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28 KB
  • 2021-06-05 发布

北京市平谷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平谷五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入学测试试题 ‎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鲁迅先生曾说:“其(《红楼梦》)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各美其美的真实世界。其显性特征有三。‎ 特征一: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红楼梦女性的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项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 特征二: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就像作家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样板,而是一群“小才微善”或“情或痴”的“异样女子”,各有一分智慧,一分善良,一分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 特征三: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有种种;“微善”,有种种;真性情,更有种种。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有雷同。‎ 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如史湘云、芳官等),或心智锐敏(如林黛玉、龄官等),或性子刚烈(如直面戕害时的鸳鸯、尤三姐等),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知承传与任意流淌。‎ 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珍重自己、体恤他人,是对儒家“修己安人”和而不流”等积极内涵的认同与实践。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如李纨、麝月等),待人宽容(如薛宝钗、花袭人等),且品性坚韧(首推平儿,还有薛宝钗等),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知承传与清醒高扬。‎ ‎(摘编自刘敬坼《<红楼梦>是这样看女人写女人的》)‎ 材料二 薛宝钗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 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冷香丸”的意义,是解热毒的意义,也是治疗内外分裂的意义。‎ 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评。我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他对宝钗有一种理解的同情。‎ 他说:“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剧的象征。”薛宝钗是个才、德、貌三全的人物,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少女。她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爱恋向往,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规范,竭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以至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在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需要药治。林黛玉的悲剧固然是悲剧,但她毕竟把自己的情感毫无掩饰地率性表露过、宣泄过,任自己的眼泪挥洒过、畅流过,而薛宝钗则把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压在心底,然后装出一副冷清的面孔去面对那个虚假的缺乏真情真性的世界。她是真正的封建道德的点缀品、牺牲品,她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香丸化解掉的,实际上是被封建道德专制理念埋葬掉的。薛宝钗的悲剧是对青春热情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自己屈服于外部社会规范而牺牲自我心性的结果。这种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更深刻的悲剧,所以胡菊人先生称之为“大悲剧”。‎ 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者,而忽视了她是封建规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发现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面具去面对险恶社会的人。‎ ‎(摘编自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读》)‎ 材料三 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说宝钗“孜孜以求的是‘甜如蜜’的小人之交。她常给人送东西......有的是有一定同情心的善行。但我们也应看到,她的动机是复杂的。首先是有求德美名……目的也在邀时誉……笼络人心”。其实这说法有可商榷之处。‎ 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还为此耍了阴谋——移祸黛玉。我承认,宝钗是有缺点的。但读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见,实事求是地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则不难发现,指斥其“奸”过于严苛。那日正值芒种,宝钗与凤、纨、迎、探、惜等在园中玩耍,因独不见黛玉,故去潇湘馆找她。由于忽见宝玉进去怕自己也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来。这恰好证明她心地纯正,不存忌妒之念。接着见一双玉色蝴蝶,十分有趣,遂追扑起来,又证明她并无醋意不快。这时听见亭内红玉与坠儿说话,宝钗认为“奸淫狗盗”,固然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实不足取,但她装着追寻黛玉,却是此时此境合乎实情之言。人们情急之下作出的反应往往与正在进行的事有关,她此行就是为找黛玉而来,因此,说寻黛玉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毕竟,处境窘急,脱口而出,情有可原。‎ 比如,在金钏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确实是无情到了冷酷的程度。但说她将自己两套新衣拿出来给金钏装裹,是为了对照贬损黛玉,实在有失偏颇。因为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之类的话是王夫人所说,且宝钗历来心胸宽大,从不计较琐事,连庭院花木、房间布置、衣服首饰等都不大讲究,所以在姨妈精神上遭受巨大压力时,她主动提出此议是十分自然的。她在宽慰王夫人时说的一席话,除了表现其惊人的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嫌疑而已。因为人们有时为了安慰亲人、朋友,会说一些减轻受话人责任的话,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其心中真实的判断。断言其“奸”,并无铁证。‎ 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 ‎(摘编自周思源《探秘集》)‎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红楼女子之美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各美其美。‎ B.美得适度。‎ C.都兼具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 D.体现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 ‎2.根据材料二,下列与“冷香丸”有关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曹雪芹创造出以“冷香丸”治疗宝钗的“热毒”,是一种精彩的写法。‎ B.“冷香丸”所解“热毒”“病症”之一是追求功名,之二是为人端庄。‎ C.有人认为,“冷香丸”有治疗内热外冷分裂性格的意义,对宝钗有益。‎ D.有人认为,“冷香丸”是压制生命活力、扭曲真实心性的,对宝钗有害。‎ ‎3.根据材料三,下列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中,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3分)‎ A.去潇湘馆寻黛玉,因见宝玉进去怕有不便,便没有前往,可见她不存忌妒之念。‎ B.担心红玉与坠儿怀疑自己,便假装是在追黛玉这是情急之下的正常反应。‎ C.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给金钏装裹,是为了给王夫人减压,不是为了贬损黛玉。‎ D.认为金钏死不足惜是特定情境下的话语,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 ‎4.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说明对宝钗的评价众说纷纭的原因。(4分)‎ ‎5.人物的复杂性是指文学作品中某个人物形象有丰富的释读和评价的可能,上面三则材料中所分析的宝钗就是一个复杂性人物。请从《红楼梦》《呐喊》《边城》《老人与海》《平凡的世界》《红岩》这六部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宝钗除外),结合作品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该人物复杂性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二(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清风拂面 孙春平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理发棚,简易得没法再简易。四根竹竿做桩,四片灰白布充墙。‎ 小棚里有四个人,理发员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汉子,罩着白褂。他很健谈,手忙嘴不停,此时正跟理发的那位老者聊得欢。坐在靠边的凳上排队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伙子。棚子虽简陋,可理发员却想得周到,竹竿上挂了几本新杂志。我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婚姻与家庭》。我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 口哨独奏戛然而止。我奇怪地从杂志上抬起眼睛,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踱到理发员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可那鞋卡并没有松,只见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栗,然后站起身,把手插进裤袋……‎ 那是一张50元的栗子。棚子里好一阵没进别人,而我自己坐在这里没见地上有栗子,况且站在棚子里不断活动的只有那理发员,显然,钱一定是他刚才掏东西时带出来的,而现在却进了别人的裤袋。‎ 小伙子坐回座位,理发员回过头,淡淡地笑了笑,说:“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 ‎“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 我该怎么办?要不要马上把他“揪”出来,还是躲得远一点?‎ ‎“喂,你们二位,谁先来呀?”老者已在对着挂在简易“墙”上的镜子“相面”了。理发员抖着围巾,转身问我们。‎ 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他对我说。‎ 走?便宜你!我一把拉住他:“喂,你有事就先理嘛,我不忙。”先稳住他,至于下一步,我还得好好想一想。‎ 理发师傅笑着向我点点头,那有节奏的“嚓嚓”声很快伴着两个人的谈话又响起来:“要个啥发型啊?”‎ ‎“你看着来吧。”‎ 理发师傅转身抓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小伙子,工作啦,还是念书呢?”‎ ‎“俺是临时工,正给热电厂撅屁股挖地沟呢。”‎ ‎“甭愁,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当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时,其实也是个待业青年,一直待到二十七岁,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汉朝还有个韩信,当待业青年时,受辱胯下都不在乎,后来为汉高祖打天下立下了大功。人生就怕没个志气,对不?”‎ 我惊羡理发师傅的博识和引经据典的能力,我无心再看书,便也加入了谈话:“师傅,您没少读书呢。”‎ ‎“倒是爱翻翻,下乡那几年,几本闲书都让我翻零碎了。唉,没赶上好时候,等熬回了城,都快三十了。”‎ ‎“回城没分配工作呀?”‎ ‎“分了,在纺织厂,干保全。在厂里的时候,一车间男工女工的头发,差不多都归我保全。这几年,厂里放长假,咱总得找个挣饭吃的营生吧,就把业余变成专业啦。可厂里那些工友们还常大老远地跑来找我,剪完头10元20元的一扔就走人。我知道工友们的心意,可那钱咱能接吗,凡是到这儿来剪头的,不是蹬三轮就是守摊儿的,都不容易。大家还想着我还记得我的这点手艺,咱就知足啦。”‎ 说话间,棚门口跑进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怀里抱着饭盒进门就喊:“爸,快吃饭吧。我妈说,面条一放就打团了。”‎ 我翻腕看表,哟,快两点了,忙说:“师傅您还是先吃饭吧。”‎ ‎“不忙,不忙,这小伙子有急事呢。”‎ ‎“我等等,中。”小伙子“表态”了。‎ ‎“你们年轻人的时间金贵。”师傅手中的剪刀仍在“嚓嚓”地响,又对站在旁边的姑娘吩咐:“把饭盒先放凳子上,拿着扇子给这位大哥扇扇,你看他出了多少汗。”‎ 真的,小伙子怎么出了那么多汗,顺着脸颊和脖颈儿往下流。天是热,可也没热到这个程度啊。‎ 姑娘噘噘嘴,执拗地端着饭盒:“我妈今天腿又痛得厉害,强撑着做了饭就又躺回床上去了。她说今几午后要下雨,叫你早点收摊儿呢。”‎ ‎“等你这位大哥剪完我就回去。”师傅又自言自语地说,“她妈在冷冻厂,那个厂也是活不起的样子了。本来开工资都难,偏又得了个风湿性关节炎,刮风下雨的,比天气预报都灵。”‎ 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 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是在安然领受父女二人对他尽心尽意的服务,还是在内心对自己做着谴責?‎ 小伙子理完发,站起身,红头涨脸地摸出2元钱,往师傅手里一塞,连声“谢谢”都没说,便匆匆跑出去了。我急了,跳起来要追出去,可胳膊却被师傅紧紧地拖住了。‎ ‎“师傅,不能让他跑了!”‎ ‎“他忙哩。”‎ ‎“您不知道……”‎ ‎“我知道,知道。”师傅笑呵呵地拍拍我肩头,硬拉我坐下。‎ ‎“他——”我要喊出来了。‎ 师傅对我笑着摇摇手,然后抬起一只脚,指给我看。原来在他脚下,正踩着小伙子刚才捡去的那张50元的票子。‎ ‎“唉,人哪,谁没从年轻时过过,知道错了,就中啦!”‎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小理发棚简易得不能再简易了,但理发师傅却在竹竿上挂了新杂志让顾客打发时间,可见他是个周到细致、为顾客着想的人。‎ B.小说写理发师傅不愿意接受工友们理发时多给自己的钱,这不仅表现了理发师傅的自尊自爱,也表现了作者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同情。‎ C.“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天气的变化没有给小理发棚带来凉爽,这暗示了理发棚里气氛沉闷。‎ D.小说围绕“捡钱”事件,以小理发棚为场景,通过对理发师傅、小伙子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含蓄地表现了理发师傅的善意和小伙子的转变。‎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动作描写细致传神,表现了小伙子的机警灵活。‎ B.“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暗示理发师傅已察觉小伙子捡钱的行为,设置巧妙。‎ C.小说叙写理发师傅的女儿送饭的情节,主要是为了突出妻子的善良,也表现了理发师傅与妻子间的互相关心,丰富了作品内容。‎ D.小说中的“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参与者、见证者,“我”的情绪波动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使故事更具真实性。‎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伙子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 ‎9.小说题目“清风拂面”有哪些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以益兵势。渊从之,自为手启,卑辞厚礼,遣始毕可汗云:“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突厥和亲,如开皇之时。若能与我俱南,愿勿侵暴百姓;若但和亲,坐受宝货,亦唯可汗所择。”始毕得启,谓其大臣曰:“隋主为人,我所知也,,若迎以来,必害唐公而击我无疑矣。苟唐公自为天子,我当不避盛暑,以兵马助之。”即命以此意为复书。使者七日而返,将佐皆喜,请从突厥之言,渊不可。裴寂、刘文静皆曰:“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渊曰:“诸君宜更思其次。”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渊曰:“此可谓‘掩耳盗钟’,然逼于时事,不得不尔。”乃许之,遣使以此议告突厥。‎ 西河郡不从渊命,甲申,渊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命太原令溫大有与之偕行,曰:“吾儿年.少,以卿参谋军事。事之成败,当以此行卜之。”时军士新集,咸未阅习,建成、世民与之同甘苦,遇敌则以身先之。近道菜果,非买不食,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至西河城下,民有欲入城者,皆听其入。郡丞高德儒闭城拒守,已丑,攻拔之。执德儒至军门,世民数之曰:“汝指野鸟为鸾,以欺人主,取高官,吾兴义兵,正为诛佞人耳。”遂斩之。自余不戮一人,秋毫无犯,各尉抚使复业远近闻之大悦。建成等引兵还晋阳,往返凡九日。渊喜曰: “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遂定入关之计。渊开仓以赈贫民,应募者日益多。渊命为三军,分左右,通谓之义士。‎ 突厥遣其柱国康鞘利等送马千匹诣李渊为互市 ‎,许发兵送渊入关,多少随所欲。渊引见康鞘利等,受可汗书,礼容尽恭,赠遣康鞘利等甚厚。择其马之善者,止市其半,义士请以私钱市其余,渊曰:“虏饶马而贪利,其来将不已,恐汝不能市也。吾所以少取者示贫,且不以为急故也。当为汝贯之,不足为汝费。”康鞘利北还。渊命刘文静使于突厥以请兵,私谓文静曰:“胡骑入中国,生民之大蠹也。吾所以欲得之者,恐刘武周引之共为边患;又胡马行牧,不费刍粟,聊欲藉之以为声势耳。数百人之外,无所用之。”‎ ‎(选自《资治通鉴·隋纪》,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B.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C.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D.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突厥,中国古代阿尔泰山一带的游牧民族,隋、唐之际,占有漠北之地。‎ B.和亲,在历史上专指汉族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具有--定的政治目的的联姻。‎ C.柱国,中国古代官名,战国时始设,原为保卫国都之官,后来为最高武官或勋官。‎ D.互市,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贸易的通称,亦称通商或通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渊做事沉稳,思虑周详。李渊致信始毕可汗,辞卑礼厚,在得到突厥愿意支持自己的回复以后,依然保持头脑清醒,谨慎应对。‎ B.李渊大举义兵,名副其实。李渊之子李建成、李世民以仁行兵,不与百姓为难;攻克西河郡之后,只将郡丞处死,余者不戮一人。‎ C.李渊开仓赈贫,深得人心。李渊开仓放粮、赈济百姓,使更多人前来投奔,壮大了军事力量,李渊将军队编为左右两路。‎ D.李渊乐于倾听,善纳嘉言。李渊悉数采纳刘文静结交突厥、让突厥资助大量军马的策略,并面授机宜、派其前往突厥请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 ‎(2)吾所以少取者,示贫,且不以为急故也。‎ ‎14.李渊为什么与突厥始终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结合选文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端居咏怀 白居易 贾生俟罪心相似,张翰①思归事不如。‎ 斜日早知惊鵩鸟②,秋风悔不忆鲈鱼。‎ 胸襟曾贮匡时策,怀袖犹残谏猎书③。‎ 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 ‎[注]①张翰:字季鹰。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吴地)莼菜奠、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②惊鵩鸟:贾谊曾作《鵩鸟赋》,借与服鸟鸟的问答以抒发忧愤不平的情绪。惊服鸟鸟指对命运的忧伤感慨。③谏猎书:司马相如劝谏狩猎的奏章。‎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运用了贾谊和张翰的典故与自己的境遇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的伤感之情。‎ B.颔联的“鵩鸟”“鲈鱼”两个意象分别对应了首联的前后两句,续用典故,语意连贯。‎ C.颈联表明诗人曾怀报国匡时之策,并且有想要劝谏君王不要沉迷于射猎娱乐,要勤于国事的 忠君爱国之心。‎ D.本诗通篇重在抒情咏怀,陈述诗人自己过往的心路历程,并表达了自己隐居山中的意愿。‎ ‎16.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1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 , 。‎ ‎(2)《赤壁赋》中,“ , ”两句写出了曹操志得意满、在船头饮酒赋诗的情景。‎ ‎(3)韩愈的师生观在当今社会仍具有现实意义,他认为,老师和学生可以互相学习,老师未必比学生贤明,学生也未必事事不如老师。其理论依据是《师说》中的“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那时候,在南京,刚刚开始记得一些零碎的事,画面里常常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我悄悄地从大人身边走开。独自坐在草地上,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簌簌地落着。把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进我的心里来了。我忽然迷乱起来,小小的心灵简直不能承受这种兴奋。① 。叶子是黄褐色的,弯曲的,像一只载着梦的小船,而且在船舷.上又长期嵌着两粒美丽的梧桐子。每起一阵风我就在落叶的雨中穿梭,拾起一地的梧桐子。必有一两颗我所未拾起的梧桐子在那草地上发了芽吧?二十年了,我似乎又能听到遙远的西风,以及风里簌簌的落叶。我仍能看见那些载着梦的船,航行在草原里,航行在一粒种子的希望里。又记得小阳台,上的黄昏,视线的尽处是一列古老的城墙。在幕色和秋色的双重苍凉里,往往不知什么人加上一阵笛音的苍凉。② ‎ ‎,莫名所以地喜欢。小舅舅曾带着我一直走到城墙的旁边,那些斑驳的石头,蔓生的乱草,使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长大了读辛稼轩的词,对那种沉郁悲凉的意境总觉得那样熟悉,其实我何尝熟悉什么词呢?我所熟悉的只是古老南京城的秋色罢了。‎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比拟、反问、设问 B.反复、比拟、夸张 C.反复、比喻、反问 D.比喻、夸张、设问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那时候我在南京,刚刚开始记得一些零碎的事且画面里常常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我悄悄地从大人身边走到草地上独自坐着,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许多神秘的美感--起被带进我的心里来了。”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1.下面一段文字中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的句子的序号并修改。(4分)‎ ‎①国际局势不断变化,为了国际油价上涨可能带来的经济冲击,中国已大量紧急进口原油,②并加快缔造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体系。③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较高,大量依赖进口。④由于国际原油每桶价格超过100美元以上,所以大陆成品油价曾多次上调。⑤大陆成品油价持续走高,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升,⑥一些石化企业产品价格也会随之波动,进而影响下游产业。⑦大陆航空公司部分航线的机票,也有不同幅度的上涨。‎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5分)‎ ‎2019年8月30日,一款名叫“ZAO”的AI换脸软件上架,一夜之间收获了100万+的用户量,并迅速登上微博热搜。这款换脸软件号称“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将用户所上传的照片,置入平台上用户所选择的影视片段之中,实现用户与“明星”的大换脸。在迅速刷爆朋友圈的同时,“ZAO”也遭受了众多质疑。人们担忧个人隐私、支付安全等是否会遭受侵犯,以及一旦被滥用是否会引发诈骗风险等问题。‎ ‎(1)请给上述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字。(2分)‎ ‎(2)针对上述材料中人们对“ZAO”的质疑,写一段评论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陶行知曾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