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面对“时评作文素材”,如何指导学生评论?
最近看到很多学校的时评活动,特别是看到一些时评作文,心里很是不安:
1、如果通过时评,是为了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扩大视野,活跃思维,我很赞同;如果通过时评企图猜题押宝,我绝对反对。最近几年,很多老师沾沾自喜地说自己猜中高考题了,自鸣得意,到处张扬。请问:你的学生有获得感吗?你们班的作文成绩比别人高出一大截吗?你成为当地乃至全国的作文教学典型人物了吗?恐怕个个都得哑口无言。2017年作文题12个选项,作为语文教师,一个都未讲的恐怕不多。2018年作文题列出的一大串成绩,老师一个都没有提到的,恐怕也稀罕。那么,能不能说,近两年高考作文题都被全国语文老师猜中了呢?笑话!
2、拿一则新闻,简单审题,就让学生各自去发表意见了,这依然属于放羊式的作文教学,属于不负责任的没有作为的无效教学。因为你只给评论内容,没给评论方法。我就见过很多这样的作文。我倒是要问问老师们,让你来评,你能评什么?你能找到几个评论角度?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
3、出路何在?给内容固然重要,教思维更是上策。同样一则地铁读书的新闻,如何评论?路子很多:横向看与周边人士作对比是一种思维,追论人物的过去现在未来是一种思维,联系社会往广处联想是一种思维,联系中国梦与中国阅读现状是一种思维……关键是要善于启迪思维,这才是真本事,这才是真正有用的训练。这些思维在哪里?就在《模式议论文写作教程》。请明确,时评是内容,思维模式是方法,用灵活的思维模式去思考信息丰富的时评内容,二者结合才能孕育出优质作文。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
看到我们群的文件中有河北周莎老师传送的《时评作文素材:读懂时代,从读懂语言开始(外四篇)》一文,觉得如果缺乏思维模式的具体指导,学生恐怕评不出什么东西来。相反,如果给他们提示几个思维模式,也许就能启动思维了。遗憾的是,同学们尚未经系统的模式训练,本人则因时间关系,仅仅简单提示一下,同学们可能依然得不到多少启发。抱歉!
时评作文素材:读懂时代,从读懂语言开始(外四篇)
1. 读懂时代,从读懂语言开始
语言不仅是从历史继承而来的财富,而且保持着与时代最为紧密的互动。普通话普及率提高到 73左右,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比例超过 95,语言行业年产值超2800 亿元……不久前,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等系列白皮书,让语言这个“百姓日用而不知” 的交流工具进入大众视野,引发了人们对语言自身的关注和思考。
如果说白皮书的统计数据还比较抽象,那么近日几场与语言相关的活动,则能让人近距离感受语言的律动。“第二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上,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宣布启动,穿越千年的古典之美将再次与现代的传播技术相结合,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感悟。古典诗词的背后,是几千年来传承的语言和文字,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温情与问候。这样穿越时空的相遇与邂逅,真可谓“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通过诗词的传承,可以看见语言最重要的功能:文化的载体、思想的材料。正是因为语言的诞生, 才开启了民族的文化积累、人类的文明时代。
语言不仅是从历史继承而来的财富,而且保持着与时代最为紧密的互动。在网络时代,语言成为社会发展的忠实记录仪和显微镜。近年来,一个个“热词”聚焦社会热点,体现时代变化,蕴含着人们对自身生活、社会变革与人类发展的理性思考。人们从“八项规定”“两学一做”中看到了我们党实现自我净化的努力,从“一带一路”“天宫二号” 中看到了国家的发展进步,从“洪荒之力”“厉害了我的国”中看到了流行文化的变化, 也从“获得感
”“撸起袖子加油干”中感到了百姓的期待……语言既折射时代变迁,又在与时代的互动中,不断丰富着自身。读懂一个时代,应该从读懂它的语言开始。
除了传承历史的人文价值、观察时代的窗口价值,语言在今天还具有极强的经济价值。很多人或许想不到,语言中潜藏着巨大的经济宝库。随着语言文字事业的不断前行,我国提供语言文字类产品及相关研究咨询、技术研发、工具应用等专业化服务的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传统的翻译业只是其中一种,人工智能如何“说话”、大数据如何检索, 都离不开语言服务。来自国家语委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专门从事语言服务或相关服务的企业数达到72500家,行业年产值超过2800亿元人民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已形成千亿元规模的语言产业“蛋糕”。
不仅如此,语言还能为其他事业的推进提供必要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要脚踏实地干出来,也要好好“说”出来。打好扶贫攻坚战,需要加快民族地区和农村的普通话普及;发展信息产业,需要加强语言资源建设和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树立核心价值、传承中华文明,需要发挥语言文字的文化功能,大力加强中华语言文化建设与传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增强语言文字服务能力,使语言文字工作更加适应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需求……当我们能够更好地使用语言,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
也许,语言最大的发展就是增加它的包容性,它不排斥任何一个平凡的个体,也不会遗漏时代前进的每一个脚步。让人捧腹的最新“段子”,“斗图”不休的个性车贴,成千上万的影视剧弹幕……不经意间,你就是时代的见证者,一言一行也在推动这个时代进步。更好地使用语言,让我们与历史和时代相遇。
如何指导学生评论这篇文章?思路在哪里?
思路就在思维模式中。
一,时代语言的现实功能(二号模式)
二、时代语言的社会意义(二号模式)
三、时代语言的立体效果(九号模式)
四、时代语言的辨证认识(五号模式)
……
2“故宫跑”,井喷的文化激情如何从容安放
人民群众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让我们思考,如何让游客“有尊严地享受游览的过程”。
“起大早,排长队,大门一开冲前位。”这样的景象,最近发生在故宫。
9月15 日,故宫年度大展《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拉开帷幕,诸多传世名作亮相,而堪比《清明上河图》的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更是备受关注。几天来,“冲刺”看名画的“故宫跑”,再次成为热词。
上一次的“故宫跑”,是两年前的“石渠宝笈特展”,彼时的《清明上河图》,同样观者如云。从海昏侯墓文物展到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展,近年来火爆的展览不断出现,都是游人摩肩接踵、展区日日爆满的场景。这样的情况或能说明,对传统的兴趣、对文化的热爱,对精神生活的关注和重视,正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从这个角度看,“故宫跑”可谓当前国人文化诉求的自然流露。
数据显示,我国博物馆总数超过4000家,仅2016年一年接待观众数量就达8.5亿人次,
增长 8.9。与此同时,公众的欣赏水平、文化需求都在水涨船高,“供给侧”的发力同样需要跟上。以故宫为例,这些年为应对群众的传统文化激情想了很多招,“萌萌哒”
的文化创意产品,火爆一时的《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与时俱进的《韩熙载夜宴图》APP,直至定格成“故宫跑”的大型专题展览……相比于那些门可罗雀的博物馆,故宫的人潮汹涌,确乎是一幅更让人欣喜的文化图景。
不过,空前的观展热情,伴随的是前所未有的接待压力。“石渠宝笈特展”时,已有不少人吐槽;再次如此,难免让人嘀咕:公众都在跑了,管理和服务还停在原处吗?人们固然知道,那些有着“超级价值”的展览和演出,永远是稀缺资源,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前面也总是人潮涌动,这种供需不平衡是长期的。诚然,故宫这样的古建作为展览场馆有着先天不足,但还是可以把预案准备得更充分细致些,应对措施更人性化些。面对“故宫跑”,一位老故宫人慨叹,“人民群众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不断冲破我们的预期”。这种“不断冲破”,也让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总结经验、创新方法,让游客与文化的亲密接触,一如故宫掌门人所言,“有尊严地享受游览的过程”?
有人分析,“石渠宝笈特展”时,《清明上河图》“神作”的光芒,让很多同样有价值的作品,未能更好地走进公众的视野。此次展览中的《千里江山图》,同样如此。如果能将这样的“明星展品”单独陈列,同时引导公众更好地欣赏其他展品,形成“对读”“互文”关系,是不是能更好地体现展览的目的,不至于只是匆匆忙忙地在一幅画里管中窥豹?
详细分析的话,观众的层次、诉求也有不同,有专家学者,有发烧票友,也有普通观众。如果能更科学地细分受众,也能让一次展览的价值最大化。在首都博物馆的海昏侯墓文物展中,就曾区分专业团体场和社会大众场,预约制度也让入场观众有更好的观展体验。再开个“脑洞”,如果能同时做一个复制品专场,让小朋友们能现场临摹,感受色彩的青绿之韵、摹写线条的笔触之美,教育功能也可能会更强吧。
再比如,灵活设计开放时间。很多国外博物馆,都有开放至凌晨的经验。德国柏林的近百家博物馆,每年都有两次“博物馆长夜”活动,一直开放到凌晨两点。有记者曾拍下观众坐在沙发上与美术名作默然“目谈”的场景,让人感动。作为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者、管理者,在制度和实体空间建设上不断完善,用以人为本的思维去满足受众的需求, 也是保证文博展览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
“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活起来的背后,是服务的意识跟上来,是创新的脚步动起来。相信,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的文化重镇、作为备受喜爱的文化“网红”,也一定能在展览理念上引领方向,让井 喷的文化热情妥善安放,让更多观众更从容、更优雅地欣赏文物、走进文化。
如何指导学生评论这篇文章?思路在哪里?
思路就在思维模式中。
一、为什么没能“从容安放”(二号模式)
二、怎么样“从容安放”(二号模式)
三、努力实现“从容安放”(十四号模式)
四、未 “从容安放”的严重缺失(十二号模式)
3.智慧停车,让城市更从容
解决停车难,仅有一个城市级的智慧交通基础架构还不够,关键要有一个政府、企业、社会、个人相调适的智慧治理架构。
停车难是老问题,背后有一系列难题。车位供给总体不足,找车位时间成本过高,老式收费导致漫长等待,都是很多人的切肤之痛。“解锁” 这一难题,有没有好方法?在哈尔滨举办的“2017年中国城市智慧停车高峰论坛”上,人们将目光聚焦在了“智慧停车”。时
评
智慧停车并非新概念,2015年就被称作中国智慧停车元年。这一概念试图通过技术支持,实现在线查询和泊位预订,并支持诱导停车、反向寻车、智能支付。发展智慧停车,首要目的就是解决停车信息不对称。2015年《中国城市智慧停车指数报告》有过这样一组数据:北上广深停车位平均缺口率达 76.3,而停车场泊位平均空置率却高达 44.6。车位绝对缺口与相对利用不足并存的状况足够说明:加强停车位的供给固然关键,但盘活车位资源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如果有这样一个智能平台,停车是不是能轻松一点?
这并不只是构想。两年来,智慧停车已经迎来了一轮大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超过200家企业研发了各种智慧停车APP。然而诸多实践也表明,技术固然是化解难题的手段,真正的推广却离不开“兼容”。因为企业分头行动,城市内部“山头林立”、数据彼此独立,用户不方便,城市管理也难以升级,停车也就难以真正“智慧”。能不能建立一个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这是哈尔滨的考虑。面对千万级人口、超160万辆乘用车,不亚于京沪的拥堵程度,哈尔滨城投集团通过联合优先科技股份公司,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地磁传感、近场支付等技术,搭建了一个实时化、可视化的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为国内解决停车难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创新样本。
停车问题一头直通动态交通,一头扎进社区,甚至路内路外的管理方式都不尽相同。智能停车面临各种权利关系的界定与处理,涉及一个城市的综合治理问题。具体而言,泊位的普查与认证最为关键,没有完备的基础数据,后续管理无从谈起;管理短板也必须补上,只有避免“路面归交警、小区不要紧”的治理空白,才不会涌现“见缝插针”式的乱停放。再比如,有学者提出可以利用社区白天闲置车位实现车位共享,但增收的停车费如何共享,却有赖于更完善的业主委员会治理。这一系列问题都表明:解决停车难,仅有一个城市级的智慧交通基础架构还不够,关键要有一个政府、企业、社会、个人相调适的智慧治理架构。
智慧停车系统的目标,绝不止于方便停车,更在于有效调节车流,这便需要人们直面一个烧脑的思考题:停车管理到底是公益还是生意?从2015 年底国家发改委推行“不同区域、不同位置、不同车型、不同时段停车服务差别收费”来看,停车费尤其是民营资本独资的停车场收费已经放开;然而因为担心乱收费,各地对停车费的事实价格管制依然存在。智慧停车,能否实现明码标价之下的价格浮动,助推各地突破价格管理的矛盾心态?这可能是影响停车智慧程度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该说,加快发展智慧停车已经成为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子课题,考验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更检验着城市运用互联网+交通管理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如果每一个城市都能落实城市级的智慧停车方案,不仅有助于化解停车不便带来的心塞,也有望纾解城市交通拥堵,让城市多点从容。
如何指导学生评论这篇文章?思路在哪里?
思路就在思维模式中。
一、“智慧”在哪里?列出一二三。(二号模式)
二、潜力在哪里?列出一二三。(二号模式)
三、群众的声音!(三号模式)
四、各类车位的功能(一号模式)
4 为教育改革筑牢制度基座
现代教育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归根结底要靠人才、靠教育,这也正是《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所致力的目标。
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期盼。中办、国办近日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一经公布便牵动人心。人们期待,这份纲举目张的改革蓝图,能够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提供制度支撑。
通读《意见》全文,现代教育、学生本位,可以说是贯穿各项改革的关键词。不论是学前教育强调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义务教育强调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还是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的职业教育,以及强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都可以看出现代教育理念的浸润。现代教育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归根结底要靠人才、靠教育,这也正是《意见》所致力的目标: 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今天,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解决问题需要制度改革,也需要理念革新。比如,现在社会上有一股急于求成的教育观念,有人戏称“把起跑线划在了娘胎里”,很多家长生怕孩子掉队,拔苗助长,严重的甚至影响到身心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没有捷径可走,社会要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摒弃浮躁功利的情绪,脚踏实地,因材施教。正如有教育家所强调的,“在现实生活中所有的人不可能也不应该都变成一模一样”。在这一点上,《意见》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倡导以人为本,鼓励全面发展,让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成长模式。
时代的前进方向也是教育改革的指针。我们处于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各种科技进步不断涌现,以互联网、新能源、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科技产业正在重塑整个世界,对知识结构和教育体系也形成巨大的冲击,教育需要适时而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大力宣传普及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全面发展、人人皆可成才、终身学习等科学教育理念。”《意见》中的这一要求,正顺应了时代的潮流。相应地,政府和社会也要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普及宣传最新的人文和科学知识,为民众搭起终身学习的桥梁,为社会培养可塑性强、能持续学习的人才。
未来的国际竞争,是围绕人才展开的竞争。作为人才孵化器的大学,要着眼一流的事业、培养一流的人才。完善中国特色的大学制度,是《意见》的一大看点。不久前,教育部公布了“双一流”名单,相信这一国家战略将有力推动中国的大学建设,使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为建成高等教育强国打下基础。而随着科研体制改革、科研评价机制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等相关改革的推进,中国的大学将加速高素质人才培养,提高国民整体受教育水平,以迎接未来的高水平竞争。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中国由大国迈向强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一带一路” 建设,对多元多样的人才需求更加强烈,对高端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紧迫。未来,需要将各项改革内容细化、量化,确保能够落实到位。以前瞻性眼光看待问题,保障完成教育改革主要目标,教育改革必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如何指导学生评论这篇文章?思路在哪里?
思路就在思维模式中。
一、中国教育,问题何在。(二号模式)
二、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药方。(二号模式)
三、他山之石,哪些可用?(二号模式)
四、克服弊端,时不我待!(十二号模式)
5. 人生马拉松何须“抢跑”
更加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成长规律、注重精神培养,让成功的内涵更为丰富多元,我们才能真正放松下来,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时值开学季,有关教育的话题格外引人关注。近期,上海一位68 岁退休教授撰写了一篇有关“幼升小”的文章,在网络空间引发强烈共鸣。文中写道,上海有个说法:小孩考上上海四大民办小学,是“牛蛙”;若没考上,则是“青蛙”。想要赢得“幼升小牛蛙战争”,从 3 岁开始就得全力准备,竞争激烈。媒体调查发现,在整个学前教育特别是“幼升小”阶段,不少家长提早布局“超前教育”,在孩子还未到起点时就已开始抢跑。
“恐慌”“焦虑”的背后,有多方面原因。而把考学生变成“考家长”,要求家长作答类似公务员行测题的问卷,填写包括外祖父母学历在内的背景调查表,一些学校的推波助澜无疑加剧了这种情绪。正因如此,上海就曾对这种有违义务教育法、有损教育公平和中小学生权益的行为进行通报批评,并对学校和相关负责人进行追责,可以说是有力纠偏。
在以时间为横轴、知识为纵轴的成长坐标系上,学前突击教育的效果确实立竿见影。今天,鲜有家长能在与自己孩子相同的年纪,熟练掌握上千汉字和一百以内的加减法,甚至说一口流利的外语。但是,当越来越多的标签成为“茁壮成长”的代名词,当形形色色的培训机构占据了日常生活,孩子的“开学典礼”可谓来得太早,缩短了无忧无虑的童年。难怪有孩子感慨:“我喜欢寒假,不喜欢暑假,因为老师过年会回家。”令人心酸的话语,折射出孩子苦涩的心境,更值得成年人省思。
楼能建多高,取决于地基有多深。一味为了超前而教育,可能是舍本逐末。学前教育的目的不是机械记忆,而是启发大脑、激发潜能,为今后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倘若因为提前认识了几个字、背过了几首诗就自鸣得意,不重视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培养,那么家长的一厢情愿,只能与孩子的成长规律相违背,与学前教育的初衷渐行渐远。
人们想起童年都是美好的、最难忘的,童年也是人的一生中经常会回忆的时光。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忽视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要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家长、学校与社会都应充分认识到,孩子永远是教育的核心,不能因功利心态、短期绩效而牺牲掉童年应有的快乐与幸福。
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016 年中国中小学辅导机构市场规模超8000 亿元。这说明,不只是“幼升小”,“恐慌式抢跑”“集体性焦虑”弥漫在整个教育阶段。有人曾对此打过比方:在电影院里,观众都是坐着看电影,但当前排观众站了起来,后排的人会纷纷效仿,最后整个影院的人都选择站立观影。在教育资源的分配还未能达到高位公平的情况下,这样的焦虑可以理解也值得关注。做大蛋糕也分好蛋糕,在缓解教育焦虑上同样重要。作为家长,或许也需要反思,相较于孩子的成长,自己是不是更在意孩子在同龄人中的位置?进而言之,在社会层面,如果成功的概念是单一的、评价的机制是一元的,“牛蛙的战争”是否会一再演绎?
人生是场马拉松,比的是持续发力。“抢跑”不一定能赢,反而可能给孩子留下一段空白的童年。不久前,一则小朋友在雨水中滑滑梯的视频被热转,有人直呼:“孩子们的欢笑声让我的心都快要融化了,这才是童年的味道。”更加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成长规律、注重精神培养,让成功的内涵更为丰富多元,我们才能真正放松下来,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如何指导学生评论这篇文章?思路在哪里?
思路就在思维模式中。
一、“抢跑”的三大因素是什么?(一号模式)
二、“抢跑”的危害有哪些“(二号模式)
三、“抢跑”的后果多严重?(十二模式)
四、“抢跑”的现状如何治理?(二号模式)
相关文档
- 【语文】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02021-06-0518页
-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2021-06-0515页
-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3文明的对话认2021-06-053页
-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2021-06-0525页
- 河南省周口市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22021-06-0524页
- 山东省泰安市2020届高三6月全真模2021-06-0513页
-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2021-06-0518页
-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第四中学2019-22021-06-0534页
-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语文4-11《就任2021-06-057页
-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5文学2021-06-05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