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0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山东省滕州市 2019-2020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
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家国情
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也可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
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
一起。
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家
国情怀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
光抗倭保家卫国……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
族大义。《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
上下面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
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事实证明,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因此,无
论何时,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堪称一种精神坐
标。邓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真挚的话
语,饱含着爱与真情,正是浓厚家国情怀的写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不能停
留在口头上,而应体现在行动之中。西藏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迹为什么感动了亿
万人?就在于她们以行动诠释爱国情感,为祖国守护神圣土地。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
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可以说,家国情怀需要
我们爱国、奉献、担当、作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
今天,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奋进在新时代,亟待我们激荡新气象、成就新
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青年强则中国强,只有青年肩负起
时代重任,我们未来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
远是个观众”,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决
- 2 -
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决不能踟蹰不前、不
思进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扬青春、崇尚奋斗,当代青年才能不负使命担当,在爱国
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
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而不是用来虚度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为青年提供了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广阔舞
台。厚积薄发、久久为功,当代青年必将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摘自周德睿《青年当永葆家国情怀》)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年只要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就能自觉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紧密地融合 一
起。
B.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因为,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很难说个
人的尊严。
C.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可以称为一种精神
坐标。
D. 家国情怀在今天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只有青年担起时代重任,末来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广。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引用艾青的诗句引出了家国情怀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种质朴的情感。
B. 作者举大禹治水、戚继光抗倭的例子说明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
C. 第五段作者论述今天的年轻人应该承担时代责任,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D. 文章整体由古代到今天,由民族传统到当代实践,逐层深入,呈现总分总结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国情怀深植于我们的灵魂,内化于行、外化于心,既体现为民族大义,又是赓续传承的
文化传统。
B. 对于个体而言,不是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而是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
做了些什么。
C. 对于每个人来说,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也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更不能踟蹰
不前、不思进取。
D.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当代青年应激荡家国情怀,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
在
- 3 -
时代的业绩。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
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题中A 项“只要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就能自觉把个
人前途命运与国家紧密地融合在一起”错,原文为“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
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只有……才”是必要
条件,“只要……就”是充分条件。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题中 B 项,“说
明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错。根据原文“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
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可知,举大禹治水、戚继光抗倭的例子,证明的
是家国情怀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
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
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不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
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
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题中 A 项,“内化于行、外化于心”错,原文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选项将顺序颠倒,
故错;
B 项,“不能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错,原文“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
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强调的是要关注,故错;
C 项,“对于每个人来说”错,原文“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
- 4 -
众’,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决不能自甘
平庸、安于现状;‘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决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
说的是年轻人,不是每个人。
故选 D。
【点睛】此类试题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
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
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
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
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
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陆建新:用工匠精神书写“中国高度”
记者党文婷严圣禾
每到一座城市,人们总是喜欢登上充满现代感、设计感的摩天大楼,俯瞰城市美景。这
一座座醒目的“城市地标”,不但让人们在云端尽览城市的飞速变迁,更能直观感受我国建筑
技术在全球建筑史上的卓越进步。
当年,世界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广州第一高楼广州西塔、深圳第一高楼京基 100
和如今的深圳第一高楼——平安金融中心便是这样的标志性建筑。而它们的背后,都指向一
个共同的名字——陆建新,这位不断谱写中国城市新高度的人。
乐于学习:37 年执着前进
打开陆建新 37 年的“成绩簿”,是让许多建筑业同行望尘莫及的高度:
参建工程 44 项,总高度 3600 多米;国内已封顶的 7 座 100 层以上钢结构摩天大楼,陆
建新主持承建了其中 4 座……
赫赫战功之下,是 37 年坚守一线的汗水挥洒,是 37 年拼搏奋斗的精神积淀,也是 37 年
不断学习的创新之魂。
将时钟拨回到 37 年前,那是 1982 年,18 岁的陆建新测量专业中专毕业后,进入了中建
工作,成为一名测量技术员,一干就是 14 年。
陆建新将这段日子当作打基础、勤积累的好时机。他白天在施工现场奔波,晚上或研读
技术书籍,或与工友们伏案探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积累、提升。公司每引进一台新设备,
- 5 -
他都要深入工地,潜心研究其原理和使用技能;工地上的绝大多数设备,他都能熟练使用。
这段经历,为他此后一步步成长为项目总工程师、项目经理、大区总工程师,乃至成为如今
中国钢结构行业专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储备。
如今,陆建新仍然保持着学习的习惯,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读书。不仅如此,他还加强 CAD
等专业制图软件的学习,以应对信息时代的发展。“熟练程度让不少年轻人都追不上。”中
建钢构装配式事业部执行总经理许航说。
勇于创新:不断征服新挑战
“拓荒牛精神”,是深圳新时期建设者的共同特征。折射在陆建新身上,则是勇于创新、
勇于挑战的优秀作风。
目前,陆建新正在负责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地标——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这是一项新
的高难度挑战,工程长度 1.8 公里,总用钢量达 27 万吨,相当于 6 座鸟巢的面积。
万丈高楼平地起,需要建筑知识的结晶和精细到毫米的施工技术共同成就。
“管理协调、技术难度很大,比如最大一个展厅的金属屋面面积达 5 万多平方米,既要‘颜
值’高,又要能抗台风、防漏水等。”陆建新的同事张弦告诉记者,“技术团队组建以来一
年半的时间里,他带领团队成员前后改了 10 遍施工设计稿。他经常跟我们说,技术是给现场
生产输送炮火的第一线,要保证方案的先进性和交底的及时性。”
如今,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在陆建新的带领下不但完成了“国家十三五课题”示范工
程验收,还发表核心期刊论文 14 篇,获得 19 项专利受理。
扎根一线:持之以恒的坚守
完成挑战很艰难,而更难的是持之以恒,是长达数十年的坚守。
“按照陆建新的年龄、贡献、资历,调到中建钢构总部来、进入公司管理层,是完全可
以和应当的。实际上,我们早就已经有了这样的动议,并且找他谈话。但是,他的心思都在
工地上,只要工作还需要他,他就一天不停下来。”中建钢构董事长王宏说。
“陆总拒绝了单独的办公室,每天和我们在一间办公室里面共同工作。他基本上每天都
是早上 6 点半上班、晚上 10 点以后才回宿舍休息。展厅桁架结构首次吊装不顺利,他爬上三
层楼的顶端亲自指挥近 10 个小时……”张弦说,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染之下,会展团队被“点
燃”了,在 400 余天的时间内完成 27 万吨钢结构的安装,相当于每两个月就施工完成一座鸟
巢,并成功经受住了高温、暴雨、超强台风“山竹”等考验。
如今的陆建新,依然扑在一线。建筑是他所热爱的事业,在祖国的大地上书写新的高度
是他充满自豪感的追求。“建筑是城市发展面貌的体现,作为建筑工程人员,建造出让世人
- 6 -
称奇的建筑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陆建新说。
(选自 2019-10-29《光明日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地标,这些标志性建筑能让人直观感受到我国建筑技术取得的
成就。
B.平安金融中心比京基 100 还要高,成为目前深圳市的第-高楼,是陆建新主持建设的高层建
筑之一。
C. 陆建新 1982 年测量专业中专毕业后进人中建工作,在测量技术员岗位上干了 14 年。
D.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总用钢量达 27 万吨,相当于 6 座鸟巢的面积,将成为深圳的新的城市地
标。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陆建新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乃至成为当今中国钢结构行业专家,离不开基层一-线的知识积
累和经验储备。
B. 14 篇核心期刊论文发表,19 项专利获得受理,确保了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顺利完成“国
家十三五课题”示范工程验收。
C. 陆建新非常热爱他的建筑事业,全心扑在一线工地,所以放弃了提拔进人中建总部工作的
机会。
D.本文作者采访了陆建新本人及其同事、领导等,从不同的渠道采集信息,多角度、多层次进
行了报道。
6.作者认为陆建新是用工匠精神书写了“中国高度"。结合材料,“工匠精神”在陆建新身上
体现在哪里?请简要说明。
【答案】4. D 5. B
6. (1)乐于学习;(2)勇于创新;(3)扎根一线,或(1)工作 37 年来执着学习,不断促
进自身成长进步;(2)敢于创新,不断征服新挑战;(3)持之以恒地坚守在一线。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
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
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 项,“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将成为深圳的新的城市地标”错误,原文是“粤港澳大湾区的
- 7 -
新地标”。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
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B 项, “‘国家十三五课题’示范工程验收”和“14 篇核心期刊论文发表,19 项专利获得
受理”是递进关系,以表明陆建新创新获得的成果。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
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
问题。“乐于学习:37 年执着前进”“赫赫战功之下,是 37 年坚守一线的汗水挥洒,是 37
年拼搏奋斗的精神积淀,也是 37 年不断学习的创新之魂”,即工作37 年来执着学习,不断促
进自身成长进步;“勇于创新:不断征服新挑战” “管理协调、技术难度很大,比如最大一
个展厅的金属屋面面积达 5 万多平方米,既要‘颜值’高,又要能抗台风、防漏水等”,即敢
于创新,不断征服新挑战;“扎根一线:持之以恒的坚守”“如今的陆建新,依然扑在一线。
建筑是他所热爱的事业,在祖国的大地上书写新的高度是他充满自豪感的追求”,即持之以恒
地坚守在一线。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
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
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
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
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
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
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
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母医道
徐风
- 8 -
⑴没有星辰的长长寒夜,父母还没有回来。他们总是这样。在通向山镇医院的路上,我
和二弟小妹牵着手,无数次地引颈观望。等待的时刻像无限拉长的橡皮筋,山风刮起的黄尘
舔着我们的肌肤。父母——他们还在医院后楼那间简陋的手术室里忙碌。有血和药水的气味
传来,接着是一阵细碎的脚步。据闻一垂危的生命在晨曦到来之前终于得到了拯救,可是我
们的父母还迟迟没有回来的迹象。
⑵不远的单家巷方向传来几声狗吠,有人在放鞭炮,零落而寂寞,可能是某个出院病人
的家属在庆贺吧。太阳一竿子高的时候,我们一夜没睡的父母终于回来了。他们脸色灰白,
眼圈是黑的,嘴唇泛着紫。这样熟悉的场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无数次重复,以至成为我成
年后睡梦里的常见场景。
⑶在山镇医院里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总是把他的药箱背回家中。这样我家狭小的客厅常常
坐满了附近一带的患者,在这里他们就像在自己家里那样随便。父母对他们的病人总是那么
和气,给他们让座,泡茶。牙疼的病人可以毫无顾忌地对着正在吃饭的父亲张大他们出了问
题的嘴巴。有一次,我们刚刚开始吃饭,一个熟悉的街坊来了,他把一条正在溃烂的大腿伸
在我们面前。记得我还嘟噜了一句:火腿倒没有吃,烂腿却天天看!父亲照例白我一眼,迅
速放下饭碗,对那条烂腿进行了十分仔细的察看。一有病人他的眼里就什么都不存在了。饭
也可以不吃,觉也可以不睡。
⑷有关父亲妙手回春的故事在山镇的街巷和山村广为流传,而我的母亲无疑是他最默契
的助手。她可以闭着眼睛报出手术室里一切器械的名字,在进行手术的时候,她能在父亲的
手刚伸出的第一秒钟里准确地递上需要的器械。据说,她动作利索且干脆,“她打针一点也
不疼,像针没有扎进去一样”——这是众多的病人对她最朴素的评价。而母亲一生最引以为
自豪的头衔是,她一直到退休前,都是医院“抢救小组”的成员。这关乎她的被重视,她的
一以贯之的精神状态,还有她的不容忽视的救护技术。
⑸一些粗犷的山里汉子成了我家的常客,他们是父亲门下的学徒。他们豪爽,酒量惊人,
有时他们会带一些打下的野鸡野兔来慰劳父亲。父亲总是拿出一瓶难得的好酒,兴致很高地
陪他们喝,同时向他们介绍一些中草药知识。家里的小小客厅,就是一个临时课堂。于是他
们慢慢知道,就在他们祖辈居住的山上甚至路边,到处都有治疗常见病的药材。父亲难得的
假日总是在爬山涉水中度过,他几乎访遍了山镇周围所有的山山水水。
⑹我 19 岁那年终于获得一次“人生饭碗”的机会,想必父亲事先已经做了工作,上边答
允他的大儿子跟他学医。但是我不答应,甚至死也不肯。因为我内心没有父母强大,无法天
天直面生死。同时我不能把这个原因作为拒绝的理由,因为我无法面对父亲热切期盼的眼神。
- 9 -
天知道我那时早已爱上了文学,已经读遍了山镇上几乎所有民间藏书也是我想当作家的理由。
⑺好长的时间里,父亲颇为沮丧。几十年前父子的一段对话至今犹在耳边:儿子信誓旦
旦地说他要当作家,他还以鲁迅弃医从文为例,大言不惭地说医生看病只能疗救人的肉体,
而疗救灵魂的人只有作家。父亲早年读过鲁迅,末了他说出一句话,让他的儿子在几十年后
惭愧不已:“你再去读读鲁迅遗嘱吧,他平生最讨厌的,就是空头文学家。”
⑻若干年后父母都老了。他们退休后就悄悄离开了山镇,在 50 里外的城市一隅过着退休
老人的平静生活。他们平素不怎么回忆往事,所有的老照片都被封存。但是在去医院看病的
时候,那种空气里的特殊气味会让他们莫名其妙地激动。他们最大的欣慰,也许是当年不听
话的儿子生的儿子终于穿上了白大褂,成为一个为部队官兵看病的军医。
⑼在他们居住的那条僻静小巷里,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行医 40 多年的医生,那些惊心动魄
的救护故事,已经被漫长的岁月所稀释。
(选自 2019 年 2 月 28 日《新华日报》)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我” 口吻讲述了一对医护工作者的故事,他们既具有精湛技艺,又拥有医者仁
心,为治病救人奉献了一生。
B. “等待的时刻像无限拉长的橡皮筋”用比喻手法写出了等待时间之长,形象地表现出了几
个孩子等待父母时的痛苦难熬。
C. “父亲照例白我一眼”是父亲对“我”有所抱怨的不满,表现出父亲的职业操守;“照例”
说明这样的情形很常见。
D. 父亲希望我能继承衣钵,但“我”不想做医生,因为不能把无法直面生死作为拒绝的理由,
便欺骗父亲说我要做作家。
8. 文章第⑺段说“让他的儿子在几十年后惭愧不已”,作者“惭愧”的原因是什么?
9. 文章是如何通过正侧结合来表现父母形象的?请举例说明。
【答案】7. D 8. 父亲早就看清了“我”的“大言不惭”,而“我”却不自知;父亲委婉的
劝告了我,而“我”并未能懂得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认为做实事更重要,而“我”到几十
年后才理解这一点。
9. 正面描写:运用神态描写,如“他们脸色灰白,眼圈是黑的,嘴唇泛着紫”;运用语言描写,
如“你再去读读鲁迅遗嘱吧,他平生最讨厌的,就是空头文学家”;动作描写,如“迅速放下
饭碗,对那条烂腿进行了十分仔细的察看”。侧面描写:通过别人的评价,如“她打针一点也
不疼,像针没有扎进去一样”;以别的人物来衬托,如通过“我”来衬托父亲。
的
- 10 -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
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因为不能把无法直面生死作为拒绝的理由,便欺骗
父亲说我要做作家”表述错误,作者没有欺骗父亲,他是真的爱文学,原文有“天知道我那
时早已爱上了文学,已经读遍了山镇上几乎所有民间藏书也是我想当作家的理由”,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生针对文章某一问题探究其缘由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审清题目要求“文
章第⑺段说‘让他的儿子在几十年后惭愧不已’,作者‘惭愧’的原因是什么”,然后考生要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写作意图、文章主旨等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原文
父亲的话“你再去读读鲁迅遗嘱吧,他平生最讨厌的,就是空头文学家”,说明他早就看清了
“我”的“大言不惭”,而“我”当时却不自知;并未能懂得父亲的良苦用心,还振振有词,
如文中说“他还以鲁迅弃医从文为例,大言不惭地说医生看病只能疗救人的肉体,而疗救灵
魂的人只有作家”;父亲认为做实事更重要,而“我”到几十年后才理解这一点,如原文中写
道“父亲早年读过鲁迅,末了他说出一句话,让他的儿子在几十年后惭愧不已”。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对文章人物的描写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审清题目要求“文
章是如何通过正侧结合来表现父母形象的?请举例说明”,然后考生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
结合人物描写的方法,如正面、侧面、语言、动作等,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从正面描写
的角度考虑,“他们脸色灰白,眼圈是黑的,嘴唇泛着紫”、“好长的时间里,父亲颇为沮丧”
运用了神态描写;“你再去读读鲁迅遗嘱吧,他平生最讨厌的,就是空头文学家”是语言描
写;“迅速放下饭碗,对那条烂腿进行了十分仔细的察看”、“父亲总是拿出一瓶难得的好酒,
兴致很高地陪他们喝,同时向他们介绍一些中草药知识”属于动作描写;从侧面描写的角度
考虑,“她打针一点也不疼,像针没有扎进去一样”——这是众多的病人对她最朴素的评价。
这句话是通过别人的评价表达对母亲的认可,同时,“我”的做法和选择也衬托了父亲、母
亲的精神品质。
二、古代诗文阅读(39 分)
- 11 -
(一)古典诗文阅读与鉴赏(本题共 4 小题,17 分)
10.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杜陵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
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
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A. 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
B. 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
C. 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
D. 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
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
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这一句的断句主要是句式一致原则,“秋”“时之惨凄也”和“作客”“羁旅也”,句式一致,
之间断开,排除 BD;
“常作客”“久旅也”和“百年”“暮齿也”,句式一致,之间断开,排除B。
故选 C。
【点睛】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
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
11.下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以及对诗歌诗间的黄桥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古典诗歌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曹换的(短歌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属于古
体诗,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属于近体诗。
B. (苯普)重章叠唱,回环往复,令人神往:(文氏外孙人村收麦)对仗工整,以对比手法写出了
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率真自然,饶有趣味。
C.(声声慢)开头连用七组叠词,富有音乐美。“寻寻觅觅”表现了作者飘泊异地、孤立无援的
失落感。“冷冷清清”描写了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生活状况。“凄凄惨惨戚败"直接抒发
了自己晚年内心情感。
D. 《琵琶行》中多处运用侧面描写来烘托琵琶女的演奏,如“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
- 12 -
不发" ,再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还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
湿”。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
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
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A 项,“白居易的(琵琶行》属于近体诗”错误,白居易的(琵琶行》属于古体诗。近体诗包括
绝句和律诗。
故选 A。
【点睛】文学常识重在平时的积累和整理归纳。在识记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所处的朝
代,可按作者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作者排列识记。另外应特别注意文学常识中的专有术语
和并称,弄清楚其内容。
12.(中华经典诗词 100 首)要收录历代经典的诗词佳作,因为数量所限,《念奴娇,赤壁怀古》
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两篇豪放派词作中只能选择一首,主编犹豫不决。请你帮他
推选出一篇,并阐明推荐理由。
【答案】《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
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
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
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
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全面审清题意,明确题目中的各项要求,如
写作范围、文体、主题、篇幅等。把握材料。大部分小作文为写作者提供了材料,要力求吃
透材料,把握主旨,领悟内涵。这样才能使作文立意准、立意高。本题先选择词,再阐述理
由。《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公元 1082 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
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
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
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
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
- 13 -
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了在京口
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
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
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
境美。
【点睛】微写作首先要有鲜明的主题;其次,要有清晰的条理,在注重展示单项能力的基础
上处理好点面、详略的关系,避免“杂乱无章”;最后,语言要精练,杜绝废话。注意体裁特
点。描写性的小作文往往要求描绘一个特定的场景、描写人物的某个生活片段等。要围绕中
心描绘出最集中、最精彩的场景或人物生活片段,从而产生“特写镜头”般的效果,体现“精
彩”二字。结构完整。小作文的特点是小,但一般结构都应是完整的,所以开头要明快,用
一两句话引出话题或点明中心;结尾收束要迅速,或照应开头,或点明、深化中心。这样才
能集中笔墨写好主要部分。
13.苏轼特别喜欢陶渊明的诗。阅读下面这段富有情趣的文字,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
余闻江州东林寺,有向消明诗集,方欲遣人求之,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余,字大纸厚,甚
可喜也。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唯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选自苏轼《书陶渊明羲农去我久诗》)
【答案】每当我身心感到不舒服,就拿来读一首,从不超过一首,唯恐把它读完,(以后的日
子)就无法排遣自己了。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
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
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
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
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
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辄”,就;“过”,超过;“自遣”,
排遣自己。
【点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
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
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 14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 风 ( 其 二 )
杜 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
为全诗奠定基调。
B. 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
晚景的感伤。
C. 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
行,四周一片寥落。
D. 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立于淅淅秋风,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
景处处,寒冷凄清。
15. 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
【答案】14. C 15. ①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
泊一生华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②“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妒忌
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
饱含希望之乐。③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悲情是主调,虽有
想象中的归家之乐,但对照眼前不得归的现实处境,让人更觉不归的心酸。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
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
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C 项,“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捣练”是捣洗丝绢,意指家中人为
远行人备置寒衣。
故选 C。
- 15 -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
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
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本题题干已经点明诗歌后四句抒发的是“思归之情”,要求考生分析“悲中有乐,乐而更悲”,
考生需要找出哪些诗句写了哪些“悲”,哪些“乐”,然后再分析诗句中“悲”与“乐”的关
系即可。后四句中,“月”是团圆的象征,此时却说“不知明月为谁好”,表明明月不属于自
己,语言中含着对团圆之人的嫉妒,表达出思归而不能归的悲伤;“孤帆”表达孤独之意,“归”
表达归家之意,可是“他夜归”则表明虽有归家的希望,今夜却不能归;“白发”表明年华
已逝,内心悲伤,然而“会将白发倚庭树”,想象虽然白发,终究有回到家,倚着庭树的日子,
又含有对未来的希望;“故园池台今是非”则是对故园现状的猜想,表达担忧之情。可见四
句诗中句句含悲,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
生华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后四句以悲情为主,悲情中又有些许喜
乐,然而喜乐皆是出自想象,这就更反衬出现实的悲。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
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
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
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
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
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I 小题,13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
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运用烘托手法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诗句:__________,
__________。
(3)《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女刚出场时羞涩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渴
求。
(5)(归园田居(其-)》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诗人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句子是
- 16 -
“__________,__________”
(6)《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一句描绘了生机勃勃的秋景图,画面开阔,意境雄
浑;“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眼前而及回忆,引出词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答案】 (1). 人生如梦 (2). 一尊还酹江月 (3). 天台四万八千丈 (4). 对此欲倒
东南倾 (5). 千呼万唤始出来 (6). 犹抱琵琶半遮面 (7). 青青子衿 (8). 悠悠我心
(9). 羁鸟恋旧林 (10). 池鱼思故渊 (11). 万类霜天竞自由 (12). 携来百侣曾游
(13).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
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
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尊”“酹”“琵琶”“衿”“羁”“竞”“携”“峥嵘”的书
写。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
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
别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
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
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 ),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
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
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________,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
传统村落成为人们________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
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
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
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________地走向世界,
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__________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
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7 -
A. 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
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B. 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
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C. 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
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D. 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
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乡土文化的情结长期存在于人们心底
B. 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
C. 人们让乡土文化成 一种情结
D. 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方兴未艾 趋之若鹜 从容不迫 沧海桑田
B. 如火如荼 纷至沓来 踌躇满志 饱经风雨
C. 轰轰烈烈 接踵而至 胸有成竹 饱经沧桑
D. 方兴未艾 心驰神往 信心百倍 饱经沧桑
【答案】17. B 18. B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
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
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
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AD 项,“保持……文化”搭配不当;C 项,“一致”和“共识”重复赘余。
故选 B。
【18 题详解】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 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
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为
的
- 18 -
文中括号前面分句的主语是“乡土文化”,后面省略了主语,根据语意,省略的主语也应是“乡
土文化”。排除 CD 选项。A 项的主语是“乡土文化”,从语言表达简洁的角度考虑,主语和前
面分句一样,可承前省,B 项陈述对象和前文也保持一致。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
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
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
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
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
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
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组,轰轰烈烈: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方兴未艾:是指事物正
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如火如荼:原比喻军
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语境是传统民俗活动,后面说这活动展现了乡土文
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填入“如火如荼”。
第二组,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不好的事物。心驰
神往: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人接连而来或事情持续发生。语境“传
统村落成为人们”,填入“纷至沓来”。
第三组,从容不迫:态度镇静,不慌不忙,从容镇定。踌躇满志: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
意。胸有成竹:画竹子以前,心里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后用以比喻办事以前,已经有全面
的设想和安排。信心百倍:有很大的自信心。根据语境“中国乡村文化正”,填入“踌躇满
志”。
第四处,饱经风雨:指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适合语境。饱经沧桑: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
迁。语境前面说“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后面有“新生”,填入“饱经风雨”。
故选 B。
【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
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
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 19 -
20.从下列所给词语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扩写成一段意境优美的文字。要求:至少运用一
种修辞手法并且引用一句诗词,不少于 50 字。
春风 细雨 落花 杨柳 燕子 小草
【答案】当第一缕春风轻抚我的脸颊,感受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雨,细数着
空中飘下的落花,听着燕子带来的讯息:春天来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扩展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紧扣题干所给的“扩写成一段
意境优美的文字”,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扩展,要求语句通顺。本题中,要求:从中选取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要明确写出词句中所给出的意象,如“春风……细雨……燕子”;其次
要对词中的意象进行扩写,以达到生动优美描写的要求;再次要注意描写是要运用一种修辞
手法并且引用一句诗词,如:感受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雨。考生还要注意字
数限制。
四、写作(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0 月 10 日,浙江金华。一位腿脚不便靠助行器行走的老奶奶过马路,3 分钟才走过 2 个
车道。过往车辆紛纷停下礼让,一驾驶员主动停车搀扶其安全到达对面,花了 5 分多钟。在
此过程中,路口信号灯转换了六七次灯,许多经过车辆的驾驶人即使前进方向是绿灯,也都停
在斑马线前耐心等待。
请从以下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完成一篇作文。
(1)看到这则新闻之后,你想告诉你的好朋友,分享你读后的心情。请以“讲给朋友的故事”
为副标题,合理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2)这则新闻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新闻评论,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
关爱生命 文明出行
近日,在浙江金华东阳一主干道上,发生的感人一幕,感动了一座城。其实,我们生活
中这样的感动无时不在,比如 9 月 12 日中午,青岛公交礼让行人,却得到了被礼让的小男孩
和其母亲鞠躬致谢……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代表着美好的明天,每当人们看到笑靥如花的孩
子们,都会觉得心都被暖化了。尤其是当可爱的小朋友,主动对你招手对你笑,还朝你鞠一
- 20 -
躬,生活中这样的温暖,多一些……
在我们壮观的地球上,孕育了一种神奇的珍宝―生命。生命是宝贵的,它发明了文字,
它发明了房屋,它发明了社会,它发明了食物。生命犹如正艳的牡丹竞相绽放在人间。可是,
在街道上,在车轮下,一朵朵灿烂的生命之花却过早地凋零。
生命是美好的,文明是悠久的,没有了它们,就如同鱼儿离开了水源后插翅难逃死亡命
运一样。可是,如今科技发达了,很多人将文明出行置之度外,胡作非为地拿生命开玩笑。
我父亲的同事,他的老父亲清早出去买菜,因无视交规横穿马路,结果被摩托车所撞,过早
地躺进了医院。本来一个老人是可以在家里颐养天年的,但是因为不文明出行,只能躺在病
床上经受疼痛的折磨。而世上又有多少人不珍爱生命,遵守交规,连生命都赔了进去。这些
血淋淋的事实,还不足以警示后人?
马路是人类的帮手,又是人类的杀手。马路让多少人奔驰行走,又让多少人命丧黄泉。
如今,马路上车多人多,我们更应该文明出行,恪守交规。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每当我们要
在出行时偷懒省力时,想想父母,想想祖国,想想我们的美好年华。红灯停绿灯行等交通规
则我们应该牢记。珍爱生命,文明出行,从我做起,从大家做起。
人的生命永远只有一次,失去,你就将不再拥有任何的珍宝。当您跨越护栏横穿机动车
道的时候,当您无视红灯的时候,当您越过死亡线的时候,当您……的时候……您的命运就
可能改变……行走时的那一次走神,过马路时的那一次侥幸,开车时的那一次违章,仅仅只
是一次小小的疏忽,这一切都会使一个生命转瞬即逝。那凶狠飞旋着的车轮会无情地吞噬掉
行人的生命。
生命是美丽的,是脆弱的。马路是伟大的,是可怕的。每当我们出行时,就应该想想交
通规则,想想宝贵生命。珍爱生命,文明出行,你的每一次遵守,世上的生命之花就会开得
更加艳丽,更加美好。
【解析】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
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
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
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很多时候,因为礼让行人,有些赶时间的乘客会埋怨车长;很多时间,因为前车礼
让行人,有些着急的后车会长按喇叭……但更多时候,车长们以及前车收获的是大家的理解、
支持和点赞,这也成为了他们继续保持好习惯的不竭动力。如果,人人都能礼让斑马线,礼
- 21 -
让老人,礼让腿脚不方便的人,社会将会更美好!写记叙文要注意记叙六要素;写新闻评论
要注意观点和论据。
【立意】从“礼让老人”到文明出行;这样的温暖多一些才好;人人都能礼让斑马线,社会
将会更美好。
【结构】标题切题,《关爱生命,文明出行》,第一段联系材料引出期望,“生活中这样的温
暖,多一些”。第二段写生命的宝贵;第三段写例举身边事例说明“不珍爱生命,遵守交规,
连生命都赔了进去”;第四段“珍爱生命,文明出行,从我做起,从大家做起”;第五段,重
申生命的宝贵。最后一段强调,“珍爱生命,文明出行,你的每一次遵守,世上的生命之花
就会开得更加艳丽,更加美好”。
【素材】1. 当然,这类助人为乐的感人新闻很多,我们除了感动就是去跟随学习,而从海外
网友的众多留言来看,他们在感动之余,心里还存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崇敬,他们觉
得,这就是中国温暖可爱又伟大的原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有核心文化,需要有强
大的凝聚力。这些中国全都具有,这说明传统中华文化的优秀,正是有了这些传统优秀的中
华文化,才让中国成为唯一没有断绝的古老文明,而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一直有着尊
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一直有着助人为乐的优秀传统,正因为这样,我们时刻能够看到这样的
感人事件。
2.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虽然礼让老人和帮助老人这样的好新闻很多,但依然存在一些个案需要
我们改进,有时候老人年纪大了过马路时会速度很慢,有些司机只注重自己不违章即可,难
以做到自觉礼让。而很多时候,我们除了自己不违章,更需要礼让老人。同时,在其他出行
中,我们也要注意文明礼让。现在是春运期间,每个人都要注意安全出行。曾经有个新闻,
就是两辆车开斗气车,一连“赛车”了几十公里,导致最后出了车祸,好好的回家之旅,变
成悲剧之旅,何苦来哉。随着我们生活水平提升,很多家庭都会选择节假日开车出行,加上
节假日的免费,导致高速公路车辆太多,可一些车辆总是想快一点,再快一点,于是引发车
祸,或者在前方遭遇车祸时,一些车辆走应急车道,最终把所有道路都堵的死死的,导致急
救等特种车辆无法通过,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3.从这角度看,横车身挡车流的礼让固然值得点赞,而提升被挡车流中千千万万司机的认识和
觉悟,让更多司机与个人提高认知,提高品德,比点赞个体本身更重要。只有在无人提示和
干预的情况下,每位司机都能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文明出行,礼让行人,那么我们的交通文
明才会得到更多提升,让我们的回家之旅更加安全幸福。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 22 -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
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
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
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
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
不要画蛇添足。
。
相关文档
- 辽宁省抚顺市十中2019-2020学年高2021-06-0525页
- 四川省邻水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2021-06-0523页
- 2017-2018学年西藏林芝二中高一上2021-06-0510页
- 【语文】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头高级中2021-06-0521页
-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2020学2021-06-0514页
- 广东省揭阳市产业园区2019-2020学2021-06-0522页
- 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中学2019-20202021-06-0514页
-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2021-06-0513页
-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2021-06-0513页
- 语文卷·2020届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2021-06-05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