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1 KB
  • 2021-06-06 发布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考点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实战演练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题组一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闲居遣怀十首(其一) 姚 合①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 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 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注】①姚合:唐玄宗时宰相姚崇的曾侄孙。历官武功主簿、富平尉、万年尉。宝应中, 除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出为金州刺史,改杭州刺史。后拜刑部郎中,迁户部郎中、谏 议大夫、给事中。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以及对隐逸生活 的向往之情。②首联写没有徭役的烦扰,实则突出表达作者对统治者盘剥百姓的厌恶之情。 ③尾联“料无车马客”写没有人事官场往来,其实是对官场生活的憎恶,同时也表达了作者 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对作者思想情感的鉴赏要联系整首诗歌,特别 要注意这首诗首联和尾联所提供的信息。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④,我心悬旆⑤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 年),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治 所在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是从宣州至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河流名称,在宣州 西。④的的:鲜明的样子。⑤旆:古时旌旗末端形状像燕尾的飘带,泛指旌旗。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颈联、尾联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对朋友的祝福,更多的是离别之时怅然若失的孤独之感,前途迷茫的无着之 感。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而杜牧的心情是两样 的,他宦海浮沉,不很得意,现在要与好友离别,两人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现 在却不能一同回去了,想到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多么寂寞。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对作者思想情感的鉴赏要联系整首诗歌,特别 要结合颈联和尾联内容进行分析。颈联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裴坦的春风得意与作 者的不很得意。尾联则把“送裴坦”和自己将要“赴官归京”两重意思一齐绾合,表现作者 的孤独怅然。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行朝: 指朝廷迁移不定。 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漂泊思归之情。“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 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②忧国伤时之情。“欲问行朝 近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群盗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 景象。(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人的思想感情。思考时,应结合着诗歌注释,根据对最后两联 的描述,再抓住关键词分析。由注释可知,诗人因战乱而逃避,漂泊不定,在这种背景下, “酒添客泪愁”很明显是指诗人的漂泊伤感之愁;“归心”应指诗人的思念家乡之情;“问 行朝”将诗人对国家朝廷的关切表现出来;“纵横”描述出了遍地慌乱的场景,故诗人忧国 忧民的思想感情就表现出来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和子由①渑池怀旧 苏 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②已死成新塔,坏壁③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②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③坏壁:残破的墙壁。 颈联和子由所怀的“旧”,“旧”具体指什么?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旧”具体指往日见过的老僧,一同题诗的墙壁。尾联表达了诗人回想往日的 艰难困苦,而今更应牢记兄弟情谊,共勉奋进的思想感情。 【解析】第一问中的“旧”是实指,由颈联及注释可知是“老僧”,“旧题”的“壁”。 第二问则需要结合尾联的抚今追昔进行表述。 题组二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 好事近 悼春 李清照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①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 ②。 【注】①缸(gāng):灯。② (jué):即鹈 。所指何物,说法不一,一指杜鹃,一指 伯劳。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词人由风住即断定“帘外”定然是落花遍地,红 白堆积,表现了词人的敏感。 B.李清照对“落花”给予极大关注,在其潜意识中,多少带有以之自况的成分。首二 句虽为状物,但乐观之情已隐然可感。 C.“长记海棠开后”二句,词人的回忆闸门被打开,但对往事的具体内容却避而不谈, 只是说此时海棠花落之时,亦是自己伤春时节。 D.词人在诸多花卉中,对海棠情有独钟,这或许是因为海棠有“花中神仙”之美称, 以及如霞似雪般的秾丽娇娆,尤其是其高贵优雅之美,与词人个性颇为近似。 E.“魂梦不堪幽怨”句,写词人白日借酒浇愁,夜晚则惜花伤时。梦中的情景已使梦 魂幽怨哀愁,醒后“啼”声更增添了悲怆的情感。 【答案】BE 【解析】B.“乐观之情”错,应是“伤感”。E.“白日借酒浇愁,夜晚则惜花伤时”错, 应为“白日惜花伤时,夜晚则借酒浇愁”。 (2)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情感)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由悼春、伤春而生发出的闺门独处、孤寂苦闷而无 法排遣的幽怨之情。 (手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或: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①“魂梦不堪幽 怨”一句,直言“幽怨”。②酒阑、歌罢、空的酒杯、忽明忽暗的油灯以及窗外凄厉啼鸣的 “鹈 ”等景物描写,营造出了幽暗、凄清、空冷的氛围,通过景物的烘托渲染,间接地抒 发幽怨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可通过题目中的“悼春”明白这是 一首抒发伤春情怀的词。词的下阕描写了一系列的景物并直言“幽怨”,可谓是借景抒情和 直接抒情手法相结合。 6.(2018 届河南新乡一模)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 钱塘观潮 [清]施闰章 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 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 鸱夷①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注】①鸱夷:皮袋,这里借指潮神伍子胥。据《吴越春秋》等记载,春秋吴国大夫伍 子胥因劝谏吴王夫差而被疏远、赐死。伍子胥临死时,嘱咐家人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或者把头 割下来悬挂在南城门上,以便看到吴国的灭亡。吴王大怒,下令用鸱夷把他的尸体包裹起来, 投入钱塘江。后来伍子胥化为钱塘江潮潮神。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表明作者是在雨中观潮,潮水来时,在迷蒙的雨 点和潮水冲击下,海色随潮水展开。潮来时浪涛飞向钱塘江上的观潮台,极写潮水声势之大。 B.颔联“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同时运用了比拟、夸张、视听结合等修辞手法, 写出了钱塘江潮仿佛驱赶着千军万马,又仿佛将千万座山席卷而来的气势,惊心动魄。 C.“绝岸愁倾覆”中运用一个“愁”字,通过写岸边峭壁被潮水拍打时生怕被冲垮, 写出了作者对潮水冲垮堤岸的担忧之情。 D.“轻舟故溯洄”一个“故”字,写江中弄潮儿故意在潮水上涨时随着潮头起伏腾跃, 在水中回旋,写出了弄潮儿的高超本领。“故”与“愁”两字的对举富有生趣。 E.前三联写观潮所见之景象,作者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极力描写潮声之大,水势之猛, 写实中渗透想象,描摹形象生动,体现了作者非凡的语言驾驭能力。 【答案】BC 【解析】B.“视听结合”不是修辞手法。C.这里的“愁”字是拟人的手法,应是“通过 写岸边峭壁被潮水拍打时生怕被冲垮,写出了潮水的气势”。 (2)诗歌的尾联对表现诗歌的主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尾联,把钱塘江的滔天巨浪及其排山倒海的不凡气势,想象成是伍子胥充满 遗恨的冤魂兴起的。②借江潮的怒态象征伍子胥的“遗恨”之大之强。③表达了作者对伍子 胥充满深深的同情、惋惜与慨叹。④深化了诗歌的思想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一定要结合作品作细致分析, 即不能凭空得出结论,也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根据注释可知,尾联主要写伍 子胥的“遗恨”以及后人之“哀”,对主题的作用无非是深化而已。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 满江红 江行和杨济翁韵① 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 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②,旌旗 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①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 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 途中的抒怀。②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 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词中“过眼”,是作者江行时对景物的感觉;“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往事 虽然记得,却模糊,表现久别重逢的感触。 B.“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 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归隐田园未得实现而形成的。 C.“长为客”,长期客居他乡,不但表现了作者长期为官他乡而深怀忧愤,而且也表 达了自己无奈之感。 D.“吴楚地,东南坼”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 三国时期,尤其是立足东南、北拒强敌的孙权,最令他钦佩景仰。 E.“旌旗未卷头先白”承前感伤,由己及人,“旌旗”指战旗,意言北伐事业未成, 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了。 【答案】BE 【解析】B.“归隐田园”错,应是“雄心壮志”。E.“由己及人”错,应是“由人及己”。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一方面觉得人生如梦,另一方面对不如愿的大半生耿耿于怀;一方面认为 自己是一个匆匆过客,另一方面又深深担忧国家民族的命运;一方面苦于世事,倦于宦游, 想寄情山水,另一方面又不愿计较个人得失,坚持收复国土的理想。 【解析】解答此题,应结合着诗歌关键词句“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 尘劳”“长为客”“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分析作答。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泊岳阳楼下 [唐]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盏;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 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B.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C.“鲲鹏”“图南”是诗人化用典故,都出典自《庄子·秋水》。其中,以鲲鹏的变化 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D.全诗以豪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 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E.诗人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 【答案】CE 【解析】C.典故应出自《庄子·逍遥游》。E.“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 联的漂泊愁苦”错。 (2)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异:但本诗中,尽管时局堪忧,前 途未卜,但是诗人的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仍然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而《登 高》则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句带有浓浓 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注意两首诗的比较阅读,比较出情感的异 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