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50 KB
  • 2021-06-06 发布

山东省新高考测评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试卷类型:A 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 10 月联考试题 高二语文 2020.10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座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铺张浪费绝非小事,不仅因为它脱离我国基本国情,背离优秀传统文化,还在于它败坏 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目前,我国各种浪费现象触目惊心,其中,公款浪费更是危害巨大、 影响恶劣。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更需要党政机关和领导干 部率先垂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跟着一级学。 浪费也是腐败,节约也是政绩。各地区各部门要清醒地认识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任由铺张浪费等不良之风蔓延,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党就会失去根基, 失去血脉,失去力量。要从严治党、取信于民,必须把“反浪费”当成一项政治任务,作为 改进作风的突破口,作为坚持党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抓手,作为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有效途 径。从而以党风促政风,以政风带民风,有效净化我们的社会风气,培育健康向上的文明风 尚。 把“反浪费”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既要让人们看到立竿见影的变化,更要研究长期有效 的机制。一方面,作为转变作风的重要内容,“反浪费”等不得,慢不得,必须从现在抓起, 从两会和春节抓起,让人民群众看到新气象新风尚;另一方面,也要避免一阵风、一呼隆, 制定针对性、操作性更强的约束和惩戒措施,把根治公款浪费“顽疾”作为衡量执政能力的 重要标尺。 - 2 - 材料二: 近日,武汉多地餐馆推出半份菜、小份菜,多人就餐时倡导“N-1”点餐,餐后倡导打 包……记者在湖北、上海、福建等多地走访发现,各地着力推动厉行节约,遏制“舌尖浪费”, 部分行业协会、餐饮单位“新招”频出。新举措能否得到有效落实?如何才能更好尽快构建 长效机制? 厉行节约,从自身做起。吃饭点餐时要适量点菜,减少浪费,也提倡餐后打包。只有从 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才能减少粮食的浪费。公职人员是这场“文明战争”不可或缺 的风向标,应加强对其中违纪背德行为的监督问责,对公款浪费的严惩不贷,对自费宴请的 过度浪费也要予以必要的批评训诚。让全社会都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推动餐桌减重、面子减 负、人心减压。珍惜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从自身做起,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建厉行 节约的社会风气。 厉行节约,构建长效机制。政府要建立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加强监督和监管。各地餐饮 业协会可以把相关倡议书的落实情况,纳入协会的相关评比工作之中;建立关于餐饮浪费行 为的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等制度机制;指导推动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将“光盘行动”等要求 纳入文明餐厅、放心餐厅、绿色餐厅评选指标体系;探索设立餐饮企业“红黑榜”名单。同 时,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 将“光盘行动”进行到底,厉行节约要一直在“路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敬天惜粮、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充分发挥 优秀的民族精神。节用裕民,节俭兴国,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坚决制止餐饮 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必须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材料三: 中共十八大以来,从习近平总书记在《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 料上作出批示,要求“浪费之风务必狠刹”,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关于厉 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等法规制度的贯彻实施,餐饮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 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但鉴于经济社会的飞快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有些人认为已经没有必要再勤 俭节约了,甚至养成了讲排场、比阔气、搞攀比的陋习,还有些人主张浪费能拉动内需、刺 激消费,致使铺张浪费的现象仍屡屡发生。一些“吃播”标榜“大胃王”吸粉,实则暴饮暴 食、假吃真吐;饭店里许多宴请聚餐,“盛宴”始,“剩宴”终;部分学校等单位也存在食 物浪费问题。据统计,中国每年浪费粮食约 3500 万吨,接近粮食总产量的 6%。 - 3 - 餐饮浪费不是私事,也不是小事,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尽管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我国 人口多、基数大,每人浪费一点,就会给粮食生产带来较大压力,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粮食市场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要时刻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历 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古人的教诲犹在耳畔,历史的教训历历在目。无论发展 到何种程度,勤俭节约的传统决不可丢。 餐饮浪费无助于消费升级,更不会带来健康经济。消费升级,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 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的背景下,浪费行为的本质是对资源的无效 消耗。靠铺张浪费、肆意挥霍换来的经济发展绝不会健康、可持续。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浪费也是腐败,铺张浪费会使得党失去根基,会与群众相脱离,故把“反浪费”作为改进 作风的突破口,厉行节约,从严治党。 B. 要建立厉行节约的长效机制,需要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各餐饮协 会会同相关部门]建章立制,加强监督和监管。 C. 目前,国民餐饮消费中浪费现象严重,摆在我们面前的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我们必须 警钟长鸣,否则会导致经济发展不健康、不可持续。 D. 十八大以来,随着相关法规制度的贯彻实施,党政机关和干部率先垂范,公款餐饮浪费行 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从而开启了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风尚。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餐饮浪费不是私事,也不是小事,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所以无论发展到何种程度,勤俭节 约的传统决不可丢。 B. 人们的消费观念并未改变,才导致铺张浪费现象屡有发生,“盛宴”始,“剩宴”终,令 人痛心。 C. “反浪费”作为政治任务,要把转变作风和建立机制相结合,把根治浪费“顽疾”作为衡 量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 D. 全国人民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就能做到勤俭节约,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建厉行节约 的社会风气。 3. 下列语句不能说明“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一项是( ) A. 每从嘉宴过,摆阔入眸频。海味当餐盛,鸡豚余膳陈。 B. 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 C.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 4 - D. 半铲情盈碗,三餐味绕梁。劝君珍重我,节俭面荣光。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 三则材料都围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展开论述,但是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简析。 【答案】1. D 2. D 3. C 4. ①首先,提出了两个问题:遏制“舌尖浪费”的新举措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如何才能更好尽 快构建长效机制?②其次,从自身做起和构建机制两个角度出发,进一步分析如何更好地落 实好举措。③最后,发出号召,陈述“光盘行动”的实施意义,制止浪费行为,培养节约习 惯。 5. ①材料一从如何治党的角度出发,分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对治党的意义。②材料二具体 分析如何做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分别从自身和机制两个角度谈论怎样厉行节约的问题。 ③材料三从改变群众的消费观念出发,谈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对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意 义。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 项,“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从而开启了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风尚”分析错误, 依据材料三第一段“餐饮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 有效遏制”可知,并没有“开启了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风尚”,只是“餐饮浪费现象有所改 观”。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 项,说法绝对,“就能做到勤俭节约,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建厉行节约的社会风气”分析错 误,依据材料二第二段“珍惜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从自身做起,实现可持续发展, 共建厉行节约的社会风气”可知,“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建厉行节约的社会风气”只是一个 目标,“就能做到”太绝对。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某个观点的理解分析能力。 A 项,主要讲的是嘉宴摆满海味鸡豚,过分的讲究排场,说明了“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 5 - B 项,主要意思是,凡是足以供给的就可以,而那些种种增加的费用,对于人民百姓的利益不 能增加的,英明的君王是一概不去做的,说明了“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C 项,主要意思是强调了一个道理,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困难,这句话指出了人 们生活状态变化的“易”和“难”的特点,不能说明“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D 项,主要意思是强调珍惜粮食,节约光荣,说明了“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故选 C。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先分别概括段落大意,然后理清行文思路。第 1 段讲的是面对“各地着力推动厉行节约”的 新措施,作者不禁产生几个问题,即新举措能否得到有效落实?如何才能更好尽快构建长效 机制?属于提出问题部分;第 2 段指出具体落实新措施的方法,主要从人的角度来讲,即“从 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全社会都积极行动起来”;第 3 段指出具体落实新措施的 方法,主要从制度的角度来讲,即“政府要建立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加强监督和监管”,这 两部分属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部分;第 4 段进行呼吁,“节用裕民,节俭兴国”,让举措 收到实效。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材料一主要针对“公款浪费更是危害巨大、影响恶劣”的现状,指出“需要党政机关和领导 干部率先垂范”,把“反浪费”当成一项政治任务,这些内容都是从如何治党的角度出发的; 材料二主要从自身做起和构建机制两个角度出发,解决如何才能更好尽快构建长效机制的问 题,并陈述“光盘行动”的实施意义;材料三主要针对“有些人主张浪费能拉动内需、刺激 消费,致使铺张浪费的现象仍屡屡发生”的现象,提出从改变群众的消费观念出发,并给予 结论“餐饮浪费无助于消费升级,更不会带来健康经济”。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黎明的河边(节选) 峻青 旷野里一片黑暗,天地溶合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然而,雷却在西北方向隆隆地滚动 着,好像被那密密层层的浓云紧紧地围住挣扎不出来似的,声音沉闷而又迟钝。越是担心落 雨,雨果然就来了。在这样暴风雨的夜里,走路与其说是用眼找,还不如说用本能感觉到的。 - 6 - 如果对地区没有像对自己家门口那样的熟悉,就根本别想继续前进。果然走了一会儿,我和 老杨都迷失方向了。我说是向南走,他说是向北走。而小陈却什么都不说,老是沉默地然而 却异常坚定地在前面走着,偶尔回过头来招呼一声。 “喂!当心前面是小沟!” “喂!右转弯,左面是据点。” 我心里想:幸亏有这样一个好向导,要不,那才糟了哩!每当闪电亮起的一刹那,我看 见他那矮小的身形在大雨中吃力地走着时,心里就不禁泛滥起一种怜惜和感动的情绪。唉! 他还完全是个小孩子哩! 说起来可真凑巧,我们正在庆幸大风雨的夜里走路不会遭遇敌人的时候,却偏偏就遭遇 上了敌人。那是走到昌邑城以北不远的地方。二三十个还乡团①人马押着十多个村干部迎面走 来。在闪电中我们都看清了双方,惊愕片刻之后枪就响起来了…… 遭遇战很快停止了。 我和老杨、小陈却失去联系了。于是我按照事先约定的信号找到他们,继续往前走。这 时风停了,雨也住了,但天依然很黑,我们三人走进一片荒草地,小陈愕然地停住了。原来 在遭遇战之后他也迷失了方向,我们无可奈何地伏在荒草地里等待天亮。小陈又着急又惭愧, 哭了起来。水在草底下潺潺地流着,身旁不时地有沙沙声响过,大概是水蛇在草间爬行。蛤 蟆在我们的周围,咕咕呱呱地不住气地叫。老杨抓起了一把泥,恶狠狠地向着蛤蟆叫的地方 丢了过去。 鸡叫了!天亮了!我们终于来到了潍河边,但藏好的船已被昨夜的大水冲走了,我和老 杨都不会凫水,小陈只好带我们去找他爹想办法。 我们踏着沙地,穿过林间小路,走了一会,一座四面都围着葡萄和葫芦的密密层层的绿 叶的小屋,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小屋的门吱呀的一声开了,一个有着苍白胡须的老人,从屋里探出身来,眯缝着眼睛, 向我们打量了一会,一看见小陈,吃惊得张大了嘴。 “爹!”小陈轻轻地喊了一声。 老人机警地向四周扫视了一下,把手一挥,命令地说: “快进屋去!” 一踏进门槛,屋子里的混乱景象使我吃了一惊。小陈一看,脸色霎时变得苍白,异常不 安地问道: “爹,我娘呢?” - 7 - 老人默然地坐在门槛上,阴沉地低着头,停了好一会,才愤然地说: “被还乡团捉去啦,还有你兄弟小佳。” 小陈颓然地坐在锅台上,呼吸急促起来了,咬着下唇,一声不响,停了好一会,突然抬 起头来,问道: “爹,你打算怎么办?” “我嘛,我打算去叫你回来。”老头子冷冷地说。 “叫我回来?”小陈吃惊地说。 “嗯!”老头子深深地点着头。“整整五天了,你娘和小佳一直吊在保公所梁头上。我 到处去找你也找不到……” “找我咋?”小陈打断了老头子的话。 “找你咋?”老头子冷笑一声道,“哼!你说咋?咱这一家三口的命你就不管啦?还有 咱庄上死的那二三十口子村干部、军属的仇,你们就不报啦?想当初我答应你去参军的时候, 是为的什么来?啊?”老头子越说越激动,苍白的胡须,一抖一抖地颤动着。小陈会意地看 了看我,微笑了一下,忽地抓住了老爹的手,兴奋地说: “爹,我这不是回来了吗?” 老杨也激动地一把拉住了老头子的手说: “老大爷,放心吧,河东的武工队是完不了的,河东的天下也是完不了的。我们俩就要 上那去接替马队长的事。” “啊?”老人惊讶地看着我们,“是吗,到河东去?” 小陈点点头说:“是的,爹。我就是来送他们到河东去的。河边上柳丛里的船被水冲走 了,怎么办?” 老头子忽地站了起来,把我们上下仔细地打量了一下,连连地点着头说: “好,你们来了就好。赶快地去吧,你们来了就好,老百姓又有依靠了!好!快过河去 吧。唔,怎么?船被水冲走了?” “是呀!”我说,“船冲走了,河里水很大。可是我们一定要今天过河。” “那是的,一定要今天过河。”老人打断了我的话说。 老大爷,你有什么办法吗?”老杨问道。 老人没有回答,默默地开了门,走出了小屋,仰着头看了看天,回头问道: “你们俩会不会凫水?” “会一点点,这样大的水可不行。”我和老杨说。 - 8 - 老人没有再说话,默默地走到里间,拿出了一个玻璃瓶子来,一仰脖,咕嘟嘟喝了几口, 然后,向我面前一伸说: “来,喝一点,河水太凉。” 我们都喝了一点,是很猛烈的白干。 “走吧!”老人命令地说。 我惊异地望着小陈,小陈高兴地眨了眨眼睛,小声地说: “走吧,他要带你们凫过去,老头子好水性哩!” 小陈的话音里充满着骄傲和自豪。于是,我也兴奋起来了。就在这个时候,我忽然想起 了被吊在保公所梁上的老大娘和小佳。啊!他们怎么办呢? “你停着干什么?”老头子看见我在沉思,吃惊地问道。 “我想,老大娘……” 老头子的胡须剧烈地抖动了一下,忽地转过身去,把手一挥,厉声地说: “走!快走!” 我们一行四人又朝着潍河的方向走去。 (有删改) [注]①还乡团: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组织的地主武装。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主要塑造了小陈父子的形象,他们朴实无华的言语让读者感受到他们对革命事业的赤 胆忠心。 B. 小说并未直接描写激烈、血腥的战争场面,但依然让我们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为抗击侵略 者而亲人离散。 C. 小说通过对小陈父亲“探出身来”“眯缝着眼睛”“打量了一会”等一系列动作描写,表 现了小陈父亲极强的警觉性。 D. 小说的结尾部分既表现了小陈父亲复杂的心理,又让读者看到了他不同一般的思想觉悟。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在情节上,注重事件发展过程的曲折起伏,一张一弛,大大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B. 小说在语言上,运用了大量的方言俚语,如“哩”“咋”“唔”“凫水”,体现了其口语 化的特点。 C. 小说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小陈的人物形象,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等。 - 9 - D. 小说运用了第一人称来进行叙述,缩短了读者与小说的距离,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与感染 力。 8. 景物描写在小说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渲染气氛、揭示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等, 请从文章中找出两处并分析。 9. 习近平主席指出“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 利的重要法宝”,请谈谈本文是如何体现这种军民关系的。 【答案】6. B 7. C 8. ①从“旷野里一片黑暗”到“声音沉闷而又迟钝”。此处主要作用为渲染气氛。“好像被那 密密层层的浓云紧紧地围住挣扎不出来似的”渲染了一种压抑的氛围,暗示了当时革命斗争 的残酷。②从“水在草底下潺潺地流着”到“咕咕呱呱地不住气地叫”。此处的主要作用为 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水蛇在草间爬行”“蛤蟆在我们的周围,咕咕呱呱地不住 气地叫”等景物描写,暗示了当时我们因迷失了方向耽误了行程而感到烦躁、无奈的心理。 9. ①对小陈父子来说,面临着两种选择:先救出家人,还是先帮助革命同志过河。他们毅然选 择了后者,表现出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正是有像他们那样的无数人民群众的存在,才能 推动着革命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真正体现了人民军队人民爱。②当我看见小陈在雨中吃力地 走着时,心中泛起怜惜和感动;当百姓遭受杀戮时,宁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及时过河组织 队伍救助百姓;当听说老大娘和小佳被还乡团捉走后,考虑的不是先完成任务,而是他们的 生命安危。这些都体现了人民军队爱人民。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B 项,“小说并未直接描写激烈、血腥的战争场面”分析错误,依据原文第 5 和 6 段“那是走 到昌邑城以北不远的地方。二三十个还乡团人马押着十多个村干部迎面走来。在闪电中我们 都看清了双方,惊愕片刻之后枪就响起来了……”“遭遇战很快停止了”可知,文章这一部 分直接描写了战争场面。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 项,“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分析错误,没有心理描写。有大量的语言描写, 比如“喂!当心前面是小沟!”“喂!右转弯,左面是据点”等;还有动作描写,比如“小 - 10 - 陈又着急又惭愧,哭了起来”“小陈会意地看了看我,微笑了一下,忽地抓住了老爹的手, 兴奋地说”等。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开篇“旷野里一片黑暗,天地溶合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然而,雷却在西北方向隆隆地滚 动着,好像被那密密层层的浓云紧紧地围住挣扎不出来似的”的景物描写,首先交代了天气 不好,暗示大雨就要来了,为下文的雨天迷路碰上敌人做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其 次,故事发生在这样一个大雨快要来临的时间点,渲染了一种沉闷压抑的氛围,也暗示了当 时大环境下革命形势的严峻和残酷,映射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文章中间在“我们”迷路的时 候,“水在草底下潺潺地流着,身旁不时地有沙沙声响过,大概是水蛇在草间爬行。蛤蟆在 我们的周围,咕咕呱呱地不住气地叫”这段环境描写,主要衬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大雨 天,又是晚上一片漆黑,对道路又不熟悉的情况下,内心的那种焦急,烦躁不安表现的淋漓 尽致。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某个问题进行探究式阅读的能力。 文章描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对敌斗争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人民怎样用鲜血和生命夺取和保 卫胜利的革命斗争,歌颂了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其中对小陈父子来说,依据文中“小 陈又着急又惭愧,哭了起来”和“还有咱庄上死的那二三十口子村干部、军属的仇,你们就 不报啦?想当初我答应你去参军的时候,是为的什么来?啊?”等情节的描述,主要叙述了 小陈以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去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勇敢、老练地护送两名武工队员在暴风雨 之夜过河。小陈的父亲不顾家庭和个人的安危,忍受着妻子和两个儿子都被敌人抓走的巨大 悲痛,毅然决然地挟着武工队员凫水渡河。表现出父子俩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正是有像 他们那样的无数人民群众的存在,才能推动着革命事业不断走向胜利。就文章中的“我”来 说,依据文中“每当闪电亮起的一刹那,我看见他那矮小的身形在大雨中吃力地走着时,心 里就不禁泛滥起一种怜惜和感动的情绪。唉!他还完全是个小孩子哩!”“就在这个时候, 我忽然想起了被吊在保公所梁上的老大娘和小佳。啊!他们怎么办呢?”等情节,表现了 “我”对百姓革命事业赤胆忠心的感动和关怀,“我”首先考虑的不是先完成任务,而是他 们的生命安危。这些都体现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情怀。所以小说形象地说明了人民群众与共 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之间的血肉联系,揭示了革命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 - 11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 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 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 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 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 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 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 乙 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以为。取天下也,恒.无事。 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节选自帛书《老子》) 丙 文王观于臧,见一丈夫钓,而其钓莫钓。非持其钓有钓者也,常钓也。文王欲举.而授之 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于是旦而属.之大夫曰:“昔 者寡人梦见良人,黑色而髯,乘驳马而偏朱蹄,号曰:‘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瘳乎!’” 诸大夫蹴然曰:“先君王也。”文王曰:“然则卜之。”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无它, 又何卜焉。”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 者不成德列士坏植散群,则尚同也;长官者不成德,则同务也。文王于是焉以为大师,北面 而问曰:“政可以及天下乎?”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朝令而夜遁,终身无闻。 (节选自《庄子·田子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 B. 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 C. 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 - 12 - D. 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 11.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名词活用为状语,在里面 ②自贼.者也 贼:伤害 ③为学者日益. 益:好处 ④取天下也,恒.无事 恒:经常 ⑤文王欲举.而授之政 举:推荐 ⑥于是旦而属. 之大夫曰 属:嘱咐 A. ②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①④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以突然看见小孩快掉入井里时的反应为论据,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由此提出 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B. 乙文“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以为”句中的“无为”与《〈老子>四章》“是以 圣人无为,故无败”句中的“无为”表达的思想不同。 C. 当周文王问臧地老者的治国方法是否可以在全天下推广时,臧地老者悄然走开,早上还接 受文王旨令,当晚就逃走了,终身再无消息。 D. 甲文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和对比论证,思路清晰,有说服力;丙文借 助故事,婉曲达义,增强了说理的效果。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2)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瘳乎! 14. 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和道家主张各有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0. D 11. A 12. B 13. (1)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 流淌。 (2)托付你的国事给臧地老者,百姓就差不多生活安定了! 14. ①儒家:治理国家要实行“仁政”,要具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要做好四端—— 仁义礼智。②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解析】 - 13 -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依据语法结构,“三年”是一个时间状语,前边应断开,排除 AC 两项;“于国”做“观”的 宾语,后边应断开,还有,“则”为连词,引出后边内容,一般前边应断开,所以排除 B 项。 句意:随后典章法规无一更改,也没发布什么偏颇的政令。三年后,文王观察国政,文武士 人自行解散了朋党,年长的官员也不再自诩有德。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辨析能力。 ①“内”的正确解释应为“通‘纳’,结纳”。句意:这不是因为要想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 系。 ③“益”的正确解释应为“动词,增加”。句意:“为学者”旨在每天增进知见。 ⑥“属”的正确解释应为“名词,属下”。句意:于是第二天召见属下大夫说。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B 项,“表达的思想不同”分析错误,本文中的“无为”的意思是“无所造作无所执著”;“是 以圣人无为,故无败”这句话的句意是“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 为”的意思和本文的一样。所以应该是相同的。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1)皆,都;若,就像;始,开始;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寓,托付;于,介词,给;庶几,差不多;瘳,本义为“疾病消失了”,活译成“安定”。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某个问题的能力。 儒家: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 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 的思路。孟子的推导仍然是为了推行他那毕生的追求,即“仁政”理想。他那推导的前提是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仁义礼智”都发端 - 14 - 于这种“不忍人之心”的看法,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道家:老子抨击统治者提倡的“礼乐政教”,认为这种学问,是虚伪的根源;这种“为学” 是要不得的。只有“为道”,才能减少虚伪,达到“无为”的境界,若能到“无为”的境界, 才能事事有所作为,顺应自然,使天下大治。 译文: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 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 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 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 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 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 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 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 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 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 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 父母都成问题。” (节选自《孟子》) “为学者”旨在每天增进知见,“为道者”重在日渐减损执著;减损再减损,直到无所 造作无所执著的境地.,无所造作无所执著便能无入不自得,顺着自然常道,安宁无事。若是 生事扰民,那便无法得到天下了。 (节选自帛书《老子》) 周文王来到臧地观游,只见一位老者在垂钓,但他的样子似钓非钓。他不是那种手拿钓竿的 钓法,却经常见他这样钓。文王很想请他来参议国政,又担心大臣和父兄们心里不服;转念 还是想放弃这打算,却又不忍心百姓失去天赐的机会。于是第二天召见属下大夫说:“昨夜 寡人梦见一位贤良之士,面色焦黑满脸胡须,骑着毛色斑驳的马且马蹄半边是红色,口里念 着号令:‘可寄托政事给臧地老者,庶民百姓就免灾免难了!’”众大夫吃惊地说:“这是 先祖君王啊。”文王便说:“要不还是占个卦来决定吧。”众大夫说:“既然是先王的托命, 大王就不用多虑,又何必占卦呢。”于是乎迎请臧地老者前来面授国政。随后典章法规无一 - 15 - 更改,也没发布什么偏颇的政令。三年后,文王观察国政,文武士人自行解散了朋党,年长 的官员也不再自诩有德,不合规的量具也不敢擅自流入四方境内。文武人士解散朋党,说明 大家崇尚同心;年长的官员不树德,说明开始同德务实,不合规的量具不敢入境,说明四方 诸侯不再有二心。为此文王拜臧老为大国师,以臣下之礼问道:“此政可以推广全天下么?” 臧地老者默不作声,漫不经心地走开了,早上接的令当晚就隐遁了,终身再无消息。 (节选自《庄子·田子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二首(其一)① 苏轼 白发相望两故人,眼看时事几番新。 曲无和者应思郢②,论少卑之且借秦③。 岁恶诗人无好语④,夜长鳏守⑥向谁亲。 少思多睡无如我,鼻息雷鸣撼四邻。 [注]①本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苏轼因反对新法外调密州期间。连续两年的旱灾使百姓流 离失所。②思郢:思楚国屈原。③借秦:借秦朝乱亡,以论治政之道。④无好语:公择来诗, 皆道吴中饥苦之事。⑥鳏守:贡父近丧偶。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次韵是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是唱和诗的一种,别称“步韵”。 B. “岁恶”与“眼看”两句可以看出友人与诗人对当前时事看法不一致。 C. “无好语”与“鳏守”两词简要交代了两位友人寄诗的内容,言真情切。 D. “少思多睡”一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劝慰,也体现出诗人旷达洒脱的情怀。 16. 诗人看似洒脱,但内心仍有所挂怀,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诗人为百姓忍受饥苦流离不安而担忧。②诗人为自己的济世情怀无人 理解而忧愁。③诗人为友人丧偶,无人陪伴而挂念。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 B 项,“看出友人与诗人对当前时事看法不一致”分析错误,依据注解①的背景,作者苏轼因 反对新法外调,而友人写信给苏轼“岁恶诗人无好语”,意思是“由于年成不好,吴中百姓 - 16 - 疾苦”,可见也是反对新法的。所以二人的看法应该是一致的。 故选 B。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原诗尾联“少思多睡无如我,鼻息雷鸣撼四邻”,来劝慰朋友,让朋友向自己一样少想多睡, 表面看似很洒脱,但实则不然。“眼看时事几番新”一句,再结合写作背景,诗人是反对当 时的新政的,反对变法的,只是出于一种无奈,表达了自己关心政事,有济世情怀却无人理 解而忧愁苦闷之情;“岁恶诗人无好语”一句借朋友的书信内容,皆道吴中饥苦之事,来抒 发自己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怀;“夜长鳏守向谁亲”一句意思是贡父近丧偶,谁来陪伴他呢, 表达了为友人丧偶,无人陪伴而挂念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认为士人责任重大,道路遥远,要做好思想上的准备,是因为“________”, “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行百里者半九十。”人们做事常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所以老子告诫人“________, ________”。(《<老子>四章》) (3)无论身份地位如何,都注重加强自我修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大学 之道》) 【答案】 (1). 仁以为己任 (2). 死而后已 (3). 慎始如终 (4). 则无败事 (5).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6).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1)“道路遥远,要做好思想上的准备”是提示,注意“己”“已”的书写; (2)“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是提示,注意“慎”的书写; (3)“无论身份地位如何,都注重加强自我修养”是提示,注意“庶”的书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考让座之风之所以如此盛行,其故有二。第一,让来让去,每人总有一个位置,所以一 面谦让,一面稳有把握。假如主人宣布,位置只有十二个,客人却有十四位,那便没有让座 之事了。第二,所让者是个虚荣,本来无关宏旨,凡是半径都是一般长,所以坐在任何位置(假 - 17 - 如是圆桌)都可以享受同样的利益。假如明文规定,凡坐过首席若干次者,在铨叙上特别有利, 我想让座的事情也就少了。我从不曾看见,在长途汽车车站售票的地方,如果没有木制的长 栅栏,而还能够保留一点谦让之风!因此我发现了一般人处世的一条道理,那便是:无需让 的时候,则无妨谦让一番,于人无利,于已无损;在该让的时候,则不谦让,以免损己;在 应该不让的时候,则必定谦让,于已有利,于人无损。 小时候读到孔融让梨的故事,觉得实在难能可贵,自愧弗如。一只梨的大小,虽然是微 不足道,但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其重要或许并不下于一个公务员之盘算简、荐、委。有 人猜想,孔融那几天也许肚皮不好,怕吃生冷,乐得谦让一番。我不敢这样妄加揣测,不过 我们要承认,利之所在,可以使人忘形,谦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8. 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我国积极参加的最重要区域经济合作论坛之一。 B. 南方古猿的脑量(450-650 毫升)高于一般化石猿类和现代类人猿。 C. 思想有三个条件:(一)事理,(二)心理,(三)伦理。 D. 据《史记·匈奴传》所载,赵国的长城东起于代(今河北宣化境内)。 19. 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手法运用巧妙,请简要分析。 20. 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让座之风盛行的原因有二。”从语义上看二者基 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18. B 19. ①运用了类比的手法②以梨的大小对于四五岁孩子的重要性与简、荐、 委对公务员的意义进行比较,视角独特,且比较对象之间身份悬殊,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 强烈共鸣。 20. ①原句富有文言色彩,更符合原文整体语体风格;②原句语气更舒缓,改句语气直接、短促, 与原句语体风格不一致。③原句用词更严谨、周密。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例句,括号的作用是补充说明,补充位置,假如是圆桌的话; A 项,解释说明的作用,解释“亚太经合组织”也叫“APEC”; B 项,补充说明的作用,补充脑量的范围; C 项,括出序次语的作用,显得条理清晰; D 项,解释说明的作用,解释“代”,即今河北宣化境内。 - 18 -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句子手法的能力。 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所谓的“类比”,是将两个本质上不同的事物就其共同点进行比较,是 通过比喻手法的综合运用,帮助说明道理或描述某种复杂情况。句中把“梨的大小和孩子的 关系”与“简、荐、委对公务员的意义”进行类比,生动形象,把深奥的道理浅显话,来阐 明作者的观点,那就是“利之所在,可以使人忘形,谦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赏析句子效果的能力。 首先,从语言的形式看,文段整体使用了大量的文言语句,原句也使用了一些文言词语,比 如“如此”“其故”等,显得和文章语言风格协调一致,而改后使用的是现代汉语,和整篇 文章的风格显得格格不入;从语言的表达看,原句“之所以……,其故……”,内容更完整, 语气更舒缓,而改后比较简短,和后文的语气不协调;从遣词造句上看,内容显得更丰富, 更顺畅。因此整体来看,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1.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对于长征来说,每一次危急关头,_______________,而每一次的胜利,又都可能潜伏着 失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还有 8 万多人,到达陕北时只剩 8 千多人。人虽少了,但大家思 想统一了。残酷的斗争环境不仅是对整个党、整个红军的一次生死考验,______________。 湘江战役失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开始确立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 央的领导地位,这是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证。 【答案】 (1). 都可能孕育着胜利 (2). 也是对各种思想正确与否的检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 第一空,依据后文“而每一次的胜利”可知,此空的关键词为“胜利”;又依据后文“又都 可能”可知,此空的连缀词为“都可能”。再结合上下句可以推知此空应填:都可能孕育着 胜利。 第二空,依据前文的“不仅”关联词可知,此空的关联词应为“而且”或者“也”;又依据 后文“开始确立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可知,文段想强调“毛泽东同志的 领导思想是正确的”,所以此空应侧重于“思想方面的问题”,再依据后文“湘江战役失败 - 19 - 后”可知,此空是针对着“胜利与失败”的指导思想。所以此空应填:也是对各种思想正确 与否的检验。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85 个字。 2019 年 7 月 6 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 43 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世 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 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 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遗址真 实地展现了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稻作文明的发展程度,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 符合世界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 【答案】①2019 年 7 月 6 日,②第 43 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 名录》。③世遗会认为其展现了中国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④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⑤符合 世界遗产的要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的语段压缩的能力。 该文段共两句话,分两个层次,第一句主要交代了中心事件,即 2019 年 7 月 6 日,在阿塞拜 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 43 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良渚古城 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第二句话主要交代了遗址命名的原因,原因有三,一是体现在 真实地展现了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稻作文明的发展程度;二是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三是 符合世界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然后,依据上述要点进行整合,删除不必要的信息和字 句即可。务必注意字数的要求。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是我们中华民族 繁衍生息的精髓所在。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 ③2016 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打巴西队之前郎平与朱婷进行了一次对话:“你为什么打 球”“为我爸妈”“那你永远也打不出来,再想”“成为你”“你不用成为我,你只要成为 你自己”。那届奥运会,中国女排在时隔 12 年后重夺奥运会冠军。 ④“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年近六旬,身患渐冻绝症的张 - 20 - 定宇院长,在金银潭医院这个病毒风暴中心,带领全院上下,打响了战“疫”第一枪。 请综合上述材料,以“信仰的力量”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信仰就是力量 古代的神话故事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信仰是“矢志不渝地追求”;孟子的观点“非独 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告诉我们,古代“贤者”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 的东西,并且他们不会丧失追求;中国女排的一句“你只要成为你自己”告诉我们,只要有 信仰,“我终究会成就我自己”;张定宇院长的一句“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 回更多病人”告诉我们,信仰在,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 信仰是什么?信仰是我们的精神导航,使我们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使我们可以坚守自己 的初心。有了“信仰”,人才会有力量;有了“信仰”,人生才会闪耀光芒;有了信仰,人 活得才坦荡;有了信仰,人生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说起信仰,我想就是为着一个崇高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奋斗。它需要广阔的胸怀,百折 不回的精神,甚至需要流血和牺牲。远的且不说,就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所以能够由 弱变强,繁荣昌盛,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因为有着许许多多执着坚守自己信仰的 人的努力。“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神舟”“天宫”的翱翔寰宇,背后有着多少为信仰 而孜孜追求的人!钱学森、王淦昌、邓稼先……一串串响亮的名字便是证明。他们为了祖国 更加繁荣富强,为了自己的人生梦想,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默默奋斗,他们永远是我们学习 的榜样。 然而现实生活中,也有像文强一样的贪官在,他们背弃了当初的信仰,堕落为腐败变质 分子,成为人民的敌人,为人民所不齿,他们必将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有人说:医生的信仰是医治病痛、救死扶伤。有人说:运动员的信仰是超越自我,超越 梦想。还有人说:农民的信仰是播下种子,收获希望。而我的信仰则是铭刻在我心中的对国 家和社会的“一种责任、一份担当”。 信仰之于我们相当于阳光之余向日葵,灯塔之于航海中迷茫的儿女,海水之于涸辙之鲋, 其重要性非同一般。拥有信仰就拥有了一个明确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追求,给成功加了一个防 护门,使梦想的实现更有保障。坚定的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给予我们以强大的精神力量, 是动力的源泉;反之,则可能使人迷惘彷徨,萎靡不振。 - 21 - 罗斯金说:“年轻是培养习惯、希望及信仰的一段时光。”趁着我们还年轻,在自己的 心中播种下一个名叫“信仰”的太阳,让它温暖我们的心灵,指引前进的方向,给予我们能 够实现梦想的力量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我们首先具体分析这四则材料的中心在阐述什么。第一则,“愚公移 山”“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这些神话故事,肯定了“愚公移山”的坚持, “精卫填海”的执著,“夸父追日”的追求,总之,他们心中都有一种“信仰”;第二则, 孟子的《鱼我所欲也》,阐述了古代“贤者”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并且他们不会丧 失追求,这就是信仰;中国女排精神,也在告诉我们只要有信仰,就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张 定宇院长的一句“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告诉我们,信仰在,我 们一定会战胜疫情。总之,这些材料都是围绕着信仰来谈的,都是活生生的典型的实例,由 此可知本次作文应该以“信仰的力量”为主题。据此,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再找一些为了 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断追求的、奋斗不止的典型实例,肯定只要有“信仰”,生命就会发光。 立意: 信仰指路,前途不会黑暗; 信仰是我们的精神导航; 揣信仰上路; 信仰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素材: 1.方志敏被捕后,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他没有屈服,而是以共产党人的凛然正气严辞拒绝 了敌人的劝降,直至从容就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在敌人的牢狱中,他也没有坐以待毙, 而是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顽强精神意志,用笔抒写心声,与敌斗争。那一首首正气歌,正是他 不屈意志的体现。一个身陷囹圄的人却能如此从容淡定,是什么支持着他?是信仰,是坚信 反动派必将灭亡、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的的信仰,给予了他无穷的力量。 2.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主张仁政、无为而治、以人为本,他为了这个信仰,不得不放弃沉迷 歌舞、置朝政不理的季恒子,开始了周游列国之旅。但旅程并非我们想的如此妙不可言,孔 子及其弟子在旅途中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这样随时面临死亡、被人陷害的恐惧与途中无粮 无水的饥渴难耐,是我们难以想象的。然而,就在他 64 岁——已然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时, - 22 - 他回到卫国,要求给为政正名为仁政。孔子为了自己的信仰历经坎坷,换来了仁政思想的广 泛传播。他被尊为“孔圣”,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3.1999 年的阿里巴巴创办者马云,对梦想从不放弃。他曾经想考重点小学,但却失败了;考 重点中学也失败了;考大学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学也没有成功。但他有坚持不 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通过自已的努力, 最终成功了。他说:信仰,要脚踏实地,和眼泪是息息相关的。 4.樊锦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将大半辈子的光阴奉献给了敦煌石窟。1963 年,北大毕业 后的樊锦诗,把大半辈子的光阴都奉献给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 儿”。为了敦煌,樊锦诗和丈夫两地分居长达 19 年,两个儿子出生后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 但她却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创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 高窟的分期断代、构建“数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她还推动立法和制定莫高 窟总体保护规划,按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来规范敦煌保护。2019 年,她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 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勋章和最美奋斗者称号。81 岁的樊锦诗一直还在为敦煌忙碌着。这就 是她一生的信仰。 5.顾方舟,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1957 年,他临危受命研制脊髓灰质炎疫 苗。疫苗问世后他以身试药,冒着麻痹、死亡的危险,没有犹豫,顾方舟和同事们首先把自 己当作试验对象,试服了疫苗。1960 年底,正式投产的首批 500 万人份疫苗推广向全国 11 座 城市,脊灰疫情流行高峰纷纷削减。顾方舟借鉴中医制作丸剂的方法,创造性地改良配方, 把液体疫苗融入糖丸,糖丸疫苗的诞生,是人类脊灰疫苗史上的点睛之笔,发病人数逐年递 减,上百万的孩子免于残疾。2000 年,经世界卫生组织证实,中国成为无脊灰国家。从 1957 年到 2000 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这条不平之路,顾方舟艰辛跋涉了 44 年。这就是他一生的信 仰。 结构层次: 文章从材料入手,逐一分析,得出观点,是“信仰的力量”;接下来阐述什么是“信仰”, 给它下了一个很准确的定义;之后用事实说话,列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繁荣昌 盛,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都离不开“信仰”一词;然后明确各行各业的信仰是什么;最后 引证法结束,呼吁我们要坚守信仰。文章整体思路清晰,说理透辟。 -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