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上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的人才,不仅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使命,而且能承担起为世界、为人类作贡献的责任。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节奏不断加快。有学者曾根据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原理,提出“知识半衰期”说法:一个专业人士的知识如果不更新,在“半衰期”后,基础知识仍可用,但其他一半新知识却已落伍。据测算,1950年前的知识半衰期为50年,21世纪知识的半衰期平均为3.2年,IT高级工程师的仅为1.8年。如今的学习,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还需保持加速度。增长知识见识,可以说是一辈子的功夫。
另一方面,教育的普及、出版的繁荣、互联网的兴盛,使得知识获取的成本大大下降。“学好数理化”不再成为求知边界,通识教育正不断打开知识视野。因此,若以知识宽度论,今天学子可以完胜过去。然而,广度之外,同样需要有深度。书不多,反能精读以致“韦编三绝”;诱惑少,所以心无旁骛不断钻研。将有限的注意力资源用到最有效的地方,才会有“铁杵磨成针”的成就。因此,既要重视知识的宽度,也要重视学习的深度,在努力扩大知识半径的同时,避免陷入平面化的“知识焦虑”,落入浅尝辄止的学习路径。
既有知识的宽度,又有知识的深度,才能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卓越的见识。面对全球化竞争,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摆脱简单的记诵,在慎思明辨上下功夫;关注知识的积累,更注重思维的锤炼。换句话说,一种好的教育,既教会学生如何数清掉落的苹果,更激发学生思考为何苹果是掉下来而非飞上天。
知识传承很重要,见识的培育更关键。知是获取信息,是第一层级;识是具备见解,是更高层级。由知而识,方为智慧。一方面,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才算得上学懂弄通;而另一方面,具备粗中取精的信息筛选力、去伪存真的知识鉴别力、把握时代大势的洞察力,方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从容不迫。
- 23 -
今天谈增长知识与见识,不仅指向“上下五千年”,更要围绕“纵横八万里”。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有中国情怀,而且要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回顾历史,中国在全球化道路上每进一步,都离不开全球视野为先导。近代化早期,有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有林纾、严复等大规模译介外国经典;改革开放初期,有勒紧裤腰带公派留学生,更有打开国门搞建设;今天,面向更高层次的开放以及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有天下观的英才。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形势及其发展变化,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的人才,不仅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使命,而且能承担起为世界、为人类作贡献的责任。
《以知识见识锤炼真本领——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建设祖国,进而为世界、为人类作贡献,需要青年学生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
B. 知识的半衰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越来越短,只有终生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C. 只有注重思维锤炼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毕竟知识的深度比知识的广度更重要。
D. 学习知识应该粗中取精,去伪存真,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地阐明了当今时代知识更新节奏不断加快的情况。
B. 文章以古人“书不多、诱惑少”反做出更大的成就为事实基础,提出要重视学习的深度。
C. 因为形成见识的前提是知识的宽度与深度,所以文章先从知识的宽度、深度谈起。
D. 文章在论述增长知识与见识的意义时,希望学生具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情怀。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信息爆炸时代,专业人士的知识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就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B. 知识半径扩大,难免会陷入平面化的“知识焦虑”,落入浅尝辄止的学习路径。
C.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将知识学懂弄通,在当代从容不迫,只能靠自己。
D. 学生知道关注世界形势及其发展变化,也就等于具备了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
【答案】1. C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C项,“只有……才……”绝对化,“知识的深度比知识的广度更重要”与文中“既要重视知识的宽度,也要重视学习的深度”矛盾。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B项,“
- 23 -
以……为事实基础”不恰当,另外“书不多,诱惑少”说的不一定是古人。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难免会”说法绝对;C项,“只能靠自己”错,表述绝对;D项“也就等于”错,“关注世界形势及 其发展变化”,是“具备了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的条件。故选A。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斫琴心语
田金发
十五岁那年暑假,父亲让我学习斫琴。
一开始,父亲不让我动手,也不教也不讲,只是不住地使唤我搬木坯,打扫刨花和锯末,简直把我这个刚考上高中的学生当成了长工,气得我一直嘟囔:不干了!可是想想父亲许诺的回报——一台我梦寐以求的学习机,又把所有的气恼压回去。
一周后,父亲带我回老家。我第一次见到这两棵梧桐树。
父亲取出古琴,对着大树弹起来。曲罢父亲问我听出了什么?我摇摇头,父亲点点头。
“学贵乎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父亲看着梧桐树继续说:“那年我刚学艺,师傅外出。附近邻居过来借刨花引火,我随手拿了块旧木头塞给他。没想到竟然犯了大错。”
“为啥?”我问。
“斫琴用的木头并不是越名贵越好。”父亲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讲起了斫琴。“比如红木就不宜制琴,因为密度高,共鸣少,音色容易发死。最好是老杉木或是梧桐木,年轮通顺,密度均匀。这样做出来的琴,声音松透,音色也好。”
讲到这里,父亲停顿了下,颤抖着说:“那块木料,那块木料,是师傅的师傅留给他最珍贵的念想啊!”
- 23 -
父亲闭着眼睛,满脸泪水。停了好久,才继续说道:“那块木料,师傅保存了很多年,每天看一眼,琢磨如何下手,做一张最好的古琴。没想到我却有眼不识金镶玉,把它当柴火烧了。”
“那后来呢?”我担心地问。
“我师傅气得整整病了一个月。我生怕师傅把我赶走。谁知他再也没提此事。”
我替父亲长长地叹了口气。
父亲看我一眼继续说:“直到好多年后我准备出师才对我说:丢了木头事儿小,丢了心人就毁了。记住:万物不可轻侮。做琴如此,做人亦如此。”
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话也就随风而逝。
随后的日子里,我上学、工作、结婚、生子。本想着幸福的人生就这样走下去,谁知工作单位经营不善解散了。
经历了一系列生存挫折后,我又找到父亲开始学斫琴,不为别的,仅是为了养家糊口。
父亲对我更严格了。
“有的材料要先在水里泡半年,定型需要一到两年。”
“灰胎要刮五六层,每一层胎刮完以后都要等干透之后才能打磨找平上漆。”
“斫琴要刀到手到,心到眼到。”
……
父亲一遍遍地说,我一遍遍地改。我慢慢发现自己并不只是为了生计而斫琴,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斫琴,它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增长,也许是因为对古琴有了更深的理解,听着父亲的话也感觉格外有道理。父亲见我听话,反而唠叨少了。
那次我见完客户回来,根据客户需求规划出图纸拿给父亲过目。当时他正在吃饭,见我拿来图纸立刻停下给我指点。这个怎么铲,那个怎么刨,连比划带说,唯恐不详细。母亲端过来午饭,他赶紧递给我一碗。我让他先吃再讲,他说我讲完再吃。
同样的场景,同样的人,想起第一次学琴时父亲对我的吆喝,再到如今父亲的平易近人,我突然笑了。
有一年,我独自回了趟老家。
两棵梧桐树越发粗壮,像两个巨人,笑看云淡风轻。
三天后,我伐下了其中一棵,带回作坊。第一斧子下去梧桐发出的声音,仿佛惊动了什么似的。我有强烈的预感,父亲的意愿成了!
- 23 -
板材晾了一年后,我开始斫琴。此后又两年,我独自待在一个山脚下的作坊里,用这棵梧桐剖成的十张板子做面板做了十种琴。挖槽腹、用梓木斫底板、披漆胎、罩面漆……两年时间,除了春天的风、冬天的雪,除了夏天的泉流和秋天的大雁,没人知道我在这里。我自己坐在石头上,于夕阳余晖中看挂在墙上的尚未完工的琴坯。没人跟我说话,但我能真切地听到万物说话的声音,每一声都真实而纯正。
父亲五十六岁生日那天,我把他带到琴房。十张琴一字排列,整整齐齐。父亲看了看琴,又看了看我,随手拿起一张弹起来。
琴声淡淡,朴实清新。恍惚中我似乎听到斧凿丁丁,桨声欸乃。似乎看到,青山绿水中,渔樵问答。渔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樵曰:“余之志在山林也。”
而此时,青树绿荫里,一位老者正曲罢收琴,问小子曰:“薄木丝弦,其音何谐?”小子曰:“琴为心声,人琴合一。”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善于借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比如“那块木料,那块木料”,重复两次,表现出父亲即使多年以后回忆起往事仍满腹愧疚,难以释怀。
B. “两棵梧桐树越发粗壮,像两个巨人,笑看云淡风轻”,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语义双关,写出了“我”在经历世事之后,思想逐渐成熟起来。
C. 篇末“渔樵问答”和“长幼问答”的内容暗示了文章主旨,含蓄地揭示出“我”找到了自己的本心,就是要回归山林,与自然融为一体。
D. 本文材料组织详略得当,重点描写了十五岁时随父回老家,梧桐树下父子对话和成年经历挫折后开始学习斫琴的经历与感受,其他都一笔略过。
5. 文中说“我慢慢发现自己并不只为了生计而斫琴”,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我”还为了什么而斫琴。
6. “心语”是指发自内心的人生的感悟,本文作者的“斫琴心语”或直接或隐晦,请结合作品,概括作者抒发了哪些“心语”。
【答案】4. C 5. ①因为对生活的热爱,“斫琴”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因爱生活而爱斫琴。②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在斫琴的过程中“我”逐渐找到了自己丢失的“心”,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重新认识了自己。③为了传承传统文化,古琴是传统文化的载体,“父亲让我学习斫琴”,实际上是对“我”传承传统文化寄予厚望。
6. ①万物不可轻侮,不能以外表评判人和事物的价值。②做人不能丢了初心,要坚守理想,找到自己的位置。③多接触某一事物,才能对它产生兴趣,进而热爱它。④成功、成才需要时间,要学会耐心等待。⑤做事要专注,要耐得住寂寞。⑥挫折并不可怕,经历可以使人成长。
【解析】
- 23 -
【4题详解】
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C项,“含蓄地揭示出‘我’找到了自己的本心,就是要回归山林,与自然融为一体。”对文章主旨理解有误。“我”找到本心,是想表达我明白了一些道理,不以外表取人取物,不忘初心,坚守理想,要耐得住寂寞等。故选C项。
【5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本归纳概括能力。答题前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持文本的内容。明白小说写了什么人什么事,要表达什么主旨。本题要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我”除了生计之外,还为了什么而斫琴。文中说“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斫琴,它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增长,也许是因为对古琴有了更深的理解”,表明因为对生活的热爱,“斫琴”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因爱生活而爱斫琴。文中写“我”砍了老家的一棵梧桐后,独自待在一个山脚下的作坊里两年,真切地听到万物说话的声音,每一声都真实而纯正。表明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在斫琴的过程中“我”逐渐找到了自己丢失的“心”,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重新认识了自己。结尾借 “渔樵问答”和“长幼问答”的内容“琴为心声,人琴合一。”表达父亲让“我”学习斫琴,实际上是对“我”传承传统文化寄予厚望。
【6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意主旨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小说的内容。明确小说写了何人何事,领悟小说要表达的情感或道理。本题要求考生概括作者抒发了哪些“心语”。“心语”是指发自内心的人生的感悟,本文作者的“斫琴心语”有的直接,有的隐晦。
- 23 -
文中父亲对“我”讲他曾经无心丢了他师傅的一块看似普通却珍贵的木头而追悔莫及,他说“丢了木头事儿小,丢了心人就毁了。记住:万物不可轻侮。”表明万物不可轻侮,不能以外表评判人和事物的价值。父亲当年说“做琴如此,做人亦如此”,后来“我慢慢发现自己并不只是为了生计而斫琴,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斫琴,它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表明我明白了做人不能丢了初心,要坚守理想,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我”在斫琴的过程中,爱上了这个手艺,享受这个过程,表明多接触某一事物,才能对它产生兴趣,进而热爱它。“我”砍了老家的梧桐后,用了一年的时间晾晒木材,用了两年的时间去打磨,表明成功、成才需要时间,要学会耐心等待。做事要专注,要耐得住寂寞。“我”上学、工作、结婚、生子。生活本一帆风顺,本想着幸福的人生就这样走下去,谁知工作单位经营不善解散了。于是“我”迫于生计又找到父亲开始学斫琴,斫琴的过程让我爱上了这个手艺,也明白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由此可以理解出,“我”的斫琴心语是,挫折并不可怕,经历可以使人成长。
【点睛】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的题目,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目前,一定要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小说的内容。明确小说的环境背景,小说塑造的主要和次要的人物形象,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领悟小说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须细心和耐心。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信息来源广,考验着大众的分辨能力。自网络信息搜索形式发生变化以来,大众获得信息的方式也出现了变化。更方便的信息获取渠道,让民众能轻松地获取信息,几乎一切问题,通过网络都能得到详细、准确的解答,从而也降低了对知识的权威感与信赖感。但多媒体信息便捷复制、及时传播的特点,让民众信息量急剧增加,同时也超出了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纷繁复杂的信息超出了大众理解与分辨能力。
信息传播迅速,容易造成群众情绪失控。随着自媒体的使用,它改变了传统一对多的传播形式,变成多对多的形式,自媒体的草根性决定了人人都能充当信息发布者。大众利用微博、短信、微信、视频直播等方式随时随地传播信息,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壁垒。自媒体的隐蔽性让传播者处在隐蔽状态,让整个传播更为随意、大胆,让很多谣言、不实信息开始传播,并且一度影响了群众对信息的正确判断,很容易出现群众情绪失控以及网络舆情事件。
《自媒体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
材料二:
- 23 -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新科技在媒体和受众之间开辟了一条彼此了解的通道,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媒体领域的市场细分越来越明显,对用户信息的整理、挖掘和分析显得至关重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处理手段,在增强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的兴趣爱好、受教育程度、经常浏览的页面、停留时长等数据信息,实现对内容的个性化加工、定制服务,并实施及时有效的精准推送,让“你关注的就是头条”从理想状态变成现实可能。在这里,媒体做到了新闻产品的适销对路,受众实现了各取所需,传播力也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新媒体时代传播力的影响要素及其建构路径》
材料三:
媒体是否位居主流,最终要靠传播效果来检验。全媒体时代,虽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但酿不出“好酒”,也难以留住受众。在我们开疆拓土构建的新媒体渠道上,必须不断增强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正能量的优质产能,通过设置公共议题,把握社会重大问题,进行舆论引导和认同构建,实现与受众的有效连接,推动舆论场形成“以主流引领百舸争流”的局面。
《主流媒体如何巩固主流地位》
材料四:
讲真话产生公信力,报道热点产生影响力。这些最基本、最基础的传播规律,在纸媒时代如此,在新媒体时代同样有效。应该看到,我们的主流媒体在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方面,即使在过去纸媒时代,也做得并不够好。远离热点、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是多年来我们始终在检讨、却时好时坏从未根治的一些现象。在渠道垄断的纸媒时代,读者别无他选,这种矛盾长期存在却没有过于显现,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不仅十分突出,而且影响到了纸媒的生死存亡。
因此,主流媒体要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一个重要的着力点是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上,不回避、不躲闪,讲真话。受众是从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感受一家媒体的公信力的。只有在日常的报道中,始终关注社会热点,始终满足读者需求,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关键时刻才能产生真正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乃至凝聚力和鼓动力。如果我们在日常的社会热点问题上、在群众关心的问题上,一直采取回避的态度,采取文过饰非的方式,而又寄希望于在重大事件、关键节点上,发挥关键作用,事实上是难以取得满意效果的。
《以优质内容参与传播竞争》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媒体的草根性决定了人人都能利用微博、短信、微信、视频直播等方式发布信息,自媒体的隐蔽性是信息的传播更为随意、大胆的重要原因。
B. 随着网络信息搜索形式变化,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方便,但急剧增加的纷繁复杂的信息也超出了大众理解与分辨能力。
C.
- 23 -
媒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处理手段,对每个用户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有可能实现“你关注的就是头条”。
D. 主流媒体要想位居主流,必须不断增强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正能量的优质产能,形成“以主流引领百舸争流”的传播效果。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主流媒体,在渠道垄断的纸媒时代不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不考虑读者需求,内容远离热点、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
B. 主流媒体要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就要始终关注社会热点,满足读者需求,坚持实事求是。在热点问题上,不回避、不躲闪,讲真话。
C. 谣言、不实信息传播,影响了群众对信息的正确判断,很容易出现群众情绪失控以及网络舆情事件。这是自媒体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之一。
D. 新科技在媒体和受众之间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媒体做到了新闻产品的适销对路,使受众实现了各取所需,传播力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9. 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应该如何应对才能增强传播力,巩固主流地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7. C 8. A
9. 利用新科技,做到新闻产品的精准推送,让受众实现各取所需,实现“你关注的就是头条”。增强主流价值、正能量内容供给,通过设置公共议题,进行舆论引导和认同构建,实现与受众的有效连接。讲真话,报道热点。在社会热点、群众关心的问题上,不回避。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始终满足读者需求。
【解析】
【7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项,“有可能”分析有错。材料二中“让‘你关注的就是头条’从理想状态变成现实可能。”文章是“已然”不是“未然”。故选C项。
【8题详解】
- 23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我们的主流媒体,在渠道垄断的纸媒时代不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不考虑读者需求,内容远离热点、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以偏概全,整体否定了主流媒体。材料四中说“我们的主流媒体在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方面,即使在过去纸媒时代,也做得并不够好。”只是表达做得不够好。故选A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本题要求概括,在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如何才能增强传播力,巩固主流地位。材料二“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处理手段”“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的兴趣爱好、受教育程度、经常浏览的页面、停留时长等数据信息,实现对内容的个性化加工、定制服务,并实施及时有效的精准推送,让“你关注的就是头条”从理想状态变成现实可能”“媒体做到了新闻产品的适销对路,受众实现了各取所需”可以总结概括出,主流媒体要利用新科技,做到新闻产品的精准推送,让受众实现各取所需,实现“你关注的就是头条”。材料三中“必须不断增强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正能量的优质产能,通过设置公共议题,把握社会重大问题,进行舆论引导和认同构建,实现与受众的有效连接”,能总结概括出,主流媒体要增强主流价值、正能量内容供给,通过设置公共议题,进行舆论引导和认同构建,实现与受众的有效连接。材料四中“讲真话产生公信力,报道热点产生影响力”“主流媒体要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一个重要的着力点是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上,不回避、不躲闪,讲真话”能总结出,主流媒体要讲真话,报道热点。在社会热点、群众关心的问题上,不回避。材料四中“始终关注社会热点,始终满足读者需求,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可以总结出,主流媒体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始终满足读者需求。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 2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武字子张,南阳湖阳人也。少时避仇,客居江夏。王莽末,竟陵、西阳三老起兵于郡界,武往从之,后入绿林中,遂与汉军合。更始立,以武为侍郎,与世祖破王寻等。拜为振威将军,与尚书令谢躬共攻王郎。
及世祖拔邯郸,请躬及武等置酒高会,因欲以图躬,不克。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武由是归心。
及谢躬诛死,武驰至射犬降,世祖见之甚悦,引置左右,每劳飨诸将,武辄起斟酌于前,世祖以为欢。复使将其部曲至邺,武叩头辞以不愿,世祖愈美其意,因从击群贼。世祖击尤来、五幡等,败于慎水,武独殿,还陷阵,故贼不得迫及。
世祖即位,以武为侍中、骑都尉,封山都侯。十三年,增邑,更封郇侯。将兵北屯下曲阳,备匈奴。坐杀军吏,受诏将妻子就国。武径诣洛阳,上将军印绶,削户五百,定封为杨虚侯,因留奉朝请。
帝后与功臣诸侯宴语,从容言曰:“诸卿不遭际会,自度爵禄何所至乎?”武曰:“臣以武勇,可守尉督盗贼。”帝笑曰:“且勿为盗贼,自致亭长,斯可矣。”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帝故纵之,以为笑乐。
显宗初,西羌寇陇右,覆军杀将,朝廷患之,复拜武捕虏将军,合四万人击之。羌乃率众引出塞,武追击到东、西邯,大破之,斩首四千六百级,获生口千六百人,余皆降散。武振旅还京师,增邑七百户,并前千八百户。永平四年,卒。
《后汉书•马武传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
B. 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
C. 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
D. 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3 -
A. 三老,是古代掌教化的乡官,通常要有一定程度的文化知识和政治见解。
B. 增邑,指增加食邑。食邑是卿大夫的封地,因收其赋税而食,故名食邑。
C. 印绶,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也借指官爵。
D. 显宗,本文指东汉明帝刘庄,“显宗”是他的谥号,“明帝”是他的庙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武生逢乱世,择木而栖。他在王莽末年先跟随三老起义,后进入绿林军与汉军会合,在更始帝手下担任侍郎、振威将军。最后驰奔到射犬投靠刘秀。
B. 马武熟悉军事,战功卓著。他率军在北屯攻下曲阳,防御匈奴。显宗初年,他率部众引兵出塞,追击西羌到东、西邯,斩敌四千六百人,俘获一千六百人。
C. 马武胸怀豁达,敢说真话。经常醉后在皇帝面前当面折损同僚,评论他人的长短,没有什么避讳和顾忌的。光武帝故意放纵他,把这作为笑乐之事。
D. 马武追随刘秀,忠心不二。刘秀让马武率领旧部屯守邺城,马武不愿去,光武帝赞许他的心意。刘秀在慎水战败,马武独自殿后,保护刘秀撤退。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祖见之甚悦,引置左右,每劳飨诸将,武辄起斟酌于前。
(2)坐杀军吏,受诏将妻子就国。武径诣洛阳,上将军印绶。
【答案】10. A 11. D 12. B
13. (1) 光武帝见到他非常高兴,把他安置在自己的身边,每当慰劳犒赏众将,马武总是起身在前面斟酒。
(2) (马武)因犯杀军吏罪,接受诏令带着妻儿回到他的封国。马武径直到洛阳,交还了将军印绶。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武”“丛台”“吾”“渔阳上谷突骑”“将军”“世祖”“兵”“我”“掾史”,虚词“之”“与”,标志性词语“曰”,“独”意思是“单独”,前省略主语“光武帝单”,意思是“光武帝单独与马武登临丛台”,所以“独与武登丛台”意思完整,结构独立,前后断开,排除CD两项。“习”意思是“熟悉”,“
- 23 -
兵”意思是“军事,兵法”,作“习”的宾语,意思是“熟悉军事”,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再结合本句意思:图谋作罢,光武帝单独与马武登临丛台,随口对马武说:“我得到了渔阳、上谷的突击骑兵,想让将军你统率他们,怎么样?”马武说:“我愚笨怯懦,没有谋略。”光武帝说:“将军长久统率部队,熟悉军事,岂能与我这个文笔小吏相同!”句子可以断开为: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显宗’是他的谥号,‘明帝’是他的庙号”说法错误,谥号应是“明”,庙号“显宗”。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马武……他率部众引兵出塞”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最后一段,原文为“羌乃率众引出塞”。所以率部众引兵出塞的是西羌,不是马武。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之”,代词,他,代指马武;“引置左右”,省略句,“引(之)置自己左右”,把他安置在自己的身边;“每”,每当;“劳飨”,慰劳犒赏;“辄”,就;“斟酌”,斟酒;“斟酌于前”,介词结构后置,“于前斟酌”,在前面斟酒。(2)中“坐杀军吏”省略主语“马武”,翻译时补齐;“坐”,.因……犯罪,触犯法律;“受诏”,接受诏令;“将”,带着;“妻子”,妻子儿女;“就国”,指回到他自己的封国;“径”,径直;“诣”,到;“上”,上交,交还;“上将军印绶”交还了将军印绶。
- 23 -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马武字子张,南阳郡湖阳县人。年轻时为避仇,客居在江夏。王莽末年,竟陵、西阳三老在郡界起兵,马武前往跟从起义,后进入绿林军,就与汉军汇合。更始帝即位,任命马武为侍郎。(后来马武)与光武帝一起打败了王寻等人,被封为振威将军,与尚书令谢躬一起攻打王郎。
等到光武帝攻占邯郸,摆酒举行丰盛宴会,请谢躬及马武等人,乘机要在宴席除掉谢躬,没有成功。图谋作罢,光武帝单独与马武登临丛台,随口对马武说:“我得到了渔阳、上谷的突击骑兵,想让将军你统率他们,怎么样?”马武说:“我愚笨怯懦,没有谋略。”光武帝说:“将军长久统率部队,熟悉军事,岂能与我这个文笔小吏相同!”马武从此归心光武帝。
等到谢躬被诛死,马武驰奔到射犬投降,光武帝见到他非常高兴,把他安置在自己的身边,每当犒劳众将,马武总是起身在前面斟酒,光武帝以此为快事。又让马武率领旧部屯守邺城,马武叩头辞谢说不愿去,光武帝更加赞许他的心意,因此马武跟随光武帝击讨群贼。光武帝攻打尤来、五幡等反贼,在慎水战败,马武独自殿后,返身冲进敌阵,因此贼军不得迫近赶上。
光武帝即位,任命马武为侍中、骑都尉,并封他为山都侯。建武十三年,增赐马武封邑,改封为郇侯。马武率军在北屯攻下曲阳,防御匈奴。因犯杀军吏罪,受诏带着妻儿回到他的封国。马武径直到洛阳,交还了将军印绶,削减食邑五百户,定封为杨虚侯,因此被留京师,担任奉朝请。
光武帝日后与功臣诸侯聚在一起叙谈,随口说:“各位卿家如果不逢遇时机受封,自认为爵禄能到哪里?”马武说:“臣下凭武勇,可以当守尉督捕盗贼。”光武帝笑着说: “你不去当盗贼就已经是万幸了,靠自己的本事当亭长,还是可以的。”马武生性嗜酒,豁达敢言,经常醉后在御座前当面折损同僚,评论他人的长短,没有什么避讳和顾忌的。光武帝故意放纵他,以这作为笑乐之事。
显宗初年,西羌侵扰攻打陇右,消灭全部汉朝军队杀死汉将,朝廷以之为患,又拜马武为捕虏将军,聚合四万人出击。西羌就率部众引兵出塞,马武追击到东、西邯,大败西羌,斩敌四千六百人,俘获一千六百人,其余都投降逃散。马武整顿军队班师还京,增加食邑七百户,加上以前的封邑共一千八百户。永平四年,马武去世。
- 23 -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长安春望
卢纶①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①卢纶:天宝末年举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从春风着笔,紧扣诗题,“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
B. 颔联写归途遥远,在梦中都不知何日能到,然而又有几人能回乡呢?既有伤感、无奈,又聊以自慰。
C. 颈联写川原纵横交错,远至天边;宫殿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的写景,壮观中隐含衰飒之意。
D. 诗人感时伤怀,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表达情感细腻委婉。
15. 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逢世难”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②“独将”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愁苦;③“衰鬓”表达了对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④“客秦关”表达客居他乡的羁旅惆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B项,“在梦中都不知何日能到”说法错误,应为归途遥远,不知何日能到,只能在梦中回去。故选B。
- 23 -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能力。鉴赏诗歌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本题要求简要分析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可以在理解该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注释,抓住诗句中重点词语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尾联“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大意是说: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难,独自客居长安,又有谁来怜悯我呢。该联表达的情感,可根据该联中重点词语“逢世难”“衰鬓”“客秦关”和注释中的“屡试不第”“终身不得重用”等词语作答。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用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 , _____”。
(2)《陈情表》中形象刻画自己幼年寂寞、孤独惨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答案】 (1). 风之积也不厚 (2).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3).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4).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5). 落霞与孤鹜齐飞 (6). 秋水共长天一色
【解析】
- 23 -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僮,鹜。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锻炼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办事能力。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既要__________,也要冲锋陷阵,切实解决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贫富差距加大会影响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所以解决贫困问题__________。
脱贫任务艰巨,到2020年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 ),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__________地推进难以完成的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__________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敢不敢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锻炼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办事能力。
B.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体现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办事能力。
C.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锻炼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办事能力。
D.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体现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办事能力。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运筹帷幄 迫在眉睫 按部就班 众志成城
B. 建言献策 千钧一发 循规蹈矩 同仇敌忾
C. 运筹帷幄 千钧一发 按部就班 同仇敌忾
D. 建言献策 迫在眉睫 循规蹈矩 众志成城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 23 -
B. 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C. 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D. 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答案】17. B 18. A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①不合逻辑,应是“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②搭配不当,“锻炼”与“状态”“作风”不搭配,可改为“体现”。综合分析,B项修改最恰当。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①运筹帷幄: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泛指筹划决策。建言献策:陈述主张或意见,进献计策。此处主语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应选用“运筹帷幄”。
②迫在眉睫:形容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千钧一发:形容事态极其危险。此处强调的是“紧急”而不是“危险”,应选用“迫在眉睫”。
③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现在指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做变通。此处语境是“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根据此处语境,应选用“按部就班”。
④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得到成功。同仇敌:全体一致地仇恨敌人。此处语境是团结一致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应选用“众志成城”。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语句逻辑严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把握考点考向的要求。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
根据下文的词语“也”,可排除C、D两项;
“矛盾和问题”的前面是多重定语,正确的语序应是“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排除B项。
- 23 -
故选A。
【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
20.下面是某中学社团书画社新任社长的就职演说,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各位社友:大家好!
今天能当选为书画社社长,我深感荣幸。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支持!因在家受令尊的影响,我从小喜爱书法和国画。从小学起,本人就惠顾各类书画比赛,并多次荣获大奖,有一定书画造诣。今天被选为社长,我一定恪尽职守,不负众望,为大家服务。大家在练习书画过程中,如有疑惑,我一定不吝辅导。也希望大家务必配合我的工作,齐心协力把书画社办得越来越好。
谢谢大家!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答案】 (1). ①“令尊”改为“家父”或“父亲” (2). ②“惠顾”改为“参加” (3). ③“造诣”改为“功底”或“基础” (4). ④“不吝”改为“尽力”或“乐于” (5). ⑤“务必”改为“删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考点。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如下问题:对话的双方以及其地位身份的差距、说话的场合情境等。语言要符合表达者的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要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题干中说在语言、逻辑等方面存在若干问题,考生可有目的地从搭配不当、歧义、不合逻辑等角度去分析。“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改为“家父”或“父亲”;“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改为“参加”;“造诣”指学业、专门技术等达到的水平、境地,用于自己不合适,改为“功底”或“基础”;“不吝”多用于请对方做什么,改为“尽力”或“乐于”;“务必”语气生硬,删去。
- 23 -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受瞩目的机器人应用市场。作为智能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高端应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实中,医生已经感受到来自手术机器人的压力。不过,现在说手术机器人将完全取代医生还为时尚早。手术机器人虽然更灵活、更精准,但是还不能完成所有外科手术。另外,②____________________。首先是普及中的费用关。与传统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会多花上千元至数万元不等。其次是患者心理关。如果推广普及机器人来做手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机器人会不会乱挥刀?”“万一程序被黑客入侵怎么办?”更重要的是,现在手术机器人仍需医生操作,因为真正给患者安全感的还是操作机器的医生。
【答案】 (1). 手术机器人会不会有朝一日取代医生呢 (2). 手术机器人要普及还需要跨过两道关 (3). 还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接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根据文意填空的语言连贯的能力。这类试题考生要先对所给文段进行浏览,然后结合题干的具体要求,根据前后文文意准确填写,注意关联复句和句式的特点。本题中第一处根据后文文意,“现在说手术机器人将完全取代医生还为时尚早”,前面空应该填“机器人取代医生做手术”。第二处根据后文文意是说手术机器人要过:“费用关”“心理关”。第三处根据后文文句“真正给患者安全感的还是操作机器的医生”,此处应该填患者担忧安全的问题。总之,考生要注意前后文文意的把握。
【点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
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网络时代,生活愈发便利,动动手指便可享受购物、缴费、挂号等服务,然而在我们感受互联网科技带来的便利时,老年人群体却逐渐与“时代”脱节。
材料二:担心日渐衰老的父母看病不方便,一位北漂女孩儿今年中秋节回家探亲时,为父母从手机上下载了看病软件,又手绘了8页示意图,帮助老人熟悉掌握软件操作流程。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 23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我教爷爷奶奶用微信
漫长的暑期生活,我这个微信达人自然而然地成了奶奶学微信的指导师。已过花甲之年的奶奶对微信可是一窍不通啊,不知我这个老师能否胜任这个工作呢?
刚刚下载好软件,奶奶早已迫不及待。我帮她注册好了微信账号,就开始教奶奶如何使用微信。我先教奶奶如何发消息。“奶奶,你看到这个通讯录了吗?点进去,就可以看到妈妈和我的微信号了。”我耐心地讲给奶奶听。“哦,上面这个是你的,下面这个是妈妈的。对了,你点进去,就会有一个绿色的方框,那个就是发消息了。”奶奶眯起眼睛,对着光,看了半天。“是这个吧!”“对对,就是这个。点进去之后,左下角有一个圆点,就是发语音的,奶奶,你发语音就可以了。你发给我试试。”“好!先点通讯录,再点发消息,点圆点”奶奶边说边点。奶奶居然这么快就发了一个消息给我,看来奶奶已经学会了。
接着,我开始教奶奶如何看链接,就是新闻啊,搞笑视频啊什么的。我给奶奶发了一个链接。“奶奶,我刚才给你发了一个链接,里面是视频,你点开就可以看了。”“好的好的。”“如果不在家里,就没有WiFi了,在外面不能开视频,这样会花很多钱的,知道吗?”“好的,好的。哦,对了,刚才你说发消息怎么发来着?”天哪,奶奶学得快,忘得也快,没办法,谁让我是老师呢,我又教了一遍,做了好多次练习,奶奶总算记住了。
过了几天,奶奶又过来问我:“杨梓啊,前几天,微信发消息该怎么发呀,奶奶真没用,全忘了。”我正在解一道难题,好不容易快想出来了,奶奶这一问,把我的思路全打断了,我暴跳如雷,边说边拿笔在桌子上敲:“哎呀,前几天不是刚教过你了嘛!怎么这么快就忘了,真笨!”奶奶默默地,没说话,轻轻地关上门,退出了我的房间。
过了一会儿,那终于解出了那道难题。我随手拿起了一本书,书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父亲年纪大了,和儿子一起坐在花园里。这时候飞来一只麻雀,父亲好奇地问儿子:这是什么?儿子看了一眼,又盯着报纸说:麻雀。麻雀又飞到了另一个地方吃饭,父亲又问:那是什么?儿子有些不耐烦,“爸我刚告诉过你,那是麻雀。麻雀飞到了空中,落到了别处。”父亲又忍不住问:那是什么?儿子忍不住爆发了:麻雀!爹!那是麻雀!么-啊-麻!七-月-雀!你为啥总是问问问!都告诉你几百遍是麻雀了,你怎么就是不知道呢?父亲被儿子一顿怒吼,没有说话,默默回屋了。他拿过来一个旧的日记本,让儿子读其中一段,“儿子三岁了,今天和我在公园,我们面前有只麻雀,我儿子问了我21次那是什么,我回答了21次,他每次问同样问题的时候,我都回答了他,一次又一次。”我突然想起自己刚才对奶奶的态度,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我拿起自己的手机,给奶奶发了条微信,向奶奶道了歉。
- 23 -
我们长大了,快节奏的生活,令我们的耐心逐渐消磨,而他们,我们的爷爷奶奶,曾经在我们还小的时候,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我们如何去感知和爱这个世界。岁月流逝,爷爷奶奶也老了,也有很多东西不懂,当他们问我们的时候,我们甚至很难解释清楚,但我们真的要拿出耐心,因为他们曾经不厌其烦地解答我们儿时问出的各种幼稚的问题,解决我们幼时惹出的各种麻烦。彼时的无私付出,今日我们要换位思考,加倍奉还。爱他们,趁现在,一切还来得及。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一谈论的重点是老人群体和互联网科技的关系,材料二谈论的重点是子女给父母尽孝时,应当帮助父母掌握一些基本的互联网操作流程,让父母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因此,泛谈互联网的价值或者孝的意义,都属于偏题作文。
(1) 子女当“技术反哺”父母
(2) 心系空巢老人,莫忘精神食粮
(3) 给尽孝插上“互联网”翅膀
(4) “互联网+”时代,请别落下父母
(5) 网络时代,谁来扶老人一把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23 -
- 23 -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2021-06-0512页
-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第一中学2019-2022021-06-0527页
- 语文卷·2019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二上2021-06-0510页
- 2019-2020学年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2021-06-056页
- 2017-2018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上2021-06-059页
- 北京市西城区北京第四十三中学20192021-06-0525页
- 2017-2018学年重庆市彭水一中高二2021-06-0513页
- 语文卷·2019届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2021-06-0518页
-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2021-06-0518页
- 2017-2018学年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二2021-06-05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