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 M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土谷祠.(cí) 舂.米(chōnɡ) 根柢.(dǐ)
忌讳.(huì) 癞疮.疤(chuānɡ) 敌忾.(kài)
下箸.(zhù) 醉醺.醺(xūn) 口讷.(nè)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场
散场.(chǎnɡ)
场.院(chánɡ) (2)畜
畜.生(chù)
畜.牧(xù)
(3)剥
剥.削(bō)
剥.皮(bāo)
2.语境辨析法
(1)薄(bò)荷油味不薄(báo),很受欢迎,但要薄(bó)利多销。
(2)有闲心思量(liánɡ)她,没度量(liànɡ)宽容她。野外测量(liánɡ)要量(liànɡ)力
而行。
二、写对字形
(1)
miǎo(渺)茫
缥 miǎo(缈) (2)
jí(籍)贯
狼 jí(藉)
(3)
口 nè(讷)
nà(呐)喊 (4)
忌 huì(讳)
经 wěi(纬)
- 2 -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奚落·数落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讥讽嘲笑。
数落:列举过失而指责,泛指责备;列举着说。
(2)报复·抱负
报复: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
抱负:远大的志向。
2.明确词义
(1)出言无状:说话时超越了自己的身份、地位,显得无礼。
(2)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3)同仇敌忾:全体一起痛恨敌人。忾,愤恨。
[语言运用]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音、字形和词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
在阿 Q 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一件的屈辱,因为王胡以络腮胡子的
缺点,向来只被他溪.落,从没有溪.落他,更不必说动手了。而他现在竟动手,很
意外,难道真如市上所说,皇帝已经停了考,不要秀才和举人了,因此赵家减了
威风,因此他们也便小觑.(xū)了他么?
阿 Q 莫衷一是....的站着。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溪—奚 (xū)—(qù) 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阿 Q 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
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 Q 站了一刻,心里想, “________”于是也心满意足
的得胜的走了。
A.儿子总是把我打,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B.我总是被儿子打,现在的世界真不像话……
C.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D.儿子总算把我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话……
C [紧跟前面的“想”,主语应是“我”; “像样”是针对“世界”说的,
- 3 -
而“像话”则针对某一事件。]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阿 Q 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连他先前的“行状”也渺茫。因为未庄的人
们之于阿 Q,他只要帮忙,只拿他玩笑,从来没有留心他的“行状”的。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他只要帮忙”中途易辙,应改为“只要他帮忙”。
[资料链接]
民族魂——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以笔代戈,战斗一
生,被誉为“民族魂”。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 年 5 月
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后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
《彷徨》等专集。从 1927
年到 1935 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后十年的杂文,
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
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
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阿 Q 正传》写于 1921 年。当时,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
帝制,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封建制度,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只是形式上的胜利。鲁
迅先生以锐利的、深邃的目光,深刻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对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结。《阿 Q 正传》为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
一个病态的社会和病态社会下畸形的中国人。
[文本鉴赏]
- 4 -
通过记叙阿 Q 的“精神胜利法”,讽刺了以阿 Q 为代表的旧中国下层人民愚
昧落后和麻木不仁,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封建道德对劳动人民的麻醉和毒害,
从而表达了作者改良悲惨的人生、唤醒沉睡的民众的愿望。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答案] ①挨打的荣耀 ②怕硬篇 ③精神胜利法乃快乐之道
任务一 赏析语言,理解句意
1.第三章开头一句中“蒙”这个词有何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个“蒙”字形象地刻画了阿 Q 以及看客们的那种以丧失人格为代
价换来盲目的趋炎附势的变态心理。
2.阿 Q“耸了肩膀等候着”“假洋鬼子”来打,“等候”一词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个词用得妙在不仅表明奴隶性,被动挨打不敢反抗;更在表明他主
动地接受惩罚,把奴性人格加深,变成某种受虐狂,阿 Q 的可悲之处也就在这里,
不觉悟,反以之为然。
3.“阿 Q 此后倒得意了许多年”中阿 Q“得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
[答案] 阿 Q 的“得意”是因受了赵太爷的打而换来人们对他的“格外尊
敬”。作者此处用反语,乃意在说明阿 Q 的可悲。
4.“我总算被儿子打了”这个想法表现了阿 Q 什么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里运用了幽默讽刺的手法,阿 Q 实际上失败了,但又不愿意面对
失败,而找些借口来安慰自己,同样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
5.阿 Q“十分得意的笑”,店里人“九分得意的笑”,这是为什么?这揭示
出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在这里这样写,运用了幽默和夸张的手法,揭示出“酒店里的
人”缺乏同情心,心灵卑微。他们虽然没有亲自动手调戏小尼姑,却也不比阿 Q
好多少,只少一分,是九分。
任务二 分析人物形象
6.请根据课文内容,概括一下阿 Q 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②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③狭隘保守又盲目
趋时,④蛮横霸道又懦弱卑怯,⑤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⑥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
⑦不满现状又安于现状。
小说概括人物形象“五角度”
- 6 -
任务三 分析文本内容
7.面对未庄人的种种不友善的行为,阿 Q 的反应如何?从中可以看出阿 Q
的“精神胜利法”的哪些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于取笑他的人,他会估量对手,区别对待:口讷的他便骂,力气
小的他便打,吃亏之后他便改为怒目而视。——欺软怕硬。②别人揪住他的辫子,
在壁上碰四五个响头,他以“儿子打老子”求得心满意足。——自欺欺人。③人
们经常拿他开玩笑,要他自己说是“人打畜生”,他觉得自己是“第一个能够自轻
自贱的人”,跟状元一样光荣。——自轻自贱。④赌博赢了钱反遭哄抢,他用打自
己的嘴巴的方式,求得打别人的快感。他将自己的遭打与孔庙里的太牢相比,以
遭到有钱有势的赵太爷的打为荣。——自我安慰。⑤等候着挨了“假洋鬼子”的
哭丧棒,反而觉得轻松,并且很快“忘却”,将到酒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
麻木健忘。
8.为什么说阿 Q 这个形象既令人同情又令人痛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令人同情的是阿 Q 悲剧的一生,他受屈辱,贫苦,忍饥挨饿,被
打不绝。他在未庄人的眼里根本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而
已。阿 Q 一无所有,只能住在土谷祠中,靠给人打零工为生,娶妻生子对阿 Q 来
说更是痴心妄想,他已丧失了人格、尊严。②阿 Q 又是可恨的,他沾染了许多陋
习:赌博、喝酒、偷了东西还耍赖,甚至明里暗里地耍流氓,调戏小尼姑。他对
来自统治阶级的迫害麻木不仁,自欺自慰,却用欺侮弱者来发泄自己被别人欺压
的不平之气。
9.从阿 Q 的身世经历与他生活的环境入手,归纳造成他性格扭曲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阿 Q 是一个封建农民,他长期生活在闭塞落后的偏僻乡村,遭受着
封建乡绅的精神毒害和剥削压迫,因而具有本能的反抗精神和革命要求,但这也
导致了他狭隘自私、封建保守的劣根性的形成;他又是一个落后、不觉悟的农民,
长期痛苦、悲惨、屈辱的生活境遇又造就了他的一种变态心理和性格——“精神
胜利法”。
任务四 探究作品价值
10.有人说,在现实生活中,人还是要有点“阿 Q 精神”的,你认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同意。如果没有一点“阿 Q 精神”,那么一个人在现实生活
中承受的压力就会很大。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
挫折。如果没有“阿 Q 精神”的话,人恐怕就会被郁闷的情绪击倒,心理压力会
- 8 -
很大,会无法面对现实生活,无法面对亲朋好友。所以说,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是
需要有一点“阿 Q 精神”的。
(观点二)不同意。“阿 Q 精神”只会使人因虚幻的“精神胜利”的补偿而心
满意足,进而屈服于现实,成为现实环境的奴隶。鲁迅正是基于对这一生存状态
的正视,揭示了人类精神现象的一个重要层面,从而使其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意义
与价值。
(观点三)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生活中需要一些“阿 Q 精神”,它的确能放
松我们的身心,缓解生活的压力,但“阿 Q 精神”不是时时皆能使用的,如果我
们时时都用“阿 Q 精神”,那么我们就丧失了进取的意识,缺失了敏锐的发展观,
我们的人生将会失去意义。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饱蘸.(zhàn) 泅.水(qiú) 傩.送(nuó)
蚱.蜢(zhà) 氽.着(tǔn) 鞶.鼓(pán)
踹.水(chuài) 碧溪岨.(jū) 镇筸.(gān)
俨.然(yǎn) 歇憩.(qì) 糍粑..(cí bā)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吓
恐吓.(hè)
吓.唬(xià) (2)埋
埋.怨(mán)
埋.没(mái)
(3)散
散.会(sàn)
散.漫(sǎn) (4)横
强横.(hèng)
横.竖(héng)
2.语境辨析法
你这着.(zhāo)真绝,让他干着.(zháo)急,又无法着.(zhuó)手应付,心里老是悬
着.(zhe)。
- 9 -
二、写对字形
(1)
茶 dòng(峒)
dòng(恫)吓
dòng(胴)体
(2)
河 pàn(畔)
羁 bàn(绊)
搅 bàn(拌)
(3)
接 rǎng(壤)
rǎng(攘)除
ráng(穰)草
(4)
lǎn(缆)索
浏 lǎn(览)
lǎn(揽)活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流泻·流淌
两者都有液体流动的意思,但适用的范围不同。“流泻”除了适用于液体外,
还可用于光线等;“流淌”只适用于液体。
(2)默默·脉脉
两者都指没有声音,但侧重点不同。“默默”指不说话,不出声,一般侧重
于动作;“脉脉”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一般侧重于感情。
2.明确词义
(1)锣鼓喧阗:各种打击乐器齐奏,声音轰鸣。
(2)平淡无奇:(事物、文章等)平常;没有曲折。
(3)闭口不谈:合上嘴不说话,也比喻不发表意见。
[语言运用]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的正误,并改正。
两个新年虽照例可以看到军营里和各乡来的狮子龙灯,在小教.(jiāo)场迎春,
锣鼓宣.阗大热闹,到了十五夜晚,城中舞龙耍狮子的镇筸兵士,还各自赤裸.着肩
膊,往各处去欢迎炮仗烟火。城中军营里,税关局长公馆,河街上一些大字号,
莫不预先截老毛竹筒,或篓.空棕榈树根株,用洞硝拌和磺炭钢砂,一千槌八百槌
把烟火做好。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jiāo)—(jiào) 宣—喧 篓—镂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到了渡口,那另外一个代理看船的,正把船泊在岸边等候他们。几人渡过溪
- 10 -
到了家中,剥粽子吃。到后________。
A.那人要进城去,让他有火把照路,翠翠赶即为那人点上火把
B.翠翠赶即为那人点上火把,让他有火把照路,那人要进城去
C.那人要进城去,翠翠赶即为那人点上火把,让他有火把照路
D.翠翠赶即为那人点上火把,那人要进城去,让他有火把照路
C [按照时间顺序,首先是那人要进城去,然后才是翠翠为他准备火把,目
的是能“照路”。]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由于为了想早早地看到那迎婚送亲的喜轿,翠翠还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滥用介词造成成分残缺。句子开头的“由于”致使整个句子缺少主
语,应删掉“由于”。
[资料链接]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原名沈岳焕,笔名甲辰、上官碧、休芸芸
等。1926 年出版第一部创作集《鸭子》,有 70 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
主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
主要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特殊风情的乡土文学,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
形式。
《边城》完成于 1934 年 4 月 19 日,是作者的代表作。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
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
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
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
- 11 -
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全篇以
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景美和人性美。
散文化小说
散文化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
新样式。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
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
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在色调平淡的
描写中。
[文本鉴赏]
节选部分主要写了边城民众端午节和中秋节热闹欢乐的场景,展现了边城的
风土人情,表现了翠翠与祖父的至爱亲情,写出了翠翠和傩送的相识以及翠翠由
此产生的朦胧纯真的情愫,昭示了边城人民的淳朴、善良和热情。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答案] ①龙舟比赛和捉鸭游戏 ②回忆
任务一 鉴赏表达技巧
1.小说写端午节热闹的龙舟比赛、捉鸭游戏和人们争相观看的盛大场面,对
故事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端午节的龙舟比赛和捉鸭游戏,印证了这里的民风淳朴。②为下文
- 12 -
展开故事、塑造人物做好了铺垫。正是在这热闹的游戏中,作者让小说的主要人
物翠翠、老船夫、顺顺、天保、傩送等相继出场,并在端午节的活动中展现人物
的性格特点与情感爱好。③端午节的热闹又极具地域色彩,给人展示了一种美不
胜收的风土人情,这也是《边城》的一大特色。
2.请简要赏析下面句子的描写手法。
(1)同时停泊在吊脚楼下的一些船只,上面也有人在摆酒炒菜,把青菜萝卜之
类,倒进滚热油锅里去时发出沙沙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
回到自己身边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以动衬静,细腻传神地表现了翠翠
的内心世界。正是由于环境热闹才显示出翠翠身边的安静,正是由于翠翠正急迫
地等待祖父归来的音讯,才能捕捉到青菜倒入油锅中时发出的沙沙声。
(2)此句运用了细节描写。祖孙二人怅然若失,各怀心事,但又无法说破。祖
父想到孙女到了出嫁的年龄,既高兴又伤感。翠翠看到迎亲的花轿,引发了自己
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3.小说没有细微地描写人物的心理,主要通过对话和感情变化来表现人物的
内心世界。请举例分析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翠翠知道自己误会了傩送,“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
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地随了那火把走去。”翠翠吃惊、羞涩、默
然无语,正是傩送在她心里投下一道影子的表现。②后来翠翠和打火把送她回家
的人重逢,那人调侃翠翠:“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这里河中的鱼,
现在可吞不下你了。”已经“长大了”的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
不说话却笑,表现了翠翠对往事美好的回忆和微妙的感情涟漪。③最后祖父借和
翠翠同岁的新嫁娘暗示翠翠时,“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
- 13 -
静地把船拉动起来”。情窦初开的翠翠并不是对祖父的话无动于衷,而是心有所属,
在默默相思。
任务二 分析人物形象
4.《边城(节选)》中的翠翠是美和爱的化身,沈从文笔下的人情美、人性美完
全在翠翠身上体现了出来。试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纯真、可爱。如回答傩送时的“我是翠翠”那种内心极其着急、希
望有人能认识她的心理,到后来回家回答爷爷“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
大河里鲤鱼吃去了”,既有祖孙情深,又有少女的纯真可爱。②聪明、矜持。如课
文第五部分中顺顺和祖父谈话时,“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
听得清清楚楚”时的神态;第六部分中祖父问及翠翠是否记得去年端午的事情时,
翠翠本来正想起两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但祖父一问,“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的神
气,把头摇摇,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我全记不得!’”③对爱执着、纯
粹。她爱得自然,爱得朦胧,爱得执着,爱得纤尘不染,爱得水晶般纯洁透明;
翠翠爱的方式和在爱情来临时的表现,脱胎于湘西古风犹存的风土人情,典型地
体现了人情、人性美。总之,翠翠是一个善良聪慧温婉多情的少女,外表的温婉
羞涩与内心的炽热多情融为一体,是一个成功而又独特的人物形象。
任务三 分析文本特征
5.结合沈从文小说《边城》,分析散文化的小说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小说结构散文化。本文节选的是《边城》三、四、五、六节,小说
结构散化,没有传统小说的悬念,缺乏引人入胜的故事。第三节主要叙述了“边
城”的端午风俗,后面三节分别采用了追忆过去、回到现在、补叙上一年端午的
情形,叙述了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和内心纠葛。这样在情节上不设中心事件、
人物上不设中心人物的创作方法,使得《边城》在结构上得以大解放,形成了疏
散自如、跳跃多变的散文化结构。
(2)语言的散文化。①如水一般的抒情笔致,语言柔和清丽,明净澄澈,自然
流畅,平缓深远,充溢着水的气息。②语言既质朴自然,又浮沉蕴藉,以诗和散
- 14 -
文的凝重、情致融入乡土写实小说的写作,产生了纯和真的美文效果。《边城》中
对小溪、白塔、老船工工作的渡口环境、气候、祖孙的心态和话语交流,都赋以
诗情画意的散文之美。③描写人的内心活动和人际交流的语言,质朴真诚,内蕴
丰富,意味深长。如二老对翠翠的戏语,“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翠翠念叨着
“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这样的异句重复,显然是作者有意为之,可以从
多个角度看出它的水乡风味,通俗、深刻而耐人寻味。这样质朴而醇厚、淡雅而
明丽,又具有音乐韵律感的语言,显示了语言散文化的魅力。
任务四 探究作品的创作意图
6.有人认为沈从文的《边城》是作者理想的桃花源,也是现实意义上的悲剧。
请谈谈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作家创作时总有自己的表现意图,因此作品中必然有自己的
感情倾向。作者渴望社会现实就像他描写的一样,从这一角度来说,《边城》可以
说是作者理想中的桃花源。而实际情况绝非作品中所写,因此也可以说是现实意
义上的悲剧。
(观点二)作者主张好的作品除了使人获得真善美的感觉外,还应引起人们对人
生向上的憧憬和对当前一切腐烂现实的怀疑。《边城》中美好的环境、人性和人情,
是作者所渴望的,因此可以说是作者理想的桃花源。真正的社会现实当然不同于
小说中所写,有些甚至相当丑恶,但作者以《边城》的美好引发人们对丑恶现实
的怀疑和憎恨,引发人们朝着美好的方向努力进取,有积极的意义,不能说是现
实意义上的悲剧。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心理描写
- 15 -
《阿 Q 正传》中阿 Q 避讳他的癞疮疤,常被闲人戏耍,闲人不但故意犯讳,
还揪住他的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阿 Q 实际上失败了,他又不愿
意接受,于是他“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
样……’”这一段文字深刻地刻画了阿 Q 身上的民族劣根性。我们透过阿 Q 这种
起伏的曲线心迹,就十分清楚地知道阿 Q 精神是胜利的,可谓战无不胜;而现实
生活中的阿 Q 是失败的,可谓不堪一击。小说《边城》并无独白式的内心剖析,
也没有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而是以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细致入微而传神的动
作刻画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写出翠翠的情感萌动,揭示出情窦初开的少女内心的
隐秘。 如文章第四部分结尾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这句话将翠翠因相遇
二老而产生的心理的微妙变化透露了出来。
2.写法指导
心理描写“五方法”
(1)内心独白:通过人物的内心表白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充分地展示
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2)梦境幻觉:作品中的人物由于现实中无法达到某种目标,于是会陷入空想
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常通过幻觉或梦境的形式来得到表现。
(3)动作暗示:动作是人物的体态语言。抓住某一人物的某一个动作,通过具
体描写,表现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动作暗示心理的手法。
(4)神态暗示:一个人的神态变化往往是在特殊事态的刺激下产生的心理波动
的反映,和动作描写一样,成功的神态描写也应该根据表达的目的来选择材料,
抓住最值得写的,最能反映出人物内心活动、性格特点的神态来写。
(5)环境烘托:环境描写可以起到烘托人物心理的作用。
3.迁移运用
请选择一个人物,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描写一个片段,表现其思想动态。字
数在 200 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示例】 凛冽的寒风刮在小辉身上。他跟在老师后面向办公室走去,
心中忐忑不安:“怎么办?怎么会连作业都忘记写?希望老师能放过我……对了,
就说是妈妈生病了,因为照顾妈妈所以没有写作业!唉,不行不行。那……说是
把作业本落在学校了?可是,老师怎么会相信呢?哎呀,老师不会要把家长叫来
学校吧?那可惨了……上帝啊,保佑我吧。我亲爱的老师啊,您狠狠骂我吧,只
要不叫我家长来就行……”
[素材采撷]
一
1.素材积累
阿 Q 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是一种麻醉剂,它使得阿 Q
不能正视自己的现实处境,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悲惨命运,虽然受尽欺凌,却
并无真正的不平。但换个角度来看待,精神胜利法也有其可取之处。
【应用角度】 “退让”“正视现实”“变通”等。
2.素材应用
当一个人面对挫折、失败甚至灾难而消沉失望的时候,不妨来点“精神胜利
法”。阿 Q 的“精神胜利法”,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可以看作是一种豁达,是一
种退让。常言道“退一步海阔天空”,每个人都要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的得与失。
退让不是妥协,是一种迂回;退让不是放弃,是一种睿智。退让能让人重新认识
到自身的价值,重新调整人生的航向,重新决定自己前行的路径,以便更快、更
好地到达预设的终点。
二
1.素材积累
在《边城》第五部分中,作家沈从文写道:“鞭炮放过一阵后,用长凳脚绑
着的大筒烟火,在敞坪一端燃起了引线,先是咝咝地流泻白光,慢慢地这白光便
吼啸起来,做出如雷如虎惊人的声音,白光向上空冲去,高至二十丈,下落时便
洒散着满天花雨。人人把颈脖缩着,又怕又欢喜。玩灯的兵士,却在火花中绕着
圈子,俨然毫不在意的样子。”在这里,作者把湘西质朴、纯美的习俗展现在我
们面前。湘西是美的,作者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
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
- 17 -
的澄澈纯净。
【应用角度】 “美”“诗意”“爱”“人性”“和谐”“精神家园”等。
2.素材应用
掬一杯清水,我便醉倒在春风里。空气中尽是幽幽的香气,那些无比珍贵的
年华从指尖绕过,无声无息。
诗意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意是徐志摩的“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诗意是沈从文的如诗如画、如梦如烟、田园牧歌式的美丽的湘
西世界。每个与文字有着不解之缘的人,都在现实中或是梦中追寻着那个诗意的
心灵港湾。我们的生活不是至善至美的,但我们的心灵却可充满诗意。
诗意可以是一杯香茗,可以是一池清水,可以是一缕花香。在这千变万化的
世界里,任何东西都蕴藏着诗意。而我们就在这无限的诗意中生活。
[积文化常识]
1.除有钱之外,就因为都是文童..的爹爹。
文童:即“童生”。明清科举制度,凡在县学列名学习准备考秀才的人,不
论年龄大小,都称为“童生”或“儒童”,也俗称“文童”。这里指赵太爷的儿
子赵秀才和钱太爷的儿子假洋鬼子。
明清科举简表
- 18 -
节日习俗
2.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
(1)端午:又称端五、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
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2)中秋: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
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
(3)过年: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
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春节习俗有燃鞭炮、贴春联、挂年
画、拜年等。
[诵国学经典]
[先贤语录]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选自《论语·为政》)
[古文今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
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
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不越出规矩。”
[知行启迪]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
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
个阶段:15 岁到 40 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50 岁、60 岁是安身立命的阶段,也就
- 19 -
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70 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
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
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
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
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
适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