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00 KB
  • 2021-06-05 发布

辽宁省大连市大连海湾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语文试题 总分:150 时间:150分钟 ‎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穿越小说 ”:一场由网络写作狂欢引发的时尚阅读热 随着穿越小说《步步惊心》改编而成的电视的热播,“穿越小说”俨然成为时下最为时尚的读物。有业内人士甚至声称:“可以说,网络阅读,不知道‘穿越’的人已经过时了。”据悉,“穿越小说”已成为各大原创文学网站的热门和头牌,作家出版社更是高调宣布以12%的版税,以10万册的首印量签下了被各大读书网站评出的“四大穿越奇书”——《木槿花西月锦绣》《鸾:我的前半生,我的后半生》《迷途》《末世朱颜》,从而将这场由网络写作狂欢引发的时尚读书热推向了极致。 ‎ 那么,何谓“穿越小说”?作家出版社编辑对这个古怪玄虚的概念做了如下解析:“‘穿越小说’的称谓是按内容定义的。其情节通常是一个当代青年遭逢变故,在机缘巧合下,进入古代,以在场的方式参与见证了种种众所周知又知之不详的历史事件。在当代中国文学里,黄易的《寻秦记》算是影响最大的穿越文学作品,也可以被视为当代华语文学穿越类型的滥觞之作。”而网络上近一两年兴起的“穿越文学”特点又有所不同,其作者受到相关影视作品的影响,因而基本上多是青年女性回到古代,谈了一场风花雪月的恋爱,同时经历种种宫闱秘事及权力争斗。这类小说主要受到女学生和女白领的追捧,可以视为言情小说的一个变种。 ‎ 正在流行的“穿越小说”的作者均为年轻的白领女性,她们或是受到《寻秦记》的启发提起笔编了一个类似的故事发布在网上与人分享,或是直接受到网络上同类作品的影响从而跟风创作。并非职业作家的她们本意不过是游戏之作,但一不小心造出了声势,遂故作正经地将故事编写完整。由于网络的流行与追捧,更多的女白领步其后尘,“穿越小说”居然演变为一种“文学现象”。显然,只有在发表门槛不高的网络上才会创造这样的奇迹,其强烈的示范效应促成一场“网络写作狂欢”。当然,“穿越小说”的盛行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代职业女性对充满激烈竞争的现实和职场的迷茫与逃避,对日趋世俗功利的恋爱婚姻的失落与反思,从而幻想到另一时空追求更为理想化的纯粹爱情。 ‎ 尽管“穿越小说”方兴未艾,但这一阵新兴的时尚阅读热能持续多久并不令人乐观。首先,“穿越小说”先天不足,不过是一种类型化、商业化的消遣性读物,其内容并无特别之处,论言情创作技巧恐怕比不上正宗的情爱小说;论讲史更是无法与相对严谨的讲史类读物相提并论。而且小说题材过于狭窄,突出言情而淡化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和事件沦为演绎风花雪月恋爱经历的配角和工具。其次,小说作者文学素养和创作经验的不足,使得作品质量不高,又因为水准参差不一,导致作品泥沙混杂、良莠不齐,很难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长期“繁荣”。再次,“穿越小说”一窝蜂地走红,题材撞车、跟风严重,新奇程度将急剧下降,而形式新颖奇特乃此类小说大行其道的关键,舍此肯定会造成“阅读疲劳”;最后,“穿越小说”出身于网络,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网络文学总是极端地喜新厌旧,也许过不了多久,一种新的创作和阅读时尚兴起,加速“穿越小说”的过气与式微。‎ ‎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穿越小说”据小说内容而得名,通常是当代人在巧合下进入古代,参与见证种种历史事件。《寻秦记》为其创始之作。‎ B.“穿越文学”近年在网络兴起,主人公都是女青年,内容涉及恋爱、闱秘及权力争斗等,受年轻知识女性追捧,属言情小说。‎ C. 网络写作狂欢把穿越小说这种时尚阅读热推向了极致,于是出版社高调签下了“四大穿越奇书”。‎ D.‎ - 10 -‎ ‎ “穿越小说”随着同名穿越小说改编的《步步惊心》热播而成为时下最时尚的读物。网络阅读中,“穿越”已成时髦名词。‎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穿越小说”本为游戏之作,一些年轻白领女性受同类作品的影响而跟风模仿,受到网络的关注,就将故事编写完整。‎ B.网络的流行与追捧使越来越多的女白领跟风创作,“穿越小说”演变为一种“文学现象”,促成一场“网络写作狂欢”。‎ C. 尽管“穿越小说”方兴未艾,但能持续多久并不令人乐观。这是因为“穿越小说”的作者并非职业作家,其文学素养和创作经验不足,水准参差不一。‎ D. “穿越小说”从某种程度反映了现代职业女性对充满激烈竞争的现实和职场的迷茫与逃避,对世俗功利的恋爱婚姻的失落与反思。‎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穿越小说”在内容上突出言情,重在演绎风花雪月、恋爱经历,淡化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和事件沦为爱情的配角和工具。‎ B.“穿越小说”是一种消遣性读物,其内容普通,创作技巧基本不能与正宗的情爱小说相比,讲史与讲史类读物无法相提并论。‎ C. “穿越小说”题材撞车现象严重,久而久之其新奇程度将下降,造成读者“阅读疲劳”,使“穿越小说”失去了发展的关键。‎ D. “穿越小说”是因网络而创造发展的奇迹,但由于其先天缺陷及网络文学极端喜新厌旧,它将很快被新的创作和阅读时尚取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题。(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热点话题。‎ 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但舆论纷纷中,难免也有人把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从而推演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读书无用。‎ 的确,这些年来,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老实说,想通过读书上大学来实现“挣大钱”的确没那么简单了。同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人生出彩的机会,即使没有大学学历,只要敢闯敢干,一路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小的斩获。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 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而且还有其更高的价值: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的能力。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读书的“有用”,就在于其丰富个人素质的“无用”之用。大学所带来的宏阔视野、丰盈见识以及价值观的塑造,其“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 当然,“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上升通道的道路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但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月18日)‎ 材料二:‎ 在1月3日晚上的直播中,两个90后网红姑娘原本只是盘点近日收到的生日礼物,最后演变成为撕书直播,她们对礼物中的书本不屑一顾,并表示读书没用,自己从来不读书,照样做老板开跑车,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 如今渐渐流传开的“读书无用论”,一是源于不少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最后进入社会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二是源于读书多年,一朝进入社会,大部分知识内容都忘记。‎ 读书有何用呢?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外国网友的回答很有意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吃下了许多的食物,它们中的大多数对我来说已经消失并忘记了,但我确定其中有一部分变成了我的骨血。我想,阅读也是一样的事情。”‎ - 10 -‎ 读书学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但是之所以还要学,不仅我们学,下一代还要学,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 所以,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你”读不读书才重要。‎ ‎(选自“红网”,2017年1月4日)‎ 材料三:‎ ‎“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大有市场。让人惊诧的是,有极个别的农村走出了成百上千名大学生,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考名村”,那么引出了一个问题:“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到底有多大的市场?一些村子为何能够如此重视教育?有何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借鉴?‎ 这些“高考名村”的村民并非毫无缘由地对教育“情有独钟”。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这些“高考名村”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出过几个大学生,他们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案例,促使后人争相效仿;再者,就是尽管贫穷,但这些地区的村民并没有外出打工,而是过着简单的生活,全力供应孩子读书,并时常向他们灌输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 要想彻底剔除“读书无用论”的土壤,需要教育部门在制度层面上,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布,诸如在高校自主招生、校长推荐、名校联合招考等教育改革举措中,应该向农村考生重点倾斜,从而疏通贫寒子弟向上层流动的通道。这些“高考名村”所取得的经验,也在警示我们,要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既要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人物,也要重点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3月1日)‎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某位名人认为不必唯学历是举,是因为他很看重年轻人在创新创业中的胆量,但有人由此推演出了极端的"读书无用"论。 B. 外国网友对"读书有何用"这一问题的回答既巧妙又有道理,他运用形象的说理,证明读过的一些书会转变成我们自己的一部分。 C. 网红们不屑读书,认为无用,是因为他们不通过读书就可以获得成功;但读书对"你"来说很重要,因为不读书,就没有出路。 D."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地区很有市场,而有个别农村却成为"高考名村",原因之一是上世纪80年代初这些地方就出过大学生。‎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论述表达辩证得体,既肯定并阐明了“读书无用论”存在的合理性,又进而从读大学的角度论说了青年人读书的重要性。 B.材料二用两个90后网红姑娘在直播中撕书并表示读书没用的事件引出“读书无用论”流传开来的原因,也极其充分地阐述了读书的意义。 C.材料三议论了农村地区出现“高考名村”这一事件,认为这些地区对教育“情有独钟”,有其经验借鉴性和教育警示性。 D.三则材料来源不同,但都针对当前“读书无用论” 流行的现实进行了报道,从不同论说角度强调了读书的有用性。‎ ‎6.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请分条提出解决“读书无用论”问题的合理化建议。(6分) ‎ ‎(三)小说阅读(15分)‎ 救赎 薛培政 东方刚露出鱼肚白,护林员老长泰便肩扛板斧,带着猎犬“黑豹”,走在了杂草没膝的山道上。 ‎ 一条盘旋在路边的花蛇,似乎听见了脚步声,昂头吐着信子望了望,“簌簌”地爬向杂草深处;卧在草丛中的野兔,支楞耳朵听了听动静后,也“嗖”的一下跃进灌木丛中;还有那群被惊动的山鸡,“咕咕、咕咕”的叫着飞向远处。 ‎ ‎“咦———瞧恁小样儿,俺老汉又不是妖怪———”他边说边苦笑着坐在那块卧牛石上。 老长泰年轻时一身蛮力气,两三人抬不动的物件,他双手搬起走得呼呼生风;当兵练投手榴弹,出手就是百十米,枪打得也不赖,因斗字不识一升,复员回了家。饭量也大得出奇,一顿饭能吃五六个大饼子,为这家里每年开春就断粮,快三十了还打着光棍。 ‎ - 10 -‎ 那年腊月,鹅毛大雪下得铺天盖地,当人们都窝在家里猫冬时,野狼血洗了生产队的羊圈,一夜之间,七只山羊命丧狼口,看着未被叼走的几只死羊,全队的人都流泪了。望着哀哀戚戚的人群,女队长萧桂英铁青着脸发话了:“还有爷们吗? 若有就给我站出来! 这狼得逞后,肯定还会来叼羊,谁若能把狼打死,我一分钱彩礼不要,就嫁给他!” ‎ 犹如石破天惊,大家惊愕的目光投向了女“掌门”。 ‎ 醒过神来的小伙子们,立马变得跃跃欲试,可再看那血肉模糊的死羊,又个个怂得耷拉下了脑袋。就见站在人群后边的长泰,往前挤了挤瓮声瓮气地问道:“此话当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不过你要提死狼来见俺!”桂英怒眉一扬干蹦脆地把话撂给了他。长泰一言不发回到家后,找了一根碗口粗的枣木,又到村代销点赊了五斤地瓜烧酒。入夜,他便反穿羊皮袄蹲到了羊圈边。 ‎ 在冰天雪地里连守两夜后,第三天清晨,他穿着那件被撕扯掉前襟的破羊皮袄,带着满身的血印,拖着死狼敲开了桂英家的门。这下,傻大黑粗的长泰露脸了。县长为他披红戴花,奖他一辆金鹿牌自行车,公社奖他一支猎枪,大队安排他做了护林员,女队长萧桂英也没食言。 ‎ 此后,长泰就像威风凛凛的大英雄,每天身背猎枪,带着猎狗,长年巡逻在黑虎山涧。久了,他对各类鸟兽的习性,熟悉得就像自己的手掌,平时斩获的猎物,就连村里乡亲也没少分享。可那年过了秋,乡邻们就见他像着魔了似的,两眼呆呆地望着远处,嘴里还不停地叨叨:“鸟兽也是有性命的主儿,也拖儿带女的啊!”妻子桂英也觉出异常,再三追问下,长泰哭诉着道出实情。 ‎ 为防野猪糟蹋庄稼,那个阴雨密布的傍晚,他在一片玉米地旁布下了猎套。翌日晨起查看时,不由得惊呆了:两头狍子幼崽在雨中围着那头被套死的野生母狍子,发出撕裂般的哀鸣。他想起了幼时爹下葬时的情景,心里顿时涌起一阵悸痛,懊悔地朝自己身上挥了一拳后,泪水就和着雨水流了下来。打那后,他再也没有动过狩猎的念头。 ‎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常年风餐露宿在深山密林里的长泰,在日复一日的巡山护林中变老了。村里的护林员已换过几任,老伴儿也跟着子女进了城,他却死活不肯下山,说惦记着那笔心债哩。 ‎ 记不清从何时起,“野味热”像山里人打摆子一样弥漫开来,山下的镇上,远处的城里,星罗棋布的野味馆散发出诱人的浓香,安详静谧的黑虎山却失去了往日的平静。乡亲们就发现老长泰变得越来越暴躁了,像跟谁结下仇似的,还在巡山的路上骂起了人:“挨千刀的王八蛋,作孽吧,总有一天会遭报应的!” ‎ 听说老长泰曾赤手打死过野狼,不断有人找上门来。那天,俩外乡人驾车找上门来,送上两箱好酒和厚厚的一沓现钞后,求他帮助猎杀一头野狼,并说事成后再加倍付款。哪知老长泰像受了侮辱似的,晃了晃手中的板斧,怒目圆睁地吼道:“带上这些破玩意,给我滚蛋!” ‎ 那些年,巡山的老长泰不停地与盗猎者周旋,一次次拆除对方布下的猎套、陷阱和细网,仍不时发现被网粘或绳套的鸟兽尸体。心力交瘁的他,三番五次跑乡里、到县上找领导:“再不禁猎,黑虎山上的带毛的东西就被猎光了!” ‎ ‎“断人财路遭人恨呐———”老长泰说那次巡山,见一只黄羊被套住了,正要上前解绑,两支火药枪从身后对准了他:“再他妈挡道,就送你老东西上天!”幸亏猎犬“黑豹”猛扑上去,盗猎者才吓逃了。后来,成为自然保护区的黑虎山,组建了专业护林队,年近八旬的老长泰也被省政府评为护林模范。 ‎ 老长泰似乎没拿这荣誉当回事,每天依然在莽莽林区中巡逻。当县里派专车进山接他到省城接受表彰的时候,却见他住的窝棚上落锁了,只有眼前满目的青翠和阵阵的鸟鸣声。 ‎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8期) ‎ ‎7.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部分的环境描写与结尾“满目的青翠”和“阵阵的鸟鸣声”形成呼应,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自然. B. 老长泰这个人物形象鲜明,文中使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手法来表现他的朴质憨厚与嫉恶如仇. C.小说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老长泰打狼,他那件被撕扯掉前襟的破羊皮袄和满身的血印是实写,打狼的情节虚写. D. 老长泰当兵出身,本性淳朴善良,看到那些血肉模糊的死羊及人们哀戚的表情,他甘愿冒着危险去打狼,为民除害. 8.这篇小说构思巧妙,情节曲折有致,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这篇小说以“救赎”为题目有哪些好处?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 10 -‎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弘治八年举乡试,入太学。与同县崔铣及寇天叙、马卿、吕柟辈相砥砺,以学行闻。十八年成进士,授广信推官。正德六年,入为御史。巡盐河东,劾去贪污运使刘愉。建正学书院,兴起文教。九年,乾清宫灾,上疏曰:“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致民困盗起,财尽兵疲。祸机潜蓄,恐大命难保。”不报。出按凤阳。织造中官史宣列黄梃①二于驺②前,号为“赐棍”,每以抶人,有至死者,自都御史以下莫敢问,士隆劾奏之。又劾锦衣千户廖铠奸利事,且曰:“铠虐陕西,即其父鹏虐河南故习也。河南以鹏故召乱,铠又欲乱陕西。乞置铠父子于法,并召还廖銮,以释陕人之愤。”銮,铠所从镇陕西者也。钱宁素昵铠,见疏大恨,遂因士隆按薛凤鸣狱以陷之。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与从弟凤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刑部疑有冤,并捕鞫凤鸣。凤鸣惧,使其妾诉枉,自刭长安门外,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宁怒,令凤鸣女告士隆、完治狱偏枉。遂下诏狱,谪士隆晋州判官。久之,擢知州。世宗立,诏复故官,出为陕西副使。汉中贼王大等匿豪家,结回回为乱。士隆下令,匿贼者罪及妻孥无赦。贼无所容,遂就擒灭。筑堰溉田千顷,民利之。卒于官。 (节选自《明史·张士隆传》)‎ ‎【注】①梃:棍棒。②驺:骑马驾车的随从。‎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B.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C.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D.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弟”即“堂弟”。唐以前,往往以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唐宋以后,则以同祖父不同父亲而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 B. “锦衣”即“锦衣卫”,明太祖洪武十五年设置,原为皇帝亲军,明成祖为加强专制统治,特令兼管巡察、缉捕和刑狱。明代中叶后,与东厂、西厂并列,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 C. 文中“正德”为年号。中国古代往往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明清以前,一位帝王往往有多个年号,更换新的年号纪年称为“改元”;明清时期,一般为一帝一元。‎ D. 乡试亦称“秋闱”,是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和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之为“会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士隆弘治八年乡试中举,和崔铣、寇天叙、马卿、吕柟等人交往,以学问和品行闻名,弘治十八年考中进士。‎ B. 世宗即位后,张士隆官复原职,并出任陕西副使,做了一些有利百姓的实事,如肃清盗匪、修筑堤堰灌溉田地等。‎ C.因弹劾廖铠一事,张士隆得罪了钱宁,钱宁趁着张士隆调查薛凤鸣案的机会,让薛凤鸣的女儿状告张士隆审案不公,张士隆被下诏狱并贬官。‎ D. 张士隆性情耿直不阿,多次弹劾不法官吏,河东盐运使刘愉贪污、织造宦官史宣滥杀无辜、锦衣卫千户廖铠非法牟利,都因张士隆的弹劾上奏而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 10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 ‎②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 ‎(二)诗歌阅读(9分)‎ 过陈琳墓①‎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①陈琳墓: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为曹操所器重,其墓址在今江苏省邳州市。‎ ‎14.以下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出陈琳以文章名世,蕴含深厚情感,并以"今日飘蓬"暗透作者所抒感慨,是对全篇主旨和构思的一种提示。‎ B.颔联是托寓的重笔,"词客"指陈琳,"识"有真正了解之意,"霸才"是诗人自指。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复杂的情感。‎ C.颈联写墓前实景。年深日久,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铜雀台也只剩下荒凉的遗迹,遥对黯淡的暮云。‎ D.尾联写文章无用,只能弃文就武,持剑从军,使人不胜感慨;而时代不同,今日从军,又焉知不是无所遇合,再历飘蓬。‎ ‎15.《唐诗隽》说此诗“感怀寄意中,尽伤心语。”结合全诗,说说作者流露了哪些“伤心语”,并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8分,每空1分)‎ ‎16.(1)《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 ‎(2)李白《蜀道难》中 , 。对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 ‎ (3)《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__________________,”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__________________,”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 ‎(4)古代文人擅长借典故寄托情思,李商隐《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至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应用(18分)‎ ‎(一)《红楼梦》整本书阅读(9分)‎ ‎17. 下列对《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里也有很多风雅之事,比如那个著名的“海棠诗社”,在诗社成员中李纨年纪最大,所以大家推举她担任裁判。‎ B.《红楼梦》 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的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中暗示了妙玉的悲惨命运。‎ C. 《红楼梦》 “玫瑰露失窃” 一事中,平儿没有将偷窃者彩云送交凤姐发落,而是自已承担“罪名”,这体现了平儿心地的善良。‎ D. 《红楼梦》中,“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一语出于林黛玉之口;“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一语出于凤姐之口。‎ ‎18.《红楼梦》中“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吟诗的人是谁?这几句诗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性格?(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3小题,共9分)‎ - 10 -‎ 史上大人物的名字_____,可真正禁得住光阴测试和道义检验的却_____。有的凭权势或时运,固可_____,但验明真身后很快即_____,甚至被弃汰如粪,沦为恶名。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但这前提,你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一棵草。诗,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的吗?诗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当的吗?有思想光芒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 )。‎ 和其他词人不同,辛弃疾是以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的。二十一岁起兵抗金,手刃叛徒义端,并且率领五十骑兵于万马军中生擒叛徒张安国,然后率部千里归宋。这样传奇般的经历,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不但绝无仅有,即使在文人之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儒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这就是辛弃疾在历史上威武雄壮的出场,可谓气势不凡。“经纶事业,有股肱王室之心;游戏文章,亦脍炙士林之口。”辛弃疾在年轻的时候就在文坛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以恢宏的创作才力,数量众多的优秀词作,雄视两宋词坛,将宋词这一时代之文学推上了最高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辛弃疾的词,宋词将大为失色,不可能达到和唐诗并称的高度。‎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比比皆是、寥寥无几、煊赫一时、暗淡无光 B. 俯拾即是、屈指可数、盛极一时、杳无音信 C. 俯拾即是、寥寥无几、煊赫一时、杳无音信 D. 比比皆是、屈指可数、盛极一时、暗淡无光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辛弃疾是集宋词艺术之大成,才成为一代名家的 B.辛弃疾是历经时代风雨洗礼,才成为一代名家的 C. 集北宋南宋三百年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D. 集北宋南宋词成就之大成,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样传奇般的经历,不但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绝无仅有,即使在文人之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 B.这样传奇般的经历,在文人之中不但绝无仅有,即使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 C.这样传奇般的经历,不但在文人之中绝无仅有,即使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 D.不但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绝无仅有,即使在文人之中,这样传奇般的经历,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一位著名企业家到商学院演讲,许多年轻人期待听到他对“区块链”“流量池”等新兴商业概念的理解,结果他们在长达4个小时的演讲中听到的都是些普通的常识。 ‎ 材料二:有人问胡适:“知识是无限的,而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用有限的生命,穷尽无限知识呢?”胡适答:“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 材料三:《学习进行时》: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 以上三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演讲稿,在班会上与同学们分享。 ‎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 10 -‎ ‎1、D解析:A项,把不确定当作确定。“《寻秦记》为其创始之作”与原文“在当代中国文学里,黄易的《寻秦记》算是影响最大的穿越文学作品,也可以被视为当代华语文学穿越类型的滥觞之作”不符。B项,以偏概全。“主人公都是女青年”与原文“因而基本上多是青年女性回到古代”不符。C项,因果颠倒,原文是“作家出版社更是高调宣布以12%的版税,以10万册的首印量签下了被各大读书网站评出的“四大穿越奇书”——《木槿花西月锦绣》《鸾:我的前半生,我的后半生》《迷途》《末世朱颜》,从而将这场由网络写作狂欢引发的时尚读书热推向了极致”。 2. C解析:C项,概述不全。“穿越小说”能持续多久并不令人乐观的原因不只是因为作者并非职业作家,还有其他原因,参见最后一段,可见原因很多,非此一个。‎ ‎3.D解析:D项,把或然当必然。选项中“它将很快被新的创作和阅读时尚取代”与原文“也许过不了多久,一种新的创作和阅读时尚兴起,加速‘穿越小说’的过气与式微”不符。。‎ ‎4.C解析: “因为不读书,就没有出路”表达过于绝对且曲解了文意,“读书对‘你’来说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书中的知识是正确的。‎ ‎5.B解析:材料二没有“极其充分地阐述读书的意义”。 ‎ ‎6.(1)宣传“读书有用论”,使人们正确认识读书的价值,明确读书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提升个人能力等;(2)拓宽通过知识获得的上升通道,使有知识者有施展才华、获得收益的舞台;(3)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7.D解析:D人物分析拔高,老长泰打狼的原因有“本性淳朴善良”“为民除害”的因素,但他当时家里穷,娶不上媳妇,打到狼能娶女队长为妻是主要原因 ‎8.①运用倒叙手法.小说先是展现老长泰清早巡山的护林员形象,然后叙述老长泰年轻时勇敢杀狼为民除害的故事。 ②故事情节突转.成为护林员后老长泰热衷打猎,但后来出人意料地坚决不打了,然后交代原因,情节波澜起伏。③结尾出人意料.老长泰两次与偷猎者交锋,保护了山林并获省政府奖,但却以他不去省城领奖结尾,耐人寻味。‎ 解析:本题可以从小说情节设置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小说情节设置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倒叙、插叙、过渡、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等。通过阅读可以发现小说开头使用了倒叙的手法,描写长泰巡山、山中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小说的中段写出了长泰为什么上山打狼,又突然不再打猎的原因,设置了悬念;最后采用顺序描写长泰不问功名的护林经历,结尾戛然而止,留下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9.①统领故事情节.老长泰年轻时打了不少野兽,后来做护林员,为了保护野兽同各种盗猎分子坚决斗争,故事的主体是心灵的救赎。②丰富人物形象.老长泰外表粗犷,但内心细腻,性情淳朴,救赎的过程使得他的形象更加丰满。③暗示小说主旨.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但人类为了个人享受和私利猎杀动物,大肆掠夺自然,引发读者思考人类需要怎样的救赎。 解析:标题往往透露出作品的主旨、人物的特点、情节的突出矛盾等等,具有点睛的作用;回答时也要围绕这几点来回答。小说的第1-3段采用倒叙的手法,简单接受了老长泰的生活情况和山中的面貌,为下文做了铺垫。第4-12段描写老长泰年轻时候是如何成为猎手,却又突然不再打猎,留下悬念。13-22段描写了长泰成为护林员的经过,点明了作品的主旨,结尾引发人们的思考。‎ ‎10.D解析:这段话整句颇多,可据对偶的修辞特点先断出“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 再据语境——指责皇帝不能见逆乱而警惕自己的行为,反而更加放纵,起居无度,整天燕游享乐,亲近奸人,以致朝纲大乱,故其余断为“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11D解析:乡试第一名称之为“解元”,会试第一名方是“会元” 。‎ ‎12.D解析: “受到应有的惩处”表述不妥,据原文,“巡盐河东,劾去贪污运使刘愉”,可见刘愉被免职;但史宣事“士隆劾奏之”,“又劾锦衣千户廖铠奸利事”,原文并未提及结果如何。‎ ‎13.①薛凤鸣,是宝坻人,先前担任御史,(因)犯罪被取消官籍,逢迎侍奉众多奸佞之臣,尤其与钱宁交好。②状词牵连到宝坻县令周在和平素所仇视的几十个人,全部逮捕交付司法衙门,薛凤鸣却得以释放。解析:①“凤鸣者,宝坻人”是典型的“……者,……”判断句式; “坐”译为“犯罪”;“削籍”意为“取消官籍”,且宜补为被动句式;“善”意为“与……交好”,可从必修1《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迁移。②据语境,“连”当作“牵连”解;“素”意为“平素,向来”, 可从《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迁移;“悉”为副词,表全范围,可译为“全部,都”;“逮付”可译为“逮捕交付”。 14.C解析:“颈联写墓前实景”错误,“铜雀荒凉对暮云”是想象,想到远在邺都的铜雀台也只剩下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 - 10 -‎ ‎15.① 寓含着歆慕尊崇前贤陈琳的感情。② 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负自信,也有世无知音和生不逢时的深沉感慨。③ 对曹操这样一位重视贤才的明主的追思,对当前这个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 解析:“曾于青史见遗文”,寓含着歆慕尊崇前贤陈琳的感情。“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陈琳灵魂有知,想必会真正了解我这个飘蓬才士吧。这里蕴含的感情颇为复杂,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负自信,又暗含才人惺惺相惜、异代同心的意思。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负自信,也有世无知音和生不逢时的深沉感慨。颈联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更显出古坟的荒凉寥落。这是寄托自己对前贤的追思缅怀,也暗示当代的不重才士,任凭一代才人的坟墓芜没荒废。‎ ‎16.(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3)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4)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玉暖日升烟 ‎ ‎17.C[解析] C项,“玫瑰露失窃”一事中, 平儿没有将偷窃者彩云送交凤姐发落,不是自己承担罪名,而是让宝玉承担“罪名”。‎ ‎18.答案:吟诗是林黛玉。《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衰音。“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体现了那种不屈不挠、冰清玉洁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性格:“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以落花为喻,体现了她对前途命运的忧虑与绝望。‎ ‎19.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先看第一空:“俯拾即是”的意思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比比皆是”指到处都是这样,形容非常多。第一空强调“大人物的名字”之多,应使用“比比皆是”,排除A、C两项。再看第三空:“盛极一时”形容在一个时期内特别兴盛或流行;“煊赫一时”指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第三空强调有的大人物凭借权势或时运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很盛,应选“煊赫一时”,排除D项。故选B。‎ ‎20.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语境具体分析。从结构上来说,括号中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重在说在什么情况下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而非辛弃疾是在什么情况下才成为一代名家的。据此可排除A、B两项。前文指出诗人的成名是以时代的洗礼为基础的,所以括号中的内容应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相关,C项最恰当。‎ ‎21.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从“绝无仅有”与“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的语意关系来看,正确的语序应是“在文人之中绝无仅有……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据此排除A、D两项。“不但”应放在“在文人之中”的前面,据此排除B项。故选C。‎ ‎22. 解析:材料一讲述了著名企业家的演讲,商学院的学生期待听到他对新兴商业概念的理解,但企业家显然认为更适合他们的是普通常识,由此可知,学习不能好高骛远,要从基础学起。‎ 材料二讲述了胡适对待学习的态度,由“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可知,学习是一个无尽的过程,要注意一点一滴的积累。‎ 材料三讲述了学习与实践的关系,由材料可知要知行合一。‎ 总结三则材料,其共性是都在讲学习知识的方法、态度,其不同点在于三则材料分别侧重学习的基础、积累和实践。据此可知综合各材料,总写学习三要素,也可以单选某一材料,或者综合两则材料进行立意。作文格式应符合演讲稿格式。‎ 附:【参考翻译】    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弘治八年乡试中举,进入太学。与同县的崔铣及寇天叙、马卿、吕柟等人相互勉励,以学问品行闻名。(弘治)十八年成为进士,授官广信推官。正德六年,(张士隆)入京任御史。巡查河东盐政,弹劾免掉贪污的盐运使刘愉。创建正学书院,兴起文教。(正德)九年,乾清宫发生火灾,上疏说:“陛下之前有叛逆刘瑾的变故,然后又遭蓟州盗贼的扰乱,还不知警惕。而且眼下(日常)起居无度,亲近行为不端的人。在宫禁之中积聚武将败类,在卧室之内耍弄武器。彻夜宴饮游乐,不理政事。宠爱偏信内侍,混乱朝纲。致使百姓困苦而盗贼四起,财物耗尽,军队疲惫。隐伏的灾祸在暗中蓄积,恐怕上天命授的大位不保。”没有回复。出京巡按凤阳。织造宦官史宣(出行时)在车夫的前面放两根黄色的棍子,称为“赐棍”,常常用来打人,有被打致死的,从都御史以下无人敢过问,张士隆上奏弹劾他。又弹劾锦衣卫千户廖铠非法牟取利益之事,并且说:“廖铠凌虐陕西,正是他父亲廖鹏凌虐河南的旧习气。河南因廖鹏的原因招致民乱,廖铠又想祸乱陕西。(臣)请求将廖铠父子绳之以法,并召回廖銮,以此消除陕西民众的愤恨。”‎ - 10 -‎ 廖銮,是廖铠所随从镇守陕西的人。钱宁向来亲近廖铠,见到奏疏大为恼恨,于是趁张士隆调查薛凤鸣的案件时来诬陷他。薛凤鸣,是宝坻人,先前担任御史,因犯罪被取消官籍,逢迎侍奉众多奸佞之臣,尤其与钱宁交好。薛凤鸣与堂弟薛凤翔有仇,唆使侦缉搜捕的人揭发他的隐私,下交司法官吏被判处死刑。刑部怀疑有冤情,一并逮捕审讯薛凤鸣。薛凤鸣害怕,让他的小妾在长安门外哭诉冤枉(并)自杀,状词牵连到宝坻县令周在和平素所仇视的几十个人,全部逮捕交付司法衙门,薛凤鸣却得以释放。张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调查惩办(此案),又逮捕薛凤鸣对证,(最终)释放了周在并恢复他的官职。钱宁愤怒,叫薛凤鸣的女儿状告张士隆、许完审理案件偏私枉法。于是被关进钦犯监狱,贬张士隆为晋州判官。过了很长时间,(张士隆才)升任知州。世宗即位,下诏恢复他的原职,出任陕西副使。汉中地区的盗贼王大等人藏身于豪门大户,勾结回回制造叛乱。张士隆下令,藏匿盗贼的人将罪及妻儿,且不被赦免。盗贼无处容身,于是束手就擒被消灭。(张士隆又)修筑堤堰灌溉田地一千顷,百姓因此获利。(张士隆最终)死在官任之上。‎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