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8.50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太原五中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 6 月摸底考试
高 三 语 文
2020.06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现
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
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
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打
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以及
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
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
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
作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精
神,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
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及
面广,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现
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者
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
所在。“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抗疫文艺”特有的
感染力影响力,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礴力量。
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这次疫情影响之广前
所未有。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信、明白就里,许多事情尚在过程之中,切不可捕风捉
影、罔顾事实。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和穿透力。金代元好问在《论诗三十
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抗
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的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以一部部具体抗疫作品,反
- 2 -
映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儿女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风貌。离开
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艺术虚构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
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
文本,即以文艺作品为本。目前“抗疫文艺”出现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
沉淀表达的问题,缘于创作者在疫情暴发特别是居家隔离之后,急于通过艺术创作尽快进入
防控阻击战之中,表达创作者情系疫区、加油鼓劲的强烈愿望和关切之情。这种激情澎湃的
创作现象与阶段,一般来看,在灾难到来之初都会经历。在持续和沉淀阶段,却需要理性思
考和艺术思维的贯通。一场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及其给人们心理造成
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深重的。灾难题材的特殊性,隐含着书写方式的独特性。需要艺术家对灾
难本身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
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
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
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期待“抗疫文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涌
现出更多生动反映抗疫一线感人事迹、书写中华民族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屈服的恢宏史诗。
(选自李明泉《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
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B. “抗疫文艺”扎根于现实生活,其创作必须客观描述、真实反映,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
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否则就是罔顾事实。
C. 在灾难刚刚来临的时候,文艺工作者因急于抗击灾难而创作的作品,会存在激情有余而审
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
D. 灾难题材与其他题材的艺术创作不同,它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在抗疫创作中,若能将
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就能讲好中国故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主体部分则运用并列结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后发出呼吁。
B.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
艺宣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 3 -
C. 文章从政策倾向、创作核心、创作原则、创作使命四个角度为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
指明了发展之路,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D. 第五段引用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从反面论证了抗疫文艺创作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本,否
则就会失去艺术感染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抗疫文艺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作品中融入生命关怀和人性美善,才
能发挥文艺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B. 艺术创作既需要以客观事实为本,书写符合生活的真实,也要遵循文艺创作的规律,可以
在一定程度上“酌奇”“玩华”。
C. 新冠疫情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群众心理等都造成了巨大伤害,故从本质上说,抗疫文艺创作
不是要书写疫情事实,而是要给予人们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
D.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创作,体现了他们渴望通过艺术创作尽快进入
防控阻击战、为疫区加油鼓劲的情怀。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
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
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
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
等等。
A 项,“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分析错误。根据第二段“如何深化‘抗疫文
艺’书写?”,不是进行“抗疫文艺”创作,而是深化“抗疫文艺”书写。
B 项,“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分析错误,根据第五段“艺术的深度书
写需要广泛采信、明白就里,许多事情尚在过程之中,切不可捕风捉影、罔顾事实”,太过
绝对。
D 项,“如果能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就能讲好中国故事”分析错误,
根据第六段“需要艺术家对灾难本身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
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
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
- 4 -
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为人民群众所
喜爱的优秀作品”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
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 项,“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分析错误,“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
乎时序”强调的是国家政策和社会对文艺创作的影响。
故选 B。
【3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
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C 项,“抗疫文艺创作不是要书写疫情事实,而是要给予人们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分析错误,
“疫情事实”也是要呈现的。原文的表述是:“需要艺术家对灾难本身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
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
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
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
故选 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
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 5 -
加拿大艾伯塔省当地时间 5 月 1 日突发森林火灾。连日来,受高温和大风影响,火灾愈
燃愈烈,不断失控,演变成艾伯塔省史上最为严重的火灾,石油重镇麦克默里堡几乎彻底被
毁,8 万多名居民被迫撤离。截至 5 月 16 日,这场森林大火仍未熄灭,烧毁林区面积已超过
2400 平方公里。据媒体报道,为扑救这场森林火灾,艾伯塔省已出动 100 多架直升机、26 架
灭火飞机、150 多件重型灭火装备。从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获得的数字显示,如果我国
发生这样的森林大火,全国可调动的、能用于航空直接灭火的航空器只有 30 多架。鲜明的数
字对比显示了我国森林航空消防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
(摘编自《中国森林防火做好迎接大火的准备了吗?》)
材料二:
2009-2016 年我国森林航空护林动态图
材料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先进的森林防护设备也大量地运用到实际的森林保护当
中,飞机防护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我国目前的航空护林还有很多问题。
外国用于护林防火的飞机少则数百,多则上千,但是我国却只有 40 架;有的国家由政府
财政补助扑救森林火灾支出的飞行费,而我国则全由林业部门承担,这个规定也在无形当中
限制了使用飞机的数量。此外,我国现在航护用的飞机是由民航局临时租用的,不以护林为
主,也缺少以防火为主的专业航护队伍,机组人员只负责驾驶飞行,需要另外安排人员担任
观察员、空中施药灭火员,这样就很难达到航护应有的目的——侦察火情和灭火。
航空护林是森林防火中的一个手段,应当在地方防火中心(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进行
工作。这是由我国的“护林防火区域领导负责”所决定的。而现在的航空护林,却由上级条
条管理,航护飞机的使用由航站支配,这种体制就使防护手段同防护责任脱节,必然会引起
诸多不便和矛盾。曾经就发生过由于指挥不当,两架直升机进入同一火灾事故地的事件,而
且此时火灾事故已经基本被地面人员处理,这就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损失。
(摘编自《对于我国目前航空护林存在的问题和前景展望》)
- 6 -
材料四:
澳大利亚根据各自职能的不同,对航空护林人员进行了角色划分:一类是航护机组人员,
另一类是地勤人员。每种角色都有相应的培训内容,而且澳洲执行统一的培训标准,以利于
今后跨州、跨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在培训结束后,还要经过严格的实地考核才能获得相应的
资格。为保障飞行安全,机组人员要接受航护培训,严格执行航护飞行条例,服从空中扑火
指挥官的指挥。同时,地勤人员要在基地指挥官的指挥下,做好地面保障,确保地空通讯配
合的协调一致。
澳大利亚航空护林基地多建在国家公园和森林火灾频发地区,基地配备了有关调度、通
讯、气象、化学灭火、贮水等方面的设施设备,以满足航护作业的需要。地勤人员配合基地
指挥官,完成化学药剂(如阻火剂、泡沫等)的混合、搅拌与装机,吊桶加水,物资的搬运
等多项工作。同时,澳大利亚还在地势平坦的林区建立了许多简易机场和野外停机坪,并配
备了简易的航护设备。
(摘编自《借鉴澳大利亚航护成功经验,完善我国航护管理机制》)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森林总航护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重大体呈上升趋势,这说明我国航空护林作用日益
突出。
B. 我国森林航护飞机飞行时间与租用的飞机架次并无显著关联,2016 年两者比往年都有大幅
增加。
C. 我国航空护林租用的各类飞机架次由 2009 年的 144 架次增加到 2016 年的 438 架次,增长
了 2 倍多。
D. 2009 年至 2016 年,我国森林航护租用飞机架次出现过三次负增长,年度飞行时间总量有
过两次负增长。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我国发生类似艾伯塔省的森林火灾,以我们现有的救援设备,损失将更为惨重。
B. 加强以防火为主的专业航护队伍建设,是有效提升我国的航空护林能力的重要举措。
C. 为满足航护作业需要,澳大利亚将航空护林基地建在了国家公园和森林火灾频发地区。
D. 澳洲对航空护林人员开设统一的培训内容,以利于今后跨州、跨部门的协作与配合。
6. 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如何提升我国的航空护林能力。
【答案】4. D 5. B
6. ①政府应加大对航护设施的投入,保证航护事业的发展。②健全和完善相关的航护政策,
- 7 -
对航空护林相关体制进行改革。③对航护飞行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提高我国航护队伍的专
业素质。
【解析】
【4 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
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
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
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
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
D 项,“我国森林航护租用飞机架次出现过三次负增长,年度飞行时间总量有过两次负增长”
分析错误。根据材料二图表二可知,租用飞机架次出现两次负增长,而飞行时间在 2010 年、
2011 年、2012 年三年连续出现负增长。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
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A 项,“损失将更为惨重”分析错误,无中生有。
C 项,“澳大利亚将航空护林基地建在了国家公园和森林火灾频发地区”扩大范围,材料三第
二段原文是“多建在国家公园和森林火灾频发地区”。
D 项,“澳洲对航空护林人员开设统一的培训内容”分析错误,材料四原文是“澳洲执行统一
的培训标准”,而不是“统一的培训内容”。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
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①原文“从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获得的数字显示,如果我国发生这样的森林大火,全
国可调动的、能用于航空直接灭火的航空器只有 30 多架。鲜明的数字对比显示了我国森林航
空消防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外国用于护林防火的飞机少则数百,多则上千,但是
我国却只有 40 架”,可概括出“政府应加大对航护设施的投入,保证航护事业的发展”。
②原文“有的国家由政府财政补助扑救森林火灾支出的飞行费,而我国则全由林业部门承担,
- 8 -
这个规定也在无形当中限制了使用飞机的数量”“航空护林是森林防火中的一个手段,应当
在地方防火中心(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这是由我国的‘护林防火区域领导负责’
所决定的。而现在的航空护林,却由上级条条管理,航护飞机的使用由航站支配,这种体制
就使防护手段同防护责任脱节,必然会引起诸多不便和矛盾”,可概括出“健全和完善相关
的航护政策,对航空护林相关体制进行改革”。
③原文“在培训结束后,还要经过严格的实地考核才能获得相应的资格。为保障飞行安全,机
组人员要接受航护培训,严格执行航护飞行条例,服从空中扑火指挥官的指挥。同时,地勤
人员要在基地指挥官的指挥下,做好地面保障,确保地空通讯配合的协调一致”,可概括出
“对航护飞行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提高我国航护队伍的专业素质”。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
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
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
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
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
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
解读文本的关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水洗尘
迟子建
礼镇的人把腊月二十七定为放水的日子。所谓“放水”,就是洗澡。而郑家则把放水时
烧水和倒水的活儿分配给了天灶。天灶从八岁起就开始承担这个义务,一做就是五年了。
天灶住的屋子被当成了浴室。火墙烧得很热,屋子里的窗帘早早就拉上了。天灶家洗澡
的次序是由长至幼,老人、父母、最后才是孩子。爷爷未过世时,他是第一个洗澡的人。他
洗得飞快,一刻钟就完了,澡盆里的水也不脏,于是天灶便就着那水草草地洗一通。
所以,今年一过完小年,他就对母亲说:“今年洗澡该在天云的屋子里了。”
天云当时正在叠纸花,她气得一梗脖子说,“为什么要在我的屋子?”
“那为什么年年都非要在我的屋子?”天灶同样气得一梗脖子说。
“你是男孩子!”天云说,“不能弄脏女孩子的屋子!”天云振振有词地说,“而且你
比我大好几岁,是哥哥,你还不让着我!”
- 9 -
天灶便不再理论,不过兀自嘟嚷了一句,“我讨厌过年!年有个什么过头!”
家人便纷纷笑起来。自从爷爷过世后,奶奶在家中很少笑过,哪怕有些话使全家人笑得
像开了的水直沸腾,她也无动于衷,大家都以为她耳朵背了。岂料她听了天灶的话后也使劲
地笑了起来,笑得痰直上涌,一阵咳嗽,把假牙都喷出口来了。
奶奶第一个洗完了澡。天灶的母亲扶着颤颤巍巍的她出来了。奶奶嘘嘘地喘着粗气经过
灶房回她的屋子,她见了天灶就说:“你烧的水真热乎,洗得奶奶这个舒服,一年的乏算是
全解了。你就着奶奶的水洗洗吧。”
母亲也说:“奶奶一年也不出门,身上灰不大,那水还干净着呢。”
天灶并未搭话,他只是把柴禾续了续,然后提着脏水桶进了自己的屋子。湿浊的热气在
屋子里像癫皮狗一样东游西蹿着,电灯泡上果然浮着一层鱼卵般的水珠。天灶吃力地搬起大
澡盆,把水倒进脏水桶里,然后抹了抹额上的汗,提起桶出去倒水。路过灶房的时候,他发
现奶奶还没有回屋,她见天灶提着满桶的水出来了,就张大了嘴,眼睛里现出格外凄凉的表
情。
“你嫌奶奶——”她失神地说。
天灶什么也没说,他拉开门出去了。外面又黑又冷,他摇摇晃晃地提着水来到大门外的
排水沟前。冬季时那里隆起了一个肮脏的大冰湖,许多男孩子都喜欢在冰湖下抽陀螺玩,他
们叫它“冰嘎”。他们不仅白天玩,晚上有时月亮明得让人在屋子里呆不住,他们便穿上厚
棉袄出来抽陀螺,深冬的夜晚就不时传来“啪——啪——”的声音。
天灶看见冰湖下的雪地里有个矮矮的人影,他躬着身,似乎在寻找什么,手中夹着的烟
头一明一灭的。
天灶听出是前趟房的同班同学肖大伟,便一边吃力地将脏水桶往冰湖上提,一边问:“你
在这干什么?”
“天快黑时我抽冰嘎,把它抽飞了,怎么也找不到。”肖大伟说。
“你不打个手电,怎么能找着?”天灶说着,把脏水“哗——”地从冰湖的尖顶当头浇
下。
“这股洗澡水的味儿真难闻。”肖大伟大声说,“肯定是你奶奶洗的!”
“是又怎么样?”天灶说,“你爷爷洗出的味儿可能还不如这好闻呢!”
肖大伟的爷爷瘫痪多年,屎尿都得要人来把。
“你今年就着谁的水洗澡?”肖大伟果然被激怒了,他挑衅地说,“我家年年都是我头
一个洗,每回都是自己用一盆清水!”
- 10 -
“我自己也用一盆清水!”天灶理直气壮地说。
“别吹牛了!”肖大伟说,“你家年年放水时都得你烧水,你总是就着别人的脏水洗,
谁不知道呢?”
“我告诉你爸爸你抽烟了!”天灶不知该如何还击了。
“我用烟头的亮儿找冰嘎,又不是学坏,你就是告诉他也没用!”
天灶只有万分恼火地提着脏水桶往回走,走了很远的时候,他又回头冲肖大伟喊道:“今
年我用清水洗!”
天灶说完抬头望了一下天,觉得那迤逦的银河“刷”地亮了一层,仿佛是清冽的河水要
倾盆而下,为他除去积郁在心头的怨愤。
奶奶的屋子传来了哭声,那苍老的哭声就像山洞的滴水声一样滞浊。
天灶拉开锅盖,一舀舀地把热水往大澡盆里倾倒。这时天灶的父亲过来了,他说:“看
你,把奶奶惹伤心了。”
天灶没说什么,他往热水里又兑了一些凉水。他用手指试了试水温,觉得若是父亲洗恰
到好处,他喜欢凉一些的;若是天云或者母亲洗就得再加些热水。
“该谁了?”天灶问。
“我去洗吧。”父亲说,“你妈妈得陪奶奶一会儿。”
天灶把锅里的水添满,然后又续了一捧柴禾,就悄悄离开灶台去奶奶的屋门前偷听她絮
叨些什么。
奶奶边哭边说:“当年全村的人数我最干净,谁不知道哇?我要是进了河里洗澡,鱼都
躲得远远的,鱼天天呆在水里,它们都知道身上没有我白,没有我干净……”
天灶忍不住捂着嘴偷偷乐了。
母亲顺水推舟地说:“天灶这孩子不懂事,妈别跟他一般见识。妈的干净咱礼镇的人谁
不知道?妈下的大酱左邻右舍的人都爱来要着吃,除了味儿跟别人家的不一样外,还不是因
为干净?”
奶奶微妙地笑了一声,然后依然带着哭腔说:“我的头发从来没有生过虱子,胳肢窝也
没有臭味。我的脚趾盖里也不藏泥,我洗过澡的水,都能用来养牡丹花!”
奶奶的这个推理未免太大胆了些,所以母亲也忍不住“扑哧”一声乐了。天灶更是忍俊
不禁,连忙疾步跑回灶台前,蹲下来对着熊熊的火焰哈哈地笑起来。
(节选自迟子建《清水洗尘》,2006 年哈尔滨出版社)
7. 下列关于小说文本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1 -
A. 礼镇上的人们每到腊月二十七就要放水,认认真真地洗个澡,这在年关洗的澡,是一种习
俗,带上了一种信仰的味道。
B. 从 8 岁起天灶就承担了烧水倒水的任务,甚至了解父亲、母亲和妹妹洗澡时的水温要求,
体现了他勤劳、细心、体贴的性格特点。
C. 天灶倒掉奶奶洗澡水是小说中一个重要的冲突。小说没有写得剑拔弩张,相反却把奶奶写
成了一个“老小孩”,令人忍俊不禁。
D. 小说景物描写冷静客观。如“电灯泡上浮着鱼卵般的水珠”,“银河仿佛是清冽的河水”,
天灶回到灶台前看到“熊熊的火焰”等。
8. 请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点。
9. 小说以“清水洗尘”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采用天灶这一儿童视角,小说呈现出一种十分纯净的艺术基调。②以
“放水”贯穿全文,时间和场景高度集中,叙事紧凑,大大节省笔墨。③擅写对话,兄妹斗
嘴,男孩的争论,婆媳对话,推动情节发展。
9. ①清水洗尘,洗去尘垢和烦忧。②真情如水,烧水倒水之中,体现祖孙、手足、夫妻情深。
③除旧迎新的喜庆仪式和民俗风情。④对文明与美的渴求,对纯净生活的追寻。⑤成长中对
于独立、个性的意识觉醒。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
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
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
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题干要求选择:
下列关于小说文本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分析不当,错在“小说景物描写冷静客观”这个地方。从“电灯泡上浮着鱼卵般的水
珠”,“银河仿佛是清冽的河水”,天灶回到灶台前看到“熊熊的火焰”等语句看出这篇小
说的语言富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小说的叙述方式及其作用的能力。小说的叙述方式很灵活,有正叙,倒叙,穿
- 12 -
插,意识流等。叙述的角度常用的有以下三种:(1)即以第一人称方式记叙,有身临其境之
感,令人感到亲切,感情真挚。(2)他叙方式。即以第三人称方式记叙,令人感觉客观,夹
叙夹议体裁不受拘束。特别是穿插历史过往的故事。(3)交互方式。即客观叙述为主,其间
某一段故事以第一人称方式叙述,整体运用更灵活。(4)第二人称,可以增加亲切感,拉近
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对话,抒情,便于感情交流,有呼告效果,增加感染力。若用
于物,有拟人化效果等。题干要求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点。
这篇小说在叙述的事件上,紧紧围绕“放水”(洗澡)展开,既呼应了标题“清水洗尘”,
又在有限的时空场景展显了思想的交锋、语言的冲突等。另外,以小男孩天灶为的视野来呈
现小说的场景,展现了孩子纯真、质朴的心灵世界,叙述非常真切自然,很有画面感。最大
的亮点是用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展现不同的人物性格。比如天灶与妹妹天云的对话;天灶
与同学肖大伟之间的口舌之争;天灶妈妈和奶奶的对话等,都丰富了故事内容,也很好地刻
画了人物形象,有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当然叙述的情景非常具有乡村生活的特色,叙述的
笔法不温不火,也能给读者带来温馨、祥和的气息,也是本文叙述方面的可圈可点之处。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标题作用及深刻寓意的能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解答时注意结合文
本内容,由表及里的分析。一般标题的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1)交代主要的人
物形象;(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4)
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5)具有象征意义;(6)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7)寄托作者
情感;(8)展开情节,前后呼应;(9)对比讽刺,强化效果;(10)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11)
从给读者的感情来说,还有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清水洗尘”概括了
文章的情节,文章所有情都围绕“用清水洗澡”展开,标题是全文线索。
“清水”表明了天灶的想法和要求,“清水洗尘”这一要求体现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点明
了文章的主旨。当然从“清水洗尘”的含义来看,礼镇的人把腊月二十七定为放水的日子,
这是一种风俗。“清水洗尘”表面是用清澈、干净的水洗去身上的尘垢, 这是对风俗的传承。
村村户户一大家子,在这一天从长到幼轮流洗澡;烧水、倒水以及话语的倾诉中,既表现了
这里的长幼有序的伦理风尚,也彰显了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而天灶等孩子对属于自己的“清
水”的渴望,表现了年轻一代独立意识的觉醒,这是成长的足音。总之,结合文本从表面上,
到深层次等角度分析标题的内涵即可。
【点睛】如何把握文学类作品的主旨
1.从重点语段上找突破;(1)抓标题与文体;(2)抓“文眼”;(3)抓对全篇有概括性的句、
- 13 -
段;(4)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
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1)借景抒情,
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2)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物的分
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3)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3.从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光祖,字华父,婺州金华人。宝庆二年进士,调新喻主簿,已有能名。移浙西提点刑
狱,时暂兼权浙西提举常平。拜户部..尚书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
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加宝章阁直学士、沿江制置使、江东安
抚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始至官,即以常例公用器皿钱二十万缗支犒军民,减租税,养
鳏寡..孤疾无告之人,招兵置砦,给钱助诸军昏嫁。兴学校,礼贤才,辟召僚属,皆极一时之
选。拜端明殿学士、知江陵府,去而建康之民思之不已。帝闻,命以资政殿学士再知建康,
士女相庆。光祖益思宽养民力,兴废起坏,知无不为,蠲除前政逋负钱百馀万缗,鱼利税课
悉罢减予民,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 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十五万石,发籴
常减于市价,以利小民。修饬武备,防拓要害,边赖以安。其为政宽猛适宜,事存大体。公
田法行,光祖移书贾似道言公田法非便,乞不以及江东,必欲行之,罢光祖乃可。召赴行在,
迁提领户部财用兼知临安府。 会岁饥,荣王府积粟不发廩,光祖谒王,辞以故。明日往,亦
如之,又明日又往,卧客次,王不得已见焉。光祖厉声曰:“天下孰不知大王子为储君,大
王不于此时收人心乎?”王以无粟辞;光祖探怀中文书曰:“某庄某仓若干。”王无以辞,
得粟活民甚多。再以江东安抚使知建康,郡民为建祠..六所。乞致仕,不许。咸淳五年,拜知
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以监察御史曾渊子言罢。给事中卢钺复缴奏新命,以金紫光禄大夫致
仕,卒,谥庄敏。
(节选自《宋史·马光祖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B. 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C. 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 14 -
D. 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户部,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军需赋税、财政俸禄,长官为尚书、副职为郎中。
B. 鳏寡,泛指老弱孤苦的人。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
C. 建祠,文中指为表达对造福当地的官员的感激之情而在其生前所立的祠堂,即建生祠。
D. 参知政事,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兴祖兴办教育,重视贤才。他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此外他对贤才也以礼相
待,所征召的下属官员,都是当时最出色的人选。
B. 马兴祖加强边防,以固境安。他在建康任上曾招兵设寨,甚至提供钱财帮助众位士兵娶亲,
还曾修整军事装备,防守重要关口,边境得以安定。
C. 马光祖广施仁政,深受爱戴。他担任建康知府时,兴修废坏,免除前任拖欠钱款,减免鱼
利赋税,以至于离任后建康百姓对他思念不止。
D. 马光祖为民请命,不畏权贵。他请求不要在江东实行公田法,但贾似道坚持执行,并要罢
免马光祖才肯罢休;任临安知府时,他厉声指责荣王,获得粮食,存活百姓。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十五万石,发籴常减于市价,以利小民。
(2)明日往,亦如之,又明日又往,卧客次,王不得已见焉。
【答案】10. B 11. A 12. D
13. (1)(马光祖)节省费用,建立平籴仓,贮存十五万石米,发卖藏米常常比市价低,来
使老百姓获得好处。
(2)(马光祖)第二天前往,也像这样,又过一天再前往,躺在客人临时住宿之处,王没有办法才
见他。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
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
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皇帝指示丞相谢方叔催促他进京觐见,(马光祖)请求加强运米下海的禁
- 15 -
令,……陈述京城粮食短缺、和籴涨价、海路招致强盗三大危害。
句中,“入觐”,指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中间不应断开,故排除 AC 两项。“艰食”,指
粮食匮乏;“和籴”,指古时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民间强制征购粮食。京师艰、食和籴在
语意逻辑上不合理,同时从主谓短语、句子结构对称、三个事件成并列关系等角度考虑,排
除 D 项。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
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A 项,“长官为尚书、副职为郎中”解说错误,六部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
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
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D 项,“但是贾似道坚持执行,并要罢免马光祖才肯罢休”分析错误。原文“公田法行,光祖
移书贾似道言公田法非便,乞不以及江东,必欲行之,罢光祖乃可。”罢光祖只是他逼贾似
道的说法,不是真的罢免。
故选 D。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
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
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
(1)“撙节”,节省;“减于市价”(状语后置),比市价低;“发籴”,发卖藏米、发卖
之前买入的米;“以”,连词,表目的,来;“利”,使动,使……获得好处。
(2)“明日”,第二天;往,前往;次,住宿。
【点睛】文言文翻译方法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
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
- 16 -
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
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
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
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
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
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
来自功底,来自内力。
参考译文:
马光祖字华父,婺州金华人。宝庆二年进士,调任新喻县主簿,已经有能干的名声。调
任浙西提点刑狱,当时暂且兼仼代理浙西提举常平。拜仼户部尚书兼临安府知府、渐西安抚
使。皇帝指示丞相谢方叔催促他进京觐见,请求加强运米下海的禁令。……陈述京城粮食短
缺、和籴涨价、海路招致强盗三大危害。加宝章阁直学士、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建康
府知府兼行宫留守。刚到任上,就将通常定的公用器皿钱二十万支付犒赏军民,减少租税,
赡养鰥夫寡妇孤儿患病没有依靠的人,招兵设寨,提供钱财帮助众位士兵娶亲。兴建学校,
礼待贤才,征召下属官员,都是当时最出色的人选。拜授端明殿学士、江陵府知府,离任以
后建康的百姓思念不止。皇帝听后,命他以资政殿学士再任建康知府,男男女女互相庆贺。
马光祖更加想着宽舒滋养百姓财力,兴修废坏,知道的没有不去实行的,免除前任拖欠钱款
一百多万缗,鱼利赋税全部减免给予百姓,修建明道、南轩书院以及上元县学。节省费用,
建立平籴仓,贮存十五万石米,发卖藏米常常比市价低,来使老百姓获得好处。修整军事装
备,防守重要关口,边境靠他得以安定。他治政宽严恰当,处事全大体。公田法推行,马光
祖写信给贾似道说公田法不合适,请求不要推广到江东,如果定要实行,罢了马光祖的职才
行。召他前往皇帝所在地,迁为提领户部财用兼知临安府。适逢这年饥荒荣王府存积粮食不
打开粮仓(赈济),光祖拜见荣王,荣王用理由推辞。第二天前往,也是这样,又过一天再去,
躺在会客处,王没有办法才见他。马光祖声音严厉地说:“天下谁不知道大王的儿子是太子,
大王还不在这时候收服民心吗?”王以没有粮食为由推辞;马光祖取出怀中文书说:“某庄某
- 17 -
仓有多少。王没有办法推辞,获得粮食救活了很多百姓。再次以江东安抚使为建康知府,郡
民给他建了六座生祠。请求退休,不允许。咸淳五年,拜任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因遭到
监察御史曾渊子弹劾罢职。给事中卢钺又驳回新的任命,以金紫光禄大夫退休,去世,谥号
庄敏。
(二)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太常引·姑苏台赏雪
张可久①
断塘②流水洗凝脂,早起索吟诗。何处觅西施?垂杨柳萧萧鬓丝。
银匙藻井,粉香梅圃,万瓦玉参差。一曲乐天词,富贵似吴王在时。
【注】①张可久:元代散曲家,他仕途失意,作品大多记游怀古。②断塘:指脂粉塘,为吴
王宫人倾倒脂粉及洗濯处,在吴县西南灵岩山下。
14. 下面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从“断塘”写起,使读者与因西施驰名的姑苏台发生感情上的联系,给人想象的空间。
B. 三、四句由觅西施不得,写到因见柳树积雪引发作者登临姑苏台“萧萧鬓丝”的怅惘。
C. 文中提及白居易的诗,意在将自己赏雪的诗文与白诗作比,传达出对“乐天词”的喜爱。
D. 如今台上的“富贵”气象不过是如银如粉如玉的雪堆造成的错觉而已,暗示了诗人的失
落。
15. 此曲题为“姑苏台赏雪”,但文中无一“雪”字,诗人是如何写“雪”的?
【答案】14. C 15. ①联想和想象:小令开篇从“断塘”写起,由断塘塘岸白如凝脂的积
雪,联想到西施当年洗浴的景象,生动贴切,引人遐思。②新奇的比喻:将柳枝上的积雪比
喻为“萧萧鬓丝”,一改前人以雪喻鬓发的思路,新奇的比喻寄托着作者淡淡的惆怅。③比
拟的手法:“银匙”“粉香”“玉参差”,生动地再现了姑苏台上高高下下的积雪景观。以
银、粉、玉作为比拟,与末句的“富贵”遥遥相应。也照应了文题“姑苏台赏雪”。
【解析】
【14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
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
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
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 18 -
C 项,“意在将自己赏雪的诗文与白诗作比”理解错误。文中没有将自己的诗文跟白居易的诗
比较的意思,原文是说吟唱白居易的诗,眼前的如银如粉如玉的雪让作者眼前浮现吴王富贵
时的景象。
故选 C。
【15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借助诗歌注
释及关键意象,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继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知识储备,具体分析作
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诗歌表现手法很多,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
对比、反衬、烘托渲染、正侧面相结合等。学生要对每一种手法都了解掌握,才能够正确加
以判断。
①小令一开始从距台有数峰之隔的“断塘”述起,由断塘塘岸白如凝脂的积雪,“洗凝脂”
意含双关,它已暗点出“雪”的影响,实是因断塘塘岸的积雪白如凝脂,运用联想和想象,
联想起西施当年在此洗浴的景象,生动贴切,引人遐思。
②由觅西施不得,但见柳树积雪如“萧萧鬓丝”的怅惘,将柳枝上的积雪比喻为“萧萧鬓
丝”,运用新奇的比喻,寄托着作者淡淡的惆怅。
③下片正面转入“姑苏台赏雪”。“银匙”“粉香”“玉参差”,生动地绘现了姑苏台上高
高下下的积雪景观。运用比拟手法,以银、粉、玉作为比拟,与末句的“富贵”遥遥相应,
也照应了文题。
【点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要遵循以下答题步骤:①明确说出运用的手法是什么?(托
物言志、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抑扬、想象、联想、渲染、象征等);②结
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找到能体现该手法的关键诗句,并进行描述性说
明);③分析运用的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
主旨)。
诗词赏析:
这首小令题为《姑苏台赏雪》,一开始却从距台有数峰之隔的“断塘”述起。“断塘”即
脂粉塘,元林坤《诚斋杂记》:“吴故宫有香水溪,乃西施浴处,人呼为‘脂粉塘’。”凭这
个处所,已足与同样因西施缘故而驰名的姑苏台发生感情上的联系。“洗凝脂”意含双关,
它已暗点出“雪”的影响,实是因断塘塘岸的积雪白如凝脂,而联想起西施当年在此洗浴的
景象。由此语激发起诗情和游兴,引出“觅西施”;再由觅西施不得,但见柳树积雪如“萧
萧鬓丝”的怅惘,领出姑苏台的登临。这种针线细密、接笋无痕的布局,不仅预先交代了姑
- 19 -
苏台外围的雪景,而且也表明作者“赏雪”并非单纯的冬令游览,而是“怀古”寄托的表现。
下片正面转入“姑苏台赏雪”。“银匙”、“粉香”、“玉参差”,生动地绘现了姑苏
台上高高下下的积雪景观。以银、粉、玉作为比拟,与末句的“富贵”遥遥相应。“富贵似
吴王在时”,表面上是赞词,其实却包含着微意。这是在说吴王富贵久已不存,如今台上的
“富贵”气象,不过是如银如粉如玉的雪堆的错觉而已。作者在怀古意绪的驱动下,回忆起
“吴王在时”的当年风流是不难想见的,但他原始的目的是“觅西施”,而此时却无言提及。
他所吟唱的“一曲乐天词”,也已游离了登台的初衷(白居易《题灵岩寺》之类游吴作品,
并无丝毫怀古内容)。这一切正暗示了作者事实上的失落感。作者将感情表现得如此隐婉,实
有一种“伤心人别有怀抱”的意味。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包含时间、人物、地点,表
明了全词抒写对象;词人感叹人生犹如一场梦,只能“________________”。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了一场激战,战斗中只听得“______________”,收兵后,
呈现在眼中的则是“_______________”的悲壮场面。
(3)荀子在《劝学》中指出木头经过火烤做成车轮,再被晒干也无法挺直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并提示人们“_____________”,才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失。
【答案】 (1). 三国周郎赤壁 (2). 一尊还酹江月 (3). 角声满天秋色里 (4).
塞上燕脂凝夜紫 (5). 輮使之然也 (6).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
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
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尊、酹、輮、参、省。
【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
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
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
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
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
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
“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 20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世间的物品 ,数不胜数,那我们拥有的物品的多寡会对心理形成干扰吗?物品不仅
占据心理空间,还占据物理空间,拥有更多的物品意味着对认知资源的占用,在心理学里,
有一个词最适合阐述“人们对物品的持有程度或动机”,这个词就是——囤物倾向。研究者
发现,强迫性囤积的人在空间注意力、工作记忆力和执行能力上都比普通人弱。这表明,物
品和认知之间是 的。更有趣的是,那些有严重囤积倾向的人也认为自己比普通人记忆力
要差。( )从理论上说,空间中的物品过多,我们无疑需要花费更多精力来搜寻目标物品,
这会占用原本稀缺的注意力广度;另一方面,购买、获取物品也会耗费时间精力。对于这点,
来自金钱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旁证是,贫穷会损害认知能力,而其原理在于我们对物品的
太过耗神。相反,少些物品,我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都将卸下更多负荷,从而能专注在最重
要的任务上。研究又发现,在让人感觉失去控制的压力情境下,人们会出现保存资源的行为,
以便 ;同时,人们也会出现较强的消费意愿,通过购买更多必需品来重获自己对生活的
控制感。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琳琅满目 息息相关 锱铢必较 防患未然
B. 五花八门 息息相关 斤斤计较 有备无患
C. 琳琅满目 休戚相关 斤斤计较 防患未然
D. 五花八门 休戚相关 锱铢必较 有备无患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心理学里,有一个词最适合概括“人们对物品的持有程度或动机”,这个词就是——囤
物倾向,物品不仅占据心理空问,还占据物理空间,拥有更多的物品意味着对认知资源的占
用。
B. 在心理学里,有一个词最适合阐述“人们对物品的持有程度或动机”,这个词就是——囤
物倾向,物品不仅占据物理空间,还占据心理空间,拥有更多的物品意味着对认知资源的占
用。
C. 物品不仅占据物理空间,还占据心理空间,拥有更多的物品意味着对认知资源的占用,在
心理学里,有一个词最适合概括“人们对物品的持有程度或动机”,这个词就是——囤物倾
向。
D. 拥有更多的物品意味着对认知资源的占用,物品不仅占据物理空间,还占据心理空间,在
- 21 -
心理学里,有一个词最适合阐述“人们对物品的持有程度或动机”,这个词就是——囤物倾
向。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然,物品多寡和认知资源之间的因果关系还需要更多的直接证据证明。
B. 显然,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表明物品的多寡和认知资源的因果关系。
C. 显然,物品的多寡和认知资源是否存在关系还需要更多的直接证据证明。
D. 当然,物品的多寡和认知资源的因果关系还需要更多的直接证据来表明。
【答案】17. B 18. C 19. A
【解析】
【1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成语的
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
最合乎语境的成语。“琳琅满目”:意思为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五
花八门”:比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语境说“世间的物品”“数不胜数”,这显然是说物
品花样繁多,所以选用“五花八门”。“息息相关”:意思是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
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休:喜悦。戚:悲伤。两个词的
区别在于“息息相关”适用对象比较广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中性词。“休戚相关”
适用对象比较狭小,一般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不能指无祸
福可言的一般事物。褒义词。“休戚相关”含有“同甘共苦”“利害一致”的意思;“息息
相关”不含这个意思。语境说的是“物品和认知之间”这两者关系非常密切,所以选用“息
息相关”。“锱铢必较”:对锱和铢这样微小的量都要计较。形容非常小气,也比喻气量狭
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斤斤计较”:形容明察、看得很仔细清楚。指对无关紧要的事过
分计较。两者的区别:“锱铢必较”指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斤斤计较”意思是对无关
紧要的事过分计较。根据“相反,少些物品,我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都将卸下更多负荷,从
而能专注在最重要的任务上”可知,语境说的是因为“贫穷会损害认知能力”,所以物品会
让我们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所以选用“斤斤计较”。“有备无患”:是事先有准备,
就可以避免祸患。“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语境说的是“在让人
感觉失去控制的压力情境下,人们会出现保存资源的行为”,这就是说要是事先有准备,可
以避免祸患。选用“有备无患”。故选 B。
【18 题详解】
- 22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
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前一句提出“我们拥
有的物品的多寡会对心理形成干扰吗”这一疑问,接下来要对“物品”与“空间”之间的关
系进行分析,所以下一句应是“物品不仅占据物理空间,还占据心理空间……”,这样就排
除了 B 项。而且“物品占据心理空间”与“物品占据物理空间”,这两句之间是递进关系,
正确说法应该是“物品不仅占据物理空间,还占据心理空间”,这样就排除了 A 项。“物品
不仅占据物理空间,还占据心理空间”之后,这样才能“拥有更多的物品意味着对认知资源
的占用”,这样就排除 D 项。故选 C。
【1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
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
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
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
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根据前文可
知,物品的多寡和认知资源是存在密切关联的,排除 C 项。“显然”意为“显而易见”,用
在此处不当,应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当然”,排除 B 项。物品的多寡和认知资源其间的关联
是否为因果关系,目前还缺乏直接证据,所以排除 D 项。故选 A。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
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
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
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
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
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把下面的长句改写为三个连贯的短句。(不得改变原意,可添加必要的词语)
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的尼采的这个家常而
生动的比拟恰恰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苦痛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好诗主要是不愉快、烦
恼或“穷愁”的表现和发泄的流行的意见。
【答案】⑴尼采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⑵这个
家常而生动的比拟恰恰符合中国传统文化里一个流行的意见。⑶这个意见是苦痛比快乐更能
产生诗歌,好诗主要是不愉快、烦恼或“穷愁”的表现和发泄。
- 23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
把下边这个较复杂的长单句改写成三个短句”,这是考查长短句的变换,要求改为“三个”,
且是短句。首先要认清长句的特点,即修饰语多,并列成分多,结构复杂,那么解题的方法
就是:提取修饰、并列成分,变复杂结构为简单结构。
解答本题,先压缩句子主干,作为第一个句子,“曾把母鸡下蛋的鸣叫和诗人的创作相提并
论说‘都是痛苦使然’的尼采的这家常而生动的比拟恰恰符合中国传统里一个痛苦比快乐更
能产生诗歌的意见”,这句话的主干是“尼采的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恰恰符合中国传统的
这一意见”,然后把压缩出来的修饰成分添加主语或宾语构成另外两个小句子,即“尼采曾
把母鸡下蛋的鸣叫和诗人的创作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中国传统里有一个痛苦比
快乐更能产生诗歌的意见”,考生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改写即可。
【点睛】所谓“长句”指结构复杂、修饰限制成分较多的单句,“短句”指结构简单、修饰
限制成分少或者没有修饰限制成分的单句。长句变短句,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提取主干
部分。从语法的角度分析语句的成分,找到语句的主谓宾部分,把这个内容作为其中的一个
短句。第二步,梳理修饰限制成分。分析语句的定语、状语、补语,把这些成分按照内容切
分成几个部分。第三步,合理添加成分。对切分成几个部分的修饰限制成分添加主语、宾语
等成分,使它们分别形成一个完整的语句。
21.对下面这段文字,通过提炼筛选法,归纳概括中心意思。(不超过 30 字)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的气魄极大,从地起一
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
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
竹》诗说:“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道
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
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
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答案】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风格独特,技艺高超。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这道题具体考的是归纳概括语段的中心意思,
阅读语段,文段层次清晰,按历史朝代分三层,各层都有中心句,归纳三层内容。题干给了
提示:提炼筛选法。提炼筛选的信息有“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元代“画竹更为盛行”,
- 24 -
明代“竹画家蜂起”,“气魄极大”,“独特风格”,“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由此连缀
必要信息,浓缩为一句话。即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风格独特,技艺高超。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师生延期返校。高三(I) 班语文老师在线上课堂展示了 2 月 23 日
新华网刊发的这两张图片,讨论区一下子热闹起来。
生甲:小患者让我很感动。
生乙:护士和院长的举动能带给我们启发。
生丙:相隔百年的两幅图值得人们深思。
……
老师:这两张图片,给了我们许多收获。虽然我们无法返校上课,但我国抗击疫情的很
多场景都是在给我们上课。
学校微信公众号发起了“独特一课,别样收获”主题征文活动。请以该班同学身份,在这堂
课后写一篇文章,向公众号投稿,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贴合背景,切合身份;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恭敬鞠躬,感恩有你
今年的寒假确实不同寻常,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新年之后延期开学。停课不停课平台
大放送。语文老师在线上课堂展示了两张图片:一张图片反映的是 2020 年,某医院新冠肺炎
- 25 -
隔离病房,一位小患者治愈出院,向护士鞠躬致敬,护士忙回礼;另一张图片反映的是一百
多年前的上世纪初,某医院院长查房时,小患者向他鞠躬致谢,他也顺势回礼。
看了这两张图片,我们瞬间泪奔。全班同学带着哭腔热烈讨论起来,产生了强烈的思想
共鸣。大家觉得语文老师这堂课是“独特一课”,但有“别样收获”。
小患者弱小的身躯深深鞠躬撞击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敏感部位,让我们无比动容,我们为
他懂得感恩而泪奔。这两位小患者,从身高体态上看,应该是学龄前儿童。他们来到人世间
只有几年,懵懵懂懂中还不大知道人事世故和人情冷暖。他们的鞠躬,完全发自内心肺腑完
全出于自然而然,没有矫揉造作没有虚假成分,是对医生护士的最高礼赞!联想到社会上不
少医闹事件,有些人对医生大打出手,有些人甚至丧心病狂地刺杀医生。不管何因不管出于
什么动机,这些行凶者至少不懂感恩,他们是十足的白眼狼。
小患者在治病期间,看到了医生护士的艰辛付出,感受到了“医者仁心”的道理,他们
无以为报,只有用深深鞠躬来表达谢意。是的,这次新冠肺炎肆虐的时候,很多人还来不及
看医生就病逝了,很多人得病后在医院通宵达旦地等床位等检查,很多人确诊后苦苦服药苦
苦上呼吸机……真的,太难了。新冠病毒很野性很烈性,传染性强,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让人
的双肺变白变成纤维状,乃至摧毁其它脏器。对于这样的顽凶病毒,人类起先认识不清,人
们谈之色变,说不怕那是假的。然而,那四万余名支援湖北的白衣天使们,明知山有虎偏向
虎山行,面对面地近距离地同病患者们接触,夜以继日地抢救病人,他们累得直接和衣而卧
在走廊上深沉地睡着了。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闷热沉重,脸上勒出道道红痕。为了不上
厕所免脱防护服,他们少吃少喝竟然穿上尿不湿。这样的人,是可亲可爱可敬的人!他们是人
们的健康守护神是民族的脊梁,理应得到尊重。小患者的弯腰鞠躬,代表了全社会向逆疫而
行的白衣天使的最高致敬!
这种感恩致敬,百多年来一脉相承,说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为人处世,你敬我一尺,
我敬你一丈。再说文雅点,那就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
报。正因为如此,在面对着小患者的深深鞠躬时,院长和护士顺势回礼。互爱互敬,让人倍
感人情味十足。人世间能如此,夫复何求呢? !
写到此,我的眼眶湿润了,鼻子酸酸的。这个场景给我们上了很重要的人生一课,将会
萦绕于我们的脑海,直到永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
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
- 26 -
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
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
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
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
态度。
【审题】这道作文命题,选用新华网刊发的这两张图片:“最萌鞠躬礼”照片与一百年前的医
患互相鞠躬的老照片放到一起,然后设置命题情境,提供了师生的模拟对话,这个材料情境
的内涵并不复杂,然而与照片结合起来,还挺有意思,也颇有启发性和现实意义。考生写作
时从“生甲”“生乙”“生丙”的角度立意切入进行写作,都可以。考生写作时,还可以进
一步分析医患之间都要心存敬畏,患者对医生,医生对患者,都是值得尊敬的社会公民,人
与人之间就是相互支撑的结构关系。这次新冠疫情,让我们对人类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体
验与思考,每一个人都要有人类共命运的新思维,极端个人主义不仅害人,而且还会害“个
人”。要注意侧重医患关系方面的分析写作,毕竟放置到医患关系的层面分析写作是最好的。
【立意】从生甲角度考虑:小患者的鞠躬让人很感动,立意可谓患者要懂得感恩、敬重医者,
尤其在这次人类“战疫战争”中,白衣天使们为了人民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因此,我们更
应感恩,应该牢记医者的付出与大爱。
从生乙的角度立意:护士和院长的举动带给我们启发,医者仁心,尊重患者,谦卑懂礼,心
有敬畏。医生的职责即是治病救人,对待病人,要像爱护自己的亲人一样,把爱心献给患者,
把尊重献给每一个生命,这也是医患关系改善重要一面。
从生丙的角度立意:相隔百年的两幅照片值得人们深思,美好医患关系的延续在中华民族有
悠久的传统,这样传统的医患关系是人类之福,理应发扬光大。
【素材】一张照片是某医院新冠状隔离房,一位小患者治愈出院,向护士鞠躬致敬,护士忙
回礼。另张照片是上个世纪,某医院院长查房时,小患者对他鞠躬致谢,他也顺势回礼。在
我看来,尽管不同时间,不同的空间,都传达出相同价值观,那就是仁心即仁爱之心。
仁心,不一定要胸怀天下;英雄,也不一定要杀身成仁。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
经济不断腾飞,面对身边的很多事情,呈现出来的大部分都是冷漠之感。我们往往忘记了我
们还得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这颗仁心,永远不能丢了。
能够用树立自己的仁心去帮助别人同样去树立,将心比心,将自己的心灵感受去跟同类的人
做同一种心灵的频率和同一种的心灵模拟,这就是仁爱践行的简单方法。这样的方法就是孟
- 27 -
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上个世纪的院长对于小患者
的仁爱,在当下已经完成了,但是他们把它推广开来,经过一百年之后,面对大疫情,大灾
难的时候,不需要多么口号,也不需要位高权重,它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呈现出来。直接打动
了我们彼此心灵深处。这就是仁爱的力量。
一边是不谙世事的孩子,一边是看惯生死的医生。这两张照片,被我们成为“最萌医患鞠躬
照”。乍一看,觉得的确萌萌哒,细细一品,又觉得庄重无比,两张照片之间相隔百载光阴,
而医患真情绵延犹在。那一样的姿势,一样的诚意,有小患者对医生的由衷感激,也有医护
对患者的尊重爱护。无怪乎,大家纷纷表示内心瞬间就被照片上流淌的温情融化了。不容我
们回避的是,人们在平时也对医护有过误解,乃至伤害。这里面的原因,有医患关系链出现
断裂,也有个体戾气过重,理智缺失。但大难来临,我们又赧然发现,仇医的心态应该被摒
弃,因为医生救的不只是一个人,还可能是一个国。在今天的这堂语文课上,有同学就评论
道:“百年的时光已苍凉,但愿医者间的互爱互敬未冷却。”还有同学说,我们渴望保温的,
又何止美好的医患关系?还有互敬互容、充满善意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乃至
陌生人之间,大抵如此吧!
【结构】开头可以结合疫情形式分析,然后写看到两张图片后,以同学身份谈谈认识和思考。
这种认识和思考最好带有真感情,不虚不妄。分析两张图片,都是医者对小患者一种仁爱之
心。然后围绕“仁”展开分析论述,如:其实,人性是相通的,不管是上个世纪,还是如今,
医者都是展示出相同的仁爱;小患者的鞠躬令人动容,护士和院长的回礼体现了互敬互爱等。
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有仁心者,便如星光,永恒在夜空”等。
【点睛】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
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
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
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
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
- 28 -
相关文档
-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1-06-0612页
-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1-06-0621页
-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反思2021-06-061页
- 2018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生命的赞歌2021-06-069页
-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2021-06-0625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2021-06-0611页
- 【语文】福建省三明市泰宁第一中学2021-06-0614页
-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一专题2021-06-065页
- 浙江省A9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2021-06-0611页
-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19-2020学年2021-06-06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