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50 KB
  • 2021-06-05 发布

同步练习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语文4-12《飞向太空的航程》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0-09河北省人教新课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练习 一、语言积累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B 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沉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C 他们都经过了进乎苛刻的各种身体测试。。‎ D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做气载人飞天。‎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晖映(yìng)九霄(xiāo)奇迹(jī)不同凡响(fán)‎ B翌年(yù)酝酿(ràng)横亘(gèn)摘星揽月(lǎn)‎ C应用(yìng)苛刻(kē)扭转(niǎ)载人飞船(zǎi)‎ D着陆(zháo)耸入(sǒng)轨道(guī)可供借鉴(gōng)‎ ‎3.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  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 ‎(2)飞天路上的  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3) 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  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 ‎(4)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  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 A 振动 重重 制定 竖立 B 震动 重重 制定 竖立 C 震动 重重 制订 竖立 D 震动 重重 制定 树立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B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C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 D特别是“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 ‎5、假如你是杨立伟,遨游太空时你会想到什么?‎ 答:‎ 二、课堂点击 ‎6、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答:‎ ‎7、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 答:‎ ‎8、中国的飞天梦经历了哪些阶段?‎ 答:‎ 第 5 页 共 5 页 三、选段在线(课文品读,瞄准重点、难点、常考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1986年的春天,可能来得比哪年都早。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从这一年开始,科学家们经过多次讨论,反复论证,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了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江泽民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这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都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新征程。‎ ‎9、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可能:‎ 催化剂:‎ ‎10、最后一句“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新征程”。联系上文,说说为什么用“又开始了”‎ 答:‎ ‎11、结合你的理解,说说搞载人航天,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都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 政治上:‎ 经济上:‎ 科技上 四。延伸拓展(课外熏陶,训练语感、灵感、超越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对于航天员来说,是上天不容易,落地更难。飞船的回收,是事关整个飞行成败的最后一个环节。回收着陆系统由结构、降落伞、着陆缓冲、程序控制、火工装置、伞舱排水和标位等7个子系统组成,主要任务是:利用降落伞稳定再入大气层的返回舱的运动姿态,减低其下降速度,最后通过着陆缓冲等手段保证航天员软着陆;为返回舱提供闪光和海水染色两种标位手段,研制防止海水侵入主伞舱的装置。‎ ‎808所的葛玉君推算出一个数据:如果没有着陆缓冲系统,光靠降落伞把返回舱减速到2米/秒的速度,伞的面积必须达到14600平方米。这样大的降落伞,即使整个返回舱也装不下。‎ 伞系统工作时,先打开引导伞;引导伞使返回舱的下降速度由180米/秒减至80米/秒,然后由引导伞拉出减速伞,再由减速伞带出主伞。主伞先开一个小口,慢慢地全部撑开,这时返回舱的下降速度由80米/秒逐渐减到15米/秒。但是,即便是这样,航天员落地也会被礅个半死,怎么办?在返回舱底部安装一个γ高度探测仪,当飞船距地面一定高度时,γ探测仪发出信号,指挥飞船上的缓冲发动机点火,给飞船一个向上抬的力,把飞船落地的速度减到1~2米/秒。‎ γ高度探测仪具有精确测量的功能,它的抗干扰能力强,不论是雨天还是雾天,都能根据向地面辐射的粒子数来准确测量距地面的高度。但γ 第 5 页 共 5 页 高度探测仪也十分复杂。刚在返回舱上应用时,第一批试验下来,葛玉君和队员们全都傻眼了:不仅精度满足不了要求,而且测量趋势还不对。理论上,返回舱下降速度越大,γ高度探测仪工作时点火高度也应该越高;反之亦然。可是γ高度探测仪的实际工作情况却相反。‎ 这样的试验一连做了几个月。从夏天到了秋天,葛玉君等4人一直住在朱庄试验基地。静态试验、动态试验对比着做,可是这两种情况下,γ高度探测仪测出的数据就是不一致。原因何在?一次接一次地试验,困扰他们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走投无路的葛玉君只好请来专家当外援。专家往试验场一站,几次对比试验下来,便提出疑问:是不是动态试验接头处的一麻袋棉花在作怪?对呀,怎么就没想到是它呢?原来,做动态试验时,怕接头掉下来砸到下面的返回舱大底,所以特意放了一袋棉花用来减震。而静态试验是没有棉花的。棉花对γ的反射性特别强,所以影响了测量的精度。通过反反复复的试验,γ高度探测仪的脾气算是摸准了。‎ ‎12、对“γ高度探测仪”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根据向地面辐射的粒子数准确测量飞船距地面的高度。‎ B.能发出信号,指挥飞船上的缓冲发动机点火。‎ C.能给飞船一个向上抬的力,把飞船落地速度减到1~2米/秒。‎ D.安装在返回舱底部,抗干扰能力强,具有精确测量功能。‎ ‎13、对文中画横线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返回舱下降速度越大,γ探测仪工作时点火,给飞船向上抬的力越大。‎ B.返回舱下降速度越小,γ探测仪指挥点火时距离地面的高度就越低。‎ C.在第一批试验中,γ探测仪实际工作情况是返回舱下降速度越小,而点火的高度越低,反之亦然。‎ D.在第一批试验中,γ探测仪实际工作情况是返回舱下降速度越大,而点火的高度越低,反之未必。‎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葛玉君等人试验内容的一项是( ) ‎ A.返回舱下降速度不同,γ探测仪工作时点火的高度不同。‎ B.在静态与动态两种情况下,γ探测仪测出数据的对比。‎ C.在不同季节条件下,γ探测仪的测量精度。‎ D.在有减震棉花与无减震棉花的不同条件下,γ探测仪的测量精度。‎ ‎1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是飞船发射成功的最终标志,我国科学家成功地解决了返回技术的难题。‎ B.保证航天员安然无恙地软着陆的飞船落地速度是1~2米/秒。‎ C.飞船回收着陆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到飞行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气动力减速技术、控制技术、火工技术等领域。‎ D.在目前条件下,降落伞将返回舱减速必须逐步进行,在将来可能做到一步到位。‎ 五、欣赏顿悟(在美文中得到感悟,从故事里读出人生)‎ 第六颗钻石 楼一春 编译 经过一道道严格的考试,我在理查森珠宝店当上了临时售货员,这是我第一次找到的工作,父母别提有多高兴了。‎ 两星期下来,我听到部门经理麦哲伦先生对人说:“她是个好孩子,我打算建议留用她……”‎ 第 5 页 共 5 页 然而,就在第15天,出事了。那天下午,有个衣衫不整的人,大概是个失业汉,老是在柜台边蹓跶。此刻,麦哲伦先生吩咐我取个玻璃盒。盒子放在高处,要爬上一架小小的扶梯才够得着。我拿到了,就在下来时衣袖挂在一个盛放钻石的托盘角上,我赶快伸手握住盘子,但还是有六颗钻石滚落在地。‎ 麦哲伦先生走了过来。“快拾起来!”他说,“放回去。”‎ 我四处找,终于从地上拾起了五颗钻石,并放了回去。但我找不到第六颗钻石!我找遍了墙角和柜底,就是找不到。“怎么办?”我焦躁不安,到处乱翻。蓦地,我想:“准是他拿了钻石。”因为那个穿脏衣服的人刚才站立的地方是钻石可能滚到的唯一地点。这时,他正打算离开。‎ ‎“请留步。”我说。‎ 他转过了身。“你想说什么?”他问。‎ 我想说什么?由于他干的事(我肯定是他干的),灾祸可能降临到我头上!但是,我确实没有任何证据。‎ ‎ “你想说什么?”他又问了一遍。忽然我有了回答。母亲常对我说人们大都是善良的,我不认为这人打算伤害我。于是我看着他说:“这是我的第一个工作,现在工作很难找,是吗?” ‎ ‎ “的确很难找到。但有一个好工作属于你,我能祝贺你吗?”他微笑了。‎ 他伸出了手握住了我。略一停顿,他松手,推门离开了珠宝店。‎ 当我伸开手掌,第六颗钻石正躺在手心。‎ ‎【简评】‎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对这句话潜在的哲理性体会得十分深刻。如何说话,如何说好话,说得得体,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文中的“我”是一个小女孩,面对一个因藏匿钻石而给自己带来生存威胁的陌生的大男人,不是恶语相加,而是婉词达意,最终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探究性学习(自主创造性探究,提倡学习的革命)‎ 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中国的航天人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联系课文内容,并补充课外有关资料,编一份“中国航天大事记”。‎ ‎《飞向太空的航程》练习参考答案 ‎1、A 答案简析:B“沉封”为“尘封”C“进乎”为“近乎”D“一鼓做气”为“一鼓作气”‎ ‎2、C 答案简析:A奇迹:jī读音jì B酝酿:ràng读音nàng D着陆:zháo读音zhuó ‎3、B 答案简析:‎ 振动,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 震动,指外力引起的颤动,也指精神受到重大影响,如“消息震动全国”。‎ 重重:突出程度重种种:突出种类多。‎ 制订:创制拟订。  ‎ 制定:创制拟订的工作完成,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 树立:建立的意思,多指抽象的东西。‎ 竖立:多指具体的东西。 ‎ ‎4、B 答案简析:A“神舟五号”应为“神舟”五号 C句末句号去掉 D“三号四号”应为“三号、四号”。‎ ‎5、答案简析:从的角度考虑,一是过程的艰难,二是作为中国太空第一人的兴奋,三是观察地球美景的奇妙角度,四是对父母妻儿的牵挂等等,可参照课文和后文杨立伟的演讲辞。答案不求一律。‎ ‎6、答案简析: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 第 5 页 共 5 页 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7、答案简析: “神舟”五号飞船升空,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所以我们应该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8、答案简析:六个阶段。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一~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9、答案简析:可能:“863计划”的批准,给科技界带来了春天,这是以往所没有的情况。‎ 催化剂:形象说明“863计划”加快了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的进程。 ‎ ‎10、答案简析:原来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所以,中国又有了向太空进军的经济实力。 ‎ ‎11、答案简析:政治上:载人航天技术属于世界上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技术带动工程,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的集中反映和具体体现,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所以,在载人航天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和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科技上:如果我们当时没有掌握这些世界先进技术,现在我们就会被人看不起,从而受强国欺辱。载人航天作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科学技术领域,对人类的进步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经济上:未来太空资源的开发,必然是谁先开发、谁先获取、谁就受益,这无疑将影响到民族未来的振兴和发展。地球上的有限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载人航天能为解决这个人类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奠定基础。‎ ‎12、C 答案简析:给飞船一个向上抬的力的是“缓冲发动机”。‎ ‎13、B 答案简析:A“给飞船向上抬的力越大”错;C讲反了;D“反之未必”错。‎ ‎14、C 答案简析:试验“从夏天到秋天”是因为测出的数据不一致,并非试验的内容。 ‎ ‎15、D 答案简析:常识错误,减速一步到位宇航员将不能承受。‎ 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