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50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兰州一中2018-2019-1学期高一年级12月月考试题
语 文
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填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Ι卷 阅读题(71分)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3分)。
石河子秋色
梁 衡
①国庆节在石河子度过。假日无事,到街上去散步。虽近晚秋,秋阳却暖融融的,赛过春日。人皆以为边塞苦寒,其实这里与北京气候无异。连日预告,日最高气温都在二十三摄氏度。街上菊花开得正盛,金色与红色居多。花瓣一层一层,组成一个小团,茸茸的,算是一朵,又千朵万朵,织成一条条带状的花圃,绕着楼,沿着路,静静地闪耀着她们的光彩。还有许多的荷兰菊,叶小,状如铜钱,是专等天气凉时才开的。现在也正是她们的节日,一起簇拥着,仰起小脸笑着。蜜蜂和蝴蝶便专去吻她们的脸。
②花圃中心常有大片的美人蕉。一来新疆,我就奇怪,不论是花,是草,是瓜,是菜,同样一个品种,到这里就长得特别的大。那美人蕉有半人高,茎粗得像小树,叶子肥厚宽大,足有二尺长。她不是纤纤女子,该是属于丰满型的美人。花极红,红得像一团迎风的火。花瓣是鸭蛋形,又像一张少女羞红的脸。而衬着那花的宽厚的绿叶,使人想起小伙子结实的胸膛。这美人蕉,美得多情,美得健壮。这时,她们挺立在节日的街心拉着手,比着肩,像是要歌,要说,要掏出心中的喜悦。有一首歌里唱道:“姑娘好像花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这正是她们的意境。
③石河子,是一块铺在黄沙上的绿绸。仅城东西两侧的护城林带就各有一百五十米宽。而城区又用树行画成极工整的棋盘格。格间有工厂、商店、楼房、剧院。在这些建筑间又都填满了绿色——那是成片的树林。红楼幢幢,青枝摇曳;明窗闪闪,绿叶婆娑。人们已分不清,这城到底是在树林中辟地盖的房,修的路,还是在房与路间又见缝插针栽的树。全城从市心推开去,东西南北各纵横着十多条大路,路旁全有白杨与白蜡树遮护,杨树都是新疆毛白杨,树干粗而壮,树皮白而光,树冠紧束,枝向上,叶黑亮。一株一株,高高地挤成一堵接天的绿墙,一直远远地伸开去,令人想起绵延的长城,有那气势与魄力。而在这堵岸立的绿墙下又是白蜡。这是一种较矮的树,它耐旱耐寒,个子不高,还不及白杨的一半,树冠也不那样紧束,圆散着,披拂着。最妙是它的树叶,在秋日中泛着金黄,而又黄得不同深浅,微风一来就金光闪烁,炫人眼目。这样,白杨树与白蜡树便给这城中的每条路都镶上了双色的边,而且还分出高低两个层次。这个大棋盘上竟有这样精致的格子线。而那格子线的交叉处又都有一个挤满美人蕉与金菊的大花盘,算是一个棋子。
④我在石河子的街上走着,以新奇的目光打量着它,打量着这个棋盘式的花园城。这时夕阳斜照着街旁的小树林,林中有三五只羊在捡食着落叶。放学的孩子背着书包绕树嬉戏。落日铺金,一片恬静。这里有城市的气质,又有田园的姿色,美得完善。她完全是按照人们的意志描绘而成的一幅彩画。我想这彩画的第一笔,应是1950年7月28日。这天,刚进军新疆不久的王震将军带着部队策马来到这里。举目四野,荆棘丛生,芦苇茫茫,一条遍布卵石的河滩,穿过沙窝,在脚下蜿蜒而去。将军马鞭一指:“
我们就在这里开基始祖,建一座新城留给后世。”三十多年过去了,这座城现在已出落得这般秀气。在我们这块古老的国土上,勤劳的祖先不知为后世留下了多少祖业。他们在万里丛山间垒砖为城,在千里平原上挖土成河。现在我们这一代,继往开来,又用绿树与鲜花在皑皑雪山下与千里戈壁滩上打扮出了一座城,要将她传给子孙。他们将在这里享用这无数个金色的秋季。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说石河子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是苦寒之地,点明了作者对石河子秋日的整体感受——赛过春日。
B.第②段,作者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出美人蕉红艳、肥美、高大的形态,惹人喜爱。
C.作者饱览石河子秋景,生动描写了菊花、美人蕉、树木等自然景观,也对石河子的城市生活进行了描写。
D.文章结尾处饱含深情,既有对石河子早期勤劳的建设者们的赞美,又有对我们这一代人的肯定。
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5分)
3.本文与《故都的秋》都写了“秋天”,其秋意各不相同。请加以评析。(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3分)。
故乡的炊烟
周成新
炊烟是一根绳子,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
清晨,炊烟是起床的号角。我用它唤醒了整个村子。放水,烧火,下面条。临走时,我轻推父母的房门,告诉他们,我走了,锅里的面半掩着,起床后可不要忘了再热下。随后,父母起床了,邻居起床了,整个村子全都醒了。
中午,炊烟是回家的小憩。走在放学路上,我远远就能看见自家的炊烟。一阵一阵地突突直冒,袅袅升起。饭菜香吊起了我的食欲,紧接着便是一顿最美好的畅想。饱餐之后,大家又开始各奔东西,忙里忙外。
傍晚,炊烟是劳累的归宿。我漫不经心走在回家的路上,田埂上、码头边、小路旁,乡亲们收起锄头、钉耙、扁担,一个个全都拖着疲惫回到家中。放下农具、放下书包,换下衣服、拾掇零碎。然后,一家人围在桌前,踏实地吃着,美美地聊着。不怕时间,不怕催促,有时很晚,有时深夜。最后上床睡个安稳。
风中的炊烟是个姑娘,一位、两位,一群、两群,相约着、簇拥着,腾空而跃,妖娆地舞弄身姿,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无论走到哪,你都能看到她的美。她从不害羞,从不遮脸,只要你愿意,何时何处都能见着她的舞。
雨中的炊烟是个勇士,柔弱中带着刚强,柔嫩中带着坚硬。不怕细绵拉拢,不怕豆粒敲打,不怕倾盆肆虐。他用坚强去迎接生命的每一刻,释放自己的温暖和热血。他用微笑去接纳无情的每一次,敞开自己的宽容和大度。拥雨入怀,化作薄雾,将整个村子罩住。最后,在空中徘徊,飘入空中,形成一处醉美的仙境。
雪中的炊烟是位母亲。寒冷裹不住她的热情,积雪挡不住她的柔嫩。她的爱一点一点地从灶膛升起,冲出烟囱,冲破屋顶。积雪再厚也把持不住内心的感动,慢慢地一点一滴开始融化,最终化作泪水顺着屋檐快速流淌。很快,整个屋顶又恢复了往日。
乡下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很长很长,凸出屋顶的或方或圆的烟囱。为了应对下雨,有的还会用瓦片、砖头或是铁皮斗笠半遮着。
农村的孩子放学或放假都要烧饭,尤其是放假。几个小伙伴玩在一起,功课在一起,烧饭也在一起。灶膛里的火越旺,炊烟就越大。大家常喜欢一边烧火,一边急跑到屋外去看炊烟。大家相互约定,比比谁家的烟冒得多、冒得长、冒得久。谁冒得早,谁就勤快。谁冒得久,谁家的饭菜就多。谁冒得浓,谁添加的柴火就多。炊烟结束后,大家又聚在一起玩耍。等待父母回来吃饭。小学至初中阶段,我曾很长一段时间在家烧饭。炊烟成了我的伙伴。每次看到它,我总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
不同的柴火烧出的烟也不同。白的、灰的、青的,甚至还有黑的。稀饭、米饭、面条,炒菜、馒头、熬汤。不同的伙食,不同的柴火,不同的炊烟。
离家上学之后,我见炊烟的机会少了。只有在放假時候,我才能与它相伴。再后来,工作了,我再也难以见它。只有在每次回家的时候,我才能看见它,看见灶膛边坐着的父母或是祖母。
如今,家里的灶膛还在,可是祖母没了,炊烟没了。每次回家,我都要登上二楼的阳台。看自家的烟囱,邻居的烟囱,甚至全村的烟囱。烟囱一个个巍然耸立,可怎么也却冒不出烟来。我知道,有时它仅是一个摆设,只有在腊月或是红白喜事的时候,它才会自豪地高昂头颅,仰天长啸。而那时,我却也很难见它。
长期在外,我一直都很庆幸我所生长的那个小村还在。小村里的民房还在,厨房还在,烟囱还在。虽然难见几次炊烟,但我却还是十分开心。因为,只要它在。我对故乡就会有种思念。而这种思念,则更是无时无刻、无处不在。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化用了余光中的诗句“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巧妙点题,并引发了下文思念故乡的情思。
B.文中把“炊烟”比作“姑娘”“勇士”“母亲”等,想象丰富,形象表现出炊烟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美感、坚强的精神、爱的温暖,引人遐思。
C.文中写“我”和小伙伴们放假帮助家里烧饭以及比炊烟的内容,既表现了“我”对炊烟的喜爱,也表现了农村孩子生活的单调、乏味。
D.“灶膛还在, 可是祖母没了,炊烟没了”与前文“灶膛边坐着的父母或是祖母”“比比谁家的烟冒得多”形成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之感。
5.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5分)
6.请结合文本,分析文章最后一段中划线句的作用。(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30分,7-11题每题3分,第12题15分)
阅读《放鹤亭记》,并结合《兰亭集序》和《赤壁赋》,完成7-12题。
放鹤亭记
苏 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
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选自《古文观止》卷十一)
7. 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凌万顷之茫然 凌:凌空
②升高而望 升:登。
B. ①虽趣舍万殊 趣:趣味、乐趣。
②草木际天 际:接近。
C. ①山川相缪 缪:盘绕。
②纵其所如 如:像……一样。
D. ①举匏樽以相属 属:劝酒。
②狎而玩之 狎:亲昵。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舞幽壑之潜蛟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④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侣鱼虾而友糜鹿 ⑥暮则傃东山而归
⑦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⑧葛衣而鼓琴
A. ①⑤/ ②③⑥/ ④⑧/ ⑦
B. ①⑤/ ②⑥/ ③/④⑦/ ⑧
C. ①/ ②⑥/ ③/④⑧/ ⑤⑦
D. ①/ ②③⑥/ ④⑤⑦/ ⑧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
B. 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
C.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
D.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
10.下列对《放鹤亭记》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熙宁”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彰显功德的一种名号,一般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 “南面”泛指居于尊位或官位,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南而坐。
C. “《易》”是即《易经》,相传为周文王姬昌所作,与《诗》《书》《礼》《乐》《春秋》合称为儒家“六经”。
D. “《诗》”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诗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11.下列对《放鹤亭记》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文主要通过活泼的对答歌咏方式写出了隐逸者闲适自然的生活图景和不为世事
所囿的自由心境,表现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神往。
B. 熙宁十年秋,彭城发大水,洪水涨到云龙山人的草堂的门一半的高度,第二年春天,洪水退去,他迁居到故居的东边。
C. 云龙山人张君养有两只鹤,早上外出翱翔,晚上回来,因而他给自己修建的亭子起名叫“放鹤亭”。
D. 苏子谈到隐居之乐时,提及历史上卫懿公因为好鹤而亡国,周公针对此事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将此事引以为戒。
1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每小题5分)
(1)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放鹤亭记》)
(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兰亭集序》)
(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赤壁赋》)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
晚秋夜坐
王 绩
园亭物候奇,舒啸乐无为。
芰荷高出岸,杨柳下敧池。
蝉噪黏远举,鱼惊钩暂移。
萧萧怀抱足,何藉世人知。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标题点明写作时间是晚秋,但园中物候却不似晚秋,这是让诗人感到“奇”的地方。
B.首联是一个总写,引出后面对园亭的景物的描写,一个“奇”字写出了园亭中物候的特点。
C.颔联两句重在写景,对池中的荷花和池边的杨柳进行了描写,表现了园亭中的生机勃勃。
D.第五句中的“噪”写出了蝉鸣声音之大,烦扰了诗人的清静,诗人让人去黏它,驱其远离。
14. 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条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共6分,每空1分)。
(1)《兰亭集序》中写兰亭四周水流环绕的两句是“ , 。”
(2)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向客人阐述了“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看“ ”,从“不变”的角度看“ ”。
(3)晚唐诗人许浑在《金陵怀古》一诗中以“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作结,感叹英雄逝去,功业不再,而北宋的苏轼也曾在《赤壁赋》中借“客”之口以“ , ”两句表达了类似的感慨。
第Ⅱ卷 表达题(79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 (19分,16-20题每题3分,21题4分)
16.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踱步(duó) 蕈菌(jùn) 猗郁(yī) 舞姿婆娑
B.敛裾(jù) 桂棹(zhào) 窈窕(yǎo) 偃苗助长
C.慰藉(jí) 椽子(chuán) 袅娜(nuó) 背道而驰
D.房檩(lǐn) 尸骸 (hái) 梵语(fán) 曲水流觞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这家伙办事毫发不爽,小气极了,你指望他帮助你,门儿都没有。
②“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向华北大举进攻,祖国危急,不绝如缕。
③美国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④相比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
⑤当前,超级计算机的应用方兴未艾,如IBM的超级计算机“蓝色基因”正在尝试复制人类意识。
⑥震惊世界的“卡舒吉事件”扑朔迷离,沙特、土耳其各执一词,全球媒体都在关注事件何时才能水落石出。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宋人的墙被雨淋坏后,他的儿子和邻居都向他进言“修好墙,以防盗”,失盗后,他大赞儿子先知先觉,却认为邻居的手脚是否干净。
B.各地教材大换血,鲁迅的多篇作品“被踢出去”,有网友质疑:“时代确实不同了,但谁又能否认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鲁迅精神呢?”
C.国安人员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战略上研判形势、把握大势,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观察问题,依法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
D.以“书香传友谊,和谐共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国—东盟出版博览会集图书展销、出版论坛、版权贸易等形式于一体的出版博览盛宴。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人说,医生的天职是治病,与其在网上做科普,不如在诊室多看病。 ① ,这是一个观念误区。一位医生 ② 多努力,病人永远看不完。在诊室,医生一天最多看几十个病人; ③ 在网上,医生却可以影响上千万人。很多病人都是到了病程中后期才来就医, ④ 费用高, ⑤ 疗效也差。如果医生都能常上网做科普,把健康的钥匙交给公众,这 ⑥ 也是在治病救人吗?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确实
哪怕
但
不是
就是
不
B
其实
无论
/
不仅
而且
不
C
但是
尽管
可是
/
并且
一定
D
然而
不管
而
不但
还
/
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朋友的背叛、公司的破产、妻子的出走、家慈的谢世,这一连串打击几乎让他失去生活的勇气,但他还是成功走出了低谷。
B.这两位回母校任教的校友,一个是我当年最喜欢的课代表,一个是昔日多才多艺的广播站站长,我一定会玉成他们的这段姻缘。
C.我一直非常喜欢中国民族音乐,可是一直难以获得学习的机会,此次承蒙先生不弃,使我得以忝列门墙。
D.城市的繁荣能从一个大型商场的状况看出来,我经常光顾的这家商场就充分体现了这个城市的经济现状。
21.请选择你熟悉的一种花卉,写一个句子,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个字。(4分)
例: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苏轼在《赤壁赋》中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当我们与自然万物接触时,除了看到美丽的景色,还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也往往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触动我们丰富的情思。
请以“聆听 的声音”为题,写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字数在800字以上,文体要明确。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兰州一中2018-2019-1学期高一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一)1.选B。
2.作者开篇点明自己国庆节在石河子度过,并指出了石河子秋天的气候感受;(1分)然后具体写假日在石河子街头看到的植物、城市建设等景色,表达了对石河子秋色的赞美;(2分)最后作者联系石河子的城市建设历史升华文章思想,表达对城市建设者的赞美。(2分)
3.本文描写的主要是石河子充满生机的秋景,写到了菊花、美人蕉、绿树等,表现了秋天绚烂、热烈、赛过春日的特点;(2分)《故都的秋》描写的主要是北平萧瑟的秋景,描写了旧院、落蕊、秋蝉、秋雨等,表现了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2分)两者都表达了对秋景的喜爱,也借秋景表达了自己的思考,《故都的秋》更多地透露出生命况味,《石河子秋色》更多地表露出时代自豪感。(1分)
(二)4.选C。
5.本文的线索是炊烟。(1分)作用:①以“炊烟”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我”关于故乡的记忆集中呈现出来;(2分)②以“炊烟”为线索,体现了农村的生活状况及其变化,便于表达思念故乡的主旨。(2分)
6.①呼应开篇,强调故乡的炊烟总能引发“我”对故乡的思念;②深化题意,表明乡情是人类最柔软的感情,故乡的一草一木总能引发乡思;③升华主旨,表明乡情跨越时空,普遍存在。(每点2分,答出3点可得满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
7.选D。
8.选C。
9.选B。
10.选A。
11.选D。
12.(1)(周公、卫武公)认为能让人荒唐迷惑颓败迷乱的,没有比得上酒的;而刘伶、阮籍那(这)些(类)人,凭借这个(酒)却保全了他们的真性情并闻名于后世。
(2)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把自己的胸怀抱负面对面在室内畅谈。
(3)船只(战舰)首尾相接长达千里,旌旗飘扬遮蔽天空,(曹操)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赋诗。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3.选D。
14.①对晚秋园亭物候的喜爱之情;②对园亭幽居的自得其乐、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满足;③不求为世人所知的隐逸、旷达之情。(每点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5.(1)(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三、语言文字运用 (19分)
16. 选A。 17.选C。 18.选B。 19.选B。 20.选C。
21.正确使用比喻、拟人修辞各1分,语言生动、得体2分。
相关文档
-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2021-06-069页
-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限时规范2021-06-065页
- 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2单元练案14诗2021-06-063页
-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固2021-06-062页
-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2020-2021学2021-06-0616页
- 陕西省渭南市三贤中学2019-2020学2021-06-0621页
- 2019-2020学年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2021-06-0614页
- 【语文】2018届一轮复习附加题训练2021-06-064页
- 【语文】浙江省慈溪市2020届高三上2021-06-0622页
- 云南省大姚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2021-06-06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