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1 KB
  • 2021-06-06 发布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十五文学类文本阅读词语句子含意的理解新人教版 (1)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集训提升练 十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词语、句子含意的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4 分) 唐朝的韭菜 李汉荣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一千多年前,那个雨夜里的春韭,被杜甫保鲜在一首诗里,至今仍散发着清香。 诗为五言,句子精短,与韭菜精致的模样很般配。 我觉得,韭菜是自然的五言诗,五言诗是文化的韭菜。 我读过的唐诗,涉及写蔬菜或韭菜的,几乎都是五言,很少有七言或更长的句式。这很 可能是因为,面对这娇小、精致的可爱植物,唤起了诗人们细腻、爱怜的情思,用五言这精 致的样式,表现这精美的植物,是很相宜的。 这也似乎说明,在唐朝,韭菜,以及众多蔬菜,都是天然、本来的长相和品性。 蔬菜嘛,就该是朴素本分的样子,安静单纯的样子,露水盈盈的样子。这样子,才叫蔬 菜。 假若杜甫老哥来到现代,来到我们的蔬菜地里,他一定十分惊讶:这是蔬菜吗?这不是 一片杂木林吗?芹菜已疯长成灌木;莴苣正演化成芭蕉;葱虽然暂时还没变成芦苇,但已有 了芦苇的个头;土豆已膨胀成杜甫喝汤用过的大土瓷碗;韭菜呢?五言诗的韭菜哪去了呢? 这又高又胖、模样粗糙、神情张狂的另类灌木,是韭菜吗?一千多年没见,出落成这样子了? 杜甫老哥啊,你少见多怪了。一切都在变,菜地如何不变?假如你走进我们的文化菜地 看看,你又如何不被惊呆?别摇头嘛,老哥。别的,你暂且别看,就看看那被你视为“文章 千古事”的文章,就看看你一生钟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吧。如今,一个写手随便就 日产万言,短篇不过夜,中篇不过周,长篇不过月,一年制造十几部长篇,不难嘛,只需喝 几杯咖啡,吸几口香烟,猛敲键盘,快速码字,滚滚泡沫就席卷世界的沙滩。写诗,稀松平 常事,手起键响,键响诗成,一日千行,何难?回车键频频按,诗,就像那工业废水、生活 污水滔滔滚滚源源不断,注入我们古老的奄奄一息的江河荒滩。你语不惊人死不休,呕心沥 血一生,才写了一千来首,字数不够一个中篇,还不及写手们一天的产量。杜老啊,你太低 产了! 这下,我得赶快告诉杜甫原委,不然老先生会被吓傻的。就这么一个诗圣,被我们吓傻 了,我们对不起万古千秋。 是这样的,杜甫老哥:你在蔬菜地里看见的那硕大的、张狂的、疯长的、妖艳的、粗壮 的灌木形状的蔬菜,都是服用化肥、农药、增红素、增绿素、增高素、拉长素、膨胀素等市 场激素催生出来的。 你问:“好吃吗?有营养吗?”我如实回答你:“不好吃,营养很少,毒性很大,垃圾 食物而已。” 你在文化菜地(其实那是文化工业流水线)看见的那泡沫翻腾的泡沫文化,那废水汹涌的 废诗,也是服用化肥、农药、增红素、增绿素、增高素、拉长素、膨胀素等市场激素大批量 疯长出来的。 你问:“好吃吗?有营养吗?”我如实回答你:“不好吃,营养很少,基本是废物。垃 圾食物而已。” 杜甫一脸茫然,摇着头,迷惑不解地走了。 和杜甫一样,唐朝的韭菜,包括那雨夜里的韭菜,没见过的世面太多了,没见过农药, 没见过化肥,没见过增红素、增绿素、增白素、增高素、拉长素、膨胀素,只见过露水、月 光、荷锄的农人,见过蜜蜂、蝴蝶、毛毛虫,见过低飞的燕子和菜地上空款款飞过的黄鹂、 喜鹊、斑鸠、白鹭。 韭菜何其有幸,在那个温暖的春夜,韭菜,用它质朴、醇正的清香,接待了诗人和他的 诗。 唐朝的土地上,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蔬菜,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诗。 你且看那韭菜—— 朴素安详地,一根一根地,在露水和清风里,认真地排列着自己,把自己排列成诗。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被杜甫保鲜在一首诗里”一句中,“保鲜”一词形象生动,说明了杜甫的诗歌流传一千 多年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B.韭菜娇小、精致,能唤起诗人细腻、爱怜的情感,而五言诗是精致的诗歌形式,用五言诗 描写精美的韭菜,是非常合适的。 C.唐朝的韭菜是不幸的,因为它有太多的世面没有见过;唐朝的韭菜又是幸运的,因为它用 质朴、醇正的清香,接待了诗人和他的诗。 D.杜甫之所以“一脸茫然,摇着头,迷惑不解地走了”,是因为他理解不了现在的人们创作 速度为什么这么快。 【解析】选 B。A 项,这句话的说明对象是韭菜,而非杜甫的诗歌,故 A 错;C 项,对唐朝 的韭菜而言,有太多的世面没有见过是一件幸运的事,故 C 错;D 项,原因是杜甫理解不了 人们为什么要生产垃圾食品和创作垃圾文化,故 D 错。 ★2.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5 分) 朴素安详地,一根一根地,在露水和清风里,认真地排列着自己,把自己排列成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唐朝的韭菜清清爽爽、自然本真的生 长状态,表达了作者对唐朝的韭菜的赞美之情。 3.从文中看,作者为什么说“韭菜是自然的五言诗,五言诗是文化的韭菜”?(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唐朝,韭菜是天然、本来的长相和品性,朴素本分、安静单纯、露水盈盈,就像一 首精致自然的五言诗。五言诗极为精致,就像没有受到污染的韭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4 分) 你必须做出选择 奚同发 ①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 噙满泪水。算算从儿时 6 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连他自己都想 不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 ②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 小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 ③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儿 时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母那么逼着他拉琴。 甚至,父亲上班后,还专门用摄像机对着他,看他是否在练琴。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 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家里为什么父亲在时就有 电,父亲外出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想 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 都在练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 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为小提琴而快乐起来。一旦拉琴,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 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融入拉琴,一定 会有不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于拉琴前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 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对他都充满信心, 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大家才 失望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没有人能改变他。他成了学院众所周知的“另类”。不过,大家 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个什么样子…… ④终于站在老师们面前,这是他在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拉琴,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是自 选曲目。当老师用目光示意他可以开始后,他的弓子一反常态地先是在琴弦上一碰,发出了 很响的一震,继而,徐徐进入,不久已是琴声四溢,灌满了音乐室的角角落落。从来没有这 样放松地拉过琴,时而弓飞如雨,时而间滑如泣,揉弦、双音、拨奏,悦耳、辉煌、明亮、 阴柔,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 来飞梭。他的琴声,述说着一个琴童哀求抗争、淋漓尽致的甜酸苦辣和喜怒哀乐…… ⑤没有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拉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 学琴的历程。起初他只想着随便拉一拉,毕竟是最后一次学校考试——他一生考了多少试啊! 没想到,他拉得停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泪飞如雨,就连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也随之动容。 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弓子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 “咚”…… ⑥音乐室内一片寂静。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 站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住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 ⑦“拉得太好了,这才是小提琴艺术。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教 授这样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喜悦。见他无语,教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这就是说,你 的毕业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 ⑧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安静得可以听到人 的呼吸。泪再一次流下来,牙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 大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 ⑨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叠加,传递,回响……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在痛苦磨炼中,“他”既掌握了熟练的演奏技巧,又能在演奏中融入自己的感情,而最后 一次的演奏,“他”正是将技巧与情感完美结合才取得巨大成功。 B.小说的标题醒人耳目,深化主题第二人称“你”,就是指小说中的“他”,“必须”以肯 定的语气对“选择”加以强调,又引发人们对“选择”的深刻思索。 C.这篇小说行文腾挪跌宕,张弛有度,开篇由“他”在最后一次考试的考场上引人回忆,运 用了倒叙和插叙;故事在高潮处骤然转折,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D.小说含义深刻,引人深思。他的痛苦与反抗告诉我们:教育者可以把自己的理想加到孩子 头上,但不能以自己的模式去打造孩子。 【解析】选 C。A.“他”在痛苦磨炼中掌握了熟练的演奏技巧,却不能在曲子中融入自己的 感情;B.第二人称“你”,既指小说中的“他”,又推及到其他人;D.教育者不应把自己的 理想加到孩子头上,更不能以自己的模式去打造孩子。 ★5.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和表达效果。(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画线句子表现了“他”心底的哀求抗争、喜怒哀乐等复杂的情感;(2 分)②运用了 比喻和想象的手法,如“弓飞如雨”,如“春光明媚、鸟语花香”;(1 分)③生动形象地写 出琴声的美好,凸显了人物的痛苦与反抗,将情节推向高潮。(2 分) 6.不爱拉琴的“他”却成了当年艺术学院最优秀的毕业生。试探究:这样的结果蕴含着怎样 的深刻意蕴?联系现实,谈谈你的感悟。(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①这样的结果是对应试教育的讽刺与控诉;②从儿时起近二十年,主人公从 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但在父亲的逼迫下,从未间断过练琴,最终因表达内心对父亲逼迫 他拉琴的不满反而拉出动人的作品;③这就深刻地批判了强迫式的应试教育泯灭个人兴趣、 压制心灵的弊端;④当今社会这种情况仍屡见不鲜,所以,我们的教育者应该尊重个体的不 同需求和爱好,因材施教,培养出身心快乐健康的人才。 示例二:①这样的结果是对艺术规律的深刻解读;②技术,是没有生命的;艺术,则是生命 感受和技术的完美融合;③主人公原先令教授们失望,而最后一次演奏成功,正是从相反的 两个侧面阐释了这个艺术规律;④当今社会很多人让孩子学习艺术,只为功利目的,使从艺 者身心背离,这违背了艺术的本质,人们应该从实际出发,遵从规律,才能真正使有艺术天 赋者成为优秀的艺术家。(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