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51 KB
  • 2021-06-05 发布

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4单元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 (测试用时:100 分钟;测试分数:100 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导学号 “安身立命”作为一个成语,出自禅宗。《景德传灯录》有这样的记载,僧问:“学人 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然而“安身立命”作为一种学理,则出 自儒家。孔子在《论语》中,已谈到“安”,宰我觉得守丧三年太长了,孔子申斥宰我“不 仁”,丧礼之所以规定守丧三年,理由就在于一个“安”字。“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 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安”,指的是情感的安顿、精神的 安顿。《论语》也谈到“身”,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身” 指的是人的行为践履,把精神安顿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关于“立”,孔子的说法是“三 十而立”(《论语·为政》),就是确立人生的价值取向。关于“命”,孔子的说法是“不知 命,无以为君子也。” (《论语·尧曰》) “命”,指的是君子应有的使命感。 到孟子这里,则形成了儒家关于安身立命之道的比较系统的说法。孟子把人性善视为安 身立命之道的内在依据,而“天道诚”则是他为安身立命之道指出的超越指向。他说:“是 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所谓“思诚”,就是以“天” 作为终极的价值目标,扮演好天民的角色,力求进入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至于进入天人合 一精神境界的路径,孟子不可能选择外求的认识路线,只能选择内求的心性修养路线,他称 之为“求其放心”。他指出,人之所以流于不善,并非人的本心所致,而是人不肯下功夫寻 回业已失掉的本心。 宋明理学家吸收了中国佛教哲学和道教哲学的理论思维成果,创立了儒学的新形态,对 其做出深刻的阐发,使之在学理上臻于成熟。他们倡导的“孔颜之乐” “圣人气象”“为 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复尽天理”“发明本心”“致良知”,都是关于儒家安身立命之 道的具体说法。经过理学家的阐发,儒学不但可以治国,还可以治身和治心。 人们寻找精神生活方式,可以选择外在的路向,也可以选择内在的路向。如果选择外在 路向,会形成宗教的精神生活方式,把超越的目标定位在彼岸世界。这种精神生活方式通常 会否定人生的价值,如基督教有原罪说,佛教也有“人生是苦”的说法。按照外在超越的路 向,人无法自己实现超越,必须靠救世主或佛来拯救。儒家所选择的是内在超越的路向,找 到了一种哲学的精神生活方式,就是从内在性出发,肯定人性中具有崇高价值,肯定人具有 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这种内在超越,完全靠自己努力,“我欲仁,斯仁至矣”,不必指望 外力的拯救。 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具有包容性,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可以实行现代转化,可以成为一 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资源。 (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宰我认为守三年丧太长了,孔子则认为人生下来要三年才能离开父母怀抱,只有守 丧三年才能在情感上得到“安”。 B.孟子从“天之道,人之道”两个方面寻求进入天人合一精神境界的路径,形成了对 安身立命之道的比较系统的说法。 C.宋明理学家多方吸纳理论成果,创立的新儒学对“安身立命”思想有更进一步的阐 发,使之兼具治国、治身、治心的作用。 D.基督教、佛教认为人必须靠救世主或佛来拯救,这是外在超越;儒家认为人要靠自 己努力才能到达彼岸世界,这是内在超越。 【解析】 D 项,“才能到达彼岸世界”说法有误,从文中来看,“如果选择外在路向”, 才会“把超越的目标定位在彼岸世界”,而内在超越的目标世界是自我完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文章第一段引用《论语》中的一些话语,对“安身立命”做了比较具体的解释,指 出了“安身立命”的基本含义。 B.文章展现了“安身立命”思想的发展脉络:禅宗提出——孔子《论语》分析——孟 子发展——宋明理学家完善。 C.文章对寻找精神生活的两种方式“外在路向”和“内在路向”进行了分析,指出“安 身立命”思想是一种内在超越。 D.文章分析了“安身立命”出现、发展的过程,并指出安身立命之道可以成为建设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资源。 【解析】 B 项,对“安身立命”思想的发展脉络的梳理有误,从文中的第一段开头可 知,出自禅宗的只是“安身立命”这个成语,作为一种理学思想,它则出自儒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安身立命”的实质是把精神安顿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确立人生的价值取向, 承担君子应有的使命。 B.孟子选择内求的心性修养路线,是因为他相信人的本性都是好的,只要下功夫寻回 业已失掉的本心即可。 C.“安身立命”思想从产生至今都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的,对其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把 握自己的身心健康。 D.对于现代中国来说,继承发展儒家“安身立命”思想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 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解析】 D 项中“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的说法过于绝对。 二、古代诗文阅读(29 分) (一)文言文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导学号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 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 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 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 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 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 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 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 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 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 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 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 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 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 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 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 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 名称以及动词断句,这个语段主要是叙事,意思是“(曾公亮)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 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 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 查,果然如此”。句中共有三个人物(“曾公亮”“盗贼”“使客”),两个地名(“他 境”“吾境”);句中动词有“有、窜、闭、亡、移、诘、报、藏、廋、索”等。然后以动 词为中心,弄清人物间的关系,了解事件的经过,断好“盗悉窜他境”“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这两句,其他的就好断了。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涉及到古代官职设置(“首相”“有司”)、皇位继 承制(“建储”)、少数民族(“契丹”)的历史知识,这一命题形式拓展了积累的内涵和外延, 引导考生广泛涉猎、开阔视野,形成良好的历史文化素养,同时也体现了人文性的张扬,对 于语文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C 项“有司”只是“官吏的通称”,各有专司,不能用来 指称朝廷中的“高级官员”。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召有司案图”句,书下注解 为:[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考题完全 出自教材。考查学生对文言知识的积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 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 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 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 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解析】 C 项错误在于“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的说法。根据文本“契丹纵 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 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的叙述,可知“调解”之说不 当,应当是“谕以指意”,即“把皇帝的意思告诉他们”,从而止息了边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5 分) 译文: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 的事能心安吗? 【解析】 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锡”即“赐”,通假;“不虔君 命”即“对国君的命令不尊重”;“而”作转折连词,“却”;“处之安乎”固定句式,意 思是“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之”代这样的事,“乎”,翻译成“吗”。翻译文言语句 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 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 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考中为进士甲科,任会稽知县。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 常常担心镜湖泛滥。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曾公亮 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 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 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曾公亮熟习写 文章的章法,任职以后,熟悉懂得了朝廷台阁的规章,首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仁宗末年, 韩琦请求设置皇储,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 把他们当作强盗。曾公亮说:“这是禁物,偷取银子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 物有区别。”为此事坚持展开争论,于是皇帝就下达给有司议论,比照抢劫盗窃财物的法律, 这个强盗得以不被判处死刑。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 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 敢有计谋,能够胜任。”皇上派使者告诉赵滋,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英宗即位,曾公亮任 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 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曾公亮质问使者说:“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 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使者于是赴宴。熙宁三年,曾公 亮被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第二年,被起用管理永兴军。任职一年,回到京师, 很快就在太傅任上退休。元丰元年(1078),去世,终年八十岁。神宗临丧哭泣,停止上朝三 天。曾公亮端庄忠厚深沉,办事细致周密,平时谨守礼仪,遵守规矩,但性情吝啬,积累财 富达巨万。曾公亮起初推荐王安石,等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神宗正袒护王安石,曾公亮 暗中替子孙谋划,大凡改变行事计划,都听从于王安石,但表面上好像没有参与一样。曾公 亮派遣他的儿子曾孝宽为其谋划,到神宗面前陈述与王安石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神宗更加信 任王安石。王安石为了感激曾公亮帮助自己,因而引见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苏轼 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导学号 乌 夜 啼 李 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①,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注】 ①秦川女:唐代李善注引《纤锦回文诗序》曰,“窦韬,符国秦川人。被徙沙 漠,其妻苏氏。韬临去别苏,誓不更娶,苏氏织锦,作回文诗以赠之”。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BC ) A.起首两句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黄云城边乌欲栖”一句突出城边景色之暗淡,渲 染了凄凉气氛,奠定了诗歌之感伤基调。 B.起首两句,在有声有色的自然景物中蕴含着的愁绪牵引了读者。归飞的乌鸦与远在 天涯的诗人形成对比,更引发空闺思妇的愁绪。 C.诗人对秦川女的容貌服饰,稍做具体的描写,让人站在她的闺房之外,在暮色迷茫 中,透过烟雾般的碧纱窗,依稀看到她伶俜的身影,听到她低微的语音。 D.这个深锁闺中的女子,她的一颗心牢牢地系在远方的丈夫身上,追忆昔日的恩爱, 感念此时的孤独,种种的思绪涌上心来,不禁泪如雨下。 E.“独宿空房泪如雨”,这如雨的泪水不仅表现思妇的悲痛,也沉重地滴到诗人的心 上,促使读者去想一想造成她不幸的原因。 【解析】 B 项,“远在天涯的诗人”错误,应是“远在天涯的征夫”。C 项,“稍做 具体的描写”应是“不做任何具体的描写”。 9.这首诗是如何突出表现织锦秦川女的情感的?请就其中两点做分析。(6 分) 答:(1)以归乌夜啼渲染氛围,为下句表现织锦秦川女思亲念远的孤苦做铺垫。 (2)化用窦韬妻苏氏织锦赠回文诗的典故,使织锦秦川女思念丈夫的情感内蕴更加丰厚。 (3)“隔窗语”“停梭怅然”等细节描写细腻,让人能真切感受到思妇的孤寂哀伤。 (4)“泪如雨”运用了比喻(夸张),形象地刻画了一个独自哀伤的思妇形象。 【解析】 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情感,就要分析作者运用的手法及关键性词语。通过 注解可知,作者运用典故来表达秦州女的思夫之情。诗歌以归鸦傍晚时分盘旋喧嚣开篇渲染 氛围的同时,为表现秦川女的思夫做铺垫。此外还可以从“回文诗”典故、细节描写、修辞 手法角度分析鉴赏。 (三)名篇名句默写(4 分,每空 1 分) 导学号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的语句是“__寄蜉蝣于天地__,__渺沧海之一粟__”。 (2)陆游的《游山西村》中以“__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__”描摹了南 宋初年农村的风俗画卷 【解析】 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 数。(1)注意“比喻”和“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另外“蜉蝣、沧海、粟”不要写错; (2)注意“保持本心……别人不了解也不在乎”;(3)注意“农村的风俗画卷”, “箫”“简”不要误写为“萧”“俭”。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9 分) 1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导学号 ( C ) ①又是一年中秋时,秋风送爽,丹桂飘香,一轮珠圆玉润....的月亮悬挂在夜空中,给人以 祥和安宁的感觉。 ②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 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③2014 年,解玺璋推出新作《君主立宪之殇:梁启超与他的“自改革”》,聚焦梁启超 主张“自改革”的这段历史,让我们重回那个波谲云诡....的年代。 ④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与同 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⑤拥有千万财产的布莱恩·伯尼并不是世界首位弃商从善的富人,但像他这样对慈善事 业抱有巨大热情的人绝对是凤毛麟角....。 ⑥在斯诺克上海大师赛中,丁俊晖和梁文冲不负众望....,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了中国选手 参加本赛事以来的最好成绩。 A.①④⑥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②⑤⑥ 【解析】 ①珠圆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不能形容月亮。②大而 化之: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不是“放 大”。③波谲云诡: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后多用来形容事态或 文笔变幻莫测。也说“云谲波诡”。使用正确。④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恰到好处。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和“写字楼市场”不搭配。⑤凤毛麟角:比喻 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使用正确。⑥不负众望: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和“取得了……最 好成绩”对应,使用正确。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导学号 ( C ) A.据农业部消息,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 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玉米外又一主粮。 B.贵州草海管理局在国家自然保护区候鸟栖息地内,安装了 27 个激光红外线高速球探 测头,能转动 360 度并清晰检测 500 米范围内鸟类活动。 C.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延承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而且保护始终是第 一位的,即使要利用它发展旅游等产业也要突出“保护第一”的原则。 D.《好人 365》,以清新的风格、独特的视角体现了一个个凡人善举的精彩瞬间,弹奏 了一支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交响曲。 【解析】 A 项,宾语残缺,“推进”缺少宾语,在“主食”后加“的工作”;B 项, 偷换主语,“能转动”前应加主语“这些探测头”;D 项,搭配不当,“体现”应为“展现”。 1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 导学号 ( D ) A.多谢您邀请我参加贵单位组织的论文答辩活动,我一定事先认真阅读相关论文,届 时将拨冗前往。 B.本公司将在“双 11”期间举办购车优惠活动,活动期间您在本店购车就可以享受最 高万元的优惠,同时惠赠您 1 万元的豪华大礼包。 C.经外贸联谊会介绍,我们华商股份有限公司一行将于下月到敝单位进行考察调研, 学习你们先进的管理经验。 D.南方正在筹划出版“两岸文丛”系列小说,计划于明年三月份与读者见面,我的作 品《故乡的青山白云》有幸忝列其中。 【解析】 A 项,“拨冗”使用不得体。“拨冗”是推开繁忙事务,抽出时间的意思。 但注意很重要的一点:这是个尊敬的说法,不能用于说自己。B 项,“惠赠”使用不得体。 惠赠:称人赠与的敬词。C 项,“敝单位”使用不得体。敝:谦辞,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14.下面是某高中校本教材开发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 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20 个字。(4 分) 导学号 答:某高中进行校本教材开发,在组织机构方面,设立领导小组,下有研发、编写、校 对、排版四个团队;编写方面,在确定设计方案和编写体系后拟编写教材拓展、家园特色文 化、师生成长规则、名著伴我成长、文学科技创新等五个系列校本教材。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6 分) 导学号 艺术的创造之中都必寓有艺术家的认真,生活也是如此。一般人常以为艺术家是一班最 随便的人,其实在艺术范围之内,__①__,在锻炼作品时常呕心呕肝,一笔一划也不肯苟且。 __②__,曾子临死时记得床上的席子是季路的,一定叫门人把它换过才瞑目,吴季札心里已 经暗许赠剑给徐君,没有实行徐君就已死去,他很郑重地把剑挂在徐君墓旁树上,以见“中 心契合,死生不渝”的风谊。像这一类的言行看来虽似小节,而善于生活者却不肯轻易放过, 正犹如诗人不肯轻易放过一字一句一样,__③__,董狐宁愿断头不肯掩盖史实,夷齐饿死不 愿降周,就都体现出古人大节上的坚守。 答:①艺术家是最严肃不过的__②善于生活者对于生活也是这样认真__③小节如此,大 节更不消说 四、写作(40 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桥面已不止一次听到桥墩的抱怨了。 “出头露面,风光无限,那是站在他人肩上。”“飞南走北,连接两岸,那是建立在 别人的痛苦之上。”桥墩没完没了,且话越来越难听。经过十几年的碾压、风霜雨雪的侵袭, 桥面有的地方露出了钢筋,有多处还穿了孔,桥墩也明显地感到桥面在不停地颤抖。过了不 久,桥面又出现了多处裂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题目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构成。从材料的类型看,属于寓言类材料,审 题时要由物及人。从材料的内容看,故事涉及桥面和桥墩两个角色,二者本为一体,是合作 关系,共同构成桥梁,完成桥的使命;但材料中作为合作伙伴之一的桥墩却“不止一次”抱 怨桥面“出头露面,风光无限”,而桥面没有任何反驳,最终桥墩发现,在经历车辆碾压、 风霜雨雪侵袭后,桥面早已伤痕累累。从感情倾向上看,桥面是应赞赏的一方,桥墩是应批 评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