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5.50 KB
  • 2021-06-06 发布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 文 ‎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 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谓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同时,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 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 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维护和平的综合力量与进行战争的力量之间的对比,大多数国家及其人民要求发展的愿望与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现实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对抗的矛盾因素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一个开放进取的中国,将自身命运和前途同世界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我定位。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还要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 B.直到今天,以一个敌人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还在影响大国间的外交政策,这值得辨别和警惕。‎ C.马克思主义中包含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资源,即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 D.作为一个开放的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排斥其他文明,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从中找到适合理解自己的位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文章开头便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其特色和思想文化本源的分析。‎ B.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反复提到其他的共同体观念和国际秩序思想,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越性,令人更易理解和接受。‎ C.‎ 本文重在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拥有强大的世界基础、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并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 D.文末强调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意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任重而道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的政治思想,但它们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且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 B.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有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统本源。‎ C.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这一理想终将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D.今天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但具有新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 ‎——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摘登 材料一:李老师给村民上的第一堂课是剪枝。他把课堂就设在果园里,亲自动手,一会儿就把一棵果树的枝条,剪掉了三分之一。村民们心疼得不行,还有村民找到我家里。面对这些质疑,李老师就一句话:“明年果树如果挣了钱是大家的,如果损失了,算我的。”‎ 为推广“套袋”技术,李老师买了十六万个苹果袋,免费送给村民用。因为以前村民使用不成熟的套袋技术吃过亏,所以这次很多人死活都不敢用。李老师还是那句话:“损失了都算我的。”‎ 李老师就这样一次次给村民们立着军令状推广新技术。第二年初见成效,第三年果园的面貌全变了,苹果长得细皮嫩肉,酸甜适口,一亩多卖了3000多元,带来效益900多万元。‎ 他想方设法给村民办夜校、搞培训,建议借邢台农校“送教下乡”,让100名果农在家门口读了中专。后来,62名拿了大专文凭,现在都在考本科,191人获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人民日报》报道说岗底是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 现在,岗底村富了,村民人均收入三万一千元,村民都住上了楼房,做饭、取暖烧燃气,100多户买了小轿车。今天的岗底,山青了,水绿了,人富了,生态美了,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越来越多。 (摘自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我见不得老百姓穷》)‎ 材料二:像许多夫妻一样,我们也很用心经营自己的家。不一样的是我们有三个家:一个是城市里的家,在保定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是山里的家,在各个帮扶基地;还有一个是流动的家,就是常年穿梭在山地平原之间的那辆越野车。‎ 近年来,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后,慕名来找他的人越来越多,保国帮扶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常常开车奔走于各地,帮扶基地的家我们住得少了,在车上的日子越来越多了,一年行程约4万公里。他开车,我坐在旁边,替他接打电话,安排工作联系事情。有时看他累了,陪他聊聊天。喝水、吃药、中午休息,都是在车里。一些常用物品,雨鞋、草帽、衣服、工具包等,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的,车成了我们流动的家。‎ 比较起来,在保定市里的那个家待得最短。2016年春节前,我俩回到保定的时候是腊月二十九,想准备准备年货,第二天过个年三十儿。可是我俩忙得都不知道,今年没有年三十儿,看着家里冰锅冷灶啥也没有,我心里一阵难受。最后,还是我们亲家打来电话,让我们去他们那里过了个除夕。‎ 我想初一总不能还在人家过吧,就张罗着去买点肉馅想包顿饺子,可是附近卖菜卖肉的摊贩早就都回家过年去了。‎ 三十多年来,我们在三个“家”之间来回奔波,结婚这么多年,保国因为太忙,常常顾不上家里的事。我前后两次做手术,他都不在身边,连手术签字都是同事代签的。去年在“燕赵楷模“发布厅录制现场,他对主持人说,这辈子最愧对的就是老婆和孩子!‎ ‎(摘自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郭素萍《我和保国的三个家》)‎ 材料三:作为李保国生前所在学校的同事,我目睹了解了李保国从一个学农爱农、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山区综合治理专家,感受到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报国情怀。李保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3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服务人民中寻找和实现自身价值。李保国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他常说,党把我培养成一个 教授,就是让咱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干点事,我是一名党员,理应带头把事情做得更好。李保国是太行山人民的好儿子。35年来,他的足迹踏遍太行山所有山区县,身上沾满了泥土,心中装满了百姓。他把太行山人民当成亲人,农民也把他当成自家人。李老师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区不同地方的乡亲带走,撒在他生前为之奋斗、牵挂的太行山上,与巍巍太行相融,与山区人民相依。 (摘自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饶桂生《他是太行山的儿子》)‎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列举了大量的数字,这些数字非常具有说服力,都具体地表现了李保国为村民带来的经济效益,表达了村民的感激之情。‎ B.郭素萍对丈夫李保国的回忆充满深情,虽然丈夫顾不上家里的事情,忙得连年都没过好,但她没有丝毫怨言,更多的是理解,以及对丈夫工作的支持。‎ C.李保国认识到帮助农民致富,不能只靠一个人的力量,而是要让农民都掌握农业技术,于是他和邢台农校一起“送教下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D.李保国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三十多年坚持将农业技术送到太行山区,为了帮农民致富,献出宝贵的生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恰当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三则材料都表现了李保国教授一心一意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热情,赞颂了他作为共产党人的楷模,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精神。‎ B.由于侧重点的不同,三段材料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材料二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材料三的表达方式主要为议论。‎ C.由于农民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最初李保国推广农业技术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可见帮助农民致富任重道远,道路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D.第二则材料讲述李保国长年在山区奔波劳累,积劳成疾,也不能很好地休养,表达了对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和改善知识分子工作、生活条件的意愿。‎ ‎ 6.由于报告人的身份不同,这三则材料在内容上的侧重点也不同,请分析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天还没有明时,高加林就赤手空拳悄然地离开了县委大院。‎ 他匆匆走过没有人迹的街道,步履踉跄,神态麻木,高挑的个子不像平时那般笔直,背微微地有些驼了;失神的眼睛深陷进眼眶里,没有一点光气,头发也乱蓬蓬的像一团茅草。整个脸上像蒙了一层灰尘,额头上都似乎显出了几条细细的皱纹。漂亮而潇洒的小伙子,一下就好像老了许多岁!‎ 当他走到大马河桥上的时候,他一下子有气无力地伏在了桥栏杆上。桥下,清清的大马河在黎明前闪着青幽幽的波光,穿过桥洞,汇入了初秋涨宽了的县河里。县河浑黄的流水平静地绕过城下,流向了看不见的远方。‎ 他手抚着桥栏杆,想起第一次卖馍返回的时候,巧珍就是站在这里等他的;想起在这同一个地方,他不久前又曾狠心地和她断绝了关系……眼下他又在这里了,可是他现在还有什么呢?他幻想的工作和未来在大城市生活的梦想破灭了,黄亚萍又退回到了他生活的远景上;亲爱的刘巧珍被他冷酷地抛弃,现在已和别人结了婚。他真想一纵身从这桥上跳下去!这一切怨谁呢?想来想去,他现在谁也不怨了,反而恨起了自己:他的悲剧是他自己造成的!他为了虚荣而抛弃了生活的原则,落了今天这个下场!他渐渐明白,如果他就这样下去,他躲过了生活的这一次惩罚,也躲不过去下一次惩罚——那时候,他也许就被彻底毁灭了……‎ 黎明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静悄悄地来临了。县城的灯光先后熄灭,大地万物在一种自然柔和的光亮中脱去了夜的黑衣裳,显出了它们各自的面目。城里已经又开始纷纷攘攘了。一天的生活像往常一样开始了它的节奏。高加林望了一眼罩在蓝色雾霭中的县城,就回过头,穿过桥面,拐进了大马河川道。‎ 他走在庄稼地中间的简易公路上,心里涌起了一种从未体验过的难受。他已经多少次从这条路上走来走去。从这条路上走到城市,又从这条路上走回农村。这短短的十华里土路,对他来说,是多么的漫长!这也象征着他已经走过的生活道路——短暂而曲折!他折一枝柳树梢,一边走,一边轻轻抽打着路边的杂草,心想:他回到村里后,人们会怎样看他呢?他将怎样再开始在那里生活呢?可是现在……他忍不住一下子站在路上,痛不欲生地张开嘴,想大声嘶叫,又叫不出声来!他两只手疯狂地揪扯着自己的胸脯,外衣上的钮扣“嘣嘣”地一颗颗飞掉了。‎ 早晨的太阳照耀在初秋的原野上,大地立刻展现出了一片斑斓的色彩。庄稼和青草的绿叶上,闪耀着亮晶晶的露珠。脚下的土路潮润润的,不起一点黄尘。高加林在路上摇摇晃晃地走着,走几步就站下,站一会再走……‎ 离村子还有一里路的地方,他听见河对面的山坡上,有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说话,其中听见一个男孩子大声喊:“高老师回来……”他知道这是他们村的砍柴娃娃,都是他过去的学生。‎ 突然,有一个孩子在对面山坡上唱起了信天游——‎ 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 孩子们都哈哈大笑,叽叽喳喳地跑到沟里去了。‎ 这古老的歌谣,虽然从孩子的口里唱出来,但它那深沉的谴责力量,仍然使高加林感到惊心动魄。唉!孩子们都这样厌恶他,村里的大人们就更不用说了。‎ 他走不远,就看见了自己的村子。一片茂密的枣树林掩映着前半个村子;另外半个村伸在沟口里,他看不见。他忍不住停下了脚,忧伤地看了一眼他熟悉的家乡。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但对他来说,一切又都不一样了……‎ 就在这时,许多刚下地的村里人,却都从这里那里的庄稼地里钻出来,纷纷向他跑来了。‎ 他不知道这是怎一回事,村里的人们就先后围在了他身边,开始向他问长问短。所有人的话语、表情、眼神,都不含任何恶意和嘲笑,反而都很真诚。大家还七嘴八舌地安慰他哩。“回来就回来吧,你也不要灰心!”‎ ‎“天下农民一茬子人哩!逛门外和当干部的总是少数!”‎ ‎“咱农村苦是苦,也有咱农村的好处哩!旁的不说,吃的都是新鲜东西!”“慢慢看吧,将来有机会还能出去哩。”‎ 亲爱的父老乡亲们!他们在一个人走运的时候,也许对你躲得很远;但当你跌了跤的时候,众人却都伸出自己粗壮的手来帮扶你。他们那伟大的同情心,永远都会给予不幸的人!高加林忍不住热泪盈眶。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掏出纸烟,给大家一人散了一根。‎ 当高架林再迈步向村子走去的时候,感到身上像吹过了一阵风似的松动了一些。他抬头望着满川厚实的庄稼,望着浓绿笼罩的村庄,对这单纯而又丰富的故乡田地,心中涌起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就像他离开它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才回来……当他从公路上转下来,走到大马河湾的分路口上时,腿猛一下子软得再也走不动了。‎ 他猛然发现,德顺爷爷正蹲在他面前。他不知道德顺爷爷是什么时候蹲在他面前的,他只是静静地蹲着,抽着旱烟锅。‎ ‎“爷爷,我心里难过。你先别说这了。我现在也知道,我本来已经得到了金子,但像土圪塔一样扔了。我现在觉得活着实在没意思,真想死……”‎ ‎“胡说!”德顺爷爷一下子站起来,“你才二十四岁,怎么能有这么些混账想法?如果按你这么说,我早该死了!我,快七十岁的孤老头子了,无儿无女,一辈子光棍一条。但我还天天心里热腾腾的,想多活它几年!别说你还是个嫩娃娃哩!我虽然没有妻室儿女,但觉得活着总还是有意思的。我爱过,也痛苦过;我用这两只手劳动过,种过五谷,栽过树,修过路……这些难道也不是活得有意思吗?——拿你们年轻人的词说叫幸福。幸福!你小子不知道,我把我树上的果子摘了分给村里的娃娃们,我心里可有多……幸福!不是么,你小时候也吃过我的多少果子啊!你小子还不知道,我栽下一钵树,心里就想,我死了,后世人在那树上摘着吃果子,他们就会说,这是以前村里的光棍老汉德顺栽下的……”‎ 德顺老汉大动感情地说着,像是在教导加林,又像是借此机会总结他自己的人生。他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从未接受过教育,却像一个热血沸腾的老诗人,又像一个哲学家;那只拿烟锅的,衰老的手在剧烈的抖动着。‎ 高加林一下子扑倒在德顺爷爷的脚下,两只手紧紧抓着两把黄土,沉痛地呻吟着,喊叫了一声:‎ ‎“我的亲人哪……” (节选自路遥《人生》,有删改)‎ ‎(注)①《人生》以上世纪70年代黄土高原作为故事大背景。把在当时社会中处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交叉地带”中的人们之间的矛盾表现得非常充分。②小说节选前的情节概括:高加林是一个农民的儿子,通过十几年的拼命读书终于体面地当上了民办教师;却在不久后,被别人通过关系挤掉。在精神危机中遇上初恋巧珍,可在他进城后却又成为黄亚萍(老同学)爱情的俘虏。好不容易在县城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飞翔,却被克南(老同学)的母亲揭发走后门找工作的事情。高加林在人生道路上几经沉浮,最后只得离开县委大院。‎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用主人公高加林的故事,启发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真正含义。‎ B.文中 小孩子唱起“信天游”的描写,真实而严肃地谴责了高加林为了个人利益卖了良心的行迹。‎ C.选文是关于农村人在城乡“交叉地带”奋斗的故事,带有浓郁的抗争精神,文笔诙谐而又细腻。‎ D.小说借助富有深刻含义的语言描写,借他人之口反映了主人公高加林的复杂心理,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 8.简要概括文章主人公高加林心理活动变化的过程。(5分)‎ ‎9.德顺老汉是小说中不太重要的角色,却是创作得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请概括德顺老汉在节选段落中的人物形象。并简要说明德顺老汉所说的幸福是怎样的幸福?(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 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2)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选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B.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C.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 D.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笞,用竹板或荆条打人的一种刑罚,此指用严刑奴役百姓。‎ B.‎ 黔首,秦代对百姓的称谓。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古代百姓的称谓还有“布衣”“黎民”“生民”“苍生”“鲰生”“氓”等。‎ C.“山东”即山的东面。在古代,“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等不同的山,故“山东”所指地域也不相同。选文(1)中的“山东”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D.七庙,即天子的宗庙,是古代天子供奉祖先牌位、举行祭祀的处所。宗庙毁灭意味着国家灭亡。‎ ‎12.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1)第一段主要写秦始皇统一天下。作者写到了秦始皇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等方面巩固政权的措施。‎ B.选文(1)第二段写陈涉起义和秦的覆灭。极力写陈涉地位低下、才智不足和缺乏作战能力,是为最终结论做铺垫。‎ C.选文(1)第三段阐述诸侯国和秦王朝灭亡的原因。通过秦、陈涉与九国之师三者的对比,对秦不施仁政进行了批判。‎ D.文帝久未见贾谊,自认为能超过他,交谈后感慨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的老师。‎ ‎1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l4-15题。‎ ‎ 南歌子 吕本中(注)‎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注)吕本中(1084-1145),寿州(今安徽寿县)人,此宋灭亡后,吕本中和宋朝大批官员文人避乱南渡,羁旅途中恰逢重阳佳节,遂有此作。‎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阙首句写斜月映路,实际上已经暗含人的早行。前两句意境与温庭筠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意境接近。‎ B.‎ 三、四句运用联想,词人由旅途所见的短篱内一枝正在开放的菊花,想起饮酒赏菊的重阳佳节,内心感情深沉复杂中透露出一丝欣喜。‎ C.下阙两句回忆夜间旅宿情景,因旅途劳顿而一夜辗转无眠,因无梦倍感秋夜的漫长。“元”“每”二字透出凄凉。‎ D.词人结合特定的景物、时令、旅途状况,层层转进,如剥茧抽丝般地来抒发感情,这样抒情便显得很流畅自然。‎ ‎15.词的结尾写词人心绪“转凄凉”,请结合全词概括其原因。(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须“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__”。‎ ‎ (2)李商隐在《锦瑟》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想表达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我们可以吟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也可以吟咏《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17-19题。(9分)‎ ‎“传统是一条河流。”我们的文化之所以能够 、从未断流,就在于不同时代的人们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始终保持着民族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张力。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国家宝藏》节目里,武汉音乐学院青年编钟乐团,用古老的曾侯乙编钟和其它民族乐器共同演绎了《茉莉花》,气势恢宏,悠扬悦耳,令人 ‎ ‎。而央视另一档节目《经典咏流传》更是为经典诗词注入新鲜的流行元素,从凤凰传奇演唱的李白的《将进酒》、龚琳娜演唱的屈原的《离骚》、王力宏演唱的《三字经》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华传统文化也能演绎出的“时代性”与“时尚性”。这些作品用流行的元素激活经典、传播经典,让朴素的诗词有了新的面目,让静止的汉字幻化成音符在耳边萦绕,带给观众以全方位的听觉享受。这样 的“唤醒”行为,自然好评如潮。‎ 在音乐中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播,每一位音乐创作者都 。而只有更多的音乐创作者能够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民族文化传统,对传统音乐资源进行不同视角、不同层次的重新编排和处理,才能让音乐向民族传统、向古代雅乐回归,( )。‎ ‎17、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使更多富有中国气派、民族特色的时代华章不断涌现 B.创作出更多富有中国气派、民族特色的时代华章 C.使更多富有民族特色、中国气派的时代华章不断涌现 D.创作出更多富有民族特色、中国气派的时代华章 ‎18、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生生不息 焕然一新 革故鼎新 义不容辞 B.生生不息 耳目一新 别具匠心 责无旁贷 C.源远流长 焕然一新 别具匠心 义不容辞 D.源远流长 耳目一新 革故鼎新 责无旁贷 ‎19、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就在于不同时代的人们不断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始终保持着民族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张力。‎ B.就在于不同时代的人们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它始终焕发着民族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张力。‎ C.就在于不同时代的人们不断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使它始终保持着民族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张力。‎ D.就在于不同时代的人们不断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使它始终焕发着民族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张力。‎ ‎20、请对下面的新闻报道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字。(5分)‎ 为助力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上海启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按照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打造世界级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目前上海已累计建设5G基站近500个;2019年3月30日上午,首个5G手机对话在沪拨通,上海成为全国首个5G试商用城市 。到2021年,将实现5G网络在全市的深度覆盖,在工业制造、智能网联汽车、健康医疗、城市管理等领域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应用解决方案,把上海打造成为5G网络建设和应用的先行区和创新策源地。‎ ‎21、在“生活与健康”专题研讨中,某同学搜集到了如下资料,请阅读后完成各题。(6分)‎ ‎(一)一般体重不同姿势腰部受力图表(单位:千克)‎ ‎(二)腰椎负荷主要来自体重、肌肉收缩力、韧带产生的预应力和体外的负重,而躯体的不同姿态对腰椎的负荷影响甚大。非标准的站姿或坐姿,易罹患各类腰椎疾病(如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此类疾病对神经系统的刺激至为敏感,损害尤重,且会引发其他肢体严重功能障碍病症。‎ ‎(1)向因患腰椎疾病正卧床休养的病人当面提出建议。(不超30字)(3分)‎ ‎(2)向日常站姿和坐姿都不正确的同学当面提出忠告。(不超40字)(3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据报载,一位父亲与儿子签订了一纸“父子协议”,主要内容是:儿子全部自筹高等教育经费,自己解决谋业、创业、结婚等一系列人生大事;父母要自己解决养老费,自己料理日常生活等各种事宜。这一纸协议在社会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说,这个协议违背了我国传统的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老人的伦理道德;也有人说,传统的双向依赖的亲情与孝道是建立在农村社会多子多孙的人口基础和小农生产的经济基础之上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消极因素,应该有一种新型的父代与子代之间的关系来代替。对此,你怎么看呢?‎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工整规范;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 D 。 A项原文第二段表述为“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不能推断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 B项“以一个敌人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还在影响着大国间的外交政策”扩大概念范围。原文是“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此处扩大了范围。 C项缩小概念范围,从原文第三段可以看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资源除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外,还应包括“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 2、 ‎ C。 “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原文没有相关表述。‎ ‎3、 C。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于文无据。 ‎ ‎4.B。 A项,“为了农民致富,献出宝贵的生命”说法无根据。C项,“他和邢台农校一起”错,原文是“借邢台农校”来“送教下乡”。D项,结合“他想方设法给村民办夜校、搞培训,建议借邢台农校‘送教下乡’,让100名果农在家门口读了中专。后来,62名拿了大专文凭,现在都在考本科,191人获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等还表现他给当地的果农教育带来的影响等。‎ ‎5.A。 B 项,“表达了对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和改善知识分子工作、生活条件的意愿”不当。材料二主要表现李保国工作的劳累辛苦和做出的牺牲。C项,“由于农民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错误。结合“因为以前村民使用不成熟的套袋技术吃过亏,所以这次很多人死活都不敢用”分析,农民一开始不接受有些技术是因为有失败的先例,并非保守。D项,“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错误。结合材料一分析,虽然用到了说明,但主要的表达方式为记叙。‎ ‎6.(1)材料一:村支书是李保国贡献的见证者,侧重于李保国推广农业技术的事迹和他为帮助农民致富做出的贡献。(2)材料二:妻子是李保国辛劳与付出的见证者,侧重于李保国工作的劳累辛苦和做出的牺牲。(3)材料三:学校副书记代表上级领导对李保国做出评价,侧重于对李保国的思想与精神的高度评价。(每点2分)‎ ‎7.D。 A项,“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不正确。节选部分情节平直朴实,并不“一波三折”。B项,“真实而严肃地谴责”不正确。小孩子们唱歌是无意之举,或是调皮、恶作剧。C项,“文笔诙谐”错误,小说语言质朴、庄重、严肃,并不“诙谐”。‎ ‎8.站在大马河桥上的极度悔恨——简易公路上的痛不欲生——听见孩童讥笑后的深沉自责——乡民劝勉后的默然感激——看见德顺老汉的再度悔思——听完教诲后的彻底释放(5分)‎ ‎9.①德顺老汉一辈子打着光棍、无儿无女,却仍旧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他在高加林人生道路遇到坎坷时,用朴实的话语给予了高加林人生的哲理;他也是一代普通农民的缩影,他平凡没有念过书,却用自己的方式在理解人生,看待人生。②德顺老汉口说的幸福是敢爱敢恨的幸福;不辞劳苦为自己拼搏的幸福;学会与人分享的幸福。(每点1分,共6分)‎ ‎10.D 11.B “古代百姓的称谓还有……‘鲰生’”错误,“鲰生”指浅陋无知的人,并非指百姓。 ‎ ‎12. C “阐述诸侯国和秦王朝灭亡的原因”。于文无据,选文第三段并没有阐述各诸侯国灭亡的原因。‎ ‎13. (1)优秀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关键词:信,陈,谁何,各1分,句意2分)‎ ‎(2) 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他。(关键词:揭,云集响应,赢,各1分,句意2分)‎ ‎14.B 。此时词人一人漂泊在外,重阳佳节触发的是他思乡思亲之情,所以应是伤感而非欣喜之情。‎ ‎15.(1)“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重阳佳节却还独自一人漂泊在外的孤独;(2)“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羁旅天涯,思念亲人之愁。(3)‎ 漫漫寒夜,更加让人心生孤寂之感;(4)“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结合注释可知是诗人对国土沦陷的悲痛于有家难归的悲凉之情。‎ 解析:词人作此词时正值重阳佳节,此词作于北宋灭亡后,词人南渡,流落江南,中原被占、故乡难归,寂寞的旅途中,词人思乡之情不禁更加强烈,忧国的凄凉情绪也更加深沉。这些都是词人心绪“转凄凉”原因。‎ ‎16.(1)知明而行无过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 ‎(3)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17、C. 根据括号前的“只有更多的音乐创作者……才能让音乐”可知,括号处的句子应该填“使”字句。文段主要讲的是使优秀传统文化有时代性,由此可判定应是先“民族特色”后“中国气派”。‎ ‎18、B.生生不息:指群体变化或新生事物的发生没有终止。 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焕然一新:指改变陈旧的面貌,呈显出崭新的样子。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新鲜。 革故鼎新:指去除旧的,建立新的。革除旧弊,创立新制。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等。 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指理应接受。 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形容应当由自己尽责。‎ ‎19、C.画线句前说“我们的文化之所以……从未间断”,画线句说的就是原因,应该是不同时代的人们不断赋予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画线句“赋予”后缺少对象;另外,“始终保持着……张力”的主语应该是“文化”,而此处主语是“不同时代的人们”,偷换了主语。再分析四个选项的修改:A项,只修改了前句;B项,只修改了后句,且“焕发”与“张力”搭配不当。D项,“焕发”与“张力”搭配不当。‎ ‎20、上海启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助力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各大领域把上海打造成5G建设和应用先行区和创新策源地。(5分)‎ ‎21、(1)请您多仰卧休息,尽量避免侧卧,以免加重腰椎负担。(3分)‎ ‎(2)请你站直,坐正,否则容易得腰椎和其他疾病,影响学习和生活。(3分)‎ ‎22、【审题与立意】‎ 改革开放,社会发展,外国思想做法进入国内,但父子协议显然与中国的传统美德相矛盾相碰撞。‎ 肯定这种做法: 1.一纸协议,父亲要自己解决养老费,料理日常生活等名项事宜。儿子学会了自强自立,自力更生,在绝境中奋发向上。 2.‎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有一种新型的父代与子代之间的关系。‎ ‎3.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从小自立意识就很强的人。 4.我们需要自立。‎ ‎5.父母要舍得放手,可怜天下父母心。 6.亲缘关系不妨让位给契约关系。‎ 否定这种种做法:‎ ‎1.这是一种铤而走险的实验。用不同的激励方式让孩子学会自强、自立、不依赖家庭,要根据具体的家庭来确定,并不是让所有的家长都和子女都来签这种苛刻“四不管”的协议。‎ ‎2.这个协议不讲情。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助人为乐,亲情无价;小有所养,老有所托,这正是太平盛世、社会文明的象征。‎ ‎3.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一张强制性的协议,未必会让所有的年轻人学会真正的“孝”的含义,这种行为还是不宜广泛提倡。‎ 例文1: 摆脱依赖 自古便有汉文帝“亲尝汤药”,子路“百里负米”的佳话洋溢着“孝道”二字,又曾被“孟母三迁”的故事触动于母爱的博大。当今社会,双向依赖似乎过于空泛而不切实际,摆脱依赖或许更为明智。‎ 以孝为先的亲情需要摆脱依赖,正如紧绷的琴弦易断,松紧有度才能弹出动人的旋律。中国社会普遍存在子女婚后与父母同住的情况。诚然,子女的初衷是好的,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地供养父母。但长期生活下来,两代人的相处大多并不太和谐,摩擦时常发生。反观外国家庭,父母通常不与子女同住,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和娱乐,子女闲暇时也可以探望父母,关系松弛有当,亲情也并未消散。中国古老的“百善孝为先”的思想在新的时代有了新的解读,摆脱对子女的依赖,让父母活得更加怡然自得也不失为一种孝道。‎ 以爱为名的亲情需要摆脱依赖,好比成长中的树苗,浇灌太多反而会溺死。刘墉对子女的教导十分注重方法。“她可以不去冒险,但人生必须雄厚。” 对于女儿,刘墉给予她绝对的自理权,鼓励女儿独立自主地处理问题,但在原则性问题上又严加管教,爱女儿但绝不溺爱。事实证明,溺爱只会让孩子依赖他人,不懂得独立。聪明的父母懂得在孩子摔倒的时候不是把他扶起来,而是鼓励他自己站起来;孩子吃饭时不是亲自喂他而是教他使用筷子;孩子伤心时,不是帮他擦干眼泪而是让他明白眼泪的含义……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漫漫人生路总有一天要自己独自走完。‎ 摆脱依赖并非是对亲情的颠覆,也不是对感情的背叛,而是在全新的时代对亲情更加确切,更加理性的诠释。正如签下“父子协议”的那位父亲与儿子,在时代的革新下用新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亲情的理解,这不能说是违背了亲情的定义,反而刻画了更为明朗的新时代亲情。摆脱依赖是敦促我们前进的动力,是磨练我们的推力,是让亲情更加透彻与全面的拉力。它与亲情之间是相辅相成,而非互相矛盾的。父母摆脱对子女的依赖,可以生活得更加畅达;子女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能够更加成熟的看待和处理问题。‎ 这个时代,需要的不是愚孝也非溺爱,双向依赖的协奏曲还是太过嘈杂,喧嚣了我们的听觉。只有摆脱依赖,学会独立与自主,亲情的旋律才更为悦耳,更适合我们的耳朵!‎ 例文2: 亲情协议 一张“父子协议”引起了社会上的激烈讨论:儿子自筹高等教育经费,自己解决谋业、创业等人生大事;父母自己解决养老费,自己料理日常生活等各种事宜。有人认为这违背了我国传统的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老人的伦理道德,但我认为这是亲情的另一种表现,它同样是充满亲情的一纸协议。‎ 亲情不是一味的给予,适时地放手也是亲情的表现。‎ 著名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拥有巨额家产,但对自己的子女却非常“吝啬”。他从不派车接送子女上下学,暑期要求子女打工赚取学费。他的教育方法看起来虽严厉,实则充满着亲情。让他们去过平凡的生活,是让他们体味真正的生活,经历生活中的坎坷,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只有从自己的努力中,他们才能品尝成功的喜悦;只有经历过坎坷,他们才能看到风雨过后的阳光有多么绚丽。‎ 过度的保护反而会让亲情变成溺爱。‎ 著名演员张国立的儿子张默最近因吸毒被拘留。在父亲的影响下,张默作为“星二代”同样成为了演员。父亲为他铺平了道路,使得他一路顺风顺水,而正是如此顺利的发展让他逐渐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父亲的给予成了“理所当然”,而儿子的不断索取也并没有让父亲及时停止错误的付出。张国立对儿子的亲情在众人眼里成了溺爱,而当他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已为时过晚。‎ 人们常说“爱是无私的给予”,但就亲情而言,这种给予也应适度。在适当的时候放手,摆脱彼此的依赖反而会更有助于亲情的发展。‎ 对于普通人而言,父母在物质上所能给予的比富豪、明星少得多,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人生大事也应容易得多。而作为子女,当父母年迈,我们也要学会放手让他们自己照顾自己。毕竟没有父母愿意成为孩子的负担,他们希望得到的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帮助,更多的是孩子发自内心的爱。既然如此,不如让我们适时放手,签一份“亲情协议”,让真正的亲情时时围绕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