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9.0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第一讲 突破文言基础知识 扫除文言文阅读障碍
阅读文言文就像学习外语一样,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所以字词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积累文言字词,一般来说不要死记硬背,要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有机结合“语境”去揣摩。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
阅读一篇文言文除了掌握文言词汇以外,也不可忽视古汉语中的特殊语法现象。除了分门别类归纳实词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语法现象外,还要把古汉语中的虚词的用法进行归纳,还要把主要的五种文言句式: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等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整理。掌握了这些语法规律,学习文言文就会得心应手。所以在正式突破高考文言文题型之前,首先,系统讲解文言基础知识,为后面阅读文言文、解答文言文题目打基础。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的内容,课标卷放到句子翻译中考查,江苏、北京、天津、浙江卷单独命制选择题考查,考查的内容涉及单音节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无论是单独命题还是句中考查,实际上文言实词如果不过关,解答文言文题就是无米之炊。因此,掌握好文言实词,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作为备考的重中之重。
知识点1:一词多义
【知识点拨】
“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一般说来,词的意义分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对于常见常用的多义词,要了解多义词的意义衍变分化的规律和特点,它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
1.本义
在多义词的诸多义项中,总有一个是最原始、最具体的意义,称之为本义。如“兵”的本义是“兵器”,“道”的本义是“道路”。
2.引申义
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和基本意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者相关联的关系。
如:
3.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是在比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它使用比喻的手法,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
如:
【辨析技法】
多义性,是古代汉语中实词的一大特性,但具体到特定的句子中,任凭其词义再多,却只能取其一。辨析一词多义,大致有如下几种方法:
1.语境检验法。一个词语有再多的义项,在具体的语境中它也只能有一个义项,所以对该词语所处语境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多个义项逐个代入句子,在实际语境中检验每个义项是否符合上下文的意思,逻辑上是否讲得通,意义上能否做到前后连贯、上下贯通。
2.语法检验法。古代汉语同样符合一定的语法规范,因此,在特定的位置上一个词语的词性就应该是固定的。我们就可以运用这样的规律来判定词语的词性,从而对词语的义项做出准确的辨析与选择。比如一个词语既是名词又是动词,当它处在宾语前时,就应该是动词,就只能选择它作为动词时的那个义项。
3.相似比较法。
将多义词所在的句子与平时在课文中所学的类似的句子进行比较、辨析,通过回忆与对比,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在语法功能上应该具有相同的特性,这样我们也可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即练即悟】
1.解释下列句子和成语中“负”和“绝”的含义。
(1)负
例句
释义
教材联想
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②秦贪,负其强(《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
⑤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成语联想
⑦忘恩负义
⑧负隅顽抗
⑨久负盛名
⑩不分胜负
答案 ①背负 ②依仗 ③辜负 ④失败 ⑤违背
⑥使……担负 ⑦辜负 ⑧依仗 ⑨享有 ⑩失败
(2)绝
例句
释义
教材
联想
①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荆轲刺秦王》)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③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④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⑤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孔雀东南飞》)
⑥可以横绝峨眉巅(《蜀道难》)
成语
联想
⑦拍案叫绝
⑧绝无仅有
⑨恩断义绝
⑩韦编三绝
⑪绝处逢生
答案 ①断,断裂 ②与世隔绝 ③断绝 ④停止 ⑤停止呼吸,死亡 ⑥渡过 越过 ⑦独一无二 ⑧全然 ⑨断绝 ⑩断裂 ⑪没有出路的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天保初,清河王岳拜司州牧,闻业(孟业)名行,复召为法曹。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渺小,笑而不言。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咸以为政化所感。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拜
行
寻
过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合郡咸以为政化所感。
答案 (1)拜:①任命 ②行礼,表恭敬 ③拜见
行:①行为 ②实行,践行 ③前往
寻:①寻找 ②不久 ③沿着,顺着
过:①超过 ②过错 ③责备
(2)整个州郡的人都认为这是上天被孟业的政治教化感动的结果。
【参考译文】 天保初年,清河王高岳被任命为司州长官,听说孟业的名声品行,又征召他做法曹。孟业身材矮小,等到他谒见高岳,高岳内心看不起他矮小,只是笑着不说话。后来找到孟业判决的案件,才对孟业说:“您判决案件很英明,可以说起到了超过身体容貌的作用。”孟业不久被提升为东郡太守,因政治宽和仁惠著称。那一年,麦子一根茎长五个穗,其余的也是三四个穗长在一根茎上,整个州郡的人都认为这是上天被孟业的政治教化感动的结果。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穷
辞
谢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答案 (1)穷:①穷尽 ②走到尽头 ③困厄不得志
辞:①告辞 ②推辞 ③言辞
谢:①道歉 ②告别 ③告诫
(2)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打着节拍唱起悲伤的(送行)歌,歌声使林木振动,回声使行走的云停下。
【参考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打着节拍唱起悲伤的送行歌,歌声使林木振动,回声使行走的云停下。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知识点2:古今异义
【知识点拨】
古今异义词,既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尤其是后者,容易造成用今义解释古义,这也是高考翻译中常考的热点。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类别
例句
词义扩大
江间波浪兼天涌
古义:特指长江。今义:泛指所有江河。
词义缩小
金就砺则利
古义:泛指一切金属。今义:专指黄金。
词义转移
置币遗单于
古义:财物。今义:钱币。
感情色彩变化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出身低微,见识浅陋。(中性词)今义:品质恶劣。(贬义词)
名称说法演变
愿为市鞍马
古义:买。今义:城市。
【辨析技法】
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很多考生会把古今异义词当成现代汉语的词语来解释,这势必会影响到对句子意思的把握,甚至影响对全文内容的理解。要想避免这一误区,考生要做到如下几点:
1.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所以当我们在古代汉语中看到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双音节词时,通常要警惕其是不是古今异义词。
2.依据时代气息做出判断。有些古今异义词按现代意义解释后,明显与作品所属时代的特征不相吻合。例如“中国”在现代汉语中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而有的作品所属时代根本就没有这一概念。
3.如果把古今异义词当成现代汉语词语解释,要注意看一看该词是否与其所处的语境相契合,如果它的词义与整个语境是相忤的,那么要看其是不是古今异义词。
【即练即悟】
4.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答案 使者,出使的人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答案 阻塞不通,此为“不得志,走投无路,处境困窘”。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
今义:程度副词。
答案 意外变故。
(4)宁溘死以流亡兮。
古义:
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或祖国。
答案 随水流而消逝。
(5)蹑履相逢迎。
古义:
今义:奉承、拍马。
答案 迎接。
(6)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答案 求学的人。
(7)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答案 旷远的样子。
(8)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
今义:数词。
答案 十分之一。
(9)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
今义:今年后第二年。
答案 第二年。
(10)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
今义:颜料或染料。
答案 神态、脸色、姿容。
(1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
今义:寄理想、情感于某人或某事物上。
答案 安置,安身。
(1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
今义:用不着。
答案 不一定。
(13)阮籍猖狂。
古义:
今义:肆无忌惮。
答案 狂放,不拘礼法。
(14)众人匹之。
古义:
今义:多数人,大家。
答案 一般人。
(1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
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答案 申诉,诉说。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岂不悲哉?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①其实所用不过三石________
②左右皆引试之________
③所用不过三石________
④而终身自以为九石________
答案 ①他实际上 ②近臣,随从 ③不超过 ④认为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
答案 此弓(的强度)不少于九石,除非大王,谁能使用它?
【参考译文】
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说自己能用强弓。实际上他曾经用过的弓,都不超过三石(的强度)。把(他用过的弓)给群臣看,群臣就都试着拉弓,拉弯一半就不再拉了,都说:“此弓(的强度)不少于九石,除非大王,谁能使用它?”宣王很高兴。宣王的实际情况是,用过的弓都不超过三石,然而(他)终生认为自己能拉九石(的强度),这岂不是可悲的吗?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帝慰答之。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①改庶吉士,授检讨________
②经刚介方正________
③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________
④若无干涉________
答案 ①官职名称 ②正直 ③结交、交往 ④关涉牵连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
答案 即使深深触怒皇上的旨意也不顾及。宦官、贵戚都害怕他并且忌恨他。
【参考译文】
周经,字伯常,是刑部尚书周瑄的儿子。天顺四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
,授予检讨职务。周经倔强耿直,喜欢勉力劝谏,即使深深触怒皇上的旨意也不顾及。宦官、贵戚都害怕他并且忌恨他。太监李广死了,皇帝得到朝中大臣参与赠送李广财务的账簿,非常生气。科道官员趁机弹劾大臣交结勾通李广的情状,有人提到了周经。周经上疏辩解说:“昨天科道官员弹劾大臣争着投靠李广,擅自写上了我的名字。虽然蒙受皇上恩德没有过问,我实在是感到无比冤枉,含伤忍痛,没有办法来自己说明情况。人们争相投靠李广,希望他能在皇帝面前多说好话,图的就是您的宠幸眷顾啊。陛下您试着想想李广活着的时候,曾经谈到我没有。况且交结李广馈赠物品的账簿就在您的跟前,请求检查有没有我的姓名。还应该严厉审问李广的家人,我只要有寸金、尺帛财物进献李广,就惩治我交结李广的罪过,在集市上斩首,作为对争着投靠李广等无耻行为的警戒。如果没有关涉牵连,也请皇上替我洗脱耻辱,或许能让我舒展四肢,终生侍奉圣明的主上。如果让我带着侮辱忍受诟骂,即使我死了,我的眼睛也不能闭上。”皇帝安慰并答复了他。
知识点3:词类活用
【知识点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了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不同。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名词的活用
类型
例句(解释加点词)
名词用作动词
①籍吏民,封府库( )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名词用作状语
③吾得兄事之( )
④相如廷斥之( )
名词的使动用法
⑤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
名词的意动用法
⑥稍稍宾客其父( )
⑦侣鱼虾而友麋鹿( )
答案 ①登记 ②游泳 ③像对待兄长一样 ④在朝廷上
⑤使……为王 ⑥把……当作宾客 ⑦以……为伴,以……为友
【即练即悟】
7.请找出下面文段中的活用词,并翻译文段。
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
活用词:
答案 活用词:句中的第二个“食”为名词活用作动词,供养。“礼”,名词活用为动词,礼遇。第二个“王”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译文:国家虽然小,它的粮食足够用来供养天下的贤士,它的车辆足够用来乘载天下的贤士,它的钱财足够用来礼遇天下的贤士。与天下的贤士为伍(成为一类人),这是周文王称王天下的原因。
8.请找出下面文段中的活用词,并翻译文段。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活用词:
答案 活用词:“儿”,名词作状语,像小孩一样。
译文:子产是郑国的列大夫。治理郑国二十六年去世了,青壮年放声大哭,老人像孩童一样哭泣,说:“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老百姓将来依靠谁?”
(二)形容词的活用
类型
例句(解释加点词)
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素善留侯张良( )
②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
形容词用作名词
③四美具,二难并( )
④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⑤且庸人尚羞之(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⑥大王必欲急臣( )
答案 ①对……友好,和……交好 ②走到尽头 ③美好的事情,难得的嘉宾 ④幼小的儿子 ⑤以……为羞耻 ⑥使……着急,逼迫
【即练即悟】
9.请找出画线句中的活用词,并翻译句子。
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即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
(1)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
活用词:
(2)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
活用词:
答案 (1)活用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译文:少君的父亲对他的清贫刻苦感到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少君出嫁时)嫁妆陪送得非常丰厚。
(2)活用词:富骄,形容词作名词,富贵人家。
译文: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漂亮的衣服和装饰,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敢担当大礼。
【参考译文】
渤海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字少君。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对他的清贫刻苦感到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少君出嫁时)嫁妆陪送得非常丰厚。鲍宣不高兴,就对妻子说:“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漂亮的衣服和装饰,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敢担当大礼。”妻子说:“我父亲因为您修养品德,信守约定,所以让我拿着毛巾梳子(服侍您)。既然侍奉了您,(我)听从您的命令。”鲍宣笑着说:“(你)能这样,这是我的心意了。”
10.请找出画线句中的活用词,并翻译句子。
(唐)太宗问魏征:“观近古帝王,有传位十代者,有一代两代者,亦有身得身失者。朕所以常怀忧惧,或恐抚养生民不得其所,或恐心生骄逸,喜怒过度。然不自知,卿可为朕言之,当以为楷则。”征对曰:“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失所。伏愿陛下常能自制,以保克终之美,则万代永赖。”
活用词:
答案 活用词:贤愚: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愚者。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
译文: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贤者和愚者是一样的,贤者能够克制它,不让它超过限度,愚者放纵它,(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多到失去适当的限度。希望陛下常常能自我克制,来确保能够善终的美德,那么千秋万世就永远仰赖您了。
【参考译文】
唐太宗问魏征说:“观察近来和古代的帝王,有传承帝位十代的,有传承帝位一两代的,也有自己得到天下自己又失去天下的。我常常心怀忧虑的原因(是),或者害怕抚慰养育人民不能得到适当的方法,或者害怕心中产生骄傲懈怠的情绪,高兴愤怒超过了限度,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超过限度了),您可以为我说出这个情况,(我)应当把您的话当作准则。”魏征回答说:“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贤人和愚人是一样的,贤人能够克制它,不让它超过限度,愚人放纵它,(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多到失去适当的限度。希望陛下常常能自我克制,来确保能够善终的美德,那么千秋万世就永远仰赖您了。”
(三)动词的活用
类型
例句(解释加点词)
动词用作名词
①追亡逐北( )
②则其至又加少矣( )
动词的使动用法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
④欲因此时降武( )
动词的为动用法
⑤等死,死国可乎( )
答案 ①逃跑的人 ②到达的人 ③使……活,救活
④使……投降 ⑤为……而死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能够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行为或行动
主观认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性质与状态
“使宾语怎样”
“认为宾语怎样”或“以为宾语怎样”
见于事实的,有实际的行为动作
存于意念的,是想法或看法
“使(让)……怎样”
“认为……”“以……为……”“把……
看成(当作)……”“觉得……怎么样”
两者形式的共同点:后面都带宾语
【特别提醒】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分
有些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较难区分,必须紧扣上下文,研究句子本身所表达的意思,方能确定其是何种用法。如:
小
①中的“小”是“使之小”,使它小了;②中的“小”是“以之为小”,认为鲁地小了。通过此例不难看出,使动用法侧重客观行动,而意动用法侧重于主观感受,是个人的看法,事实未见得如此,如“小天下”,其实只是孔子的一种主观感受,天下并未变小。
【即练即悟】
11.请找出画线句中的活用词,并翻译句子。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
活用词:
答案 活用词: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饮酒。
译文:晋灵公赐给赵盾酒喝,预先埋伏好身穿铠甲的武士,准备攻杀赵盾。
【参考译文】
秋九月,晋灵公赐给赵盾酒喝,预先埋伏好身穿铠甲的武士,准备攻杀赵盾。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现了情况,快步走上堂去,说:“臣子侍奉国君饮酒,超过了三杯,不合乎礼仪。”于是就扶赵盾下堂。
12.请找出画线句中的活用词,并翻译句子。
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出我囊,解我缚,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先生既墨者,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
①活用词:
②活用词:
答案 ①活用词:出,使动用法,使……出。
译文:把我从袋子里放出来,解掉绑我的绳子,我要离开了。
②活用词:啖,使动用法,使……吃;全,使动用法,使……全,保全。
译文:又何必吝惜一副身躯,让我吃掉而让我保全小命呢?
【参考译文】
狼估计简子走远了,就在袋子里面发出声音说:“把我从袋子里放出来,解掉绑我的绳子,我要离开了。”先生动手放出狼,狼咆哮着对先生说:“我非常饿,饿了没有食物,也终将死掉。先生既然是墨家学士,想着为天下做贡献,又何必吝惜一副身躯,让我吃掉而让我保全小命呢?”于是张开利嘴舞动尖爪,向先生(进攻)。
(四)数词的活用
类型
例句(解释加点词)
数词用作动词
①六王毕,四海一( )
②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数词用作形容词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答案 ①统一 ②使……两样,有二心 ③全
【即练即悟】
13.请找出画线句中的活用词,并翻译句子。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活用词:
答案 活用词:一,数词用作动词,统一。
译文: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对他说:“不嗜杀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参考译文】 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他见了我之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对他说:“不嗜杀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知识点拨】
备考时,我们要懂得现代汉语语法,从而快速掌握词类活用:
1.掌握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即(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记住每个句子成分一般由什么词来充当:定语,一般由形容词、名词来充当;主语,一般由名词、代词来充当;状语,一般由副词等来充当;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来充当;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来充当。例如“众星北流”,主语是“众星”,由名词充当,没有活用。“流”,动词做谓语,没有活用。但是“北”是方位名词,却做了“流”的状语,这就与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相悖了。故应该在“北”前加一个“向”字,翻译成“向北”,即名词做状语。
2.掌握现代汉语的搭配规律。(1)句中一定要有谓语。如“帝鞭马长骛至湖城”中,“帝鞭马”实际上是个短句,少了一个谓语,所以“鞭”应该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抽打”。这就符合了“句中一定要有谓语”的原则。(2)名词放在谓语前做状语。如“此水东流”句,其中“东”字是方位名词,位于谓语“流”之前,做“流”的状语,所以译为“向东”。这就符合了“名词放在谓语前做状语”的原则。(3)名词不能带宾语和补语(有时是介词结构做补语)。我们以前在课文中学过的“刑于寡妻”中,“刑”是名词,是“榜样”的意思,但是由于后面接了一个由“于”引导的介词结构,所以活用为动词,译为“做榜样”,这就符合了“名词不能带宾语和补语”的原则。
知识点4:通假字
【知识点拨】
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当实词按字面意思理解不通的时候,可以考虑是否出现了通假现象。但是需要注意,不能胡乱代替,因为通假字往往是约定俗成的,要注重平时积累。通假字的分类如下:
类别
释义
例句(解释加点词)
通假字
通用字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在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①失其所与,不知( )
②天生我材必有用( )
假借字
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在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古今字
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分,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⑤至莫夜月明( )
⑥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答案 ①通“智”,明智 ②通“才”,才干 ③通“早”,早一些 ④通“背”,违背 ⑤通“暮”,夜晚 ⑥通“授”,传授
【辨析技法】
正确解释通假字的前提是能准确找出通假字,那么怎样才能又准又快地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呢?
1.按通假字字面意思来解释明显不合逻辑。在翻译一个文言实词的时候,如果按照它的字面意思来解释,发现明显有悖于整个句子的逻辑或句意,那么它极有可能是通假字,这个时候,就要朝着它的形似字或者同音字的方向去思考,这样就能找出该通假字的本字,从而做出正确的解释。
2.明确词性,抓住搭配找通假。当一个文言实词就其字面的词性来讲,不能与其前后的句子成分很好地搭配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该字为通假字,该通假字的本字的词性可能与前后成分的搭配非常得当。如“颜回蚤夭”中的“蚤”解释为“跳蚤”时不可用来修饰动词“夭”,只有它的同音字“早”才能修饰“夭”,表示“夭”的时间。
【即练即悟】
1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1)找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越王勾践反国____________
②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____________
③女忘会稽之耻邪____________
④厚遇宾客,振贫吊死____________
答案 ①“反”通“返”,返回 ②“坐”通“座”,座位 ③“女”通“汝”,你
④“振”通“赈”,赈济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
答案 (勾践)自己亲自下田耕种,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加肉,穿衣服从不穿两种颜色以上的衣服,屈身接待有才能的贤士。
【参考译文】
吴王赦免了越王之后,越王勾践回到越国,就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放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看到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勾践)亲自下田耕种,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加肉,穿衣服从不穿两种颜色以上的衣服,屈身接待有才能的贤士,优厚地对待宾客,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
1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1)找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____________
②不者,且有火患____________
③主人嘿然不应____________
④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____________
⑤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____________
⑥曲突徙薪亡恩泽____________
⑦主人乃寤而请之____________
答案 ①“傍”通“旁”,旁边 ②“不”通“否”,否则 ③“嘿”通“默”,沉默 ④“息”通“熄”,灭 ⑤“乡”通“向”,从前 ⑥“亡”通“无”,没有 ⑦“寤”通“悟”,醒悟,觉悟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答案 重新造一个弯曲的烟囱,将柴草远离烟囱;否则,就会有发生火灾的忧患。
【参考译文】
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客人对主人说:“重新造一个弯曲的烟囱,将柴草远离烟囱;否则,就会有发生火灾的忧患。”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后,家中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知识点5:偏义复词与同义词、反义词连用
【知识点拨】
偏义复词是指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为陪衬。
类型
示例
语素意义相反
昼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劳作。
语素意义相关
我有亲父兄:“父兄”偏指“兄”,兄长。
需要注意的是,同义词、反义词连用和偏义复词很相似,要把二者区分开来。同义词、反义词连用时,其中的每一个语素的意义都有所保留;而偏义复词,是在某一语境下,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失去了。如“无毛羽以御寒暑”(《汉书·刑法志》)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两个句子相比较,前一句中的“寒暑”是偏义复词,偏在“寒”义;后一句中的“寒暑”是两个单音节词,兼有“寒”“暑”的意思,是两词连用。
【辨析技法】
偏义复词在句子中隐藏得比较深,考生很容易把它当成一般的文言实词来加以理解,让人啼笑皆非。那么如何正确有效地判定、解释偏义复词呢?考生可以从以下两点来思考:
1.看语境。词语的存在总是以句子的存在为前提的,词语要能适合句子的语境。解释完一个
偏义复词后,要检验其是不是符合它所在的语境。如《孔雀东南飞》中,“便可白公姥”的“公姥”字面意思是“公公婆婆”,从语境看,没有公公一说,由此可以判断“公姥”是偏义复词,偏指“姥”。
2.看逻辑。一个偏义复词,如果把它的字面意思全部解释出来,我们就会发现它与整个句子的逻辑并不相合,例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字面意思是“工作休息”,而“休息”与表现主人公的勤劳品质明显不吻合,由此可以判断“作息”是偏义复词,偏指“作”。
【即练即悟】
16.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
(1)成败之机,在于今日____________
(2)曹操之众远来疲敝____________
(3)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____________
(4)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____________
(5)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____________
答案 (1)偏义复词,偏指“成”,成功 (2)同义词连用,“疲”“敝”都是疲劳之意 (3)偏义复词,偏指“目”,眼睛 (4)偏义复词,偏指“深”,深度 (5)偏义复词,偏指“开”,张开
17.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二十九日,皇上召见杨锐,遂赐衣带诏,有“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之诏。君(谭嗣同)与康先生捧诏恸哭,而皇上手无寸柄,无所为计。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讲中外之故,力主变法。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
(选自《谭嗣同传》)
(1)而皇上手无寸柄,无所为计。
(2)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
答案 (1)可是皇上手里没有一点权柄,毫无办法。
(2)谭嗣同就秘密奏请皇上,请皇上用优厚的待遇笼络他,希望在危急时或许能得到救助。
【参考译文】
二十九日,皇上召见杨锐,就给他一道藏在衣带间的秘密诏书,内有“我皇位几乎保不住了,命令康有为与‘军机四卿’及同志们赶快设法筹谋援救”
等话。谭嗣同与康有为捧着诏书痛哭,可是皇上手里没有一点权柄,毫无办法。当时在许多将领中,只有袁世凯长时间出使朝鲜,研究中国和外国的国情,极力主张变法。谭嗣同就秘密奏请皇上,请皇上用优厚的待遇笼络他,希望在危急时或许能得到救助,言词十分激动。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60分钟 80分)
题组一 对点练
1.(2020·山东省济南市期中考试)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吾从而师之
C.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D.以为轮,其曲中规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解析 A项,“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水”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中“善”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善行。B项,两个“师”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中的意动用法,以……为师,把……当作老师。C项,“蹶”和“走”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前者为“使……遭到挫败”,后者为“使……败走”。D项,两个词语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前者为“弯曲的弧度”,后者为“缺乏的东西”。故选A。
答案 A
2.(2020·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期中考试)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之困
解析 A项,“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中“切齿”古今意思一致,都指咬紧牙齿,形容非常愤恨。B项,“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中“婚姻”,古义:结成姻亲关系,指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C项,“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中“穷困”,古义:指走投无路或是困境窘迫,今义;一般指生活窘迫或是生活贫困。D项,“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中“行李”,古义:指“出使的人”;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故选A。
答案 A
3.(2020·江苏省七校联盟期中联考)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B.小学而大遗
C.凌万顷之茫然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解析 A项,“攀援”,古义今义均为:抓住或依附他物而移动、延伸。B项,“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C项,“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D项,“用心”,古义:因为心思或意念;今义:集中注意力或怀着某种念头。故选A。
答案 A
4.(2020·浙江省嘉兴市期中考试)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解析 A项,“学者”,古义:求学之人;今义:学有所成之人。B项,“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C项,“狼籍”古今都为乱七八糟、杂乱不堪之意。D项,“白露”,古义:白色的雾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故选C。
答案 C
5.(2020·江苏省七校联盟期中联考)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日与其徒上高山
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解析 A项,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B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C项,下:名词作动词,低于。D项,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发。故选B。
答案 B
6.(2020·山东省济南市期中考试)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②邂逅不如意 ③初一交战
④晨夜兼道 ⑤行李之往来 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⑦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 ⑧古之学者必有师 ⑨君子不齿 ⑩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①③④⑤⑥⑧⑩ B.①②③⑤⑥⑧⑩
C.①③④⑥⑧⑨⑩ D.①②③⑥⑦⑧⑩
解析 ④⑦⑨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晨夜兼道”中“兼道”即兼程,加倍赶路;“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中“交游”即交往;“君子不齿”中“不齿”,不与同列,表示极端鄙视。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中“其实”古义指“他实际上”,今义是副词,表示所说是实际情况。②“邂逅不如意”中“邂逅”古义“倘若万一”,今义指不期而遇或者偶然相遇。③“初一交战”中“初一”古义指“刚刚”,今义指的是农历初一。⑤“行李之往来”中“行李”古义指“使者”,今义指“出行携带的物品”。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古义指“用来……的”,含义是表结果的关联词。⑧“古之学者必有师”中“学者”古义指“求学的人”,今义指在某些方面有造诣的专家。⑩“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爪牙”古义指“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为坏人效力的人,他们的党羽,帮凶。故选B。
答案 B
7.(2020·北师大附中第一学期期中检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负:依仗
B.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当:把守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借助
D.族庖月更刀。 族:众多
解析 D项,族:一般的;普通的。故选D。
答案 D
8.(2020·河北重点中学期中检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缺陷
B.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举:尽
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胜:尽
D.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通“擒”),上下肃然。阴:暗中
解析 A项,短:说坏话。故选A。
答案 A
9.(2020·江苏省启东中学期中考试)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B.东犬西吠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齐彭殇为妄作
解析 B项,“东”“西”为名词作状语,“在东面”“向西”。C项,“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D项,“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一样。故选A。
答案 A
10.(2020·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期中考试)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C.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D.夙遭闵凶
解析 A项,“零丁”通“伶仃”。B项,没有通假字。C项,“采”通“彩”。D项,“闵”通“悯”。故选B。
答案 B
题组二 综合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2题。(15分)
白重赞,宪州楼烦人,其先沙
陀部族。重赞少从军,有武勇。汉初,自散员都虞候三迁护圣都指挥使。宋初,加检校太师,改镇泾州。有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燕人,凶狡,与重赞有隙。遂与部下阎承恕谋害重赞,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乃自持伪制并马缨,以告都校陈延正曰:使者致而去矣。延正具白重赞,重赞封其书以闻。太祖大骇,令验视之,率皆诞谬,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延正擢领刺史以赏之,太祖诏诸州,凡受制书,则详验印文笔迹。俄改泰宁军节度。乾德四年,又为定国军节度。
(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11.解释文中加点实词。(5分)
(1)与重赞有隙 隙:
(2)使者致而去矣 致:
(3)延正具白重赞 白:
(4)延正擢领刺史以赏之 擢:
(5)俄改泰宁军节度 俄:
答案 (1)隔阂 (2)送达 (3)禀告、告诉 (4)提拔 (5)不久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5分)
(2)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5分)
答案 (1)(李玉)暗中派人购买马缨,伪造制书说白重赞谋反,(希望)下令诛杀他的家族。(关键点:“市”“构逆”“夷”)
(2)(太祖)于是命令六宅使陈思诲快马赶往泾州,擒获李玉及阎承恕进行审问,李玉及阎承恕认罪后被处死。(关键点:“驰”“禽”“鞫问”“弃市”)
【参考译文】
白重赞,是宪州楼烦人,他的祖先是沙陀部族。重赞年少即从军,武艺高强,作战勇猛。后汉初年,由散员都虞候多次升迁,官至护圣都指挥使。宋初,白重赞被加授检校太师,改任泾州节度使。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是燕州人,性情凶悍狡诈,与重
赞有些小矛盾。便与他的部下阎承恕陷害白重赞,(李玉)暗中派人购买马缨,伪造制书说白重赞谋反,(希望)下令诛杀他的家族。李玉拿着伪造的制书和马缨去见都校陈延正,说:朝廷的使者将此送来后便走了。陈延正把情况告诉了白重赞,重赞不置一词,将制书和马缨密封起来,并使皇上知晓此事。宋太祖大为惊骇,命拆封验看,发现全都是伪造的,(太祖)于是命令六宅使陈思诲快马赶往泾州,擒获李玉及阎承恕进行审问,李玉及阎承恕认罪后被处死。陈延正被提拔为刺史并得到赏赐,太祖颁诏诸州,今后凡接到朝廷制书,都要详细查验印文笔迹(辨别真伪)。不久,白重赞改任泰宁军节度使。乾德四年,重赞又担任定国军节度使。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4题。(15分)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故往应骘召。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
(节选自《后汉书·马融传》)
★13.解释文中加点实词。(5分)
(1)融从其游学 游学:
(2)恂奇融才 奇:
(3)道殣相望 殣:
(4)灭无赀之躯 赀:
(5)圣贤不坠 坠:
答案 (1)外出学习 (2)意动用法,认为……有奇才
(3)饿死的人 (4)估量,引申为“高贵” (5)放弃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5分)
(2)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5分)
答案 (1)古人有这样的话:“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
断自己的喉管,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这样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更宝贵。(关键点:“据”“刎”“所以”、状语后置)
(2)而当时浅陋的儒生和读书人,都认为可以大兴文德,武力应该废止,于是停止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趁朝廷当时没有防备,放纵横行。(关键点:“以为”“宜”“寝”“从”“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两句亦可作互文理解)
【参考译文】
马融字季长,是扶风茂陵人,将作大匠马严的儿子。马融长相英俊,善于言辞很有才气。起初,京城的挚恂用儒术教授生徒,在南山隐居,不答应朝廷征召聘任,在关西一带名气很大。马融跟着他外出学习,学识渊博精通儒学经典。挚恂认为马融有奇才,就把女儿嫁给了他。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听说了马融的名声,把他召为舍人。但是马融内心很不乐意,就没答应,客居在凉州的武都和汉阳境内。恰逢羌虏迅猛扰边,边境混乱不安,粮价飞涨,关内以西之地,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马融在陷入饥饿困苦后,才后悔并且叹息着对朋友说:“古人有这样的话:‘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管,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这样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更宝贵。现在因为一点点世俗的屈辱,而毁灭自己高贵的身体,这大概也不是老子庄子所认可的啊。”于是就答应了邓骘的邀请。永初四年,被任命为校书郎中,到东观做典校秘书。这个时候,邓太后主持朝政,邓骘兄弟辅佐她。而当时浅陋的儒生和读书人,都认为可以大兴文德,武力应该废止,于是停止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趁朝廷当时没有防备,放纵横行。马融于是感慨激愤,认为文武之道,圣贤都没有放弃,勇、智、仁、信、忠五才,没有一个可以废止。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20分)
王守仁①,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②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业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守仁移庐陵知县。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
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亲率锐卒屯于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守仁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十余日诇③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
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安阳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节)
【注】 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②刘瑾:明朝武宗时权宦,专擅朝政,后被判以凌迟。③诇:音xiòng,刺探,得知。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B.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C.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D.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解析 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查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上,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较容易,注意标志性的词语有“谒”“与”“还家”“讲”“筑室”“泛滥”。
答案 A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男子成年时要行冠礼,戴上帽子,表示已经成人,文中“弱冠”指男子20岁刚成年。
B.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二、三甲各若干名。
C.兵部是我国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D.晦,指阴历每月初一。“朝菌不知晦朔”一句中的“朔”,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解析 D项,朔,指阴历每月初一;晦,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答案 D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守仁不畏强权,正直敢言。曾因上奏章救戴铣等人得罪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B.王守仁擅长军事。上杭一战中,他佯装撤兵,然后出其不意直捣敌人营寨,制敌获胜。
C.王守仁精于计谋。在平定朱宸濠叛乱时,王守仁审时度势,使用反间计迷惑了朱宸濠。
D.王守仁博学勤思,最终悟得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的道理,以此就创立了阳明学派。
解析 D项,“阳明学”不是凭借“当自求诸心”而建立的。
答案 D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4分)
(2)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4分)
答案 (1)王守仁根据他们的风俗加以教化引导,这些少数民族人民很高兴,大家一起砍伐树木建造房子给守仁居住。
(2)(朱宸濠)留宜春王据守(本营),胁迫他的部下六万人,袭击攻下九江、南康,兵出长江,逼近安庆。
19.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王守仁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原因。他的这一做法与“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相吻合?(3分)
答案 (1)原因:因为如果救援安庆会被断绝后路,以致腹背受敌。而假如攻打南昌,引叛军回救,安庆之围自解。(2)围魏救赵。
【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是余姚人。王守仁十五岁时,曾到居庸关、山海关访问客人,放眼观览山川壮美。二十岁乡试考中,学业大有长进。只是更加喜欢谈论军事,并且擅长射箭。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不久授官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守仁上奏章营救,刘瑾大怒,当廷杖打王守仁四十下,又把他贬到贵州的龙场做驿丞。龙场一带群山连绵,苗族、僚族人杂居。守仁根据他们的风俗加以教化引导,这些少数民族人民很高兴,大家一起砍伐树木建造房子给守仁居住。刘瑾伏诛后,守仁调任庐陵知县。
兵部尚书王琼一向以为王守仁是个奇才。十一年八月(因为他的推荐)王守仁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贛。正当此时,南中地带盗贼蜂拥而起。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部队驻扎在上杭。又佯装撤兵,出其不意直捣敌人四十多个营寨,俘虏、杀伤七千多敌人。
正德十四年六月,宁王朱宸濠造反。王守仁于是召集众人商议说:“朱宸濠假如出兵沿长江顺流东下,那么南都就无法防守。我想用计阻挠他们,至少十天内没有忧患。”于是他派出很多间谍,用檄文传命府县说:“都督许泰、郤永率领边疆部队,都督刘晖、桂勇率领京城部队,各四万人,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领自己的部队合计十六万人,直接攻打南昌。”又写了封在蜡丸中的密信送交朱宸濠的丞相李士实、刘养正,内中说到他们归国的诚心,然后让间谍泄漏信的内容,朱宸濠果然心中怀疑。十多天后侦察得知朝廷和地方部队并没来到,才明白是王守仁欺骗了他。
七月初一日,(朱宸濠)留宜春王据守(本营),胁迫他的部下六万人,袭击攻下九江、南康,兵出长江,逼近安庆。有人请求出兵援助安庆,王守仁说:“不能这样。现在九江、南康已被敌军占有,我们越过南昌和敌人在江面上相持,九江、南康两郡兵力断我后路,这样将会腹背两面受敌,不如直接攻打南昌,敌人守备空虚,我军进攻必胜。朱宸濠听到南昌被攻下,一定会解围自救,我们在湖中迎击他们,没有不能取胜的。”大家说“好”。宸濠果然从安庆撤兵而回,把战船连在一起组成方阵。官军用小船载着柴草,乘着风势放火。朱宸濠的船搁浅,仓卒间换船逃跑,被(王守仁部下的士兵)追上活捉。总共三十五天朱宸濠的叛乱就被平定了。
王守仁(后来)病得很厉害,上书请求告老回乡,推荐勋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回去了。走到安阳就病死了,终年五十七岁。
王守仁天资异常聪敏,十七岁时拜访上饶人娄谅,和他讨论朱子推究事理的主要意思。回家后,每日端坐,研读《五经》。他在阳明洞中建造住室,广泛阅读程、朱两家的学说,几年下来没有什么收获。贬官于龙场,荒僻之地,无书可读,天天思索旧有知识。(一天,)忽然悟到要推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自求于己心,而不应当求之于外物,(他)慨然感叹说:“道就在这里呀。”从此深信不疑。当世学者聚集在一起跟从他,所以社会上有“阳明学”的称法。
相关文档
- 2018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2021-06-059页
-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2021-06-0533页
- 2020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2021-06-055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2021-06-056页
- 2018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2021-06-059页
- 2020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2021-06-05154页
-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课件2021-06-0535页
- 2019届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2021-06-058页
- 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2021-06-057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文言文阅读2021-06-0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