长履责,堵住上瘾漏洞。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不属于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危害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C项,“学生通过智能手机获取的各类资讯”不属于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危害,而是智能手机的优点。原文“其利,一目了然。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学生借由智能手机可便捷地获取各类资讯”。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辨析,判断正误。本题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扩大范围,“进行立法尝试”的国家只是“包括英国、法国在内的一些国家”,以及中国。原文“在国际上,尽管包括英国、法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进行立法尝试,但并未完全达成共识”“《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等法规,也对游戏实名制、防沉迷系统做了具体规定”。
故选A。
【6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本题作答时,先明确题干问题指向“如何防范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要求结合材料分析。那么,作答时就要围绕“防范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做法进行概括分析。如材料二“针对青少年网络游戏的防沉迷系统早在2007年就已上线。2009年,‘绿坝花季护航’软件开始在中国境内生产的电脑上预装;2011年,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启动。此外,《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等法规,也对游戏实名制、防沉迷系统做了具体规定。”“一些大型游戏厂商近年来也开始尝试利用人脸识别、强制公安实名校验、未成年人游戏消费提醒、‘宵禁’等技术手段,对未成年用户游戏行为进行管理。”“一是游戏健康系统……二是成长守护平台,围绕‘家庭守护’‘师生互动’自我管控等推出相关的游戏管理产品和工具,邀请家长、老师共同了解孩子游戏行为,商量控制游戏行为方案”;材料三“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开展专题教育、规范学校管理、推动家长履责,是堵住上瘾漏洞的关键一环”等,筛选好相关信息后,按照题干要求,即按照防范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做法进行分类概括即可。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院猫们
姚育明
我家旧居院子一百平方米左右,几眼便看到底,但树木花卉不少,共计有一棵白玉兰,一棵紫玉兰,一棵石榴树,一架粉蔷薇,两株黑玫瑰,一棵淡紫香水玫瑰,一棵粉紫薇,一棵柿子树,三棵含笑,一棵无花果,一棵杏树,一棵大叶栀子花,五棵四季珠珠花,一棵红梅,一棵蜡梅,一棵大山茶,三棵桂花树,一棵鹤掌楸,一棵枣树,一溜紫红粉白相间的杜鹃花,一棵香椿,一棵黄杨,一棵蹿天大樟树,还有一片绿草地。之所以不厌其烦地一一列出,是因为我一直看不够,还有无数的碧眼、绿眼、黄眼、黑眼,它们也是看不够,更是玩不够,它们就是被我们称为院猫的精灵。
流浪猫要抢占我家院子还情有可原,奇怪的是散养的家猫也来凑热闹,比如一只结实厚重的矮脚黄虎斑,一进院子就扑打所有的猫,连女猫小猫也不放过。如果我呵斥它,它就把尿喷到猫碗里示威,有一回竟当着我的面撕咬病弱的黑妹妹,我一时找不到棍子,脱下左脚的拖鞋扔了过去,拖鞋砸在它身上,吓逃的反是黑妹妹,黄虎斑纹丝不动,四只短脚像钉子一样牢固,它扭头镇定地看着我。天阴下来时,矮脚虎仍不回家,反而蹲守在猫屋顶上发威,院猫们只好胆怯地挤在阳台上。下雨了,它又窜过来,独自霸住阳台上的猫爬架,四脚朝天地睡得自在,原住民只好钻在冬青树下战战兢兢地躲雨。有时碰到院猫们都出去玩了,黄虎斑一人就乐得在院里打滚,看我的眼神也变得温驯,还不时喵喵叫着,好像说老子总算享到清静了。
- 24 -
猫们拿定了我的软肋,只要遇到它们,我总没办法选择。过去,我一直遵循着“来的都是客”的原则,事实使我明白“来的都是麻烦”,于是修改小院规章,为了原住民的安定,也为了邻居耳根清净,我发誓,有主的猫一律不准入内,为此特准备赶猫棍一根;无主的狗也不准入内,想进餐外面等候。唯有流浪猫可以进来就餐,但不留宿。结果后者不高兴了。为什么准吃不准睡啊?没法和它们讲道理,据说猫的智力相当于两三岁的孩子,一个幼儿懂得什么逻辑?我只好频频张望,一有情况就从屋里冲出去,从精神抖擞到精神恍惚,我的眼睛里只有猫!猫!猫!在它们眼里,我一定是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老猫,忽善忽恶,阴晴不定。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突然发现猫们安静了不少,除去我的努力和原住民的团结一致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猫王出现了。
猫王第一次出现在我家院子里时,所有的猫都低头不语,也有昂首的,却是闭着眼睛。有一只不大不小的猫刚想钻进院子,猛然看到猫王,吓得又缩了回去。这是只黑灰色的狸花,体型庞大,毛发蓬松,它无言地蹲在我家院子正中,目光懒散地扫过所有的猫,好像说,小玩闹们,我不来巡视一番你们就反了天了?
我大喜,捧出猫粮献殷勤,它对着猫粮目光呆滞地沉思一会儿,然后心不在焉地吃了几粒,又停住,我凑过去,讨好地说,你应该有个名,就叫你大松吧。它置若罔闻地看看猫碗,好像不明白刚才吃的是什么,我伸手想摸摸它,它反手就是一巴掌。咦?怎么恩将仇报?你算什么猫王,倒像老年痴呆症!
不知大松贵府何在?有没有人为它打理饮食?只知道它对餐饮不太敏感,有时闻闻刚倒上的猫狼,一粒也不吃,有时又把别的猫吃剩的丁点猫粮舔得干干净净,弄得那碗像水洗过的一样。也看不出它有什么精神追求和兴趣爱好,它来了就像人一样用屁股坐着,两前肢腾空,没任何表情地坐着犯傻。奇怪的是这傻劲就能镇住群猫。它不久留,吃一会儿或坐一会儿就走,它走时全院的猫都行注目礼。
别看黄虎斑百无禁忌,却也惧这只大头大脑的猫王几分。如果大松进来了,黄虎斑还霸在院里不走,一场好戏马上开演,刹那大松显示猫王本色,每回打斗过后,地上都滚动着几大撮猫毛,有黄色的,也有黑灰色的。我可怜这只已显老态的猫王,只要有可能,就助它一臂之力,最后总能弄得黄虎斑落荒而逃。
我总算明白了,这个院子有着双层管理模式,猫王才是它们真正惧怕的管理者。我和猫王并驾齐驱,终于将院猫条件明确下来,住进来的猫必须符合三个条件:第一,我主动收进;第二,自己来投靠,全体院猫接纳;第三,猫王不驱。
咦?怎么猫王的权力放到了最后?想一想,现实就是这样,骨子里,我还是它们的主人。
- 24 -
有好长一段日子,大松和黄虎斑都不来了。后来,听说黄虎斑中毒身亡。大松到底怎么样?我不敢朝坏处想。在城市里,猫的真正天敌是人类。自从我听说猫贩频繁出入我们小区,还有小区里住着做烧烤的租户,我就常常为猫们担心。
后来,我们卖了旧屋,新来的人家改造了小院,挖掉了一大半的树木花卉,草地也变成了防腐木地板,并且一直延伸向河面,院子徒增面积,一下变得宽敞明亮,但是再也没有猫搅得风起云涌了。
(有删节)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女猫”“黑妹妹”“精灵”等称呼,体现了“我”对院猫们的喜爱,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B. 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描写,例如每回打斗过后,地上都滚动着几大撮黄色和黑灰色的猫毛,暗示了两猫打斗的激烈。
C. 黄虎斑经常欺负其它猫,“我”非常讨厌它,欲除之而后快,所以每次猫王大松和它打架,“我”都是帮大松。
D. 结尾“宽敞明亮”表面是褒义词,写小院因砍伐树木花卉后,显得敞亮;实则对新主人的做法感到遗憾。
8. 文中塑造猫王大松的形象,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9. 文章开头罗列小院里树木花卉的名字有何作用?
【答案】7. C 8. ①外貌描写,描写猫王的体型、毛色,交代它的外部特征。②神态描写,描写猫王的目光,表现它的威严和犯傻的模样。③动作描写,描写猫王不许我摸它,表现它的孤傲;描写猫王吃东西,表现它对餐饮不太敏感;描写猫王和黄虎斑打架,表现它的威严勇猛。④侧面描写,通过描写其它猫见到猫王的神态、动作,衬托它的威仪。
9. ①渲染氛围,交代院猫们的生活环境的美好,烘托院猫们活泼可爱的形象。②表现“我”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结尾形成对比,凸显文章主旨,即热爱生命,和一切生命和谐相处。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作品的主题、手法等,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本题,
C项,“欲除之而后快”错误,文中有“有时碰到院猫们都出去玩了,黄虎斑一人就乐得在院里打滚,看我的眼神也变得温驯,还不时喵喵叫着”,“有好长一段日子,大松和黄虎斑都不来了。我不敢朝坏处想,在城市里,猫的真正天敌是人类”。
- 24 -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文中塑造猫王大松的形象,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是具体考查塑造作品形象的方法,作答时要从文本中找出对此形象描写的相关内容,然后再分析其运用的具体方法及效果或作用。文中对猫王大松的相关描写有“这是只黑灰色的狸花,体型庞大,毛发蓬松”,可见这是运用外貌描写的方法,交代了猫王的外部特征。“猫王第一次出现在我家院子里时,所有的猫都低头不语,也有昂首的,却是闭着眼睛。有一只不大不小的猫刚想钻进院子,猛然看到猫王,吓得又缩了回去”“它走时全院的猫都行注目礼”,这是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描写其它猫见到猫王的神态、动作,侧面衬托它的威仪。“我大喜,捧出猫粮献殷勤,它对着猫粮目光呆滞地沉思一会儿,然后心不在焉地吃了几粒,又停住”“它置若罔闻地看看猫碗,好像不明白刚才吃的是什么”“只知道它对餐饮不太敏感,有时闻闻刚倒上的猫狼,一粒也不吃,有时又把别的猫吃剩的丁点猫粮舔得干干净净,弄得那碗像水洗过的一样”,运用神态、动作描写,表现猫王对餐饮不太敏感。“我伸手想摸摸它,它反手就是一巴掌”,运用的是动作描写,表现它的孤傲。“如果大松进来了,黄虎斑还霸在院里不走,一场好戏马上开演,刹那大松显示猫王本色,每回打斗过后,地上都滚动着几大撮猫毛,有黄色的,也有黑灰色的”,这是描写猫王和黄虎斑打架,表现它的威严勇猛。“它无言地蹲在我家院子正中,目光懒散地扫过所有的猫”“它来了就像人一样用屁股坐着,两前肢腾空,没任何表情地坐着犯傻”,这是运用神态描写,表现它的威严和犯傻的模样。学生通过筛选文中相关内容,根据题干要求,分类作答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作品开头部分的作用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明确问题指向,题干要求分析“文章开头罗列小院里树木花卉的名字有何作用”,一般情况下,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火山场景描写,它的作用可能有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如本文开头罗列小院里树木花卉的名字,内容方面,可见小院里栽种了许多树木花卉,为后面猫们提供了活动的背景,渲染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活动场所的和谐美丽也烘托了猫们可爱的形象。同时,文中“我”在“我家旧居院子”栽种这么多的树木花卉,并收养这些猫们,也体现了“我”对自然生命的热爱,暗示了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这一主题。结构方面,与文章结尾“新来的人家改造了小院,挖掉了一大半的树木花卉,草地也变成了防腐木地板”等内容形成对比,凸显文章主旨。
【点睛】开头句段的作用,思考角度:(1)结构;(2
- 24 -
)内容。作用一般有:结构方面的作用:(1)总领全文;(2)引起下文;(3)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4)为下文埋下伏笔或者铺垫;(5)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内容方面的作用:(1)开篇点题;(2)提示文章中心;(3)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原因等;(4)交代时间发生的环境。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众,字仲师。年十二,从父受《左氏春秋》,精力于学,知名于世。建武中,皇太子及山阳王荆,因虎贲中郎将梁松以缣帛聘请众,欲为通义,引籍出入殿中。众谓松曰:“太子储君,无外交之义,汉有旧防,蕃王不宜私通宾客。”遂辞不受。松复讽众以“长者意,不可逆”。众曰:“犯禁触罪,不如守正而死。”太子及荆闻而奇之,亦不强也。及梁氏事败,宾客多坐之,惟众不染于辞。
永平初,辟司空府,以明经给事中,再迁越骑司马,复留给事中。是时北匈奴遣使求和亲。八年,显宗遣众持节使匈奴。众至北庭,虏欲令拜,众不为屈。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众众拔刀自誓单于恐而止乃更发使随众还京师。朝议复欲遣使报之,众上疏谏曰:“臣伏闻北单于所以要致汉使者,欲以离南单于之众,坚三十六国之心也。又当扬汉和亲,夸示邻敌,令西域欲归化者局促狐疑,怀土之人绝望中国耳。汉使既到,便偃蹇自信。若复遣之,虏必自谓得谋,其群臣驳议者不敢复言。”帝不从,复遣众。众因上言:“臣前奉使不为匈奴拜,单于恚恨,故遣兵围臣。今复衔命,必见陵折。臣诚不忍持大汉节对氈裘独拜。如令匈奴遂能服臣,将有损大汉之强。”帝不听,众不得已,既行,在路连上书固争之。诏切责众,追还系廷尉,会赦归家。
其后帝见匈奴来者,问众与单于急礼之状,皆言匈奴中传众意气壮勇,虽苏武不过。乃复召众为军司马,使与虎贲中郎将马廖击车师。至敦煌,拜为中郎将,使护西域。会匈奴胁车师,围戊己校尉,众发兵救之。迁武威太守,谨修边备,虏不敢犯。迁左冯翊,政有名迹。
建初六年,代邓彪为大司农。是时肃宗议复盐铁官,众谏以为不可。诏数切责,至被奏劾,众执之不移。帝不从。在位以清正称。八年,卒官。
(节选自《后汉书·郑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众/众拔刀/自誓单于/恐而止/乃更发使随众还京师/
B. 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众/众拔刀/自誓单于/恐而止乃/更发使随众还京师/
C. 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众/众拔刀自誓/单于恐而止/乃更发使随众还京师/
- 24 -
D. 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众/众拔刀自誓/单于恐而止乃/更发使随众还京师/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氏春秋》,相传左丘明所著,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B. 和亲,汉朝为了缓和汉、匈的民族矛盾,稳定边疆,选宗室女嫁给匈奴单于。
C. 中国,古指京城或国都;也指我国中原地区或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
D. 廷尉,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掌军事;秦汉至北齐主管军事的最高官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郑众天资聪颖,学习专心。他十二岁时,就开始随从父亲阅读《左氏春秋》;读书时,他能专心致志,受到同时代人们的称赞。
B. 郑众遵守律令,颇有远见。太子想与之交往,曾派梁松转告,他明确拒绝;等到梁氏出事,许多人受到牵连,惟有他没有。
C. 郑众威武不屈,气节凛然。他出使北匈奴,匈奴想让他下拜,郑众毫不屈服;后来,单于多次威逼利诱,也没能使他屈服。
D. 郑众为人耿直,敢于直言。建初六年,肃宗有意恢复盐铁官,他上书劝谏;肃宗多次下诏责怪他,直至被弹劾还是坚持不变。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后帝见匈奴来者,问众与单于急礼之状,皆言匈奴中传众意气壮勇,虽苏武不过。
(2)会匈奴胁车师,围戊己校尉,众发兵救之。迁武威太守,谨修边备,虏不敢犯。
【答案】10. C 11. D 12. C
13. (1)此后皇帝见到从匈奴那里来的人,询问郑众与单于争执礼仪的情况,他们都说匈奴中传说郑众意志坚定气概勇武,即使是苏武也不过如此。
(2)正赶上匈奴威胁车师,包围戊己校尉,郑众发兵救援他们。皇帝又提升郑众为武威太守,他认真地整顿加强边防,匈奴不敢侵犯。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 24 -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单于大怒,派兵包围了郑众的住地不许他们出入,也不供给他们饮用的水和取暖生火的工具,想威胁使郑众屈服。郑众拔刀发誓不屈服,单于怕郑众自杀,便停止威胁,重新派使者跟随郑众回到京城。”
“单于大怒”“围守闭之”,前后因果关系,因为大怒,所以包围,之间断开,排除AD;
“不与水火”,句意完整,目的是“欲胁服众”,之间断开,排除B。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此类题在于平时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如称谓、习惯、官职、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
D项,“掌军事,秦汉至北齐主管军事的最高官吏”错误,廷尉,古代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掌刑狱。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C项,“后来,单于多次威逼利诱,也没能使他屈服”错误,原文,“会匈奴胁车师,围戊己校尉,众发兵救之”,即“正赶上匈奴威胁车师,包围戊己校尉,郑众发兵救援他们”,没有“利诱”。
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急礼之状”,争执礼仪的情况;“意气壮勇”,意志坚定气概勇武;“不过”,不过如此。(2)中“会”,正赶上;“谨修”,认真地整顿;“虏”,匈奴。
【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留、补、删、换、调。1
- 24 -
、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郑众字仲师,河南开封人。十二岁时,向父亲学习《左氏春秋》,学习得专心致志,闻名当世。建武中,皇太子和山阳王刘荆,通过虎贲中郎将梁松用细绢聘请郑众,想让他担任通义,可出入宫中。郑众对梁松说:“太子是储君,没有与外人交结的礼仪,汉有从前制定的防备措施,藩王不应该私下与宾客交往。”便推辞没有接受。梁松又暗示郑众这是“上司的意思,不可违背”。郑众说:“违反禁令触犯刑律获罪,不如坚守正义而死。”太子和刘荆听说后认为他是个奇特的人,便也不强迫他。等到梁氏出了事,有许多宾客受到牵连,唯有郑众没有遇到麻烦。
- 24 -
永平初年,郑众被司空府征辟,因为明经被任命为给事中,再升迁至越骑司马,又留任给事中。此时北匈奴派使者来请求和亲。八年,显宗派遣郑众持符节出使匈奴。郑众来到了匈奴,匈奴想让他下拜,郑众毫不屈服。单于大怒,派兵包围了郑众的住地不许他们出入,也不供给他们饮用的水和取暖生火的工具,想威胁使郑众屈服。郑众拔刀发誓不屈服,单于怕郑众自杀,便停止威胁,重新派使者跟随郑众回到京城。朝廷商议想再次派使者回报单于,郑众上疏劝说道:“臣听说北单于之所以要向汉派使者,是想要分离南单于的部下,坚定三十六国的决心。又宣扬与汉和亲,向邻近的敌国夸耀,使西域想归顺汉的人窘迫疑惑,留恋本土的人不再向往中原之国。汉使者一到,他们便傲慢且充满自信。如果再派使者去,他们必然自认为计谋得逞,那些劝单于归顺汉的大臣们不敢再说话。如果这样,南匈奴就会动摇归汉的决心,乌桓会产生背叛的心思。南单于长久居住在汉地区,完全了解地形及控制情况,一旦他们背叛汉朝廷,马上就会成为边境的祸害。如今幸好有度边将军的军队威震北部边疆,因而虽然我们不派使者去,北单于也不敢背叛而成为祸害。”帝没有听从,又派郑众出使。郑众藉此表明自己的意见说:“我上次奉命出使不向匈奴下拜,单于十分愤恨,因此派兵包围了我。如今我又奉命而去,他必然要欺凌刁难我。我实在不忍心持着大汉的符节地向匈奴下拜。如果匈奴能使我屈服,将会损害大汉强大的名誉。”帝不听从,郑众不得己,便出发了,在路上他接连上书与帝坚持力争。帝下诏书狠狠地责怪他,把他追回来交给廷尉处理,正赶上大赦,便让他回家去了。
此后帝见到从匈奴那里来的人,询问郑众与单于争执礼仪的情况,他们都说匈奴中传说郑众意志气概雄壮勇武,即使是苏武也不过如此。于是再次召郑众为军司马,派他与虎贲中郎将马廖攻打车师。到敦煌后,升郑众为中郎将,出使护卫西域。正赶上匈奴威胁车师,包围戊己校尉,郑众发兵救援他们。帝又迁升郑众为武威太守,他们谨慎地整顿加强边防,匈奴不敢侵犯。
建初六年,郑众代替邓彪为大司农。当时肃宗正在与大臣商议恢复盐铁官,郑众劝谏说不行。帝多次下诏书狠狠地责怪他,直至被弹劾,郑众坚持不改变。帝仍不听从。郑众在位期间以清正廉洁著称。八年,死在任职期间。
古代诗歌阅读
送邢桂州
王维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注:①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前。邢桂州指邢济。按唐人惯例,邢济赴桂州(今广西桂林市)上任,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取水路前往,王维去送别,目送孤帆碧天,想象风波洞庭的气势,有感而发,创作此诗。②据《后汉书》记载,合浦原产珠宝,因官史搜刮珠宝渐移他地,人物无食,贫者饿死于在道上,东汉官吏孟尝调任合浦太守后,革除前弊,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贾流通。③使臣星:即使星,古时认为天节八星主使臣事,因称帝王的使者为“使星”或“屋使”。典出《后汉书》,诗中指邢桂州。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铙吹喧京口”以视觉形象来写听觉形象,一个“喧”字表现了热烈壮观的送别场面。
B. “风波下洞庭”一句,表现出了诗人目送孤帆远去,望尽风烟洞庭的深情。
C. 颔联紧承上联,想象路途所见“击汰”“扬舲”勾勒出一-幅昂扬奋发的画面。
D. 颈联写落日的余晖使江湖现出一片耀眼的白色,潮水来时整个天地染成了青色。
15. 请简析尾联的艺术技巧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A 15. ①这两句运用了《后汉书》中孟尝等人的典故。(1分)②意思是邢济的赴任,将会使桂州出现安居乐业的局面。(2分)③表达了诗人劝勉友人保民爱民,为官清廉,造福百姓的良好愿望,(2分)显示了王维的政治理想。(1分)
【解析】
- 24 -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项,“以视觉形象来写听觉形象”错误,“铙吹喧京口”,钟鼓齐鸣,运用通感,以听觉感受来写视觉形象。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表达技巧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尾联化用两个典故,表达企盼祝愿之情。“珠归合浦”化用后汉孟尝故事。“使臣星”之典亦出《后汉书》。这二句也显示了王维的政治思想。诗人表示相信,其实是鼓励,是要求朋友当个为民作主、保民爱民的清官。这一联用典既切合人物身份,又紧扣当地故实,表达了诗人劝勉友人为官清廉、造福百姓的良好愿望,而措辞不卑不亢、真诚恳切,十分“得体”。
- 24 -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两个选项分别为手法和情感错误。译文:铙歌鼓吹喧响于京口,乘风破浪扬帆向洞庭。经过赭圻城和赤岸山,击水向沅湘驾着轻舲。夕阳西沉后江湖浪白,潮水涌来时天地映青。明珠又回到合浦海域,定是追随着使臣之星。全诗借助想象友人此行一路击水扬帆所见风光,描写从镇江经洞庭到桂州沿途所见的景物。颈联两句犹为精彩。诗人通过变幻的色彩表现湖海的浩渺和潮水的涌猛,衬托出一幅宏阔壮美的天地背景,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结尾连用两典,饱含对朋友的殷切期望和清明政治的执着追求。“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尾联化用两个典故,表达企盼祝愿之情。“珠归合浦”化用后汉孟尝故事。“使臣星”之典亦出《后汉书》。这二句也显示了王维的政治思想。诗人表示相信,其实是鼓励,是要求朋友当个为民作主、保民爱民的清官。这一联用典既切合人物身份,又紧扣当地故实,表达了诗人劝勉友人为官清廉、造福百姓的良好愿望,而措辞不卑不亢、真诚恳切,十分“得体”。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写自己不被人了解,但只要自己本心美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句子,用来比喻诗人渴望得到贤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写从变化的角度来看,世间万物时刻都在变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吾知其亦已兮 (2). 苟余情其信芳 (3). 青青子衿 (4). 悠悠我心 (5).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6).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已”“余”“芳”“衿”“悠”“瞬”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0月15日清晨,朝阳____________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____________的时刻。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____________的巨响,( ),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的中国从此成为第三个世界上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历史。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____________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照射 关心 惊天动地 期待
B. 晖映 关注 惊天动地 等待
C. 晖映 关心 天崩地裂 等待
- 24 -
D. 照射 关注 天崩地裂 期待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团桔红色的烈焰从巨型运载火箭喷射而出
B. 一团桔红色的烈焰被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来
C. 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桔红色的烈焰
D. 巨型运载火箭把一团桔红色的烈焰喷射出来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它标志的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B. 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第三个世界上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历史。
C. 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D. 它标志的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历史。
【答案】17. B 18. C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组:照射,辉映。前面的主语是“朝阳”,这里起烘托作用,所以选“辉映”。
第二组:关注,关心。前面有“举国”,根据语境,这里选“关注”。
第三组:惊天动地,天崩地裂。这里形容火箭发射的声音,“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此处符合语境。而“天崩地裂”形容声响强烈或变化巨大,像天塌下、地裂开一样,太夸张。
第四组:期待,等待。后面有“几百年”“努力”,根据语境,这里选“等待”比较恰当。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前后语境,从括号所处的位置看,括号内所填的句子应是承接上下文的。
此处从后面一句来看,主语应该是“巨型运载火箭”,排除A项、B项;再比较C D两项,C项与后面的句子,句式一致,衔接更紧密。
故选C。
- 24 -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本题中,
画线句有三处语病:一是主语混乱,“的”应该为“着”;二是语序不当,“第三个”应该放在“世界上”后面;三是搭配不当,“中国”和“历史”,主宾不搭配。只有C项全部做了修改。
故选C。
【点睛】高考说明要求掌握病句类型有六类: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语病的方法有: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判断语句是否有毛病)、主干枝叶梳理法(先检查句子主干之间是否有语病,再检查修饰语和中心词、修饰语和修饰语之间是否有语病)、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结构造一日常用的句子,两相比较,从而判断原句是否有语病)。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暗物质是现代物理学中最难以捉摸的谜团之一,研究人员认为暗物质约占宇宙质量的80%,但暗物质究竟是什么以及它如何形成的?①______。 据物理近日报道。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暗物质可能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就已存在。尽管人们对暗物质的起源知之甚少,②_____,暗物质在星系和星系团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不能直接观测到,但通过它们对可见物质在空间运动和分布的引力作用,③__________。
【答案】 (1). 一直是未解之谜 (2). 但天文学家已经证明 (3). 可以知道有暗物质存在
【解析】
- 24 -
【详解】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做这类题目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语段讨论的话题,然后认真推敲每一处空白处与上下文的关系,做到填写每一处空白处,既要做到前瞻又要后顾,这样即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填写上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连贯通顺,另外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中的隐性要求,按要求作答。第一个空根据“暗物质是现代物理学中最难以捉摸的谜团之一”“暗物质究竟是什么以及它如何形成的”,填入“一直是未解之谜”;第二个空根据“尽管人们对暗物质的起源知之甚少”,人们知道的少,但是天文学家知道的相对多一些,填入“但天文学家已经证明”;第三个空根据“虽然不能直接观测到,但通过它们对可见物质在空间运动和分布的引力作用”,填入“可以知道有暗物质存在”。注意字数要求
【点睛】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1.把下面文字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80个字。
丝路国家国际摄影优秀作品巡展11日在山西太原美术馆开展。该巡展此前在中国北京、泉州、成都、重庆,以及海外斯里兰卡、澳大利亚等地亮相。
此次展览旨在促进“一带一路”国家人民之间的“民心相通”,促进丝路国家摄影艺术交流,推动多元文化的跨界融合与创新发展,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摄影教育和交流。
巡展太原站共展出220余幅优秀摄影作品,是巡展开展以来展品数量最多、最全的一次展览。太原美术馆馆长王鼎表示,此次展览为山西青少年提供了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同时也为山西摄影事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答案】为促进“一带一路”国家人民之间的“民心相通”,丝路国家国际摄影优秀作品巡展11日在山西太原美术馆开展。此次摄影展给山西青少年和山西摄影工作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此类题目要先明确题干的要求,本题要求“把下面文字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80个字”,那么作答时要先逐一划出关键语句(信息),然后明确叙述的主体。一句话概括往往为“叙述主体——事件——(意义)”。如本题所给材料的关键信息是“丝路国家国际摄影优秀作品巡展11日在山西太原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旨在促进‘一带一路’国家人民之间的‘民心相通’”“ 此次展览为山西青少年提供了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同时也为山西摄影事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筛选出关键信息后,按照“叙述主体——事件——(意义)”进行整合即可,注意不超过80个字。
四、写作
- 24 -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5月22日,温州文成322国道,在只有两条车道的连续下坡路段,一辆正在检修的重型半挂车,突然越过黄线逆向加速滑行……险情一触即发。这时,正驾车路过的轿车司机刘文忠见状立刻下车,飞身从大货车右侧攀上货车,打开门钻入车中。几秒后,大货车安全停驶,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的发生。
视频被传上网后,网友们纷纷点赞,称他是“平民英雄”,“即使没有披风和铠甲,他也是勇敢无敌的英雄”。但也有网友认为,刘文忠算不上什么“英雄”,顶多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读了上面的材料,针对网友的评论,你有怎样的想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一闻锦宫城外传拓羽,二看东南诣阙报琼歌。中华上下五千年,蓦然回首,英雄无数。多少人沉浸在历史长卷中感慨万千,殊不知,当代亦有英雄。
为别人的危难,挺身而出,便是英雄。
一辆重型挂车突然失控,驾驶室内竟没有人,过路男子刘文忠发现异常,停好车,快步飞奔,跃上重型挂车驾驶室,拉起手刹,化解了险情。感动!应该有多大的勇气才能作出这样的举动。
为梦想超越自己,便是英雄。
还记得那位满眼坚毅的无臂少年刘伟吗?因早年的一场事故,他失去了双臂。很多人都认为他的钢琴梦破碎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多年艰苦奋斗历遍百炼千锤,一曲梦中婚礼抒写不屈命运。人们潸然泪下,他却说:“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我既然选择活下去,就绝对不会再认输!”如此坚毅的少年,怎会不是英雄?
为目标付诸努力,便是英雄。
一个平凡县城写出神话,一篇《感谢贫穷》道尽艰辛。当那位名叫王心仪的枣强女孩以707分的成绩考入北大时,她过去所有黑暗时光,都成了人生勋章。谁也不曾见过挑灯夜读的她,勤奋钻研的她。那一张张写满的试卷,那一本本写完的习题,更不用说那一把把用尽的笔芯,哪个不是王心仪为目标付诸努力见证?如此勤奋的女孩,怎会不是英雄?
为社会做出贡献,便是英雄。
- 24 -
此前,疟原虫支配着人们的恐惧;此后,青蒿素撑起了希望的天空。屠呦呦,一位与病源抗争的女战士,带领着她的团队努力研发药物。在实验室的日子里,萃取、配比、整合、实验……周而复始,没日没夜。随着有效成分的逐步排查,精确度的提高,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青蒿素诞生了。多少生灵被拯救,多少家庭得以平安。屠呦呦为社会做出了如此大的贡献,怎会不是英雄?
英雄不一定要上阵杀敌、血流漂杵,也不一定要特立独行,举世无双。因为真正的英雄是实现了自我价值并引领更多的人去做英雄的人。
作为高中生,学习是我的第一要务。我会加倍努力,将我的第一要务完成到最好。这样,等到高考完毕,我便是自己的英雄。
白落梅曾经说过:“卧薪尝胆后,方可以指剑问江山,煮酒论英雄。”突出重围,战胜自己吧!毕竟世间万众,岂无英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针对网友的评论,对普通的轿车司机刘文忠飞奔跃上无人驾驶的重型挂车驾驶室,拉起手刹,化解了险情一事,谈谈自己的想法。考生写作时据此要求完成作文即可。
【审题】本次作文写作材料新颖,话题也是社会热点——“英雄”。该材料考查学生对“英雄”的理解,要明确英雄是什么。英雄是时代精神的承载者,是时代价值的引领者。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每个时代的英雄,都有其时代特征。在保家卫国的战争年代,去牺牲;在变革的时代,去创造;在奋斗的时代,去奉献;在追梦的时代,去拼搏。他们闪亮的足迹,书写着一代代人的使命;他们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道德积淀,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沃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是我国社会思想道德主流的真实写照。
【立意】1.新的时代需要英雄;
2.保持对英雄的敬畏之心;
3.做新时代的“真英雄”等;
4.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5.人间勇敢和正气永不缺席。
【素材】1.鲁迅说:“没有英雄的时代是可叹的,需要英雄的时代是可悲的。”
- 24 -
郁达夫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而有了英雄却不懂得爱惜的民族是可怜的。”
梁启超说:“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
习近平指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
2.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坐阵武汉防疫前线。
3. 中山大学博士生韦慧晓投身军旅,成为我国海军首位女副舰长,在万里海疆书写无悔青春。
4. 2013年3月1日下午2时许,汕头男子陈永标在江边拍照时不慎跌落珠江。武警军官郑益龙跳江救人,陈永标被救起,郑益龙牺牲。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保持对英雄的敬畏之心”这一中心论点从“什么是英雄”“为什么要对英雄保持敬畏之心”两个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构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结构:第一步,巧引材料,表明态度。首先就是根据自己的写作角度,恰当地引述材料,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样一则材料,不同的写作角度会有不同的引述方式。第二步,分析原因,摆出事实,阐明道理。引述材料之后,紧接着就需要结合材料分析论证。论证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层次,一般说来,可以先分析原因,再引用事实证明,然后结合事实阐明道理,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三步,回应开头,总结全文。材料贯穿全文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文章的结尾不是简单地总结全文,而是回应开头,既再次表明自己的态度,又深化文章的主旨。
- 24 -
- 24 -
相关文档
- 四川省眉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2021-06-0424页
- 广东省广州市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中2021-06-0428页
- 重庆市大足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2021-06-0412页
- 广东省珠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2021-06-0415页
- 2018-2019学年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2021-06-0425页
- 吉林省辉煌联盟九校2019-2020学年2021-06-0421页
- 广东省连平县忠信中学2019-2020学2021-06-0410页
- 【语文】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2021-06-0425页
- 广东省惠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2021-06-0412页
- 2019-2020学年西藏林芝市一中高一2021-06-04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