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0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机密★启用前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 2020 届高三决战高考最后一卷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 10 页,22 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
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本试题卷
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
是中华民族自立世界民族之林,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根。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思
想精华,对于网络文学具有固本培元、强筋壮骨的作用。
近年出现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都注意汲取传统文化滋养,让民族文化精髓成为这些作
品的价值基因。入选中国网络文学 20 年 20 部的小说《诛仙》是一部东方玄幻仙侠小说,作
家以道家文化“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为基本立意,采用蕴含东方文化神韵的故事架构,
在人物描写、氛围酝酿和语言表达上吸收和化用《山海经》等古代文化典籍元素,并受到《蜀
山奇侠传》《鹿鼎记》等现代武侠仙侠小说影响,得其神韵,并将其融入作品血脉,使作品有
着对传统文化的独到理解和艺术阐释。
网络文学创作实践一再表明,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网络作品的艺术魅力,让
民族文化中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融化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才能传承民族精
神,打造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与时代价值共振的“精神家园”。
网络文学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先需要网络作家以文化自信树立起文化传承与
创新的自觉意识。网络是传播的工具,文学是传承的栽体,二者的结合意味着用最先进的媒
- 2 -
介传播最具文化价值的人类文明遗产,从而实现网络文学创作的价值增值。如果网络作家意
识不到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创作的重要性,那么,他笔下的作品不仅无“根”,而且失“魂”,
因为只有胸中有文化,笔下才会有乾坤。
网络作家必须有文化,懂文化,拥有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网络创作才能思接千载,视
通万里,获得驭文谋篇之大端。蒋胜男说她在创作《芈月传》时,特意引用了一些教科书中
的内容,比如完璧归赵、胡服骑射、商鞅变法,还有《诗经》、《楚辞》的篇目。
同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需要网络作家拥有较强的文化辨识能力。传统文化既是一个
丰厚的思想库,深邃厚重,又是巨大的素材库,内容驳杂,良莠并存,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
学思想、道德情操、价值观念,也潜沉了一些沉疴痼疾、落后残余;既有自强不息、敬业乐
群、惩恶扬善、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也有成王败寇、男尊女卑、窝里斗、厚黑
络文学弘扬传统文化,需取其精华,去其槽粕,用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对其进行分辨、过
滤,然后吸纳精粹,融入文学观念,成为创作素材。特别是那些需用架空历史、异域界面进
行艺术设定的玄境仙踪、武侠灵异、主角穿越类小说,更需要有对传统文化的辨识能力,基
于时代和艺术的需要激浊扬清,去芜存菁,不能宣扬诸如弱肉强食、等级差别、宿命论等错
误观念。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才是保证作品品质的“压舱石”。
还有,弘扬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复古,而是要贴近时代实现文络文学秉持传承,弘扬传统
文化的使命,是为了吸取前人的文化智慧,使其成为涵养网络文学创作的思想艺术源泉,使
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网络文学使命担当相一致。网络作家
应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学中的创造
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阿耐的小说《大江东去》描写主人公的艰苦创业和自强不息,人与人
之间的真诚善良,互助友爱,作者将这些传统的文化品格放到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展现
出历史转型期平凡人物的不同命运,让我们感受到历史文明进步的足音。
(摘编自欧阳友权《传统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诛仙》汲取传统文化滋养,对传统文化有独到理解和艺术阐释,故入选中国网络文学 20
年 20 部小说。
B. 只有将网络和文学结合起来,才能传播最具文化价值的人类文明遗产,实现网络文学创作
的价值增值。
C. 网络文学作家要想自己笔下的作品拥有“根”和“魂”,就必须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对于
创作的重要性。
- 3 -
D. 传统文化内容驳杂,良莠并存,作者在将其选作创作素材后应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对其进行分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推动当代网络文学的发展为宗旨,先阐述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对于网络文学的重
要作用。
B. 文章以《诛仙》和《大江东去》为例,都是为了论证传统文化对优秀网络文学作品有滋养
作用。
C. 文章按“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阐述了网络文学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必
要性与方法。
D. 文章在对待传统文化问题上,既强调传承与弘扬,也注重分辨与创新,体现出了观点的辩
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与“精神血脉”只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演化而来,这已经为
创作实践所证明。
B. 蒋胜男在创作《芈月传》时能够引用教科书中内容,是她有文化,懂文化,有文化传承与
创新意识的表现。
C. 相对而言,那些需用架空历史、异域界面进行艺术设定的网络小说,对作者辨识传统文化
的能力要求更高。
D. 弘扬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为了创新,网络作家要善于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
化、创新性发展。
【答案】1. C 2. B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
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A 项,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第二段说“入选中国网络文学 20 年 20 部的小说《诛仙》是一部
东方玄幻仙侠小说,作家以道家文化‘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为基本立意,采用蕴含东
方文化神韵的故事架构……使作品有着对传统文化的独到理解和艺术阐释”,入选网络文学
20 年 20 部小说与作品“对传统文化有独到理解和艺术阐释”之间并无因果联系;
B 项,必要条件不成立。根据第四段“网络是传播的工具,文学是传承的栽体,二者的结合意
- 4 -
味着用最先进的媒介传播最具文化价值的人类文明遗产,从而实现网络文学创作的价值增
值”可见,“网络”与“文学”的结合与“实现网络文学创作的价值增值”之间只是普通的
条件关系,而非必要条件。且 “只有将网络和文学结合起来,才能传播最具文化价值的人类
文明遗产”太过绝对,完全忽视了网络以外的文学价值,不合逻辑。
D 项,“在将其选作创作素材后应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对其进行分辨”混淆时态。根据
原文第六段“网络文学弘扬传统文化,需取其精华,去其槽粕,用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对
其进行分辨、过滤,然后吸纳精粹,融入文学观念,成为创作素材”,应是先“用正确的价
值观和审美观对其进行分辨”,后才“成为创作素材”。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
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
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
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 项,根据文本最后一段“弘扬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复古,而是要贴近时代实现文学创新”“阿
耐的小说《大江东去》描写主人公的艰苦创业和自强不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善良,互助友
爱,作者将这些传统的文化品格放到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展现出历史转型期平凡人物的
不同命运,让我们感受到历史文明进步的足音”可见,以《大江东去》为例,是为了论证弘
扬传统文化“要贴近时代实现文学创新”。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
逐个选项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
A 项,“网络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与‘精神血脉’只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演化而来”曲解
文意,过于绝对,且不属于“为创作实践所证明”的内容,根据原文第第三段“网络文学创
作实践一再表明,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网络作品的艺术魅力,让民族文化中代代
相传的优良传统融化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才能传承民族精神”可知,“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网络作品的艺术魅力,让民族文化中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融化为文学
的‘精神血脉’”都是条件,“传承民族精神”才是结果,融入传统文化能增添其魅力与精
神血脉,而不是说艺术魅力与“精神血脉”只能由传统文化而来。
- 5 -
故选 A。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小技巧
1.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特别注意每一段的第一句和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基本上这就是文
章的中心。
2.看标题,先将文章大致看一下,然后去看题目,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这样比较有针对性,
目标明确。
3.不管是题目还是文章都要将关键字圈起来,特别是时间,概括性词语。例如:几乎,大概,
一般,全,都,凡是这类词
4.找出文章表程度的词语。例如:总共、基本、大致、最等。
5.找出有逻辑性的关联词。例如:表转折,表因果,分层分类,举例子,并列或递进。
6.文章反复出现的句子,特别注意跟文章一样的句子,因为有可能张冠李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冠状病毒是一类主要引起呼吸道、肠道疾病的病原体。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这类病
毒颗粒的表面有许多排列规则的突起,整个病毒颗粒就像一顶帝王的皇冠,因此得名“冠状
病毒”。
目前为止,已知的人类冠状病毒共有六种,其中四种冠状病毒在人群中较为常见,致病
性较低,一般仅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另外两种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
综合征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也就是简称的 SARS 冠状病毒和 MERS 冠状病毒。
而此次武汉发现的是一种先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2020 年 1 月 12 日,世
界卫生组织已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 新型冠状病毒”。
从流行病学结果看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比 2003 的 SARS 低,从临床看致病严重性也比 SARS
轻。这就说明病毒和人一样,不同病毒之间虽然是近亲,但性情都有很大不同,新型冠状病
毒虽是 SARS 近亲,但并没有 SARS 那么可怕。
但是,冠状病毒特征是传染性强。对所有人,尤其是老人、体弱者、有基础疾病的这类
人群来说依然是巨大的生命成胁。所以我们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摘编自 2020 年 1 月 20 日中国医疗网)
材料二:
一种病毒要想入侵人类体内,要突破“重重防线”,而人体也终将发现它们的存在,然
- 6 -
后“奋起反抗”——这就是人体的免疫机制。
“打喷嚏、咳嗽、咳痰,这些都是免疫细胞与病毒作战的表现。”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
长黄波告诉记者。据他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时,通过鼻腔和口腔进入到人体咽喉部
后,将进一步蔓延气管及更细的支气管,进而到达肺泡。不过,这些病毒进入肺泡的每一步,
都会遭到免疫细胞的“防御”和“监视”。
“如果病人出现干咳症状,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病毒突破气管、支气管部位的防线,
侵入到了肺泡,肺泡部位的免疫细胞,同样会被激活。”黄波说,如此一来,一整套环节中
的免疫细胞都会被激活,释放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白介素-6 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直接刺激
体温调节中枢,导致机体发热。
这也是为什么病毒感染后,人类会有发热症状,并且成为一个验证感染的关键指标。
“发热反应其实也属于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一方面过高温度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另一
方面,温度升高能够增强免疫细胞的防御能力。”黄渡说。
不管自身的免疫系统功能有多么好,不良生活方式如不规律作息、通宵玩手机、吸烟、
饮酒以及旅途疲劳等,都能导致免疫功能临时紊乱,从而给病毒带来可乘之机。
(摘编自 2020 年 2 月 11 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我国防控传染病和新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历史经验都说明,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至
关重要。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尽快控制疫情,
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为此,要及时发布疫情信息,保持信息公开透明,这是因为,只有有关
部门和社会公众了解瘟病流行的实际情况,才能及早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将疲情控制在最
小范围。如果疫情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就容易造成疫情大规模扩散。历史与现实一再证明,
疫情数据的及时公开和共事,有利于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
阻击战,对那些瞒报、谎报疫情者,应严肃追究责任。
要加强科研攻关,尽快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特别是加强有效药品和疫苗研发,因为
疫苗对于传染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如牛痘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麻疹疫
苗等在消灭或控制相关传染病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也要认识到,疫苗研发不是一蹴而就的
事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科研攻关,在这方面一定要按科学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不
按科学要求生产出来的疫苗不但不能预防疾病,还可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但是,没有
疫苗并不意味着不能防治。一些传染病虽然早己分离出病毒,但疫苗至今尚未研制成功。
(摘编自庄辉《科学防控疫情》,《人民日报》2020 年 2 月 12 日)
- 7 -
4. 下列对于“冠状病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一类病原体,冠状病毒可引起呼吸道、肠道疾病,其颗粒外形类似皇冠。
B. 人类冠状病毒共有六种,据目前所知,其中 SARS、MERS 冠状病毒致病性较高。
C. 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此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
D. 像人一样,2019 新型冠状病毒与 SARS 虽为近亲,但其性情与 SARS 有很大不同。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冠状病毒具有传染性强的特征,对人类尤其是年老体弱等人群的生命造成巨大威胁,值得
我们高度警惕。
B. 人体的免疫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病毒入侵,打喷嚏、咳嗽、咳痰都是免疫细胞抵抗
病毒的表现。
C. 为应对入侵的病毒,人体中免疫细胞会被激活,释放出的细胞因子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
致机体发热。
D. 发热能抑制病毒复制,增强免疫细胞的防御能力,因而属于人体保护机制并可作为验证感
染的关键指标。
6. 如何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结合材料加以概括说明。
【答案】4. B 5. D
6. ①政府要及时发布疫情信息,保持信息公开透明,严肃追究瞒报、谎报疫情者责任;②科
学界要加强科研攻关,尽快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加强有效药品和疫苗研发;③公民要养
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强自身的免疫系统功能。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
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
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 项,“人类冠状病毒共有六种”错。材料一第二段说“目前为止,已知的人类冠状病毒共有
六种”,选项缩小范围。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
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
- 8 -
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D 项,“因而属于人体保护机制并可作为验证感染的关键指标”错。由材料二可知,“发热能
抑制病毒复制,增强免疫细胞的防御能力”并非是“作为验证感染的关键指标”,本题属强
加因果。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
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材料三说“要及时发布疫情信息,保持信息公开透明”“疫情数据的及时公开和共事,有利
于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对那些瞒报、谎报疫情
者,应严肃追究责任。”说明要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政府要及时发布疫情信息,
保持信息公开透明,严肃追究瞒报、谎报疫情者责任;
最后一段说“要加强科研攻关,尽快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特别是加强有效药品和疫苗研发,
因为疫苗对于传染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如牛痘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麻
疹疫苗等在消灭或控制相关传染病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由此总结,科学界要加强科研攻关,
尽快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加强有效药品和疫苗研发;
文章最后说“疫苗研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科研攻关,在这方面一定
要按科学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不按科学要求生产出来的疫苗不但不能预防疾病,还可
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说明公民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强自身的免疫系统功能,
增强体质。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1.在内容上,多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大多由多种材料组成,除了文字之外,还有数据表格、
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
具有直观、简明、醒目、信息量大、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生活实用性突出,在现代
社会中运用广泛。
2.在文体上,跨文体。非连续性文本不同于议论文、说明文等一般文章体裁,它强调各种文
体的综合应用,把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在众多跳
跃的信息中感知文本内容。
3.角度多元,但问题聚焦,主题具有集中性。
4.内容具有时代性。材料一般都散发着时代的温热,亟需考生了解关注的问题,体现阅读与
- 9 -
生活日益紧密的特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扶
晴月
天一直雾着,从上往下看,楼下那片树林顶端的叶子,都晶莹莹如泪人的眼,水光水光
的。
我用手摸摸房间里的被子,湿漉漉的,不想再躺下去,便走出来,坐电梯下楼,寻那片
树林来。
走出宾馆,过一个拐角,就找到了那片树林——它们是一些很大很茂密的榕树,有的长
在宾馆楼下,有的长在林荫道的两边。
空气很潮湿,走在树下,虽不见有水滴落下来,地上却湿漉漉的。
林荫道上,有几位老人漫步。我不禁为他们担忧起来;这么湿的地面,他们这么大年纪,
一不小心滑倒,就不好了。
不过,我很快就发现,这担忧是多余的。在这里漫步的,都是本地的老人。他们习惯了
这雾天,也习惯了湿地,走在上面悠闲自在,一点儿都不担心滑倒。
唉!万事就怕遇到像我这样倒霉的人。当我从一个拄着拐棍的老太太身边路过,准备走
向不远处的长条椅时,这老太太却竟然出了状况。“咣当”一声,拐棍滚落地上,老太太则
像落叶一样,飘落在了地上——就倒在我左脚的脚尖边。
我想伸手扶一把,意念刚动,许多看到老人摔倒好心扶一扶,反而惹一身麻烦的镜头,
便马蜂一样向我涌来。就在几个月前,我的家庭也“摔跤”了。丈夫由于工作出了点问题,
不但受到处分,还被冤枉地赔了几十万元。家庭就这样陷入困境。
眼前这位因病倒下的老人,扶了,没事还好;若真遇上碰瓷的,我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何况,儿子正在这个城市的考场中紧张地考试,我怎么能出事呢?可不扶——我低头看向倒
下的老人,她脸如纸白,额头浸着虚汗,似乎已不能动弹。没人管的话,很可能有生命危险。
阿姨,你是心脏病犯了,是吗?我想救老人,却不敢去碰她。
老人家勉强点了点头。我便喊起来,快来人啊!这位阿姨犯病了!
这时,前面漫步的几位老人已赶过来。有个人笃定地说,她这是心脏病犯了,得赶紧给
弄药吃。
我一听,慌忙地从口袋取出速效救心丸,倒出几粒就朝她嘴里喂去。
- 10 -
速效救心丸对我晕车很有缓解作用。久而久之,每出远门口袋里便总备着它。我刚喂阿
姨吃下速效救心丸,就有一位老先生说,她脖子上不是有钥匙和电话号码吗?还是给她家人
打个电话好些。
我想也是。打通电话,是个中年男子接的,是阿姨的儿子。他说他这就过来。
大概几分钟的样子,阿姨脸色缓过来了,人也精神些了,看来不再有生命危险。我小心
扶她到不远的长条椅上坐下,正要离开,她却一把攥紧我的手嚷起来。
她舌头已不当家,透过含糊不清的声音,我听出她在喊,你不能走,你得等我儿子来!
天哪!我刚救了她的命,她就来讹我?我想,她要非说是我把她碰倒的,还真有口说不
清,其他几位老人当时都走在前面。我的头轰地一下就大了。
家庭刚遭困境,如果再被讹一把……情急之下,我用力一拧胳膊,挣脱阿姨,拔腿就逃
之夭夭了。
阿姨的儿子打来电话,我赶紧关了手机。
后来,儿子一下考场,我们就赶紧收拾收拾,离开了那个潮湿的城市。
回到家,为了保险起见,我换了个新手机号。
半年后,因我罗锅上树——钱缺,无力出书,一帮文友也不知谁挑的头,就为我搞起了
募捐出书的宣传活动。
可宣传海报刚贴出不久,就有个中年男子给我打来电话。
他说,嘿,我还是找到你了吧?
我的心不由咯噔一下。再看看手机号码属地,我仿佛感觉索命的无常来到了眼前。
我说,你、你是……
中年男子就像终于捉到了要捉的兔子,欣喜地笑着说,你忘了,我母亲摔倒的事?你怎
么跑了呢?
我啪嗒挂断电话,愤愤地想,明明我做了好事,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就是不赔钱,也
没有钱赔!心口怦怦地跳着正要关机,对方却发来短信。
我已经了解你的全部情况,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就算你再换手机号,我也能找到
你。
我一看,紧张得手都发抖,想想还是硬着头皮拨通电话:你、你、你到底想怎样?
他依然欣喜地笑。他说,当初,我妈犯病倒在地上,你能冒着风险给她喂药,扶她到椅
子上休息。如今,你出书经济有困难,我为什么不能扶你一把,完成你的心愿呢?
我仰望苍天,不知为什么就流出两行热泪。
- 11 -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 年 1 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天一直雾着”、树叶“水光水光的”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阴暗沉郁的氛围,
表现了“我”当时的心境,也为下文写老太太摔倒做了铺垫。
B. 看到老太太摔倒后,“我想伸手扶一把”但又担心遇到碰瓷的,这真实地反映了普通人的
心理状态,也折射出某些恶劣风气对人心产生的负面影响。
C. 小说善于借助误会来推动情节,制造波澜,如听到老太太喊“你不能走”,“我”以为她
要讹“我”;接到中年男子的电话,“我”以为他要“我”赔钱。
D. 在与中年男子通话时,“我”的紧张、委屈甚至气愤与他的轻松、欣喜形成鲜明对比,从
而产生强烈的艺术张力,暗含了作者对“我”自私狭隘的批评。
8. 请结合全文,分析结尾“我”“为什么就流出两行热泪”。
9. 小说以“扶”为标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为老太太儿子帮助自己出书,实现自己的心愿而感动;②为自己一直
误会老太太及其儿子而愧疚;③为半年多来的担心与焦虑终于消除而感到欣慰;④为人与人
之间的互信没有丧失而感到喜悦。
9. ①从情节方面来看,点明了小说的情节核心,小说围绕着“扶”展开故事。②从人物塑造
来看,“扶”既指“我”好心地“扶”犯病老太太,又指老太太儿子“扶我一把”,帮助
“我”完成出书的心愿;“扶”字表现了人物美好的心灵。③从主题上来看,小说中人与人
之间相互的“扶”,弘扬了善良友爱、知恩图报的美德,彰显了小说的主旨。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
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
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
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D 项,“暗含了作者对‘我’自私狭隘的批评”不正确。作者并无此意;对“我”的评价也有
失公允,“我”救了老太太,只是担心被讹诈所以才离开,不能用“自私狭隘”来评价“我”。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
- 12 -
如本题要求“结合全文,分析结尾‘我’‘为什么就流出两行热泪’”,找到这段引文内容,
再结合全文情节分析其流泪的原因。
直接原因在于前一段“如今,你出书经济有困难,我为什么不能扶你一把,完成你的心愿呢”,
男子为了报答“我”曾经救他母亲的恩情,愿意帮助自己出书,自己一为能完成出书心愿而
喜悦,二为对方知恩图报而深受感动;
间接原因则需要结合前文来看,一直以来,“我”因为害怕老太太讹诈自己而提前离开,害
怕老太太的儿子敲诈自己而离开这座城市并换手机号,接到男子电话的时候“我”“啪嗒挂
断电话,愤愤地想,明明我做了好事,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就是不赔钱,也没有钱赔”,
男子的这条短信彻底消除了前文“我”害怕老人家人来讹诈自己的疑虑,感到原来世间并非
只有冷漠与猜忌,帮助他人仍旧能受到信赖,也难免为自己先前对老人和男子的猜忌而感到
惭愧;
自己长久以来的担心原来并不存在,这让作者感到轻松的同时,又为社会良好风气仍存,并
不像自己以为的那么险恶而欣慰。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鉴赏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熟练掌握标题的常见作用:贯穿全文,起线
索作用;概括文本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
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文本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
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
文章主要围绕着“我”扶起一位老人及后续故事来安排情节,“扶”字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事
件;
文中的“我”担心“扶”了老人会被讹诈,但仍旧好心地扶了老人,给她儿子打电话,体现
了“我”的善良;而文章的结尾,老人的儿子一直不忘寻找扶自己母亲的“恩人”,并表示
“我妈犯病倒在地上,你能冒着风险给她喂药,扶她到椅子上休息。如今,你出书经济有困
难,我为什么不能扶你一把,完成你的心愿呢”,这个“扶”字也指老人的儿子愿意
“扶”“我”一把,帮“我”完成出书的心愿,体现他的知恩图报;文章主要塑造了“我”
和老人儿子这两个人物,都体现出美好善良的性格特点;
从主题上来说,文章针对社会中“扶老人”容易被讹诈的冷漠、互不信赖的社会风气,开出
了一剂良方:人与人之间要互相“扶助”,用友爱善良的美德化解冷漠,从而彰显了文章主
旨。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
- 13 -
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
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
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
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
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昌言,字禹谟,泉州南安人。少笃学,文词靡丽。本道节度陈洪进辟功曹参军,掌笺
奏。洪进遣子文显入贡..,令昌言偕行,太祖..亲劳之。太平兴国二年,洪进归朝,改镇徐州,
又辟推官。五年,举进士入格,太宗初惜科第,止授归德军掌书记。八年,复举得第,迁保
信、武信二镇判官。宰相赵普镇南阳,重昌言有吏干。淳化初,赵普留守西京,表为通判,
委以府政。普疾,属昌言后事。普卒,昌言感普知己,经理其家事。太宗以为忠于所举,拜
起居郎,赐金紫、钱五十万。连对三日,皆至日旰。昌言捷给诙诡,能揣人主意,无不称旨。
太宗谓宰相曰:“昌言质状非伟,若以貌取,失之子羽矣。”迁工部郎中,逾月,守本官,
充枢密直学士,与钱若水同知审官院。二十八日,迁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昌言骤用,
不为时望所伏,或短其闽语难晓。太宗曰:“惟朕能晓之。”又短其委母妻乡里,十余年不
迎侍,别娶旁妻。太宗既宠之诏令迎归京师本州给钱办装县次续食又下诏戒谕文武官父母皆
令迎侍敢有违者御史台纠举以闻。昌言自以登擢非次,惧人倾夺。会诛凶人赵赞,昌言与赞
素善,心不自安。因太宗言及近侍有与赞交者,昌言蹶然出住,顿首..称死罪。太宗慰勉之,然
自此恶其为人。以给事中罢,出知襄州。上言:“水旱民输税愆期。旧制六月开仓,臣令先
一月许所在县驿输纳以便民。获盗当部送阙下,臣恐吏柔懦不能制,再亡命,配隶军籍。此
二事,臣从便宜,不如诏书,虑谗慝因而浸润,愿陛下察之。”太宗下诏责其不循旧章,敛
怨于民,自今敢背弃诏条,谴责不复恕。至道二年,徒知荆南府。真宗即位,就拜工部侍郎。
咸平二年。卒,年五十八,赠工部..尚书。
(选自《宋史·刘昌言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宗既宠之/诏令迎归/京师本州给钱/办装县次续食/又下诏戒谕文武官/父母皆令
迎侍/敢有违者/御史台纠举以闻
B. 太宗既宠之/诏令迎归/京师本州给钱办装/县次续食/又下诏戒谕文武官父母/皆令迎
- 14 -
侍/敢有违者/御史台纠举以闻
C. 太宗既宠之/诏令迎归京师/本州给钱办装/县次续食/又下诏戒谕文武官/父母皆令
迎侍/敢有违者/御史台纠举以闻
D. 太宗既宠之/诏令迎归京师/本州给钱/办装县次续食/又下诏戒谕文武官父母/皆令迎
侍/敢有违者/御史台纠举以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入贡: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也指贡士入京参加会试。文中用的是前种意思。
B. 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文中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
C. 顿首:即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D. 工部:古代官署名,为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工程、交通、水利、土地、屯田等事宜。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昌言笃学工文,两举进士。他青少年便好学不倦,文词华美,本道路节度使陈洪进命他
主管文书奏章;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入格,三年后又应举及第。
B. 刘昌言忠于所托,知恩图报。宰相赵普对他有知遇之恩,后赵普患病,托付他办理后事;
赵普去世后,他感激赵普是知己,为其料理家事,受到太宗赞许。
C. 刘昌言善于言辞,奏对称旨。他连续三天接受召对,口才敏捷语言诙谐,并能揣摩皇帝心
理,所说无不称旨;皇帝称赞他相貌非凡,如同孔子的贤徒子羽。
D. 刘昌言自作主张,受到责备。知襄州时,他有两件事根据情况自行决断而没有遵从讯书;
尽管他上疏加以解释,但皇帝仍下诏责备他不循旧章,招致民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短其委母妻乡里,十余年不迎侍,别娶旁妻。
(2)会诛凶人赵赞,昌言与赞素善,心不自安。
【答案】10. C 11. D 12. C
13. (1)又指摘他把母亲妻子抛弃在故乡,十多年不迎候侍奉,另外娶了侧室。
(2)适逢诛杀恶人赵赞,刘昌言与赵赞向来交好,自己心中不安。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 15 -
本句意为“太宗宠爱他,下诏让他将亲属迎回京城,本州供给钱财备办行装,所经各县供给
食物。又下诏告诫文武官员,父母都让他们迎接侍奉,有敢于违背的,御史台检举上报”;
“京师”是“归”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AB;
“县次”做“续食”的主语,在其前断开,排除 D。
故选 C。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 项,“工部……掌管全国……土地、屯田等事宜”错误,土地归户部掌管。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
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皇帝称赞他相貌非凡,如同孔子的贤徒子羽”不正确。原文为:“昌言质状非伟,若
以貌取,失之子羽矣”,意为:刘昌言外貌并不雄伟,如果以貌取人,就会出现子羽那样的
过失了。子羽:澹台灭明,字子羽。《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澹台灭明)状貌甚恶。
欲事孔子,孔予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南游至江,
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
取人,失之子羽。’”可见是说他和子羽一样貌不惊人。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1)中,短:指摘;委:抛弃;迎侍:迎候侍奉;别:另外。
(2)中,会:适逢;素善:向来交好;不自安:自己不安。
- 16 -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
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
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
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
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
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
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
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
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刘昌言字禹谟,泉州南安人。青少年时好学不倦,文词华美。本道路节度使陈洪进征召
为功曹参军,主管文书奏章。陈洪进派遣儿子陈文显入京朝贡,让刘昌言与他同行,太祖亲
自慰劳他们。太平兴国三年,陈洪进归附朝廷,改任徐州节度使,又征召刘昌言为推官。五
年,举进士入格,太宗初年吝惜科第,仅授他归德军掌书记。八年,再次应举及第,升为保
信、武信二镇判官。宰相赵普镇守南阳,看重刘昌言有做官才能。淳化初年,赵普留守西京,
上表保举为通判,把政务委托给他。赵普患病,托付刘昌言办理后事。赵普去世,刘昌言感
激赵普是知己,料理他家中的事。太宗认为他忠于举荐自己的人,授为起居郎,赐金紫、五
十万钱。连续三天召对,都到很晚。刘昌言敏捷而诙谐机变,能揣摩皇上的心意,所说无不
符合皇帝的意思。太宗对宰相说:“刘昌言外貌并不雄伟,如果以貌取人,就会出现子羽那
样的过失了。”升为工部郎中,过了一个月,守本官,充任枢密直学士,与钱若水共同知审
官院。二十八日,升为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刘昌言屡次被重用,不被当时权贵服从,
有人指摘他闽地方音难以听懂,太宗说:“只有我能听得懂。”又指摘他把母亲妻子抛弃在
故乡,十余年不迎接侍奉,另娶侧室。太宗宠爱他,下诏让他将亲属迎回京城,本州供给钱
财备办行装,所经各县供给食物。又下诏告诫文武官员,父母都让他们迎接侍奉,有敢于违
背的,御史台检举上报。刘昌言自己因为不是按常规提拔的,害怕别人陷害夺权。适逢诛杀
恶人赵赞,刘昌言与赵赞向来交好,自己心中不安。因为太宗谈到近侍中有与赵赞交往的,
刘昌言急忙出班,叩头自称死罪,太宗安慰勉励他,然而从此憎恶他的为人。以给事中罢职,
出朝为襄州知州。上言:“遇到水旱灾害百姓纳税延期。旧制六月开仓,我命令提前一个月
允许所在县驿缴纳以方便百姓。捕获强盗应当派军队押送到京城,我恐怕官吏软弱不能控制,
再次逃亡,就配属军籍。这两件事,我根据情况自行决断,没有依照诏书,担心谗言恶语上
- 17 -
告,希望陛下明察此事。”太宗下诏责备他不遵循旧的规章,招致百姓的怨恨,从今以后敢
于背弃诏书条令,贬谪责罚不再饶恕。至道二年,调任荆南府知府。真宗即位,就地授工部
侍郎。咸平二年,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赠官工部尚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岁杪放歌(节选)
李攀龙
劝君高枕且自爱,劝君浊醪且自沽。
何人不说宦游乐?如君弃官复不恶。
何处不说有炎凉?如君杜门复不妨。
纵然疏拙非时调,便是悠悠亦所长。
【注】李攀龙,明代文学家。嘉靖三十五年,任陕西按察司提学副使。到任不久,因难以忍
受上司倨傲作风,辞官归乡,隐居白雪楼。岁杪,岁木。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二句中以“劝君”开头,直抒胸臆,既是诗人对世人的劝诫,也是诗人的自勉。
B. 诗人运用第二人称“君”而不用“我”,更有利于抒情,感染力、鼓动性也更强。
C. 末二句是诗人的自谦之词:歌声疏拙,不合时宜,缺乏韵味,因为放歌非其所长。
D. 岁杪时分,最易令人心生感慨,这首诗正唱出了诗人的心声,如同诗人的自画像。
15. 中间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14. C 15. 反问、反复和对比。每句均先运用反问,强调世人皆说“宦游乐”“有
炎凉”;再以“君”弃官不恶、杜门不妨与之对比,表现出“君(诗人)”鄙弃官位、超凡
绝俗的可贵品质。两个“如君”形成反复,一唱三叹,突出了“君(诗人)”的美好形象。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 项,“缺乏韵味,因为放歌非其所长”赏析不正确。末二句意为:纵然歌声粗疏笨拙,不合
时宜,却余韵悠悠,别有所长。看似自谦,实则自负。
- 18 -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作答时首先要指出诗句
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指出诗句运用
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何人不说宦游乐”“何处不说有炎凉”,采用了反问句式,用“何人不说”“何处不说”
写出人世常态,强调人人都认为“宦游乐”“有炎凉”;
第二句以“复不恶”“复不妨”来与前一句的“宦游乐”“有炎凉”进行对比,体现出诗人
认为“弃官”“杜门”远远好过世人皆觉“乐”的官场沉浮,也不必担忧世间炎凉的人生态
度,反映他厌弃官场,不被凡尘俗事拖累身心的高洁品格;
两个“如君”形成反复,音韵上一咏三叹,有回环往复的效果,同时层层加深地渲染出诗人
高洁的形象。
【点睛】在诗词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包括以下几种: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
2. 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怀古伤今。
3. 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象征、联想、想象、白描、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荀子以借助车马能致千里、借助舟船能渡江河为例,形象地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白居易在《观刈麦》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妇孺“饷田”的情景。
(3)苏轼的《念奴娇》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上片的描写景物自然过渡到下片的
人事追怀。
【答案】 (1). 君子生非异也 (2). 善假于物也 (3). 妇姑荷箪食 (4). 童稚
携壶浆 (5). 江山如画 (6). 一时多少豪杰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 19 -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
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
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
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生、异、假、荷、
箪、携、浆、豪。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 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世界强国首先是要成为科技强国。科
技强大最核心要素就是科技人才的培养,以及大众科技素养的提升。只有绝大多数人都喜欢
科技并致力于科技创新,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这项事业,才会给科技的发展提供 的人
才保障和支持。
2018 年中国科协组织开展了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显示,2018
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 8.47%,比 2015 年的 6.20%提高了 2.27 个百分点。这是一
项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绿豆治病”“酸碱体质”等伪科学依然 ,张悟本、
李一和王林等江湖骗子依然有广阔的市场,这些都说明我国在增强全民科学素质方面
还 ,这其中既要提高整体的比例,也要注重实践的运用,让科学素质真正深入人心。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引导 源源不断 风行一时 任重道远
B. 引导 绵绵不绝 大行其道 负重致远
C. 引领 绵绵不绝 风行一时 负重致远
D. 引领 源源不断 大行其道 任重道远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民 2018 年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 8.47%,比 2015 年的 6.20%
提高了 2.27 个百分点。
B. 调查结果显示,2018 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 8.47%,比 2015 年的 6.20%提高
了 2.27 个百分点。
C. 根据调查结果,2018 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 8.47%,比 2015 年的 6.20%提高了
2.27 个百分点。
D.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 2018 年达到 8.47%,比 2015 年的 6.20%提高
- 20 -
了 2.27 个百分点。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过,较之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国民在科学素质上的提升空间仍然很大
B. 不过,我国国民在科学素质上较之于其他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C. 虽然,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国民在科学素质上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
D. 虽然,我国国民在科学素质上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
【答案】17. D 18. B 19. A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
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引导:带领;使跟随。引领:引导;带领。前者多用于抽象事物,后者多用于具体事物;此
处搭配“发展”,故选“引领”;
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绵绵不绝:形容多,连续不断。此处强调“接连不断”,宜用“源
源不断”;
大行其道:新潮事物流行成为一种风尚。风行一时: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盛行。此处
强调严重性而非时间性,故用“大行其道”;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负重致远:背
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根据语境,人们迷信伪科学、骗子的情况还很严
重,因此提升科学素养是责任重大而且要有长期的奋斗,只能用“任重道远”。
故选 D。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
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
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
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
画横线的句子语病有二:一是结构混乱,“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句式杂糅,改为“调查结果
显示”,排除 A;
二是表意不明,“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 8.47%”表意不明,应改为“具备科学素质
的公民比例”,排除 CD。
- 21 -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
选项都具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要注意前后贯通勾连分析。
“不过”表示转折;“虽然”用作转折关系关联词,多用在上半句,表示让步,与之呼应的
“但是”等表示转折。括号之前讲成绩,括号中讲不足,故用表示转折的“不过”,排除 CD。
与 B 项相比,A 项将较长的状语前置,表达更顺畅;且 B 项说“我国国民……有很大的提升空
间”,搭配不当,应改为“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有很大提升空间”。
故选 A。
【点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
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
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最近几年,火山喷发灾害频见。火山喷发时,媒体报道中往往会提及一个相关的词——
地震。那么,_______?专家说,火山和地震是伴生关系,火山喷发时或者喷发前后,可能有
不同震级的地震发生。但反过来,_______,因为地震不完全都由火山作用造成。比如我国很
多地方的地震叫构造地震,不是火山地震。但像日本,_______,因为那里的地震多是火山地
震。
【答案】 (1). 火山喷发和地震之间有因果关系吗 (2). 发生地震不一定会伴随火山
喷发 (3). 地震和火山经常伴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
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①根据前文“火山喷发时,媒体报道中往往会提及一个相关的词——地震”可见,“火山喷
发”常常与“地震”有联系;而后文则说“火山和地震是伴生关系,火山喷发时或者喷发前
- 22 -
后,可能有不同震级的地震发生”,因此,中间的问句很明显是在问“火山与地震”具有什
么样的关系,从火山爆发总是伴随地震,可进一步推测二者是否具有“因果关系”,故可填
写“火山喷发和地震之间有因果关系吗”;
②从“但反过来”可见,是指前文“火山喷发时或者喷发前后,可能有不同震级的地震发生”
的情况反过来,即“发生地震时”不一定爆发“火山”,从后文“因为地震不完全都由火山
作用造成”进一步可证实,“不完全”一词提示我们,此处一定要写表示不确定的词语“不
一定”“未必”等,否则语意不完整;
③根据“因为那里的地震多是火山地震”可见,要写“火山地震”的结果,从前文“火山和
地震是伴生关系,火山喷发时或者喷发前后,可能有不同震级的地震发生”即可筛选出信息,
“火山地震”会让地震与火山相伴而生,由于这里主要讲的是“地震”产生的原因,所以要
以“地震”为主语,写成“地震和火山经常伴生”。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
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
制。解答本题的正确步骤应是:①阅读——认真阅读语段,确定文段中心意思;②推导——
将文段划分层次,做到瞻前顾后;③检查——得出答案后应代入原文,最终求得语句连贯。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么水究竟是怎么变成冰的?这个问题看似简单,
上百年来却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如今,中国科学家在实验上“再现”了水结冰的过程,揭
示了这一过程中“临界冰核”的存在,证实了经典临界冰核理论的百年预言。12 月 19 日,国
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这一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王健君、中国科学院大学
周昕团队领衔完成的科研成果。这也是科学界首次在实验中证实临界冰核的存在。该研究在
冰成核领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之一。
【答案】关键信息: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中揭示水结冰过程中“临界冰核”的存在,证实
了经典临界冰核理论的百年预言,在冰成核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概括材料的内容要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
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
通读语段,找出谁、做了什么、有什么重要价值或影响等关键信息。语段主要介绍了中国科
学家在证明“临界冰核”的存在并证实了“临界冰核”理论;
- 23 -
语段第一二句属于背景介绍,直接排除;
第三句包含许多重要信息,但“‘再现’了水结冰的过程”这一信息并不重要,可筛选出“中
国科学家在实验上……揭示了这一过程中‘临界冰核’的存在,证实了经典临界冰核理论的
百年预言”,要把“这一过程”替换为“结冰过程”;
第四句是对研究团队和成果发表情况的介绍,团队以“中国科学家”概括即可,发表情况不
重要;
第五句中“首次……临界冰核的存在”中,“首次”是需要提取的关键词,并与第三句的“揭
示了这一过程中‘临界冰核’的存在”进行合并,写成“首次在实验中揭示结冰过程中‘临
界冰核’的存在”;
最后一句“在冰成核领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是重要意义,属于关键信息。
把筛选的关键信息重新整合、组织,合并意思相似的句子,把代词替换为名词,写成流畅通
顺的句子即可。
【点睛】概括语段要点技巧点拨
1.摘取连缀法。提取句子主干,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照题干要求进
行连缀,此法适用于封闭性语段,以及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的材料。
2.分层概括法。这是压缩语段时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考生答题时要有整体意识,不可疏
漏或断章取义。考生在通读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概括层意,抓住重点;再将概
括、归纳的信息进行提炼、筛选,保留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将提
炼、筛选的主要信息用简练、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此步骤可简单概括为:划分层次—概括
层意—分清主次—去次存主—连缀语句。
3.语意并取法。即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考生在做题时可通过跳读
或浏览的方法阅读全文,迅速把握材料的思路和整体结构,找出内容的要点和重点。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
决定,2020 年 4 月 4 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在此期间,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
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4 月 4 日 10 时起,全国人民默哀 3 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
空警报鸣响。
对上述材料,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并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
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 24 -
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最好的铭记是奋斗
防空警报鸣响,全国人民默哀。
这是一个让人五味陈杂的春天,这是一场让人难以忘怀的特殊“战役”,这里有一群让
人永远铭记的英雄人民。
2020 年春天,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最快的传播速度、最广的感染范围、最大的
防控难度,把全国人民拖入“战疫”的洪流。在“战疫”中,奋战在救治一线的白衣战士,
坚守在防控前沿的公安干警,帮助解决群众生活困难的社区工作者……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
用担当践行使命,有的不幸以身殉职,在“战疫”中完成了生命的最美定格。“战疫”烈士
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其舍小我为大我、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不计生死、勇毅前行的
战斗精神,惊天动地,可歌可泣,在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他们的英勇事
迹和崇高精神,永垂不朽,值得永远铭记。
在“战疫”中,中国人民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展现出团结一致、共击病毒的坚强决心
和人民战争的无比伟力。今天取得的“战疫”成果,赢来的“战疫”形势向好局面,包含着
每一位同胞对“战疫”决策部署的自觉配合、韧性坚守,体现了无数个普通平凡人在大疫面
前的点滴担当,对家国对同胞的朴素仁爱。而有一些同胞,在与病毒坚强搏斗中,不幸被夺
去了生命。但他们在与病魔抗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无畏气概,令人敬佩而难忘;在治理过程
中与医护的积极配合、充分理解,构成了“战疫”时期一幅幅美丽的医患关系图,更给人以
深刻印象和启示。举办全国性哀悼活动,体现了国家对逝去同胞的深切怀念,体现了国家对
每一个生命的深层尊重。
举国悼念,是纪念逝者,更是激励生者。从四川汶川地震,到青海玉树地震和甘肃舟曲
特大泥石流,再到今天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每一次重大灾害中的遇难同胞,国旗每一次下
降,都是对生命尊严的上升。在国家对烈士精神的彰显和弘扬中,在国家对逝者的深切哀悼
中,进一步激发全体同胞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化为开辟
辉煌未来的一个重要动力源。
最好的铭记是奋斗,最好的告慰是行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牺牲的终
极价值和意义,在于让生者更好地生活,在于让未来更加美好。不惧风雨,愈挫愈勇,在磨
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特质。在国家发展和民族昌盛的宏大历
史叙事中,牢记烈士、不忘奋斗,缅怀同胞、勤勉工作,在岗位工作中做出各自贡献,是应
- 25 -
有之义。我们要坚定必胜信念,咬紧牙关,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的双胜利,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早日化为美好现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材料作文,第一步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
先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
握中心。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根据材料立意即可。本题要求考生
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态度。作答时要认真审读材料,明确文体。
【审题】材料写了全国哀悼新冠疫情斗争牺牲烈士与逝世同胞的内容,要求对这场全国性哀
悼活动阐述看法;首先要明确,哀悼的目的是为了“缅怀”“纪念”“致敬”逝世的同胞,
让我们明白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敬重的,从而更加珍惜生命;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里提到“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开个追悼会。用这样
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可见,哀悼活动的意义还在于能够让全国
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积聚集体的力量来渡过难关。
除此之外,还应该想到,除了“默哀”,我们还应做些什么,才能不让这些悲剧重演。这就
提示我们不能一味沉湎于悲痛中,而要化悲痛为力量,要以行动来告慰英雄们的在天之灵。
【立意】①缅怀逝者,致敬英雄。②以人为本,生命至上。③众志成城,共渡难关。④化悲
痛为力量,奋勇前行。⑤最好的铭记是奋斗,最好的告慰是行动。
【素材】1.全民哀悼,向在战“疫”中牺牲的烈士们致敬。全民哀悼,悼念在疫情中逝去的
感染者。岂曰无碑,山河为碑;何用留名,人心即名。追思过往,省思现在,念想未来。让
我们记住他们,缅怀以命相搏,护山河手足无恙的忠勇之魂。他们用生命的刻刀刻下了不泯
的篇章,用精神的金石竖立了不朽的丰碑。
2.虽然普通的你我无法冲到最前线,但起码可以做到我们应该做到的:首先不信谣,不传谣。
守规矩,听指挥。谨遵医嘱,带好口罩,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少为他人添些麻烦,少给医
生带去负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捐助一些医用物资,或者参与一些志愿活动。这些,就是平
凡的我们为遏制疫情所做的最大贡献。当年,我们能战胜非典。今天,这场新型冠状病毒感
染的肺炎疫情阻击战,我们同样能赢!
3.斯人已去,精神长存!我们悼念英雄的最好方式,就是化悲痛为力量,发扬英雄的精神,
为当前紧迫的灾后重建,争分夺秒、奋力拼搏;我们要在英雄的感召下,积极投身到热火朝
天的生产发展中,为项目建设,为改革攻坚,为美好明天,矢志奋斗,奋勇前行!
- 26 -
4.铭记,不是沉湎于悲情,甚至不是汲汲于仇恨。铭记是为了吸百度取历史教训,不重蹈历
史覆辙。铭记是提醒我们,要活成先辈们希望的样子,用一个强大的中国,来告慰他们的在
天之灵。
【结构】本文以“最好的铭记是奋斗”为标题,从全国哀悼的起因、悼念亡者的意义、悼念
对生者的激励层层深入地论述,最后发出呼吁,启发生者更应以积极的奋斗和行动来铭记和
告慰亡者的在天之灵。
- 27 -
相关文档
-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5月2021-06-0525页
-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摸底2021-06-0525页
-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2021-06-048页
-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下学2021-06-0315页
-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第一2021-06-0328页
-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2021-06-0311页
-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2021-06-0215页
-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下学2021-06-0214页
-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2021-06-0118页
-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下学2021-05-28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