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00 KB
  • 2021-06-06 发布

2019-2020学年江西省上饶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零班、奥赛班)试卷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试卷(零班、奥赛班)‎ ‎ 命题人:林红英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孔 孟 黄仁宇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有《论语》,则有《孟子》。孔子曰“成仁”,孟子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最明显的是,《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那样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和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孔子还说饭菜做得不好就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式。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是他又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认为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的犹疑,他曾斩钉截铁地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而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而产生。‎ 孔子对“礼”非常尊重。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家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的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孔子虽不屑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两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对其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春秋时代的战事,显示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但战事本身,却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孔子对当时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当时社会还相当宁静,所以他仍提倡“克己复礼”‎ ‎,显然认为过去的社会秩序仍可以恢复,表现出了一腔复古的热忱。孟子则被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已经大大超过春秋时期竞技式的战争,这使他明白,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济事的。‎ 宋朝以后,《孟子》既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也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对中国思想史有巨大的影响。他的性善论必定带着一种强迫性的推论,因人生性为善,那么强迫人们保持这种天性也不算过分了。‎ ‎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要实现“仁”,既要靠学习和自我约束,又要靠由内外观察而产生的纠正错误并促使自己行善的能力;但是孟子却认为道德是由自我产生的。‎ B.孔子对“礼”非常尊重,做事讲究礼尚往来,而孟子则根本不尊重“礼”,行事全凭已意。‎ C.春秋时期的战争是属于竞技性的,虽然也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但这种不稳定是可以平息的;而战国时期的战争则是剧烈的,给社会造成了全面性的动荡。‎ D.自宋朝以后,《孟子》就取代了《论语》,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成了科举取士的标准,从此以后,对中国的思想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由儒家学派的两位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的传承落笔,用比较具体的论据证明了“孔孟在思想、行为方面的不同”这一主旨。‎ B.文章第2自然段用“但是”转入比较孔孟的不同,主要用引证法,论据充足,有说服力。‎ C.文章第3自然段运用比较的方法,解说了孟子没有孔子“犹疑”,主张性善来自于先天。‎ D.文章第4自然段举管仲与阳货的例子来证明孔子的观点,采用例证法,给人以真实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时社会还比较宁静,整个社会心态都相对闲雅,在态度方面,孔子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心态。‎ B.而孟子则“凡事紧张”,“紧张”是指为尖锐的社会矛盾、凶险的前途而焦虑、忧心、痛心的情绪。‎ C.《孟子》和《四书》全部都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如果不考究其历史背景,一概奉为经典,是要犯错误的。‎ D.探究文章中关于孔子和孟子思想、言行不同的原因,最主要原因应是孔子和孟子两人的个性不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智慧交通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我国高度重视智慧交通的发展,交通运输部近年来提出了要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两个体系,也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而智慧交通成为其重要手段,扛起了引领交通现代化的大旗。‎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各种交通问题凸现。发展智慧交通可保障交通安全、缓解拥堵难题、减少交通事故,还可提高车辆及道路的运营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摘编自王贝贝《“十三五”中国智慧交通发展趋势判断》‎ 材料二:‎ ‎【注】分数越高代表频率越高,满分为5分。 (数据来源于“艾媒咨询”)‎ 材料三:目前,我国城市智慧交通普遍缺少顶层设计,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智慧交通框架体系。同时,随着各地交通系统规模扩大,设备故障点也呈几何级数增长,运营维护单位忙于应付设备故障,维修成本过高。另外,以现在的技术手段,人、各类交通工具在时间、空间上留下的痕迹信息都会被采集到,但这些数据汇聚起来,并不一定产生有价值或者价值高的信息,也消耗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资源。‎ 当前对智慧交通信息安全问题重视不足。在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的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信息泄露、伪造、网络攻击等安全问题。‎ 智慧交通的建设运营需要各部门群策群力,但现状是各部门都有其各自的业务系统,难以协调一致;我国智慧交通系统项目的建设先于行业统一标准的推出,许多地区的智慧交通系统自成体系,标准互不统一。‎ 目前很多中小城市的智慧交通仍然是比较低层次的操作,还没有“大交通”的概念,当下所谓的智慧交通其实只是管控。而各地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影响了系统运行效率,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维护和再建设成本。‎ ‎ (摘编自姜秀明《浅析智慧交通的未来》)‎ 材料四: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智慧交通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既可识别车辆特征、交通违法行为等信息,也可实现平面二维的展示,让城市交通参与者变得透明,从而实现了“所见即所现”。通过仿真试验寻求现实交通问题的最优解,获取交通设计方案的评价,为交通规划和整改提供决策辅助。‎ 我们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收集起来的人和交通数据,通过AR实景指挥作战系统将其深化应用。系统将所有交通资源和信息集约在一张实景地图上,实现道路交通从“治”理到“智”理的转变。‎ 不过,智慧交通在做好自身行业的同时,还需要横向的延伸,与智慧城市的各行业如智慧医疗、智慧安防、智慧环保等做到相互服务,避免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 ‎(摘编自赵锦祥《智慧交通在智慧城市的深入应用与发展趋势》)‎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国交通运输全面改革的征途中,智慧交通发挥的作用无疑会十分巨大,它会带来我国交通现代化一系列的变化。‎ B.从材料二中2018年的调查数据来分析,网民们在短途出行中所选择的各类交通方式的频率相差不大,其中轻轨的使用频率最低。‎ C.通过技术手段采集人、各类交通工具所留下的痕迹信息没多大价值,还消耗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资源,因此,保存它们,实际意义不大。‎ D.人工智能、大数据对智慧交通的应用很重要,如实现“所见即所现”平面二维的展示图景就需依靠人工智能来完成。‎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之所以对智慧交通的建设十分重视,是因为智慧交通可解决许多交通问题,也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 B.从材料二中的调查数据来看,2018年中国网民在长途出行中最喜欢选择高铁、动车,而选择轮船的频率最低。‎ C.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智慧交通的建设,但很多地方对智慧交通的理念理解不够,执行起来都是比较低层次的操作。‎ D.向智慧城市的各行业进行延伸,从而相互服务,避免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是做好智慧交通自身行业的前提条件。‎ ‎6.阅读下面材料,谈谈日本的做法对解决我国智慧交通存在的问题有何启示。(6分)‎ 日本从1991年12月开始智能交通系统标准的全面制定工作,此后组建了由多个部门参加的全国统一智慧交通系统开发组织,致力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和利用;协调学术部门、产业部门等机构相互配合。1996年7月,日本制定了《推进智能交通系统总体构想》,把智慧交通系统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近年来,日本立足“大交通”理念,以先进控制系统为中心,对其交通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管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风 语 胡炎 风,卷着梦的香气,一阵一阵,撩得人难受。‎ 村头老杨树下,他蹲着,目光铸在密匝匝的枝叶间。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金光灿灿,晃得人眼晕。抬手捋一把,那叶子全是钱,新崭崭香喷喷,揣进怀里,平素蔫软的腰杆硬是生生挺得笔直。‎ 身前,烟屁股滚了一地。最后一支抽尽,再把烟屁股捡起来,点燃,狠狠地补几口。‎ 心,也给灼得火烧火燎:这财,别人发得,我怎就发不得?‎ ‎“爹!”进家,他叫。‎ ‎“弄啥?”爹不看他,手里的锤子起起落落,只顾自加固他的锄头。‎ ‎“钱……我得用。”‎ 爹的手停了,翻他一眼: “那是留着给你娶媳妇的。”‎ ‎“媳妇不急,钱急。”他给爹敬支烟。‎ ‎“到底弄啥?”‎ ‎“正事,别问!”他把字咬得很重。‎ 爹不再言语。这是他唯一的儿。儿一贯是老实本分的,他不能不依他。‎ 叔、伯、舅、姑挨个借了个遍。然后村西的、村东的,南头的、北头的,挨门槛进,讨好的笑,把一张脸都给拉伤了。‎ ‎“就你,也做白日梦?”村人的眼里,满是鄙夷和不屑。‎ 他依旧笑,心里却骂:“狗眼看人低,等着瞧!”‎ 购置设备、联系货商、组织人手,第一批成品终于出炉,没想到,事儿来了。‎ 一块黑砖,拍晕了他:“敢跟老子抢生意?”‎ 他摸索着爬起来,捂着流血的后脑勺:“疤哥,我不懂事,您老人家大人大量,抬抬手,给兄弟条生路。”‎ 疤哥叉着腰:“这砖,挨得亏不亏?”‎ ‎“不亏。”‎ ‎“想不想再挨一砖?”‎ ‎“疤哥,您说笑。”‎ ‎“识相点,拜老子的山头,有钱大家赚。”‎ ‎“懂了,疤哥,您是爷。”‎ ‎“好孙子。”疤哥又朝他后脑勺拍了两下,这次不是砖,是手。‎ 有了疤哥,生意竟出奇地红火。‎ 人前人后,便再也不是从前那个“老实蛋子”,好烟潇洒地掷过去,说话便有了十足的底气。‎ 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托了起来。‎ 唯有爹,一张瘦瘦的黑脸平静得像十月的秋空,怎也拧不出个表情。或许在他心中,只有锄头、泥土和庄稼,那是他生命的全部。‎ 这晚,他置了好酒、好菜,硬把爹从牛棚子里拉到餐桌旁。‎ ‎“爹,喝一口解解乏,咱爷儿俩好好说说话。”他捧起酒碗,敬爹。‎ 爹的手沾满泥土,接过碗,却没喝。沉吟一会儿,爹说:“带上酒菜,跟爹走。”‎ 他不知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拾掇了酒菜,跟着走。‎ 月光下,爹的身影更显瘦削,那是日晒的、风吹的、雨淋的。他不由心痛,日后,是得让爹好好歇歇,可劲享一把清福了。‎ 出村向北,穿过一片树林,半山坡上,是自家的祖坟。‎ 墓碑前,摆好酒菜。爹拉他一把:“给先人跪下。”‎ 四周静得出奇,唯有虫声唧唧。‎ 爹说:“儿呀,当着先人的面,你要说实话。”‎ ‎“嗯。”‎ ‎“你干的,是正经营生吧?”‎ ‎“是……”他低着头,不敢看碑。‎ ‎“那就好,咱家世世代代没啥本事,可都是老实人、正经人,你爷走时跟我说,种好田,养好儿,吃安稳饭是大福。可别辱没了祖宗。”‎ ‎……他哑然,心底里被一只手狠狠掏了一把,底气全给掏光了。然而,一阵风吹过,底气一下子又回来了。‎ 订单越来越多,运气来了,山都挡不住。‎ 车买了,楼盖了,漂亮媳妇娶了,四面都是风光。唯有爹,照样耕他的田、犁他的地、侍弄他的庄稼。地是他的命,随他吧。‎ 然而有一日,他从风声里,听到了异样。‎ 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脊骨一软,腰杆竟再也挺不起了。‎ 两月后,一条新闻充斥大街小巷:“全国特大地沟油主犯被判无期徒刑……”‎ 这天,荒草历历的祖坟前,爹长跪不起。末了,一头撞在墓碑上。‎ 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撩着很多汉子的心。一张张焦裂的嘴,吐出一团团墨蓝的烟雾,在风中飘呀飘,飘呀飘……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与“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前后呼应,前者是“他”发财梦的开始,后者暗示“他”发财梦的破灭。 ‎ B.他一开始做的就不是正经生意,最终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他的命运反映了农村青年想摆脱贫困、发家致富的愿望。‎ C.从“满是鄙夷和不屑”和“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拖了起来”可以看出,小说中的村人瞧不起穷人、讨好有钱人,这加深了小说对人性的揭示。‎ D.小说的语言生动形象,很有表现力。如“把一张脸都给拉伤了”中的 “拉伤”一词运用夸张的手法,把“他”陪着笑到处借钱的情态写得淋漓尽致。‎ ‎8. 小说中的“爹”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 ‎9. “他”做的不是正经生意,这在小说中有多处伏笔,请找出三处,并作简要分析。(6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贤,字原德,邓人。举乡试第一,宣德八年成进士。景泰二年二月上正本十策,帝善之,命翰林写置左右,备省览。转吏部,采古二十二君行事可法者。曰《鉴古录》,上之。‎ 英宗复位,进尚书。贤气度端凝,奏对皆中机宜,帝深眷之。山东饥,发帑振不足,召有贞及贤议,有贞谓颁振多中饱。贤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遂命增银。‎ 石亨、曹吉祥与有贞争权,并忌贤。诸御史论亨、吉祥,亨、吉祥疑出有贞、贤意,诉之帝,下二人狱。逾月,复尚书,直内阁如故。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当亨、吉祥用事,贤顾忌不敢尽言,然每从容论对,所以裁抑之者甚至。‎ 时岁有边警,天下大水,江南北尤甚。贤外筹边计,内请宽百姓,罢一切征求。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贤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帝难之。贤执争数四,同列皆惧。贤退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 曹钦之反也,击贤东朝房,逼草奏释己罪。赖王翱救,乃免。门达方用事,锦衣官校恣横为剧患。贤累请禁止,帝召达诫谕之。达怙宠益骄,贤乘间复具陈达罪,帝复召戒达。达衔次骨,因袁彬狱陷贤,贤几不免。‎ 宪宗即位,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知经筵事。五月大雨雹,大风飘瓦,拔郊坛树。贤言:“天威可畏,陛下当凛然加省,无狎左右近幸。崇信老成,共图国是。”‎ 成化二冬卒,年五十九。帝震悼,赠太师,谥文达。‎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四》,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 ‎ B.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 ‎ C.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 ‎ D.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乡试,又称“秋闱”,考中者称为“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凡举人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B吏部,是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东汉始置吏曹,魏晋以后称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C.御史,自秦朝开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为皇帝耳目,故又称耳目官。‎ D.谥,谥号,指古代帝王、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扬意味的称号,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本文中属于官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李贤才华横溢。考中乡试第一,所献上的端正国家根本的十条策略,也被皇帝认可,命令他抄写好放置在身边,以备随时审阅。‎ B.李贤关爱百姓。山东发生饥荒时,他反对徐有贞的说法,请求放赈;在长江南北水灾后,请求朝廷能废除一切征敛。.‎ C.李贤刚直不阿。当石亨、曹吉祥当权,李贤虽有顾忌但他仍能从容回答皇上的提问,对石亨等人起了很大的抑制作用。‎ D.李贤曾两次遭遇危险。曹钦谋反时,逼他起草奏章开释自己的罪行;门达因李贤进谏而借袁彬的案件陷害他,李贤几乎不免于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贤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 ‎(2)天威可畏,陛下当凛然加省,无狎左右近幸。崇信老成,共图国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围绕诗题中的“寻”字展开,情与景交融,写景富有层次,结构严密紧凑。‎ B. 颔联选取白云、静渚、春草、闲门等意象,以静衬动,营造出凄清死寂的氛围。‎ C. 颈联炼字工稳,仅用一个“过”字就生动描绘出雨霁云收之后翠绿如新的松色。‎ D. 尾联中“相对亦忘言”写出了陶渊明“欲辨已忘言”相似的哲理,富有意趣。‎ ‎15. 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有人曾同我争论:中国的 是建设现代物质文明,然后才谈得上疗治文明的弊病。我只能怯生生地问道:难道几代人的灵魂寻求是 的吗?我承认我不是很理直气壮,因为我能感觉到时代的两难困境:一方面,权贵贪欲的膨胀使得腐败丛生,另一方面,金钱力量的崛起导致精神平庸。鉴于前者,仁人志士戮力于改革、开放和振兴之举,面对后者,哲人贤土呼唤着性灵、爱心和净化之道。( )。文明与野蛮的决战犹未见分晓,超越与沉沦的对峙已拉开序幕。积弊时弊并存,近忧远虑交集。此时此刻,固然治国者身临千钧一发的险关,运思者何尝是肩负着莫衷一是的难题?‎ 也许,为了文明征服野蛮,性灵只好承受技术的压抑。为了金钱战胜权力,精神只好经历市场的沉沦。怕只怕文明与野蛮握手言欢,金钱与权力狼狈为奸,那才真正是民族的灾难。物质上的贫富悬殊已经 ,精神上何尝不也发生着两极分化?好在一个人只要耐得贫困,自甘寂寞,总还可以为灵魂守一块家园,不致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上 。认清贫困和寂寞乃是心灵高贵者在这个时代的命运,困惑中倒也生出了一些坦然。‎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当务之急 无足轻重 有目共睹 流离失所 B.首当其冲 无足轻重 有口皆碑 流离失所 C.当务之急 举重若轻 有口皆碑 哀鸿遍野 D.首当其冲 举重若轻 有目共睹 哀鸿遍野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野蛮的符咒尚未挣脱,文明的压抑接踵而至。 B.文明的压抑接踵而至,野蛮的符咒尚未挣脱。‎ C.文明的压抑尚未挣脱,野蛮的符咒接踵而至。 D.野蛮的符咒接踵而至,文明的压抑尚未挣脱。‎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此时此刻,固然治国者身临千钧一发的险关,运思者何尝是肩负着莫衷一是的难题?‎ B.此时此刻,治国者固然身临千钧一发的险关,运思者何尝不是肩负着莫衷一是的难题?‎ C.此时此刻,固然治国者身临千钧一发的险关,运思者何尝不是肩负着莫衷一是的难题?‎ D.此时此刻,治国者固然身临千钧一发的险关,运思者何尝是肩负着莫衷一是的难题?‎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工具,它由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构成。所谓“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不宜”。的确,   ①  ,但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纵观历史,   ②   ,远超文字、词汇和语法。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雅言”,到隋唐时期民族融合中塑造的“唐韵”,再到近代以北京语音为标准形成的普通话,这样的流变从未停止。但是,  ③  ,更有着文化传承的功能,承载着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 ‎21 .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断,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5分)‎ 这次我们拨冗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陈老师做寿。陈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陈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 ‎(4) 改为 (5) 改为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岁月是一条不老的河。流走的是世事,沉淀的是记忆;逝去的是时间,留下的是体悟。打开尘封的往事,总会有一些让你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人物和事件时常在记忆里苏醒,让我们一遍遍的感动和回味不已。‎ 请以《与    一起走过的日子》为题,横线上补充上相关内容,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上饶中学高一年级(1——20)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解析:A B项,“孟子则根本不尊重‘礼’”夸大其词,且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C项,说“可以平息”只是孔子的想法,而非实际情况;战国时期的动乱大大超过春秋时期,但不等于“给社会造成了全面性的动荡”。D项,“取代”与“从此以后”属于无中生有。‎ ‎2.D项,解析:原文第4自然段举了4个例子证明的是作者的观点而不是孔子的观点。‎ ‎3.D项解析: 孔子和孟子的个性不同虽是孔子和孟子思想、言行不同的原因,但从原文第5自然段中“或许……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一句来看,最主要的原因应是“从孔子到孟子,中国的局势起了很大的变化”。‎ ‎4 C“因此,保存它们,实际意义不大”无中生有;‎ ‎5 D“是做好智慧交通自身行业的前提条件”错,原文用的是同时 6. ‎①对智慧交通进行顶层设计,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智慧交通框架体系。②协调各部门机构,制定统一的标准,实施信息共享。③立足“大交通”理念,实施新交通管理系统,运用先进控制系统,进行全面管理。(每点2分,共6分)‎ ‎7. C 瞧不起与讨好在文中没有依据。 ‎ ‎8. ①憨厚老实,勤劳本分。爹坚守教诲,牢记不能辱没祖训,辛勤劳动,种好田,养育好后代,安安稳稳过日子。②有责任感,关爱儿子。当儿子需要用钱创业时爹支持了他;当怀疑儿子做不正当生意时,爹用祭拜祖先的方式教育他;当儿子被法律制裁后,爹觉得没有尽责任教育好儿子而追悔莫及。③不慕金钱,为人淳朴。爹面对贫穷,他能耐得住,坚持用双手创造财富;爹面对富足,他也耐得住,照样耕田。(答出一点2分,答出三点满分) ‎ ‎9. ①开头部分,“他”的心理活动“这财,别人发得,我怎么就发不得?”暗示发这种财是违法的。  ②父亲问“他”要钱做什么事时,“他”只说是“正事”,却不明说,暗示这事见不得人。③“他”的生意,由黑社会头子疤哥罩着才能顺利,暗示“他”的生意是违法的。  ④在祖坟前,父亲问“他”干的是不是正经营生,“他”回答父亲时吞吞吐吐,内心不安,说明确实不是正经生意。(答出一点2分,答出三点满分。)                          ‎ ‎10.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断句。这种题型可用排除法。首先看句子中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这些名词在句子中不是作主语就是作宾语,如表示人名的“孛、享、帝、贤”,再根据动宾式句式特点,可判断“孛来近塞猎/享言传国玺在彼……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亨益恶贤”‎ ‎,所以选B。原文标点是: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译文:孛来靠近边塞来打猎。石亨说传国玺在他那里,可掩击而夺回来。皇上动心了。李贤说不可开战端,玉玺不足为宝,这事就这样停下了。石亨更加记恨李贤。‎ ‎11.D“带有褒扬意味的称号”应为“带有褒贬意味的称号”;如周厉王、隋炀帝中的“厉”和“炀”就带有贬的意味. ‎ ‎12.A 命令的是“翰林”,而不是李贤。‎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注意关键字词,(1)因:趁机;恤:体恤、怜惜;狱:案件;贡献:古今异义词,文中是“纳贡进献”。(2)省:反省;狎:亲近;图:谋划;国是:指国家的重大政策,可翻译为“国家大计(国事)”。‎ 参考译文:‎ 李贤,字原德,是邓县人。考取乡试第一名。宣德八年考中进士。景泰二年二月呈上端正国家根本的十条策略,皇帝认为很好,命令翰林写好后,放在自己身边,以备审阅。转到吏部任职,采编古代二十二位君主值得学习的事迹,命名为《鉴古录》,呈给皇帝。‎ 英宗重新即位后,他升为尚书。李贤气度端正凝重,奏对皇上都切中机宜,皇上非常宠爱他。山东闹饥荒,国家拨出赈济的财物不足,皇上召徐有贞和李贤来商议,徐有贞说赈济的财物多被官员中饱私囊。李贤说:“担心有人中饱私囊就不赈施抚恤,坐看百姓死亡,这是因噎废食啊。”皇上于是命增拨银两。‎ 石亨、曹吉祥与徐有贞争权,他们都忌恨李贤。御史们弹劾石亨、曹吉祥,石、曹两人怀疑是出于徐有贞、李贤的主意,便向皇上告状,把两人投进监狱。过了一个月,恢复他为尚书,仍入内阁当值如常。孛来靠近边塞来打猎。石亨说传国玺在他那里,可袭击他们夺回玉玺来。皇上动心了。李贤说不可开启战端,玉玺不值得成为这样的宝贝,这事就算停止了。石亨更加恨李贤。当时石亨、曹吉祥当权,李贤因为顾忌而不敢把话说尽,但他常常从容回答皇上的提问,因此对石亨之辈也起了很大的抑制作用。‎ 当时每年都有边警,天下发大水,长江南北尤其严重。李贤外筹划边防策略,内请宽恤百姓,废除国家的一切征敛。皇上采用他的建议,四方得以安宁,民力得到复苏。他又趁机提出实行宽容和怜惜百姓的政策,又请求停罢江南织造的事务,清理锦衣卫的案件,停止边臣所上的纳贡进献,停止内外采买的行为。皇上很为难。李贤坚持他的意见,连着四次向皇上争取,他的同事都很害怕。李贤退下后说:“作为大臣就应当知无不言,岂可闭口不言、尸位素餐呢?”‎ 曹钦谋反的时候,在东朝房殴打李贤,逼他起草奏章开释自己的罪行。依靠了王翱的营救,才免于祸患。门达正掌握着朝政大权,锦衣官校恣意妾为,横行霸道,为祸甚大。李贤多次请求予以制止,皇帝召来门达进行告诫。门达依仗着皇上的恩宠更加骄横,李贤乘着某个时机详细地陈述了门达的罪过,皇帝又一次召见门达告诫,门达对季贤恨之入骨,借袁彬的案子陷害季贤,李贤几乎不免于祸。‎ 宪宗即位,提升李贤为少保、华盖殿大学士,掌管讲解经筵事务。五月,下了大雹子,大风把瓦都刮飞了,把郊坛的树都拔了起来。李贤说:“上天的威怒是值得害怕的,陛下应当感到恐惧而加以反省,不要亲近左右侍从和受宠幸的人,要尊崇信任老成的人,共同谋划国家大事。”‎ 成化二年冬天去世,终年五十九岁。皇上十分哀悼,追赠为太师,封谥号为文达。‎ ‎14. B本题B项,“营造出凄清死寂的氛围。”错,蓬门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渚是静的,白云、春草也是静静的,门“闲”,寻而不遇,诗人不期然而然的心境也“闲”。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和谐默契,不受丝毫纷扰。这里的白云、静渚、春草、闲门充满了静穆淡逸的氛围。‎ 15. 首联写清幽山径上的履痕给诗人带来会面在即的喜悦,颔联则蕴含着诗人寻访不遇产生的怅然,颈联则写诗人观察山景后又找到了另外的乐趣,尾联写诗人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体味到深层的精神愉悦。‎ ‎16(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17答案:A 当务之急指是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遇到灾难。无足轻重指无关紧要。举重若轻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有目共睹,形容人人都可以看到,极其明显。有口皆碑,意思是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流离失所,意思是无处安身,到处流浪。哀鸿遍野,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难民之悲惨景象。‎ ‎18.答案:A ‎19.答案:B ‎20.(1)、汉语语音(语言)是约定俗成的 (2)、语音的变化之大 (3)、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 ‎(1)处,根据前句中的“约定俗成谓之宜”可知,该出说的是是语言是约定俗成的。(2)处讲的是语言的发展变化,根据前面讲的“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工具,它由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构成”,以及后一句“远超文字、词汇、和语法。”可知该出处说的是语言中的语音随着历 史的变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3)处,根据前面的“但是”,和下一句“更是……”的递进关系,可知由上句说语言的功能不仅仅起到沟通的作用,更有“文化传承”的作用。所以该出填写“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 ‎ ‎21.解析:向老师祝寿态度应该是真诚的,用语应该是委婉的、尊敬的,结果应该是让老师高兴的。很明显,“光临”“高足”是敬词,用这里不适合,“拨冗”“欣慰”显得太不谦虚,“至今健在”不符合老人的心情。‎ ‎(1)“拨冗”改为“专程”(2)“光临”改为“回到”(3)“至今健在”删去,或改为“精神矍铄”(4)“高足”改为“学生”(5)“欣慰”改为“高兴”。‎ ‎22.思路点拔:(1)“”是审题的一个关键,所填的内容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感情。我们的选择是最值得回味,令人感动也可以感动读者的那一种:‎ ‎①与具体的人一起走过 与老师一起走过,可以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教导;与同学一起走过,感受到的是那份真挚、纯洁的友谊;与长辈一起走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宠爱,给人会是一份留恋与怀念;与父母一起走过,父爱的深沉,母爱的伟大,还可使我们常常感受到家的温馨,闻到一股家的气息,听到家庭的欢笑声。‎ ‎②与具体的物一起走过 与语文一起走过,语文教你艺术地说话,教你融洽的交往,教你美妙的书写,教你深刻地体会与品味人生,可以写写语文对你的影响和自己的一番体会;与诗歌一起走过,当我找到诗的那一刻,另一个崭新的世界在我面前诞生,那壮烈的情感,绵长的思念,不绝如缕的古典韵味可以把我们带到另一个宁静的天地!也可以写写你的体会和诗歌的影响。‎ ‎③与抽象的感情一起走过 抽象的感情可以指人的一些品格,如坚强、乐观、自信、微笑等,在这种感情的支配下,写自己的人生感悟,会有较多的理性成分。‎ (2) ‎“一起”二字不容忽视 ‎①“一起”便不是一个,便不能单人独行,而是跟自己以外的人,是父母、同学、老师,还是另有其人,其物?总之一定要有伴。‎ ‎②“一起”,不能自己置身事外,袖手旁观,一定要有自己的参与,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承担,自己的经历,这样才算是“一起”。‎ (3) ‎“走”是题目的重心 ‎①“走过”非“度过”,这“走”‎ 绝不是你每天不经意的行走,也不是你每天走过操场,走过餐厅,走过教学楼,走过大街等这样没有任何感动与体会的走过。‎ ‎②“走”,既然要写成文章,那就要有意义,有内涵,有影响。它就含有不容易走过来的意思,是很值得回味,很值得珍惜的,是确实留下了深刻脚印的一种“走”。因此,我们的选材要选择自己刻骨铭心的,对自己有影响的典型事件。‎ 总之,“与一起走过”是在与人合作、帮助、关心、作过努力,同甘共苦、克服困难,以至经受挫折,才走过来的,在这些日日夜夜中,体会到亲情友情的力量和可贵。当然,不止这些,即使为了做好某些事,达到某个目标,比如参加某个比赛项目,取得成功,共同研究某个问题,得到解决,都可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