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70 KB
  • 2021-06-06 发布

【语文】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 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宰牛本是一项谋生的技能,而庄子笔下的庖丁解牛却升华为精妙的艺术表演。庖丁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技者,技术与技巧也;道者,内在规律也。人只有领悟内在规律、顺势而为,才能在行动中表现得天机自运、出神入化。文艺创作境界之高下,往往与创作者重“技”还是重“道”密切相关。‎ 诗有诗法,画有技法,对创作者来说,掌握“技”并不太难,只要勤学苦练,便能驾轻就熟。而“道”的境界,则绝非常人所能企及,它需要极精微的感受、极透彻的洞察、极忘我的投入,即所谓“不疯魔,不成活”。就文艺作品而言,“技”表现为形式、工巧,“道”表现为内涵、神妙。同样写夏景,“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是“技”,“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则入“道”;同样是画“深山藏古寺”,在重峦叠峰中露古刹一角是“技”,老和尚以瓢舀泉水入桶则为“道”……‎ 究竟如何超越“技”的层面,抵达“道”的化境?重视美育是一条切实的路径。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素养,具有欣赏、创造美的能力。我国传统文化里儒、道、佛三家,审美旨归总体上都是“和谐”。儒家侧重人与人关系的和谐,道家侧重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佛家侧重人与自我内心关系的和谐。表面上各有不同,但究其实质,皆为“和谐”。仁爱、宽恕、谦恭、诚信的道德追求,对立统一、周而复始的圆形思维方式,刚柔并济、阴阳相生的强身健体之道,一同滋养华夏民族的身心与情感,化育“文质彬彬”的完美君子人格。先学做人,后学为文,有坚实的“美育”作为基础,方能事半功倍、水到渠成,抵达“道”的化境。‎ 那么,艺术创作之“道”,当如何体察、如何感悟?“道”蕴藏于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入体察民生民情,努力开阔视野胸襟,作品才会有深刻的内涵与蓬勃的生命力。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有了它,才情方能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一代有一代之文艺,无论形式,还是内涵,都会随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嬗变,只有投身于时代洪流,感受时代的风云变幻,才能产生充沛、澎湃的激情,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的动人篇章。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在阔步走向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就要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道”蕴藏于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遗产。要多读多学,从中汲取丰厚的营养。一切文学艺术都离不开孕育它的文化传统。歌德曾说:“每逢看到一位艺术大师,你总可以看出他汲取了前人的精华,正是这种精华培育出他的伟大。”一个人的品格、修养、才思,离不开前人作品的潜移默化。只有善于从前人的精神财富中汲取营养,才能强大自己的心灵、高尚自己的品格、丰沛自己的才情、敏锐自己的艺术感受力与表现力,创造出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大艺术”。‎ 文艺创作,离不开“技术”的训练,但更得益于“道”的体悟。‎ ‎(摘自赵海菱《文艺的“技”与“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应从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遗产当中体察和感悟艺术创作之“道”。‎ B.艺术之“道”须建立在精美的艺术之“技”基础上,否则,艺术之“道”将失去依托。‎ C.诗有诗法画有技法,艺术之“技”是有关艺术创作的形式技巧,需要创作者勤学苦练。‎ D.文艺创作要超越“技”的层面,抵达“道”的化境,创作者要切实重视美育这条路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人们所熟知的庖丁解牛的故事开篇,是下文提出中心论点的必要前提。‎ B.文章第二段选取诗句进行比较,更为具体地论述了“技”与“道”的区别。‎ C.文章多运用引证法,如引用蔡元培、歌德等人的名言,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D.文章论述艺术创作之“道”时,从道的内涵、实现道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能领悟“道”并依“道”而行,就定能在行动中达到如庖丁解牛般出神入化的境界。‎ B.佛家虽侧重于自然与自我内心关系的和谐,但在审美实质上与儒家、道家有着一致性。‎ C.重“技”还是重“道”,关系着文艺创作境界的高下,创作者更应在“道”上下功夫。‎ D.文艺创作者是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因而能创作出有筋骨、有温度的文艺作品。‎ ‎【答案】1.B 2.B 3.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选“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说法有误。根据原文语句“技者,技术与技巧也;道者,内在规律也。人只有领悟内在规律、顺势而为,才能在行动中表现得天机自运、出神入化”可知,“技”和“道”是文艺创作的两个层面,决定文艺创作境界的高下。选项对“道”和“技”的关系的理解是主观臆断。‎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选“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更为具体地论述了‘技’与‘道’的区别”说法有误。结合原文语句“就文艺作品而言,‘技’表现为形式、工巧,‘道’表现为内涵、神妙。同样写夏景……”可知,文章第二段选取诗句进行比较,是想说“技”与“道”的表现不同。‎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涉及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这类题目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项,“只要能……就定能……”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说的是“技者,技术与技巧也;道者,内在规律也。人只有领悟内在规律、顺势而为,才能在行动中表现得天机自运、出神入化”。选项将必要条件说成充分条件。‎ B项,“佛家虽侧重于自然与自我内心关系的和谐”说法有误。原文中说“佛家侧重人与自我内心关系的和谐”。选项曲解文意。‎ C项,根据文章首尾段可知说法正确。‎ D项,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文艺工作者要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就要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选项将条件关系说成因果关系。‎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所谓996,是指工作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根据上述规定,若公司强制实行996工作制度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对于违反法律规定强制要求的加班,劳动者有权拒绝。‎ 张耀律师表示,若是单位安排员工延长工作时间的,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加班,单位应当根据法律规定支付加班费或予以调休;但若员工出于自愿加班的,不属于法律意义的加班,单位也无需支付加班费。如果企业利用鼓励的模式变相强制要求员工加班,比如公司因员工拒绝加班而对员工降职、降薪、处罚、辞退的,员工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必须高度重视劳动法律法规的完善,尽快构建起法治维权的法律体系,重点治理各种形式的“隐性强迫”加班现象。‎ ‎(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4月16日)‎ 材料二:‎ 我们的企业不仅要依靠员工的汗水,更要激发员工的灵感;崇尚奋斗、崇尚劳动不等于强制加班。苦干是奋斗,巧干也是奋斗;延长工时是奋斗,提高效率也是奋斗。因此,不能给反对996的员工贴上“混日子”“不奋斗”的道德标签,而应该正视他们的真实诉求。‎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很多企业都面临生存考验,强制推行996,不仅解决不了企业管理中的难题,也会助长“磨洋工”的顽疾。从企业家角度来看,他们身上的极限奋斗精神是可贵的,但要考虑到普通员工的位置不同,强制灌输996的加班文化,不仅体现了企业管理者的傲慢,也不实际、不公平。事实上,这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如何才能最大限度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把加班长短作为激励手段,这肯定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但显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企业不仅要让员工更努力地工作,更要激发员工更高效地工作;不仅要靠加班工资的激励,更要让家人的陪伴、身体的健康、意义的饱满也成为工作的奖赏。只有那些能够做好平衡兼顾的企业,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崇尚奋斗,不等于强制996》)‎ 材料三:‎ 互联网各类企业分布比例图 ‎(选自《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材料四:‎ 我们国家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仍然需要劳动者的奋斗与拼搏。正是中国人的勤劳与奋斗,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推动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奋斗与拼搏,仍将是我们这个快速前进社会的主题词。而996的讨论则启示我们:未来中国的活力,将来自于快乐地去劳动,让劳动者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不再是温饱时期的拼命工作赚钱,而是需要在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发现兴趣、陪伴家人、寻找意义。因此,正确打开996话题的方式,不是要不要奋斗拼搏,而是如何更好地去奋斗拼搏。按照“效率工资理论”的观点,员工工资水平越高,他们的生产就越有效率,忠诚度也会大幅提高。当然,员工也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注重工作家庭生活的平衡。如此,实现劳动者更高质量就业和体面就业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4月1 5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996工作制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这种工作制工作时间超过了《劳动法》规定的正常工作时间。‎ B.如果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能做好平衡兼顾,让员工能兼顾工作和休息,就能顺应时代变化,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 C.当劳动者被企业要求延长工作时间时,这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加班,劳动者应得到相应的加班费或调休,企业不能利用鼓励的模式强行推行996工作制。‎ D.人们现在需要在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期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体面就业的目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对996工作制的员工并不等同于不奋斗的人,崇尚奋斗,崇尚劳动应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强制加班。‎ B.企业管理者强制灌输996的加班文化,体现了管理者的傲慢,管理者应思考怎样最有效地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C.材料三中显示中国互联网企业中,国有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加起来占比不足一成,民营企业占比最高,所以996工作制在民营企业中最盛行。‎ D.中国人的勤劳与奋斗,加快了中国工业化进程,新时代使劳动者快乐地劳动,有助于激发未来中国的活力。‎ ‎6.材料一、二、四中,都报道了996工作制,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B 5.C ‎ ‎6.材料一侧重从法律的角度,论述996工作制违反了《劳动法》,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材料二侧重从企业的角度,论述996工作制的弊端,企业应做好平衡兼顾才能提高 效率。材料四侧重从劳动者的角度,论述新时代劳动者也需要奋斗,但不是通过996的方式,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B项,“如果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能做好平衡兼顾,让员工能兼顾工作和休息,就能顺应时代变化,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表达过于绝对,以偏概全,材料二中“企业不仅要让员工更努力地T作,更要激发员工更高效的工作;不仅要靠加班工资的激励,更要让家人的陪伴、身体的健康、意义的饱满也成为工作的奖赏。只有那些能够做好平衡兼顾的企业,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平衡兼顾的内涵不是指“工作和休息”,还包含了“家人陪伴、身体健康以及意义的饱满”等信息。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C项,“所以996工作制在民营企业中最盛行”于文无据,材料三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并没有996工作制是否盛行之意。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题干要求答的是“报道的侧重点”,也就是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每一则材料的中心意思,看每一则材料的侧重即强调什么内容。第⼀则材料,引用了我国《劳动法》规定的部分内容以及张律师的解读,是从法律角度分析问题,论述996工作制违反了《劳动法》。第⼆则材料,第二段第一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很多企业都面临生存考验,强制推行996,不仅解决不了企业管理中的难题,也会助长“磨洋工”的顽疾”,是从企业角度分析996工作制的弊端,以及解决的措施。第三则材料,根据这句话“正确打开996话题的方式,不是要不要奋斗拼搏,而是如何更好地去奋斗拼搏”,是从劳动者的角度,论述新时代劳动者也需要奋斗,但不是通过996的方式。回答本题要分三点根据材料概括回答。‎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 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新闻时评类,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像白云一样飞翔 韦如辉 耐耐放学了,走在傍晚的山岗上,身后跟着来迎他的狗儿大黄。‎ 山岗静静的。密实的树林静静的,碧绿的草丛静静的。不远处,潺潺的小河静静的。‎ 眼前的景色迷住了耐耐。‎ 他放下肩膀上的书包,找块平坦的地方坐下来。‎ 静,出奇地静。怎么会这么静呢?耐耐想。往年可不是这样,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至少,会有几只蛐蛐儿,附和着风声哼唱。‎ 耐耐头枕着双手躺下来。天空的蓝很近,几丝白云在蓝蓝的大海里划着船儿。‎ 没有风浪,船儿在耐耐的眼里飘啊飘。‎ 耐耐想,船上都坐着谁呢?要是妈妈坐在船上就好了。‎ 妈妈怎么可能坐在船上呢?耐耐记得,妈妈是开春坐一辆大巴车走的。大巴车冒着黑烟,颠簸着一路远去。耐耐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哭喊着,号叫着,哀求着,妈妈别走!妈妈别走!‎ 可是,妈妈们还是走了,被狠心的大巴车驮走。‎ 妈妈这一走或许一年,或许两年,或许三年,耐耐才能见上一面,或许两面,或许三面。多多的妈妈走了十年,没回来过一次,多多也没见上一面。小伙伴们都说多多可怜,恐怕一辈子也见不着妈妈了,多多每次都哭得一塌糊涂。小伙伴们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将多多的哭声止住。多多太可怜了,自己比多多强多了。耐耐想,再过268天,妈妈就回来了。‎ 妈妈说回来就回来,真的回来了。这次,妈妈坐着船儿回来。船儿慢慢悠悠向耐耐划过来。‎ 妈妈站在船头上,手里挥舞着一条红丝巾。妈妈喊,耐耐,你看到我了吗?我是妈妈。‎ 耐耐狠狠地揉着眼睛,向喊声望去。终于,耐耐看到了船儿,看到了一条红丝巾,在船头上挥舞着,好像一团流动的火焰。耐耐还看到了一个人,穿着白白的衣裳,飘着长长的头发,挥舞着红红的火焰。她是谁?妈妈吗?妈妈怎么可能像仙子一样漂亮呢?‎ 妈妈个头不高,皮肤助黑,尤其一双在车间忙碌的大手,厚实、粗糙,常年布满裂纹。‎ 船儿越划越近,喊声越来越响亮。耐耐,我是妈妈啊,难道你不认识妈妈了吗?‎ 耐耐想,外面的世界真神奇,妈妈变漂亮了,连自己都不认识了。‎ 耐耐在胸腔里憋了一股气,不由自主地喊了声妈妈。可是,这一声妈妈喊得不够敞亮,仿佛一只蚊子的叫嚷。‎ 而妈妈听得很真切,她激动得跳起来,船儿晃荡着。耐耐喊,妈妈,小心!‎ 妈妈下了船,上了岸,快速地奔跑着,一把将耐耐抱在怀里。‎ 妈妈眼泪汪汪地问,耐耐,想妈妈吗?‎ 耐耐看着妈妈的眼睛,点点头。‎ 妈妈又问,耐耐学习好吗?‎ 耐耐先点点头,接着自豪地回答,这次考试了,语文98分,数学99分。‎ 妈妈再问,奶奶的饭做得好吃吗?‎ 耐耐想说,不好吃,一点都不好吃,没有妈妈做得好吃。有一回,奶奶做米饭,虫子都没有拣出来,碗里好多虫虫哟。而耐耐没说,耐耐知道奶奶已经瞎了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还经常流浊水。耐耐告诉妈妈,奶奶做的饭好吃。你看你看,我都吃胖了哩。耐耐掀开衣襟,露出发面馍一样的肚子。‎ 妈妈流泪了,泪水落在耐耐的身上、脸上、肚皮上。泪水湿湿的,温温的,滑滑的。‎ 妈妈又抱着耐耐亲啊亲。耐耐的身上、脸上、肚皮上,湿湿的,温温的,滑滑的。‎ 耐耐睁开眼睛,妈妈突然不见了,连那只小船儿也不见了,蓝蓝的天空开始变黑变暗,几颗星星眨巴着眼睛。‎ 大黄正用它温热的舌头,非常卖力地在他身上、脸上、肚皮上舔舐着。‎ 耐耐刚才睡着了,做了个在白云里飞的梦……‎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多次写环境的“静”,为下文“耐耐”在安静的环境中睡着和妈妈梦中相见作了铺垫,同时也吸引人们探究“静”的深层原因。‎ B.小说中还写到“多多”的妈妈出外打工十年没回,“多多”伤心难过,主要是为了突出“耐耐”与之相比产生的幸福感。‎ C.第一处划线句运用排比,暗示了“耐耐”和“妈妈”离别的长久和相见的稀少,也表现了“耐耐”的迷惘和失落。‎ D.小说选材独特,以小见大,从一个孩子的小视角去揭示当下农村普遍存在的大问题;心理描写细腻真切,具有极大的震撼力。‎ ‎8.第二处划线部分的文字反映了耐耐怎样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请加以概括。‎ ‎9.小说为何要以“像白云一样飞翔”为题?请简要分析。‎ ‎【答案】7.B 8.生活状态:父母为生计外出打工,他成为留守儿童;只有年迈的同样需 要照顾的奶奶在照顾生活,内心孤独,亲情缺失。性格:善良体贴。 ‎ ‎9.①在梦中,耐耐乘坐着白云小船和妈妈相见,尽情的哭笑,真实地倾诉思念。②标题是自由快乐幸福的梦境的生动写照,更是以耐耐为代表的留守儿童们美好愿望的真实反映。③美好、自由、幸福的梦境、愿望和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在强烈的反差中,提醒人们去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灵世界,并探究改变这一现状的办法,突出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手法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选“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B项,“主要是为了突出‘耐耐’与之相比产生的幸福感”说法有误。小说中写“多多”的妈妈出外打工十年没回,“多多”伤心难过,主要是为揭示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普遍性。‎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根据题干要求,精读指定文段,抓住重点词句概括内容要点;然后结合语境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分析时结合文中对人物的描写,以及作者倾向等,准确全面的赏析人物。作答时注意用词要准确。‎ 此段文字主要写耐耐对奶奶做的饭的评价。“耐耐想说,不好吃,……另一只眼睛还经常流浊水”是对耐耐的一段心理描写,由此可知,耐耐的父母为了生计在外打工,家中只有奶仍照顾,而奶奶年迈体弱,眼睛不好,同样需要照顾,这是耐耐的生活状态。耐耐明明对奶奶做的饭不满意,但想到奶奶的情况,他却“告诉妈妈,奶奶做的饭好吃。你看你看,我都吃胖了哩”,还用自己的肚子作为印证,这都表现出他是个懂事的孩子,小小年纪知道为他人着想,善良并体贴父母奶奶。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文章标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般从两个方面来思考:一是标题本身的特点和风格;二是联系全文,分析其与内容、人物、结构和主旨等的作用关联。文本标题的作用主要有: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文本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兴趣的作用。‎ 结合文章内容“天空的蓝很近,几丝白云在蓝蓝的大海里划着船儿”“船上都坐着谁呢?要是妈妈坐在船上就好了”“这次,妈妈坐着船儿回来。船儿慢慢悠悠向耐耐划过来”可知,本文标题“像白云一样飞翔”是写耐耐在梦中乘坐白云小船和妈妈相见;从与人物的关系上来看,流露出耐耐对妈妈的思念,同时“像白云一样飞翔”应该是耐耐的愿望,云是自由的,‎ 可以飞翔,因而如果能像云一样飞翔,他就可以去见妈妈,妈妈也可以乘坐小船回家,标题传达出自由快乐幸福的意味,也是耐耐们的美好愿望;从文章主题来看,这一切毕竟是梦境,现实却是父母打工无法回家,梦境的美好让现实显得更为残酷,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引起人们对留守儿童心灵世界的关注,同时引发人们对这一现象的反思。从而深化文章主题。‎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侯延广①,初在襁褓中,遭王景崇之难②,乳母刘氏子代延广死,行丐抱持延广至京师,还父仁矩。仁矩历通、祁、雄三州刺史,悉以补牙职。仁矩在雄州日,虏数十骑白昼入州城,居民惊扰。延广引亲信数骑驰出衙门,射杀其酋长一人,斩首数级,悉禽其余党,持首级以献,仁矩拊其背曰:“兴吾门者必汝也。”监军李汉超以闻,手诏褒美,锡赉甚厚。太平兴国初,出护延州军兼缘边巡检,善抚士卒,下乐为用。会西北戎入寇,边人扰乱,求可使微巡者。近臣言:“延广将家子,习边事无出其右。”延广时被病,强起之,充同、鄜、坊缘边都巡检使。戎人闻延广至,不敢复为寇乱。叛卒刘渥啸聚亡命数百人,寇耀州富平县,谋入京兆,所过杀居民,夺财物,关右骚然。延广率兵数百,自间道追之,会渥于富平西十五里,渥众千余人,相持久之。渥素惮延广,传言:“我草间求活,观死如鸿毛耳,侯公家世富贵,奈何不思保守,而与亡卒争一旦之命于锋镝之下?”延广怒,因击之,挺身与渥斗大树下,断其右臂,竟杀渥。渥素号骁勇无敌,既死,贼众辟易不敢近,乘势大破之,关右晏如。上嘉之,擢拜崇仪使。淳化二年,李继迁扰夏台,会赵保忠阴结继迁,朝廷命骑将李继隆率兵问罪,以延广护其军。既而夏台平,保忠就缚。诏书褒美,赐锦袍银带。至道二年被病上遣御医驰驿视之疾已亟延广谓中使李知信曰延广自度必不起家世受国恩今日得死所矣但恨未立寸功以报上耳言讫而卒,年五十。上闻之为出涕,赗赙甚厚,以其子为六品正员官。‎ ‎(选自《宋史·列传十三》,有删改)‎ ‎【注】①侯延广:北宋名将侯益之孙、侯仁矩之子。②王景崇之难:侯益驻守凤翔,王景崇要谋反,侯益、候仁矩逃入京师汴梁避难,王景崇将侯益留在凤翔的家人七十多口斩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道二年/被病上遣/御医驰驿视之/疾已亟/延广谓中使/李知信曰/延广自度必不起家/世受国恩/今日得死所矣/但恨未立寸功/以报上耳/‎ B.至道二年被病/上遣御医驰驿视之/疾已亟/延广谓中使李知信曰/延广自度必不起/家世受国恩/今日得死所矣/但恨未立寸功以报上耳/‎ C.至道二年/被病上遣/御医驰驿视之/疾已亟/延广谓中使李知信曰/延广自度必不起/家世受国恩/今日得死所矣/但恨未立寸功/以报上耳/‎ D.至道二年被病/上遣御医驰驿视之/疾己亟/延广谓中使/李知信曰/延广自度必不起家/世受国恩/今日得死所矣/但恨未立寸功以报上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襁褓,“襁”指背婴儿用的宽带,“褓”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后以“襁褓”代指婴儿。‎ B.牙职,“牙”指牙旗,军旗的一种。牙职即牙前将校级武职,古代为军中的低级武官,‎ C.关右,古时习惯称西方为右,如山西又称山右,“关右”应指关西,即函谷关以西地带。‎ D.《宋史》,为二十四史之一,与北宋司马光负责编撰的《资治通鉴》属同一史书体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延广世出名门,经历传奇。他的祖父父亲均为当时名将,在“王景崇之难”中,乳母刘氏舍已命相救,他才回到父亲身边。‎ B.侯延广骁勇善战,屡建奇功。他曾带领几名骑兵斩杀入侵雄州的敌人首领,并活捉全部余党,还剿灭了以悍匪刘渥为首的叛乱。‎ C.侯延广素有威名,深得人心。他善于安抚手下的士卒,部下很愿意为他效命。戎人侵扰边境,听到侯延广要来,便不敢再犯。‎ D.侯延广一心为国,尽忠职守。他曾带病坚持巡视边境,平定悍匪叛乱奋不顾身,身先士卒,临终念念不忘的仍然还是报效朝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矩拊其背曰:“兴吾门者必汝也。”监军李汉超以闻,手诏褒美,锡赉甚厚。‎ ‎(2)渥素号骁勇无敌,既死,贼众辟易不敢近,乘势大破之,关右晏如。‎ ‎【答案】10.C 11.D 12.A ‎ ‎13.(1)侯仁矩拍着他的背说:“光耀我们家门楣的一定是你。”监军李汉超把这件事呈报给皇上,皇上亲笔写诏书嘉奖赞美他,赏赐非常丰厚。‎ ‎(2)刘渥向来宣称勇猛无敌,已经死了,众贼人纷纷退避不敢靠近,侯仁矩乘机击溃贼人,从此关右安定。‎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曰”“乎”“于”“而”“之”‎ ‎“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別注意。作答时可先忽略选项中停顿一致的地方,分析停顿不一致的地方,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句意为:至道二年,侯延广患病,皇上派御医驾乘驿马去给他看病。御医到时,侯延广的病已经很重了,对中使李知信说:我自知病不能治愈,我家世代蒙受国恩,今日死得其所,只是遗憾没有建立一点功绩来回报皇上啊。“至道二年”表时间,作动词“被”的谓语,“病”是宾语,主语是侯延广,表述完整;“上”指皇上,是“遣御医驰驿视之”的主语,应在“上”‎ 前停顿。排除A、C两项。“中使”是“李知信”的身份,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项。‎ 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D项,“属同一史书体例”说法错误。《宋史》是纪传体史书,《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 故选D。‎ ‎【12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力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乳母刘氏舍已命相救”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的是“乳母刘氏子代延广死”,意思是他的乳母刘氏用自己的儿子替换侯延广,才救得他一命。‎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点有:‎ ‎(1)拊,抚摸、拍;兴吾门者必汝也,判断句,“兴吾门者”指振兴我们家的人;以闻,省略句,以(之)闻;闻,使动用法,使……听到,上报;手诏,皇帝亲笔写的命令;褒美,嘉奖赞美;锡赉,赏赐。‎ ‎(2)素,向来;号,宣称、号称;既,已经;辟易,退避(多指受惊吓后控制不住而离开原地);乘势,趁势、乘机;破,击溃、攻破;晏如,安定、安宁。‎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侯延广,平遥人。侯延广还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时,遭遇王景崇要谋反的灾祸,他的乳母刘氏用自己的儿子替换侯延广,才救得他一命,刘氏带着侯延广一路乞讨到了京师,交给他的父亲侯仁矩。父亲侯仁矩担任过通州、祁州、雄州三州的刺史。侯仁矩在雄州时,一天正在饮宴,几十个敌人的骑兵白天闯入雄州城,百姓受到惊扰。侯延广领着几个亲信骑马冲出衙门,射杀了敌人的首领,斩下几个敌人的首级,其余的全部擒获。侯延广拿着首级献给父亲,侯仁矩拍着他的背说:“光耀我们家门楣的一定是你。”监军李汉超把这件事呈报给皇上,皇上亲笔写诏书嘉奖赞美他,赏赐非常丰厚。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侯延广担任护延州军兼缘边巡检,他善于抚恤士卒,部下都乐意受他指挥调遣。恰逢西北戎人侵犯,边境的百姓受到扰乱,(朝廷)寻求可以巡查边境的人。近臣说:“侯延广是将门之子,熟悉边境的事,没有人能超过他。”当时侯延广有病在身,朝廷强行任命他为崇仪副使,充同、鄜、坊缘边都巡检使。 戎人听说侯延广来了,不敢再侵扰边境。叛卒刘渥聚集了亡命徒几百人,他们经过的地方杀人、抢夺财物,关西一带都受到影响,侯延广率领几百个士兵从小路追击,在富平以西十五里的地方追上刘渥。刘渥有一千多人,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刘渥一向忌惮侯延广,让人传话说:我苟且偷生,死在我看来轻如鸿毛。你出身富贵,为什么不考虑保存自身,却与亡命徒争命于刀剑之下。侯延广大怒,就攻击刘渥,和刘渥在大树下争斗,砍断了刘渥的右臂,最终杀死刘渥。刘渥向来宣称勇猛无敌,已经死了,众贼人纷纷退避不敢靠近,侯仁矩乘机击溃贼人,从此关右安定。皇上嘉奖侯延广,提升他为崇仪使。淳化二年,李继迁开始扰乱夏台,恰逢赵保忠暗中和李继迁勾结,朝廷命令骑将军李继隆问罪,侯延广为护军随行。不久夏台被平定,赵保忠被擒。皇上下诏书褒扬侯延广,赐给他锦袍和银带。至道二年,侯延广患病,皇上派御医驾乘驿马去给他看病。御医到时,侯延广的病已经很重了,对中使李知信说:“我自知病不能治愈,我家世代蒙受国恩,今日死得其所,只是遗憾没有建立一点功绩来回报皇上啊。”说完就去世了,这年他五十岁。皇上听到他去世的消息为之流泪,赏赐丰厚的财物帮助办丧事,并让他的儿子担任六品正员官。‎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其二)”‎ 苏轼 众禽事纷争,野雁独闲洁。‎ 徐行意自得,俯仰苦有节。‎ 我衰寄江湖,老伴杂鹅鸭。‎ 作书问陈子,晓景画苕霅。‎ 依依聚圆沙,稍稍动斜月。‎ 先鸣独鼓翅,吹乱芦花雪。‎ ‎【注】①陈直躬,宋代著名画家,苏轼好友。苏轼于元丰二年以“乌台诗案”系狱,获释后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元丰八年,陈直躬画“野雁图”相赠,苏轼写下这首题画诗,以寄寓自己的心志感情。②苕譬(zhà):水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一开始,诗人用“众禽”反衬“野雁”,在鄙弃与倾慕之间写出了自己的心声。‎ B.三四句以拟人手法写“野雁”,以“徐行”“俯仰”写动作,以“意自得”“若有节”写神态与品格。‎ C.“依依聚圆沙”写苕霅水景,“稍稍动斜月”写日暮黄昏之景,叠词的运用使画面动人,音律整齐协调。‎ D.“先鸣”两句以想象手法,化静为动,写清晨“野雁”一边长鸣,一边鼓翅欲飞,以致激荡起了“芦花雪”。‎ ‎15.诗中主要描写了野雁的哪些特点?全诗寄寓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答案】14.C 15.野雁的特点:不事纷争,从容闲适;节操高尚,急思奋飞。‎ 思想感情:①对“众禽”“鹅鸭”等宵小之徒的鄙视;对“野雁”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赞许与仰慕;②对自己遭遇的愤懑和不平;③仍想奋发、有所作为的期望。‎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稍稍动斜月’写日暮黄昏之景”说法有误。“稍稍动斜月”写的不是“日暮”,而是照应上文“晓景”,写早晨的景象。‎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及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并翻译全诗,找出描写该意象的诗句;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并概括意象特点;再结合诗歌意象、注释、直接表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词句、手法等认真体会、揣摩思想情感。‎ 第一问,本诗开头两句将“众禽”与“雁”进行对比,众禽“纷争”,野雁“闲洁”,用画外的“众禽纷争”反衬画中的“野雁”不事纷争、闲洁的特点。三四句“徐行”“俯仰”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雁从容的特点,“若有节”则写出雁有节操。最后两句,“先鸣独鼓翅,吹乱芦花雪”,写雁一边张嘴长鸣,一边奋力鼓翅,以致吹乱了身边的芦花,通过想象描绘出雁急思奋飞的形象。据此概括特点即可。‎ 第二问,通篇来看,诗人写雁是为了寄托自己的心志,以雁自比,“众禽”“纷争”反衬画 中的“野雁”“闲洁”,在鄙弃与倾羡之间写进了自己的心声,既有对雁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赞许,又有仰慕之情。最后两句写雁一边张嘴长鸣,一边奋力鼓翅,同时也表达出自己也想像雁一样飞起,有所作为的愿望。“众禽”“鹅鸭”是宵小之徒的象征,诗人在赞美雁的同时,对它们是鄙视的。结合注释中写作背景可知,诗中写“众禽事纷争”,“老伴杂鹅鸭”,是在写诗人自己的处境,“我衰寄江湖,老伴杂鹅鸭”照应“众禽事纷争”,在吐露遭受打击以后苦闷心绪的同时,又寓托着不甘与小人为伍的情怀。句中“衰”“寄”“伴”“杂”四字,在说明个人遭遇的过程中还传达了浓烈的感情色彩,表达出对自己遭遇的愤懑和不平。据此分点作答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描写了秦统治者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加珍惜,随意丢弃,生活极其奢侈的场景。‎ ‎(2)《阿房宫赋》中,杜牧认为秦国亡于自身,随后又指出这类历史悲剧会一再重演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4)《阁夜》中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显示地方风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4)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是情景默写,作答时注意认真审题,选准所填语句,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比如“鼎、铛、逦、迤、鉴、烦、樵”等字。‎ ‎【点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课内基础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8小题,18分,其中17--22题每小题2分)‎ ‎17.比较下列句子中“为”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②提刀而立,为之四顾③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④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 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C.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这里主要考查“为”字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类题 目,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每个选项提供的句子,通过翻译句子,理解内容来确定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最后进行比较根据要求选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为’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中,为,介词,替、给;句意:庖丁给梁惠王宰牛。‎ ‎②中,为,介词,为了,因为;句意: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 ‎③中,为,动词,做,可译为下刀;句意: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 ‎④中,为,介词,为了,因为,此处正常语序为“为何”,宾语前置;句意: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为什么会在这里呢?‎ ‎②④句相同,其余不同。‎ 故选D。‎ ‎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②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③荆轲顾笑舞阳,前为谢日④辞楼下殿,辇来于秦⑤良庖岁更刀⑥以无厚入有间⑦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⑧项王军壁垓下⑨越国以鄙远 A.①⑧/②⑦/③④⑤/⑥⑨ B.②③⑦/①⑧/④⑨/⑤⑥‎ C.①③⑧/②⑦/④⑤/⑥⑨ D.②③/①⑧⑨/④⑤/⑥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言实词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结合句意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句,东,名词活用作动词,往东去。句意:项王于是又带领士兵往东而去。‎ ‎②句,王,使动用法,让……为王。句意: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为王。‎ ‎③句,前,名词活用作动词,走上前。句意:。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 ‎④句,辇,名词作状语,坐着辇车。句意:辞别六国的宫楼,走下六国的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 ‎⑤句,岁,名词作状语,每年。句意: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 ‎⑥句,厚,形容词作名词,有厚度的刀刃。句意: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 ‎⑦句,亡,使动用法,让……灭亡。句意: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⑧句,壁,名词作动词,驻守、驻扎。句意:项王的部队驻守在垓下。‎ ‎⑨句,远,形容词作名词,指郑国。句意: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 故选C。‎ ‎19.下列对课内相关的文化常识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烽燧,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夜间燃的火叫燧,白天烧的烟叫烽。‎ B.锱、铢,均为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锱铢”连用,极言细微。‎ C.肯綮,《庖丁解牛》中指脉络相连的地方,后来比喻要害或最重要的关键。‎ D.妃嫔媵嫱,《阿房宫赋》中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其中“嫱”的地位是最低的。‎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课内相关的文化常识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A项,“夜间燃的火叫燧,白天烧的烟叫烽”说法有误。夜间燃的火叫烽,白天烧的烟叫燧。‎ C项,“肯綮,《庖丁解牛》中指脉络相连的地方”说法有误。“肯”指紧附在骨上的肉;“綮”指筋肉聚结处。“肯綮”指筋骨结合的地方。‎ D项,“其中‘嫱’的地位是最低的”说法有误。妃嫔媵嫱,她们各有等级,其中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是陪嫁的人,也可能成为嫔、嫱,所以地位最低的是媵。‎ 故选B。‎ ‎2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倾注着强烈的爱憎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②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和蒙古西部的阿尔泰山脉,斜跨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境,龙飞凤舞的山势绵延2000余公里。‎ ‎③“缘定终身,幸福一生”职工集体婚礼在工人文化广场举行,1000多名职工朋友观摩了38对有情人喜结金兰的仪式,见证了新人神圣而甜蜜的时刻,‎ ‎④他为人胸无城府,对上级不媚不谄,知无不言,对下级不骄不欺,坦荡真诚,始终保持做人的本色,坚守着做人的道德底线。‎ ‎⑤在本次全国教育改革发展论坛上,王教授的发言直击教育改革的时弊,颇具前瞻性,可谓是空谷足音。‎ ‎⑥一幅尘封100多年的油画经专家鉴定,被认定为梵高的真迹,这颗沧海遗珠终于可以在世人眼中大放光彩了。‎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平时学习中,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①楚楚动人:姿态娇柔、秀美,形容女子或柔媚的景物。用来形容文章不恰当,是错误的。‎ ‎②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使用正确。‎ ‎③喜结金兰:指朋友交情深厚。也指高兴地成为结拜兄弟姐妹。用来指新人结合成婚,是错误的。‎ ‎④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使用正确。‎ ‎⑤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句子中王教授的发言是在全国教育改革发展论坛上,直击教育改革的时弊,颇具前瞻性,所以是极难得到的言论。使用正确。‎ ‎⑥沧海遗珠:指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人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此处用来指油画作品,使用错误。‎ ‎①③⑥使用错误。‎ 故选A。‎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土耳其总参谋部发布消息称,土空军‎1月28日在叙利亚阿夫林开展军事行动期间,消灭了另外73名武装恐怖组织。‎ B.“十一”小长假的第一天,天公不作美,竟下起了瓢泼大雨,可北大、清华校园内不但未见冷清,而且比往日更加热闹了。‎ C.试点任务既是农垦改革的“牛鼻子”,也是农垦改革的“硬骨头”,能否在这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直接关系到农垦改革全局。‎ D.以某国为首的九个亚太国家就“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达成一致,该协议减少了成员国之间商品与服务关税及其他门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解答此类题目,应先采用语感直觉法,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采用结构分析法,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此外可再辅以类比法或逻辑分析法进行判断。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A项,“消灭了另外73名武装恐怖组织”搭配不当,可在其后加“成员”。‎ B项,“北大、清华校园内不但未见冷清,而且比往日更加热闹了”中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改成“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校园不但未见冷清,反而比往日更加热闹。”‎ D项,“减少了成员国之间商品与服务关税及其他门槛”中“减少”与“门槛”搭配不当,可以说“降低门槛”。‎ 故选C。‎ ‎22.作为杜甫律诗《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的颈联,下列各项中最恰当的是( )‎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A.诗成珠玉在挥毫 朝罢香烟携满袖 B.朝罢香烟携满袖 珠玉成诗在挥毫 C.朝罢香烟携满袖 诗成珠玉在挥毫 D.珠玉成诗在挥毫 朝罢香烟携满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以及借助常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作为杜甫律诗《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的颈联,下列各项中最恰当的”,然后要回顾律诗的特点,律诗一般分为四联,从押韵角度来看,每一联的尾子要押韵,从句式角度来看,颔联和颈联要使用队长。根据律诗颈联要对仗的要求以及每一联的尾字要押韵的角度来看,‎ A项,“袖”字作为尾字,在平仄和韵脚上都不合本诗的所押的韵,因为本诗押ao韵,排除A项;‎ B项,“朝罢香烟”和“珠玉成诗”对仗不工整,“朝罢”与“珠玉”不一致,“香烟”和“成诗”不一致,排除B项;‎ D项,“珠玉成诗”与“朝罢香烟”对仗不工整,且本诗押ao韵,“袖”放在最后不合韵,且“袖”是仄声,不符合仄起平收这一规则,排除D项;‎ 只有C选项最符合格律。‎ 故选C。‎ ‎23.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正确的句子,使之前后连贯。(填写序号)‎ 庖丁解牛的技术由低到高分为三个阶段,即“所见无非牛者”“未尝见全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由此,我联想到佛家的人生三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看来,庖丁解牛技术的三个阶段和佛家的人生三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且比附起来,还可以一一对应。‎ ‎①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②看山是山,看水是水③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答案】 (1)② (2)③ (3)①‎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瞻前顾后,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本题要求“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正确的句子,使之前后连贯”。‎ ‎“所见无非牛者”,即“所见是牛”,或者“看牛是牛”。这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人生境界是一致的,即所见之物就是事物本身。“未尝见全牛”意思是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技艺已经达到非常纯熟的地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佛家人生第二境界关注的不再是山水的全貌,而是一石一木、一朵涟漪。“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解牛不再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技术隐去,解牛过程“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成为一种享受。“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河水,不过,人已经变了,不再囿于一石一木、一朵涟漪,而是物我合一、物我两忘。‎ ‎2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文艺工作者座谈时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众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学作品,它们书写着历史和时代,弘扬着伟大的中国精神。‎ 我校文学社准备登载“中国精神”系列文学作品推介文章,请你从《离骚》《项羽之死》《蜀相》《阿房宫赋》《呐喊》《平凡的世界》中任选一篇或一部,写一段评价文字,结合作品内容展现其“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中的一方面或兼而有之的特点。‎ 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具体,表述准确、生动,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100字左右。‎ ‎【答案】《离骚》:当众人皆醉、举世混浊时,当君王疑忌、众女谣诼时,当世俗工巧、绳墨扭曲时,渺小的个人能做什么?他,屈子,出淤泥而不染,伏清白以死直,展现着莲梅之清白,松竹之筋骨,体解未改,九死不悔。世界以痛吻他,他却报之以长歌——《离骚》!‎ ‎《呐喊》:棱角分明、横眉冷对,执着匕首和投枪向病态社会、丑陋人性作韧性进攻:这是斗士的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呐喊“救救孩子”,在《故乡》中悲悯苦难的闰土,在《药》中为夏瑜的坟头曲笔添上花环:这是温情的鲁迅。“无情未必真豪杰”,这样的先生让人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学作品评论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然后从中选择自己熟悉的作品,确定评价的切入点和观点;最后根据要求,结合作品思想内容及自身阅读感受进行分析评鉴。‎ 本题显性要求是:从《离骚》《项羽之死》《蜀相》《阿房宫赋》《呐喊》《平凡的世界》中任选一部或一篇,写一段评价文字。评价主题是要展现作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中的一方面或兼而有之的特点。这里有筋骨,就是有思想立场,有信仰坚持;有道德,就是教人向上向善;有温度,就是情感价值取向上的感染力。写作目的是作为我校文学社准备登载“中国精神”系列文学作品的推介文章。这里的评价,指评论介绍。在写作时要紧扣题目要求,选择自己熟悉的作品,做到观点鲜明,内容具体,表述准确、句式灵活、语言生动,注意修辞手法和字数要求。‎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新中国70年来的辉煌成就,离不开无数人 的奋斗与奉献。他们,都是习近平心中的英雄。有让习近平“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的焦裕禄,有习近平“心目中的英雄”王杰,有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全体成员,还有“守岛就是守国”的新时代奋斗者王继才,“用宝贵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的黄群、宋月才、姜开斌……这些普通岗位上的英雄,挑起了平凡工作的大梁,赢得了百姓的心。这些普通岗位上的英雄之举诠释了一个真理: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和看法?请以“致敬英雄,传承精神”为主题写一篇国旗下的演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致敬英雄 传承精神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致敬英雄,传承精神》。‎ 近日以来,四川凉山木里“3·‎30”‎森林火灾30名扑火人员不幸牺牲的消息,让国人悲伤不已、哀痛难绝;退役军人事务部和人民日报新媒体等联合发起的“寻找英雄”行动,更是引发热烈社会反响;近年来,习总书记纪念先烈、缅怀英雄的足迹遍布天南地北,他对英雄的仰望、尊重和追思,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任由时代变迁、沧海横流,英雄的名字不容忘却,英雄的精神将与世长存。‎ 中华民族是成就英雄的伟大民族。近代以来,自战火弥漫、烽烟四起的战争年代,到繁荣富强、和谐美丽的和平时期,英雄人物层出不穷,英雄精神熠熠发光。英雄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还体现在经年累稔的执着坚守。从苦心孤诣、默默钻研的科研人员,到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从春风化雨、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到摩顶放踵、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 战争年代的英雄撑起了一个时代的脊梁,和平时代的英雄更是当今时代改革发展前进的灯塔。我们虽然不一定能成为英雄,但要努力发扬光荣传统,传承英雄精神,时刻以忠诚、坚韧、正直、奋发、刚强、无私等品质武装自身,在日常工作中履职尽责,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 传承英雄精神,厚积爱国情怀。舍生取义的好丞相文天祥,在南宋统治者投降元军的情形下,仍心系家国、坚持抗战,不卑不亢、至死不渝,其救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鞠躬尽瘁的好书记沈浩,在小岗村十数载的工作中,心中有责、敢于担当,冲锋在前、燃烧自己,用生命见证了一个共产党员无愧于天地的良知。他们心中有着对国家、对人民永恒的忠诚与执着,他们的英雄精神值得我们仰望。‎ 传承英雄精神,努力履职尽责。为官清廉、超凡脱俗的西晋大臣刘毅,夙兴夜寐、纠劾豪右,不避权贵、不卑不亢,其敬业精神为朝廷内外之人所敬仰;不忘初心、扎实工作的县委书记廖俊波,面对政和县全省经济倒数第一、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的困难现状,不打退堂鼓、不当太平官,不惧艰难、敢于创新,清正廉洁、履职尽责,用生命践行了“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要求。他们不忘职业初心,担当治理使命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传承英雄精神,培养奉献意识。在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为了“北定中原”、“光复汉室”,奉献出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才干,他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字诠释了极致的奉献精神;在和平发展的新时代,黄大年脚踏实地、严谨务实,锐意进取、精益求精,身患重病仍坚持为了祖国的教育科研事业呕心沥血,他是纯粹的知识分子,又是胸怀国家利益的奉献家。他们勇于担当、真诚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 共筑中国梦,奋斗正当时。生逢伟大时代的我们要以英雄人物为榜样,以英雄精神为指引,不负青春,无愧时代。‎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東,谢谢大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写作文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文任务十分明确——结合所给的材料,以“致敬英雄,传承精神”为主题写一篇国旗下的演讲稿。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一是要读懂材料的内容和精神实质,二是要围绕“致敬英雄,传承精神”的主题写作,三是要写成国旗下的演讲稿。‎ 首先,要明确材料的中心意思。一是要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二是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人都可称为英雄,新中国70年来的辉煌成就,离不开无数英雄的奋斗与奉献;三是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 其次,要明确“致敬英雄,传承精神”的写作主题。英雄的名字或许湮没在硝烟中,但英雄的精神永续流传。习近平指出,“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我们要读懂英烈,收获“从哪里来,向何处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答案,在心中铸就无形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每一次对英烈的祭奠,每一次对英雄的赞颂,都是为了新的出发。英雄不老,精神永恒!‎ 再次,要写成演讲稿。这就要求考生“目中有人”,明确听众对象主要是在校同学,是向同学演讲,阐述自己对“致敬英雄,传承精神”的看法;同时,注意语言的鼓动性和生动性。作为演讲稿,开头要有称谓(“亲爱的同学们”)和问候语(“大家早上好”),结尾要有收束语(“我的演讲到此结束東,谢谢大家”)。‎ 参考立意:①纪念,是为了更好前行;②纪念,是重温,更是唤醒;③英雄,应该被永远铭 记;④致敬,向和平年代的英雄们;⑤英雄不老,精神永恒。‎ 行文结构安排: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的题目,比如“致敬英雄,传承精神”。然后开篇明示演讲的题目,并以一系列的事件引出本次演讲的目的——任由时代变迁、沧海横流,英雄的名字不容忘却,英雄的精神将与世长存。正文主体部分先指出我们的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接着围绕“传承英雄精神,厚积爱国情怀”“传承英雄精神,努力履职尽责”“传承英雄精神,培养奉献意识”三个方面阐述。最后收束全篇,并发出号召——以英雄精神为指引,不负青春,无愧时代。‎ 素材:‎ ‎1.致敬英雄 ‎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 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目的就是号召全体中华儿女发扬英雄的精神,继承英雄的事业,勠力同心、不懈奋斗! ‎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蔚为风尚,光荣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 ‎ ‎2.“精忠报国”——将英雄之魂注入血脉 ‎ 纵观抗日战争14年波澜壮阔的历程,乃至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谱写的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千千万万英雄先烈前赴后继,为的是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为的是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侵略,为的是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 ‎ ‎3.“毋改英雄意气”——英雄精神永不过时 ‎ 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长征路上,英雄的红军正是靠着铁的精神跨越了“雪山”“草地”,征服了“娄山关”“腊子口”。 ‎ 今天,我们这一代人正走在自己的长征路上——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都不能丢掉,英雄精神永远都是照亮我们前路的灯塔。‎ ‎4.在全人类之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贝多芬 ‎5.有卓越智力作用指导的胆量是英雄的标志。——克劳塞维茨 ‎6.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赫塞 ‎7.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三略 ‎8.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许浑 ‎9.英雄心事无今古,神物风云各有时。——张佳胤 ‎10.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事。——伏 契克 ‎11.英雄就是对任何做他能做的事,而平常人就做不到这一点。——罗曼·罗兰 ‎12.英雄就是对任何事都全力以赴,自始至终,心无旁鹜的人。——波特莱尔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