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01 KB
  • 2021-06-05 发布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演练稳达标2文言文中句子的翻译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中句子的翻译 高效演练·稳达标 一、(2017·开封模拟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5 分) 他日,上问袁枢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曰:“可与寺监簿。”于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对, 即因史书以言曰:“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 垂法万世。”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上曰:“朕不至与 此曹图事帷幄中。”枢谢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 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章悖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曰:“吾为史官, 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曰:“无愧古良史。” 权工部郎官,累迁兼吏部郎官。两淮旱,命廉视真、杨、庐、和四郡。归陈两淮形势, 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 戒不虞。瓜洲新城,专为退保,金使过而指议,淮人闻而叹嗟。谁为陛下建此策也?” 迁大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其事 以闻,人为危之。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诏权工部侍郎。因论大理狱 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光宗受禅,叙复元官。 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楚故城楚观在焉,为 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虞。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开禧元年,卒,年七十五。 创作《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 (选自《宋史·袁枢传》,有删改) 1.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瓜洲新城,专为退保,金使过而指议,淮人闻而叹嗟。谁为陛下建此策也?(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楚故城楚观在焉,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虞。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袁枢于是依次陈述古代的事,从汉武帝以后到唐文宗,偏听奸邪谄媚的话,以致造 成祸乱。 2.我是史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是不隐瞒,宁愿对不起老乡,不可以对不起天下后世的公正评 论。 3.瓜洲是新城,却专门打算撤退自保,金朝使节路过对其指点、议论,淮人听说感叹不已。 谁为陛下提出这个策略? 4.皇帝生气,立即罢免了冷世光,以朝廷官员的身份弹劾御史,实际是从袁枢开始的。 5.楚国的旧城楚观还在,建草房,迁移百姓居住在那里,以防万一。种树木几万株,作为屏 障,百姓感激他。 附【译文】 后来有一天,皇帝问袁枢现任什么官,龚茂良按实回答,皇帝说:“可以任他为寺监簿。” 于是用大宗正簿的官召他上朝进见,就根据史书进言说:“我私下听说陛下曾读《通鉴》, 多次有教导的话,看到诸葛亮谈论两汉兴衰的原因,有(‘小人不可不去’的)告诫,流传示 范万世。”于是依次陈述古代的事,从汉武帝以后到唐文宗,偏听奸邪谄媚的话,以致造成 祸乱。皇帝说:“我不至于和这些人在帐中策划国事。”袁枢道歉说:“陛下的话说到这里, 是天下人的福气。” 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分工负责国史传记。章悖因为是袁枢的同乡,委婉地请求袁枢用文 辞修饰他的传记,袁枢说:“我是史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是不隐瞒,宁愿对不起老乡,不可 以对不起天下后世的公正评论。”当时宰相赵雄总管修史的事,见到这事感叹说:“不愧于 古代的优秀史官。” 袁枢任工部郎官,历升吏部郎官。两淮干旱,皇上令袁枢巡视真州、扬州、庐州、和州 四郡。回朝后他陈述两淮的形势,说:“两淮坚固那么长江可守得住,今天只知道防备长江, 不知道保住淮河,置重兵于江南,把空城放弃在淮河流域,这不是警惕不测事件的做法。瓜 洲是新城,却专门打算撤退自保,金朝使节路过对其指点、议论,淮人听说感叹不已。谁为 陛下提出这个策略?” 升任大理少卿。通州百姓高氏因为产业的事被关进大理狱,殿中侍御史冷世光接受巨额 贿赂偏斜包庇高氏,袁枢原原本本地把事情报告给皇帝,大家替袁枢担心。皇帝生气,立即 罢免了冷世光,以朝廷官员的身份弹劾御史,实际是从袁枢开始的。朝廷下诏让袁枢代理工 部侍郎。由于议论大理寺案件请求调外地就职,有给他郡守的任命,接着贬官两级,停止以 前的任命。光宗继位,恢复原来的官职。 提拔为右文殿修撰、江陵府知府。江陵靠近长江,每年被冲垮成一片汪洋,百姓无处安 身。楚国的旧城楚观还在,建草房,迁移百姓居住在那里,以防万一。种树木几万株,作为 屏障,百姓感激他。开禧元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作《易传解义》和《辩异》《童子问》等书藏在家里。 二、(2017·咸宁模拟,改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5 分) 吴充,字冲卿,建州浦城人。未冠举进士,入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等辈多与宗 室狎,充齿最少,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选人胡宗尧坐小累,不得改京官。判铨欧阳 修为之请,仇家谮修以为党宿,诏出修同州。充言:“修忠直,不宜用谗逐。若以为私,则 臣愿与修同贬。”于是修复留,而充改知大常礼院,后知谏院,王安石参知政事,充子安持, 其婿也,引嫌解谏职,为翰林学士。三年,拜枢密副使。王韶取洮州,蕃酋木征遁去,充请 招还故地,縻以爵秩,使自领所部,永为外臣,无庸复列置郡县,殚财屈力。时方以开拓付 韶,充言不用。 八年,进枢密使。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之。安 石去,遂代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充欲有所变革,乞召还司马光数十人。光亦以 充可告语,与之书曰:“自新法之行,中外汹汹。民困于烦苛,日夜引领,冀朝廷觉悟,一 变敝法。”充深思之,终不能用。 王珪与充并相,忌充,阴掣其肘。而充素恶蔡确,确治相州狱,辅安持及亲戚、官属考 治,欲钩致充语,帝独明其亡他。及确之预政,充与议变法于前,数为所诎。安南师出无功, 而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 元丰三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卒,年六十。充内行修饬,事兄甚谨。为相务安静,性沉密, 时家人语,未尝及国家事,所言于上,人莫知者。将终,戒妻子勿以私事干朝廷,帝益悲之。 世谓充心正而力不足,讥其知不可而弗能勇退也。 (节选自《宋史·吴充传》) 1.修忠直,不宜用谗逐。若以为私,则臣愿与修同贬。(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韶取洮州,蕃酋木征遁去,充请招还故地,縻以爵秩,使自领所部,永为外臣,无庸复 列置郡县,殚财屈力。(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之。(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新法之行,中外汹汹。民困于烦苛,日夜引领,冀朝廷觉悟,一变敝法。(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安南师出无功,而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同列困毁, 积忧畏,疾益侵。(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欧阳修因为忠直提拔做侍从之臣,不应该因为谗言而被贬逐(外放,放逐)。若认为 是出于私心(偏私),那我甘愿和欧阳修一同受贬。 2.王韶攻取洮州,蕃地的首领木征逃离,吴充请求招揽他回故地,用爵位和官俸笼络他,使 他统领属下,永做番臣,朝廷也不用再设置郡县,耗财费力。 3.吴充不赞成(认可)王安石的做法,多次向皇上说政事不利。皇帝明察他中立无偏向,想任 命他为相。 4.自从新法实行,朝廷内外纷扰不安。百姓被烦杂苛政所困,日夜翘首,盼望朝廷醒悟,变 革弊法。 5.征安南师出无功,知谏院张璪又说吴充给郭逵写信,阻止他进军,又立罪案。吴充多次遭 到同朝官员围攻诋毁,忧畏交集,病更重。 附【译文】 吴充,字冲卿,建州浦城人。未到二十岁就考中进士,入朝担任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 授。同列大多和皇族亲密往来,吴充年纪最小,却只因为严肃受到敬畏,相继设讲席传授经 义。候选官员胡宗尧因小事牵连获罪,不得改任京官。判铨欧阳修为他求情,仇家诬陷欧阳 修偏袒同党,朝廷下诏外放欧阳修知同州。吴充上言:“欧阳修因为忠直提拔做侍从之臣, 不应该因为谗言而被贬逐(外放,放逐)。若认为是出于私心(偏私),那我甘愿和欧阳修一同 受贬。”于是欧阳修再留任,而吴充改知太常礼院,后来同知谏院。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 吴充的儿子吴安持,是他的女婿,吴充为避嫌解除谏官的职务,担任翰林学士。过了三年, 被任命为枢密副使。王韶攻取洮州,蕃地的首领木征逃离,吴充请求招揽他回故地,用爵位 和官俸笼络他,使他统领属下,永做番臣,朝廷也不用再设置郡县,耗财费力。当时朝廷正 把开拓疆土的任务交给王韶,所以吴充的话不被采纳。 过了八年,吴充升为枢密使。吴充不赞成(认可)王安石的做法,多次向皇上说政事不利。 皇帝明察他中立无偏向,想任命他为相。王安石离开后,他就代理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监修国史。吴充想改革政事,请求朝廷召回司马光等几十人。司马光也认为吴充是可以讲真 话的,写信给他说:“自从新法实行,朝廷内外纷扰不安。百姓被烦杂苛政所困,日夜翘首, 盼望朝廷醒悟,变革弊法。”吴充深入地思考后,最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王珪和吴充一同担任丞相,妒忌吴充,暗地牵制他。而吴充向来厌恶蔡确,蔡确审理相 州案件,逮捕吴安持及亲戚、属官拷问治罪,欲牵连罗致到关于吴充的事情,唯独皇帝明察 他没有什么事。等到蔡确参与政事,吴充与他在皇上面前讨论变法,多次被他责斥。征安南 师出无功,知谏院张璪又说吴充给郭逵写信,阻止他进军,又立罪案。吴充多次遭到同朝官 员围攻诋毁,忧畏交集,病更重。元丰三年,被罢免相职做观文殿大学士。卒年六十岁。吴 充注重品德修养,对待兄长十分周到。处理政事追求安定。性格沉稳周密,对家人说话,从 未提及国家的事情,对皇上所说的话,也没有人能知道。临终时,他告诫妻子不要拿私事要 求朝廷,皇上更为之悲伤。世人说他心正而力不足,批评他明知不可却不能激流勇退。 三、(2017·海南模拟,改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5 分)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 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 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 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 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 代为御 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拾遗、补阙 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改为秘书丞。 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 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 恳切,竟罢去之。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 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 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 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 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 罢去之。(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 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 2.元和元年,宰相杜佑的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坚持说不可以,不久降职为左拾遗。 3.新罗人金忠义因为投机取巧进用,官做到少府监,他的儿子以门荫当上了两馆的生徒。 4.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止一两个,而韦贯之更是坚持己见。他不久 又上疏陈述金忠义不应当玷污朝廷官吏的名册,词理恳切,金忠义的官职终于被免去。 5.这件事就停止不办了。张宿对此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张宿)诬陷他 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 附【译文】 韦贯之,名纯,因避宪宗名讳,所以以字行于世。年轻时就考中进士科。德宗末年,有 人把韦贯之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举起笏板给人看他所记下来的名字,说:“这是他的姓 名,和我住在同一坊里,一向就听说他很贤能,希望认识他,然后引荐给皇上。”推荐的人 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一去而明天就能受到庆 贺。”韦贯之唯诺而已,但几年中始终不肯前往,这件事之后他的官位也没有升迁。 永贞年间,韦贯之才被授任为监察御史。他上书举荐小弟韦 代替自己任监察御史,当 时议论不认为这是徇私枉法。于是转任右补阙,而韦 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元和元年,宰 相杜佑的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坚持说不可以,不久降职为左拾遗。他再次上奏说:“拾 遗、补阙虽然品级不同,但都是谏官。父亲任宰相,儿子任谏官,如果政事有得失,做儿子 的不可能去议论父亲。”于是杜从郁改任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因为投机取巧进用,官做到 少府监,他的儿子以门荫当上了两馆的生徒。韦贯之扣住他的册籍不下发,并说:“工商家 出身的子弟,不应当做官。”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止一两个,而韦 贯之更是坚持己见。他不久又上疏陈述金忠义不应当玷污朝廷官吏的名册,词理恳切,金忠 义的官职终于被免去。 有个叫张宿的人,很有口才,受到宪宗的宠幸,被提升为左补阙。张宿将要出使淄青, 宰相裴度要替他请求章服。韦贯之说:“此人已备受皇帝宠幸,为何还要再给他优厚的宠幸 呢?”于是这件事就停了下来。张宿因此对他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张 宿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不到十天,又外任为湖南观察使。 后来又罢为太子詹事,在东都分司任职。穆宗即位,随即下令授拜他为河南尹,召入朝廷任 工部尚书,还未赴任,去世,终年六十二岁,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贞。 四、(2017·菏泽模拟,改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5 分) 赵希乾,南丰东门人,幼丧父,以织布为业。年十七,母抱病月余,日夜祈祷身代,不 少愈。往问吉凶于日者,日者推测素验,言母命无生理。又往卜于市,占者复言不吉,希乾 踟蹰不去,曰:“何以救母病?”占者恶其烦数,曰:“汝母病必不治,若欲求愈,无乃割 心救之耶?”希乾归,侍母左右,见病益危笃。时日光斜射床席,形影孑立,寂寂旁无一人。 希乾忽起去,笥中得薙发小刀,立于窗外,剖胸,深寸许,以手入取其心,不可得。忽风声 震飒,门户胥动,以为有人至。四顾周章,急取得肠,抽出,割数寸。盖人惊则心上忡,肠 盘旋满胸腹云。希乾置肠于釜上,昏仆就室而卧。顷刻,母姑来视病,见釜上物,以为希乾 股肉也,烹而进之母。再视希乾,则血淋漓心腹间,不能出声,始知希乾为割心矣。 甘表曰:朝廷不旌毁伤愚孝,尚矣。然希乾一念之诚,若有以通天地、格神鬼也,岂不 可嘉哉?汤公惕庵最恶言希乾事,予则以为应出特典,一加旌赏。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 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旌之,谁能不旌之?然旌而不传不 若不旌而传也。安得龙门之书以施于后世哉?呜呼,古今忠孝之士,非愚不能成。而世之身 没而名不传者,又何多也?悲夫! (选自《虞初新志》上海古籍,有删节) 1.母抱病月余,日夜祈祷身代,不少愈。(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母病必不治,若欲求愈,无乃割心救之耶?(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盖人惊则心上忡,肠盘旋满胸腹云。希乾置肠于釜上,昏仆就室而卧。(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希乾一念之诚,若有以通天地、格神鬼也,岂不可嘉哉?(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旌之, 谁能不旌之?(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母亲患病一个多月,(赵希乾)日夜祈祷自己代替母亲(生病),(但母亲)没有稍稍好 转。 2.你母亲的病一定没法治好了,要想痊愈,恐怕要割心救她了吧? 3.大概说的是人在惊慌时就忧虑不安心脏向上悬起,肠子迂回重叠布满胸腹。赵希乾把肠子 放在锅上,(然后)昏迷仆倒在内室。 4.然而赵希乾一个念头之间的诚心,好像有用来感动天地、鬼神的办法,难道不可以嘉奖吗? 5.大概事情不可效仿但可以传扬,使人们知道孝行感化的程度,虽然剖开胸膛割断肠子然而 没有死,难道不是上天在以此来表彰他吗? 附【译文】 赵希乾,是南丰东门人,幼年丧父,以织布为生。十七岁时,母亲患病一个多月,(赵 希乾)日夜祈祷自己代替母亲(生病),(但母亲)没有稍稍好转。前往向占卜的人询问吉利不 吉利,占卜的人的推测一向灵验,说母亲性命没有活的可能。又到市集上去占卜,占卜的人 也说不吉利。赵希乾徘徊不肯离开,说:“用什么办法可以治疗母亲的病症?”占卜的人讨 厌他频繁询问,说:“你母亲的病一定没法治好了,要想痊愈,恐怕要割心救她了吧?”赵 希乾回到家中,侍奉在母亲左右,看见母亲的病情更加危重。当时阳光斜斜照在床上的席子 上,只有自己和影子孤立无依,孤寂地旁边没有一个人。赵希乾忽然起身离开,从竹筐中取 得剃发的小刀,站在窗外,剖开胸膛,深一寸多,把手伸进去取自己的心,没能取到。忽然 风声飒飒,门窗都震动起来,认为有人来了。环顾四周非常恐惧,仓促中取得肠子,抽出来, 割下几寸。大概说的是人在惊慌时就忧虑不安心脏向上悬起,肠子迂回重叠布满胸腹。赵希 乾把肠子放在锅上,(然后)昏迷仆倒在内室。不一会儿,姑母来探望母亲的病情,看见锅上 的东西,认为是赵希乾大腿上的肉,煮了给他母亲吃。再看赵希乾,心腹间鲜血淋漓,不能 出声,才知道赵希乾为他母亲割了心。 甘表说:朝廷不表彰伤害身体这种愚孝的做法,时间很久远了。然而赵希乾一个念头之 间的诚心,好像有用来感动天地、鬼神的办法,难道不可以嘉奖吗?汤惕庵先生最讨厌谈论 赵希乾的事情,我却认为应该制定特别典章,加以表彰奖赏。大概事情不可效仿但可以传扬, 使人们知道孝行感化的程度,虽然剖开胸膛割断肠子然而没有死,难道不是上天在以此来表 彰他吗?上天都表扬他,还有谁能不表扬他呢?然而表彰了却不为他作传,不如不表彰却为 他作传啊。怎么能够让史书记载并在后世流传呢?哎,从古至今忠诚孝顺的人,不是愚笨之 人不能成就。然而世上的人死去名声不能流传的,又有多少呢?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