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00 KB
  • 2021-06-06 发布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2-7《李清照词两首》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课文研习 一、要点解析 1.《醉花阴》三处意境赏析 其一:“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以“薄雾”“浓云”两意象开头,勾画出了暗淡阴沉的天 气,烘托出沉郁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里,独守空闺,备觉无聊,度日如年,所以说“永昼”, 这“愁”的情绪就自然带出。愁绪难以排解,只好点燃香炉中的瑞脑,来消磨难熬的时光。至 此,虽然没有言明,作者思念夫君的感情,借助环境已经表现出来。 其二:“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选用“玉枕”“纱厨”两意象,表明深秋长夜难耐,孤枕难眠。 “半夜”直接点明就寝时间和辗转反侧的的情状。着一“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写出 了诗人心境的凄冷。 其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销魂”二字是直言夫妻伤别之愁,是主旨流露处。 接着,转而作含蓄形象的描写。西风卷动珠帘,帘内闪现一位愁思缠绵的少妇,她玉肌消减, 身段柔弱,比起帘外秋风里振颤的菊花,更为弱不禁风了。作者以菊自比,一方面显示自己 的芳华和清雅,另一方面,暗示在别离后的憔悴和期待。可谓和婉清雅,新颖别致。 2.《声声慢》两处叠音词赏析 其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起首三句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 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寻寻觅觅”,反映了作者心中有所失 落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派遣,无所依托,就好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般。 “冷冷清清”,这既是作者所处的环境使然,也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 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凄凄惨惨戚戚”,属于心理活动的描 写。“寻觅”句重点写行为,“冷清”句重点写环境,“凄惨”句重点写心境,三个层次的内容依 次递进,内心的伤痛之情逐一揭示,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 惨愁苦的氛围中。 其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极富“顿 挫凄绝”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 上,啪啪作响,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可以想像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确又像打在作者 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地敲击着、震颤着作者的心扉。 二、学法指导 (一)鉴赏诗词中的意象 诗词中的形象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如:“望 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通常出现的一些意象: 1.月亮:思乡。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菊花:隐逸、高洁、坚强。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元稹 《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3.莲:表达爱情。也表纯洁高尚的情操。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意。 6.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温庭筠《更漏子》:“一叶叶,一声声,空阶到天明。”李清照《声 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 7.寒蝉:悲凉。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8.鸿雁: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也代指书信。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杜甫《月夜 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二)鉴赏诗词的语言 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 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2、注意“诗眼”和“炼字” 如:《望海潮》中的“形胜”“都会”与“繁华”有牵引全词的作用。如《雨霖铃》的“伤离别”有直 接点明感情的作用。《醉花阴》与《声声慢》里各有一“愁”字。这些关键字句,都是表达思 想情感的“诗眼”,要细心品味的。至于那些用词精准,表达技巧独特的炼字就更值得斟酌了。 如名词的使用,“杨柳岸,晓风残月”;如数量词的使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如动词的 使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如叠词的使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 惨惨戚戚”。 (三)注意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思想情感时所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 方法等。鉴赏时注意以下一些方面: 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2.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 3.表现手法:象征、烘托、对比、渲染、联想等。 4.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反复、对偶、拟人等。 5.描写手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 6.描写技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等。 7.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 三、延伸拓展 1.李清照生活背景 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 路提点刑狱。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后被罢官。母亲王氏,是 状元王拱辰孙女,也知书善文。 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 李清照早年随父住在汴京、洛阳,受过较好的文化教养。她工书,能文,兼通音律, “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19岁时,与吏部侍郎赵挺之 幼子赵明诚结婚。赵明诚当时在太学当学生,喜好收蓄前代石刻。婚后不久,新党蔡京当政, 赵挺之升任尚书右丞。他们极力打击旧党。李格非时为提点京东刑狱,竟因在党籍而被罢官。 李清照当时曾献诗给赵挺之试图救援其父,诗中有“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话,可见在她婚后李 家曾经遭到政治上的不幸,她对赵挺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满的。崇宁二年(1103),赵明诚出仕, 曾任鸿胪少卿。他们夫妻志同道合,其所藏蓄的亡诗逸史、名人书画和古器物,逐渐增多。 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死于京师,赵家随即也遭受了政治上的灾祸。赵明诚弟兄可能即因 此而失官。靖康元年,金人围攻汴京。次年,赵明诚母死于金陵,明诚携书15车南下奔丧。 随之,北宋亡。高宗即位后,明诚起知建康府。这时北方大乱,赵家青州故第十余屋的书册 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携小部分文物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 3 后期 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怀着国破家亡之痛南逃至建康。次年,赵明诚移知湖州(今 属浙江),他驻家池阳(今安徽贵池),只身驰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当清照从池阳乘舟赶 到建康时,明诚已经病危,不久死去。她怀着极大的悲痛敛葬了丈夫。这时金兵又大举南侵, 建康形势紧急,朝廷已开始疏散、逃亡。李清照派人先将书册、金石刻送往洪州(今江西南 昌),准备去那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避乱。但洪州又失陷,道路不通。并且大部分文物又 在战乱中散失。在赵明诚病重期间,他的朋友张飞卿曾携一玉壶来看望他。这件事竟被人传 成是他们夫妻以玉壶颂金,并听说有人已向朝廷告发。这样的陷害使李清照大为惊恐,她决 定将家中所有的铜器等物品进献朝廷,以求得洗刷和解脱。于是,她追随着高宗逃难的路线 辗转避乱,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悲惨。 2.李清照的词作理论 一叙词史,明确反对“郑、卫之声”与“流靡之变”,主张词须雅正。二论词人,认为柳永之词 “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张先、宋祁等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晏殊、欧阳 修、苏轼之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王安石、曾巩之词“则人必绝倒,不 可读也”;晏几道“无铺叙”,贺铸“少典重”,秦观“专主情致,而少故实……终乏富贵态”, 黄庭坚“尚故实,而多疵病”。三论音律,强调词须入律可歌。强调词应重典雅、“主情致”、 “协音律”、“尚故实”、善“铺叙”、重浑成等,倡导词思想内容的雅正与语言风格的清新奇俊。 基础测评 一、积累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1)瑞脑销金兽 ( )(2)有暗香盈袖 ( ) (3)乍暖还寒时候 ( ) (4)凄凄惨惨戚戚 ( ) 2.下面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李清照在经济条件优裕、文学氛围浓郁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加上她勤奋好学,善长诗、 文、词,兼善于书法、绘画、音乐 ,才高学博,堪称一代才女。 B.“薄雾浓云愁永昼”即写天气和季节导致人们身体的凉意,也含蓄地表达作者因为思夫 而不能相见的痛苦导致内心的“愁”和“凉”。 C.作者写《声声慢》时已是孤身飘零,生活从幸福的峰颠跌入痛苦的深渊,这让作者 的身心一时都难以承受,只有借酒浇愁而已。 D.作者的哀愁不是闺怨闲愁,是在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的社会背景下 产生的,这就使词的感情色彩有了时代依托,有了社会意义。 3.默写 (1)东篱把酒黄昏后, 。 莫道不销魂, , 。 (2)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 。 , 。 4.简答 (1)赏析“人比黄花瘦”中“瘦”字的精妙。 答: 4 (2)《醉花阴》起句有“薄雾浓云愁永昼”语,《声声慢》结句有“怎一个愁字了得”语。两首 词都写愁情,蕴含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醉 花 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赏析“半夜凉初透”中“凉”字的作用。 答: 6.词的下阕处处可见销魂之“愁”。请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为例作赏析。 答: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声 声 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是词人向 苍天的悲惨呼告,也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雁过也”写北雁南飞,暗示作者也是北人,避难南下,作者见“雁过”似乎有“旧时相识” 之感,因而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可见草木凋零的秋意,可闻撩人相思的凄 音,营造了寂静的环境,以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词作用一个“愁”字收笔,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 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 5 8.词作中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句,李白诗《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抽刀 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句,请比较两句中“愁”的不同。 答: 三、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鹧 鸪 天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词中的“骚人”指屈原。 9.从整首词来看,作者吟咏的对象是什么花?从哪些方面进行赞美的? 答: 10.这首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举例赏析。 答: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11---12题。 一 剪 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 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1.对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中写“红藕香残”,这是室外之秋;“玉簟秋”,写枕卧席子而感到了秋凉,这是室内 之秋。在这秋的氛围中,突出了词人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 B.“云中谁寄锦书来”言不得夫君书信的记挂和相思。“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借收到书信后 登楼望月,以此表达词人的思念之情。 C.“花自飘零水自流”句,兼提落花、流水两个意象,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呼应, 感伤在夫妻分离中的年华消逝。 D.“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时,由己推人,想见对方的愁思,既见写 作手法的高明,也足见双方感情的深笃。 6 12.赏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的表达技巧。 答: (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第13---14题。 虞美人 听雨 蒋 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蒋捷,南宋咸淳十年进士。宋亡不仕,抱节以终。 13.根据提示,赏析上阕中描写的“壮年听雨”。 词的上阕描写了两幅“听雨”图。“少年听雨图”以“歌楼”为中心视点,通过“红烛”“罗帐” 等绮艳意象,再现了词人年轻是灯红酒绿、风流不羁的逐笑生涯和无忧心境。 “壮年听雨图” 14.有人说,这首词既有个人生活轨迹,也有时代折光。请指出并简要分析本词所反映的时 代特征。 答: 四、片段写作 现在流传一首词《点绛唇》,有的人以为是李清照的作品,有的人以为不是李清照的作品。 你是怎样认为的?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附: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 门回首,却把青梅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