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97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点7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10[2019天津,1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阅读文本见【高考帮】文5
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赞赏的观点或做法的一组是( )
①学无异习,政无异术
②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
③我方为政,学于何有
④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
⑤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
⑥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
A.①②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筛选“属于作者赞赏的观点或做法”。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根据上下文理解题组中6个句子的意思,看它们是否属于作者赞赏的观点或做法,然后运用排除法确定答案。①在文章开头,属于作者的观点;②是君臣重视学习的表现,属于作者赞赏的做法;③是不重视学习的人的言语,作者对其予以批判和否定;④是衡州学校的名称与由来的介绍,不涉及观点或做法;⑤的意思是战乱平息未必是因为学校,不是作者赞赏的观点;⑥属于作者肯定的学习方法。因此,“属于作者赞赏的观点或做法”的是①②⑥。
方法点拨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三个要点
1.读懂文段,明确大意。快速阅读文言文材料,大致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包括人物性格、品行、主要事迹等,或者大致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景物特点等。
2.分析题干,界清概念。首先要分析题干,比如有的题目要求选出“分别表现……的一组”,有的题目要求选出“全都表现……的一组”,其中“分别”和“全都”显然不同;其次要界定所提供关键词的具体含义,由此就可以断定哪些选项符合要求,哪些选项不符合要求,从而选出答案。
3.重点精析,逐项排除。解题时,考生要对所给的信息逐条辨析,对没有把握的信息可先放一放,因为在所提供的信息中,一般都会有干扰性最弱的信息,如果以此为突破口,就能排除一到两项;然后比对剩余的选项,对不同点进行重点辨析,逐项排除。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干扰,提高效率,保证准确性。
文13[2017天津,10,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
- 4 -
材能为名。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
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是( )
①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②礼敬具备,矜庄寂寥
③以笔著文,亦如此焉
④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⑤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⑥行苟离俗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2019全国卷Ⅲ,10—13,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真题文本(序号为编者所加)
①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②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③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第一层]④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⑤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⑥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⑧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⑨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第二层]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第三层]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一)比较选项之间的差异,缩小断句的范围
- 4 -
题中四个选项,主要差异在于“而有战胜之名”“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两处的断句。考生注意到这一点,就能缩小断句范围,只要确定了这两处的断法,即可确定答案。
(二)通读语句,了解大意;借助方法,巧妙断句
根据文言句子的断句原则,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再根据语法关系等来判断。从句中来看,“战胜之名”是指战胜齐国的名声,语意完整,其后要断开,排除D项;“则是弃卫”的“则”领起下文,其前应断开,排除C项;“疑”的主语是“鲁君”,“鲁”前要断开,排除A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一)明确题干要求
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二)读懂选项内容,判断正误
本题涉及历史人物(“殷纣”“武王”)、朝代沿革(“三晋”)、古代官职(“令尹”)等古代文化知识。C项,“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错误,应是“韩、赵、魏三国”。即“三晋”指春秋末年,三家分晋,成为战国时的韩、赵、魏三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一)明确题干要求
本题考查考生概括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二)读懂选项内容,锁定信息区间
命题者根据文本内容设置了四个选项,对文本所写人物作四个方面的概括分析。通过浏览选项,抓住选项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信息,锁定其在原文中对应的信息区间。一般情况下,选项的顺序与原文的顺序是一致的。A项信息区间为②⑤⑥⑨句;B项信息区间为句;C项信息区间为—句;D项信息区间为—句。
(三)题文对照,判断正误
解答此类试题的基本思路是“题文对照”。主要是对照选项第一句的概括是否准确,第二句的分析与原文内容在人物、时间、事件、逻辑关系等方面有无差别。
A项,此项是对吴起建立功勋及原因的概括分析。他在鲁国、魏国、楚国都有不俗的战绩,这些与他善待将士、与他们同甘共苦有很大的关系。选项分析正确。
B项,此项概括分析的是吴起对魏侯的劝谏,体现了他的政治观。在魏侯得意于他的山河险固之时,吴起以商纣王为反例,委婉地指出为政在于修德。选项分析正确。
C项,此项概括分析的是吴起在魏国后期的仕途遭遇。“他深表不满”分析错误,吴起在田文担任魏相时有不悦,但文中并未提到吴起对公叔继任相位不满。
- 4 -
D项,此项是对吴起在楚国的遭遇的概括分析。吴起到楚国后屡建奇功,但是楚国的王公贵族却都想谋害他,等到楚悼王去世后,王室大臣都发动骚乱,攻击吴起。太子即位后,让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选项分析正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译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译文:
(一)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把握关键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理解的准确性往往取决于对句中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的理解和掌握。在翻译时,考生一定要注意语境,逐一译出重点词语,然后调整句式和结构。
(二)关键词语词义推断及表述
文言文翻译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词语,如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现象,用规范的现代汉语给表达出来。注意以下关键词与特殊句式的翻译:(1)“所以”,……的原因。第一个“乃”,就是。第二个“乃”,才。“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是判断句。(2)“及”,等到。“作乱”,发动暴乱。“走之”,逃到。“伏之”,应为“伏(于)之”,省略介词,伏在尸体上。
(三)准确写出答案
【参考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侍奉鲁国国君。齐人攻打鲁国,吴起率军攻打齐国,大败齐军。鲁国有人说:“鲁国是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般的国家,而鲁君起用吴起,就是舍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就)罢免了吴起。吴起这时听说魏文侯贤德,想去侍奉他。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将领,攻打秦国,攻克了五座城池。吴起做将领,同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替士兵分担劳苦。有个生毒疮的士兵,吴起替他吮吸毒汁。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哭了起来,说:“往年吴公替他父亲吮吸毒疮,他父亲作战时不退缩,于是死在敌人手里。吴公现在又替我儿子吮吸毒疮,我不知道他会死在哪里啊。”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廉洁公正,能得所有士卒的欢心,于是任命吴起为西河郡守,来抵御秦国、韩国。魏文侯死后,吴起侍奉他的儿子武侯。武侯在西河泛舟顺流而下,行到中途,回头对吴起说:“太美了,山川是如此险要,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从前殷纣的国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他不施行德政,武王杀了他。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推行德政而不在于地理形势险要。”武侯说:“好。”吴起做西河郡守,很有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为相国。吴起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跟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国君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处在这个时候,是应把政务交给你呢,还是应交给我呢?”吴起沉默了许久,说:“应该交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田文死后,公叔任相国,娶了魏国公主,却妒忌吴起。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到了楚国。楚悼王一向听说吴起贤德,吴起一到楚国就被任命为令尹。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击退三晋的军队;向西讨伐秦国。诸侯都为楚国的强大而忧虑。楚国昔日君主的内外亲族都想加害吴起。等到悼王死去,王室大臣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退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体上。攻击吴起的那些人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悼王下葬后,太子即位,于是命令尹把射杀吴起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因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 4 -
相关文档
-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2021-06-056页
- 2019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2021-06-056页
-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学2021-06-0586页
- 2019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2021-06-058页
-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文言2021-06-059页
- 2019届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2021-06-058页
-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2021-06-0531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 2021-06-0516页
-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文2021-06-0526页
- 广东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2021-06-05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