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1 KB
  • 2021-06-05 发布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微案四鉴赏艺术手法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微案四 鉴赏艺术手法 微点突破一 赏析描写艺术 (2017·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一种美味 巩高峰 (文本见本专题微案一的“微点突破”二 赏析情节手法)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 分) 答: 剖析 1.确定思考方向。画线部分是对母亲的描写,找出文段中的描写手法:动作、神 态描写。 2.分析表达效果。如(1)“示意”“卸去了笑容”是神态描写,写出母亲不安而沉重的 心理变化。(2)“出神”重复出现,具有强调的作用,强调母亲茫然、忧心和无奈的心理状 态。(3)“黑糊糊的夜空”既是景色描写,也是母亲心境的写照,衬托出母亲内心的沉重与 忧虑。 答案 ①“示意”“卸”等神态细节描写,包含对照意味,细致刻画出母亲嗔怪、不安、 沉重等微妙的心理变化。 ②“出神”两次出现,强调了母亲沉浸在茫然、忧心和无奈的心理状态中。 ③“黑糊糊的夜空”,是实景的描写,也是母亲心境的形象写照——为未来生活负担加 重而忧虑,因儿子不能均享读书机会而愧疚。 技法透视 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法,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 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等,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 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 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设问方式 1.(2017·浙江高考)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2.(2016·浙江高考)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 3.(2014·江西高考)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铁良的抻面 手艺?请简要分析。 4.请赏析文中画线处人物的语言。 5.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赏析。 解题思路 1.赏析人物描写的角度 2.全面准确地把握细节描写的作用 针对练习 (2017·九江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猪脸的岁月 温瑞安 他长得又矮、又胖、又秃头,还有一张猪样的脸。 可是,他却是一个真真正正行侠仗义的大侠。 他救过不少人,从不希冀得到回报。 他帮过不少人,只因为他觉得义所当为。 他行过不少善事,“日行一善”无法准确的形容出他的古道热肠;他打过不少大仗,曾 有过一夜间连拔掉三大为非作歹帮派的记录——这记录 147 年来武林中无人能破。 按照道理,他是个名副其实、真真正正的大侠,一早就该享有大名威望。 可惜,他长得丑。 矮一点没有关系,还胖;胖一点没有所谓,又光头;光头还勉强忍受下来吧,他还有一 张猪样般的大脸。 ——这样的“长相”,怎能当大侠?怎配当“大侠”!怎堪当“大侠”!? 实在太丑了,丑得简直聚天下丑之大全,汇集其中,然后发扬光大,夸张百倍,令人无 法忍受,不敢正视。 听说这位“大侠”的“出身”也很“诡秘”,他廿一岁出道江湖,一出手就先声夺人, 打垮了“血影帮”。 过去廿年他干什么?没有人知道。大概是“十年寒窗无人问”式的苦练武功吧?所以才 练就这样的绝艺。 谁的武功不是练出来的? 谁的名气不是打出来的? 谁的胆量不是拼出来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打、拼,他终于名动天下——可是,谁也都不当他是“大侠”。 ——实在叫不出口。 ——“大侠”那有这么丑的! ——一旦称为“大侠”,只怕“大侠”的名堂都给他拖垮、玷污了。 江湖上汉子、娘们都传说纷纷: (听说,他长得太丑了,他老爸还不认他作儿子呢!) (据知,他实在太丑了,皇帝本要召他为御前侍卫头领,都“收回旨意”呢!) (悉闻,他丑得太不堪了,“武学功术院”本要招纳他成为“侠少”,可他就是太丑了, 所以终于也得打消了念头!) 他虽然丑,可是人心实在很好。 他扶弱济贫,锄强除暴。 有一次,他和小侠金喜子、少侠郑看、大侠叶初绽,一起去对付万恶不赦的“万劫门”, 结果在血战之后,凯旋而归,民众载道相迎,欢呼簇拥——但却没有人“拥”他,也没有人 “敢”向他欢呼,原因只有一个: ——因为他太丑。 另一次,他和老侠叶初放赈济华北大水灾,押济灾银两粮食而至,人们感激流涕,都说 恩同再造,但这些话,都只对叶初放说——叶初放年纪虽大,但威仪仍在,大家却以为他是 叶初放的手下、家丁、跟班。 没办法。他实在丑得不成大器。没办法。 江湖惊心多,武林岁月险。 终于,黑道上出现了一个大魔星,叫列长恨,他在三个月之内,分别率众狙杀了武林中 的十六名大侠,包括少侠郑看。 另外,武林中一个不得了的年轻高手,名叫夏商周,他单剑挑战江湖上七位大侠高手, 全都不是败在他的剑下,就是死在他的剑下;至于大侠叶初绽和老侠叶初放,都在他剑下成 了“伤残人士”。 列长恨没有找上他,因为他长得太丑了,丑得令他不屑与之为敌。 夏商周也没理会他,因为他实在太丑了,丑得他不当他是已成名了的“大侠”。 列长恨和夏商周倒是惺惺相惜,两人结成了“血腥盟”,横行江湖,无恶不作,弄得天 怒人怨,却谁也奈不了他们何! 那时,他正在追求江湖上一位相当著名的美女。 可是,他失败了。 那美丽的江湖女子知道他人好、武功高、而且对她是真心诚意的,不过,她仍是嫌他太 丑了。 丑得实在没办法跟他过世。 他怀着一颗伤了的心,重返武林,始知江湖风卷浪翻,发生了这般大事,他以前的几位 战友、数名知交,都是武林中顶尖儿的大侠,但也全都非死即伤,只得任由夏商周和列长恨 横行。 于是他一人一剑,进行反击。 他终以过人的绝艺,击败列长恨,又以惊人的内力,重创夏商周。 列、夏两人惨然退出江湖。 这时,武林中所剩的“大侠”已不多了,大家都感其恩德,要拥戴他成为当代第一“大 侠”。 他大笑推却。 弃剑。 翩然远去。 ——据说,他在掷剑远离之前,双手在脸上一阵涂抹,竟出现了一张极其俊秀的脸孔来! ——听说,有人在云贵见到他,他竟长了一头茂密的黑发,人也瘦了,看去潇洒无比、 英俊非凡。 ——传说,他故意易容丑化自己,剃光了头,以试炼世间真情;实则,他除了个子不高 之外,才是个实实在在真真正正不折不扣不卑不亢的大侠。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没有忽视情节的设计,连一些重要情节也极其简略,但是这样处理,不仅加快 了叙事节奏,而且因信息量大,可以给予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B.“这记录 147 年来武林中无人能破”,以插入旁白的形式,是为了从侧面烘托主人 公武功高强的形象。 C.主人公的出身“诡秘”,他无门无派,一战成名。这不仅具有神秘色彩,引发读者 阅读兴趣,也为结尾主人公用易容试炼真情埋下伏笔。 D.在“他”战胜列长恨与夏商周后,大家感其恩德,拥戴“他”成为当代第一“大侠”。 他“试炼世间真情”终于成功,于是大笑推却,弃剑而去。 答案 D 解析 “‘试炼世间真情’终于成功”错误,他拒绝的原因正是之前的遭遇已经证明试 炼失败,他对江湖已经失望。 ★2.本文运用哪些手法刻画了主人公极“丑”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 答案 ①外貌描写。矮胖、秃头,一张猪样的脸。②夸张。聚天下丑之大全,并发扬光 大;父亲不认他作儿子,皇帝不用他,“武学功术院”不招纳他。③衬托。江湖女子难以忍 受与他一起生活;各位大侠都得到欢迎,百姓“不敢”簇拥他;列长恨、夏商周挑战江湖高 手,却不屑与之为敌,不理会他。 解析 解答本题,需首先找出直接描写主人公“丑”和侧面体现他“丑”的语句,然后 分析所运用的手法。如,开头写“他”矮胖、秃头,长一张猪样的脸,是外貌描写;“实在 太丑了,丑得简直聚天下丑之大全,汇集其中,然后发扬光大,夸张百倍,令人无法忍受, 不敢正视”是夸张;后面写人们对“他”的躲避,是衬托手法。 3.有评论者认为,温瑞安作品“短于谋篇布局,小说结构旁逸斜出”,本文最后三段 实属画蛇添足。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观点一:不同意。结构上,最后三段补叙,造成情节突转,陡生波澜,出人意料 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人物形象上,“丑侠”试炼真情的内容,使一代“大侠”的形象更 加丰富。艺术手法上,与开头形成对比,造成美与丑的反差,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思想内 容上,“大侠”对人性考验失败,使小说内涵更丰富,深化主题,引人深思。 观点二:同意。结构上,故事以“丑侠”赢得了人们尊重和承认为结局,结构非常完整, 没有必要再补叙“丑侠”是英俊的真正大侠的内容。艺术手法上,文章戛然而止,给人以极 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且前文铺垫不足,最后三段的突转显得牵强。思想内容上,以一 位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大侠只因长得丑而难以得到认可的事实,讽刺以貌取人的现实。最 后三段转移主题,造成内容与主题的脱节。 解析 根据评论者所认为的“短于谋篇布局,小说结构旁逸斜出”可知,本题应主要从 构思的角度分析。最后三段是否“画蛇添足”可以从小说的主题、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 表现手法、艺术效果等方面分析,答案不唯一,观点明确,结合文本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微点突破二 品味语言艺术 (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锄 李锐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问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 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 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 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 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 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 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 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 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 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块。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 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 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 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 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喜悦中,没有 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 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 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 滚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 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 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 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 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 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 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 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 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 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 他舒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 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六安爷种了 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 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 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 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他知道自己正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 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 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棵一棵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 瞎子锄过的地。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 锄地,我是过瘾”。 (有删改) 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 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剖析 1.明确夸张的作用。本文中用“几万”修饰人们流的汗水。“几百万”修饰百亩 园产的粮食,突出百亩园的历史之悠久和重要性,多次重复强调了百亩园是西湾村人安身立 命的物质基础。 2.分析百亩园的象征意义。文中的百亩园已经不仅仅指一块土地,而是农耕生活的一 种象征。 3.联系下文,分析作用。强调百亩园的重要性,与后文被卖后将被毁形成了鲜明尖锐 的对比。 答案 ①强调百亩园是西湾村人安身立命的物质基础。②将百亩园抽象为一种生活方式 的象征。③与下文百亩园的一朝被毁构成鲜明尖锐的对比。 技法透视 品味小说语言艺术,关键在于确定语言特色。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语言艺术特点。 这里的艺术特点有时是指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 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有时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修 辞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另外,也包括作者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 设问方式 1.(2016·全国卷Ⅰ)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 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2016·山东高考)分析画线②处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3.(2015·安徽高考)画线处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4.以×××为例,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作品在语言运用上的妙处。 5.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试从某一角度加以分析。 解题思路 品味精彩的语言艺术“六个关注点” 1.聚焦动词,选点切入。“动词”具有两个特点,那就是“形象化”“动作化”。 2.明晰位置,强化意识。重要词语的位置一般在:文章首段,“首句标其目”;文章 末段,卒章显志;文章过渡段,承上启下,前后照应。因此,在阅读时要高度重视“题目”“首 段”“末段”及“过渡段”。 3.理清文脉,聚焦过渡。解读文章时要高度关注过渡语句(段)中的动词或副词。这样 既可理清文脉,也可品评妙处。 4.注意“双关”。即解读词语或句子时可从“双关”方面入手。因为一般“精彩”或 “重要”的词句,大多具有“虚实”两重含意的特征。 5.体察语境,还原分析。探究“语句的丰富含意”,更要注重具体语境,对具体词语 的语境进行“四问”,即“时间”“地点”“对象”“环境”四个方面,同时将答案代入分 析印证。 6.强化技法,侧重表达。从修辞手法入手,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针对练习 (2017·江南十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朱先生退兵 陈忠实 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门房老者张秀才来报告,说省府衙门有两位差人求 见。朱先生头也不抬:“就说我正在晨诵。”张老秀才回到门口如实报告后,两位差官大为 惊讶,随之上了火:“晨诵算什么?我这里有十万火急命令,是张总督的手谕,你问先生接 不接?”张秀才再来传话:“先生正在晨读。愿等就等,不愿等了请自便。”两位差官只好 等着。 朱先生晨诵完毕,接了差官的信,果然是张总督的亲笔手谕。张总督信中说举事时逃跑 的清廷巡抚方升,从甘肃宁夏拢集起二十万人马反扑过来,大军已压至姑婆坟扎下营寨,离 西安不过二百里路,要与革命军决一死战,古城百姓将必遭涂炭。因此想请朱先生前往姑婆 坟,以先生之德望,以先生与方升之交谊,劝方升退兵。 朱先生看罢,对两个差人说:“儒子只读圣贤书,不晓军事,又无三寸不烂之舌,哪有 回天之力!”说罢就转身走了。两个差官气得脸色骤变,气呼呼跳上车走了。朱先生听得门 口清静下来,收拾行李,夹了一把黄油布伞就出了白鹿书院。午时,两位差官又驾着汽车来 了,而且带来了张总督的秘书。门房老者张秀才如实相告:“走了。先生躲走了。” 傍晚时分,在张总督的总督府门前,一位背着褡裢夹着油伞的人径直往里走。荷枪实弹 的卫兵横枪挡住。那人说:“我找张总督。”卫兵嘴里连续呼出五个“去去去去去!”那人 就站在门口大声呼叫起张总督的名字,而且发起牢骚:“你三番两次请我来,我来了你又不 让我进门。你好不仗义!”这时候一辆汽车驶到门口停下,车上跳下两个人来,顺手抽了卫 兵一记耳光,转过身就躬下腰说:“朱先生请进。”朱先生一看,正是早晨破坏他晨诵的那 两位差官,便跟着差官走进总督府见了张总督。张总督挽着朱先生坐下,亲昵地怨嗔道:“先 生你是腿上的肉虫儿不得死了?放着汽车不坐硬走路!”朱先生说:“我是土人,享不了洋 福,闻见汽油味儿就恶心想吐。”张总督说:“我真怕你不来哩!正准备三顾茅庐,我亲自 去你的书院哩。”朱先生笑说:“纵是孔明再生,看见你这身戎装,也会吓得闭气,何况我 这个土人。” 第二天一早,张总督起来时,已经找不着朱先生,连连叹惋:“这个呆子,书呆子!” 随之带了一排士兵乘车追出城去。 朱先生已经踏上咸阳大桥,一身布衣一只褡裢一把油伞,晨光熹微中,仍然坚持着晨诵, 连呜呜吼叫的汽车也充耳不闻,直到张总督跳下车来堵住去路,朱先生才从孔老先生那里回 到现实中来,连连道歉:“总督大人息怒!我怕打扰你的瞌睡就独自上路了。”张总督好气 又好笑说:“这十二个卫兵交给你,请放心。我已经给他们交代过了。”朱先生转过身瞅一 眼站成一排溜儿的兵士,摇摇头说:“这十二个人不够。把你的兵将一满派来也不够。要是 你能打过方升,你还派我做什么?回吧回吧,把你这十二个兵丁带回去护城吧!”张总督不 由脸红了说:“那你总得坐上汽车呀!”朱先生不耐烦了:“我给你说过,我闻不惯汽油味 儿……”说罢一甩手走了,嘴里咕咕嘟嘟又进入晨诵了。张总督追上来再次相劝。朱先生却 轻轻松松地说:“你诵一首咸阳桥的诗为我送行吧!”张总督心不在焉又无可奈何地诵道: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朱先生击掌称好之后,自己也吟诵起来: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朱先生吟诵至此,热泪涌流,转过身扯开步径自走了。 两日后,朱先生回到省城复命张总督。这时,方巡抚已经罢兵,带领二十万大军撤离姑 婆坟,回归甘肃宁夏去了。 张总督立即传令备置酒席,为朱先生接风洗尘压惊庆功。朱先生从褡裢里掏出食物,大 吃大嚼起来。张总督难为情地说:“先生这不寒碜我吗?”朱先生不以为然。吃罢喝了一杯 热茶,背起褡裢告辞。张总督死拉住不放:“我还想请先生留下墨宝。”朱先生又放下褡裢, 执笔运腕,在宣纸上写下两行稚头拙脑的娃娃体毛笔字: 脚放大,发铰短 指甲常剪兜要浅 张总督皱皱眉头不知所云。朱先生笑说:“我这回去姑婆坟,一路上听到孩童诵唱歌谣, 抄录两句供你玩味。”说罢又背起褡裢要走。张总督先要用汽车送,又要改用轿子,又要牵 马驮送。朱先生说:“不宜车马喧哗。” (节选自陈忠实《白鹿原》,有删节)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张总督的信,既交代了社会背景,又说明了诚请朱先生的理由,刻画了一个爱好和 平、一心为民的革命军将领形象。 B.咸阳桥送行,张、朱二人分别吟诵了两首古诗,但心境、用意不同,前者迫于无奈, 是应景之诵;后者发自肺腑,是对民众的无比同情。 C.小说最后“脚放大,发铰短/指甲常剪兜要浅”的题词内容,不仅反映了民声,也表 达了朱先生对革命军破除陋习、清廉为政的期望。 D.主人公朱先生形象生动鲜明,令人印象深刻。小说刻画了他爱读诗书、不畏权贵、 低调淡泊、勇敢从容的性格特征。 答案 A 解析 从文末朱先生给张总督写的两行题词可以看出,用“爱好和平、一心为民”概括 张总督的形象不够准确。 ★5.本文语言很有特点,请简要概括分析。 答: 答案 ①人物语言极具个性,朱先生的语言文言化、书面化,张总督的语言粗鲁、口语 化。②叙事语言简约、平实,大多直陈其事,少有修饰。③古雅厚重有韵味,多有诗词歌谣 入文。 解析 小说的语言包含小说中的人物语言和叙事语言。从小说人物语言的角度分析,朱、 张二人的语言都符合他们的身份、个性:朱是教书先生,语言文雅;张是军人,语言粗陋。 从作者的叙述语言分析,选文叙事简洁,少用修辞;古朴有韵致,且引用古诗、童谣,偶或 穿插方言,富有特色。 6.朱先生帮助张总督实现了愿望,但又处处拒绝张总督。小说这样写有何用意?请谈 谈你的理解。 答: 答案 ①使故事更曲折,增强了文本张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在矛盾中,刻画 并丰富了二人的性格,尤其是显示了朱先生的人格和威望。③强化主题,通过拒绝,表明朱 先生此行的目的是为民请命,赞美了知识分子的担当。 解析 本题可从以下角度分析,①从情节结构与表达效果角度分析,拒绝张总督的邀请, 拒绝张总督派卫兵保护,两次拒绝坐汽车,不接受张总督的庆功宴请等情节,使人物富于个 性,故事更加曲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从塑造人物形象角度分析,让主要人物与次 要人物的性格在冲突中得以充分显现,并以次要人物衬托了朱先生的崇高形象,突出了他舍 己为民的高尚人格;③从小说主题的表现角度分析,教书先生朱先生对一省总督的拒绝,表 明朱先生视名利如粪土,挺身而出担当退兵重任,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民请命,赞美 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气节与担当。 微点突破三 艺术手法类探究 (2014·湖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六指猴 墨中白 侯六是新来为东家赶马车的,右手六指,护院的都笑称他六指猴。 侯六也不恼,伸出手问:“像六指猴吗?” “六指猴是江洋大盗,你是给东家赶马车的。”说完,大伙善意地笑了。 东家江大佬有钱,有钱的东家不住在泗州城。东家喜欢住在五里城的凤凰墩。凤凰墩背 靠九座梅花山,西临拦山河,东边一条大道直通南边的泗州城。 东家爱去泗州城听戏。 东家听完泗州戏,侯六就陪他去梅岭茶馆。 东家和众玩家边品茶,边玩赏古玉。 众玩家要看东家腰上的玉。 东家掏出洁白的手帕,用嘴吹吹,才解下玉放在上面。只见手帕上的蟠螭,圆眼怒睁, 细眉飞扬,脚爪上翘,胛骨尽显,活泼有趣。 众人夸:“好玉。” 侯六却在旁边大碗喝着茶,喝完,就到泗州大街上逛。 东家品足了茶,侯六准时套好马车等他。坎坷道,马车如履平地。东家喜欢坐在车上眯 着双眼哼着泗州戏,回味着茶馆玩玉时的惬意。 到家,东家拎起长衫下车,侯六就看到他腰带上那只活泼的蟠螭。 东家有钱,可有钱的东家人不坏。东家喜欢拿出白花花的银子救济乡邻。侯六常听人夸, 东家是善人。 侯六拴好马,路过东家房时,就听东家和老婆说:“侯六人不小了,是该成家了……” 侯六听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 泗州大街,仁义当铺。 黑衣人闪身进屋。 老板贾仁义低声问:“玉呢?大人催要。” 黑衣人说:“盗不来。” “没有你偷不来的宝贝,否则告知官府,丢的不仅是玉,还有多人的性命!” 黑衣人不回答,抛下酬金,飞跃离去,眨眼钻进黑夜里。 天亮,府衙有人投案,声称自己是大盗六指猴。师爷马皮金一看是马夫侯六,笑说:“你 手长六手指,就是六指猴?” “我是六指猴,为东家赶车,实是想偷他的玉。” 马皮金只好向吴知府禀报。 吴知府听后,说:“通知江大佬,让他看着办吧。” 马皮金把知府的话转告给东家,临别小声叮嘱:“大人的嘴,大着呢!” 东家忙带上金银赶到府衙。 看着满眼的金银,吴知府叹道:“你有钱心善,好人呀,可好人如何会让飞贼赶车呢, 要追究……”吴知府眯着小眼盯着东家的腰间。 东家取下玉佩递过去,说:“一个赶马的怎会是大盗哟?”马皮金忙上前接玉,旁边的 吴知府就怪怨说:“好好马车不赶,非说是飞贼,自己的命贱,也不为主人着想,再说,他 真是六指猴,怎敢自己找上门来?这些下人呀,醉酒后,全是醉话!” 东家忙谢过知府,刚把侯六带走,贾仁义就求见吴知府说:“真是六指猴呀。” 吴知府笑道:“抓了六指猴,还会有七指猴八指猴,那么多飞贼抓得完吗?要的是玉!” 看着吴知府把玩着圆眼怒睁的蟠螭,贾仁义连赞:“大人高明!” 侯六得知东家用古玉救他,跪谢说:“我不配。”东家伸手拉起他说:“玉是宝,可活 人更是宝哩!” 侯六说:“不能再为您赶马了。”转身欲去。 东家也不挽留,说:“走正道吧!路平整,好走!” 六指猴点头,飞身上了大路。 平原大道,晨光如金。 东家坐着马车去泗州城,路遇一老者,停车,让其坐。 老者摘去胡须,是侯六。 侯六感慨地说:“东家的善心无处不在呀。”双手递来一玉。 东家见是那块活泼有趣的蟠螭,摇头叹说:“何必呢!” 候六说:“东家放心,他们无可奈何,日后还会尊敬您呢!”看着东家一脸莫名,侯六 笑着跃到马后,接过马鞭说:“再为您赶一趟吧。”望着飞舞马鞭的侯六,东家仿佛看到自 己年轻时的影子。 侯六走了,东家再也没有他的消息。 东家不明白,古玉被盗,官府也不追问,吴知府对他尊敬如宾,像是他偷了自己的古玉。 东家进城时还爱听泗州戏,去梅岭茶馆。东家品茶时,听茶客们说,江湖上有一飞侠,专盗 贪官金银救济穷人,飞侠盗金银,还拿他们记录贪污的私账簿儿…… 听着,听着,东家会猛喝一口茶,他希望飞侠是六指猴,却又为侯六捏着把汗。 (本文有改动) 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 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答: 剖析 1.审题。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要考虑段落短的表达效果:加快节奏,言简 义丰,激发想象。 2.从形象的角度分析。文中有大量的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采用这种形式,起到了强 调作用,便于展现不同人物形象,使各类人物个性鲜明。 3.从情节的角度分析。本文的故事发生的地点转换频繁,情节推动很快,采用这种形 式,便于场合的转换,使故事更加紧凑,适合本文复杂的叙事内容及快速发展的情节的需要。 4.从环境的角度分析。本文的环境描写语句不多,“泗州大街,仁义当铺”“平原大 道,晨光如金”,但是一句一景,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又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美好 的心灵。 5.从读者的角度分析。本文段落短小,甚至一句一段,语言简洁明快,并且富有“提 示”性,能够有效调动读者的想象,给人一种电影分镜头的感觉。 答案 ①便于密集且清晰地组织、传达信息,适合本文丰富、复杂的叙事内容的表现需 要。②便于加快叙事节奏,适合本文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③便于叙事场景的灵活 切换,适合本文于多场景中叙事、写人的需要,产生电影分镜头的效果。④本文段落虽然短 小,但内容的表达简洁而准确,富有“提示”性,能够有效调动读者的想象。 技法透视 小说艺术手法类探究题的探究点往往不局限在艺术手法的某一方面,如情节艺术、人物 形象塑造艺术、谋篇布局的艺术,而是将目光放在小说艺术的整体构思和布局上,它涉及小 说写作技巧的方方面面,如情节线索、表现手法、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主题及其象征意蕴等。 艺术手法的探究往往从文本的某一艺术手法切入,要求探究其使用的意图或表达效果。 设问方式 1.(2014·湖北高考)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 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2014·江苏高考)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 3.这篇小说在写法上有哪些突出特色?请选取几个方面简要分析。 4.本文在×××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 5.这篇小说在×××、×××、×××等方面有鲜明的特色,请选取一个方面,结合 全文,陈述你的观点。 解题思路 探究艺术手法答题“三步骤” 1.因为艺术手法类探究题以“艺术技巧”为基础,所以应先掌握考查艺术手法的几种 题型: ①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②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欲抑 先扬、欲扬先抑、巧合等)?在塑造形象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③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④结构方式(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是怎样的? ⑤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用词丰 富而多样)? 2.审题干中关键词,明确题型,找到探究方向。 3.把艺术手法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结合起来,从“特色”与“效果”两方面 组织答案。 答题模板 1.该部分这样安排是……(观点);2.从人物的故事看,在此处这样安排(结合小说情节), 更突现出人物的……;3.这部分在语言上……(技巧、修辞、语言风格等);4.在整个故事中 起到了……(侧重结构)作用;5.在深化文章主题上,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背景、 个人性格形成等),在当今社会仍有……(结合现实)意义。 针对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藏青色西服 季明 工地离住处,有很长一段路程,老磨他们需要坐公交车回去。 傍晚,收工之后,累了一天,满身都是泥灰和臭汗,老磨他们一屁股瘫坐在地上,喝喝 水抽抽烟。没有立马动身回去,一方面是喘息片刻,另一方面呢,老磨他们是在等大傻。 大傻,真名叫于大厦,喊来喊去,老磨他们就给他起了个绰号:于大傻。大傻跟老磨他 们不一样,每次收了工,立即跑到水龙头前,脱掉工作服,将浑身上下仔细地冲洗干净,然 后从带来的包里,取出一套西服,换上,再把脏工作服,裹上塑料袋,塞进那个包里。 那西服,是藏青色的,大傻来到这个城市打工,刚领到第一个月工资,就上街买了这套 西服。有时候,老磨他们在旁边,冷眼看着大傻在那里瞎折腾,就觉得这大傻,真是个大傻, 浪包,穷烧! 等大傻换洗完毕,老磨他们才站起来,一块儿往回走。这景象有些独特,一群脏了吧唧 的民工队伍里,走着一位身穿干净而笔挺西服的人,很是不协调,同时,也让大傻显得很另 类,很不合群。 回去的时候,正碰到下班晚高峰,公交车上异常拥挤,但只要老磨他们一上来,人群立 马闪开条道,让他们过去,毕竟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衣服,与泥灰和汗水亲密接触。这个时 候,车上绝对没有空座位,但老磨自有办法,他来到一个座位旁,站住,随着车的晃动,身 体与坐着的乘客,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在泥灰和汗味的骚扰下,终于,那位皱着眉 头、捂着鼻子的乘客,忍无可忍,狠狠瞪了老磨一眼,起身离开,老磨赶紧一屁股拍到座位 上去。 这一招,老磨屡试不爽。有时,他刚坐下,身边的乘客也被熏跑了,老磨立马兴奋起来, 大声招呼同伴,来来……这里有空位。 这时候,一身西服的大傻,则静静地融合在人群中,用不屑的目光看着老磨,他最讨厌 的,就是老磨这个拙劣的表演。 对这套西服,大傻很爱惜,不穿的时候,就仔细地熨烫好,挂在自己的铺位上,因此, 这套藏青色的西服,总是保持着笔挺而整洁的状态。 节假日不干活时,老磨他们喜欢逛逛街,穿着也很随意,有的干脆就穿着皱巴巴的工作 服。大傻则不同,必须换上西服,才出门。这样一来,大傻就很醒目,在一行人中,很有些 众星捧月的样子,似乎他是红花,老磨他们是绿叶,或者说,他是鹤,而老磨他们则是鸡群。 这令老磨他们非常不舒服,就与大傻拉开了距离。 一次,老磨斜着眼睛,说,大傻,穷烧个啥哩?瞧把你能的,穿上西服你还是农民工, 变不成城里人! 大傻不服气,说,穿干净点不好吗?农民工就应该是脏兮兮、臭烘烘的形象吗?那是犯 贱! 大傻又说,挤公交时,你看人家那厌烦的目光,我都替你脸红。 这话,噎得老磨直翻白眼,一愣一愣的。于是,老磨他们就决定,必须收拾一下大傻。 这天,收了工,冲洗完毕,大傻却发现那个装着西服的包不见了。大傻急了,遍地翻找, 可横竖找不到。 老磨他们坐在地上,喝水抽烟,冷眼看着大傻忙活,偷偷地笑。 过了许久,满头大汗的大傻,仍然四处寻找那个包。 老磨喊,大傻,别找了,再不回天就黑啦。 又有人喊,大傻,你那西服,长翅膀飞啦。 大傻不听,光着膀子依然在工地上乱跑,执着地寻找。老磨他们说,真是个大傻熊!就 撇下大傻,先走了。 当老磨他们得到消息,赶到医院时,大傻已躺在了手术台上。在寻找西服时,楼顶一截 钢筋松动,倏地掉下来,从大傻的左肩膀插进去,从腰部穿透出来…… 老磨他们怔怔地守在手术室外,彻底傻了。 过了很久,大傻才被推出来,仍处在昏迷之中。老磨哭了,冲上前去,喊,大傻,不穿 那西服,你他娘的能死啊?! 第二天,老磨他们来到工地,从一堆水泥里,挖出那个装着西服的包。它,已经变成了 个水泥疙瘩,半晌,他们都没说话。 许多天,老磨他们都像丢了魂儿,蔫着脸,闷头干活,那件藏青色的西服,总是在眼前 晃动、晃动…… 一个月后,大傻出院了,但需要回家继续休养。那天,老磨他们专程上街,精心挑选, 给大傻买了套藏青色的西服,送了过去。 大傻走后,老磨他们每人也都买了套西服,藏青色的,像大傻一样,收工后,冲洗干净, 换上西服,再去挤公交车。这时候,他们才发现,乘客们的目光,很平和,丝毫没有了厌恶、 敌意和距离,能同这个城市的人们亲密地挤在一起,坐一程车,这感觉,真不赖! 于是,老磨就给大傻打电话,他说,于大厦,现在咋样? 老磨说,于大厦,养好了赶紧回来吧,我们等着你。 (选自《小说月刊》2017 年 1 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在细微处善用多种描写刻画人物,如对于大厦这个人物就运用了神态、语言、 动作等细节描写,展现了他注重形象的个性。 B.小说写于大厦在工地上遍地翻找西服的情景及后来因此受伤的遭遇,是呼应前文“必 须收拾一下大傻”,说明老磨他们的计划得逞。 C.作品在情节叙述的详略上颇有讲究,比如,于大厦在工地上受伤的情景并未具体描 写——这是由作品所要表现的主旨决定的。 D.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突出的特色,在老磨和于大厦的鲜明对比中,可以看出 农民工希望得到城里人的尊敬,期待融入城市生活。 答案 B 解析 “计划得逞”错,老磨他们只藏了包想捉弄大厦,于大厦的“受伤”不是他们的 计划和本意。 8.小说中“老磨”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①在城市中工作的农民工,工作艰辛。工作一天后,满身都是泥灰和臭汗,瘫坐 在地上。②性格直爽。当看不惯于大厦穿藏青色西服时,直接斥责“穷烧个啥哩?瞧把你能 的,穿上西服你还是农民工”。③重情重义。当于大厦从手术室推出来,老磨哭了。当于大 厦出院回家休养,老磨电话问候并期待他早日回到工友队伍中来。 解析 抓住关键句“累了一天,满身都是泥灰和臭汗,老磨他们一屁股瘫坐在地上,喝 喝水抽抽烟”“大傻,穷烧个啥哩?瞧把你能的,穿上西服你还是农民工,变不成城里 人”“老磨说,于大厦,养好了赶紧回来吧,我们等着你”等进行分析概括。 ★9.小说以“藏青色的西服”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加以探究。 答: 答案 ①藏青色的西服是行文的线索,可以使故事的情节更加集中紧凑。②藏青色的西 服是于大厦理想的寄托,与老磨肮脏的外形形成巨大反差,于大厦穿着它能赢得城里人的尊 敬。③藏青色的西服是城市文明的象征,老磨和工友穿上藏青色西服登上公交车,换来乘客 平和的目光,深化了主题。 解析 要注意题目要求回答的是“以‘藏青色的西服’为中心叙事写人”的好处,因此 回答时既要扣紧“好处”作答,又不能忽视必须限制在“叙事写人”这两方面,如藏青色的 西服是城市文明的象征,这样可以赢得城里人的尊敬,同时也深化了主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