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4.00 KB
  • 2021-06-06 发布

安徽省重点高中2019届高三大联考语文试题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大联考试卷语文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拥有200年历史的巴西国家博物馆被大火吞噬,馆藏的2000多万件文物一夜之间化为灰烬,仅有10%得以幸免。被大火吞噬的不仅是巴西国家博物馆馆藏的文物,更是这些文物所承载的珍贵文明和历史文化、所连接的后人与祖先之间的记忆;这场大火不仅为全世界文博场所敲响了消防安全的警钟,更以一种残忍的方式向人们宣告了历 史文物等文化遗产的脆弱。日前里约热内卢的研究人员利用3D打印 技术将此前扫描过的巴西国家博物馆300多件藏品打印出来、“重现” 在火灾中被烧毁的众多文物,这让很多为损毁文物扼腕叹息的人们在得到些许安慰的同时,也愈发意识到科技在文物保护中的重要性:数字化技术可以对文物进行客观完整的存档和真实有效的展示;3D打印技术可以对文物进行复制,留存下更多记忆。‎ 存照、记录。显然,科技对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所作的贡献远不止于此。近日,600岁的网红———故宫博物院凭借其与凤凰卫视联合创制的《清明上河图3.0》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刷爆了社交媒体。这个展演之所以一票难求并被很多人“实名点赞”,一方面得益于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本身的文化韵味和魅力,另一方面则要归功于科技赋予了这幅名画更强的感染力和感召力。8K超高清互动技术、高清 动态动画技术、全息影像让巨幅长卷“动”了起来;球幕影院让观众仿佛行驶在《清明上河图》的汴河上,沉浸式地体验鲜活的宋朝生活。科技,让一幅千年前的画作“活”了起来,让文化有了更灵动更真切的全新表达。‎ 其实,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并不是新鲜事。8年前的上海世博会, 中国馆里动起来的《清明上河图》就曾每天让数万人心甘情愿排队五六个小时;数字敦煌让人们通过一只鼠标、一块屏幕就能身临其境般地欣赏莫高窟精美壁画;数字化故宫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通过《胤美人图》《韩熙载夜宴图》等APP在手机里畅游故宫。‎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对观众而 言,科技赋予了文化更多的表达和呈现形式,依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科技为人们提供了更丰富多彩、品质更高的文化产品;对市场而言,如《清明上河图3.0》这样的“爆款”展演引发了人们对文物的关注,极大地唤醒了人们对文化的求知欲望,激活了文化消费市场的潜力;对文物而言,科技让文物动起来、活起来,文物的展现形式不再只是高高在上的陈列,而是以一种走心的互动与人们建立起连接,从而让文化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要走得更好更远,离不开想象与创新。这次 《清明上河图3.0》让很多人感动的地方就在于良好的互动和穿越效 果,“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感受和“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 清梦压星河”的意境都少不了创意与创新。但有一点必须明确,在文 化与科技的融合之路上,创新也要把握好度,永远基于对文化资源的正确挖掘和解读,不能只为了追求炫酷新潮的表达方式,忽略了文化 的本源和内涵。内容为王,放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上也是真理。只有 把握好保存文化命脉、传播文化基因的使命,不让科技喧宾夺主,文化 才能借助科技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选自2018年10月2日《光明日报》陈晨的《创意为要,内容为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巴西国家博物馆历史悠久,藏品丰富,一场火灾化为灰烬,仅有10%得以幸免。‎ B. 里约热内卢的研究人员利用 3D打印技术,打印出了以前扫描过 的300多件藏品。‎ C. 数字化技术可以对文物进行存档、展示,3D打印技术可以对文物 进行复制、留存。‎ D. 《清明上河图3.0》成为网红得益于科技赋予了这幅名画更强的 感染力和感召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巴西博物馆火灾写起,接着写在火灾中被烧毁文物的“重现”,论证科技在文物保护中的重要性。‎ B. 文章以《清明上河图》展演刷爆社交媒体为例,论证了科技对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所作的主要贡献是存照、记录。‎ C. 文章通过从观众、市场和文物三个角度,着重论证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是大势所趋。‎ D. 文章最后以《清明上河图3.0》为例,论证了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要走得更好更远,要正确处理好创新与内容的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巴西国家博物馆火灾,吞噬了历史文物所承载的珍贵文明和历史文化、所连接的后人与祖先之间的记忆。‎ B. 600岁网红《清明上河图 3.0》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刷爆社交媒体,是因为展演一票难求,并被很多人“实名点赞”。‎ C. 《清明上河图 3.0》“爆款”展演引发人们对文物的关注,是科技让其“活”了起来,得益于科技与文化的融合。‎ D. ‎ 只要有想象与创新,把握好保存文化命脉,传承文化基因的使命,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就会走得更高更远。‎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项,“得益于科技赋予了这幅名画更强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分析错误,以偏概全,这只是原因之一,还有本身的文化韵味和魅力。原文说“这个展演之所以一票难求并被很多人‘实名点赞’,一方面得益于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本身的文化韵味和魅力,另一方面则要归功于科技赋予了这幅名画更强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故选D。‎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论证了科技对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所作的主要贡献是存照、记录”分析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内容可知,这个例子是为了论证科技让一幅千年前的画作“活”了起来,让文化有了更灵动更真切的全新表达。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巴西国家博物馆火灾,吞噬了历史文物所承载的……”错,应是“这些文物所承载的”并非所有历史文物。B项,强加因果。原文是说“近日,600岁的网红———故宫博物院凭借其与凤凰卫视联合创制的《清明上河图3.0》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刷爆了社交媒体。这个展演之所以一票难求并被很多人‘实名点赞’,一方面得益于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本身的文化韵味和魅力,另一方面则要归功于科技赋予了这幅名画更强的感染力和感召力”。D项,说法绝对,原文是“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要走得更好更远,离不开想象与创新”。故选C。‎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八爷 幽兰 八爷的倔闻名八百里秦川。分地分牛那年,儿子只说了声想去做点儿生意,八爷当 天与儿子分了家,谁劝都没用。近几年儿子弃农办 厂当了厂长,成了乡官县爷也敬的财神,八爷仍死守黄土倔着过。‎ 这天儿子坐着小车回来看爹,车停在门口人刚下来,爹出来了。‎ ‎“爹!” ‎ ‎“这年头儿啥爹不爹?走,转嘎去!”‎ 八爷一反常态,带笑不笑地拍了拍儿子的肩。于是,八爷前头走, 儿子后面跟,一路到了南山坡地。八爷在地头坐下了,儿子也只好坐下,八爷看地,儿看爹。 ‎ 这地是儿子的责任田,多年没种长了一地茅草。‎ ‎“厂长……” ‎ ‎“爹!”‎ ‎“哪里哪里!今儿个你是厂长,我是农民,咱心平气和说些话,有 啥不好?”‎ ‎“爹……” ‎ ‎“厂长,这是你的地?”‎ ‎“爹!我忙……” ‎ ‎“噢,你是厂长,我忘咧。这些年,你办厂挣了多少钱?” ‎ ‎“固定资产流动资金不说,存了二百万,爹,我不想让你再种地咧……” ‎ ‎“先不说先不说,叫我算嘎子。二百万,一季粮食卖五百,一年两季一千,你帮我算嘎子,二百万有多少个一千?”‎ ‎“有……两千个。”‎ ‎“就是说,你厂长几年光景顶我老汉种两千年的地。我今儿个才 明白,当初错怪你了。”‎ ‎“就是嘛!爹。” ‎ ‎“听说有钱就能买粮食?听说不管干啥的人都还是要吃粮食?” ‎ ‎“这还用问,有钱啥都能买。” ‎ ‎“你一月买粮花多少钱?” ‎ ‎“沾粮的都算?”‎ ‎“沾地的都算,酒、烟、点心……” ‎ ‎“至少两千元吧!”‎ ‎“就是说,要有二十四个种地的人不吃不喝才能养活一个挣钱的 人!”‎ ‎“爹……” ‎ ‎“算透才心明。我再问你,这钱是咋来的?” “政策允许,合法合理,挣的!” “这我知道。我是问钱这东西是咋来的?”‎ ‎“货币……唉,这我跟你说不清,反正是造钱机器造出来的。” ‎ ‎“能挣多少就造多少?” “不是。” “那就是钱能生儿子,越生越多?” ‎ ‎“也不是!”‎ ‎“那就是固定有数,一伙人抢来抢去,抢到手的就有吃喝啥都有? 怪不得挣钱的人越来越多,种地的越来越少。”‎ ‎“爹!这是现实。”‎ ‎“要是都去抢钱,没一个人种地,这抢到手的钱还能买啥?” ‎ ‎“这……”‎ ‎“我老是在想,钱越来越多,能人越来越多,这黄土咋还是老样子?这麦穗还是一株秆挑出来一个,咋不能长出十个百个千个?世人万变,咋就不能变成不吃粮食的人?比如吃这茅草,吃风屙沫,喝凉水拉稀。”‎ ‎“爹!”‎ ‎“不说了。你今儿个回来做啥?”‎ ‎“一来看爹,二来想和爹商量一下,我这片地和爹那片地要起厂子,乡里已经批了……”‎ ‎“那让我做啥?”‎ ‎“你啥都不用做,我是你儿子!”‎ ‎“好。我去问问先人。”‎ 八爷笑吟吟走到先人的坟前,跪下来磕了几个头,说了几句话,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录音机放在坟头上。然后八爷站起来,一头撞向墓碑……‎ 后来人们才知道,八爷真倔的时候是不刮风不打雷,而且很讲道理的。‎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写“八爷的倔闻名八百里秦川”,一方面突出了八爷“倔”的性格特点,另一方面为结尾写八爷撞墓碑而死埋下伏笔。‎ B. 平时以倔闻名八百里秦川八爷,破例与儿子进行了一场平等的对话,是因为八爷发现儿子事业成功了,自己想与儿子缓和矛盾。‎ C. 小说从头到尾运用了对话描写,突出人物形象,语言简洁硬朗,富有弹性,有着诗一般跳跃的节奏和明澈晓畅的思辨风格。‎ D. 小说是一篇纯粹的农民式的“天问”,集中反映了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某种积淀,表现了人类的生活本能和对土地的忧患意识。‎ ‎5. 八爷是一个怎样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6. 八爷用生命发出呐喊:“谁来种地?”八爷的死有什么意义?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4. B 5. 八爷是一位性格倔强、挚爱土地的中国传统的农民形象。分地分牛那年,儿子说了声想去做 点儿生意,八爷当天与儿子分了家,谁劝都没用。 死守黄土倔着过。当儿子要在自家责任田盖厂子 时,撞墓碑而死,这些都体现八爷执拗、倔强的性格 特点。八爷一辈子死守黄土地;为了唤回儿 子对土地的良知,八爷破例与儿子进行一次平等的 对话;最后以死抗议儿子在自己土地上建厂子,表现出八爷对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 ‎6. ①八爷的死是一种提醒和警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在逐渐走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更高境界时,还必须牢记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不应该 有任何理由来践踏和废弃土地。②八爷的死体现了高贵的人格、信念和力量。八爷从土地中走来,又从容地回到土地中去,人与土地融为一体,把人 类对土地的眷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是因为八爷发现儿子事业成功了,自己想与儿子缓和矛盾”错,原因应是唤回儿子对土地的良知。故选B。‎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注意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本文在开头就交代了八爷的突出特点“八爷的倔闻名八百里秦川”——“倔强”。具体事例有:分地分牛那年,儿子说了声想去做点儿生意,八爷当天与儿子分了家,谁劝都没用;死守黄土倔着过;当儿子要在自家责任田盖厂子时,撞墓碑而死。小说从头到尾运用了对话描写,通过八爷与儿子的一场平等的对话,表现出八爷对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以及想唤回儿子对土地的良知。‎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人文精神的发掘。作品意蕴的发掘,可以由浅入深,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本题要求探究“八爷用生命发出呐喊:“谁来种地?”八爷的死有什么意义”,回答本题可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是“谁来种地?”这个问题,体现的是整个时代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在逐渐走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更高境界时,还必须牢记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不应该有任何理由来践踏和废弃土地。二是塑造八爷这个人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八爷一辈子死守黄土地,对土地充满着热爱和眷恋之情,小说通过对八爷这一个农民形象的塑造,反映的是整个民族中农民形象的特点:集中反映了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某种积淀,表现了人类的生活本能和对土地的忧患意识。‎ ‎【点睛】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人?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个人物的? ‎ ‎(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形象特点。 ‎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 ‎①指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 ‎②找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 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主流价值取向予以认同,其人生态度、价值判断积极进取,勇于竞争,有比较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渴望为祖国奉献智慧,施展才华。当被问及人生中什么东西最重要时,有59.7%的学生认为是“事业和工作”,21.3%的学生认为是“理想与信念”,分别排在第一、第二位。对于“最能代表当代大学生形象”的选择,排在前两位的也分别是“有责任感”(47.2%)和“勇于进取”(20.4%)。84.3%的学生认为人生价值体现在“对社会贡献的大小”,87.9%的学生认为对待人生的态度应该是“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渴望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被问及你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时,排在前两位的选择分别是“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47.4%),“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22.4%);有63.4%的学生不同意“钱越多,人生价值越大”的看法。‎ 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主流积极,价值取向基本正确。64.3%的学生认为一名大学生因抢救一位老农民而牺牲,“实现了崇高的人生价值”。在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的关系问题上,70.2%的学生同意“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集体利益”。可见,大多数学生能正确认识个人、集体与国家三者的关系。同时,大学生在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认为个人成长应当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寻求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民族前途相结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调查中,大学生对我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高等教育方面的上学、就业、素质教育、特困生政策等举措都给予了极大关注。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影响最大的因素,排在第一位的选择是“社会风气”(52.1%),表明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的重要影响与作用。‎ 大学生对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环境、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教师的素质、水平等十分关注。调查显示,有16.2%的学生最关注或了解的与个人关系密切的问题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有关工作”,在9个选项中居第三位。在政治问题上,有72.7%的学生最愿意听取“专家、学者、教师”的意见。对于学校目前的教育教学安排,如学校的教学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校内治安、资助困难学生、就业指导,以及教师的教学、科研、师德、敬业精神等诸因素均表示了较大程度的关心并给出了自己的满意程度的不同选择。‎ ‎(2017年9月24日《应届毕业生网》《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材料二 材料三 ‎ 调查中,学业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是比较大的,其中与学业压力有关的占50%,会影响情绪无心上学的也占了一半。而且学习成绩排名给大学生的学习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不会造成影响的只占2%。大学生的交往在心理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大学生之间相处得很好的只有26%,不太好与很差的也占了11%,相处得比较好的只有66%。而且很多大学生在沟通上存在很大的障碍,没有障碍或很少障碍的只有34%,其他的在一定程度上与同学沟通都有一定的障碍。个人前途与就业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也相当大,在面对自己前途很少感到困惑与担忧的占有6.3%,偶然担忧的占37.5%,经常担忧的就占了56.2%。‎ ‎(摘编自《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代大学生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较强烈,大多数能认为应该做一个“在事业上有成就”和“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B. 图表显示,大学生对国家的贫困生资助制度的实施、教师的职业精神最为满意,对学校的课程教学情况等最不满意。‎ C. 图表显示,大学生满意度最低的十个方面里,课程教学、师资力量和师生课外互动等与教育相关的方面不满意度最高。‎ D.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主流积极,价值取向基本正确,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都能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国家三者的关系。‎ ‎8.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主流积极,价值取向基本正确,但也要注意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 B. 大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度,可以通过学生个体的进步而提高,同时国家政策对提升满意度的效力也十分明显。‎ C.‎ ‎ 个人前途与就业、学业负担、同学之间的沟通障碍等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以致大学生心理问题严重。‎ D. 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势必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应得到足够重视,因为它关系到大学生的自身和社会的发展。‎ ‎9. 对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高校和社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请简要概括。‎ ‎【答案】7. D 8. C ‎ ‎9. ①高校应加强课程教学改革,减轻大学生学业负 担,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②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心 理辅导,设置心理辅导课程等,创造良好的交往环 境,消除学生交流障碍。③社会可从政策上为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提供支持,减轻大学生对个人前途与就业的担忧。‎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D项,“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都能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国家三者的关系”说法绝对。原文是“可见,大多数学生能正确认识个人、集体与国家三者的关系。同时,大学生在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认为个人成长应当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寻求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民族前途相结合的趋势日益明显”,故选D。‎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C项“以致大学生心理问题严重”于文无据。材料三中只是罗列了一些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压力,并没有得出“以致大学生心理问题严重”的结论。故选C。‎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题干要求分析“对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高校和社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请简要概括”,答题区间主要集中在材料三中,要从高校和社会两个角度分析。材料三主要讲述的是学生存在着很多的心理压力,如“学业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是比较大的”,“而且学习成绩排名给大学生的学习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大学生的交往在心理上也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很多大学生在沟通上存在很大的障碍”,“个人前途与就业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也相当大”。前四个方面都是针对学校说的,所以为了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高校应加强课程教学改革,减轻大学生学业负担,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还应重视大学生心理辅导,设置心理辅导课程等,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消除学生交流障碍等。最后一点是针对社会而言的,所以为了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可从政策上为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提供支持,减轻大学生对个人前途与就业的担忧。‎ ‎【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壁字季章。父焘,典国史。壁少英悟,日诵万余言,属辞精博。孝宗尝问焘:“卿诸子孰可用?”焘以壁对。召试,为正字。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壁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至毋轻出而苟沮大臣或以沮兵议忤侂胄得罪贬,壁论待敌先发,然后应之。侂胄意不怿。壁度力不能回,乃入奏:“自秦桧首倡和议,使父兄百世之仇不复开于臣子之口。愚以为宜亟贬秦桧,示天下以仇耻必复之志,则君臣上下奋励振作,拯溃民于残虐,湔祖宗之宿愤。在今日举而措之,无难矣。”疏奏,秦桧坐追王爵。议者谓壁言虽公,特以迎合侂胄用兵之私而已。金遣使来,微示欲和意。丘①以闻,壁贻书,俾遣小使致书金帅求成。金帅报书以用兵首谋指侂胄,侂胄大恚,不复以和为意。壁言:“苟利社稷,固难执一。”侂胄不听,用兵之意益急。 壁方与共政,或劝其速去,毋与侂胄分祸,壁曰:“嘻,国病矣,我去谁适谋此?”后侂胄被诛,御史叶时论壁反复诡谲,削三秩,谪居抚州。越四年,复除知遂宁府,未至,而溃兵张福入益昌,戕王人,至遂宁,壁传檄谕之,福等读檄泣下,约解甲降。会官军至挑贼,贼忿,尽燔其城。顾府治曰:“李公旦夕来居,此其勿毁。”壁驰书大将张威,使调兵士来战。威夜遣人叩门,言曰:“贼垒坚不可破,将选死士,梯而登,以火攻之。”壁曰:“审尔,必多杀士卒,盍先断贼汲路与粮道,使不得食,即自禽矣。”以长围法授之,威用其谋,贼遂平。壁嘉定十五年六月卒,谥文懿。壁嗜学如饥渴,群经百氏搜抉靡遗,于典章制度尤综练。为文隽逸,所著有《雁湖集》一百卷、《涓尘录》三卷等。‎ ‎(选自《宋史•李壁传》,有删改)‎ ‎①丘,人名,指丘宗山。‎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壁/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至/毋轻出而苟沮 B. 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壁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至/毋轻出而苟沮 C. 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壁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至毋轻出/而苟沮 D. 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壁/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至/毋轻出而苟沮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卿,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也可以是君对臣的称谓或夫妻、朋友间的爱称。‎ B. 爵是君主国家贵族封号,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C. 秩,指官吏的俸禄,也指官吏的官阶、品级,文中“削三秩”指李壁被贬官三级。‎ D. 嘉定,孝宗都是年号,是古代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往往也是时运变化的标志。‎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壁聪颖好学,著作颇丰。他年轻时每天诵读一万多字,所写的文章精当广博;求学如饥似渴,涉猎广泛,撰有多部著作。‎ B. 李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他先是反对韩侂胄草率用兵,后因估计自己的力量不能挽回出兵局面,又建议贬斥秦桧以振奋人心。‎ C. 李壁勇于担当,不怕担责。他和韩侂胄共同执掌朝政,韩侂胄执意用兵,他不顾他人劝阻,与韩侂胄一起出兵,兵败后被贬居抚州。‎ D. 李壁精于谋略,平定贼兵。平定贼兵的过程中,他调兵遣将,反对火攻,建议采取断汲路与粮道的长围之法,最后贼兵被平定。‎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遣使来,微示欲和意。丘以闻,壁贻书,俾遣小使致书金帅求成。‎ ‎(2)审尔,必多杀士卒,盍先断贼汲路与粮道,使不得食,即自禽矣。‎ ‎【答案】10. B 11. D 12. C ‎ ‎13. (1)金国派使臣来,暗中表示想议和的意愿。丘把这件事报告朝廷,李壁送给丘 一封信,让他派侍役送信给金兵元帅讲和。‎ ‎(2)真是这样,必然大量损失士卒,为什么不先断绝贼兵汲水的通路和运粮的道路,让他们得不到食物,他们就会自动被擒了。‎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时”是“当时”的意思,一般做状语,所以应在“韩胄专国”前,因此可以排除C、D项,“壁”是“言”的主语,应在“壁”前断开,可排除A、D项,答案选B项。故选B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D句中“嘉定,孝宗都是年号”错,嘉定是年号,孝宗是庙号。故选D。‎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与韩侂胄一起出兵”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韩侂胄不听李壁的劝阻,出兵的想法更加急切。故选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微”暗中;“以”介词,把;“闻”使……知道;“贻”送给;“俾”使、让;“致书”送一封信,“致”给予,向对方表示(礼节、情意等)。第二句得分点:“审尔”果真如此;“盍”何不,为什么;“汲路”汲水的通路;“禽”通“擒”擒拿。‎ ‎【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李壁字季章。父亲李焘,主修国史。李壁年轻时聪颖过人,每天诵读一万多字,写的文章精当广博。孝宗曾问李焘:“您的各个儿子中,谁可任用?”李焘回答说李壁可用。被召试后,李壁担任正字。宁宗即位后,李壁改任著作佐郎。当时韩胄专权,建议收复失地,出兵的想法正急切。李壁说:“进攻的关键,应该是慎重发兵并一定要达到目的,不要轻率出兵而随便停止。”有的大臣因为提出阻止发兵的意见违逆了韩胄获罪被贬,李壁议论应该等待敌人先发兵,然后应对他们。韩侂胄心中不悦。李壁估计自己的力量不能挽回(出兵的局 面),就上奏说:“自从秦桧首先提倡和议使得父兄百世的仇恨不再从臣子口中说出,臣认为应该立即贬斥秦桧,向天下表明报仇雪耻的志向,这样一来,君臣上下奋发振作,从凶残暴虐的敌人手中拯救出离散的人民,洗去祖宗的长久怨愤。在今天提出并去施行这些,不难啊。”奏疏交上去,秦桧被判罪追削王爵。议论的人认为李壁的话虽然公道,只不过是用来迎合韩胄用兵的私意而已。金国派使臣来,暗中表示想议和的意愿。丘 把这件事报告朝廷,李壁送给丘一封信,让他派侍役送信给金兵元帅讲和。金兵元帅回信称用兵的主要谋划者是韩侂胄,韩侂胄大怒,不再考虑议和。李壁说:“如果对国家有利,本来也难以始终采取一个策略。”韩胄不听,出兵的想法更加急切。李壁正和韩胄共同执掌朝政,有人劝李壁赶快离开,不要和韩胄一起分担祸患,李壁说:“唉,国家困乏了,我离开了谁适合谋划这些?”后来韩胄被诛杀,御史叶时议论李壁反复无常变化多端,李壁被降官三级,贬居抚州。过了四年,又被授任遂宁府知府,还没有到任,而溃散兵卒张福进入益昌,杀害朝廷命官,到达遂宁,李壁发布文书谕示他们,张福等人读檄文流下眼泪,约定解甲投降。恰好官军来到向贼兵挑战,贼兵愤怒,把全城都烧了,看着府衙说:“李公很 快要来居住,这里不要烧毁。”李壁快马传信给大将张威,叫他调集士兵来会战。张威夜间派人敲门,告诉他说:“贼兵城垒坚固无法攻破,将要挑选敢死队,用云梯登城,用火攻城。”李壁说:“真是这样,必然大量损失士卒,为什么不先断绝贼兵汲水的通路和运粮的道路,让他们得不到食物,他们就会自动被擒了。”用长期围困的方法教给他,张威使用了 ‎ 他的计谋,贼兵于是被平定。李壁于嘉定十五年六月去世,谥号文懿。李壁爱好学习,如饥似渴,各家经典全都搜集,没有遗漏,对典章制度尤其进行综合研习。他写的文章俊逸不凡,著作有《雁湖集》 一百卷,《涓尘录》三卷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渡江云①‎ 周邦彦 晴岚②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③到山家。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④。愁宴阑、风翻旗尾⑤,潮溅乌纱。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注]①宋哲宗执政,新党因政治局势的改变而被重新启用,周邦彦被召回汴京,途径荆州时作了此词。②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③委曲:曲折延伸。④指长安日下:是指向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⑤旗尾:象征着党派和官禄。‎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 “晴岚”三句选取了晴日山中薄雾铺满大地、雁阵起飞的景象,形象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 B. “骤惊春在眼”句承前而来,写词人看到大雁北飞骤然意识到春天已经来到,“借问”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 “千万”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千丝万缕的杨柳已吐新绿是实写,柳条渐抽渐长可藏遮栖鸦是虚写。‎ D. 词的上片写春回大地的景色,下片写进京途中的所见所感,上下两片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情达意。‎ ‎15. 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对春色由衷的喜爱之情。词的上片写春回人间的万千气象之景,表达了作者对春色的喜爱。②对仕途的担忧之情。“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的“愁”,隐含着作者对仕途的担忧,要到京城了,本来是高兴的事情,但是因新旧党之争问题,词人也不知道此次进京情况会是如何。③孤独寂寞之情。尾句“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写出了离愁在心不能成寐的情状,表现了词人水程夜泊的孤独寂寞。‎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D项“以乐景衬哀情”错,下片描写的不是乐景,而是悲凉之景。故选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 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 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本词的上片描写沿江舟行所见两岸山村春色,通过“晴岚、暖回、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陌头杨柳”等景物,写春回人间的万千气象,表达了作者对春色的喜爱。下片描写江边饯别及逆水行舟的情景。“堪嗟,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实际蕴含对蒙召赴京一事的矛盾恐惧之心。“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中,作者马上就写出了他的矛盾恐惧的症结之所在,原来他所愁惧的仍是政争翻覆之无常。至于此词结尾之处的“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沈恨处,时时自剔灯花”数句,才是此词中真正全用写实之笔之处,表现出水程夜泊孤独寂寞中满怀心事的情景。‎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 ‎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阐述了广泛学习与不断思考的关系,他指出君 ‎ 子只有通过“ ___________”,才能达到“_________”的效果。‎ ‎(2)《离骚》中作者用“蕙”和“揽 ”象征美好的理想和品德,表示自己的政治主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诸葛亮在《出师表》结尾部分再次向蜀汉后主提出建议,其中要刘禅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揽茝 (4). (5). 以咨诹善道 (6). 察纳雅言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省”“知”“蕙纕”“揽”“诹”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事实上,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______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而人们之所以质疑当下的一些西式建筑热,就在于其舍本逐末、_______,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与“西式建筑热”同样遭受诟 病的,还有“仿古建筑热”。有的地方,本来并没有什么前朝风土,却乐 于以古街古巷为名,______,青砖粉墙,小饰品假古董齐出,臭豆腐烤肉串并售。如果前者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后者则是复古思维的 畸形生长。西式建筑热,对于“先找规划设计,然后从街区历史找卖点,再找投资、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来说,同样适用。在设计与规 划上对西方建筑东施效颦的背后,是对文化根底不自知、对文化传统 不自信。建筑,既是文化的表现,也是生活的沉淀。( )。千姿百态的开平碉楼,集防卫、居住功能于一体,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民居 风格;马达加斯加首都族群混杂,马来高脚草屋、非洲木板棚与欧式教堂______,多元才是这里的和谐;而作为中国获得普利兹克奖的第一人,王澍让每一层的每一户都有自己的小院和植物,“出则繁花似锦,入则清净悠远”。‎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兼容并蓄 生搬硬套 雕梁画栋 错落有致 B. 兼而有之 生搬硬套 金碧辉煌 犬牙交错 C. 兼容并蓄 囫囵吞枣 金碧辉煌 错落有致 D. 兼而有之 囫囵吞枣 雕梁画栋 犬牙交错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植根于自己历史脉络之中的是每个地方的建筑 B. 每个地方的建筑,都在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植根 C. 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 D. 每个地方,都要求建筑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西式建筑热同样适用“先找规划设计,然后从街区历史找卖点,再找投资、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 B. 西式建筑热同样适用“从街区历史找卖点,然后找投资,再找规划设计、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 C. “先找投资,然后从街区历史找卖点,再找规划设计、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对于西式建筑热来说,同样适用。‎ D. “从街区历史找卖点,然后找投资,再找规划设计、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对于西式建筑热来说,同样适用。‎ ‎【答案】17. A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兼容并蓄:指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兼而有之:指同时涉及几种事物,几个方面,也指同时占有或具有几种事物。根据横线后的语境,可知应选“兼容并蓄”。生搬硬套: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搬用别人的方法、经验等。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句中是说机械地模仿西式建筑,应选“生搬硬套”。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富丽堂皇。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句中是用以修饰“古街古巷”,应用“雕梁画栋”。错落有致:参差交错,很有情趣。犬牙交错:形容交界处参差不齐,像狗牙那样。也形容局面错综复杂。根据语境应选“错落有致”。故选A。‎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语境补写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句子叙述的对象是建筑,括号里的句子以“建筑”领起更顺畅,据此排除A、D项。后文列举不同地方建筑的不同特色,强调的是历史脉络对建筑的影响,故括号里内容应对“自己的历史脉络”加以强调,而B项强调的是“植根”,故应排除,答案选C。故选C。‎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两个方面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是“先找卖点,然后找投资,再找规划设计、施工队”;二是主客颠倒,应该是“仿古建筑公式,对于西式建筑热来说,同样适用”。AC两项语序不当,B项主客颠倒,因此答案选D。故选D。‎ ‎【点睛】语境补写答题技巧:‎ 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 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 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 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0.老梁的儿子最近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难题,想请老战友老邓帮忙,给儿子指点开导,于是给朋友发了一条微信,但有五处用词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老邓,久仰了,令侄工作中遇到了难题,有事不解,想到你的寒舍拜访,今晚务必在家等候,恳请你抛砖引玉,不胜感激。‎ ‎【答案】①“久仰”改为“久违”;②“令侄”改为“小儿”;③“寒舍”改为“府上”;④“务必”改为“可否”;⑤“抛砖引玉”改为“不吝赐教”。‎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查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辞敬辞的运用。语段中“久仰”的意思是早已仰慕,一般用作与人初次见面时说的客套话。与“老战友”不符合,改为“久违”。“令”是礼貌敬辞,称自己的儿子要用谦辞,“令侄”改为“小儿”。“寒舍”是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不能用于别人的家,把“寒舍”改为“府上”。 “务必”说法太强硬,不符合请人帮忙的语境,可改为“可否”。“抛砖引玉”是谦辞,意思是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与语境不符,可改为“不吝赐教”。‎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1.下图是温州市首届民营企业文化节徽标,请写出构图要素(文字及拼音除外),并说明图形构成特点及效果。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 ‎【答案】构图由字母“W”和汉字“民”、旭日和彩带等要素构成。图形采用中国书法传统笔触挥洒而成,体现了深厚的民营企业文化内涵和历史人文积淀。整体构图简洁明快,立意鲜明,富有动感,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描述、介绍图标(徽标)内容,要对其进行客观的介绍说明,不添加枝叶,不带任何个人感情,不议论,不抒情。说明的顺序可采用先中间再两边,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外到内的顺序。如果图案有标题,则一定要先写出标题。本题的标识是温州市首届民营企业文化节徽标,构图由字母“W”和汉字“民”、旭日和彩带等要素构成。寓意要结合图标产生的背景,具体分析各组成部分所代表的寓意和设计意图,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推断。如图形采用中国书法传统笔触挥洒而成,体现了深厚的民营企业文化内涵和历史人文积淀。‎ ‎【点睛】欣赏图标(徽标)类题,一般从客观方面(即画面的描述)和主观方面(即图标、徽标的设计背景、意图、寓意)两方面进行。具体答题步骤如下:‎ ‎1、通读题干,明确图标(徽标)产生的背景、组织等。看该图标、徽标是围绕什么活动设计的,由什么机构设计的。‎ ‎2、仔细观察图标的个组成部分,分析图标元素(外形、线条、色彩,涉及的时间、事件等)。‎ ‎3、结合图标产生的背景,具体分析各组成部分所代表的寓意和设计意图,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推断,切忌答非所问。‎ ‎4、描述之前,需先明确题干要求,看对字数、表达方式等方面有没有特殊要求。‎ ‎【答题规范】这是一幅以……为主题的徽标+介绍(格式如题型1)+该徽标寓意是……,表达了……的祝愿(体现了……希望)。‎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选修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幻文学与影视创作系列讲座课的学生,都收到了一封由授课老师苏教授发来的邮件。邮件内容是“凡今抄袭者,一经查实,不问考勤,皆黜落,以儆效尤”。苏教授给了22名学生零分,因为他们的期末文章被判定为抄袭。发邮件,就是要强调,“此分不可改”。苏教授接受记者采访说,抄袭就不该被原谅。这件事经媒体披露后,引起网友们的热议。‎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维护 ‎“凡今抄袭者,一经查实,不问考勤,皆黜落,以儆效尤。” 在很多大学生印象中,选修课大多是走走过场而已,鲜有较真的老师。如今,因文章抄袭,综合成绩被判0分,确实让人感到有些不近人情。‎ 即便如此,这些学生恐怕也无话可说,因为苏老师认定抄袭十分严谨,这22例抄袭,经过检索、寻找原作者、仔细比对,都有确凿证据。这些作业中,有的是整篇抄,甚至抄名家作品;有的就是改个主人公的名字,总之“没有字是自己写的”。‎ 民国大师顾颉刚先生喜欢开卷考试,试题宽泛,给学生极大的独立思考空间,但评分时规定:“抄我观点者,替人家背书者,低分;自有观点者,或驳我观点能自圆其说者,高分。”倘若见到“没有字是自己写的”文章,老先生又当做如何想?‎ ‎“凡抄袭者皆黜落”这本该是底线要求,但如今竟然成了新闻,这说明在现实中这种敢于“较真”的老师太少了。不要说选修课,即便是必修课,不少老师迫于种种压力和顾虑,常常“与人为善”,有意无意地“放水”,导致了高等教育的“严进宽出”现象。‎ 大学“放水”,当然不能全怪老师“心太软”。严格要求万一影响到学生的毕业就业,不仅自己于心不忍,而且影响到学生的前途,更是罪莫大焉。在这样的心态下,自然会形成普遍宽松的氛围:很多老师无论是否情愿,都只得戴上“好好先生”的帽子,像苏老师这般敢于“金刚怒目”的,确实少之又少。‎ 基于对大学“放水”之弊病的深刻认识,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表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日前,教育部也印发通知,要求加强本科教育,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淘汰“水课”;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而清华也于近日推出了学生课程作业“查重”。‎ 可以预见,本科教育更加严格是大势所趋,而制度也将为金刚怒目的“苏老师们”撑腰。而如果“宽进严出”成了常态,老师们也可无需顾忌太多的人情因素,而经历过“阵痛”之后,相信大学生们也会很快适应。‎ 也只有扯下更多“水课”的遮羞布,改变“严进宽出”的局面,高等教育质量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类材料作文,首先要分析材料。材料的主体是一封邮件,‎ ‎“凡今抄袭者,一经查实,不问考勤,皆黜落,以儆效尤”,主要是教授对作弊的学生的处理,并且态度坚决,不容更改。“抄袭”之风曾一度在学校及学术界盛行,严重影响着社会风气。根据材料,我们可以从“抄袭”这件事入手,分析抄袭背后的原因及危害,也可以从苏教授与学生的抄袭“较真”的角度来谈自己的看法。那作文就此展开评论即可,注意选取角度,从教授的角度可以可赞同老师的严格;从学生的角度可批评学生作弊行为;从教育环境的角度可反思曾经的教育环境,展示将来的教育前景。行文时注意从材料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展开论述,论述时可以结合近来大学毕业考试“禁止清零”等现象分析,让文章更有针对性。‎ 参考立意:①抄袭的背后是学生道德诚信的缺失,更是学风建设的失准。②抄袭抄不来好学生,更抄不来“双一流”。③敢抄袭就要付出代价!这个老师做得好!④还大学科研学术一片净土需要以更完善的制度建设保障科研教学质量,同时更需要认真负责的老师与学生的抄袭“较真”。‎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第一步:概括现象(是什么)‎ 第二步:分析现象(为什么)‎ 现象反映了什么,观果思因,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三步:如何解决(怎么办)‎ 第四步:确定立意 切入点要小,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感触较深的,有素材积累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