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01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 18 科普文章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都市中的蜂房
①照顾蜂群,是个细活。蜂箱要放置在后院或花园通风的地方,但风不能太大;离建筑
物至少 10 英尺远,使蜜蜂有足够的空间起飞和降落;附近要有水源,或放置潮湿的海绵,给
蜜蜂提供充足的饮水;蜂箱朝向,要朝东南,这样每天一早,蜜蜂见到太阳,就可以马上开
始工作;蜂箱一旦安置好,就不要随便移动,以免干扰蜜蜂的和谐生活,更不能“强制拆迁”。
养蜜蜂要有耐心。如果运气好,第一年 7 月就可以收获第一茬蜂蜜,但千万别指望第一年一
定会有收获。第一年,蜜蜂要把大量的“资源”用在蜂巢和蜜窝的建设上,以准备过冬。如
果蜜蜂安全过冬,第二年收获蜂蜜十拿九稳。
②养蜂热潮背后的推动力之一,是人们对本土种植和有机食品的需求日渐强烈。另一个
更为复杂的原因是人们对蜜蜂种群数量下降的担忧。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农民停止轮作
三叶草,而是使用农药,蜜蜂失去了授粉的良好来源。在城市,原生植物被砍掉,改为栽种
外来植物,这对蜜蜂的生存也很不利。并且,几年前,美国各地都出现了蜜蜂蜂群神秘死亡
的事件。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有近 30%被管理的蜂群死亡,其中三分之一源于蜂群崩溃症候群。
这种蜂群崩溃症候群加剧了日趋严重的螨虫、疾病等蜜蜂健康问题。
③蜂群的大量死亡让人担忧。环保组织和媒体开始呼吁住在城市的居民考虑养蜂。环保
组织“自然英格兰”的首席科学家汤姆·图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我们希望城市
居民能接触到野生动物,并从中感受到快乐。”“人们觉得要做些什么来帮助蜜蜂,”亚特
兰大市美国养蜂人基金会主席戴夫·门德斯说,“在后院里放几个蜂箱,会让你感觉更好。”
英国广播公司的主持人玛莎·柯尼是个业余养蜂人,她已经知道她的蜂群正在减少,她表示,
看到蜜蜂死亡让她很悲哀。她说:“养蜂是个很好的爱好,我非常喜欢。但是它们在死亡,
尽管今年的情形要比去年好。”2007 年,美国公共电视台 PBS 播放了《寂静的蜜蜂》的纪录
片,这场席卷美国的大规模的“蜂群崩溃症候群”使以前关注企鹅、熊猫、鲸鱼等珍稀动物
的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蜜蜂,养蜂开始成为时尚。
④养蜂热潮背后的另一个推动力,是都市人对回归自然生活的渴望。不知不觉中,工业
文明带着我们离开了自然的彼岸。工业文明越先进,我们与自然的距离就越远。工业文明大
规模的生产方式,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口集中于城市。群居生活有利于生产甚至生活的组织安
排,但却是对人性的制约和限制。高度社会化分工及高效率形成的单调、机械劳动及住所、
工作场所相对固定、单调的生活方式,使人们有回归自然的渴望。如今全球已有一半人口居
住在城市,城市化让人离自然越来越远。人们脱离自然环境越远,时间越长,其渴望回归自
然的心情就越强烈。最先城市化的人们开始追求接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如近年来,推崇食物
DIY 的“慢餐运动”在全美声势日隆,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在后院、阳台或屋顶种菜栽果树。
蜜蜂养殖的出现,不仅可以为人们的蔬菜和院子里的果树授粉,提供放心新鲜的蜂蜜,更重
要的是都市养蜂人可以通过养蜂体悟自然。都市人很少有机会接触大自然,而有了蜜蜂,他
们每周只需工作几个小时就可尽享自然之乐。每天辛苦工作之余,看看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生
物,身心倍感轻松,工作的压力也会减轻不少。
(有删改)
1.照顾好蜜蜂要注意哪些问题?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文中概括出蜜蜂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养蜂热潮体现了都市人对回归自然生活的渴望,请结合文本探究都市人渴望回归自然
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给蜜蜂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满足其通风、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靠近水源、朝东南
方向接受阳光等条件。②养蜂人要有耐心,第一年应让蜜蜂用大量的“资源”建设蜂巢和蜜
窝过冬。
【解析】蜂群减少的原因在第②段,考生回答该题时,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不要遗
漏内容要点。
3.①严谨。运用列数字、引用、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准确、严谨地说明都市养蜂的原因
与方法。②生动。运用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如“马上开始工作”等句子使语言更加形象
化,富有较强的感染力。
【解析】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可以从语言风格、表达技巧等角度进行分析。这篇文章
是一般科普文,语言有一般科普文的严谨、简明等特点,又有生动的特点。考生作答时可结
合文句简析。
4.①现代都市生活乏味。工业文明使越来越多的人口离开农村聚集到城市,城市单调、
机 械 的 劳 动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
大洋深处的天然药橱
乔心月
在我们目光所及的任何一个地方,微生物都以它们坚韧的生命力、强大的适应能力和丰
富的多样性让科学家们惊讶万分,而人类涉足最少的极端环境——大洋深处的海沟是能够给
科学家们带来更多希望的地方。
海洋中最后的未知之地——海沟是地球上最大的未被开发的生物群落聚居地。海沟环境
相当独特。在距离海面超过 6 000 米的超深渊海区,各种极端条件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极为
严酷的生存环境:黑暗、高压、低温(2℃的低温虽然称不上极端温度,但却会抑制绝大多数
细菌的生长)。除了恶劣的环境之外,海沟以其与外界隔离的特性,以及独特的生态群,成为
了水下版本的加拉帕戈斯群岛。每一条海沟都孕育出了一个适应独特生存环境的多样化的生
物群落。
科学家关于深海海沟有着丰富生命群落的直觉想法已经得到了证实。2013 年,丹麦生态
学家龙尼·格卢德及其团队公布了在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挑战者深渊所获得的样本的分析结
果。挑战者深渊位于西太平洋之下近 11 千米深处。科学家采集回来的每立方厘米淤泥中平均
合有 1 000 万个微生物,几乎是海沟顶部淤泥中微生物数量的 10 倍。这些生活在终日不见天
光的黑暗环境下的生物为何会繁殖得如此欣欣向荣....?格卢德认为,海沟里拥有大量维持生命
的营养物,海沟两边宽广而陡峭的斜坡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漏斗.....,将有机物倾泻到海洋底部,
滋养着在那里等待天降食物的细菌。
那些在极端黑暗、极度压力、极冷极热温度和极大毒性环境下兴旺繁衍的生物,它们独
特的适应性可以用来对抗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因此有望成为我们的新型药物的来源。科学
家在对从马里亚纳海沟不同微生物群落中分离出来的化学物质进行研究后,已经有了初步的
发现。例如,深渊皮生球菌这种由日本遥控潜艇从海底获得的放线菌,可产生一种之前从未
发现过的生物化学物质,有望用来对抗导致昏睡病的寄生虫。
那么,在秘鲁—智利海沟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人类未曾发现过的细菌群落呢?
迄今为止,世界上的海沟尚未得到充分的探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们难以抵达。在从
欧盟获得了 950 万英镑的资助之后,贾斯帕斯开始实施名为“药物海洋”的雄心勃勃的探测
计划,他的合作成员来自 13 个国家的 25 个研究所和商业集团。
贾斯帕斯计划在海洋的不同深度采集样本,但他遇到了一个难题:如何才能将海洋生物
样本安全地带回实验室?要知道,许多海洋生物对压力变化非常敏感,它们已经适应了海水
的巨大压力,只有在高压环境中才能生龙活虎....地活下去,一旦离开了习惯的环境,它们在通
往海面的过程中就有可能死去。所幸,贾斯帕斯弄到了一个可模拟 4 000 米深海水压力的高
压室,可以作为一些不那么顽强的细菌的生命支持系统,保证至少一部分生物样本能够适应
海平面上的压力并存活下来。
在样本被安全带回实验室后,科学家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将细菌分类隔离,并诱使它们形
成更大的细菌菌落。然后,他们将逐步提取这些细菌中的有效药物成分,并利用它们合成成
百上千种化合物,试验它们对抗各种病菌感染的能力。一些先进的实验方法,如斑马鱼实验
方法,有助于加速这一过程。斑马鱼是一种用于测试新药物的极好的实验动物,从遗传学、
生理学和药理学的角度来看,斑马鱼与人类十分相似。更重要的是,用鱼进行实验,药物的
筛选不但能够快速见效,而且测试只需少量样本。
新型药物开发的最后一站,是制药公司的大规模开发。当一些大型制药公司正从抗生素
领域大举撤退时,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仍在这个领域内继续打拼。
秘鲁—智利海沟只是人类向大海要药物的第一站。贾斯帕斯接下来的目标是去太平洋深
处的其他海沟进行探索,包括新西兰附近的克马德克海沟,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以及
日本沿海附近的伊豆—小笠原海沟。希望科学家们运回大陆的珍贵样本能够创造医学新奇迹。
数百万年来一直生活在地球极端环境中的一些微小生命,或许将给人类带来莫大的恩惠。
(选自 2014 年第 6 期《大自然探索》,有删改)
5.文章第 2 自然段中说“海沟环境相当独特”,请简要概括其独特之处并指出第 2 自然
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简要概括从海沟底部采集样本到大规模制药成功已经遇到或将要攻克的难关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加点词
语中任选两个,结合所选词语简要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认为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应该持有什么样的精神?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独特之处)①各种极端条件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黑暗、高压、低温等严酷的生存环境。
②与外界隔离,有着独特而多样化的生态群。
(作用)为下文写探索海沟之艰难以及探索的必要性作了很好的铺垫。
【解析】该题目主要考查对关键内容的概括以及对某一段落在思想内容与行文结构上的
作用的分析。解答第一问要首先锁定第 2 自然段这一答题区间,注意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
解答作用类题目,一方面要注意其在内容上说明了什么,突出了什么;另一方面要注意联系
上下文,分析其在行文结构上的作用。这里要注意后文中有关对海沟的深层探索以及探索困
难等内容。
6.①很多海沟难以抵达。②海底生物在运输过程中很难存活。③从实验提取到大规模开
发还需要一定的研制过程和先进的技术条件。
【解析】作答此题,要把握文章行文脉络。考生要认真阅读每一段,明确文中哪几段是
讲 从 海 沟 底 部
【解析】此类试题属于鉴赏评价题。作答时,一方面要结合词语所在的具体语境,注意
其中包含的修辞手法以及词语的炼字技巧等;另一方面可以结合科普文常见的语言特色进行
分析。
8.①不断探索、深层钻研的精神。②团结协作、资源共享的精神。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检验真理的科学研究精神。④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探究的能力。注意把握文本中所涉及的科学家所具有的探索精神,
科学知识与科学成果的相互共享问题,还要注意探索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问题。只要
能够立足于文本,做到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给思维称重
何积惠
宽敞的实验室里摆满了匪夷所思的仪器,一名男子躺在一张奇怪的如同跷跷板的床上,
守在旁边的是一位留着大胡子的科学家。这位科学家时而调整这里的闸阀,时而拨弄那里的
砝码,眼睛不住地扫看着转筒上展开的一条抖动的线条。如果他没有弄错的话,那高低起伏
的线条所反映的正是这名男子潮起潮落般的思维。
发明这被称为“思维称重机”的安杰洛·莫索——这位 19 世纪意大利生理学家——着迷
于人的脑血流与认知关系的研究,找到了仅用一个天平来测知变幻莫测的神经活动的途径,
此举要比轰动世界的现代大脑成像技术提早了一个多世纪。
莫索的兴趣范围广泛,涵盖了从循环、肌肉疲劳到情绪生理学的一切领域,他晚年
甚至对考古学也有所涉猎。“他是一位真正的博学者,”伦敦国王学院撰写莫索生平的山德
罗内形容莫索,“既充满激情,又不流于浅尝辄止。”
为莫索众多探索提供驱动力的,是他在父亲的木匠作坊里学会的实用性技能。“假如他
想干点什么而缺乏工具,他会自己动手制作。”山德罗内说。正是这种敢于拓荒开创的心态,
引领着他一有机会就投身于自我试验。譬如在研究高原反应的那段日子里,他和助手乔治就
轮流进入模拟山顶条件的低压舱。
他的女儿在《探寻未知的人》一书中对这样的试验有过扣人心弦的描述:“大家目不转
睛地注视着那人此时此刻的脸庞,他即将跨入几乎没有生物尝试过的禁区……”在气压达到
相当于珠穆朗玛峰的 8 000 米高度后,莫索做了个示意停止的手势,乔治如释重负地松了口
气,同时让空气重新回归舱内。
做这些实验固然称得上勇气可嘉,但最让当今生理学家感兴趣的还是他在大脑方面的探
索成果。相关实验表明:供给大脑的血液量是随着我们的所思所想而发生变化的,在执行繁
重费劲的任务时会有更多的血液涌向颅骨,以便为我们的神经元提供燃料。莫索是最早信奉
这条规律的科学家之一。与此相似的原理同样贯穿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现代技术。“现代
神经成像与这一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执教于伦敦国王学院的卡塔尼声称,“你
无法直接对神经活动进行测量,却可以留心察看其影子,它们之中有一个永远代表着血流量
的变化。”但这一点在莫索所处的时代是颇受争议的。
莫索采取的初步方法是对患颅骨缺损的人展开调查。这种疾病的患者,大脑有一部分未
被硬骨覆盖。莫索把气腔注满后填塞到病人的颅骨四周,当血流急速涌向或涌出大脑时,软
组织就会上下搏动,迫使气腔排出足以得到显示的空气,其间利用的是一种名叫体积描记器
的修改版装置。莫索证明,人在解答计算难题时,大脑搏动的幅度就会趋于剧烈。现代心理
学奠基人之一威廉·詹姆斯赞誉它是“精神活动期间血流即刻汇聚大脑的最好佐证”。
这样的颅骨缺损患者是非常罕见的,所以莫索又另辟蹊径地对颅骨完好者的同样活动进
行了测量,其结果便是他的“思维称重机”。詹姆斯在 1890 年出版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
对这个装置有过语焉不详的描述,形容它好比“一张微妙地维系着平衡的桌子”,在大脑血
流量增加时会朝前端倾斜。但是,莫索本人这方面的著述并没有被广为报道,很快就销声匿
迹了,所以这个装置是否像詹姆斯说的那么灵验,我们现在已经很难知晓。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文章第 1 自然段描写了哪些内容?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回答问题。
(1)简要分析“既充满激情,又不流于浅尝辄止”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代神经成像与这一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的“这”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引用詹姆斯《心理学原理》一书中的话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莫索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内容)形象地描述了莫索进行“思维称重”时的实验器材、实验对象以及实验过程和
实验结果。
(作用)①第 1 自然段描写莫索“思维称重”这一实验的过程,照应文章标题。②引出下
文对莫索和莫索“思维称重”的实验的相关情况的介绍。
【解析】作答本题要注重分析两个方面的内容:文段具体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与上
下文的关系。文章第 1 自然段介绍了莫索“思维称重”实验的具体内容和相关做法等,至于
作用方面可以从第 1 自然段与标题及后文的关系的角度思考。
2.(1)形象地表现了莫索对工作的热情和对问题的深入研究。
(2)供给大脑的血流量是随着我们的所思所想而发生变化的,在执行繁重费劲的任务时会
有更多的血液涌向颅骨,以便为我们的神经元提供燃料。
【解析】(1)回答分析语句含义的问题,可以从理解语句的关键词的意思和语句所在的环
境 入 手 。 “ 既 充
【解析】回答启示题,要注重把握人、事、物、景等体现的意义。这道题要求回答莫索
给我们的启示,可以从莫索的做法体现的意义入手。如莫索想干点什么而缺乏工具时,他会
自己动手制作,这一点说明莫索是个动手能力强、勇于开拓的人,这一品性引领着他一有机
会就投身于自我试验,值得我们学习。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
野大豆:袖珍豆子更金贵
陈博君
2013 年 1 月 4 日的《扬子晚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感人的报道:在南京市江宁区的禄口
街道,有一位名叫甘传香的农妇,她二十九年如一日,用一种采自山上的野生大豆给丈夫熬
粥,不仅使丈夫的糖尿病病情得到了控制,还使中风的丈夫神奇般地可以重新下地走路了。
甘传香用野大豆治好丈夫顽疾的消息传开后,人们不仅对她肃然起敬,同时也对这种药效神
奇的野大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原来,野大豆是一种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珍贵植物,可提取出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
大豆低聚糖、大豆磷脂等珍贵药用成分,对增强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治疗更年期疾病、抗衰老等均有特殊的药用效果,尤其在控制糖尿病和强筋健骨方面更具奇
效。
其实,野大豆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油料及粮食作物大豆的一个近缘种。野大豆具有细弱
的缠绕茎,疏生黄褐色长硬毛;叶片为羽状复叶,具 3 小叶;总状花序腋生,花蝶形,淡红
紫色;苞片披针形,花萼钟状;旗瓣近圆形,先端微凹,基部具短爪,翼辫歪倒卵形,有耳,
龙骨瓣较短;荚果狭长,圆形或镰刀形,两侧稍扁,密被黄色长硬毛;种子间缢缩,一般含 3
粒种子,种子长圆形、椭圆形或近球形稍扁,褐色、黑褐色、黄色、绿色或呈黄黑双色。花
期为 5、6 月,果期为 9、10 月。虽然从外形上看,野大豆的豆荚跟普通大豆的豆荚基本没什
么差别,但这些豆荚身材均匀,长度不超过两厘米,明显又比普通大豆的豆荚小一号,因此
称其为“袖珍大豆”非常贴切。
在我国寒温带到亚热带的广大地区,这种野生的袖珍大豆从南到北都有分布。作为一种
喜水耐湿植物,野大豆多生于山野以及河流沿岸、湿草地、湖边、沼泽附近或灌丛中,甚至
连沙漠边缘地区也有零散分布,而在山地、丘陵、平原及沿海滩涂或岛屿,均可见其缠绕寄
主生长,但如今已被列为我国珍稀濒危植物。
野大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植物,它也是栽培类大豆的近缘祖先,因此是一种重要的种质
资源,保存着极其宝贵的遗传基因和许多优良的性状,如耐盐碱、抗寒、抗病等,而且野大
豆营养价值很高,是牛、马、羊等各种牲畜特别喜爱的一种牧草,在农业育种上具有重要的
价值,可利用野大豆进一步培育性状优良的大豆品种。
大豆是全球重要的农作物,其国际市场的霸主地位长期由美国占据。可是很少有人知道,
为了保持这一霸主地位,美国曾不惜对我国的野生大豆发动了一场“专利间谍战”,正是野
大豆挽救了差点崩溃的美国大豆产业。
20 世纪 60 年代末,严重的花叶病突袭了美国大豆种植业,导致该国的大豆产量从占世界
总产量的 80%锐减至 20%以下。中国大豆则趁势取而代之。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攻克大豆花
叶病的唯一办法就是通过杂交育种引入抗病毒基因,而这种原始抗病毒基因的唯一来源就是
野大豆。作为大豆原产地的中国是唯一拥有野大豆的国家,但当时的中国并未对外开放,美
国要想得到中国的野大豆比登天还难。
转机出现于 20 世纪 70 年代。1974 年 9 月,就在中美关系解冻后的第一个美国植物学家
访问团来华之际,团里一位育种专家在上海某电机厂的院子里悄悄收集了一株野生大豆。1979
年 1 月,这株野生大豆的标本进入美国农业部的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库。几年后,新的抗病毒
大豆品种诞生,美国借此迅速收复了大豆市场。
事情还未结束。1995 年,美国跨国农业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获得了这个野生大豆的品种
资源,并运用分子生物技术进行检测和分析。1998 年 10 月 1 日,该公司向美国专利局提交了
一项名为“高产大豆及其栽培和检测方法”的专利申请,随后又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交了
专利申请。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5.文章为何从《扬子晚报》刊登甘传香给丈夫治病的报道写起?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 3 自然段在介绍野大豆时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指出两种并结合文章内容加
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野大豆有哪些重要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最后四段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①引用报纸内容,说明用野大豆治病是真实可信的。②引出下文对野大豆相关信息的
介绍。③以事件开头,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解答此题时应注重把握第 1 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作者介绍了甘传香给丈夫治疗
疾 病 的 事 情 ,
熟悉的普通大豆进行比较,说明野大豆的形态。③列数字。比如“具 3 小叶”“一般含 3 粒
种子”“长度不超过两厘米”等。(任意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解析】回答分析说明方法的问题要先明确说明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这些说明
方法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具体解答时,要从文段具体的内容入手,根据内容判断文段使用了
什么说明方法。如文段末尾将野大豆与普通大豆进行比较,就可以认为其使用了作比较的说
明方法。
7.①野大豆是药用价值极高的植物,可提取多种珍贵的药用成分,对一些疾病有特殊的
治疗效果。②野大豆是重要的种质资源,保存着宝贵的遗传基因和许多优良性状,在农业育
种上具有重要价值。③野大豆营养价值高,在畜牧业上有重要作用。
【解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要注重对全文的理解和把握,答案可以通过对文章的每个
段 落 的 分 析 、
相关文档
- 2017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系列专题172021-06-058页
-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2021-06-0515页
- 2021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学案:第一2021-06-0523页
-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学考规2021-06-055页
- 2021新高考语文二轮(山东专用)配套学2021-06-0511页
- 高考语文阅读题精练:日月行色2021-06-052页
- 2020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题汇编__专2021-06-0513页
- 2018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小人物一2021-06-052页
-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课件:第三部分2021-06-05104页
-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提2021-06-05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