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50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成都石室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期高2020届10月月考
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是戏剧的灵魂
陈彦
戏剧是靠讲故事取胜的,讲故事就是文学。无论唐传奇、宋元话本,还是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近百年来,话剧、歌剧等戏剧样式传到中国,其核心仍然是讲好一个故事。戏剧这个靠故事安身立命的文艺样式,讲故事的能力就更需技高一筹。中国历史上的名剧《赵氏孤儿》《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牡丹亭》《西厢记》,哪一个不是因故事讲得感天动地、精彩绝伦,而放射出了永久照耀历史、社会、生命、人性的精神与思想光芒的?世界上那些久演不衰的歌剧如《卡门》《图兰朵》《茶花女》,更是凭借优秀的故事登上了经典的位置。故事永远是戏剧的命脉,而故事的本质是文学,文学是戏剧不可撼动的灵魂。
戏剧一旦忽视了文学的力量,立即就会苍白、缺血。忽视文学的戏剧,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表现在文本的粗糙上,故事编不圆,前后矛盾,不时出现叙述漏洞,甚至存在较大的硬伤。也有的表现在不注重对文本的思想诠释与精神升华,只过度强调外包装的作用上,尤其是对舞台设计与声光电的倾心依赖,因而形式大于内容。不适度的包装,会破坏作品内在精神意象的释放。有时舞台上最重要的布景道具,可能就是一棵象征无穷生命力的树木,甚至是一株需要特别强调的小草,硬要弄出铺天盖地的森林、草甸来,反倒把紧要处遮蔽了。还有些大制作、大场面、群体舞的运用,让一些本来可以进入思考的段落,变得躁动不安、浮皮潦草起来。戏剧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张力,很多地方是要通过留白来完成的。文学是人学,在戏剧舞台上,“人”是通过演员来传情达意的,演员是中心的中心,一切不能为演员表演提供帮助的辅助手段,都是不可取的。
戏剧文学是演出团队共同的努力方向,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讲好故事,塑造好人物,让故事变得波澜起伏、情感跌宕交错,让人物变得立体圆融。在戏剧舞台上,其实每个参与者,包括导演、演员、作曲、舞美、演奏等,同时也都是文学创作者,一旦哪个部门脱离了该剧的文学统摄,这个部门就会出现艺术创作问题。
戏剧要在文学这个基础上下功夫,只有基础扎实,二度创作才可能飞升起来,一旦基础不牢不稳,二度创作发挥、增生、堆砌得越多,越让作品的缺陷暴露无遗。一切文学艺术都是以动人为前提的。动人的根本,就在于对所塑造的对象性格、心灵的精准开掘与把握。舞台剧由于受时间、空间与篇幅限制,塑造人物尤其需要单刀直入,使性格快捷显现。因为舞台剧只能通过精彩洗练的独白、对白、旁白、咏叹、宣叙、对唱、重唱、合唱,来形成人物的生命个性、故事的起承转合、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每一句话、一句唱,都需反复推敲打磨,尽量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才是戏剧这种独特文学样式创作的要妙。当然,戏剧文学的根本,还是要扭结在对历史和时代的责任上,任何精致的戏剧文学,一旦脱离了社会责任,就如雕刻精巧的鼻烟壶,终不过是一种玩物而已。几乎所有剧种都可以久演不衰的《窦娥冤》等戏曲经典,就向我们深刻地昭示了这一点。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今中外,传承久远的戏剧,都是从传奇、话本、小说的故事中获取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凭借优秀的故事成为经典。
B. 戏剧要在文学上下功夫,一旦忽视了文学的力量,戏剧就容易文本粗糙,或是忽略了对文本的思想诠释与精神升华。
C. 戏剧艺术强调二度创作,只要文学基础扎实,就能使二度创作飞升起来;否则,二度创作越多,越会让作品的缺陷暴露出来。
D. 动人是戏剧艺术的基础与根本,戏剧表演要想动人,需要对其塑造对象的性格、心灵进行精准的开掘与把握。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从正面列举古今中外名剧凭借优秀的故事成为经典的事例,分析得出“文学是戏剧的灵魂”的观点。
B. 文章第二段分析了戏剧忽视文学的力量所造成的种种弊端,从反面证明了“文学是戏剧的灵魂”这一观点。
C. 文章从剧本创作到舞台表演等多个层面对“文学是戏剧的灵魂”这一中心进行了阐述,强调了文学对戏剧的重要性。
D. 文章末尾运用比喻的方法,意在阐明《窦娥冤》等能够成为久演不衰的经典,原因就在于它们具有扎实的文学基础。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戏剧表演的形式不能大于内容,有些大制作、大场面的运用就很不恰当,破坏了留白,忽视了留给人们思考的时间。
B. 演员是舞台的中心,他们通过表演来表现文学中的“人”,那么,一切辅助手段都需为演员表演提供服务、帮助。
C. 戏剧文学需要演出团队的共同努力,戏剧舞台上的每一个参与者也都是文学创造者,一旦某个方面出了问题,整个艺术创作就会全功尽弃。
D. 舞台剧受时间、空间与篇幅所限需要迅捷、直接地塑造人物性格,而人物性格的塑造要靠独白、对白等来完成。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原文只说传奇、话本、小说“为中国戏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C项,“只要……就”错,原文是“只有……才”。D项,“动人是戏剧艺术的基础与根本,”错,原文说戏剧的基础是文学。故本题选B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比喻意在阐明“戏剧文学的根本,还是要扭结在对历史和时代的责任上”。 故本题选D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整个艺术创作就会全功尽弃”错。原文是“一旦哪个部门脱离了该剧的文学统摄,这个部门就会出现艺术创作问题”。故本题选C项。
【点睛】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双琴祭
梁晓声
(1)那两棵树,生长得极慢的树,最适合取其材而做琴。那位七十余岁的老制琴师的经验是,一棵那样的树,只能锯取一段,做成一把音质优良的小提琴。所以,他打算用那两棵树同时做两把小提琴,使它们在音质上不分轩轾。
(2)琴取于材,材取于树。老制琴师当年亲手栽下两株小树苗,在十几载里,不但各自增加着年轮,也像少年和少女渐渐长成健壮的青年和标致的女郎一样,深深的相爱着了。它们彼此欣赏,彼此赞美,通过叶片晃动时发出的沙沙声响,永不厌倦的诉说着缠绵的情话。
(3)但没等琴做成,老琴师就病倒了。他临终前对儿子说:“世人对于任何事物,包括人的才能,总习惯于评论出个孰高孰低。这是由于人心的偏狭导致的愚蠢啊!我有个夙愿,想要制成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以此向世人证明,世上有些不同事物的美好是同样的。儿子啊,我想做的事我是做不到了,你可一定要替我做到……”
(4)后来,他的儿子伐倒那两棵树,锯取了它们各自最好的一段,以同样的耐心和细心,制成了两把小提琴。他把两把琴送到了琴店,郑重地交待:“如果有谁在这两把琴中反复比较、挑选,自以为是地评优评劣,那么无论他最终选择了哪一把、无论出价多高,都不卖给他。如果有人说它们是同样好的琴,那么可以将两把琴都送给他。如果是两个人,那么一人一把。”
(5)有一天,来了两位父亲,带着两名少年。他们的父亲是好友,他们是陪儿子们来选琴的。两名少年不约而同地看上了那两把小提琴,于是店主取出两把琴让他们试一试。
(6)他们各拉一曲后,不约而同的对父亲说——那正是他们所期望拥有的琴。店主问:“琴的音质总是有优差之分的,你们不需要交换了再演奏一曲吗?但两名少年频频摇头,都说以他们的耳听来,两把琴的音质同样优良。为了使大人们相信他们不后悔,他们毫不犹豫的交换了琴。“都不需要试试了么?”“不。”两名少年异口同声。于是他们幸运的接受了赠予……
(7)后来,他们果然都成了“家”。高超的水平加优良的琴,他们声誉鹊起。无论何时何地,他们一直合奏着。
(8)世人欣赏他们的合奏,赞美他们的合奏,用尽美好的词汇形容他们的合奏。但世人的心理是有些古怪易变的。不久,开始了他们之间孰高孰低的纷纭众说。人心一旦发现了美中不足,其实和最初欣赏美时是一样快意的。寂寞的传媒一口咬住那纷纭众说,推波助澜,好比饥犬叼住了一块腔骨。
(9)最后,媒体制造的焦点话题让他们再也不能合奏下去了。只能迫不得已地分开,各自独奏。虽然他们都是那么眷恋合奏,虽然他们觉得只有合奏才能高水平地发挥自己的演奏天赋。
(10)比他们更眷恋合奏的是那两把小提琴呀!只有合奏的时候,它们才能有机会相见!
(11)但是自从他们分开了,它们再就没“见到”过对方,再就没“听到”过对方优美的声音。它们被思念折磨着,它们的琴音里开始注入了缕缕忧伤。正如苦苦相思着的情人们的信上有泪痕一样。
(12)然而,两位由合奏而独奏的演奏家,竟渐渐的相互心生出嫉恨来。他们不知不觉就坠入了别人的“阴谋”。他们曾经的珠联璧合,引起了别人的嫉恨。别人不但要离间他们,想要看他们成为仇敌。
(13)终于,他们中的一个心理崩溃了。他摔毁了他心爱的小提琴,跃下阳台,一命呜呼。
(14)那一时刻,另一个正在另一座城市的舞台上演出。他的提琴的几根弦,随弓皆断。皆断之际,小提琴发出类似哀号的最后一声颤音……
(15)悲剧的发生使人心趋于冷静。对死者的同情超过了其他的一切。有同情就有憎恨,有悲剧就有责任。另一个还没来得及从惊鄂中悟到什么,已然懵里懵懂的成了罪魁祸首。最后,他疯了。
(16)他那一把琴被换了弦,又摆在琴店里了。然而,无人问津。因为它已被视为不详之物。只要琴弓一搭在弦上,不容拉,便会发出号哭一般的声音。
(17)是的,那真是一把小提琴在号哭——在为它不幸的爱人而号哭……
(18)再后来,店主干脆把琴丢进了堆放破旧杂物的仓房。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把“双琴”喻为一对恋人,讲述了它们前世为树、今生为琴的“姻缘”,演绎了一出由相爱相依至分离而毁废的悲剧。
B. 两位少年终于以其“不约而同”“毫不犹豫”的行动和“异口同声”的回答符合了老制琴师的“传教”条件,幸运地获得了赠予。
C. 小说在叙述时,“他们”“它们”交替使用,人和物相互交融,灵活地展现了事件过程,暗示了人和物命运的共同性。
D. 第(10)、(11)段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两把小提琴因为分离而不能彼此欣赏、赞美的相思之苦和饱受思念折磨的忧伤情状。
5.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6. 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
【答案】4. D 5. 制双琴→赠双琴→奏双琴→分双琴→毁、弃双琴。
6. ①痛惜老琴师的美好夙愿未能实现。②惋惜双琴一毁一废。③同情两位演奏家一死一疯。④哀叹美好的事物被世人的“古怪心理”和传媒的“推波助澜”所毁灭。⑤悲悯世人毁灭了美好事物而始终不自知。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D项,第10、11段并未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故本题选D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本题考查概括作品的情节结构。要通读文章,梳理故事情节。首先必须找准文章的线索,本文的线索是“双琴”。其次,围绕线索给文章分层次,文章的层次结构一般都会随情节的推移而显现,梳理情节可以将划分段落层次结合起来。第(1)至(4)节是老制琴师的儿子制做了双琴,第(5)至(6)说的是店主赠送双琴给两名少年,第(7)至(8)节讲的是两名少年后来一直合奏双琴,得到人们称赞,第(9)至(12)节四讲的是两人分双琴,第(13)节至(18)节说的是双琴被毁坏并被丢弃。围绕本文的线索“双琴”,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如下:制双琴→赠双琴→奏双琴→分双琴→毁、弃双琴。
【6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个探究性的,很开放的题目,理解可以是多元性的。要求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答题时可从琴、演奏家、世人、社会等角度挖掘和思考,透过文学性的语言,发掘作者隐含在句里行间的深层含义,进行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结合文本,表达自己的观点。作品蕴含的情感要围绕小说的故事情节来探析。老琴师的美好夙愿未能实现,双琴一毁一废,两位演奏家一死一疯,对此作者表达了痛惜、惋惜之情。究其原因,小说中写道的美好的事物被世人的“古怪心理”和传媒的“推波助澜”毁灭,作者表达了深深的哀叹和悲悯。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袍,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
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乡棒”。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
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倍感困惑,又倍感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 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和内核。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信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
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名成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2016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
相关链接:
①陈忠实的《白鹿原》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纪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
(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
②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应。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
(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
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赵树理《三里湾》和柳青《创业史》是陈忠实最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了文学梦,后来则成为他创作上必须突破的对象。
B. 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
C. 陈忠实认为“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这与其说是他的一种觉悟,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
D. 陈忠实善于学习前人并感知时代,不仅拼生活、拼艺术,而且拼人格,不断地提升思想境界,获得对人和生命的独特理解。
E. 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为“小柳青”,再到被人称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
8. 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7. D 8. ①他意识到要像自己笔下的蓝袍先生一样接受时代的变化,在生活和思想上打开自己;②他认识到必须写出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的往置;③他认为自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产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述。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不准确,原文是“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C项,“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无中生有。E项,“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错误,他也曾“倍感困惑”。 故本题选D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考查归纳概括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1985年”“标志性”等关键词,确定第3--5节自然段是筛选信息的主要区间,抓住“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等关键句。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续师说
黄宗羲①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藉於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遂以为古之师弟子者皆然,而使师之为道,出於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②;兔园蒙师,摇笔即毁朱陆③。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轻儇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屦,待左右,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④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诸君子徒以其久待刘夫子而过情推奖,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
[注]①黄宗羲: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②欧曾:指文学家欧阳修和曾巩。③朱陆:指宋代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④何北山:何基(1188—1268),字子恭,人称北山先生,以读书讲学为平生志向,教授门生,不遗余力。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B. 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C. 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D. 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说理辨析,但都是针对社会上某些问题表达观点。与“论”统称为论说文。
B. 蒙师,是给儿童启蒙的老师。中国古代“庠序”中用于启蒙的教材主要有“四书五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C. 古代君主面南朝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向北方朝拜,故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以示臣服。文中以此指弟子行敬师之礼。
D. 昌黎,郡名,唐代韩氏为昌黎郡望,韩愈自称“昌黎韩愈”。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文以载道”,以道为先。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兔园蒙师,摇笔即毁朱陆”一句,批判了当时追名逐利、华而不实之风。
B.
黄宗羲之所以说“吾惟恐其传也矣”,主要是担心无才德者为师之风蔓延,在社会上形成不良的学风。
C. 黄宗羲和韩愈都分析了“师道之不传”的原因,但韩愈认为是弟子之过,而黄宗羲更强调为师者之过。
D. 黄宗羲使用孙明复、何北山两人的事例,意在说明执师弟子之礼,乃庄重之事;为人之师应慎重对待。
1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无所藉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2)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答案】9. C 10. B 11. A
12. (1)既然没有什么依靠老师的,那么(老师)活着时(学生)不关心他,(老师)死了(学生)不替他办丧事,也就不是过错了。
(2)北山的意思,认为如果没有那样的品德,宁肯空着老师的位子,来等待后来的有学识之人,不能够让做老师的风气从自己开始败坏。
(3)(富贵人家的)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却不知道去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济),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刀刺人并且杀死他后,说“不是我(杀死人),是兵器(杀死的)’有什么不同呢?
【解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若是则师之道”的意思是:如果是这样,那么当老师的风气。其中“若是”要单独成句,应在其前后停顿。排除BD项。“师之为道”的意思是当老师的风气,故应在“道”的后面停顿,故排除A项。故本题选C项。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B项,中国传统启蒙的教材主要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等,至于“四书五经”等等,那是“大学”了,起码也是“中学”。清吴沃尧《历史小说总序》:“吾曾受而读之,蒙学、中学之书都嫌过简,至于高等大学或且仍用旧册矣。” 故本题选B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A项,批判的是当时学风轻浮浅薄,动辄就想超过以前的人,自认为与前人相当。故本题选A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既”:“既然”;“藉”:“依靠”;“丧”:“办丧事”;“过”:“过错”。第二句关键点:“以为”:“认为”;“学者”:“有学识的人”;“师道”:“做老师的风气”;“坏”:“败坏”。第三句关键点:“检”:“制止”;“涂”同“途”,“道路”;“饿莩”:“饿死的人”;“兵”:“兵器”;“是何异于……”:“这跟……有什么不同”。
【点睛】翻译句子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翻译:
哎!从师的风尚没有流传,难道仅仅是学生的过错吗,同样也是做老师的人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啊。老师,是用来传播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不懂得道理,不精通学业,(学生)有疑惑(他)却不能解答,那么就不是(真正的)老师。本来没有什么可学习的,强行聚集道路上擦肩而过之人,称“老师”称“弟子”的人,竟还比不上儿童的老师,能教给他们句读的方法,(或是)巫医乐师百工这样的人,把那些实际的技艺技术传授学生。传播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既然没有什么依靠老师的,那么(老师)活着时(学生)不关心他,(老师)死了(学生)不替他办丧事,也就不是过错了。于是就认为古代的老师教学生都是这样,如果让老师传授道理,(却)比不上儿童的老师、巫医、乐师、百工等人,那么这就是当老师的过错了。
当今世上把无所忌惮当作高明,代笔的门客,张口就骂欧阳修曾巩等人;知识浅陋的读书人,动笔就诋毁朱熹陆九渊等人;连古人的姓名都只是道听途说,没有考察清楚,就议论人家的学术、文章,(这样的文字)已连篇累牍地出现在坊间书籍上了。年轻识浅的人,轻浮浅薄,动辄就想超过以前的人,自认为与前人相当,世上已经没有孔子了,自己就不应当在学生的行列。大概(世人)不只是把做学生当作羞耻,(甚至)相互都认为不做老师也是可耻的。哎!真是太奇怪了。如果是这样,那么当老师的风气,就像是人具有着贼心,我(反而)只担心它会流传下去啊。
过去孙明复做老师,收石守道做他的弟子。(石守道)拿着手杖鞋子,侍奉在(他的)左右。明复坐着的时候(石守道)就一定站着,进出拜见(石守道)都扶着老师,老师和弟子之间的礼节,像这样一般看重。所以(以前)何北山对于来求学的人,不曾接受他们的拜师之礼。北山的意思,认为如果没有那样的品德,宁肯空着老师的位子,来等待后来的有学识之人,不能够让做老师的风气从自己开始败坏。北山可以做老师,(却)避开老师的名声而不去做,他慎重得像这样啊!(而)我年纪大了并且很少时间去学习,你们想要寻求成为我的弟子,各位只是因为刘先生过分盛情的推荐夸奖而白白地久等,我哪里敢冒当世之不韪,做出这样的无耻之事呢?反推韩愈的意思,写下《续师说》,用来推辞这件事。
【补充】“门客代笔”是古代社会中一个常见的文化现象。门客参与或编撰了许多著作,但大多冠以他人的名字。这些作品涉及诗文、小说、传奇等多种体裁,其中编书的目的和内容多有不同,而效果也驳杂不一。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操①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②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③,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④外三两弦。
[注]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②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④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13.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 “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 “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 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14. 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
【答案】13. C 14. ①景色的不同:苏诗描写泉响空山、月明风露的幽静之景以醉翁啸咏与流泉之声应和的景象,表现出作者对人与自然相融的境界的向往。
②情怀的不同:苏诗写醉翁离去后流泉的“朝吟夜怨”,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更借以抒发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
【解析】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本词主要借对流泉声音的描写来赞美欧阳修在琅琊山寄情山水,感受天籁的悠然自得之情。C项,说是对醉翁的思念之情不准确。所以本题选C项。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注意分析苏词中创设的美好的意境,以及对欧阳修的赞赏,《醉翁亭记》则写的是一种怡然自乐之情。首先要读懂诗。词的上片写流泉之自然声响及其感人效果。“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四句为鸣泉飞瀑之所谓声若环佩,创造出一个美好意境。“清圆”两字是说泉声的清越圆转。“无言 ,惟翁醉中知其天。”此句依然是写流泉声响之无限美妙。这一绝妙的乐曲,很少有人能得其妙趣,只有醉翁欧阳修能于醉中理解其天然妙趣。“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在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该句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声响之美妙。”荷蒉过山前,日有心也哉此贤”二句说这一乐曲如何打动了荷蒉者。词作将此流泉之声响比作孙子之击磬声,用荷蒉者对击磬声的评价颂扬流泉之自然声响。下片写醉翁的啸咏声及琴曲声。“醉翁啸咏,声和流泉。”二句照应上片之只有醉翁欧阳修才能得其天然妙趣的意思。写欧阳修曾作醉翁亭于滁州,在琅琊幽谷听鸣泉,乐而忘还。“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是说醉翁离开滁州,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声响,但此自然声响,朝夕吟咏,似带有怨恨情绪。“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说的是时光流转,山川变换,琅琊诸峰,林壑尤美,并非永远保持原状。这句的意思是琅琊幽谷之鸣泉也就不可能完美地保留下来。“思翁无岁年 ,翁今为飞仙”,此处用“飞仙”之典,谓醉翁化为飞仙,一去不复返,鸣泉之美妙,也就再也无人赏了。人事变换,人们因鸣泉而念及醉翁,而醉翁却已化仙而去。结句“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说,鸣泉虽不复存在,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仍然留在人间。词作最后落在琴声上,突出了全词的主旨。《醉翁亭记》则是通过描写琅琊山的四时景色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综上分析,本题从诗中的景色和诗人情感的不同分两点回答。
【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作答即可。注意意境的概括和手法的分析。
名句名篇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从渔业方面进行阐述,并符合当下可持续发展观的两句是:“ ____,______”。
(2)《论语》中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句是“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例来说明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
(4)《过秦论》中描写陈涉举义旗得到了天下热烈响应的句子是“_____ ,_____”。
(5)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师生各有所长,可以相互学习,其原因是:“______ ,_____”。
【答案】 (1). 数罟不入洿池 (2). 鱼鳖不可胜食也 (3). 吾尝终日而思矣 (4).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 锲而不舍 (6). 金石可镂 (7). 天下云集响应 (8). 赢粮而景从 (9). 闻道有先后 (10). 术业有专攻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数罟”“洿”“鳖”“须臾”“锲”“镂”“应”“赢”“景”“闻”“攻”,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第II卷 语言文字运用
三、语言文字运用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自媒体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过分追求点击率而忽略新闻的真实性,所传播的信息泥沙俱下,容易误导群众,这是自媒体明显的局限性。
②作为一名优秀的戏曲艺术家,他在多年的舞台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表演不瘟不火,将“度”的问题处理得恰到好处。
③纵然生意兴隆而腰缠万贯,倘无任何家国情怀,遇天灾而不知悯恤,闻人祸而不知救助。如铁公鸡一毛不拔,似吝啬鬼细大不捐,实难称之为优秀实业家。
④明中叶以后,岭南书家人才辈出,而且颇具革新精神,能与中原书坛分庭抗礼,其中陈献章用茅草制作“茅龙笔”,创作出笔法遒劲的书法名作。
⑤鲍勃·迪伦的民谣歌词总是闪烁着吉光片羽的诗意,其体现出的诗学价值,完全可达到惠特曼、兰波和波德莱尔等现代诗人的诗歌深度。
⑥今年春夏连续几个月来,西南地区五风十雨,水灾频发,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和收成,而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A. ①③⑤ B. ③④⑥ C. ②⑤⑥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选择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此题可以用排除法。①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正确。②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正确。③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望文生义,把改成语中的“捐”理解成捐献,献出,不合语境,错误。排除AB项。④分庭抗礼:指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正确。⑤吉光片羽:古代传说,吉光是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吉光片羽”指神兽的一小块毛皮,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此处对象使用错误。排除C项。⑥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此处望文生义。故本题选D项。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为了解学生的体质状况,今年南开大学在自主招生复试中加入了体质测试内容,考生须参加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等项目的测试。
B. 针对个别国家对中国发表的不当言论,新闻发言人指出,中国不做违反国际法的事情,同时坚定依法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
C. “移动支付智慧岛”项目由腾讯微信携手广州市海珠区发展和改革局共同打造,首期项目已完成区域内围绕微信支付为核心的智慧生活体验全面覆盖。
D. 村庄改造在保护“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传统民俗、民居得到了保护,农村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传统、接受熏陶。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B项,搭配不当,“维护”与“发展”动宾不搭配。C项,句式杂糅,“以……为核心”或者“围绕……”选用一个。D项,中途易辙,在“传统民俗”前加“使”。故本题选A项。
【点睛】
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8.下列对课本中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二世、四世、六世居左,为昭;三世、五世、七世居右,为穆,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
B. “六艺经传”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传”指解释经书的著作,比如《春秋左氏传》《吕氏春秋》《诗经毛氏传》等。
C. 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崩”本指山倒塌,古时用来比喻帝王或王后的死,诸侯及王公大臣的死叫“薨”,大夫的死叫“卒”,士的死叫“不禄”。
D. 丧礼指古代处理死者殓殡奠馔的礼节,其中“殓”指穿衣入棺,为死者穿衣称“小殓”,把尸体装入棺材叫“大殓”,古代贵族会在棺材外加一个套棺来保护棺材,称为“椁”。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课本中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B项,《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由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不是解释经书的著作。故本题选B项。
【点睛】复习时识记、积累大量的文化常识是解题的关键,而且掌握一些识记技巧对应考是十分必要的。介绍三种常用的记忆方法:1.穿针引线法。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时间线穿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具体如下: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明中叶唐宋派→明末公安派→清代桐城派。2.联想记忆法。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比如记忆屈原:屈原→《离骚》→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李白、李贺。这样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3
.积累法。对于一些常识性知识,要加强梳理和记忆。如古代的“官职常识”“人物称谓常识”“文集命名常识”“科举常识”“地理常识”“古籍常识”等,可以将所有需要记忆的文学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里予以记忆。文化常识推断“两法”:1.联系课内。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是由课内到课外的一个延伸拓展过程,许多知识来自课内,只要能把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记牢,就能轻易解答此类题目。2.语境推断。对文化常识的考查,高考其实不主张“死记硬背”,所有考题,均与语 境有密切的联系,可以根据前后语境推断。
19.下面是一则推荐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兹有我校高三·1班阳光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显著,综合素质优良。一直担任我校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现惠赠文章一篇,希望该生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垂怜。
【答案】“你校”改为“贵校”;“显著”改为“优秀”;“大作”改为“作品”;“惠赠”改为“随寄”;“垂怜”改为“垂青”或“垂爱”。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面是一则推荐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题干要求找出推荐信中五处使用不当的词语,然后进行修改,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考生应关注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这是推荐信,称呼对方学校,一般应冠以“贵”字,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即把“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中的“你校”改为“贵校”。“该生学习成绩显著”中“显著”一词不当应改为“优秀”。“一直荣任我校晨曦文学社社长”中“荣任”不当,“荣任”一般指称颂人光荣担任某一职位,属于敬辞此处应改为“担任”。“并有多篇大作”中“大作”不当,“大作”,称人作品的敬词,可改为“作品”。“希望该生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垂爱”中“垂爱”不当,“垂爱”,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这与场合不符此处是推荐学生参加招生考试,应改为“垂青”,表示重视或见爱。
【点睛】
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四、写作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8年9月9日入学以来,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大一新生王栋多次在学生宿舍发表辱国言论,且不听同学劝阻,对同室同学爱国言论冷嘲热讽,并于2018年9月19日凌晨,以“贵州省省草王英俊”网名,在网络上发布“爱国是不可能爱国的,老子一辈子都不可能爱国”、“都xx大学生了还爱国,我看你就是蠢货”等辱国言论,遭网友举报。9月22日,湖南城市发布了《关于取消土木院新生王栋入学资格的情况》通报并鉴于王栋散布辱国等极其错误言论和恶劣影响,根据《国家招生考试规定》和《湖南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办法》等有关政策规定,经学校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取消王栋入学资格。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对“爱国主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说性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文体明确,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爱国主义小议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萧伯纳认为,“所谓爱国心,是指你身为这个国家的国民,对于这个国家,应当比其他一切的国家感情更深厚。”其实每个国家、每个人都对爱国主义有自己的理解和阐释。我们认为,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构成了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爱国情感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爱国思想是人们对祖国的理性认识;爱国行为是指人们身体力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只有做到爱国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一致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列宁曾说:“爱国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正如这句话所说的,有多少的人为了“爱国主义”这四个大字而牺牲。宇航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人类的探索事业,他们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我从心里由衷地佩服他们的精神。在战争年代我们要像宇航员那样勇敢,不畏艰险,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在没有硝烟战争的今天,竞争异常激烈,我们也随时做好为国捐躯的准备。
“不仅为自己而生,也祖国而生。”中华民族是一个有骨气的、善良的、可爱的民族。我真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身为中国人,就得时刻为自己的祖国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我们要想到今天我们天天所佩戴的红领巾是无数的战士用他们的鲜血染红的,如果没有他们,也不会有我们如今和平的社会。
身为中国人的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国家,我想一个人如果不爱自己的国家了,那这人也就像失去了灵魂的人,是行尸走肉,只剩一架躯壳。
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所给的材料是热点事件:湖南一高校新生发布辱国言论被网友举报,校方取消入学资格。写作要求: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对“爱国主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说性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作文时,首先要准确理解“爱国”内涵和外延。其内涵是:1、爱国情感包括:血缘之爱(亲子之爱)和社交之爱(朋友之爱);共享之爱(爱祖国等)和排他之爱(恋人常爱);等等。爱国是一种共享之爱,是一国公民热爱祖国的共同情感。2、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爱国思想指导人们认清爱国的缘故即为什么要爱国,同时指导人们明确应该怎样去爱国。3、爱国行为是关键。战争年代和和平时期的爱国内容不一样。爱国的外延:爱国是道德要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第一条“爱国守法”,“八荣八耻”的第一条“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什么是真正的爱国:真正的爱国是有利于维护祖国利益、有利于促进国家发展和有利于国民福祉的一切言论和行动。理性爱国的含义:真正的爱国也是理性爱国,理性爱国是与盲动爱国相对立的。盲动爱国是仅凭对祖国的朴素感情,遇事诉诸情绪发泄的言论和行动。针对王栋的过激行为,考生应提出理性爱国的观点。论说性作文的写作:(1)选择恰当的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
【点睛】“析材料”是新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相关文档
- 【语文】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2021-06-0612页
- 2019-2020学年江西省赣州三校(南康2021-06-0617页
-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2021-06-0624页
-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0届高2021-06-0626页
-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等校2020届2021-06-0628页
-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语2021-06-0615页
- 【语文】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20202021-06-0615页
-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2021-06-0612页
- 【语文】河南省焦作市沁阳一中20192021-06-0616页
- 考前七天提分高考语文答题技巧2021-06-06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