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00 KB
  • 2021-06-06 发布

2021届语文新高考二轮复习训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练二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一、(2020·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材料一: 5 月 12 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与广东移动签署共建新一代 5G 智慧医院体系的战 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借助 5G 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打造 5G 智慧医院集团,重点建设完善 多院区协同、医联体拓展、远程病理检验中心、智慧就医导航、5G 智慧病房等体系。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5G 远程医疗等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在 2 月初,广东移动完成了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3 个 5G 室外基站和 5 个 5G 室内基站的建设,双方合作率先推出了 “逸仙 5G 云医院”服务,为患者提供在线问诊服务,缓解医院门诊压力,降低就医交叉感 染风险。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表示,5G 技术已经融入到医院各 项医疗工作中,并将为医疗技术创新与健康服务发展带来质的飞跃。 各类 5G 在线诊疗、远程协作技术手段的应用,将有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对于该院新院 区和医联体单位的覆盖,医院本部的专家团队将能便捷地服务更多患者,减少患者的无效等 待和路上奔波。广东移动总经理魏明说,将充分发挥“5G+智慧医疗”的作用,开展医院管 理流程优化,推动全院信息系统整体上云,实现多院区智慧管理,降低运营成本。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0 年 5 月 13 日) 材料二: “5G 远程医疗系统”是中国移动以 5G 科技助推医疗行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应用。在支 援武汉抗疫的行动中,中国移动用 3 天时间建设完成了包括火神山医院 5G 网络在内的各类 通信、医保和卫生专网建设。这个系统充分发挥了 5G 网络高速率、低时延的优势,实测下 行速率超过 1Gbps,上行速率超过 100Mbps,响应时延低于 15 毫秒。 截至 2 月 9 日,中国移动的 10 台 5G 床旁会诊车已进入病区。基于“云视讯”平台的医 疗推车,可实现病区与远程专家的高清视频连接,可建立多方会诊,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 解放军总医院专门组建了远程指导会诊组,6 位解放军总医院的医疗专家在北京可以通过该 系统 24 小时备勤,对疑难、危重疾病开展专业而高效的诊治。此外,医疗推车还可兼容医院 内网环境和中国移动 5G 专网,将院内患者病历、影像等通过 5G 专网实时分享给远端专家, 让诊断更加便捷高效。 (摘编自《人民邮电报》2020 年 2 月 15 日) 材料三: 5G 智能医疗终端利用 5G 网络通信技术,与物联网传感技术、云计算技术相结合,将健 康信息大数据化,将健康数据和落地服务有效结合,提供一种新型的健康管理模式。作为智 慧医疗体系中健康管理业务核心环节,解决健康数据的入口问题,为健康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5G 智能医疗终端是智慧医疗架构的感知层,收集大量的个人健康数据,通过云端大数据分析, 实现对每个人的健康管理。 (摘编自《5G+智慧医疗白皮书》,2019 年 9 月) 材料四: 5G 在本质上是移动通信技术,可以和医疗结合的场景众多:基于医疗设备数据无线采集 的医疗监测与护理类应用,如无线监护等;基于视频与图像交互的医疗诊断与指导类应用, 如采用医疗服务机器人进行远程查房等;基于视频与力反馈的远程操控类应用,如远程机器 人手术等。 这些场景的应用,在当下技术条件中实现起来有难易之别。例如,远程操控手术就极复 杂,要让“千里手”和“千里眼”的结合既突破地域限制,又保障零失误,需要有耐心去反 复实验、踏实钻研。再比如,如何更好地实现信号加密、信号稳定、备用信号设置等,是接 下来需要逐步突破的技术难关。 医疗无小事,每个细微的差别都关乎人的生命。除了要有硬件上的技术保障,“5G+医 疗”的落地,还少不了软件上的考量,包括伦理考量、法律法规完善等。在政策方面,“5G +医疗”涉及到无线通信技术和医疗技术的跨领域合作,需要从国家层面统筹布局。在监管 方面,5G 新技术发展速度很快,也让医疗健康领域各应用的数据流通随之加速,这其中潜在 的医疗数据安全风险,需要不断创新监管手段来加以保障。我们在期待“5G+医疗”加速发 展的同时,更要对这项技术提出高标准、严要求。 当前应用“5G+医疗”的成本还较高,如何能尽快使其成为惠及普通大众的产品,也需 不断探索。用好科技的发展,使其为人民服务。以这一理念为基础,“5G+医疗”的研发、 使用方能行稳致远。 (摘编自李贞《“5G+医疗”仍需踏实探索》)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尔卫认为,5G 技术融入到医疗各项工作中,将为中山大学孙逸仙 纪念医院的医疗技术创新与健康服务发展带来质的飞跃。 B.5G 远程医疗系统是 5G 技术助推医疗行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应用。5G 网络速率高、 时延低,可使医疗远程会诊系统实现远程高清视频连接。 C.5G 智能医疗终端分为医疗级和健康级,可收集个人健康数据,并将健康数据和落地 服务有效结合,是智慧医疗体系中健康管理业务的核心环节。 D.5G 技术可与众多医疗场景结合,可结合医疗设备数据无线采集的医疗监测与护理类 应用进行无线监护,可结合视频与图像交互的医疗诊断与指导类应用,进行远程机器人手术 等。 【解析】 D 项,“可结合视频与图像交互的医疗诊断与指导类应用,进行远程机器人 手术”错误,张冠李戴。原文是“基于视频与图像交互的医疗诊断与指导类应用,如采用医 疗服务机器人进行远程查房等”,能进行远程机器人手术的是“基于视频与力反馈的远程操 控类应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通过中国移动的 5G 床旁会诊车,武汉病区可建立起与北京医疗专家之间的多方、多 学科联合会诊,还可通过 5G 专网将病患资料实时分享给远端专家。 B.5G 智能医疗终端可从呼吸、心跳、心率和睡眠等维度进行监测,产品形态丰富,适 用范围广泛,可面向药师、医生、患者和健康机构的工作人员等。 C.智能血糖仪是医疗级 5G 智能医疗终端的代表产品,适用于老年人群;小米手环是健 康级 5G 智能医疗终端的代表产品,适用于运动健康人群。 D.目前,“5G+医疗”还面临着突破技术保障难题、软件考量、政策支持、完善监管、 降低成本惠及大众等挑战。 【解析】 C 项,于文无据。材料三中的智能化医疗终端人群分类不是对应着医疗级和 健康级智能化医疗化终端进行的,智能血糖仪和小米手环的适用人群不能简单的分为老年人 群和运动健康人群。C 选项的推断不正确。 3.“5G+医疗”有哪些优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示例)①为患者提供在线问诊服务,减少患者的无效等待和路上奔波,降低就医交 叉感染风险。②缓解医院门诊压力,实现多院区智慧管理,降低运营成本。③可建立病区与 远程专家的多方、多学科联合会诊,实时分享患者资料,让诊断更便捷高效。④将健康数据 和落地服务有效结合,提供全新的健康管理模式,实现个人健康精准管理。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关键句主要有:“双 方合作率先推出了‘逸仙 5G 云医院’服务,为患者提供在线问诊服务,缓解医院门诊压力, 降低就医交叉感染风险”“医院本部的专家团队将能便捷地服务更多患者,减少患者的无效 等待和路上奔波”“将充分发挥‘5G+智慧医疗’的作用,开展医院管理流程优化,推动全 院信息系统整体上云,实现多院区智慧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基于‘云视讯’平台的医疗 推车,可实现病区与远程专家的高清视频连接,可建立多方会诊,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5G 智能医疗终端利用 5G 网络通信技术,与物联网传感技术、云计算技术相结合,将健康信息 大数据化,将健康数据和落地服务有效结合,提供一种新型的健康管理模式”。据此概括即 可。 二、(2020·丹东市高三质量测试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本报北京 5 月 5 日电 (记者余建斌、刘诗瑶)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5 日 18 时 0 分,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 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 488 秒后,载荷组合体 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 捷,拉开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 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基础改进研制而成,与长征五号运送目的地 主要为距离地球大约 3 万 6 千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38 万公里外的月球以及最近距离也要 5 千万公里的火星不同,长征五号 B 专注于 200~400 公里的近地轨道,主要承担着我国空间 站舱段等重大航天发射任务。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全长约 53.7 米,芯一级直径 5 米,捆绑 4 个直径 3.35 米助推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大于 22 吨,是目前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 火箭。 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首飞成功,验证了火箭总体方案、各分系统方案的正确性、协调性, 突破了大尺寸整流罩分离技术、大直径舱箭连接分离技术、大推力直接入轨偏差精确控制技 术等一批新技术,为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奠定了重要基础。据了解,长征五号 B 火箭上 采取的许多措施,未来也将应用在长征五号火箭上。 (摘编自《长五 B 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人民日报》2020 年 5 月 6 日) 材料二: 1970 年 4 月 24 日,“东方红一号”卫星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太空,中国由此成为 了世界上第 5 个能够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开始了对浩瀚宇宙的漫漫“长 征”路,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50 年后,我们已迈进了世界航天大国的序列,正向着航天强国迈进。2003 年,神舟五号 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成为世界第 3 个实现独立自主载人航天的国家;2011 年,中国首个 空间站天宫一号实现重大突破,超期服役了两倍寿命;2018 年 12 月 27 日,北斗三号开始提 供全球服务;2019 年,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实现人类 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2020 年 4 月 24 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 一号”…… 这一切的成就,是成千上万中国航天人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结果。中国航天事业从无 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离不开“两弹一星”精神,离不开载人航天精神。不管条件如 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 航天技术水平和成就,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需要先进科学技术、发达工业基础 和雄厚经济实力共同支撑。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匮乏、人口剧增等问题的严峻 考验,航天技术的发展需求,将会带动科学技术的整体性进步,促进空间资源开发,缓解当 下问题,为人类造福。 (摘编自评论员《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 2020 年 5 月 6 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按照构型,火箭分为单级火箭和多级火箭两类,火箭助推器通常被算作半级。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是在一级上捆绑了 4 个助推器,属一级半火箭。 多级火箭工作特点是,火箭点火后一级发动机开始工作,燃料用完,一级发动机关机, 并和燃料储箱一起从箭体上分离;其余各级发动机也是如此。通过这种“卸包袱”的形式, 让火箭轻装前行,持续获得良好的加速性能。在此基础上,各级火箭“接力”一般,分别承 担“起跑、加速跑、冲刺”的任务。比较而言,多级火箭适合跑“长途”。 对于多级火箭来说,级间分离是火箭飞行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之一。火箭级间分离 时,下级发动机关机,级间分离火工品工作使两级分开。为避免分开的两级发生“追尾”和 “碰撞”,要用侧推小火箭或反推小火箭点火,让分离开的两级隔出一段安全距离,上级火 箭发动机再点火继续飞行。这一系列动作十分复杂,对控制的要求极高。 而只有一级半的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系统简单,无级间分离,可靠性自然就高。从点火 到入轨一气呵成,是我国现役运载火箭中唯一一款直接入轨的火箭。但它没有上面级进行轨 道修正,还需大推力直接入轨技术支持。该技术能在火箭点火之后,依靠先进的制导技术, 不断调整火箭弹道,使它直奔目标而去。 (摘编自《它是我国首个一级半构型火箭》, 《中国科普网》2020 年 5 月 6 日) 链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简介:1992 年 9 月,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我国载人航 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 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 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 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首飞成功,为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发展目标奠定 了重要基础。 B.航天技术的发展需求,有助于促进空间资源的开发,有益于缓解当今世界困扰人类 的诸多问题。 C.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是我国首个一级半构型火箭,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运载性能 优于长征五号。 D.多级火箭级间分离动作非常复杂,容易出现问题。火箭级数越少,分离次数就越少, 可靠性就越高。 【解析】 C 项,“运载性能优于长征五号”理解有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长征五号 与长征五号 B 运载目的地不同,难以比较哪个运载性能更优。故此项属无中生有。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只要坚持“两弹一星”精神,时刻牢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我国就能 迈进世界航天强国的序列。 B.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到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中国的航天事业取 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C.一个国家的航天技术水平,与国家的科学技术、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有密不可分的 关系,体现着国家的综合实力。 D.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可以直接进入轨道,是因为一级半火箭系统简单,无级间分离, 这大大提升了入轨的稳定性。 【解析】 A 项,“只要……,我国就能迈进世界航天强国的序列”理解有误。依据材 料二文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离不开‘两弹一星’精神,离不 开载人航天精神。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可知,原文并无 此条件关系的表述,故此项表述太绝对。B 项,“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到首次火星 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理解有误。据材料二,2020 年,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 问一号”并未说顺利完成,故此项无中生有。D 项,“是因为一级半火箭系统简单,无级间 分离,这大大提升了入轨的稳定性”表述原因不全面,依据原文材料三文句“而只有一级半 的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系统简单,无级间分离,可靠性自然就高”推断可知,“一级半火箭 系统简单,无级间分离,这大大提升了入轨的稳定性”可能是“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可以直 接进入轨道”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意味着全部,故原因表述范围扩大了。 6.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示例)(1)材料一侧重报道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首飞成功的新闻事件。材料二侧重回 顾 50 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重大意义。材料三侧重介绍多级火箭的特点及长 征五号 B 运载火箭一级半构型的优越性。(2)材料一属于新闻报道,侧重报道事件本身。材料 二属于时事评论,侧重评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材料三属于科普短文,侧重介绍说明对象的 特征。 【解析】 材料一来源于《人民日报》,此则材料是新闻报道,客观详实地报道的新闻事 件是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首飞成功,为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发展目标奠定了重 要基础。材料二是评论员文章《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此则材料语言具有主观分析和评论 性,着重回顾 50 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重大意义。材料三选自《中国科普网》, 是一篇科普小品文,语言文字具有说明性,着重介绍多级火箭的特点及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 一级半构型的优越性。 第二问,“为什么”,三则材料分别来源于新闻报道、评论员文章、科普小品文,文体 特征不同,侧重点也不同,新闻报道侧重客观真实,评论侧重评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科普 短文侧重介绍说明对象的特征。 三、(2020·郑州市高三第三次质量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近日,多地启动无人驾驶汽车路测,引发关注。随着业内大公司的持续推动及相关政策 的扶持,无人驾驶时代加速到来。不过,当前无人驾驶技术还不能做到真正的“无人”。 无人驾驶作为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的高级形态,成为汽车行业竞相角逐的阵地。有关资 料显示,中国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市场,预计至 2030 年,与无人驾驶相关的 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创收将超过 5 000 亿美元。 虽然无人驾驶在技术方面日趋成熟,但我国现有的法律对无人驾驶的包容性还不足,尚 未在国家层面形成明确、完整的无人驾驶法律和政策框架。我国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 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由于无人驾驶汽车无法明确“驾驶人”,一旦出 了交通事故,责任方认定就变得十分困难。 无人驾驶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核心技术成熟,又需要智能交通设施完善和新一代移 动通信普及,还需要道路测试过关、交通法规完善。无人驾驶汽车现在使用的传感器受特殊 天气的影响较大,一旦遭遇恶劣天气,车辆可能无法完全正确地感知距离、识别标志和行人。 而且,目前虽然多地已开展道路测试,但大多是封闭道路测试。此外,在现有条件下,根据 相关法规要求,一些“无人驾驶”汽车也并不能真正做到“无人”,而是需要在特定范围、 规定场景以及有人员监管的前提下实现。 可以预见的是,无人驾驶技术将在不久的未来出现在大众生活中,无人驾驶汽车作为未 来汽车智能化的代表,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驾驶方式。不过,在无人驾驶时代到来之前, 有关部门需要做好准备,加快制定无人驾驶汽车相关的政策法规,同时,对我国现行的道路 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为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测试和商 业化应用提供法律保障,推动我国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实现创新驱动、结构升级,抢占发展制 高点。 (摘编自胡建兵《真正实现“无人驾驶”仍需跨 越诸多门槛》,《经济日报》2020 年 5 月 14 日) 材料二: (摘编自《无人驾驶:人工智能三大应用 造就“老司机”》,人工智能头条) 材料三: 4 月 22 日,外媒援引海外市场研究和咨询、数据及分析服务提供商 J.D.Power 的市场报 告称,时至今日,部分北美消费者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市场信心开始动摇,市场接受程度开始 下降。 J.D.Power 在该市场报告中总结道:“如果美国和加拿大消费者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最新 看法有什么暗示的话,那便是汽车制造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J.D.Power 表示, 在 100 点的指数范国内, 美国人对无人驾驶的信心从 36 点降至 35 点;在加拿大,人们对无人驾驶汽车的信心从 39 点降至 36 点。 同时,J.D.Power 强调,这份数据调查来自今年 3 月, 那时北美地区还未发生大规模公 共卫生安全事件。J.D.Power 认为,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开发成本非常高昂, 如果消费者甚 至还不能广泛接受它的话,这对汽车制造商来说将会是一条艰难的路。 J.D.Power 旗下负责驾驶员互动与人机界面研究执行的董事 Kristin Ko lodge 表示:“他 们(汽车制造商)正在推动消费者似乎不太感兴趣的技术。尤其是现在,汽车制造商需要重新 评估他们的支出。他们在这些技术上投资了数十亿美元,但他们也需要投资于消费者教育。” 有业内人士分析,绝大多数美国人(67%)不认为无人驾驶技术已经成熟,也不认为社会 已经准备好整合它,参与这项研究的专家甚至认为,因为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出现,人们可能 会看到消费者不再专注于个人交通工具转而转向共享交通工具。许多公司把共享移动作为未 来重新定义交通的一种方式。 (摘编自《北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 技术的信心下降》,环球网 2020 年 4 月 23 日) 7.下列有关“无人驾驶”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无人驾驶”的技术日益成熟,但目前依然无法做到真正的“无人”。 B.“无人驾驶”作为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的高级形态,中国市场前景广阔。 C.“无人驾驶”因无法明确“驾驶人”,若发生交通事故无法认定责任方。 D.“无人驾驶”代表着汽车智能化发展方向,将会从根本上改变驾驶方式。 【解析】 C 项,“若发生交通事故无法认定责任方”错误,表述绝对,原文为“一旦 出了交通事故,责任方认定就变得十分困难”。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从材料一可以得知,尽管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但仍然可以确信“无人驾驶”时代 将会到来,我们需要做好各项准备。 B.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在一个控制周期内,传感器、计算机和执行器各司其职,协同 完成“无人驾驶”的整个过程。 C.从材料三可以得知,北美消费者对无人驾驶汽车信心下降,原因之一可能是人们由 专注个人交通工具转向专注共享交通工具。 D.从当前的情形来看,“无人驾驶”尽管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要好于美国,但对两国而 言,都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解析】 C 项,“原因之一可能是人们由专注个人交通工具转向专注共享交通工具” 错误,原因分析不当,变未然为已然,“人们由专注个人交通工具转向专注共享交通工具” 是将来可能会出现的原因。 9.“无人驾驶”想要真正进入人们生活,需要在哪些方面加以完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 答:(示例)①安全方面(或“核心技术方面”):技术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比如传 感器的感知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复杂的环境条件。②政策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尚需 建立和健全,比如安全责任主体还需要法律予以明确。③认知方面:相关部门还要加大宣传 力度,提升消费者对“无人驾驶”的认可程度。④配套方面:智能交通设施、新一代移动通 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也要随之提升,为“无人驾驶”提供保障。⑤成本方面:目前“无 人驾驶”的开发和制造成本较高,不利于普及,还需进一步降低。 【解析】 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无人驾驶汽车现在使用的传感 器受特殊天气的影响较大,一旦遭遇恶劣天气,车辆可能无法完全正确地感知距离、识别标 志和行人”,即安全方面,技术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我国现有的法律对无人驾驶 的包容性还不足,尚未在国家层面形成明确、完整的无人驾驶法律和政策框架。我国现行的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即政策方面,相关法律、 法规和政策尚需建立和健全,比如安全责任主体还需要法律予以明确。“时至今日,部分北 美消费者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市场信心开始动摇,市场接受程度开始下降”,即认知方面,相 关部门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消费者对“无人驾驶”的认可程度。“无人驾驶是一项系统 工程,既需要核心技术成熟,又需要智能交通设施完善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普及,还需要道路 测试过关、交通法规完善”,即配套方面,智能交通设施、新一代移动通讯、信息安全等方 面的技术也要随之提升,为“无人驾驶”提供保障。“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开发成本非常高 昂, 如果消费者甚至还不能广泛接受它的话,这对汽车制造商来说将会是一条艰难的路”, 即成本方面,目前“无人驾驶”的开发和制造成本较高,不利于普及,还需进一步降低。 四、(2020·广州市高三综合测试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材料一: 以往的重修,其唯一的目标在将已经破弊的庙庭,恢复为富丽堂皇、工坚料实的殿宇, 若能拆去旧屋,另建新殿,在当时无不更是颂为无上的功业或美德。但今天,我们须对于各 个时代之古建筑负保存或恢复原状的责任。在设计以前须知道这座建筑物的年代,须知这年 代间建筑物的特征;对于这建筑物,如见其有损毁处,须知其原因及其补救方法;须尽我们 的理智,应用到建筑物本身上去,以求现存构物寿命最大限度的延长,不能像古人拆旧建新, 于是这问题也就复杂多了。所以在设计上,我以为根本的要点,在将今日我们所有对于力学 及新材料的知识,尽量地用来补救孔庙现存建筑在结构上的缺点,而同时在外表上,我们要 极力地维持或恢复现存各殿宇建筑初时的形制。所以在结构上,徒然将前人的错误(例如太肥 太扁的额枋,其原尺寸根本不足以承许多补间斗棋之重量者),照样地再袭做一次,这是我计 划中所不做的。在露明的部分,改用极不同的材料(例如用小方块水泥砖以代大方砖铺地), 以致使参诣孔庙的人,得着与原用材料所给予极不同的印象者,也是我所需极力避免的。但 在不露明的地方,凡有需要之处,必尽量地用新方法、新材料,如钢梁、螺丝销子、防腐剂、 隔潮油毡、水泥钢筋等等,以补救旧材料古方法之不足;但是我们非万万不得已,绝不让这 些东西改换了各殿宇原来的外形。 (摘编自梁思成《曲阜孔庙之建筑及其修葺计划》, 《中国营造学社会刊》1935 年) 材料二: 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是丝绸之路沿线上的重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许言是中国文 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也是希瓦古城遗迹修复项目负责人。他接受本刊(以下称《世界遗产》) 采访时,仍远在尼泊尔参与九层神庙的文物修复工作。 《世界遗产》:此次希瓦古城修复中,坚持“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带来了 明显效果吗? 许言:“四原”原则,让古城的地理环境更协调,历史环境更匹配。维修文物本体时, 该原则让文物建筑在“健康”的同时,历史信息又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 但是,公众对文物的认识、理解会有偏差。让当地民众理解这种坚持,就需要我们给他 们讲清楚。一方面是通过技术交流,在不断交流中达成共识;另一方面是我们进行宣传。这 在整个援外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我们也是站在人类共同遗产的视角,去做文物保护修复的。文化遗产没有国界, 所以从保护文化遗产这个角度来交流,更容易让当地的公众接受我们的理念和做法。 《世界遗产》:采用“四原”原则,对修复世界各地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产生了哪些积极影 响? 许言:文物好比老人,对文物进行修复,就好比让老人益寿延年。我们坚持使用“原材 料”,使文物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更好,同时也保证文物的安全。我们还保持“原工艺” 和“原做法”,使维修和补配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接近原物本身,保证文物载体的真实性。我 们还保留文物“原形制”,来体现文物载体的最大信息量。 《世界遗产》:此次希瓦古城修复的经验,对今后的文化遗产修复有何帮助? 许言:文物修复的特殊性是“一事一议”。每一个文物保护的案例,都有独特性。对我 们来说,文物保护工作也是个不断学习、积累的过程。此次文物修复,对我们将来维修这类 建筑有很多积极作用。 (摘编自《中国“文物医生”谈修复》,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 年 3 月 23 日) 材料三: 2015 年的大地震,让杜巴广场的九层神庙严重受损。九层神庙是一座砖木结构回字形建 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尼泊尔地标性建筑之一,其修复工程是中国在尼泊 尔开展的首个大规模文物援外项目。 地震后的神庙,断壁残垣,险象环生,为了避免更多二次伤害,中方团队先对建筑体进 行加固和防漏水处理:无论是底基还是塔楼,全部是里二三层防护架、外二三层支撑架,封 得严严实实。 抢险阶段结束后,中方团队尽最大可能搜集、甄别、整理神庙的旧构件,分门别类做好 标记,能保留的尽量保留,能利用的尽量利用。然而,中方的修复理念最初并不为尼方接受, 尼方坚持所有受损部分的修复要达到“焕然一新”“返老还童”的效果。中方团队发现,尽 管神庙外墙坑坑洼洼,看似破败不堪,其实墙体依然结实,强行拆掉重砌,不仅会使文物价 值大打折扣,也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的结构安全。为了说服尼方,中方团队赶制了一面实验墙, 结果显示,修复的墙面美观且不失历史感。见到这样的效果,尼方欣然同意了中方方案。除 了传统理念和工艺,中方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也应用在九层神庙修复上。应中国文化遗产研 究院的邀请,浙江大学文物数字化团队利用数字化技术,全面记录神庙的现状和文物历史信 息。这样一来,修复工程的成果将得到可视化的阐释和共享。 (摘编自《中国工匠的高超技艺让我们重获希望》, 《人民日报》2019 年 7 月 8 日) 10.下列的做法,不属于梁思成修复孔庙计划的一项是( B ) A.修葺设计之前调查建筑损毁的原因。 B.依照原来尺寸修复孔庙的承重额枋。 C.不用小方块水泥砖替代大方砖铺地。 D.在不露明之处用钢筋等加固建筑物。 【解析】 B 项,文中说“徒然将前人的错误(例如太肥太扁的额枋,其原尺寸根本不足 以承许多补间斗棋之重量者),照样地再袭做一次,这是我计划中所不做的”,据此可以推出 “依照原来尺寸修复孔庙的承重额枋”,不属于梁思成修复孔庙的计划。该项错误。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援外文物修复工程中,针对公众在文物保护认知上的偏差,文物工作者有必要从人 类共同遗产的角度进行宣传。 B.文物保护工作强调文物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因而希瓦古城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协调是 文物工作者考虑的首要问题。 C.古建筑修复案例既具独特性又有共性,孔庙和希瓦古城的成功案例可以给其他古建 筑修复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D.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在文物修复工作中十分重要,不仅能改进建筑材料和方法, 还可以记录文物的历史信息。 【解析】 B 项,“希瓦古城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协调”,并非考虑的首要问题,它与“文 物保护工作强调文物的艺术和历史价值”,也不构成因果关系。 12.梁思成先生文物修复的理念影响深远,九层神庙修复工程中哪些做法体现了他的主 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示例)(1)梁思成认为,应追求文物建筑“现存构物寿命最大限度的延长”;九层神 庙的修复团队,先对建筑的地基和塔楼进行加固和防漏水处理,保证整个建筑的结构安全。 (2)梁思成认为,应追求文物建筑在外表上“维持或恢复现存建筑初时的形制”;九层神庙的 修复团队,尽最大可能保留和利用旧构件,不改变神庙墙体的外貌。 【解析】 解答此题时分两步走,即回答隐性的两个问题,其一为梁思成有哪些主张: (1)应追求文物建筑“现存构物寿命最大限度的延长”,(2)应追求文物建筑在外表上“维持或 恢复现存建筑初时的形制”。信息源自材料一开头段:但今天,……于是这问题也就复杂多 了。其二为梁思成的主张在修复九层神庙时的体现:①先对建筑的地基和塔楼进行加固和防 漏水处理,保证整个建筑的结构安全;②九层神庙的修复团队,尽最大可能保留和利用旧构 件,不改变神庙墙体的外貌。信息源在材料三的最后两段:“地震后的神庙……,封得严严 实实”“中方团队发现,……修复的墙面美观且不失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