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北师大二附中2019—2020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段
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
本试卷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请同学们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只收答题纸,不收试卷。
一、本大题共9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B.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C.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 项伯杀人,臣活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A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说“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老”:形容词动用,赡养、尊敬。
B项,“臣固知王之不忍也”是说“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您不忍心”,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
C项,“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是说“您为我(将他)叫进来,我要像(对待)兄弟一样对待他”,“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弟一样。
D项,“项伯杀人,臣活之”是说“项伯杀了人,我想办法救了他的性命”,“活”:使动用法,使……活。
故选B。
【点睛】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2.下列加点字意义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今取人则不然 兵强则士勇
B.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C. 又欲肆其西封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D. 族秦者秦也 谁得而族灭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
A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是“就”的意思,表示因果关系。
B项,副词,长时间的;/形容词,萦绕,环绕。
C项,名词,疆界,边境;/动词,册封。
D项,动词,均为“灭族”的意思。
故选D。
3.下列加点字意义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苟以天下之大
B. 江南金锡不为用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 因其固然 今取人则不然
D. 或为易量 或曰:六国互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需熟练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最重要的是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在语境中推断的能力。
A项,前一个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也为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B项,介词,均表被动。
C项,前一个为助词,……样子;后一个为代词,这样。
D项,前一个为副词,或许;后一个为代词,有的人。
故选B。
4.下列加点字意义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诸侯之所亡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B. 秦以攻取之外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 盘盘焉 将焉取之
D. 吾得兄事之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最重要的是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在语境中推断的能力。
A项,动词,丢失;/动词,灭亡。
B项,介词,凭借;/连词,相当于“而”,表结果。
C项,助词,……的样子;/疑问代词,哪里。
D项,动词,均有“侍奉”的意思。
故选D。
5.下列加点字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罔民而可为也
A. 夜缒而出 B. 因人之力而敝之
C. 子路率尔而对曰 D. 二败而三胜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而”的用法。虚词“而”在文言句式中,有以下几种常见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假设,表修饰,表因果,表目的。作答时,应依据“而”字前后字词,仔细甄别。所给例句“罔民而可为也”中的“而”,表转折,句子意思是:陷害老百姓的事却能够做出来呢?
A项,表修饰,句子意思是:夜里通过用绳子拴着的方式送烛之武出城门。
B项,表转折,句子意思是:依靠别人的力量却又反过来损害他。
C项,表修饰,句子意思是:子路轻率地回答说。
D项,表并列,句子意思是:败了两次胜了三次。
故选B。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没有出现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沛公居山东时 B. 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C.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 思厥先祖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古今异义词的含义。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与现在的词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做题时,看看古代词义与现代词义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变化的,就是古今异义词。
A项,古义指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B项,古今义均为连续不断。
C项,古义为旧例、前事;今义指的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或是陈述一件往事。
D项,古义为祖辈父辈,今义为父亲父亲,指爷爷。
故选B。
7.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然则一羽之不举
A. 夫晋,何厌之有? B.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C. 百姓之不见保 D. 苟以天下之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所谓特殊句式,就是句子的结构与平常的结构组成存在着区别和不同。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等。所给例句“然则一羽之不举”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然则不举一羽”。
A项,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夫晋,有何厌?
B项,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如君实以在位久责我。
C项,被动句,“见”表被动,构成“主语+见+动词”的格式。
D项,定语后置句,“大”修饰“天下”正常语序为:苟以大天下。
故选A。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书,是有关儒家思想的重要经典著作,《子路、曾西、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其中。
B. 《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C. 《答司马谏议书》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写给司马光的回信,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D. 《祝福》是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祥林嫂的不幸命运和悲惨结局,选自小说集《呐喊》。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名家名篇,学生一定要多读多记,重点对文章作者、文体、作品出处、文学流派以及里面的经典名句做仔细识记。
D项,《祝福》选自小说集《彷徨》,而非《呐喊》。
故选D。
9.古文翻译。
(1)百姓之不见保,不用恩焉。
(2)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答案】(1)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
(2)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见,表被动;为,表判断;用恩,布施恩德。
译为: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
第二句得分点:从:合纵同盟;西面,面向西;事,事奉;施,蔓延,延续。
译为: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
二、本大题共4小题。
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1)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1】,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2】。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3】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4】,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取材于司马迁《史记》)
(2)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行阵,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太史公叙广最得意处,在为上郡太守以百骑御匈奴数千骑,射杀其将,解鞍纵卧,然此固裨将之器也。若夫堂堂之阵,正正之旗,进如风雨,退如山岳,广岂足以乎此哉?淮南王谋反,只惮卫青与汲黯【5】而不闻及广。太史公以孤愤之故,叙广不啻口出,而传卫青若不值一钱,然随文读之,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
(取材于黄淳耀《史记评论》)
(3)太史公言:“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乐从广而苦程不识。”司马温公【6】则曰:“效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二者皆一偏之论也。以武定天下者,有将兵,有将将。为将者,有攻有守,有将众,有将寡。不识之正行伍,击刁斗,治军簿,守兵之将也。广之简易,人人自便,攻兵之将也。束伍严整,斥候详密,将众之道也。刁斗不警,文书省约,将寡之道也。严谨以攻,则敌窥见其进止而无功。简易以守,则敌乘其罅隙而相薄。将众以简易,则指臂不相使而易溃。将寡以严谨,则拘牵自困而取败。故广与不识,各得其一长。
(取材于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释:【1】卫尉:汉代守卫宫禁的官员。【2】军屯:指驻屯的军队。【3】刁斗:古代军中警戒报时之物。【4】斥候:古代的侦察兵,可泛指侦察。【5】汲黯:西汉名臣。【6】司马温公:即主持编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
10.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士吏治军簿至明 治:办理
②然虏卒犯之 卒:士兵
③然此固裨将之器也 固:本来
④若夫堂堂之阵若 夫:至于
⑤而传卫青若不值一钱 传:记载
⑥匈奴畏李广之略 略:韬略
⑦虽无功犹不败 虽:虽然
⑧鲜不覆亡 鲜:少
A. ①⑥ B. ②⑦ C. ③ D. ④⑤
11.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
程不识严格要求部队的编制和行伍营阵的部署
B. 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士兵们也大都愿意跟随李广而挖苦程不识
C. 叙广不啻口出
陈述李广(的事迹)不仅仅脱口而出
D. 束伍严整,斥候详密
约束部队纪律严明,侦察详细周密
12.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2)以武定天下者,有将兵,有将将。
13. 黄淳耀认为“李广非大将才也”,你赞同这一看法吗?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加以说明。
【答案】10. B 11. B
12. ①程不识以前和李广都是凭借边郡太守的身份统率军队屯守(边疆)。②用武力平定天下的,有人(善于)统兵,有人(善于)统将。
13. 示例1:不赞同。①他虽然治军简易,行军没有部队编制和行阵部署,但却能服众,部队凝聚力强,士兵们都愿意为他去死;②他能够逐利乘便,把握战机;并且勇猛善战,能凭借一百骑兵抵抗匈奴数千骑兵,以少胜多,可见足智多谋;③李广作战指挥灵活,擅长进攻。
示例2:赞同。①他缺乏对军队的必要约束,遇到突然袭击,无法抵御外敌;②他作战因利乘便,缺乏大局观,难以统筹应对大敌;③他无法统领大军,不注重防守,带兵策略有欠缺,不值得效仿。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第②句,“然虏卒犯之”意思是“然而(如果遇到)匈奴突然袭击他”。“卒”通“猝”,突然。
第⑦句,“虽无功犹不败”意思是“即使无功也不至于失败”。虽:即使。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B项,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意思是“士兵们也大都愿意跟随李广而以程不识(的苛求)为苦”。其中“苦”不能解释为“挖苦”,而是意动用法,“以……为苦”。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故”,原来、以前;“以”,凭……身份;“将”,统领、率领;“屯”驻守。(2)“以”,用;“将兵”,统帅军队、统兵;“有将兵,有将将”,省略句,有人(善于),有人(善于)统将。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探究。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如果回答“不赞同”,可结合下列内容分析。“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他虽然治军简易,行军没有部队编制和行阵部署,但却能服众,部队凝聚力强,士兵们都愿意为他去死;“行无部伍行阵,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为上郡太守以百骑御匈奴数千骑,射杀其将,解鞍纵卧”,他能够逐利乘便,把握战机;并且勇猛善战,能凭借一百骑兵抵抗匈奴数千骑兵,以少胜多,可见足智多谋;“广之简易,人人自便,攻兵之将也”,李广作战指挥灵活,擅长进攻。
如果回答“赞同”,可结合下列内容分析。“行无部伍行阵,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他缺乏对军队的必要约束,遇到突然袭击,无法抵御外敌;“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为上郡太守以百骑御匈奴数千骑,射杀其将,解鞍纵卧,然此固裨将之器也。若夫堂堂之阵,正正之旗,进如风雨,退如山岳,广岂足以乎此哉?”,他作战因利乘便,缺乏大局观,难以统筹应对大敌;“简易以守,则敌乘其罅隙而相薄。将众以简易,则指臂不相使而易溃”,他无法统领大军,不注重防守,带兵策略有欠缺,不值得效仿。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1)汉景帝死了,武帝登基。大臣们都认为李广是名将,(武帝)就把李广(从)上郡太守任上(调回京城)担任未央宫卫尉,同时程不识也担任长乐宫卫尉。程不识以前和李广都是凭借边郡太守的身份统率军队屯守(边疆)。等到出关攻打匈奴(的时候),李广行军没有部队的编制和行阵的部署,靠近水草充足的地方扎营,休息时人人(都可以)自由行动,(夜间)不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幕府简省公文簿册的事情,但也(会)远远地(派出)哨兵(侦察敌情),(队伍)不曾遇到什么危险。程不识严格要求部队的编制和行伍营阵的部署,(夜间)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军中办事人员办理公文簿册的事十分齐备详明,部队得不到休息,但是也(从来)不曾碰到什么危险。程不识说:“李广治军十分简便易行,可是(如果遇到)匈奴突然袭击他,(他)就没有用来制止的办法了。然而他的士兵只是放松快乐,都愿意为他去死。我治军虽然烦琐,可是匈奴也不能侵犯我。”这一时期,汉朝边境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但是匈奴害怕李广的韬略,士兵们也大都愿意跟随李广而以程不识(的苛求)为苦。
(2)李广并没有大将的才能,行军没有部队的编制和行阵的部署,人人(都可以)自由行动,用这样的姿态利用便捷追逐小利(还)可以,遇到大规模敌人就(会)覆灭了。太史公叙述李广最称心得意的地方,是在(李广)做上郡太守时凭借一百骑兵抵抗匈奴数千骑兵,射死了对方的将领,解下马鞍无拘无束地躺(在地上),然而这本来是副将的才能啊。至于庄严的军阵、整齐的军旗,进攻如怒风疾雨,后退如高山大岳,李广难道能做到吗?淮南王谋反的时候,只害怕卫青和汲黯却没听说提及李广。司马迁因为(自己内心孤愤)的缘故,陈述李广(的事迹)脱口而出,而记载卫青却像不值一钱,然而从行文中阅读,卫青和李广的优劣始终是无法掩盖的。
(3)太史公说:“匈奴人害怕李广的韬略,士兵们也愿意跟随从李广而以程不识(的苛求)为苦。”司马光却说:“(如果)效法程不识(的做法),即使无功也不至于失败;(如果)仿效李广(的做法),那么很少有不败亡的。”两个人的说法都是偏于一面的观点。用武力平定天下的,有人(善于)统兵,有人(善于)统将。做将军的,有(善于)进攻的有(善于)防守的,有人(善于)统率大部队,有人(善于)统率小部队。程不识严格要求部队的编制,(夜间)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军中办事人员)办理公文簿册的事(十分齐备详明),(这是善于)防守部队的大将。李广(治军)简便易行,人人能自由行动,(这是善于)进攻部队的大将。约束部队纪律严明,侦察详细周密,这是统率大部队的法则。不敲刁斗不警戒,简省军中文书,这是统率小部队的方法。(如果)队伍整齐严谨地去进攻敌人,那么会因敌方察觉到他们的动静而无功返回。如果简易地防守,那么敌方就会利用他们的漏洞来攻打他们。用简易的办法统率大部队,就会像手指和臂膀不能相互使动那样(指挥不灵)因而容易溃败。用严谨的作风统率小部队,就会被拘泥牵制自己陷入困境因而遭受失败。所以李广和程不识各有一长处,然而(胜败的关键是)在统率大将的人。统率军队的人不止一种方法,统率大将的人兼采众长,不能一概而论。君主,当然是统率大将的人。大将,是统率军队又统率将领的人。
三、本小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赴洛道中作
(晋)陆机①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②崇丘,案辔③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注】①陆机:西晋文学家。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②陟:从低处走向高处。③案辔:案,同“按”。按辔,手抚驭马的缰绳,任马慢步行走。
14. 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描述了自己在“远游”中的所见之景。
B. “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的风尘仆仆,流露出经历了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和悠闲。
C.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显诗人情感中的孤寂和落寞。
D. 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景抒情,借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达身在旅途的独特感受。
15. 诗中“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描写了周围幽雅清丽之景,结尾却转而抒发“不能寐”“独长想”之情,如何理解这样写的效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4. B 15. 采用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使哀情更加突出。全诗通过山川、崇丘、平莽、嵩岩、悲风等一系列意象铺陈出旅途之艰,又以“抱影衔思”勾勒出抒情主人公孤独忧愁的形象,结尾的哀情,正是这一系列意象的升华。此时,月光明亮是扰人入眠的直接原因。“月”作为古诗中的常见意象,也更加突出了作者远离家乡、无心赏景、只剩愁思绵绵的孤苦心态。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B项,“流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错,无中生有,在风尘仆仆,高山莽原之中,并没有提到“释然”之情,只有孤独和忧愁。
故选B。
【15题详解】
考查赏析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作者的写作背景,联系诗歌注释,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先指出手法,再分析手法和情感来作答。
题干提示了“优雅清丽之景”与“不能寐”“独长想”之情的关系,那只能是以乐景写哀情了。结合全文来看,“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广阔的山川,陡峭的山丘、岩石,开阔的平莽,清露,皎洁的月光,这些意象营造了清丽简远、幽雅净爽的意境,而山川、丘陵、平莽、悲风,也写出了诗人路途之艰难,“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是诗人对月抚枕,不能入睡,穿上衣服独自遐想,突出了远离家乡亲人、前途未卜的孤苦。以乐景衬哀情,使全诗漫长艰难、孤独寂寞的意境得以升华。
四、本大题共1小题。
16.默写。
(1)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____,咏而归。
(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隔离天日。
(4)____________,多于机上之工女。
(5)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____,谁得而族灭也?
(6)____________,暴秦之欲无厌。
(7)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故能成其大。
(9)度义而后动,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
(11)____________,背西风,酒旗斜矗。
(12)短发萧骚襟袖冷,____________。
【答案】 (1). 风乎舞雩 (2).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3). 覆压三百余里 (4). 架梁之椽 (5).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6).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7).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8).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9).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10). 吴楚东南坼 (11). 归帆去棹残阳里 (12). 稳泛沧浪空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舞雩,懈怠,慎始,覆,椽,递,赂,壤,盘庚,坼,棹,沧浪。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不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又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了却因为书写错误而得不到该得的分数。
五、本大题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傻子的村庄
村庄很美丽。山,奇形怪状的,美;水,清凌凌的,美。
美丽的村庄,出了个叫美丽的姑娘。谁也没有想到,村庄因为有了美丽姑娘而改变了。
那年,19岁的美丽走出了村庄。
美丽走的那天,被傻子给拦住了。
据说,傻子小时候不傻,后来发烧,烧坏了大脑。傻子爹出车祸死了,娘嫁人时带着他,可傻子又偷偷跑回来了。傻子说话只会说一个字,傻子爱干净,家徒四壁,却连个草刺都见不到。
傻子双手一伸说:“回。”
美丽说:“不。”
傻子固执地说:“回。”
美丽固执地说:“不。”
美丽走了。傻子号啕大哭。村庄的人不明白傻子为啥哭得那么伤心。
3年后。美丽回来了,成为少妇的美丽比原来更美丽了。让美丽锦上添花的是一个比美丽大20岁的画家 。画家很有钱,给村庄的家家户户都买了很贵重的礼品,给美丽父母的礼品更是重上加重。
画家一下子就平息了村庄的愤怒。
傻子也收到了同样一份礼品。
画家在村庄待了半个月,他对大家说:“我会给大家带来幸福的。”
画家说这话时,看看美丽,美丽就小鸟依人般靠在画家肩上。
果然,画家走后,就有推土机隆隆开进来,村庄修上了水泥路,一直伸进大山深处。先是有人来玩,说这里真美,而后有许多青年男女来这里写写画画。
画家原来是一所学院的院长,他把村庄变成了他的学生们写生的基地。
村庄里来的人多了,就得吃饭呀。有人开了家庭饭店。最先开饭店的是村支书。村支书跟画家签了协议,要把村庄变成最美乡村农家游。
来的人越多,开饭店的人也越多,几乎家家都热闹起来。
小车如潮水般,一拨一拨的人来,一拨一拨的人走,来时大包小包的,走时轻手轻脚的。
村里人都高兴。只有傻子一人不高兴。
傻子成天嘴里嚷一个字:“脏。”
大家都忙着挣钱,谁还管小溪里漂着垃圾袋,草丛里扔着鸡骨头甚至脏兮兮的卫生纸呢。
傻子有了营生,天天捡垃圾。矿泉水瓶子、饮料盒子、塑料袋、餐盒,还有扔掉的面包火腿肠。傻子背一个大麻袋,就像一个蜗牛背着一个重重的壳儿,吃力地行走在沟坡谷地。每天把这个大麻袋送到镇里的收购点,来来回回走10里。
收破烂的说:“那些卫生纸啦、塑料袋啦,我们不要。”
傻子就把剩下的半麻袋东西背回来,放一把火烧了。
就有人跟傻子抢破烂了。这些人专门捡能卖钱的。傻子每天只能捡到一些废纸塑料袋卫生纸之类的,卖不了,就堆到自己家里,天天烧。
村支书很生气,就在大喇叭里嚷嚷:“大家不要跟傻子抢饭吃。谁再抢,就把谁家的星星给摘了。”
被评为精神文明户有5颗星,谁家少一颗,寒碜呢。
有一回,美丽回来,傻子就把一麻袋垃圾放到了美丽面前,恨恨地说:“脏!”
美丽赶紧捂住鼻子嘴,掉头钻进屋里。傻子悻悻地把麻袋又背走了。
后来,画家来到村庄,这回没有带美丽,而是带来一个比美丽年轻、比美丽还漂亮的女孩。画家是来和村支书签协议的。画家负责投入,村支书负责管理。
临走时,傻子把一大麻袋垃圾放在了画家的小车的车盖上,小山一样。
傻子喊:“脏。脏。脏。”
那个姑娘掩住鼻口直恶心。村支书拉住傻子说:“小二,别闹了,听话。”
村里只有村支书把傻子叫小二。
傻子很听支书的话,就使劲儿瞪了画家一眼,把麻袋背走了。
傻子出事是在一天下午。
傻子背着大麻袋,像背一座山,缓缓往前走,村支书去镇里办事,刚好追上傻子,这时,一辆小轿车快速开过来,就见傻子像一只大鸟一样飞了起来,又“噗”的一声落在地上。开车的画家傻了。
村支书急了。
村支书哭着说:“乖乖,你惹大乱子啦!”
傻了的画家连忙说:“支书,你快救我!”
村支书说:“小二这孩子挺可怜的,没爹没妈的,村里人不让你。”
画家说:“我愿意多赔偿。咱就私了吧。”
画家给了30万赔偿金,还给傻子买了上好的棺材,给傻子立了一块很高的石碑。
村支书跟大家说:“小二的这些钱,就叫傻子基金吧,专门用来奖励保护咱村环境的人。一家出一个,共同管理,专款专用。”
大家开始想念傻子了。
村庄没有了傻子,依旧干净。
美丽从城里又回到了村庄。
美丽准备在傻子家的原址上建一处“老年人之家”。
美丽推开傻子落满尘埃的屋门,看见当年她和画家送给傻子的礼品,完好无缺地放在那里。
美丽无言,唯有泪水挂满两腮。
那年,美丽因为要离开村庄,与父母吵架,想跳崖,是傻子救了她。
(取材于孟宪歧《傻子的村庄》,有删改)
17. 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傻子跟娘离开村庄后,又独自偷偷跑回来,源于他对村庄有感情。
B. 村支书在村里最先开饭店,带头成为推动村庄经济发展的尝试者。
C. 有人与傻子抢破烂,掠夺了他的营生,暴露出其以强凌弱的本质。
D. 画家很聪明,但他做的一些事并不美好,作品隐含了对他的批评。
18. 傻子生活的“村庄”中的村民,有一些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19. 第二段中“村庄因为有了美丽姑娘而改变了”,综观全文,概括美丽姑娘给村庄带来了哪些改变。
20. 你认为这篇小说情节中的高潮部分是哪里?请简述高潮的内容,并结合作品说说理由。
【答案】17. C 18. ①追求实利;被画家的礼物轻易收买,看到商机后忙于挣钱而不顾环境变化,甚至和傻子抢破烂;②好面子。看重星级文明户的称号;③质朴、重情义,怜悯弱者。在傻子出事后能够站在傻子这边,怀念他曾经的好;④贫穷,渴望发展;⑤肯干,为脱离贫困而行动起来;⑥有向上要好之心,建立基金,共同为傻子没有完成的心愿而努力。
19. ①美丽姑娘在画家的帮助下给村里带来了成为最美乡村农家游的改造机遇,使村里人走上致富之路;②改造中的一味开发也曾使村里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③从只知道发展经济变为懂得保护环境、发展公益事业。
20. 我认为小说的高潮部分是傻子出车祸后,画家通过私了给了30万赔偿金,村长用赔偿金为村里设立了“傻子基金”,用来奖励保护村里环境的人。
理由如下:①情节上,本文由美丽姑娘回来给人们带来商机,到村里人忙于挣钱去忽视了环境的恶化,再到村里的人们自发保护环境的情节过程来看,傻子的死所得的赔偿金被用来设立了“傻子基金”符合情节发展的脉络,同时具有一种突转的效果;②主旨上,村长用赔偿金为村里设立了“傻子基金”,让村庄里的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对环境的保护由一个人变成了所有人,深化了文章主旨。③人物形象刻画上,傻子是自然与美丽的捍卫者。以实际行动清扫“发展”带来的“垃圾”,令人感动,傻子死后“傻子基金”的设立大家开始想念傻子:村庄没有了傻子,依旧干净,这些都表现了人们对傻子的肯定,从而更突出傻子的形象。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理解和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题干要求选出“对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C项,“暴露出其以强凌弱的本质”表述错误。村里人与傻子抢破烂是因为他们看到有利可图,是一种源于人性的自发的行为,“倚强凌弱的本质 ”通常用来形容的对象是某个阶级、集团、群体,用在这里语气过重,故排除;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认真阅读小说,然后锁定答题区间,根据人物描写、文本内容来概括形象特点。
由“画家很有钱,给村庄的家家户户都买了很贵重的礼品,给美丽父母的礼品更是重上加重”“画家一下子就平息了村庄的愤怒”可知,村民看重利益,很轻易就被画家的礼物收买;由“大家都忙着挣钱,谁还管小溪里漂着垃圾袋,草丛里扔着鸡骨头甚至脏兮兮的卫生纸呢”可知,村民看到商机就忙着挣钱,将村里的环境问题抛在脑后;由“就有人跟傻子抢破烂了。这些人专门捡能卖钱的”可知,村民为了挣钱甚至和傻子抢破烂。以上可以概括出村民追求实利的特点。由“村支书很生气,就在大喇叭里嚷嚷:‘大家不要跟傻子抢饭吃。谁再抢,就把谁家的星星给摘了’”“被评为精神文明户有5颗星,谁家少一颗,寒碜呢”可知,村民因担心星星比别人少而不再和傻子抢破烂,这说明村民看重“精神文明户”这一称号,体现出村民好面子的特点。由“村支书说:‘小二这孩子挺可怜的,没爹没妈的,村里人不让你’”可知,村里人本性质朴,傻子出事会站在傻子这边;由“村支书跟大家说:‘小二的这些钱,就叫傻子基金吧,专门用来奖励保护咱村环境的人。一家出一个,共同管理,专款专用。’大家开始想念傻子了。村庄没有了傻子,依旧干净”可知,村里怀念傻子的好,并用傻子的赔偿金建立了环境基金,从此开始保护环境,共同为傻子未完成的心愿而继续努力。整理以上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同学们仔细阅读全文,然后根据情节内容,来概括答案。
第二段中“村庄因为有了美丽姑娘而改变了”,综观全文,概括美丽姑娘给村庄带来了哪些改变。结合文本,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有三处转折,第一在于画家和美丽姑娘回来后,给村庄带来大量商机;第二,村里人忙于挣钱,只有傻子意识到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第三,傻子死后,村里人感其心意,自发组织起来保护环境。可以结合这三处情节的变化来组织答案。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根据人物、情节、主旨对文本展开个性化解读,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本题中,注意要结合文本展开个性化解读,言之有理即可。
从情节发展来看,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有三处转折,第一在于画家和美丽姑娘回来后,给村庄带来大量商机;第二,村里人忙于挣钱,只有傻子意识到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第三,傻子死后,村里人感其心意,自发组织起来保护环境;傻子的死所得的赔偿金被用来设立了“傻子基金”符合情节发展的脉络,也具有一种突转的效果;②从主旨表达上来说,村长用赔偿金为村里设立了“傻子基金”,使前文傻子在村庄发展变化过程中为保护村庄环境所做的努力得到升华,“村庄没有了傻子,依旧干净”说明村里的人们也自发的开始保护村庄环境了,从而深化了文章主旨,凸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③从人物形象刻画来说,小说的标题是“傻子的村庄”,傻子是小说的灵魂人物,“大家开始想念傻子了”说明傻子死后,大家从心底开始认同了傻子的做法,“村庄没有了傻子,依旧干净”则说明人们开始自觉的维护村庄环境了,从而更突出傻子的形象。如果考生认为小说的高潮部分是傻子出车祸这一情节,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七、本大题共2小题。
微写作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1.如果请你从《红楼梦》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晴雯、香菱、刘姥姥之中选择一人,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简单说明设计的意图。180字左右。
【答案】微风过处,桃花飞舞在空中,飘落在地面,带着几分凄美。沁芳桥边桃花底下,风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得满树、满地皆是。地上的绢袋半敞开,露着鲜艳夺目的桃花瓣。林黛玉微蹙“罥烟眉”,深情地看着这簌簌飘落的花瓣,眼睛里泪花闪闪,一滴泪挂在眼角,目光中满含着对花儿的怜爱。她半弯着身子,手把锄头,轻轻地拨开柔软的泥土,低吟着《葬花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微写作能力。这道题是属于描写类的微写作,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量作基础。对于名篇佳作要做到精细阅读,了解原著《红楼梦》的内容,熟悉所给人物的事情,会简单赏析评价。
本题要求从所给的红楼人物中指定一人,为“她”设计一尊雕像并依据《红楼梦》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写作指向非常明确,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考生可以就这些要求作为写作的主要内容。最好选择自己最熟悉的那一个人物,精选印象深刻的原著场景,从正面切入,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直接刻画人物形象,这样才有话说。考生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结合原著场景情节,通过各种描写手法、修辞手法来体现人物特征,不可随意篡改原著的内容。比如,选取描写林黛玉的雕像,可以选择黛玉葬花时的神态,动作等,表现她多愁善感的神情,背景可以是正在飘落的一篇杏花林。表达方式要选取描写、抒情,语句应当优美动人。要有一定的细节描写,在具体的表述中,还应注意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生动。字数要合规。
22.(2)病毒无情,人间有爱。无数仁人志士置生死于不顾,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经历此次疫情,你是否对《论语》中的“士”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请结合疫情中仁人志士的光荣事迹,谈一谈你对《论语》中“士”的认识以及对你的启发。要求:观点明确,语言准确,条理清楚。180字左右。
参考语句: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答案】面对汹汹疫情,84岁的钟南山义无反顾的挂帅出征,他不畏风险,逆向而行!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种称谓叫“士”,用来形容那些德才兼备、以身许国之人。此刻,我们庆幸,也自豪,国士仍在!钟老是当之无愧的“士”,因为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博士的担当。我们努力学习文化,让自己也成为一名士人,当祖国召唤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能挺身而出,不畏不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是一道微作文写作题目。微作文指的是文字较少,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表达准确的作文,和普通作文一样写,但贵在“精炼”,对用词造句要求更高,一般分为说明类、描写类、赏析评价类。
作答本题,考生首先要理解参考语句中所给三句话的含意。第一句是曾子说的,意思是:“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这段话可以看出曾子对士的要求:立志,要开阔光大;践行,要坚毅果敢。第二句是孔子说的,意思是:“志士仁人,不会为了求生损害仁,却能牺牲生命去成就仁。”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对“志士仁人”提出了最高的要求,认为“志士仁人”要有献身理想的愿望和勇敢。第三句也是孔子讲的,意思是:“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三个重要的范畴,也是仁之精神境界的不同体现,更是士的基本品质。综合参考语句给出的观点,我们不难发现,《论语》中对“士”的要求,既要立志与践行,也要有舍身成仁的品格,还要智、仁、勇全面具备。了解这些后,然后考生思考那些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仁人志士,明确谁是给自己感受最深的人,然后结合疫情中他的光荣事迹,写出自己对“士”的认识以及对你的启发。譬如,考生可以选择写钟南山院士,84岁的钟南山为了百姓安危,义无反顾的挂帅出征,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寻找战胜病毒的抗体,正在疫情最危急的时刻,钟南山院士成为了人民的主心骨,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博士的担当,他就是我们最敬佩的人,也是《论语》中“士”的形象,宁可舍身,也要成仁,大智大勇,永远践行着自己的伟志,从不退缩!作答时,注意写出自己的认识以及启发;还要注意条理和逻辑。
23.作文
《后汉书·王霸传》中,汉光武帝曾对王霸说:“颖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劲草。”疾风劲草,意思是说只有经过疾风的考验,才能知道什么是劲草,比喻危险和困难往往能够真正考验出一个人的品质。
请以“疾风劲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着眼现实,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展开想象,记叙他人的动人事迹,并表达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有细节,有描写。不少于700字。
【答案】例文:
疾风劲草
“咔”,一声清脆的笔尖折断的声音突兀地宣布着这段绘画的终止,本就烦乱不堪的我干脆扔下笔,站起身走到窗前。
阳光毫不吝啬地洒满屋内,将这不大的画室烘焙到了一个令人不适的温度;蝉鸣声此起彼伏,那噪音不停地敲打着我的心脏。我侧着头去看我的画作,线条杂乱无比——这就是我一上午的成果?它仿佛在无情地嘲笑我:算了吧,你不行!泪水逐渐不争气地湿润了眼眶。
那天返回的路上,我一直沉默着,因为堵车,公交车几乎一直纹丝不动,心烦意乱的我便打开了手机,漫无目的地翻阅着文章。突然,一句话映入了我的眼帘:“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看着这如金子般闪闪发光的句子,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在面对瓶颈期,进步成了最困难的事的时候,我是怎么做的呢?退缩?止步不前?那么我还如何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呢?岂不是被疾风打败了吗?不知不觉中到了站,我缓缓走下了公交车,抬头望着天上不断漂游的云层,我忽然感到心中有什么东西扎了根,在萌发,生长。
后来的每个周末,我都自愿前往画室训练。专攻自己的不足之处,笔尖“沙沙”地在作文纸上发出悦耳的声音,纸上的静物也逐渐成了形。当遇到困惑的时候,以往的我会选择避而远之,主动逃避困难,自然就不会有什么进步,现在的我,却选择了做一株劲草,勇敢地面对疾风的狂吹。瓶颈期是一个洪水猛兽,坚持不懈方可修成正果。我拨通了画室老师的电话,想去询问前进路上我遇到的一些困惑,不再自欺欺人。
“是你?周末了还去画室练习?老师看到你这么努力,真的很高兴!”挂断电话后,我的脸上还停留着微笑,不是骄傲与自满,而是为我终于可以成为“疾风”下的“劲草”而感到自豪!阳光还是那么炽热,蝉鸣声也依旧此起彼伏,可彼时我却觉得它们都是我的朋友,为我面对“疾风”的行动而加油助威。终于,画作完成了,我望着那不再凌乱的线条与逼真的形态,无意外地没有夸张的惊喜与喜悦,有的,只是嘴角旁淡淡的上扬。我知道,我胜利了。
“咔”,又是笔尖折断的声音,我轻轻弯下腰捡起铅笔,将它削好了后又心平气和地开始绘画。挫折都无法将我打败,就不论这一点小事了。我相信,疾风知劲草,只要保持那份坚定的意念与品质,经得住考验,终得一日看尽长安花。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是一道命题作文,标题“疾风知劲草”是个短语,含义是:在猛烈的大风中,可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比喻意志坚定,经得起危险和困难的考验。考生可以根据提示“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可写自己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没有害怕、退缩,而是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可以写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但凭借顽强意志渡过了难关。也可以根据“记叙身边他人的动人事迹”可以写同学、朋友克服困难的事例,表现他们经受住了考验;可以写当今社会的热点人物、时代楷模的事迹,歌颂他们坚强的意志,当然还要写出自己的感悟。写作时,可以通过一定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危险和困难,也可以在记叙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议论,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另外要注意题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有细节,有描写,不少于700字。
立意:
1.不惧“疾风”,勇做新时代“劲草”;
2.惟有“疾风”,才可锤炼出“劲草”的品质;
3.用坚忍意志铸就“劲草”品格;
4.“劲草”也需“疾风”的锤炼。
素材:
1.华罗庚初中毕业后,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有本领,有骨气的人,能将“困难”变成“动力”,像蚌壳那样,将烦恼的沙烁化成珍珠。在华罗庚面前,挫折和失败都成为了成功的向导,苦难成为了他人生的好学校。
2.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饱尝人间疾苦,二十岁参加了共产党员,因积劳成疾导致全身瘫痪,后双目失明,辗转病榻长达九年,然而卧病期间,在令人难以想象的困境中,他并没有心灰意冷,而是把笔作为武器,把文学创作当作自己新的工作岗位,开始新的奋斗,并以惊人的毅力写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不朽的名著。正如他自己所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奥斯特洛夫斯基一生遇到太多的岛屿和暗礁,但他经受住了这些苦难的考验,他迎着风浪激起的浪花也将永远摇曳在历史长河中。
3.贝多芬出生于贫寒家庭,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成年后又承受着双耳失聪的痛苦,但一切苦难并没能把贝多芬击倒。不幸的命运没能扼住贝多芬的喉咙,他坚持音乐创作,将合唱引入交响乐中,谱写《欢乐颂》,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面对生命中的“疾风”,贝多分是当之无愧的“劲草”。
4.高士其是我国科普作家。在外国留学时,有一次做实验,一个装有培养脑炎过滤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脑。从此留下了身体致残的祸根。他忍受着病毒的折磨,学完了芝加哥大学细菌学的全部博士课程。回国以后,他拖着半瘫的身子,到达延安工作。解放后病情恶化,说话和行动都十分困难,连睁、合眼都需要别人帮助。但他仍以惊人的吃苦精神进行创作,先后写成100多万字的作品。有人问他苦不苦,他笑着说:“不苦!因为我天天都在斗争,斗争是有无穷乐趣的。”
结构层次:
《疾风劲草》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文章以“我”的心理感受为线索,先写“我”的“烦乱不堪”,到自己的沉思,再到“忽然感到心中有什么东西扎了根,在萌发,生长”,最后写自己的喜悦。行文之中,作者穿插了一些议论,如“瓶颈期是一个洪水猛兽,坚持不懈方可修成正果”等,读来令人警醒。文章结尾句“疾风知劲草,只要保持那份坚定的意念与品质,经得住考验,终得一日看尽长安花”既画龙点睛,又升华了文章的主旨。总之,文章结构合理,表达流畅,可读性强。
【点睛】近年来全命题作文的命题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倾向:或贴近考生生活关注个体成长,或启迪考生思考人生哲理,或引导考生聚焦社会热点……丰富多样的命题,给考生作文的选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写作时,考生要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
相关文档
- 2018-2019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一2021-06-0510页
- 湖南长沙市雨花区2019-2020学年高2021-06-0513页
-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2020学年2021-06-0516页
- 【语文】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铁路一2021-06-0511页
- 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2021-06-0524页
-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2021-06-0528页
- 山东省临沂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2021-06-0522页
- 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2021-06-0524页
- 2018-2019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一2021-06-0527页
-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9-2020学年2021-06-05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