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00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不可兮骤得 骤;轻易,一下子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走:趋向
B.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进:超过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购:买
C.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 潦:积水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快:快速
D.玉容寂寞泪阑干 阑干:纵横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独:唯独
2.下列语句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3分)
①罔薜荔兮为帷 ②砉然向然,奏刀騞然 ③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④技盖至此乎 ⑤善刀而藏之 ⑥舟中估客莫漫狂
⑦丹藤翠蔓,罗络其上 ⑧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A,①②④⑤⑥⑧ B.②④⑤⑥⑦⑧
C.①③④⑤⑥⑧ D.①③④⑤⑥⑦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①视为止,行为迟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③舟中估客莫漫狂
④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⑤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⑥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⑦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
⑧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A.①②④⑤⑥⑧ B.①②④⑥⑦⑧
C.①③④⑤⑦⑧ D.①②③④⑥⑦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六王毕,四海一 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③岸土赤而壁立
④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⑤骊山北构而西折 ⑥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⑦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 ⑧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A.①/②③⑤/④⑥/⑦/⑧ B.①/②③⑥/④⑤⑥/⑦⑧
C.①⑦/②⑤/③④/⑥⑧ D.①⑦/②⑤/④⑥/③⑧
5.对下列各句句式特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③臣之所好者道也④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⑤项王则夜起,饮帐中⑥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A.①⑤/②③/④/⑥ B.①/②⑤/③④/⑥
C.①/②⑥/③④/⑤ D.①⑤/②④/③/⑥
6.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着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湘君为追求爱情,执著而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毫不退缩,这一切正折射出了屈原的身世悲剧。
B.《书愤》一诗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C.《过小孤山大孤山》写山川景物形象生动,并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趣和韵味。作者抓住了各处景物特征进行描绘,写小孤山“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写大孤山“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只寥寥几笔就描绘出鲜明独特的形象。
D.《阿房宫赋》运用了想像、比喻与夸张等手法以及描写、铺排与议论等方式,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晚唐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优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阅读杜甫《蜀相》一诗。完成第7题。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前一句是自问,后一句是自答。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所描绘的景物,色彩鲜明,静动相衬,意在以草绿莺啼的自然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高尚。
C.颈联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写出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D.尾联是叙事兼抒情,情真意切,很有感人的力量,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之情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近年来,“文学式微”频频被人提及,报多人不禁发出“优秀文学作品难觅”的感叹。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文学奖却日渐成为_____的话题,人们不仅津津乐道什么样的作品可以获得殊荣,更是密切关注其中是否存在“猫腻儿”。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引起公众关注度时,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式微”之所以成为公共话题,文学作品与大众阅读之间的割裂不无关系。一方面,公众抱怨“好书难觅”;另一方面,作家喟叹“_____”。( )——通过公开、公正、透明的评奖过程,不仅可以向读者推荐优秀作品,而且可以帮助公众提高鉴别和欣赏能力;从而带动全民阅读的兴趣与能力。反之,文学奖如果陶醉于孤芳自赏,不仅与大众阅读_____,其自身也难免沦为圈子里人情世故的温床。文学奖的核心在于“文学”,“奖”应是一种水到築成的成果,而非_____的收益。如果文学奖能多一些专业和纯粹,作家就能多一些自由和洒脱,公众也不必将宝贵的想象力浪费在文学之外的细枝末节。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赢得公众关注度时,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B.当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增强公众关注度时,文学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C.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提高公众关注度时,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D.当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提高公众关注度时,文学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纽带的文学奖,却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
B.本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纽带的文学奖,却成为加剧双方隔阂的罪魁祸首。
C.文学奖本身不仅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的纽带,而且不应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
D.文学奖本身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的纽带,而不应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
1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炙手可热 曲高和寡 形同陌路 惨淡经营
B炙手可热 高山流水 渐行渐远 苦心经营
C.街谈巷议 高山流水 形同陌路 惨淡经营
D.街谈巷议 曲高和寡 渐行渐远 苦心经营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11-13题。
过去数十年关于文明兴起的讨论很多,但近年来关于复杂社会和文明的崩溃这一问题也赢得了较多关注。常见的研究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气候论)是寻找气候变化与复杂社会系统剧变之间的时空对应联系,将环境恶化作为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另一种方法(应变论)强调人类应对压力的应变能力,将社会看作一套机制,具有处理外部挑战的内在能力。认为社会变化是间断发生的,社会缓慢积累的过程会不时被突如其来的压力打断,并导致社会系统的重组。后一种见解颇受支持,很多案例研究表明,社会常常修正其行为,以应对眼前的危机,但很有可能的是,那些用来应对不断发生的短期危机的方法,可能并不能解决某些长期且严重的问题。我们相信,对于认识过去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两种方法都有价值。我们需要了解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也需要估量社会应对外部挑战的策略,这些应对策略成败皆有可能。
新石器时代中国各地也发生过多起早期复杂社会兴衰的事件,例如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突然表现为区城范围内考古物质文化的消失,人口骤降,而原因常常归结为气候变化、生态灾难等环境的恶化。青铜时代的中国也经历过多起环境恶化事件,但并未导致崩溃的发生,例如二里头国家,是在气候波动期成为一个区城强权的,而这时候很多地方的人口在减少。二里头的兴起是应变理论很好的一个例证。首先,二里头文化遗址分布在嵩山一带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这个选址策略能够抵御大规模的洪水,而很多低海拔地区的新石器聚落很可能正是被洪水摧毁的,特别是长江流域。其次,黄河中游的农业流行种植多种作物,包括粟、大豆、水稻、小麦等,这比其他地区种植水稻的单一农业体系更容易维持社会生存,一个政权采取多种农业形式也有助于规避作物歉收的风险。
根据地理信息系统模式的分析结果,伊洛河流域二里头文化的人口,达到最大承载量的78%,超过了最佳比率。二里头人比以往生产更多的食物,但使用的仍然是之前龙山晚期的那些农业技术。二里头国家的统治者似乎有办法让更多的人更加努力地劳作。
中国走向文明之路是一个长期、坎坷和复杂多样的历程。这个文明经历环境刷变的挑战、复杂社会的兴衰、社会冲突和政治纷争、出乎意料的社会转型和外来影响。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确切知道“中国性”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也难以彻底了解古代“中国性”的一切详情,但通过足够丰富的考古资料,通过多学科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8000多年以来社会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这片土地上的诸多小村落文明一步步转变为一个伟大的文明体系,我们称之为中国。
(摘编自陈星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文明》)
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过去数十年都只是在讨论文明兴起的问题,并没有涉及文明崩溃的讨论。
B.气候论和应变论既是研究文明兴起的方法,也是研究复杂社会和文明崩溃的常用方法。
C.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衰败是环境恶化造成的。
D.中国文明形成是一个长期、坎坷、复杂多样的过程,是由诸多小村落文明一步步转变而来的。
1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气候论和应变论两个角度,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复杂社会和文明的崩溃的问题。
B.文章将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早期复杂社会兴衰的事例进行对比,为应变理论提供了例证。
C.文章分析了二里头文明经受环境恶化考验的原因,证实社会应对外部挑战的策略的重要性。
D.文章先阐述了两种研究方法,然后举例分析论证,最后指向了对中国文明形成的看法。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烦是( )(3分)
A.“应变论”将社会看作一套机制,认为社会会修正自己的行为来应对眼前的危机。
B.二里头国家因处在嵩山一带,这一地区的海拔相对较高,从而避免了被洪水摧毁的危机。
C.二里头国家在气候波动期成为区域强权是因为作物种植的多样性规避了歉收的风险。
D.虽然我们难以彻底了解“中国性”的一切详情,但可以清晰地认识社会进步的过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张子良,字汉臣,涿州范阳人。金末四方兵起,所在募兵自保。子良率千余人入燕、蓟间,耕稼已绝,遂聚州人,阻水,治舟筏,取蒲鱼自给,从之者众,至不能容。子良部勒定兴、新城数万口,就食东平,东平守纳之。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因以宿帅之众夺全所劫老幼数万以还。全怒,连徐、邳之军来攻。子良与宿帅斫其营,全失其军符,走死扬州。时金受重围于汴,声援尽绝,有国用安者,图以涟水之众人援,道阻,游兵不能进。子良与一偏将昼伏夜行,得入汴,达用安意。金君臣以为自天降也,曲赐劳来,凡所欲皆如用安请。因以徐、宿二州授子良。明年,子良进米五百石于汴,授荣禄大夫,总管陕西东路兵马,仍治宿州。当是时,令已不行于陕,而用安亦卒不得志。徐、宿之间,民无食者,出城拾橹穟以食,子良严兵护之,以防钞掠。猝遇敌,子良被重伤,乃率其众就食泗州
。泗守阅兵,将图之,子良与麾下十数人即军中生缚其守。民不欲北归者,欲走傍郡,子良资以舟楫,无敢掠其财物。岁戊戌,率泗州西城二十五县、军民十万八千余口,因元帅阿术来归。太宗命为东路都总帅,授银青荣禄大夫,升京东路行尚书省兼都总帅,管领元附军民,进金紫光禄大夫。庚子,赐金符。自兵兴以来,子良转徙南北,依之以全活者,不可胜计。中统二年夏四月,世祖命为归德、泗州总管,降虎符,仍管领泗州军民总管。八年,卒,年七十八。赠昭勇大将军、佥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追封清河郡侯,谥翼敏。
(节选自《元史·张子良传》)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B.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魔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C.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D.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电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金,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曾灭北宋,后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
B.金紫光禄大夫,古代文官官职名,为皇帝近臣,依君主诏命行事,在元代为从一品。
C.虎符,即兵符,是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持符者拿有其中一半即可调兵遣将。
D.世祖,古代皇帝庙号,一般为断代史开创者,或王朝中承上启下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良招募有方,民心归附。金末时局动荡,各地招募自保,他带领民众以水为屏障,建造船只,采蒲根、捕鱼维持生计,归附的人多得难以容纳。
B.子良善于用兵,取得胜利。夏全联合大军攻打宿州,子良与守将夺取夏全军符,敌人不战而败;后他又带领部下活捉了想加害他的泗州知州。
C.子良爱护百姓,宅心仁厚。他曾率众救回被夏全劫掠的老幼数万,也派兵保护出城寻找食物的百姓,对于想到别地去的百姓,他也资助以船只。
D.子良生前加官,死享哀荣。他先后担任东路都总帅,京东路行尚书省,归德、泗州总管等职,被赐予金符、虎符;死后受追赠和追封,给予谥号。
二、把上面课外文言文中的加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7.金君臣以为自天降也,曲赐劳来,凡所欲普如用安请。(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猝遇敌,子良被重伤,乃率其众就食泗州。(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8分)
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鲍照《拟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安慰自己要认命,不要忧愁。
(2)《书愤》中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阿房宫赋》)
(4)《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从六国剽掠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穷奢极欲的生活。
四、小说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抉择
刘磊
烟一支接着一支,饭却是一筷未动。
知夫莫若妻,见雷峻这样,洪茹就知道他遇到难事了。
她深知丈夫的脾气,不便过问,只是内心难免纳闷儿。
作为新淮县纪委书记,雷峻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为政多年,脚稳身正,名声颇佳。工作上他坚持原则,雷厉风行,堪称黑脸包公。在家是个模范丈夫,对洪茹呵护有加,体贴入微。只是有一条,那是从他走上纪检岗位就定下的规矩:工作上的事,绝不容许家里人打听一句。
洪茹是育才中学英语教师,半年前校长为侄儿违纪一事找到她,请她回去给雷书记说说,好求个通融。洪茹实在拗不开校长的面子,不得已只好应承下来。
那天,她瞅着丈夫的情绪很好,便吞吞吐吐地将事情说了出来。没料到前一分钟还满脸阳光的雷峻,转瞬间变成了震怒的雷公,斥责如雨点一般向她砸来。
说实话,洪茹对丈夫还是理解的。自有了那次教训,她就再不干预丈夫工作上的事了。
夜越来越深,书房中的雷峻却仍无睡意。他久久盯着墙上那幅放大的黑白照片,眼神变得有些复杂起来。
照片上是形如父子的两个男人。年轻的一个正是二十年前的雷峻,而那年长者面容慈善,发间已微露斑白。照片的背景是雷峻就读的大学操场。
父母早逝的雷峻全赖邻居杭伯的拉扯才没有辍学。杭伯当时做点小生意,虽比一般人家宽裕些,可两个儿子都在读书,生活担子并不轻。三个孩子的学杂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杭伯宁愿一家人节衣缩食,也从没想过放弃对小峻的培养。
不仅如此,杭伯还是雷峻的救命恩人。那年冬天,流行性感冒肆虐甚广,雷峻也未能幸免。一天夜里,雷峻突然感到浑身发抖,脑门像火炭一般烫。惊醒后的杭伯眼见土郎中的药不頂寧,立马从热被窝中爬起来,背起小峻就朝县医院跑。医生检查后说,亏你送来及时,再迟一些这孩子就没救了。
想到这里,雷峻的眼窝再次湿润了。是啊,杭伯对自己的恩情太重了!如果没有他,绝对不会有自己今天的。越是想到这些,雷峻就越是无所适从、坐立不安。
他的烦恼,来自一封举报信。
纪委接到举报,揭发了杭裕囯贪污受贿蚋事实。这让雷峻震惊不已,也让这个在案子面前从不曾皱一下眉头的硬汉子陷入两难的境地。
杭裕田是杭伯的二儿子,也是杭伯唯一的儿子,长子在八年前的抗洪抢险中已英勇献身。
许是闻到风声,杭裕田已暗中找到雷峻。他已全然失去昔目官场上的威风,苦苦哀求雷峻看在老爷子的份上放他一马。
一连三天,雷峻都是在极度的精神煎熬中度过的。
第四天,雷峻作出了一个痛苦中的抉择,
也就在这天晚上,苍老的杭伯上门了。雷峻连忙迎上前去,紧紧攥住杭伯的手,杭伯也紧紧地盯着雷峻。
“峻儿,你决定怎么做了吗?”杭伯的声音很轻。
“杭伯,我决定了。”雷峻垂下眼睑,不忍正视老人那饱经沧桑的脸孔和似有祈盼的眼神。
“你准备怎么做?”杭伯依然紧盯不放地问。
“杭伯,对不起!”雷峻的声膏若有若无,还带着几丝喑哑。
雷峻真想不出下面该怎样和杭伯说了,他不敢正视老人的目光。
没料到杭伯听了这话,尽管脸上依然布满悲伤,可神色却放松了不少。
他握住雷峻的手说:“峻儿,你可知道杭伯刚才有多紧张码?我怕你念及杭伯的情面做岀你不该做的事啊!”
雷峻的心头一热,眼睛湿润了……
2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标题“抉择”,简洁凝练,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高度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还暗示出主人公雷峻内心复杂的矛盾冲突。
B.妻子洪茹深知丈夫在工作上向来铁面无私、雷厉风行,即使现在违纪的是救命恩人的儿子,她也坚信丈夫不会违背原则,一定会秉公办事。
C.“‘峻儿,你决定怎么做了吗?’杭伯的声音很轻。”杭伯声音很轻是内心很紧张的表现,因为担心雷峻会念及他的情面做出不该做的事。
D.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来写杭伯,塑造了杭伯善良、正直、深明大义的形象,对主人公雷峻的人民公仆形象起衬托作用。
21.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雷峻的心理变化过程。(请写出四点。)(6分)
22.小说插叙雷峻对多年前往事的回忆,有什么作用?(6分)
五、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23-24题。(9分)
朝无人①(节选)
陆游
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乘。
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踏黄河冰。
铁衣度碛②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
三更穷虏送降款③。天明积甲如丘陵。
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
【注】①胡无人,古乐府篇名,多表现边塞生活。②碛(qì):沙石堆积之地。③降款:投降的文书。
2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两句写大丈夫驰骋疆场,正赶上边塞战机,“立可乘”表现其求战心切,斗志旺盛。
B.五、六句从听觉方面来写,身披铠甲的勇士在雨中穿过戈壁滩,在陇地的雷鸣中作战。
C.七、八句描绘了胜利后的场景,敌人势穷力竭,连夜送来降书,缴下的铠甲堆积如山。
D.“汗血马”“霜毛鹰”代指贡品,诗人借以表达“四夷宾服”“天下定一”的理想。
24.诗歌三、四包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6分)
六、作文(60分)
25.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世纪70年代,首批官派留学生被召回国,他们发愤图强,为国家带来新气象。
20世纪20年代,大批留学生回到祖国,他们赴汤蹈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一批批留学生冲破重重阻碍,投身新中国建设,创造无数奇迹。
20世纪80年代,大量中国青年远赴海外,谋求发展,书写别样人生。
21世纪,出现留学生“归国潮”;同时,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
青年是时代发展的睛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作为一名正求学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读了上述材料,你会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与你的同龄人分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B.购:悬赏、重金征求。C.快:痛快。D.独;岂,难道。)
2.A(①罔通“网”,编织;②“向”通“响”;④“盖”通“盍”;⑥“善”通“缮’;⑥“估”通“贾”,商人;⑧“伏”通“服”,心服。)
3.B(①行为,古义:动作因为。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②可怜,古义:可惜。今义:值得怜悯。④地方,古义:土地方圆;⑥固然,古义:本来的结构。今义: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⑦发挥;古义:辉映。今义: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⑧尤物,古义: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今义:多指美女。③⑤古今同义)
4.A(①数词用作动词/②③⑤名词作状语/④⑥名词作动词/⑦使动用法/⑧意动用法)
5.B(①状语后置/②⑤省略句/③④判断句/⑥定语后置)
6.C(应为“写小孤山“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写大孤山“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7.B(以明媚的春景来反衬祠庙的寂寥冷清)
8.C(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B搭配不当,“增强”与“关注度”搭配不当,且“文学是一个黑色幽默”,不合句意,也不妥当;D“文学”作“黑色幽默”的主语不恰当。)
9.D(由后文“反之,文学奖如果……”可推知主语应为“文学奖”,且应放置句首。也可借助句后的破折号作用看,此破折号应为进一步解释说明“文学奖”应如何,因此排除A、B;根据前后文逻辑,两个分句间是转折关系,排除C。)
10.D(街谈巷议: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谈论。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结合“话题”分析,选用“街谈巷议”。曲高和寡: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两个成语侧重不同。结合“好书难觅”分析,选用“曲高和寡”。形同陌路:本来很熟悉的朋友或别的人,因为一些事情而不再联系或交往,如同成为陌生人一般,对象多指人,强调“陌生”,而“渐行渐远”多强调关系“慢慢变远”。结合“文学奖如果陶醉于孤芳自赏,不仅与大众阅读”分析,选用“渐行渐远”。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多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苦心经营: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结合“收益”分析,选用“苦心经营”。)
11.D(A“并没有涉及文明崩溃的讨论”错误,原文“也嬴得了较多关注”说明以前也有讨论,只是关注度不高。B气候论和应变论是研究复杂社会和文明崩溃的常用方法。C从原文“
原因常常归结为气候变化、生态灾难等环境的恶化。青铜器时代的中国也经历过多起环境恶化事件,但并未导致崩溃的发生”可知强调的是不能简单把环境的恶化归结为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衰败的原因)
12.A(文章从应变论角度较为深入地阐述了社会应对外部挑战的策略)
13.C(归纳不全面,文中有两个原因,一是选址,二是作物种植多样性)
14.C(“守弃东平还汴”的意思是“知府放弃东平返回汴梁”,表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D项;“走归宿”的意思是“奔回宿州”,表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B项。)
15.C(“持符者拿有其中一半即可调兵遣将”说法错误。虎符的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半合并使用,持符者才有调兵遣将权。)
16.B(“子良与守将夺取夏全军符,敌人不战而败”说法错误,原文“子良与宿帅斫其营,全失其军符,走死扬州”,说的是夏全失去军符,逃奔并死于扬州。)
17.金朝君臣以为他们是从天而降的,竭力赏赐抚慰,凡是国用安想要的,全都按照他的请求。
(关键词“曲”“劳来”“所欲”的翻译每点1分,句子大意2分。)
18.突然与敌遭遇,子良身负重伤,于是率领部众到泗州谋生。
(关键词“猝”“被(受)”“就食”的翻译每点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张子良,字汉巨,是涿州范阳县人。金朝末年四方战事兴起,各地纷纷招募军队自卫。张子良率领一千多人进入燕州、蓟州之间,当时农耕已经无法推行,于是聚集州人,以水为屏障,建造舟船木筏,采蒲根、捕鱼来自足,归附的人很多,以至无法容纳。子良统辖定兴、新城两县数万人,到东平府谋生,东平知府收容了他们。时间一久,知府放弃东平返回汴梁,传令子良向南屯驻宿州,又向南电驻寿州。夏全劫掠子良所部百姓出鸡口,李敏占据州城。子良率领部下投奔李敏,李敏准备杀害子良,子良奔回宿州。于是凭借宿州守将的部众夺回被夏全劫掠的老幼数万人。夏全发怒,联合徐州、邳州的军队进攻宿州。张子良与宿州守将偷袭夏全军营,夏全失去军符,逃奔并死于扬州。当时金朝君臣被重重包围在汴梁,声援全部断绝,有个叫国用安的人,图谋率涟水的军队入援汴梁,因道路阻塞,军队游移不定无法前进。子良与一名偏将,昼伏夜行,得以进入汴梁,传达国用安的意图。金朝君臣以为他们是自天而降的,竭力赏赐抚慰,凡是国用安想要的,全都按照他的请求。将徐州、宿州授予子良。第二年,子良向汴梁进献米五百石,授予荣禄大夫,总管陕西东路兵马,仍旧设治所于宿州。当时,金朝的政令已无法施行于陕西,而国用安最终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徐州、宿州之间,百姓没有食物的,出城拾取野生禾穗充饥,子良命令部下守护百姓,以防止被劫掠。突然与敌遭遇,子良身负重伤,于是率领部众到泗州谋生。泗州知州检阅军队,准备加害子良,子良与部下十余人于军中生擒知州。百姓不想返回北方的,想到临近州去,子良资助他们舟船,无人敢掠夺他们的财物。戊戌年,张子良率领泗州以西二十五县、军士百姓十万八千多人,通过元帅阿术归附蒙古。太宗任命他为东路都总帅,封以银膏荣禄大夫,升任京东路行尚书省兼都总帅,管辖原来归顺的军民,进爵金紫光禄大夫。庚子年,授予金符。从战事兴起以来,子良辗转南北,依仗他保全性命的人,不可胜数。中统二年夏四月,世祖任命他为归德、泗州总管,赐予虎符,仍兼管领泗州军民总管。八年,去世,享年七十八岁。追赠为昭勇大将军、佥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追封清河郡侯,谥号翼敏。
19.(1)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4)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每空1分,共8分,错一个字该空就不得分。)
20.B(“她也坚信丈夫不会违背原则,一定会秉公办事”错误,)
21.(6分)①知道恩人儿子违纪,矛盾、纠结。②忆及杭伯的大恩大德,感激、不安。③作出了抉择,煎熬、痛苦。④面对杭伯上门询问,愧疚、不忍。⑤得到杭伯的理解支持,感动、释怀。
22.(6分)①交待杭伯的巨大恩德,补充说明雷峻抉择艰难、痛苦的原因;②念及过往恩情,表现雷峻重情重义的一面,使主人公形象丰瀇立体;③使情节曲折有致,内容更加周密充实。
23.B(“在雨中穿过戈壁滩,在陇地的雷鸣中作战”分析错误,是说行军发出的声响如雨声飒飒,鼓声雄壮,有如雷鸣)
24.(6分)形象:塑造了不畏艰险、勇敢作战(1分)的报国(1分)将士形象。
如何塑造:①通过动作描写。“追奔”“夺城”等动作表现“丈夫”勇敢作战。(2分)②借环境烘托。“冷露”“青海月”“黄河冰”写战斗环境的艰苦,从而表现“丈夫”不畏艰险。(2分)
25.题意解析:
(一)对于材料的理解
题目中的材料选取了三个世纪五个不同年代的时间段,在时间的纵轴中呈现身处该时段的中国青年在走向世界与回归中国的时代选择上所体现的人生截面——
19世纪80年代,首批官派留学生被召回国。这批学子受到欧风美雨熏陶,回国后奋发有为,是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的詹天佑即在此列。他们中还出现了今天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最早的校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
20世纪20年代,大批留学生回到祖国。他们中有声名显赫的革命家,更有为数众多的无名英雄。他们中的中共党员、优秀分子为改造中国社会,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立下不朽的功勋,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作做出了巨大贡献。(1937年日军大举入侵中国时,近6000名留日学生在两个月内几乎全部回国,2000多名在欧美读书的留学生也返国参战,占留学欧美人员总数的一半。)
20世纪50年代,一批批留学生冲破重重阻碍,投身新中国建设。他们创造了新中圈科学研究和科技发展事业的诸多奇迹,华罗庚、邓稼先、钱学森等便是他们当中的佼饺者。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幕渐次拉开,國内多地涌现“出国潮”。许多中国青年远赴海外,谋求新的发展机会,他们在异国的大地上,书写或成就了别样人生。
步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数十载的成果逐步显现,发展迅猛更具活力的经济态势、兼容并蓄更具灵活性的激励政策,都为有志青年提供了更好的逐梦平台,于是又出现了留学生“归国潮”,同时,中国也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
总体上说来,前三个年代的青年书写的都是留学归来扎根华夏奏响青春华章的人生故事,后两个年代则以出国潮和归国潮的现象对举来呈现时代的变化与国家的发展。但无论哪一个年代,青年人的选择与其所处的时代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青年人的成长与其所处的时代乃至国家的发展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很显然,材料中包含着个人与时代、个人与国家的立意导向和表述横轴。
纵、横双轴交织,形成抚今追昔的思想空间、代代传递的家国情怀和极具张力的时代强音,以期激活时代青年更具活力的人生思考和更有格局的人生选择。
(二)对于引导语与写作要求的理解
1.引导语“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既是对材料内容的总括,更是对立意和写作的方向作了明确的引领与限定。考生必须以当代青年的独特视角来解读材料,审视青年与时代、青年与国家的关系,并在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大背景下思考个体如何做好人生选择,走好人生道路,从而勾画人生蓝图、谱就青春乐章。
2.写作任务“
作为一名正在求学路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读了上述材料,你会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与你的同龄人分享”指令非常明确。写作者的身份:正在求学路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写作对象:同龄人;写作内容:读了上述材料之后的感触和思考;写作目的:分享感触与思考。
关于是否符合题意:
判断考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主要看是否围绕材料所提供的不同时代“留学与归国”的写作材料,按照“青年与时代”的写作方向,在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表达自己的感触与思考。
相关文档
- 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2021-06-069页
- 贵州省衡水安龙实验中学2020-20212021-06-0612页
-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高考成语复习2021-06-0610页
-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2021-06-0618页
-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题型组2021-06-063页
- 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2021-06-0615页
- 重庆市朝阳中学2020-20201学年高二2021-06-069页
- 北京市人大附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语2021-06-0614页
-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1届高三语文上2021-06-0619页
-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上2021-06-06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