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41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秘密★启用前
阆中中学校2020年秋高2019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卷面分5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言所以达意,然而意绝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
《论语》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吗?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吗?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中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的道理。
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中国有句谚语,“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刻,都是瞎了眼睛。这固然根据希腊的神话,然而实在含有艺术的道理,因为爱情通常都在眉目间流露,而流露爱情的眉目是最难比拟的。所以索性雕成盲目,可以耐人寻思。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得巧。
以上是各种艺术中的几个实例。把这些个别的实例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得一个公例,就是:艺术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比尽量流露的还要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流行语中有一句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推广地说,艺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无言之美。
(摘编自朱光潜的《无言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学要以言达意,但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语言和抽象情感却有很大差别,文学创作者也不必追求用文字很好地表情达意。
B. 《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没能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这个例子证明了文字不能完全地传达情感的道理。
C.
《琵琶行》所描写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表现了听者沉默肃穆、平和愉快的感受,这是音乐的无言之美。
D. 欣赏者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时,所产生的印象常常特别深刻,这是欣赏者和创作者碰巧所得,并不是创作者刻意为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文学不追求用文字语言来全部传达情意拓展开来,论述了一切艺术作品都不需要尽量充分地表达情意的道理。
B. 围绕着“无言之美”这个话题,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艺术表意时要含蓄或留一部分空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C. 文章在分别举出了文学、音乐、雕像的实例的基础上,总结了艺术创作的共同点,同时解释了“无言之美”的内涵。
D. 文章运用了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论述了艺术作品的美更在于含蓄不露的道理,使抽象的美学原理浅显易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要想让欣赏者获得的美感更加丰富深刻,就需要创作者在表现思想情感时,稍微含蓄,甚至留有一些空白。
B. 《归园田居(其一)》写景的精妙之处证明了中国古典诗词蕴含丰富的无言之美,这种美体现在许多优秀的古诗文中。
C. 已表现出来的美和无言之美,都属于艺术作品的美,这两种美各有特色,如果能够协调融合,那将更有感染力。
D. 《关雎》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荇菜之形,用直白的语言抒发思慕之情,做到了语言完全地表达情意,展现了含蓄美和深刻美。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季羡林先生曾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敦煌处在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才使得其在千年的风云际会里,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化瑰宝。
讲好敦煌故事,就是要讲好中国文化的自信力和包容性。而善讲故事又是一种高明的对外传播手段,也是外界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所以讲述好敦煌故事,对于支撑中国文化“走出去”意义非凡。
文化的传承不是空泛的,也不一定要高端、抽象。对于大众来说,他们更需要一种容易理解且愉快轻松的传播方式。所以文化传播和故事叙述要剥离复杂和抽象的部分,让大众在一种更易接受的体验中去认知。
古老的文化就放在这个地方,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挖掘它,如此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生态。而文化的删繁就简,就是让人看得见,也让人看得懂,如此才更能激发人们了解一种文化的兴趣,也更便于人们去探寻敦煌与众不同的美。
(摘编自陆玄《让敦煌文化在自信和包容中更具活力》)
材料二:
在敦煌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给予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敦煌文物种类繁多,莫高窟更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的“世界艺术宝库”,虽然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坚守,但长期保护仍然任重道远。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对敦煌文物进行监测保护,让文物“延年益寿”;另一方面,要有效处理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合理控制参观游客的人数,不断提高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文物被保护好了,才能更好地“诉说”曾经的沧桑和辉煌。
敦煌文化瑰丽奇特、博大精深。除了要加以保护,还要做好现代化的传承和弘扬。讲好敦煌故事,需要继续挖掘整理敦煌文化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和现代精神,不断满足群众需要和高标准的审美需求,开发丰富的文化创意产品,创作多彩融合的文艺作品,增强敦煌文化的艺术吸引力。同时,要借助数字化、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开发更加多样的传承载体,拓宽传播渠道,将敦煌故事打造成世界独树一帜的文化品牌。
(摘编自孟庆川《把敦煌故事越来越自信地讲给世界》)
材料三:
自敦煌学兴起百余年来,学界从社会、历史、宗教、考古、艺术等角度对敦煌进行持续研究,成果卓著,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对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层面的内容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和系统阐释。敦煌是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也是东西方各民族相互交流的通道。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敦煌文化,一方面保持着中原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又不断在开放纳新中进行文化再创造,逐渐形成了丰富内涵和独特性格。
崇德向善的价值取向。在敦煌文化的发育过程中,社会变迁十分复杂,有过战争和杀戮,也有过贫穷和饥饿,但是敦煌文化的基调一直是崇德向善、从容乐观、积极向上。不管洞窟外的自然环境多么单调、严酷,洞窟里总是色彩万千、活力无限。千百年间,这种价值取向一直得以坚守。从敦煌的典籍、壁画中可以明显看出,敦煌文化积累和展现的永远是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观照现实的人本情怀。敦煌文化中处处体现着对现实世界的关怀。例如,唐宋时期的敦煌佛教壁画一直关注人的生存和生活,以对现世幸福的追寻为最终归宿,对“此岸”的肯定和重视替代了对“彼岸世界”的玄想,从而凸显了人自身的现实感与现实生活世界的重要性。此外,敦煌的文学作品和绘画艺术也大多聚焦人的生存和生活问题,在这里,现实的生存和生活是具有头等意义的内容。可以说,敦煌的文化精神包含着关于生活实践的思想主张,也在向人们倡导一种过好当下的生活方式。
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敦煌本土文化、中原传统儒家道家文化、各民族文化、西域文化等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共同形成了多元融合的敦煌文化。值得关注的是,敦煌文化并不是将各种文化简单相加,而是将这些文化有机结合,形成相互依存、多元统一的文化整体。这种综合性和整体性正是敦煌文化的独特优势,我们应从整体上理解敦煌以及敦煌文化。
大盛融通的精神气象。“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虽偏居一隅却气度极大、气象极大。敦煌文化是融合、吸收了各种文化营养而形成的“美美与共”“和谐共在”的文化。其因融而通,因通而盛,因盛而大,既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又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多元融合的东方典范。敦煌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其中蕴含的交流、理解、包容、共赢等价值共识,对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对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有助于我们接受历史启迪,增强文化自信。我们应转换研究视角,拓宽研究领域,从宏观和精神的层面入手,揭示敦煌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等时代课题提供支撑和帮助。
(摘编自黑晓佛《弘扬敦煌文化的精神传统》)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敦煌文化能够成为世界上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四大文化体系之一,与敦煌处在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有着密切的关系。
B.之所以要传承弘扬敦煌文化,仅因为敦煌文化是外界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在支撑中国文化“走出去”方面有非凡意义。
C.保护敦煌文物,要从利用现代科技对文物进行监测保护、处理好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提高民众文物保护意识等方面入手。
D.只有对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才能让我们接受历史启迪,增强文化自信。
5.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讲好敦煌故事,需要挖掘和整理敦煌文化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和现代精神,在讲述的过程中体现中国文化的自信和包容。
B.敦煌文物的长期保护任重而道远,但并不意味着只进行保护,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敦煌故事打造成独树一帜的文化品牌。
C.材料一和材料二均提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材料一重点论述讲好敦煌故事的意义和如何讲好故事,材料二则重点论述文物保护问题。
D.材料一和材料二侧重讲我们应如何传承敦煌文化,材料三则侧重从四个角度阐释敦煌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性格。
6.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敦煌文化。(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黑 羊[注]
[意大利] 卡尔维诺
从前有个国家,里面人人都是贼。
一到傍晚,他们手持万能钥匙和遮光灯笼出门,走到邻居家里行窃。破晓时分,他们提着偷来的东西回到家里,总能发现自己家也失窃了。
他们就这样幸福地居住在一起。没有不幸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从别人那里偷东西,别人又再从别人家里偷,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人去第一个窃贼家行窃。该国贸易也就不可避免地是买方和卖方的双向欺骗。该国政府也是个向臣民行窃的犯罪机构,而臣民也仅对欺骗政府感兴趣。所以日子倒也平稳,没有富人和穷人。
有一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总之是有个诚实人到了该国定居。到晚上,他没有携袋提灯地出门去偷,却待在家里抽烟读小说。
贼来了,见灯亮着,就没进去。
这样持续了有一段时间。后来他们感到有必要向他挑明一下,纵使他想什么都不做地过日子,可他没理由妨碍别人做事。他天天晚上待在家里,这就意味着有一户人家第二天没了口粮。
诚实人感到他无力反驳这样的逻辑。
从此他也像他们一样,晚上出门,次日早晨回家,但他不行窃。他是诚实的。对此,你是无能为力的。他走到远处的桥上,看河水打桥下流过。每次回家,他都会发现家里失窃了。
不到一个星期,诚实人就发现自己已经一文不名了;他家徒四壁,没任何东西可吃。但这算不了什么,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错;不,问题是他的行为使其他人很不安。因为他让别人偷走了他的一切却不从别人那儿偷任何东西;这样总有人在黎明回家时,发现家里没被动过——那本该是由诚实人进去行窃的。
不久以后,那些没有被偷过的人家发现他们比别人家富了,就不想再行窃了。更糟的是,那些跑到诚实人家里去行窃的人,总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因此他们就变穷了。
同时,富起来的那些人和诚实人一样,养成了晚上去桥上的习惯,他们也看河水打桥下流过。这样,事态就更混乱了,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在变富,也有更多的人在变穷。
现在,那些富人发现,如果他们天天去桥上,他们很快也会变穷的。他们就想:“我们雇那些穷人去替我们行窃吧。”他们签下合同,敲定了工资和如何分成。自然,他们依然是贼,依然互相欺骗。但形势表明,富人是越来越富,穷人是越来越穷。
有些人富裕得已经根本无须亲自行窃或雇人行窃就可保持富有。但一旦他们停止行窃的话,他们就会变穷,因为穷人会偷他们。因此他们又雇了穷人中的最穷者来帮助他们看守财富,以免遭穷人行窃,这就意味着要建立警察局和监狱。
因此,在那诚实人出现后没几年,人们就不再谈什么偷盗或被偷盗了,而只说穷人和富人;但他们个个都还是贼。
唯一诚实的只有开头的那个人,但他不久便死了,是饿死的。
【注】黑羊:用英语说就是“blacksheep”,意为“败家子,败类,害群之马”。
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黑羊》采用了象征(影射)的手法,可谓典型的寓言类小说。《黑羊》中所描摹的一切,貌似荒诞,实则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近。
B.这篇小说介绍了一个“偷盗国”,暗示我们社会游戏的规则需要每个人都自觉遵守,谁违反了游戏的规则,谁就会得到相应的惩罚。
C.“黑羊”在文中指那个唯一诚实的人,小说以“黑羊”为题,用的是反讽的手法,用对一个诚实的人的否定来证实社会的欺骗性。
D.在不正常的社会里,正常的反而不正常,不正常的反而正常。小说对公众的一切标准之中的不合理的一面做出了无情的鞭挞和深刻的嘲弄。
8. 虚构是小说的生命,小说的真实是想象和虚构的真实。对于小说创作的“虚构”与“真实”的关系,你是怎样看的?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8. 有人认为本文的写作目的是让所有人都能够读懂,洞察躲藏在文字背后的宏大主题。请谈谈你对这篇小说“宏大主题”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弘,字和季,沛国人也。弘有干略政事之才,与武帝同居永安里,又同年,共研席。以旧恩起太子门大夫,累迁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甚有威惠,寇盗屏迹,为幽朔所称。太安中,张昌作乱,以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弘遣南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据襄阳。侃、初等累战破昌,前后斩首数万级。昌惧而逃,其众悉降,荆土平。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选,帝从之。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朝廷以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为襄阳太守。陟,弘之婿也。弘下教曰:“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乃表:“陟姻亲,旧制不得相监。”诏听之。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弘尝夜起,闻城上持更者叹声甚苦,遂呼询之。兵年过六十,羸疾无襦。弘悯之,乃责罚主者,命其以韦袍复帽相付。益州刺史罗尚为李特所败,遣使告急,请粮。弘移书赡给,而州府纲纪以运道悬远,文武匮乏,欲以零陵运米五千斛与尚。弘曰:“诸君未之思耳。天下一家,彼此无异,吾今给之,则无西顾之忧矣。”遂以零陵米三万斛给之,尚赖以自固。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或有短侃者。侃遣子及兄子为质,弘遣之曰:“贤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归也。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大丈夫乎!”陈敏竟不敢窥境。永兴三年,诏进号车骑将军。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故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弘卒于襄阳。士女嗟痛,若丧所亲矣。
(选自《晋书•刘弘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B.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C.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D.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11.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假节,是指皇帝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以威慑一方。
B.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C.王昭君,名嫱,西晋时避晋文帝司马昭的名讳,改称“明妃”,是古代四大美女中的“闭月”。
D.从事,古代官名,汉以后三公及荆州郡长官自辟的僚属,多称从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弘才能卓越,为政恩威并用。监管幽州军事时,他用威严和恩德,使盗寇绝迹;太安年间,主持平定了张昌叛乱。
B.刘弘无私大度,拥有大局观念。益州遭受危难之时,他在人员匮乏的情况下,及时调派粮草,使益州防守得以稳固。
C.刘弘宽宏仁爱,体恤士兵疾苦。一名年老士兵没有棉衣,他脱下外衣,摘下帽子,交给士兵,并责罚了士兵的上司。
D.刘弘待人诚恳,信任重用人才。他选人注重德行才干,被人称赞;有人诋毁陶侃,陶侃送来人质,他将人质送回去。
13.翻译。(10分,各5分)
(1)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
(2)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离别自堪悲”紧承上句脱口而出,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反而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
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共同
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本诗运用了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令人
回味无穷。
D.“少孤为客早”,“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
小时丧父,身世飘零。
15.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中的“泪”包含了哪些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反复咏叹,点明全诗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天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叠词,由琵琶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所谓“夜经济”,一般指从傍晚6点到次日凌晨6点之间发生的各种消费活动,包括旅游、餐饮、购物、健身等。“夜经济”的根本动力是生产效率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经济繁荣发展、休闲时间增加的历史产物。20世纪70年代,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人均收入上升,( )。在经济学家计量分析休闲时间与产业效率的 之后,各国开始大力推动休假制度改革,保护劳动者休息权利, 劳动效率提升。生产线 手工作坊之后,人们就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闲暇时间。2019年我国法定节假日达115天,占全年时间的31%。这份与传统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时期不同的工作生活表,让我们可以尽情享受夜生活,体验夜文化,进而拉动“夜经济”。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夜经济”的根本动力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也是经济繁荣发展、休闲时间增加的历史产物。
B.“夜经济”以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为根本动力,也是经济繁荣发展、休闲时间增加的历史产物。
C.“夜经济”是经济繁荣发展、休闲时间增加的历史产物,其根本动力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
D.“夜经济”是经济繁荣发展、休闲时间增加的历史产物,其根本动力是生产效率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国民幸福感不升反降,这一现象被称为“收入-幸福感悖论”
B.国民幸福感不升反降,人们称这一现象为“收入-幸福感悖论”
C.“收入-幸福感悖论”的现象开始出现,国民幸福感不升反降
D.开始出现“收入-幸福感悖论”的现象,国民幸福感不升反降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相关性 倒逼 取代 持续增加
B.关联度 倒逼 替代 越来越多
C.关联度 促使 取代 越来越多
D.相关性 促使 替代 持续增加
20.下面是某作文大赛征文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
第六届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将于近日开始。大赛继续为中学生提供综合素质展示的地方,帮忙中学创新人才培养。大赛日程安排将在大赛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上发出,敬请观看!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食物的基本功能之一是给人体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我们的一举一动,大到跑步,小到眨眼, ① 。食物中提供能量的三大营养素,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人体不能 ② ,因为它们均以大分子形式存在,必须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才能吸收利用。这一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就是 ③ ,又称为膳食生热作用。我们吃完饭后会有发热的感觉,这就是食物热效应的外在表现。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一种感觉叫“寂寞”,古往今来,似乎它从未断绝。李白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杜甫说“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寂寞是白居易的“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寂寞是李商隐的“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然而,寂寞成就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也成就了中国文学。
置身当代,又有很多人大喊“寂寞”。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寂寞”?
请准确理解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阆中中学校2020年秋高2019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1.C(A项“不必追求用文字很好地表情达意”错误,原文说“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全部”被替换成“很好”,偷梁换柱。B项“没能表达出”错误,原文是“没完全描写出”。D项“并不是创作者刻意为之”错误,原文为“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
2.B(“逐层递进”错误,应该是“并列”)
3.D(“语言完全地表达情意”错。第一段“然而意绝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4.C(A项,“敦煌文化能够成为……四大文化体系之一”错误,原文说的是“世界上……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敦煌只是四个文化体系的汇聚点。B项,“之所以……仅因为……”因果关系不当,“因为”后面的内容只是“传承弘扬敦煌文化”的原因之一。D项,“只有……才……”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对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有助于我们接受历史启迪,增强文化自信” )
5.C(C项,“材料二则重点论述文物保护问题”错误,概括不全面,材料二还重点论述了做好敦煌文化的“现代化的传承和弘扬”问题)
6.①删繁就简,用大众更易接受的方式讲好敦煌故事;②保护好敦煌文物,做好现代化的传承和弘扬;③转换研究视角,拓宽研究领域,重视和系统阐释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6分,每点2分)
7.B.(“暗示我们社会游戏的规则需要每个人都自觉遵守,谁违反了游戏的规则,谁就会得到相应的惩罚”错)
8.①小说中“诚实人”的生活遭遇不是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小说的情节荒诞、可笑、离奇,它是“虚构”的。②但它引起了我们对与之类似的社会现象,诸如社会秩序、贫富现象等方面的思考,这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③虚构不等于生活真实,但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一种更深刻的真实。(6分,每点2分)
9.①文明的进程从来都是以牺牲那些不应该牺牲的人的生命和利益为代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牺牲是公众共谋的结果。②在不正常的社会里,正常的反而不正常,不正常的反而正常。任何不正常都带有潜规则,谁要是触犯了这些规则,就要受到惩罚。③从人性的角度看,自私、占有、不劳而获是人的本性。社会规则能约束这种本性,也能激发这种本性。④呼吁社会维护正义,倡导诚信,让美好的人性复归。(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文中的诚实人的“不偷”不但让自己家徒四壁,还使小镇出现富人和穷人的分水岭等不正常的现象。而富人雇佣穷人,使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现象,反映出自私、占有、不劳而获的人的本性。呼吁社会维护正义,倡导诚信,让美好的人性复归,是这篇小说的主题。
10. D(正确的标点应当是: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推断时先从虚词入手,“夫”“若”“则”“安”各领起一个分句;再看句式特征,“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为对偶,据此便可正确断句)
11. C(B出自教材14页注释③。C出自教材38页注释⑯;沉鱼:西施;落雁:王昭君;闭月:貂蝉;羞花:杨玉环 )
12.B(“脱下外衣,摘下帽子”曲解文意,刘弘是拿出并托人转交给老兵皮衣和厚帽子,并不是当时脱下来给他)
13.(1)我和客人一同下马上船,想在船上举杯饮酒,却没有音乐相伴助兴。(“主人”,我,1分;我和客人,1分;下马上船, 1分;“管弦”,音乐,1分;大意1分)
(2)陈敏进犯扬州,带兵准备西进,刘弘任命陶侃为前锋督护,把讨伐陈敏的重任交给他。(“寇”,进犯,1分;“引”,带领,1分;“委”,交给,托负,1分;“委以讨敏之任”,状语后置句,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刘弘字和季,是沛国相县人。刘弘有谋略理政之才,与武帝司马炎同住在永安里,又同年出生,在一起学习。凭借旧恩被任为太子门大夫,又多次
升官做了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很有威严和恩德,使盗寇绝迹,被幽州朔方之人称道。太安年间,张昌作乱,朝廷任命刘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刘弘派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驻襄阳。陶侃、皮初数次打败张昌,前后斩首数万级。张昌害怕逃走,其部下都投降了,荆州之地就平定了。当时荆州各地守宰多有空缺,刘弘请求补选,惠帝批准了他的奏请。刘弘于是按功劳德行才干予以委任,议论的人大加赞赏。朝廷让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任襄阳太守。夏侯陟,是刘弘的女婿。刘弘对下属说:“统率天下的人,应和天下人一条心,教化一国的人,应以一国为己任。要是非要任用自己的亲族,那么荆州有十郡,非得有十个女婿才能管理好吗?”于是上表说:“夏侯陟是我的姻亲,按制度不能互相监督。”朝廷下诏予以批准。刘弘在这里鼓励、督促民众从事农桑生产,宽刑律减赋税,每年的粮食、用度都有丰余。刘弘曾经夜晚起来,听到城墙上巡更的人痛苦地哀叹,就把他叫下来察问。这个士兵年过六十,身体瘦弱有病,又没有棉衣。刘弘怜悯他,处罚了这个老兵的上司,命令他把皮衣和厚帽子送给老兵。益州刺史罗尚被李特打败,派使者前来告急,请求支援粮食。刘弘发公文让郡县供给,而州府的官员认为运输路程遥远,文武人力不足,准备让零陵运送五千斛米给罗尚。刘弘说:“诸君没有好好思考一下,天下本为一家,彼此没有什么区别,我们今天支援了他们,那么我们自己也就没有西顾之忧了。”于是拨出零陵的米三万斛送给罗尚,罗尚借此稳住了局势。陈敏进犯扬州,带兵准备西进,刘弘任命陶侃为前锋督护,把讨伐陈敏的重任交给他。陶侃与陈敏是同乡,又同时出仕,有人诋毁陶侃。陶侃让自己的儿子和侄儿到刘弘处为质,刘弘让他们回去,并说:“你叔出征远行,你祖母年迈,你们可以回去,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我们是大丈夫呢!”陈敏最终不敢有所企图。永兴三年,下诏进封刘弘为车骑将军。刘弘每有兴利除弊的举动,亲手写信给属下郡守府相,叮嘱殷切,由此人人都感激爱戴,争相投奔,人们都说:“能得到刘公一纸书信,胜过很多辅助官吏。”刘弘卒于襄阳。百姓为之哀痛,如丧亲人。
14.D “诗人感叹友人小时丧父,身世飘零”错误,应为感叹自己。
15.①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之悲。 ②送别友人之悲。直言“自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写出送别友人的悲伤。 ③感叹身世之悲。小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 ④社会动乱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动荡,“风尘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每点2分,任意三点满分)
诗歌大意: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好友相别实在令人伤悲。你去的道路伸向云天之外,我归来时只见暮雪在纷飞。我从小丧父早年就客游外乡啊,多经磨难与君相识太迟。回望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呀,在战乱年月我们重逢不知是何时!
16.(1)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2)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3)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17.C(从时间顺序来看,先说产生,再说发展,先说“历史产物”再说“根本动力”;“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前提,“生产效率的提高”是结果。A 项还有一个错误,前一分句的主语是“根本动力”,无法做第二个分句的主语)
18. A(“国民幸福感不升反降”属具体表现,“不升反降”与前一句的“上升”接;“收入一幸福感悖论”是对现象的归类定性,应放在具体表现的后面。A项,“这一现象”对前文进行归纳,衔接紧密。B 项后半句出现一个主语“人们”,而后文没有沿“人们”推进下去,因而后半部分街接不强。C、D 项定性结论在前,无法与前句衔接)
19. A(“相关性”,指两者的内在联系,这是研究的对象;关联度,指两者关联的程度,如远近亲疏。“倒逼”,特指以逆向促动,更贴合语境;“促使”一般指正向的推动。“取代”是长期地替换其位置,更符合语境;“替代”往往指在某一具体事件中的代替。“持续增加”,指连续地增长,可以与前文“生产力不断发展”,后文“达115 天”衔接;“越来越多”,指数量比原来多,与前后文的衔接没有那么紧密)
20. (1)“开始”改为“启动”;(2)“地方”改为“平台”;(3)“帮忙”改为“助力”;(4)“发出”改为“发布”;(5)“观看”改为“关注”。
21. ①都要消耗能量 ②直接吸收利用 ③食物热效应
本题为2020年全国3卷第20题。①处,由横线前的内容可知,食物可以为人体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而人体活动会消耗能量,因此此处应填“都要消耗能量”之类的内容。②处,横线后的“它们”指的是横线前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由“因为它们均以大分子形式存在,必须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才能吸收利用”和横线前的“人体不能”可知,此处应填“直接吸收”之类的内容。③处,联系后文中的“又称为膳食生热作用”可知,此处应填某一专有名词,再结合“这就是食物热效应的外在表现”得出答案。
22.【解析】材料谈论的中心问题是“寂寞”,从材料的立意取向看,古今都有寂寞,但古人却在寂寞中体味了生活,取得了惊人的文学成就。那么,今人也应该向古人学习,耐得住寂寞,坚守住寂寞,在寂寞中沉潜,在寂寞中升华。不汲汲于富贵,不耽溺于声名,而是砥砺自身德行修养,苦练基本功,提高专业水平,最终有所作为,活出趣味,活出高度。从文体角度看,必须写成议论文。论点要明确,素材要丰富,表达要灵活,书写要工整。给分需体现差异,让优秀作品得到高分。
【参考例文】
寂寞如歌,走向新生
置身于现代纷乱的生活,每个人都难免会有一种寂寞的感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承受寂寞,超脱寂寞,享受寂寞的生活。
寂寞不是无聊,无聊只能说是对生命的一种折磨。寂寞是远离喧嚣寻找自己、拥有自我的宁静,寂寞是形单影只时聆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寂寞不是心灰意冷、无所事事的庸俗,寂寞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寂寞更不是面对现实无力回天、欲哭无泪的无奈茫然。
寂寞是一种意境,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隐逸淡泊;是深秋的梧桐叶落满院的宁静;是静夜的虫鸣,于万籁俱寂时刻,唱出缠绵的相思;是雪中的寒梅,独放孤高的幽香。寂寞是一杯酒,是微醺他乡的日子,梦里梦外,炊烟如歌。
纵观古今中外那些数不胜数的名人,翻开他们的传记,不禁让人有些惊叹,仿佛他们生来就注定寂寞,即使置身于喧闹的街市,他们也能在熙熙攘攘中寻觅到一个独自徜徉的思想空间,破茧成蝶,翩翩浪漫。史铁生独坐轮椅,那份孤独和寂寞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然而正是这种寂寞,使他萌发了写作的冲动,几十年来笔耕不辍,成就了非凡人生。这是他耐得住寂寞的结果。还有众所周知的贝多芬,他在寂寞的无声世界里,创造出辉煌的英雄交响乐。
寂寞是避开尘世的纷扰,拒绝人生无意义的消耗,净化心灵,升华自我。也许正是寂寞才会使你感受到生命的真实,拥有一片宁静,获得积极的人生思考。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教诲人们:千万记住,所有那些品质高尚的人都是孤独的——而且必然如此——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享受自身环境中一尘不染的纯洁。
寂寞是人生中一颗蓄积力量、萌发希冀的种子,终究会在心灵这块肥沃的土壤里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耐得住一份寂寞,人生也就多了份稳重。寂寞中少了份浮躁,多了份思索。懂得思索寂寞,也就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在思想浮躁的今天,我们不妨唱一首“坚守寂寞”的人生之歌。
在寂寞中绽放芳华
寂寞是有群星环绕的明月,身处繁华却孤独清冷。寂寞是被沙漠包围的胡杨,置身荒凉却坚韧顽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诗仙豪迈的寂寞,“高楼谁与上”是词帝感伤的寂寞,于是有了一句话:自古圣贤皆寂寞。然而寂寞并非圣贤的专利,凡人也会寂寞。年轻的我们应敢于寂寞,乐意品味寂寞。
寂寞犹如月夜独自品一杯香茗,皓月当空,银辉满地,又有轻风徐来,茶香悠远,令人赏心悦目,气爽神怡,于是寂寞时有一份淡泊。寂寞是一种心境。寂寞时,即使身边有万人聚集也宛如无形,即使耳旁有笑语欢声也置若罔闻,于是寂寞时有一种宁静。寂寞是一种感觉。寂寞时,即使珍馐美味在前也无心享用,即使玉液琼浆人口也索然无味,于是寂寞时有一丝淡淡的忧愁。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寂寞是铺就成功之路的基石。寂寞的时候,自己倾听自己,最适于反思,也最适于工作。韩非子的寂寞,造就了《说难》《孤愤》;屠呦呦的寂寞,发现青蒿素,研制出抗疟药,获诺贝尔奖;詹姆斯·卡梅隆的寂寞,十年磨一剑,奉献《阿凡达》给世界,再次刷新票房纪录;艾米莉·狄金森的寂寞,创造了无数不朽的诗篇。所以,当被寂寞包围的时候,请不要沮丧,也许这正是成功的契机,请细细品味,好好把握。
寂寞使人远离世俗,感觉超脱尘世的一种独立与完整,感觉自己掌握自己的一种实在与安稳。经历了寂寞的洗礼,就可以得到升华,完成对人生的诠释,对生命的认识。太阳是寂寞的,可是它毫不在意,把它的光和热释放出来,照耀宇宙;昙花是寂寞的,可是它不放心上,让它的芬芳洒满乾坤,成为永恒;流星是寂寞的,可是它不以为然,将它的灿烂留给人间,铸就辉煌。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著名作家龙应台说过:“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孤独者不一定会寂寞,即便寂寞,亦可开花。所以,请怀揣坦荡之心去品味寂寞、沉淀自我,并在寂寞中精彩绽放,提升生命的价值吧!
名言素材: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 杜甫《梦李白》
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 —— 作家姚雪垠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南京大学教授韩儒林
真正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就要耐得住寂寞,否则就会很失落。 —— 演员徐静蕾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成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 莫泊桑
相关文档
- 【语文】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联合校2021-06-0521页
-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2021-06-0512页
- 语文卷·2019届西藏日喀则市第一高2021-06-0518页
- 2017-2018学年山西省应县一中高二2021-06-0511页
-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三中2019-2020学2021-06-0524页
-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宏志中学2021-06-0513页
-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19-22021-06-0525页
- 语文·重庆市望江中学2016-2017学2021-06-0516页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2021-06-0512页
- 福建省三明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2021-06-0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