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50 KB
  • 2021-06-05 发布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福州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学段模块考试 高二语文学科必修5模块结业考试试卷 ‎(2019/11/11)‎ ‎(完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在答題卷、作文纸的指定位置填写好自己的座号、姓名;‎ ‎2,选择題按每題右侧所示的机读题序将答案填在机读卡相应位置上,填空与简答题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 ‎3、卷面保持整洁,书写要求工整端正;‎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答题卷、作文三项同时分别上交。‎ 一、语文积累(共26分)‎ ‎1.下列字音、字形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 优渥wò 绣闼dà 赉发jī 得鱼忘笙 quán B. 熟稔niǎn 箭镞cú 戗兽qiàng 锱珠必较zhī C. 亭皋gāo 毗邻bí 付梓zǐ 门衰祚薄zuò D. 蜂窠kē 阈值yù 寒砧zhān 模棱两可líng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字形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审清题干要求,选出符合要求的一项,答非所问,功亏一篑。‎ A项,绣闼dà错误,读音应为tà;赉发jī错误,读音应为lài B项,熟稔niǎn错误,读音应为rěn;箭镞cú错误,读音应为zú;戗兽qiàng错误,读音应为qiāng;锱珠必较zh错误ī,读音应为zī,珠,书写也不对,应该为“锱铢必较”‎ C项,毗邻bí错误,读音应为pí;‎ D项,寒砧zhān错误,读音应为zhēn;模棱两可líng错误,读音应为léng B项错误最多。‎ 故选B。‎ - 26 -‎ ‎【点睛】本题每一个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2.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情表》中第三段首先列出晋武帝的施政纲领“圣朝以孝治天下”,为孝敬祖母找到理论依据,也为自己不立即奉诏赴职做了开脱。‎ B. 《咬文嚼字》中,与韩愈的观点不同,朱光潜在分析“推敲”的故事时,认为“僧推月下门”比“僧敲月下门”更符合当时的意境。‎ C. 《说“木叶”》中林庚认为,“树”是具有繁密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因此古代诗歌中很少出现“树叶”。‎ D. 梁思成在《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中指出,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都有定规。‎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求考生平时在学习的时候熟读课文,熟知课文各段的内容,然后根据平时的积累掌握选出符合要求的答案。常见问题有:推测变肯定导致表述绝对、信息杂糅不合文本、时空错位、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过度解读文本等等。‎ D项,“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都有定规”分析错误,原文是“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可见“都有定规”分析错误。‎ 故选D。‎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一般用来陈述衷情 B. 墓志铭中,“志”用来记述死者的姓氏、家世、经历和子孙等,一般为韵文。‎ C. 古人排兄弟次序为伯、仲、叔、季,韩愈在兄弟中最小,故对十二郎自称季父。‎ D. 国子监是唐王朝设在京都的最高学府,下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 ‎【答案】A ‎【解析】‎ - 26 -‎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A项,“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一般用来陈述衷情”错误,唐、宋以后,表文不仅多用四六文体,而且诸如谢恩、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事项,一般皆用“表”。‎ 故选A。‎ ‎4.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形影相吊:安慰 不矜名节:自夸 责臣逋慢:逃脱 ( 《陈情表》 )‎ B. 适莽苍者:往 抢榆枋而止:触、碰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勉 ( 《逍遥游》 )‎ C. 遂窜南夷:逃窜 独旁搜而远绍:广泛 登明选公:提拔 ( 《进学解》 )‎ D. 后世工画者:擅长 属而和之:接连 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楷模 ( 《送杨少尹序》 )‎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推断能力。答题步骤:(1)审题。看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2)对有把握的选项迅速作出判断,(3)借助方法,主攻难点。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1)依形推义法(2) 语境分析法(3)语法分析法(4)妙用修辞法(5)成语印证法(6)课文求义法(7)邻字借推法(8)联想推断法(9)代入检验法(10)古今对比法。‎ D项,属而和之,“属”,跟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实词含义。这类题大多为一词多义现象。一词多义,顾名思义,就是一个词语有多种含义。换言之,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导致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时颇感费解的原因之一。一词多义主要是由引申、比喻、假借等产生的,因而一个词语的多种含义主要包括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等。词的本义是指词的本来的意义,即词的最初的意义。它是词的比喻义、引申义和假借义的触发点。要做好这类题,首先是平时广泛积累,其次是做好知识迁移,另外就是能根据语境做好推断。‎ ‎5.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及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 访风景于崇阿 望长安于日下 ( 《滕王阁序》 )‎ - 26 -‎ B. 知来者之可追 恨晨光之熹微 ( 《归去来兮辞》 )‎ C. 学广而闻多( 《争臣论》 ) 道方而事实 ( 《与于襄阳书》 )‎ D. 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 不肯一动其心以畜其妻子 ( 《圬者王承福传》 )‎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能力。虚词的数量同实词比较起来要少得多,但用法非常灵活,因而复习要正确地掌握和使用确实不易。在虚词的辨析使用中要注意多分析比较其差异,重点掌握一些易用错的虚词及关联词语的搭配和所表示的关系。通过增强语感,有意识地体味它们在句中的作用来提高虚词的辨析运用能力。题型以几个容易出错的虚词的辨析、关联词语的搭配运用为主,干扰点为其中虽常见但不易辨识的虚词。‎ A项,两个“于”都是介词,在。‎ B项,第一个“之”用在句子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第二个“之”,的。‎ C项,两个“而”都是并列连词。‎ D项,两个“以”都是目的连词,来。‎ 故选B。‎ ‎6.下列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之二虫又何知 奚以知其然也 B. 臣具以表闻 谨拜表以闻 C. 孟学士之词宗 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 D. 岂复有贤于周公哉 (故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 ( 《后二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找出句中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结合翻译来判断。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 A项,两个都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分别是“之二虫又知何”,“以奚知其然也”‎ B项,两个都是省略句,省略了宾语“之”‎ C项,两个都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分别为“词宗孟学士”,“东西行过都是缙绅”‎ D项,第一句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岂复有于周公贤哉),第二句是被动句(不被朝廷重用)‎ - 26 -‎ 故选D。‎ ‎【点睛】特殊句式的辨别方式:‎ 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3)用“者”表判断(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6)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 二、被动句,(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2)用“被”表被动(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4)用“于” 或“受……于……”表被动 ‎ ‎(5)用“被”表被动。 ‎ 三、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2)谓语的省略 (3)动词宾语的省略 (4)介词宾语的省略 (5)介词的省略 ‎ 四、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3、用“之”、“是”4、“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是作宾语放在动词 ‎ 五、状语后置 (1)格式:动十以十宾 (2)格式:动十于(乎,相当“于”)十宾 ‎ ‎(3)格式:形十于十宾 ‎ 六、定语后置 1、格式:中心词十定语十者 2、格式:中心词+之+定语+者 ‎ ‎3、格式:中心语+之+定语 4、格式:中心语+而+定语+者 5、格式:中心语十数量定语 ‎7.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运欤?(韩愈《进学解》 )‎ 翻译:然而圣明的君主不加处罚,也没被宰相大臣所斥逐,这难道不是幸运吗?‎ B. 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韩愈《圬者王承福传》 )‎ 翻译:至于布和丝织品,是必须经过养蚕取得成绩方能制成的。‎ C. 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 翻译:那些公卿贵人争着想让他成为自己的门生,异口同声的推荐赞誉他。‎ D. 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韩愈《讳辩》 )‎ 翻译:周公、孔子、曾参终究是不会被他们胜过的。‎ ‎【答案】B ‎【解析】‎ - 26 -‎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B项,“绩”,纺织,这句话翻译应是:至于布匹丝绸,一定要靠养蚕、纺织才能制成。‎ 故选B。‎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 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8.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有误的一项( )‎ A. 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韩愈《送孟东野序》 ) ‎ 翻译:就其中好的来说,他们用文辞发出的声音清丽而浮华,节奏频繁而急促,语言放荡而哀婉,思想松弛而放纵。‎ B. 若吾子之论,直则直矣,无乃伤于德而费于辞乎?(韩愈《争臣论》 )‎ 翻译:像您的议论,直率是够直率了,你不要损害德行并且浪费口舌吧?‎ C. 今则释然悟,翮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韩愈《与陈给事书》 )‎ 翻译:现在我恍然大悟,非常懊悔,心里想:您那种冷漠的表情,是责怪我不常去拜见的缘故。‎ D. 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韩愈《送石处士序》 )‎ 翻译:乌大夫的确能够凭义理选取人才,先生您的确按照道理给自己责任,决定去留。为先生您饯行了。‎ ‎【答案】B ‎【解析】‎ - 26 -‎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B项,“无乃……乎”表反问语气,译为“不是……吗”,此句翻译为:像先生这样的言论,直率是够直率的,不是损伤自己的德行而且浪费唇舌吗?‎ 故选B。‎ ‎9.默写填空 ‎①《归去来兮辞》中描写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滕王阁序》中描写宴会管弦之盛,歌声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逍遥游》中列子对荣华富贵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李密在《陈情表》中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的猜忌,李密在文中表明自己也想官职显达的—句是“_______,_______。”‎ ‎⑤李密在《陈情表》中以乌鸟的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登东皋以舒啸 (2). 临清流而赋诗 (3). 爽籁发而清风生 (4). 纤歌凝而白云遏 (5). 彼于致福者 (6). 未数数然也 (7). 本图宦达 (8). 不矜名节 (9). 乌鸟私情 (10). 愿乞终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皋”“赋”“籁”“遏”“致”“数”“宦”“矜”“私”“乞”。‎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 26 -‎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进学解 韩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觝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沉浸浓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疐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10. 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独旁搜而远绍:继承 B. 补苴罅漏:鞋中垫的草 - 26 -‎ C. 细大不捐:舍弃 D. 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指责 ‎11.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处涸辙以犹欢 ②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 B. ①冬暖而儿号寒 ②鸟倦飞而知还 C. ①尽是他乡之客 ②若夫商财贿之有亡 D. ①我决起而飞 ②《诗》正而葩 ‎12.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进学解”即关于“进学”的分析。本文假托先生劝学、学生质疑、先生再予解答的方式,以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与委屈。‎ B. 国子先生认为学生只要担心学业不能精进,德行不能有所成就,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够公正英明。‎ C. 第二段通过学生之口,形象地突出了先生在治学、捍卫儒道以及创作文章方面的努力与成就。‎ D. 第三段中,先生对学生质疑进行辨析,以工匠、医师为喻,说明自己的能力和贤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 ‎②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答案】10. B 11. C 12. D ‎ ‎13. (1)除去凶恶奸邪之人,提拔优秀人才。‎ ‎(2)可是在朝廷上不能被人们信任,在私下里不被朋友们帮助。‎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本题往往涉及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文言实词释义题答题技巧: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所以除了死记硬背还应该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1)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2)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3)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4)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5)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6)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7)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 26 -‎ B项,“补苴罅漏”的“苴”,鞋底的草垫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能力。虚词的数量同实词比较起来要少得多,但用法非常灵活,因而复习要正确地掌握和使用确实不易。在虚词的辨析使用中要注意多分析比较其差异,重点掌握一些易用错的虚词及关联词语的搭配和所表示的关系。通过增强语感,有意识地体味它们在句中的作用来提高虚词的辨析运用能力。题型以几个容易出错的虚词的辨析、关联词语的搭配运用为主,干扰点为其中虽常见但不易辨识的虚词。‎ A项,①表转折的连词,但是;②介词,用 B项,①表转折的连词;②表承接的连词 C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D项,①是表修饰的连词;②表并列的连词 故选C。‎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 D项,“说明自己的能力和贤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分析错误,作者实际是宣扬自己远继儒家道统的功绩,并抒发自己不被重用的愤郁不平之情。‎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 ‎②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 26 -‎ 本题第一句重点字词:拔,除去;登崇,提拔,升任;凶邪形容词作名词,凶恶奸邪之人;俊良,形容词作名词,优秀人才。‎ 第二句重点字词:公,在朝廷上;私,私下里;“见”,被动句的标志词。‎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是否有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国子先生早上走进太学,召集学生们站立在学舍下面,教导他们说:“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当今圣君与贤臣相遇合,各种法律全部实施。除去凶恶奸邪之人,提拔优秀人才。具备一点优点的人全部被录取,拥有一种才艺的人没有不被任用的。选拔优秀人才,培养造就人才。只有才行不高的侥幸被选拔,绝无才行优秀者不蒙提举。诸位学生只要担心学业不能精进,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够英明;只要担心德行不能有所成就,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公正。”‎ - 26 -‎ ‎  话没有说完,有人在行列里笑道:“先生在欺骗我们吧?我侍奉先生,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先生嘴里不断地诵读六经的文章,两手不停地翻阅着诸子百家的书籍。对史书类典籍必定总结掌握其纲要,对论说类典籍必定探寻其深奥隐微之意。广泛学习,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是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舍弃;夜以继日地学习,常常终年劳累。先生的学习可以说勤奋了。抵制、批驳异端邪说,排斥佛教与道家的学说,弥补儒学的缺漏,阐发精深微妙的义理。探寻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学说,独自广泛地钻研和继承它们。指导异端学说就像防堵纵横奔流的各条川河,引导它们东注大海;挽救儒家学说就像挽回已经倒下的宏大波澜。先生您对于儒家,可以说是有功劳了。心神沉浸在古代典籍的书香里,仔细地品尝咀嚼其中精华,写起文章来,书卷堆满了家屋。向上效法法虞、夏时代的典章,深远博大得无边无际;周代的诰书和殷代的《盘庚》,多么艰涩拗口难读;《春秋》的语言精练准确,《左传》的文辞铺张夸饰;《易经》变化奇妙而有法则,《诗经》思想端正而辞采华美;往下一直到《庄子》、《离骚》,《史记》;扬雄、司马相如的创作,同样巧妙但曲调各异。先生的文章可以说是内容宏大而外表气势奔放,波澜壮阔。先生少年时代就开始懂得学习,敢于实践,长大之后精通礼法,举止行为都合适得体。先生的做人,可以说是完美的了。可是在朝廷上不能被人们信任,在私下里得不到朋友的帮助。进退两难,一举一动都受到指责。刚当上御史就被贬到南方边远地区。做了三年博士,职务闲散表现不出治理的成绩。您的命运与仇敌相合,不时遭受失败。冬天气候还算暖和的日子里,您的儿女们哭着喊冷;年成丰收而您的夫人却仍为食粮不足而啼说饥饿。您自己的头顶秃了,牙齿缺了,这样一直到死,有什么好处呢?不知道想想这些,倒反而来教导别人干什么呢?”‎ 国子先生说:“唉,你到前面来!要知道那些大的木材做屋梁,小的木材做瓦椽,做斗栱,短椽的,做门臼、门橛、门闩、门柱的,都量材使用,各适其宜而建成房屋,这是工匠的技巧啊。贵重的地榆、朱砂,天麻、龙芝,车前草、马屁菌,坏鼓的皮,全都收集,储藏齐备,等到需用的时候就没有遗缺的,这是医师的高明之处啊。提拔人材,公正贤明,选用人才,态度公正。灵巧的人和拙笨的人都得引进,有的人谦和而成为美好,有的人豪放而成为杰出,比较各人的短处,衡量各人长处,按照他们的才能品格分配适当的职务,这是宰相的方法啊!从前孟轲爱好辩论,孔子之道得以阐明,他游历的车迹周遍天下,最后在奔走中老去。荀况恪守正道,发扬光大宏伟的理论,因为逃避谗言到了楚国,被废黜而死在兰陵。这两位大儒,说出话来成为经典,一举一动成为法则,远远超越常人,德行功业足以载入圣人之行列,可是他们在世上的遭遇是怎样呢?现在你们的先生学习虽然勤劳却不能顺手道统,言论虽然不少却不切合要旨,文章虽然写得出奇却无益于实用,行为虽然有修养却并没有突出于一般人的表现,尚且每月浪费国家的俸钱,每年消耗仓库里的粮食;儿子不懂得耕地,妻子不懂得织布;出门乘着车马,后面跟着仆人,安安稳稳地坐着吃饭。局局促促地按常规行事,眼光狭窄地在旧书里盗窃陈言,东抄西袭。然而圣明的君主不加处罚,也没有为宰相大臣所斥逐,难道不幸运么?有所举动就遭到毁谤,名誉也跟着大了起来。被放置在闲散的位置上,实在是恰如其份的。至于度量财物的有无,计较品级的高低,忘记了自己有多大才能、多少份量和什么相称,指摘官长上司的缺点,这就等于所说的责问工匠的为什么不用小木桩做柱子,批评医师的用菖蒲延年益寿,却想引进他的猪苓啊!‎ 三、课外小说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巡山 他看到了那顶毡房穹顶般硕大的犄角,在那里纹丝不动,居然是在那并不险峻的山脊上。他极目望去,竟是一头岩羊卧在一块大圆石上。按说,那不该是岩羊的歇脚之处。以它的天生机敏,此时的它应该有所行动才对。但是,不知怎的,岩羊貌似全然无知,一动不动。‎ 这引起了他足够的好奇。‎ - 26 -‎ 自从持枪证和猎枪一同被收缴,他再没有触及过岩羊的皮毛。岩羊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猎获它是要犯罪的。当然,在这天山深处,所有的野兽和动物都有保护等级。这一点,他心里了如指掌。‎ 这些年来,他只保留了一个习惯,每到初秋,他都要到这山上走走,哪怕是看一眼那些野物。他自己将此称为巡山。现在山上的野物越来越多了。有时候成群的野猪会趁着夜色跑到牧人营盘附近,将草地翻拱一番后兴冲冲地离去,压根不理会牧羊犬凶猛的吠声。肥嘟嘟的旱獭也会在光天化日之下昂然走过车路饮水上山。有一次他走在山林里,不经意间一抬头,在树杈上看到了狸猫,那家伙没有丝毫的怯意,两眼直视着他,闪着幽幽的光。狼和狐狸他也经常看到。还有一次,一只狼叼着一只黑花羊从公路旁高高的铁丝网上纵身腾跃而去,全然不顾飞驰的汽车,横穿公路越过另一道铁丝网,在公路另一侧的草原上,朝着那条山梁奔去,估计它的窝就在那边,小狼崽们或许正在耐心地等待它满载而归。‎ 他终于从山坳登上了山脊。那只岩羊还在,几乎在那个大圆石上一动不动。‎ 他有些迟疑。这是他此生见到的最不可思议的情景。一只岩羊,居然还会等着他登上山脊。按说以岩羊的机警,它早就应该逃之夭夭了。‎ 他下了马,将坐骑用马绊子绊好,向大圆石走去。‎ 岩羊依然没动。他的心有点缩紧——太奇怪了!真是匪夷所思!那只岩羊丝毫没有逃跑的意思。山脊的风很强劲,呼呼地吹着,泛黄的草被风撩起一阵阵草浪簌簌作响。雪山上的雪线已经开始低垂。要不了多久,雪线也会覆盖到这座山脊。‎ 他环视了一下,对今天的奇景疑惑不解。‎ 他决定攀上大圆石看个究竟。‎ 他利利索索就攀上了大圆石。‎ 那岩羊还是没动。‎ 走近岩羊的刹那,他惊呆了。‎ 这是一只已经痴呆的老岩羊,它根本意识不到人的走进,双眼蒙满了眵目糊,牙也掉尽了,那一对毡房穹顶般的犄角尖,已经深深地长进后臀皮肉里了。‎ 他望着眼前这只老岩羊,一阵惊怵像电流般袭过周身。他想,天哪,唯有你苍天不老,人和动物都会老去。‎ 他将老岩羊双眼的眵目糊擦去,老岩羊却对他视而不见。‎ 他心疼极了。‎ 你怎么会老成这样,他在心里问这只老岩羊。‎ 难道没有哪只狼来成全你吗?‎ 但是他又否决了自己。‎ - 26 -‎ 其实,他心里清楚,狼也只吃它该吃的那点活物,只不过是背负了罪名而已。哈萨克人那句话说得好,狼的嘴吃了是血,没吃也是血。‎ 现在,他的心情很沉重。他不忍心就这样抛下这只已经痴呆的老岩羊而去。生命总该有个尽头。他为这只老岩羊祈祷,然后,割下这只老岩羊的首级,将长进后臀皮肉里的角尖拔出,面朝东方搁好羊头,依然保持着它曾经的尊严。他把老岩羊的躯体肢解后放在大圆石上,用枯草揩净手和折扣刀,上马离去。‎ 这时候,他看见天空中开始有秃鹫盘旋,有几只乌鸦和喜鹊捷足先登,落在大圆石上开始争食老岩羊的肉。一个艰难的生命终于终结。‎ 下山的时候,他的心情多少有些缓和了过来。他似乎突然彻悟了什么。‎ ‎(选自2017年9月22日《光明日报》 )‎ ‎1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写一头岩羊卧在山脊的一块大圆石上,一动不动,奇特的景象勾起了“他”的好奇心,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小说用一大段文字介绍了现在山上野物旁若无人的种种表现,展现了山区生态保护的成果,同时也交代了老岩羊生存的环境。‎ C. “唯有你苍天不老,人和动物都会老去”,这句话是“他”对老岩羊顽强生命意志的咏叹,“不老”指的正是老岩羊的精神内涵。‎ D. 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了一次巡山的经历,“巡山”作为“他”刻意保留下来的一个习惯,反映了他对这片大山的眷恋热爱。‎ ‎15. 小说结尾写道,“他自己似乎突然彻悟了什么”。请结合作品说说“他”可能领悟到了什么? ‎ ‎【答案】14. C 15. ①每一个生命都是有尊严的,每一个生命的逝去都是值得尊重的。老岩羊已经痴呆,卧于山脊不动,也没有哪个动物去残忍地剥夺它的生命。生命总会有尽头,而生命即使离去,也给另外的生命以帮助。老岩羊的死,为天上的秃鹫等提供了食物,尽到了最后的使命。②生命是相互依存的,在那片保护区中,所有的动物都生机勃勃地生长着,即使有血腥,也只是生命的自然与本分,不能用罪名来评判。③以此结束全文,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以思考的余地。深化了“热爱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主题。‎ ‎【解析】‎ ‎【14题详解】‎ - 26 -‎ 此题考查考生对文本思想主旨内容和结构特点的分析和鉴赏能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修辞分析、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题干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C项,“求生意志”不恰当,老岩羊的生命意志是一种自然的混沌状态。“‘不老’的是老岩羊的精神”也不恰当,这里的“不老”没有指老岩羊的精神。‎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这是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主要针对小说的结尾设题。答题时扣住结尾的特点分析其作用和效果。有的是自然结尾,有的是奇峰突起,有的是戛然而止,有的是补出神来之笔……不同的特点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效果。只有抓住了特点,才能答准答好。组织答案时要把小说结尾艺术的领悟与情节结构安排的欣赏、人物形象的鉴赏、小说主题的理解以及作品所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等角度综合起来,真正提高阅读结尾艺术的鉴赏水平。回答本题时要结合全文,要分析出“他”领悟到了什么,要结合小说的情节分析,尤其是作品的最后四节文字。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再分析概括“他”领悟到的内容。在那片保护区中,每到初秋巡山,看那些越来越多的野物,所有的动物都生机勃勃地生长着,生命是相互依存的,即使有血腥,也只是生命的自然与本分。这表现他对生命的热爱。“狼也只吃它该吃的那点活物”,可以看到“他”对生命有着质朴的平等观念。老岩羊已经痴呆,立于山脊不动,也没有哪个动物去残忍地剥夺它的生命。他不忍心就这样抛下这只已经痴呆的老岩羊而去。生命总该有个尽头。他为这只老岩羊祈祷。于是,他割下这只老岩羊的首级,将长进后臀皮内里的犄角尖拨出,面朝东方搁置好羊头,依然保持着它曾经的尊严。“把它的头面朝东方搁置好”,这表明他心疼老岩羊,理解每一个生命都是有尊严的存在,明白每个生命的逝去都是值得尊重的,他的做法不是犯法而是体现了他对生命尊严的看重。“他看见天空中开始有禿鷲盘旋,还有几只乌鸦和喜鹊捷足先登,落在大圆石上开始争食老岩羊的肉。一个艰难的生命终于终结。”老岩羊的死,为天上的无箋等提供了食物,尽到了最后的使命。所以,生命总会有尽头,而生命即使高去,也给另外生命以帮助。然后分析这一结尾的特色,小说结尾说“下山的时候,他的心情多少有些缓了过来。他自己似乎突然彻悟了什么”,但到底“彻悟”了什么,作者没有点明,文章就此戛然而止,这就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 26 -‎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自然熨贴,不现勉强作为痕迹。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高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品低的是内不充实而外求光辉,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最普遍的是卖弄词藻,只顾堆砌漂亮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绝对的必要。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 其次是卖弄学识。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心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著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 第三是卖弄才气。文艺作者固不能没有才气,但是逞才使气,存心炫耀,仍是趣味低劣。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魏尔兰所一再指示的,文学不应只有“雄辩”(eloquence), 而且带不得雄辩的色彩。‎ - 26 -‎ ‎“雄辩”是以口舌争胜,说话的人要显出他聪明,要博得群众的羨慕,要讲究话的“效果”,要拿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的本领给人看,免不掉许多装模作样,愈显得由才气愈易成功。但是这种浮浅的炫耀对于文学作品却是大污点。一般文学作者越有才气,也就越难避免炫耀雄辩的毛病。‎ 从前文人夸口下笔万言,倚马可待,文成一字不易,做诗押险韵,和韵的诗一做就是几十首,用堂皇铿锵的字面,戏剧式表情的语调,浩浩荡荡,一泻直下,乍听似可喜,细玩无余味,这些都是卖弄才气,用雄辩术于文学。爱好这一类的作品在趣味上仍不很高。‎ 节选自朱光潜《文学上的低级趣味》‎ ‎1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艺术和人一样有品格,品的髙低不仅在于“充实而有光辉”,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 B. 文艺工作者要有学识,但是这种学识体现在文艺作品中,要无形,不漏痕迹。‎ C. 现在新进作家在写骈偭文时也爱犯卖弄辞藻的毛病,只顾堆砌漂亮的词眼。‎ D. 只要对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有需要,文学作家总是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 ‎17.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第二段作者用对比论述艺术品格的高低,并指出其根本在于作者的创作态度。‎ B. 文中举“大家闺秀”“小家娼妇”之例分别论证艺术品的品高品低,说服力强。‎ C. 文章从卖弄辞藻、卖弄学识、卖弄才气等方面批评文艺作者的“卖弄”,条理清晰。‎ D. 本文论证语言生动形象,论证方式多样,说理深入浅出,增强了阅读兴趣。‎ ‎1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 A. 文艺作品中,卖弄是作者创作态度的一种体现,卖弄的作品,艺术品位不会很高。‎ B. 如果对作品思想感情的表达有必要,那么,辞藻绚丽夺目也是无可非议的。‎ C. 有些作家的“雄辩”是逞才使气,存心炫耀,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引人注目却不招邀人注目。‎ D. 中国文人在诗中用典故,谈哲理,实则是卖弄学识,就连赛珍珠、吴趼人均不免此病。‎ ‎【答案】16. B 17. B 18. D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 A项,“品的髙低不仅在于‘充实而有光辉’”分析错误,从原文第1‎ - 26 -‎ 段“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自然熨贴,不现勉强作为痕迹”第2段的“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可知“充实而有光辉” 说的是文艺表现,与“艺术品格”没有联系。‎ C项,“现在新进作家在写骈俪文时也爱犯卖弄辞藻的毛病”分析错误,从原文第3段“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可知骈俪文是分析的从前的文章,而新进作家是现在的,并不是现在新进作家写骈俪文爱犯这种毛病,而是“有时不免”,可见表述绝对。‎ D项,“只要对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有需要”曲解文意,从原文第5段“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可知原文作者没有说这些内容对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有需要,另外文中用的是“常常”,选项表述为“总是”,绝对了。‎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 B项,“文中举“大家闺秀”之例论证艺术品的品高”分析错误,从原文第1段“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高贵的身份”和第2段“品低的是内不充实而外求光辉,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可知这里用 “大家闺秀”“ 小家娼妇”作比喻论证,而非例证,论证方法判断错误。‎ 故选B。‎ ‎【18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因为是“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出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D项,“就连赛珍珠、吴趼人均不免此病”分析错误,从原文第5段“连比较著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可知作者在这里评论的是他们的相应作品,而不是这两个人,偷换概念。‎ 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要揣摩的命题陷阱:‎ ‎1.以偏概全——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阅读科技文原文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到……为止、除……之外、一些、某些”等表范围的词语。严格区别“部分”与“整体”。做这类题关键是沉着细心推敲。‎ ‎2.无中生有——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注意: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有效信息句合理地推断出来。‎ ‎3.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4.强加因果——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 ‎5.因果颠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间关系。‎ ‎6.偷换概念——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常见是漏字、添字、换字、错位。‎ ‎7.指代不明——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方法: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这个”、“哪个”、“其”、“即”等词。联系上下文,弄清楚它们的指代内容。‎ ‎8.转化失误——将某一个意思的句子转化成另一个句子时,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全称变特称,变相对为绝对,变绝对为相对,把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等。‎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8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石刻的飞仙 梁思成 - 26 -‎ ‎①飞仙雕刻亦如佛像,有两大派別:一为摹仿,以印度像为模型:一为创造,综合模仿所得经验,与汉族固有趣味及审美倾向,作新的尝试。‎ ‎②这两种时期距离并不甚远,可见汉族艺术家并未奴隶于摹仿。而印度健陀罗刻像雕纹的影响,只作了汉族艺术家发挥天才的引火线。‎ ‎③洞内外壁画与藻井及佛后背光上,多刻有飞仙,作盘翔飞舞的姿势,窈窕活泼,手中或承日月宝珠,或持乐器,有如基督教艺术中的安琪儿,飞仙的式样虽然甚多,大约可分两种,一种是着印度湿褶的衣裳而露脚的,一种是着短裳曳长裙而不露脚,裙末在脚下缠绕后,复张开飘扬的,两者相较,前者多肥笨而不自然,后者轻灵飘逸,极能表现出乘风羽化的韵致,尤其是那开展的裙裾及肩臂上所披的飘带,生动有力,迎风飞舞,给人以回翔浮荡的印象。‎ ‎④从要考研飞仙的来源方面来观察它们,则我们不能不先以汉代石刻中与飞仙相似的神话人物和印度佛教艺术中的飞仙,两相较比着看。结果极明显的看出云冈的露脚、肥笨、作跳跃状的飞仙,是本着印度的飞仙摹仿出来的无疑,完全与印度飞仙同一趣味。而那后者,长裙飘逸的,有一些并着两腿,望一边曳着腰身,裙末翘起,颇似人鱼,与汉刻中鱼尾托云的神话人物,则又显然同一根源。后者这种屈一膝作猛进姿势的,加以更飘散的裙裾,多脱去人鱼形状,更进一步,成为最生动灵敏的飞仙,我们疑心它们在云冈飞仙雕刻程序中,必为最后最成熟的作品。‎ ‎⑤天龙山石窟飞仙中之佳丽者,则是本着云冈这种长裙飞舞的,但更增富其衣褶,如腰部的散褶及裤带。肩上织带,在天龙山的,亦更加曲折回绕,而飞翔姿势,亦愈柔和浪漫。每个飞仙加上衣带彩云,在布置上,常有成一圆形图案者。‎ ‎⑥曳长裙而不露脚的飞仙,在印度西域佛教艺术中俱无其例,殆亦可注意之点。且此种飞仙的服装,与唐代陶俑美人甚似,疑是直接写真当时女性服装。‎ ‎⑦飞仙两臂的屈伸,颇多姿态,手中所持乐器亦颇多种类,计所见有如下各件:‎ 鼓状,以带系于项上,腰鼓,笛笙,昆琶,筝,类外国harp)但无钹。其他则常有持日、月、宝珠及散花者。‎ ‎⑧总之飞仙的容貌仪态亦如佛像,有带浓重的异国色彩者,有后期表现中国神情美感者。前者身躯肥胖,权衡短促,服装简单,上身几全袒露,下裳则作印度式短裙,缠结于两腿间,粗陋丑俗。后者体态修长,风致娴雅,短衣长裙,衣褶简而有韵,肩带长而回绕,飘忽自如,的确能达到超尘的理想。‎ ‎(选自《佛像的历史》 有刪改)‎ - 26 -‎ ‎19.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 A. 飞仙的容貌仪态的来源之一为印度像,印度健陀罗刻像雕纹便是汉代中华民族雕刻飞仙石像的模仿对象。‎ B. 飞仙的容貌仪态类同佛像,有浓重的异国色彩。不同的是飞仙多手持乐器、乐器种类众多,形成多种造型姿态。‎ C. 根据文章可推断出,与云冈石窟飞仙相比,天龙山石窟飞仙中佳丽者的成形时间更晚,所带的异国色彩也更淡。‎ D. 本文旨在介绍云冈石窟的飞仙造像特点、造型来源,提及印度像、天龙山石窟像是为了突出云冈飞仙造型独特罕见。‎ ‎20. 阅读以上材料后,你对艺术家的创造工作有了哪些认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9. C 20. ①艺术家的创造工作可分为摹仿和创造两种②摹仿,即以所模仿的对象为原型,整体上与原型相似度高;一为创造,综合摹仿所得经验,结合当地或者自己固有趣味及审美倾向,作新的尝试。‎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找出选项中可能有问题的敏感处,再次回归原文,筛选并提取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照分析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做好抉择。常见问题有:推测变肯定导致表述绝对、信息杂糅不合文本、时空错位、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过度解读文本等等。本题 A项,“印度健陀罗刻像雕纹便是汉代中华民族雕刻飞仙石像的模仿对象”过度解读文本,分析错误。从原文第1段“而印度健陀罗刻像雕纹的影响,只作了汉族艺术家发挥天才的引火线”可知汉代中华民族雕刻飞仙石像并不是模仿印度健陀罗刻像雕纹。‎ B项,“形成多种造型姿态”错误。原文表述是“飞仙的式样虽然甚多,大约可分两种,一种是着印度湿褶的衣裳而露脚的,一种是着短裳曳长裙而不露脚……”,可见选项B中“多种造型”曲解文意,扩大了范围,文中是“大约分为两种”。‎ D项,“天龙山石窟像是为了突出云冈飞仙造型独特罕见”分析错误,文中分析的是云冈石窟飞仙和天龙山石窟飞仙的不同,二者是并列关系。‎ 故选C。‎ ‎【20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相关材料,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文围绕石窟中的飞仙说明中国飞仙的飞仙雕刻艺术有两大派別:一为摹仿,一为创造。所以考生作答时要抓住这两点,然后围绕文中分析的这两点的特点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答案。‎ 六、作文(40分)‎ ‎21.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近日,教育部为办公厅发布《新高考过渡时期语文学科背诵篇目说明》的通知,第二批综合改革试点省份语文背诵篇目58篇,第三批综合改革试点省份语文背诵篇目为64篇。‎ 对此,有人认为,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背诵意义重大;有人认为,背诵篇目这么多,高考只考几分,性价比不高;也有人质疑,都什么年代了,还需要背诵课文吗?还有人有其他看法……‎ 以上材料,给你哪些启发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其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答案】参考范文 腹有诗书气自华 近日,针对教育部为办公厅发布《新高考过渡时期语文学科背诵篇目说明》的通知中背诵篇目内容,有人认为,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背诵意义重大;有人认为,背诵篇目这么多,高考只考几分,性价比不高;也有人质疑,都什么年代了,还需要背诵课文吗?而我认为语文背诵意义重大,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 当今现代发展飞快,经济全球化让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此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也出现了多元化,同时,少不了人们的认识观也出现了局限化。现代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古诗词的学习仅仅是为了应试,仅仅是学系选择中的一门科目,甚至认为古诗词对于中国发展的未来毫无助力。那么,又有多少人真正在探寻过现今中国诗词背后的真谛?‎ 现今的古诗词与中国的发展密不可分。‎ 古诗词仅仅是中国文学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其背后的“中国化”却是让人叹为观止。我国从政治上有中国理念与中国方案,到经济上有中国“丝绸之路”的光辉重现,再到社会生活中的中国风产品流行。可见中国化与中国发展的关系密切。‎ 现今的古诗词的真谛是大国的自信。‎ - 26 -‎ 最近不少综艺节目的涌现都与中国化相关,如《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但这一系列的节目所呈现的不止是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还是来自泱泱大国的自信。其背后是中国的经济繁荣发展的自信,是中国国际地位上升的大国自信。古诗词在现今的继承与弘扬,意义非凡。‎ 现今的古诗词也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生活中不少人被各种压力压抑得难以喘息,而此时此刻不妨拿出一本古诗词吟咏一番。借其中的情感与优美的诗句洗去心中的忧闷。有时候,我也会借吟诗来好好抒发自己的学习压力,更好的了解中国古诗词背后的意蕴,感受一番中国气韵。‎ 由上述可知,中国的古诗词不仅仅是为了现在的切实所需,也不应为其贴上各种“局限”标签,它还是与中国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助力。中国古诗词的弘扬不仅仅是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是一个大国伫立于世界武林的自信。‎ 而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该如何正视中国文学的存在?‎ 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国文化,铸造中国精神,培养中国气质,我们要有大国自信,敢于融“中国化”于中国未来,为中国发展打造中国标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中国腹有诗书气自华。‎ ‎【解析】‎ ‎【详解】一、审题要点 从内容要求“对此,有人认为,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背诵意义重大;有人认为,背诵篇目这么多,高考只考几分,性价比不高;也有人质疑,都什么年代了,还需要背诵课文吗?还有人有其他看法……”“以上材料,给你哪些启发或思考?”上看,本次作文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旨在着重考查考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完成作文,所以审题时对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 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本次作文要求考生针对“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新高考过渡时期语文学科背诵篇目说明》的通知,第二批综合改革试点省份语文背诵篇目58篇,第三批综合改革试点省份语文背诵篇目为64篇”以及人们不同的看法,谈自己的启发和思考。可见,作文的立意是多方面的:考生可以写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背诵意义重大;也可以写背诵篇目这么多,高考只考几分,性价比不高;还可以写当今现代化社会,不需要背诵课文了;通过“还有人有其他看法……”考生还可以写出自己的其他想法。 ‎ - 26 -‎ 考生完成作文时注意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分为两部分,阅读材料审题和任务写作部分。‎ ‎(一)阅读材料并要读懂材料。我们只有在掌握材料的范围、含意后才能进行写作,所以第一步阅读非常重要;‎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要求考生去发表议论的主题,往往就是材料要揭示的某种主题。所以,考生可以从命题者给出的论题里找到中心词,关键语句,防止离题。‎ 二、立意要点 肯定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新高考过渡时期语文学科背诵篇目说明》的通知合理性:‎ 语文背诵意义重大,腹有诗书气自华  ‎ 否定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新高考过渡时期语文学科背诵篇目说明》的通知合理性:‎ ‎1、背诵篇目如此多,性价比不高;‎ ‎2、现代社会,不在需要背诵课文 三、主要素材 ‎1、经典古文是中华民族优秀思想和文化结晶,是古代圣贤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在修身齐家、治国安邦等方面,可以赋予我们以深邃哲理和博大智慧。在阅读研习和参悟古文中,我们可以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思想和文化营养。我们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许多都接受过严格的古文学习和训练。他们往往既是雄才大略、卓越智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又是具有气吞万里气魄、汪洋浩瀚意境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2、一篇篇经典古文,虽然跨越了千百年时光,但无不蕴涵了人类共通的人生智慧与生活哲理。如:读《曹刿论战》,从一个民间义士的远见卓识,可以想到匹夫有责的担当;读诸葛亮的《出师表》,当为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诚忠贞而赞叹;吟诵《岳阳楼记》,会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博胸怀感动。从政治角度看,读几遍《介之推不言禄》,就知道应当怎样正确对待名、权、位;而《醉翁亭记》,又会让你感受到与民同乐之快乐。展开只有81字的《陋室铭》,“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会使你领悟到人生境界高尚之所在……。可见,读点古文,善莫大焉。‎ 四、作文结构 - 26 -‎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开头点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可以设立分论点,如此题可围绕自己选择的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进行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也可采用层进式,开头写出中心论点,然后用“首先……”“其次……”“再次……”的结构组织行文,最后总结观点,照应开头;还可用正反对比的方式组织文章。无论采用哪种结果,安排行文时都要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材料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区别 一、材料不同 ‎1、材料作文:往往是名言警句和故事寓言,充满哲理与情理,没有纷争性与分歧性。要绕开材料,舍弃不用;材料好比审题的敲门砖,好似立意的垫脚石;审题立意之后,就可将其抛之脑后,顶多偶尔回应。‎ ‎2、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本身而言,大多是时事热点与真人实事,饱含矛盾和对立,充满争议性与对抗性。要紧扣材料,始终是根据材料表明态度,针对材料阐述看法,结合材料提出办法。‎ 二、要求不同 ‎1、材料作文:只有宽泛要求,没有具体指令;只有笼统规定,没有明确任务。因为要求宽泛,可广泛联系,由此及彼,增强文题的开放性;规定笼统,可自由发挥,任意选择,突出作文的自主性。‎ ‎2、任务驱动型作文:总要下达具体指令,加强试题的针对性;总会给出明确任务,强化写作的引导性。因为指令具体,就显得范围封闭,不尽广阔;任务明确,就显得风格单一,不够开放。‎ 三、表达不同 ‎1、材料作文:借助材料,由此及彼;旁求博考,阐释说理;借助材料中心,生发开去,引用名言警句,论证中心;或借助材料关键词,发散开去,援用历史故事,论述核心;或借助材料立意,引申开去,援引名人轶事,证明立意。‎ ‎2、任务驱动型作文:针对材料事件,分条析理地阐述,入木三分地说理,杜绝塞进大段的名言、警句、典故和故事;或者针对问题本身,说出所以然,力图展现出思辨的厚度、深度。‎ ‎ ‎ - 26 -‎ ‎ ‎ -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