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9.00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涪陵高级中学高 2021 级高二上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佛系青年”既指将“一切随缘”作为精神行为指导准则的部分青年,也指当代青年群
体中出现的“做什么都无所谓,随波逐流”的一种社会现象。
看到“佛系”一词,不免与佛教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联系起来。然而,它与佛教的教义
大不相同。佛教中的淡然,是经历过世俗生活的大彻大悟。而青年群体刚步入社会,正处于
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一切随缘”的态度,并不是看破社会的智慧,而是面对自身童话世
界和残酷现实世界的对立时的逃避和妥协。最先使用“佛系”一词的是日本媒体,他们把喜
欢独处、不愿意恋爱、只关注自身兴趣爱好的男性称作“佛系男子”,这反映了日本低欲望
社会的现状。但是,中国孕育“佛系青年”的社会环境与日本有本质区别。日本低欲望社会
的出现是人们从追求物质生活向追求精神生活转变,是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而带来的理念变
化,这种转变是主动的。而中国“佛系青年”现象更像是一种对现实的被动接受,其实质是
一种遁世消极的文化。
“佛系青年”一词其实是以“葛优瘫”为代表的“丧文化”的演变。“丧文化”是指流
行于青年群体中的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佛系青年”与
“丧文化”有一脉相承之处,都是通过网络集群性行为和网络狂欢的形式来彰显个性,宣泄
对处境的不满。同时,“佛系青年”又是“丧文化”的演变与发展,“丧文化”是青年群体
通过娱乐与自嘲的方式对自身标签的反抗,是看似一无是处、实则蕴含内心澎湃的奋斗精神。
与之截然不同的是,“佛系青年”乃是通过主动贴标签的方式,为自己的颓废妥协与信仰缺
乏披上一层“合理化外衣”。
“佛系青年”是一种社会偶然现象,但这种特定时期较多人具有的社会心态并不是自发
性形成或者随意蔓延产生的,它的产生类似于涂尔干提出的“以某种心理模板作为框架,使
某一群体中原本相似也可能相异的甚至大相径庭的个体的心理状态最终发生趋同”。首先,
中华民族传统儒家文化注重的君子风范、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模式、广泛传播的佛教文化经
过千百年的沉淀融合,所造就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集体心态已成为一种民族性的内
在心理特征。其次,网络技术的开放性、网络话语权的平民性、网络空间管理的薄弱性,使
得网络虚拟空间成为许多亚文化交锋、交流与交汇的基地,诞生了如“丧文化”这样的青年
亚文化,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侵蚀着青年的思想意识。最后,当前社会
- 2 -
急剧转型,社会阶层上升渠道狭窄,阶层间流动性减弱,固化性增强,“有付出就有收获”
为导向的传统社会价值观受到冲击,由此引发青年群体的焦虑感与挫折感。
总之,“佛系青年”作为一个特定社会群体的形成与发展,与社会的转型和变迁息息相
关。
(节选自卜建华《“佛系青年”群像的社会心态诊断与支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佛系青年”以“一切随缘”作为精神行为的指导准则,他们是被动接受现实的特定社会
群体。
B. “佛系男子”最先出现在日本。它是日本人因文化程度普遍提高而在理念上主动寻求变化
的一种文化现象。
C. “丧文化”是一种以颓废、绝望、悲观为特征的亚文化,虚拟的网络空间为其产生提供了
土壤。
D. “佛系青年”缺乏信仰、内心缺乏奋斗精神,他们常常用颓废、妥协的方式宣泄对环境的
不满。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将“佛系青年”的内涵与佛教教义进行区别,是为了更准确地揭示“佛系”一词的特
征。
B. “佛系青年”虽是一种社会偶然现象,文章却在第四段里从现实维度分三个方面对其心态
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引人深思。
C. 文章引用涂尔干的心理学观点,为揭示“佛系青年”现象产生的根源提供了理论上的支
持。
D. 文章提出“佛系青年”的概念后,将其与佛教、“丧文化”等进行比较,然后剖析其产生
的原因,最后进行总结,条理清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佛系男子”与“佛系青年”的差异很大程度来自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可见文化的形成无
法规避社会的熏染。
B. “佛系青年”与“葛优瘫”虽然相似,但更有不同。二者趋同融合可以有效减少青年群体
的焦虑感。
C. 加强网络空间的管理,拓宽社会层上升渠道,一定程度上能减少“佛系青年”的出现。
D. 诊断“佛系青年”群像的社会心态,撕毁他们身上的标签,用“有付出就有收获”作引领,
- 3 -
“佛系青年”的消极遁世可能会有一些改观。
【答案】1. C 2. B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 C 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
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
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A 项,“他们是被动接受现实的特定社会群体” 表述绝对化,原文说“中国‘佛系青年’现
象更像是一种对现实的被动接受,注意“更像是”。
B 项,“‘佛系男子’最先出现在日本”错,原文说“最先使用‘佛系’一词的是日本媒体”,
并不能说“‘佛系男子’最先出现在日本”。
D 项,原文说“‘佛系青年’与‘丧文化’有一脉相承之处,都是通过网络集群性行为和网络
狂欢的形式来彰显个性,宣泄对处境的不满”,可见 D 项所说的宣泄方式有误。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
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
为正确项。
B 项,“从现实维度”分析不全面,结合第四段“首先,中华民族传统儒家文化注重的君子风
范、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模式……”“其次,网络技术的开放性、网络话语权的平民
性……”“最后,当前社会急剧转型,社会阶层上升渠道狭窄……”,可见文章分析“佛系
青年”心态成因时有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
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B 项,青年群体焦虑感的产生是社会转型、阶层固化、传统价值观受到冲击等因素造成的,所
以,“二者趋同融合可以有效减少青年群体的焦虑感”这个推断无依据。
故选 B。
- 4 -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
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
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
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
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
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
对照,辨明正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彩虹
毕飞宇
老铁和虞积藻都是大学老师,他们有一样是值得自豪的事,那就是他们的三个孩子个个
都成龙成凤,全飞了。大儿子在旧金山,二儿子在温哥华,最小的女儿在慕尼黑。
退休之后老俩口一直住在高校的五层小楼里。可天不遂人愿,虞积藻摔了一跤,再也站
不起来了。为了虞积藻,老铁换了房子。新房子在 “罗马假日广场”的第二十九层。虽然更
高了,但能顺着电梯直上直下,反而方便了。 他还买来了四只石英钟,把时间分别拨到了
北京、旧金山、温哥华和慕尼黑,依照地理位置挂在了墙上。
虞积藻住上了新房,上下楼容易了,可她却一天到晚闷在二十九楼。夜深人静,虞积藻
盯着那些时钟,动不动就要说“吃午饭了”“下班了”。她说的当然不是自己,而是时差里
的孩子们。
老铁也感到不知所措。房子很高,很大,老铁的不知所措就被放大了,架在了高空,怎
么办呢?老铁就趴在阳台上,打量起脚底下的车水马龙。它们是那样地遥远,可以说深不可
测。老铁有时候就想,这个世界和他已经没有什么关系。
不久,老铁有了新的发现。隔壁一家窗户的背后有一个小男孩,趴在玻璃的背后,用他
的舌尖舔玻璃,不停地舔,就好像玻璃不再是玻璃,而是一块永远都不会融化的冰糖。老铁
也伸出舌头舔了一回。寡味得很。
小家伙又在窗户的后面出现了。这一次他张开嘴,用他的门牙有节奏地磕玻璃,一会儿
快,一会儿慢,像打击乐队里的鼓手。就是不看老铁。一眼都不看。这个小家伙,有意思得
很呢。老铁当然是有办法的,利用下楼的工夫,顺便从超市里带回来一瓶泡泡液。老铁来到
阳台上,拉开玻璃,顶着炎热的气浪,吹起了肥皂泡。一串又一串的气泡在二十九层的高空
- 5 -
飞扬起来。气泡漂亮极了,每一个气泡在午后的阳光下都有自己的彩虹。小男孩果然转了过
来,专心致志地看着老铁这边。十来分钟之后,小男孩也拉开窗门,站在了椅子上,对着老
铁家的阳台同样吹起了肥皂泡。这实在是太危险了。老铁立刻对着小男孩作出了严厉的手势。
可小家伙哪里搭理他,每当他吹出一大串的泡泡,他都要对着老铁瞅一眼。他的眼神很得意,
都挑衅了。
老铁决定终止这个小东西的疯狂举动。他来到隔壁,敲了半天,防盗门打开了一个缝隙。
小男孩堵在门缝里,两只漆黑的瞳孔十分地机警地盯着老铁。小男孩很小,样子有些滑稽,
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白衬衫,吊带裤,皮鞋,像一个小绅士。他十分老气地问:“你是谁?”
老铁笑笑,说:“我就是隔壁阳台上的老爷爷。”小男孩说:“你要干什么?”老铁说:“不
干什么,你让我帮你把窗前的椅子挪开——那样不好,太危险了。”小男孩说:“不行。”
老铁说:“为什么?”“我妈说了,不许给陌生人开门。”小家伙的口头表达相当好,每一
句话都说得准确而又完整。老铁瞄了一眼屋子里的装潢和摆设,家境不错。老铁说:“你叫
什么名字?”小男孩反问了一句:“你叫什么名字?”老铁回答道:“我叫铁树,你呢?”
小男孩对着老铁招了招手,要过老铁的耳朵,轻声说:“我妈不让我告诉陌生人。”老铁笑
笑,说:“你爸妈呢?”小男孩说:“出去了。”老铁说:“那你一个人在家干什么?”小
男孩很不客气地看了老铁一眼,“咚”地一声,把门缝关死了。小男孩在防盗门的后面大声
说:“干什么?有什么好干的?生活真没劲!”
老铁回来后又偷偷观察了一会儿,小家伙从椅子上撤退了,重新拉好了玻璃窗。老铁松
了一口气。老铁注意到小家伙又开始用他的小舌头舔玻璃了。他舔得特别地仔细,像一个小
动物,同样的一个动作他可以不厌其烦地重复一个上午。
这个中午的电话闹鬼了,不停地响,老铁拿起电话“喂”了好几声,就是没有回音。响
到第九遍,电话那边终于开口了: “猜出来我是谁了吧?” 老铁正色说:“你是
谁?” 电话里说:“把你的泡泡液送给我吧。” 老铁听出来了,小声说:“你怎么知道
这个号码的?” “我打电话给 114 问的。” 这孩子聪明。老铁故意拉下脸,说:“你想
干什么?” “我的泡泡液用光了。我到你们家去拿好不好呀?” 老铁思忖片刻,故作无
奈,说:“好吧。”
老铁挂了电话,突然有些振奋。搬过来这么长时间了,家里还没有来过客人呢。小男孩
敲门来了。老铁十分正规地和他握过手,把他拉到虞积藻的床前。虞积藻打量了小男孩一眼,
问:“这是谁家的小绅士?”老铁对隔壁努努嘴,大声地说:“我刚认识的好朋友。”小男
孩两只眼睛却盯上了虞积藻的电动轮椅。他驾驶着电动轮椅在虞积藻的房间里开了一圈,附
- 6 -
带试了几下刹车,又摁了几下喇叭,结论出来了,老气横秋地说:“我爸爸的汽车比你的好。”
虞积藻十分开心地笑了。她问:“上学了没有?”小男孩说:“没有。过了暑假我就要上学
了。”不过小男孩十分炫耀地补充了一句,“我已经会说英语了。”他一口气把二十六个英
文字母全背诵出来了。虞积藻笑了,满脸的皱纹像一朵砰然绽放的菊花,全部挂在了脸上。
虞积藻一把把小男孩搂了过来,抱在了怀里,怀里实实在在的。这个小家伙真是个小太阳,
他一来,屋子里顿时就亮堂了,虎虎有了生气。
这时小男孩仰起头,对老铁说:“你把泡泡液给我。” 老铁收敛了笑容,说:“我不
给你。二十九楼,太危险,太危险了。” 虞积藻说:“什么泡泡液?给他呀,还不快给孩
子。” 老铁走到虞积藻的面前,耳语了几句,虞积藻听明白了。虞积藻来了劲头,让老铁
扶她。她要看老伴和小家伙一起吹泡泡液。她兴高采烈地大声宣布:“我们到广场上去吹泡
泡。”
小男孩的小脸蛋阴沉下来了,说:“爸爸不在家,我不下楼。爸爸说,外面危险。”
隔壁的门铃 “叮咚”一声,在二十九楼的过道里悠扬。二十九楼,实在是太遥远、太安
静了。小男孩站起身,说:“家庭老师来了。我要上英语课。”
老铁和虞积藻被丢在了家里,屋子里顿时安静下来。其实平日里一直都是这样安静的,
可是,这会儿的安静特别了,反而像一次意外。
电话又响了。虞积藻固执地要去接电话,可似乎只听了一两句话,电话的那头就挂了。
她放下话筒,却没有架到电话上去,反而搂在了怀里,人已经失神了。盯住那一排石英钟一
个劲地看。老铁问:“哪个儿女吗?” 虞积藻摇摇头,说:“小绅士。” 老铁问:“说
什么了?” “他说,我们家的时间坏了。”
4. 下列对于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运用多个比喻描绘小男孩舔玻璃、磕玻璃的情形,突显出小男孩性格童真的一面。
B. 作者描写小绅士独自在家也打扮得一本正经,意在突出他家境优渥,拥有良好的教养。
C. 小说结尾借小绅士之口说出老夫妇家的“时间坏了”,揭示出老夫妇的某种情感失落。
D. 作者选取生活的一个片段,运用极富地方特色的语言,写作出有喜有悲的生活滋味。
5. 小说把主要场景设计在一栋现代高层建筑的二十九楼,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6. 小说题目“彩虹”寓意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案】4. C 5. ①使情节发展更加合理。正是因为身处高楼,老铁才会去敲门制止男孩
开窗吹泡泡的行为,也才有了两人的交往;
②更能突显人物心理。相较于高校内的五层小楼,又遥远又安静的二十九楼(又高又大的房
- 7 -
子)放大了老铁夫妇的孤独感,更让他们无所适从;
③使小说更具现实意义(社会意义)。“罗马假日广场”的第二十九楼既是小说故事的发生地,
也代表着(象征着)当代都市生活的一般状态。
6. ①彩虹是泡泡在太阳下泛起的光,是小绅士和老铁夫妇结识、沟通的桥梁。
②彩虹是生活中的亮色,是小绅士和老铁夫妇各自阴郁的生活中难得的安慰。
③泡泡中的彩虹虚无易逝,象征小绅士和老铁夫妇的精神空洞无法真正被填补。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 项,“突显出小男孩性格童真的一面”错,应当是突出了他生活的空虚无聊,这从他说的“生
活真没劲”可以看出来;
B 项,“意在突出他家境优渥,拥有良好的教养”错,意在突显他与年龄不符的老道,反映他
受成人世界影响之深;
D 项,“运用极富地方特色的语言”错,小说语言无甚地方色彩。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环境设置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分清是自然环境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
写,然后结合各自的特点来回答作用。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可从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
角度思考。题目是,小说把主要场景设计在一栋现代高层建筑的二十九楼,这样做有什么好
处?
从情节上来看,故事发生在二十九楼,环境安静而孤独,才有了老铁眺望窗外,发现对面的
小男孩舔玻璃、买泡泡液吸引小男孩、小男孩开窗模仿、老铁担心他坠楼而去敲门,也才有
了两个人的交往等一系列情节。因此,这个环境设置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从人物上来看,老铁夫妇儿女都不在身边,晚年本就孤独,而“虞积藻住上了新房,上下楼
容易了,可她却一天到晚闷在二十九楼。夜深人静,虞积藻盯着那些时钟,动不动就要说‘吃
午饭了’‘下班了’。她说的当然不是自己,而是时差里的孩子们”“老铁也感到不知所措。
房子很高,很大,老铁的不知所措就被放大了,架在了高空”,二十九楼、又高又大的房子
放大了老铁夫妇的孤独感,更让他们无所适从;小男孩也一样,那么小的孩子,父母都忙,
- 8 -
只能自己在家,无聊到舔玻璃、磕牙齿;可见这样的环境设置能够更好的展现人物内心的孤
独寂寞。
从主题上看,二十九楼的生活状态只是社会的一个缩影,相对封闭的环境,人与人交往的戒
备,无处安放的孤独,展现了当代都市生活的现状。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从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一语双关、双层含义等角度思考。这是一道分析文章标题含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从表层含
义和深层含义入手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情节和内容分析。题目是,小说题目“彩虹”寓
意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从表层含义来看,“彩虹”是指的老铁和小男孩所吹的泡泡在太阳下泛起的光;进一步想,
“彩虹”也可以成为“彩虹桥”,它是小绅士和老铁夫妇结识、沟通的桥梁;再进一步,“彩
虹”是美丽的,而小男孩的短暂做客,也给老铁夫妇带来了短暂的欢乐,你看,“虞积藻笑
了,满脸的皱纹像一朵砰然绽放的菊花,全部挂在了脸上。虞积藻一把把小男孩搂了过来,
抱在了怀里,怀里实实在在的。这个小家伙真是个小太阳,他一来,屋子里顿时就亮堂了,
虎虎有了生气”,这次短暂的交往是小绅士和老铁夫妇各自阴郁的生活中难得的安慰;更进
一步,“彩虹”虽然美丽,但却短暂而易逝,这也象征小绅士和老铁夫妇的精神空洞无法真
正被填补,可以想见,小男孩回去之后,老铁夫妇的生活又回归平时的寂寞,而小男孩的父
母处于安全考虑有可能不让小男孩再来,实际上双方的生活都不会有改变。
【点睛】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狭义社
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
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社会环境描写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
彩。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
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等。在回答其作用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
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
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现代旅游产业产生于 19 世纪,在 20 世纪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
战以后,旅游产业获得了相对和平与稳定的发展环境,迅速成为一个新兴产业。据世界旅游
组织统计,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国际旅游收入在世界出口收入中比重占 8%以上,超过石油、
- 9 -
汽车、机电等出口收入,旅游产业正式确立了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并保持至今。
(摘编自《2017—2023 年中国旅游地产市场专项调研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材料二:
图表一(全球旅游行业竞争格局图):
(数据公开资料整理)
图表二:
国家/地
区
2017 年中国游客人次
在国际游客中的排
名
在国际游客中的
占比
泰国 980 万 第一大客源国 28%
日本 735.6 万 第一大客源国 25.6%
越南 400 万 第一大客源国 31%
柬埔寨 120 万 第一大客源国 21%
印尼 205.9 万 第一大客源国 14.95%
马尔代
夫
24 万(前九个月) 第一大客源国 25%
韩国 417 万 第一大客源国 31.3%
(图片来源《2017 年中国出境旅游大数据报告》)
材料三: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进一步加大,旅游成为人们的
- 10 -
基本生活方式,是人们度过休闲时间的最佳选择之一。以新兴国家为代表的旅游目的地不断
出现,世界区域重心正向东方转移。中国正是这一趋势的代表,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从
国际游客接待量上看,2004 年以来,中国成为居法国、美国、西班牙之后的全球第四大旅游
目的地国家,其中 2010—2012 年中国一度超过西班牙,位列全球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国家。个
性化、自由化成为新的趋势,传统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各种内容
丰富、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应运而生。
(摘编自《2017 年中国旅游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材料四:
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成功,最基础的条件在于它所拥有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因
此那些自然景观多样、地域文化内涵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更容易发展旅游业。但当前一
些地区盲目粗放式开发,既提高不了经济效益,又造成了资源浪费,得不偿失。而且有限资
源与市场之间迅速扩张的矛盾也使得当地压力加大,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思路,寻找新的开发
方式,让资源重新活起来。
多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项目。马云曾说:“一个项目,一个想法如果不够独特的话,
很难吸引到别人。”注意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结合;注重旅游项目的地域组合。良好的旅
游项目与地域组合也是人们旅游选择的一大标准。当然,基础设施建设对旅游业的发展也有
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出行方便,安全性高,住宿条件好,食品干净卫生的旅游景点往
往能得到大众的青睐。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旅游地在“吃住行购”等方面的建设,真正做
到为人民服务。
(摘编自《2018 年中国旅游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
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图表一表明,世界旅游市场分为欧洲区、美洲区、亚太地区、中东区、非洲区五大区域。
2010 年,欧洲区、美洲区、亚太地区市场占比居前三位。
B. 从图表一可看出,亚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速度较强,预计 2030 年在全球旅游市场的份额
将上升至 30%,超过美洲区成为全球第二大旅游市场。
C. 图表二数据表明,相对国内游,中国游客更喜欢出境游,尤其喜欢去泰国、日本、韩国和
越南等,2017 年去这几个国家的游客人次相对较多。
D. 图表二显示,我国已成为很多国家最大的客源国,在图二表格中这些国家的国际游客中中
国游客的占比最高的有 30%以上。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11 -
A. 上世纪 90 年代,旅游产业正式确立了第一大产业的地位并保持至今,我国旅游产业已超
过其他产业,在我国出口收入中所占比重超过 8%。
B. 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进一步加大,新兴国家不断成为新的旅游目的地,
东方国家已成为世界区域重心。
C. 中国摒弃了传统观光、度假旅游,发展了个性化、自由化等各种形式多样的旅游项目,曾
一度超过西班牙,位列全球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国家。
D. 当前一些地区盲目粗放式开发,既提高不了经济效益,又造成资源浪费,得不偿失,我们
需要靠转变思路,比如努力开发有地域特色的项目等方式来改变。
9. 结合材料三、四简要论述如何才能使旅游业发展更有前景。
【答案】7. C 8. D
9. ①重视旅游业成功的基础条件。寻找新的开发方式,增加旅游资源的数量,提高旅游资源
的质量。②多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项目,注意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结合,注重旅游项
目的地域组合。(或多开发内容丰富、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③加强旅游景区基础
设施建设。政府部门加强旅游地在“吃住行购”等方面的建设。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C 项,“中国游客更喜欢出境游”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材料二是《2017 年中国出境旅游
大数据报告》,从材料二的图二中并不能看出“中国游客更喜欢出境游”这一点。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
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
进行比对。
A 项,“我国旅游产业已超过其他产业,在我国出口收入中所占比重超过 8%”错误,材料一
中说的是“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国际旅游收入在世界出口收入中比重
占 8%以上,超过石油、汽车、机电等出口收入,旅游产业正式确立了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
并保持至今”,选项中两处“我国”应为“世界”。
- 12 -
B 项,“东方国家已成为世界区域重心”错误,材料三说的是“世界区域重心正在向东方转
移”;
C 项“中国摒弃了传统观光、度假旅游,发展了个性化、自由化等各种形式多样的旅游项目”
错误,文中并无此意,材料三中只是说“个性化、自由化成为新的趋势,传统观光旅游、度
假旅游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并没有“摒弃”。
故选 D。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 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
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题目是,结合材
料三、四简要论述如何才能使旅游业发展更有前景。
结合材料四“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成功,最基础的条件在于它所拥有旅游资源的数量和
质量”“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思路,寻找新的开发方式,让资源重新活起来”,可概括出“重
视旅游业成功的基础条件。寻找新的开发方式,增加旅游资源的数量,提高旅游资源的质量”;
结合材料四“那些自然景观多样、地域文化内涵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更容易发展旅游
业”“多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项目”“注意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结合;注重旅游项目
的地域组合”可概括出“多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项目,注意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结合,
注重旅游项目的地域组合”;结合材料四“基础设施建设对旅游业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
推动作用。如出行方便,安全性高,住宿条件好,食品干净卫生的旅游景点往往能得到大众
的青睐。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旅游地在‘吃住行购’等方面的建设,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可概括出“加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部门加强旅游地在“吃住行购”等方面的建
设”。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
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
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
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
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晏球,字莹之,洛阳人也。梁遣捉生军将李霸将千人戍杨刘,霸夜作乱,自水门入。
晏球闻乱,不俟命,率龙骧五百骑击之,贼势稍却。末帝登楼见之,呼曰:“此非吾龙骧军
- 13 -
邪!”晏球奏曰:“乱者,李霸一部尔,陛下严守宫城,而责臣破贼。”迟明尽杀之,以功
拜澶州刺史。明宗..兵变,自邺而南,遣人招晏球,晏球从至洛阳,拜归德军节度使...。定州王
都反,以晏球为招讨使讨之。都遣人北招契丹..,契丹遣秃馁将万骑救都。晏球立高冈,号令
诸将皆橐弓矢、用短兵,回顾者斩。符彦卿以左军攻其左,高行珪以右军攻其右,中军..骑士
抱马项驰入都军,都遂大败,自曲阳至定州,横尸弃甲六十馀里。契丹又遣惕隐以七千骑益
都,晏球遇之唐河,追击至满城。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
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自晏球击败秃馁,又走惕隐,其馀众奔溃投村落,村落之
人以锄耰白梃所在击杀之,无复遗类。惕隐与数十骑走至幽州西,为赵德钧擒送京师。晏球
攻定州,久不克,明宗数遣人促其破贼,晏球以谓未可急攻。其偏将朱弘昭、张虔钊等宣言
曰:“晏球怯耳!”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馀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
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久之,都城中食尽,先出其民万馀人,数与秃
馁谋决围以走,不果,都将马让能以城降,都自焚死。晏球为将有机略,善抚士卒。其击秃
馁,既因败以为功,诸将皆欲乘胜取都,晏球返,独不动,卒以持久弊之。自天成三年四月
都反,明年二月始克之,军中未尝戮一人。以破都功,拜天平军节度使。
(节选自《新五代史・王晏球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馀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
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
B. 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馀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
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
C. 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馀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
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
D. 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馀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
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宗,后唐皇帝李嗣源庙号,古代称皇帝除庙号外,还有谥号、年号、尊号等。
B. 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朝廷赐以旌节作为全权调度的凭信而得名。
C. 契丹,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唐末各部统一,建契丹国,后一度改称金,后为元朝所灭。
D. 中军,古时军队多分为左、中、右或上、中、下三军,中军为主力,由主帅亲自率领。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4 -
A. 王晏球颇有智谋,指挥若定。攻打定州时,明宗多次催促,部下也以言相激,但他认为不
能急攻,坚持围而不打,终使对方自乱阵脚。
B. 王晏球统兵有方,军纪严明。面对王都和契丹的联军,他登上高岗,亲自指挥,严明号令,
督促诸将奋勇杀敌,最终使得敌军惨败。
C. 王晏球英勇善战,威震契丹。他先大败秃馁,又击溃惕隐,使契丹余众四处溃逃,改变了
中国之兵与契丹交战“未尝少得志”的窘况。
D. 王晏球忠于职守,遇事果敢。李霸作乱时,他不等命令下达,即率兵出城迎击,挫败敌方
攻势,控制危局,立下战功,深得君王赏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翩译成现代汉语。
(1)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
(2)诸将皆欲乘胜取都,晏球返,独不动,卒以持久弊之。
【答案】10. B 11. C 12. A
13. (1)契丹从中原发生很多变故开始,在北方强大起来,北方各少数民族部落无论大小都
畏惧服从它。
(2)各位将领都想趁着胜利攻打王都,王晏球回来后,独自坚持不行动,最终凭借长期坚持
使得王都的军队疲困。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
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
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
上 的 对 称 , 省 略 、 对 偶 、 反 复 等 修 辞 ; 尤 其 要 关 注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子大意
是:于是带兵进攻,军队果然遭遇失败,伤亡三千余人。从此诸将不敢再言进攻。王晏球于
是让士卒休养,用那三州的赋税来供给部队。全部把他自己获得的俸禄,备办牛和酒,整天
和各位将领聚会。其中“杀伤”是一个词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D 项;“休养士卒”是动
宾结构,“士卒”是“休养”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C 项。
故选 B。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
- 15 -
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
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
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 项,“后一度改称金,后为元朝所灭”错误,契丹后改称辽,为金国所灭。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
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
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
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A 项,“坚持围而不打”错误,原文是“晏球攻定州,久不克,明宗数遣人促其破贼,晏球以
谓未可急攻。……其击禿馁,既因败以为功,诸将皆欲乘胜取都,晏球返,独不动,卒以持
久弊之。自天成三年四月都反,明年二月始克之,军中未尝戮一人。以破都功,拜天平军节
度使”,是说不可急攻,非选项所说的坚持围而不打。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中国”,中原;“多故”,很多变故;“强于北方”,状语后
置句,“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即“于北方强”,在北方强大起来;“无”,无论;“畏
伏”,畏惧服从。(2)“取都”,攻打王都;“返”,返回、回来;“独”,独自;“持久”,
长期坚持;“弊”,使动用法,使……疲困。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王晏球,字莹之,是洛阳人氏。梁国派遣捉生军将李霸率领千人戍守杨刘,李霸在夜间造反
- 16 -
作乱,从水门进攻。王晏球听到动乱消息,不等到命令下达,就率领龙骧五百骑迎战李霸,
叛军的攻势稍微退却。梁末帝登上城楼看见这种情形,高呼道:“这不是我的龙骧军吗!”
王晏球回答道:“作乱的,是李霸这一部分罢了,陛下在宫城坚守,督促我打败反贼。”天
快亮的时候杀光了李霸的军队,凭借这一功劳授予澶州刺史。后唐明宗发动兵变, 从邺城向
南进攻,派人招请王晏球,王晏球跟随明宗到了洛阳,授予归德军节度使。定州王都造反,
明宗让王晏球担任招讨使讨伐王都。王都派人向北请契丹援助,契丹派遣秃馁率领一万余骑
兵救援王都。王晏球站在高岗上, 号令各位将领都装备好弓箭,备用短兵器,向回逃的即斩
首。符彦卿率领左军攻打左面,高行珪率领右军攻打右面。中军的骑士抱着马颈飞驰冲入王
都军中,王都于是大败。从曲阳到定州,横尸和丢弃的盔甲,绵延六十余里。 契丹又派
遣惕隐率领七千骑兵增援王都,王晏球在唐河遭遇剔隐,一直追击到满城。契丹从中原发生
很多变故开始,在北方强大起来,北方各少数民族部落无论大小都畏惧服从它。遭遇契丹的
中原军队,未曾有稍微获胜的。从王晏球打败秃馁,又使惕隐奔逃之后,契丹其余的军队溃
逃投奔村落,村落的人用拥有的锄耰棍棒攻打击杀他们,没有漏网的。惕隐和数十骑兵奔逃
到幽州西面,被赵德钧擒获送到京师。王晏球攻打定州,很久都不成功, 明宗屡次派人催促
王晏球攻打叛贼,王晏球认为不能够急破攻打。他的副将朱弘昭、张虔钊等扬言说:“王晏
球怕了!”于是带兵进攻,军队果然遭遇失败,伤亡三千余人。从此诸将不敢再言进攻。王
晏球于是让士卒休养,用那三州的赋税来供给部队。全部把他自己获得的俸禄,备办牛和酒,
整天和各位将领聚会。时间久了,王都城中的粮食没有了,先赶出他城中的万余百姓,屡次
与秃馁谋求突围而逃,没有成功,王都的将领马让能率领全城投降,王都自焚而死。王晏球
作为将领有谋略,善于安抚士卒。他攻打秃馁的时候,已经把败局变成了功劳,但是各位将
领都想趁着胜利攻打王都,王晏球回来后,独自坚持不行动,最终凭借长期坚持使得王都的
军队疲困。从天成三年四月王都造反,第二年二月才攻克下来,军队中不曾杀戮一人。凭打
败王都的功劳,拜天平军节度使。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怀古
杜牧
上吞巴汉控潇湘,怒似连山静镜光。
魏帝缝囊真戏剧,苻坚①投棰更荒唐。
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
范蠡②清尘何寂寞,好风唯属往来商。
- 17 -
【注】①魏帝、苻坚:魏帝即曹操,《吴志·步骘传》记载曹魏将领以沙囊填塞长江并借以南
侵孙吴。前秦符坚欲伐东晋时,有“投鞭断流”的故事。②范蠡:春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归商。
14.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点明了“西江”的地理位置,又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西陵江水动静各异的壮阔景
象。
B. 颔联将曹操渡江攻打东吴与前秦苻坚投鞭断流二事相对比,写出了两位英雄特殊的人生际
遇。
C. 颈联对仗工整,生动描摹出大江之上钓船航行渔歌唱响,万里飞旋的江上沙鸥挑弄夕阳的
景象。
D. 尾联使用对比的手法,将智谋极高、财富极多的范蠡与今日江上往来的商人作比,表达了
诗歌的主题。
15. 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三类人?作者对他们分别持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第一类人:意欲建立功业却又狂妄自大的人,如缝囊填江的曹操,
投鞭断流的苻坚表达了对他们狂妄与荒唐做法的微讽和不认同。
②第二类人:位高权重却能及时抽身、放下权利的人,如隐去归商的范蠡。表达了对不被当
世理解的这类人的同情与叹惋。
③第三类人:在现实人生中不被功名羁绊而能感受美好、追求当下幸福的人,如歌咏明月的
的钓鱼者、享受好风的江上往来的商人。表达了对他们的肯定与认同。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
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
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
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 项,“对比”错,“曹操渡江攻打东吴”与“前秦苻坚投鞭断流”并非对比关系,这二者是
并列的事例。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及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结合题目、作者、注释、
- 18 -
背景等全面理解诗歌内容,然后抓住表露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诗人的情感。题目是,
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三类人?作者对他们分别持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魏帝缝囊真戏剧,苻坚投棰更荒唐”, 曹操缝囊填江就像一出闹剧,苻坚投鞭断流更是无
知与荒唐。由“戏剧”和“荒唐”两词可以看出作者对曹操、苻坚这类意欲建立功业却又狂
妄自大的人的微讽和不认同。
“范蠡清尘何寂寞”,范蠡如今又何在呢?还不是一抔黄土、化为清尘。“寂寞”一词表达
了对范蠡这类位高权重却能及时抽身、放下权利的人不被当世理解的同情与叹惋。
“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江上渔歌阵阵,沙鸥嬉戏翻飞,夕阳西下,明月东
升,又何尝因为这些狂人而改变半分?“好风唯属往来商”,江上的好风依然在吹,却都付
与了往来江上的商人。像钓鱼者和商人这样在现实人生中不被功名羁绊而能感受美好、追求
当下幸福的人,作者表达了对他们的肯定与认同。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
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
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
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
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
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人荣辱不惊、不为外物所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成了鲜
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3)《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定乎内外之分, (2). 辩乎荣辱之境 (3). (2)倚南窗以寄
傲, (4). 审容膝之易安 (5). (3)潦水尽而寒潭清, (6). 烟光凝而暮山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
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
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辩”“潦”“暮”等,要理解字义去
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 19 -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面对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众多遗址,如果仅仅依靠历史记录或偶然发现来寻找是不够的。
即使发现了一些遗址,也大多 ,难以从整体上和空间上了解古人的社会生活。( )
特别是自上世纪 50 年代以来,航空航天的发展则为空间遥感提供了基础。随着数据获取越来
越便捷,多源影像被综合应用于考古研究。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目标
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的物体,还能穿透至地下进行深层次的探测。
我国遥感考古技术应用较晚,开始主要服务于重大工程建设。比如,上世纪 60 年代修建
三门峡水库时,考古工作人员利用航空照片对库区古代遗址、墓葬的分布进行分析。2006 年,
我国启动京杭大运河申请世界遗产名录工作,但这项工作并非 。困难之一是目前运河
的不少踪迹已经从地面上消失了,只留下保存在地下的遗址。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证明大运
河的存在、走向?这时,遥感技术便可以 。科学家根据遥感数据, 地制定了大
运河遗址的生态保护措施。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谣感的结合,使得探测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穿透至地下进
行深层次的探测。
B.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穿透至地下深层次
空间目标。
C.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扩展至地下目标进
行深层次的探测。
D.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扩展到地下深
层次空间。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之所以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B. 之所以如此,国内外科学家过去数十年中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C. 正因为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D. 正因为如此,国内外科学家过去数十年中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分崩离析 驾轻就熟 小试牛刀 有条不紊
B. 支离破碎 轻而易举 大显身手 有的放矢
- 20 -
C. 分崩离析 轻而易举 大显身手 有条不紊
D. 支离破碎 驾轻就熟 小试牛刀 有的放矢
【答案】17. D 18. C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
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再分析修饰成分。
原句有两个问题,一是“探测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的物体”重复赘余,“物体”一词多
余,“局限于地面”已经包含了“地面上物体”的意思,故应删除“物体”;二是“使得探
测目标……穿透至地下进行深层次的探测”搭配不当,“探测目标”不能“穿透”并“进行
探测”。
A 项,“使得探测目标……还能穿透至地下进行深层次的探测”搭配不当。
B 项,“探测……还能穿透至地下深层次空间目标”搭配不当。
C 项,“探测……还能扩展至地下目标进行深层次的探测”句式杂糅(或结构混乱)。
故选 D。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
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
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
强调的重心。
上文说的是“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的原因,故用“正因为如此”,
排除 A、B 两项;下句将时间状语提前并用逗号隔开,为与下文句式保持一致,排除 D 项。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
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
团分裂瓦解。此处修饰对象为“遗址”,且为了与下文“整体性”相照应,宜用“支离破碎”。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做成容易,毫不费力。驾轻就熟:比喻对某事有经验,很熟悉,做起来
- 21 -
容易。其主语多是人。此处主语是“这项工作”,选用“轻而易举”。
大显身手: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小试牛刀: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
此处强调遥感技术正可以充分发挥作用,故用“大显身手”。
有的放矢:比喻说话或做事有明确的目的,有针对性。有条不紊: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
不乱。此处强调针对性而不是条理性,故用“有的放矢”。
故选 B。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
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
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
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
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
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
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下面是某广播电台实习记者撰写的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广播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
广播稿的要求,请指出并作修改。
10 月 28 日上午 10 时许,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在万州长江二桥桥面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后,
坠入江中,致罹难者达十五人之多。11 月 2 日,从公交车坠江事故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事故
发生的原因系乘客刘某(女,48 岁,万州区人)与驾驶员冉某之间的互殴造成车辆失控。官
方通报称两人行为涉嫌犯罪。
【答案】①“10 时许”改为“10 点左右”;②“致罹难者达十五人之多”应改为“导致十五
人死亡”;③“获悉”改为“获得消息”;④“系”改为“是”;⑤把括号删去,相关句子
改为“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万州区 48 岁女乘客刘某……”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简明、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情境、
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并且
注意表达意思是否完整、明确。广播稿面向大众,表达应讲求口语化,而“10 时许”“致罹
难者达十五人之多”“获悉”“系”文言色彩较重,不符合报道的语体特点,改为“10 点左
右” “导致十五人死亡” “获得消息” “是”;广播稿的内容都要读出,而括号内文字属
于解释说明,是不用读出的,所以把括号删去,改为“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万州区 48 岁女乘客
刘某”。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 22 -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曾侯编钟,金缕玉衣,三星堆圆明园,中国文明彰显纷繁富丽。
材料:
引领 稳定 传承
月球车 调结构 斩荆棘 可燃冰 拓道路 扩内需
精准扶贫 量子通信 不忘初心 蛟龙下水 服务三农 砥砺前行
【答案】答案示例:
量子通信,蛟龙下水,可燃冰月球车,中国科技引领世界进步。
精准扶贫,服务三农,调结构扩内需,中国经济稳定世界发展。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斩荆棘拓道路,中国精神传承万代千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的能力。仿写的句子涉及到内容、句式、修辞、衔接,不仅要综
合运用语法、修辞的知识,还要分析所给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仔细阅读题干和所给的材料,
可发现,所给材料按照“中国科技”“中国经济”“中国精神”分为三大类,“可燃冰”“月
球车”“量子通信”“蛟龙下水”属于“中国科技”,“调结构”“扩内需”“精准扶
贫”“服务三农”属于“中国经济”,“斩荆棘”“拓道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属
于“中国精神”。而“中国科技”对应“引领”,“中国经济”对应“稳定”,“中国精神”
对应“传承”。然后仿照例句的句式把正确分为一组的材料给写出完整的句子即可。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 年国庆节期间,河南洛阳的两则旅游新闻引发热议。
栾川县老君山(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曾到此修炼)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和 5A
级景区,国庆长假期间因推出自助“一元午餐”被赞为“良心景区”,收入不降反升。很多
游客说:这里自然风景优美,也有一定的道家文化内涵;景区还推出“一元午餐”,贴心为
我们服务,很会营销。
伊川县“二程”(程颢、程颐: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华夏理
学奠基人)文化园是我国最大的理学及儒学文化园林和 4A 级景区,国庆长假期间门票仅收 1
元,但游客稀少。一些游客说:这里的人文景观多是旅游休闲、拓展训练的场地建筑,缺少
真的历史文化,而且对“二程”宣传不到位,很多人对他们在我国理学、儒学及哲学等方面
的地位和影响并不了解。
- 23 -
对此,你怎么看?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少
于 800 字。
【答案】惟以文化内涵为絮,方织锦绣景区之衣
为人交友“不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景区亦如是。真正的锦绣景区不仅有夺人眼球
的营销手段,更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有独到的文化底蕴,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若是仅仅以某
些舆论轰炸来哗众取宠,却无历史文化涵养,那么这些景区注定只能“无人问津”。
国庆期间,河南洛阳的两则旅游新闻便是最好的例子。栾川老君山凭借优美的风景和一
定的道家文化内涵,以“一元午餐”助推,自然是游客交口称赞;而反观“二程”文化园,
虽然门票仅收费一元,却因缺少真的历史文化,依然游客稀少。可见,惟以文化内涵为絮,
方能织就锦绣景区之衣。
注重文化内涵的发展,才能在优胜劣汰的时代背景下抢占制高点。
文化的发展绝非拓展几块地、多盖几座庙,而是需要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因地制宜,找
出适合的文化普及方法。对于景区而言,游客来此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欣赏风景,更是想了解
这个地区的人文特点,所以景区不仅要让游客感受到本地人的好客热情,还要展现区域特色,
开设人文景观,提供导游解说等服务项目。只有景区走心,游客才会体会到景区的用心,如
此,方能换得文化发展的百年大计。
积极创新风尚引领新手段,才能在千篇一律中闪出亮点。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此言不假,但遍地都是金子时,石头似乎更加不同,就像此番
老君山的成功,在大家的称赞中,定少不了“一元午餐”的话题。老君山景区用了不同的方
式,得到了“收入不降反升”的效果,便证实了唯靠创新才有突破之说。以文化为基,辅以
创新元素,只会是锦绣添花;若无文化基底,再好的营销方式也不过是画蛇添足罢了。
纵文化之苇,航时代巨帆,才能在变化之中稳步前行。
在竞速的时代背景下,各大景区也应当顺应时代走向,与时俱进,不骄不躁,稳步前行,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故步自封绝不是明智之举,抱残守缺也不该是我们对待文化的态度,只
有尽早摸索出一条极具特色的道路,文化内涵的里絮才能显现出来。“天空虽不曾留下鸟的
痕迹,但我已飞过”,只是淘汰者的自慰而已,景区应秉持着桑地亚哥式的信念才能打造出
自己的一块天堂。
惟以文化内涵为絮,方能织就锦绣景区之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垂景区;今我来思,
文化内涵艳其中:只愿曾经沧海难为水,文化艳景破晓云!
- 24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
限制性
1.立意限制。这是一道时事热点加多则材料比较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写作时应“根
据材料”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不要游离于材料之外。
2.内容限制。题目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两则材料为对立型材料,综合比较不
难发现,把握好历史文化内涵与宣传营销方式,才能获得游客的青睐,促进景区的发展。所
以,考生写作时要围绕“真的历史文化”与宣传营销的关系展开,若笼统谈传统文化或营销
手段或自然美,则为偏离题意。
3.材料强调伊川县“二程”文化园游客稀少的原因是“缺少真的历史文化,而且对‘二程’
宣传不到位”,这里一方面谈文化设施,一方面谈文化宣传,所以考生在写作中应侧重文化
而非营销手段,在谈宣传营销时必须注意材料的文化指向。
4.文体限制。“对此,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文体指向应为议论
文。
开放性
1.考生可以自选角度。“对此,你怎么看?”考生可从“真正的历史文化”着手,分析栾川
老君山和伊川二程文化园的不同;也可从一元套餐和一元门票的宣传营销方式着手;也可从
游客或景区的立场着手。这三个角度又能辐射出许多立意,这就给考生审题立意提供了一定
的自由度。但不管从哪个角度入手,都必须能够“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
2.联想思考是自由的。在论证过程中,考生运用素材是自由的。比如,考生可从“真的历史
文化”角度思考,联系八达岭长城、西安秦始皇兵马俑、甘肃敦煌、河南少林寺、北京颐和
园、江西龙虎山等风景名胜因承载“真的历史文化”,吸引很多游客跋山涉水去游览。还可
以思考旅游景区为了生存和发展,应该如何更好地宣传和营销。景区吸引游客的关键是自然
美景与文化,而非创建与文化无关的娱乐设施及拓展训练营。这样分析之后,对于旅游景区
该如何开发、宣传、营销,就有很多可写之处了。
审题:本题目为多材料比较类任务驱动型作文。栾川老君山和伊川县“二程”文化园都采用
“一元”营销策略,但为何一个门庭若市,另一个却门前冷落?材料给出的原因是:栾川老
君山自然风景美,有文化内涵,服务贴心,会营销。而伊川“二程”文化园,缺少真的历史
文化,而且对“二程”宣传不到位。考生在此基础上联想思考、分析阐释即可。从思维层面,
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价值观层面,引导考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培
- 25 -
养文化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
本题审题难度并不大,但在论证过程中,需要考生展示一定的文化积淀,并对材料进行深度
思考。
参考立意:
1.景区发展,营销和文化缺一不可。
2.文化为经,营销为纬,织锦绣景区之衣。
3.景区需营销,更需“真的历史文化”。
4.酒香也怕巷子深。
5.花“香”蝶自来。
结构层次:本篇中心突出,文质兼美,题目直接表明中心论点,即景区要重点打造文化内涵,
方能织就锦绣之衣。开篇以为人交友应重在“不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类比景区亦如是。
接着分析两则材料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进而得出自己的观点。正文以三个不同的侧面阐述
景区未来发展之道:注重文化内涵发展,抢占制高点;积极创新引领新手段,亮出闪光点;
纵文化之苇,与时俱进,才能在变化中稳步前行。最后扣题回应:只愿曾经沧海难为水,文
化艳景破晓云。全文文脉清晰,观点明确,若能在具体阐述中做到拓展延伸就更好了。
参考素材:
让营销策略与文化内涵齐飞
栾川县老君山凭借“一元午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备受好评;而距之不远的伊川“二程”
文化园则遭到冷落。
同样是文化圣地,为何得到差别如此大的“待遇”?原因就在于老君山的营销策略更具个性
化,文化内涵得到了更好地挖掘。独到的营销策略能助推企业抓住消费者的心,抢占市场先
机。
企业发展需要战略,战场上兵戎相见亦需要策略,旅游市场的发展也需要营销策略。小米手
机的“饥饿营销”策略,使其销量激增;华为手机定位高端品质,抢占欧洲市场……立足于
自身的经营策略让这些企业的经营如日中天。战场上三十六计、兵不厌诈也都是策略,老君
山景区正是借助了“一元午餐”的营销策略“俘获”了游客的心。而孔庙故里则借助文化氛
围,宣传国家文人寻根的文化传统,借以开拓旅游市场。由此可见,良好的营销策略是旅游
市场得到广泛认可的重要因素,但仅仅靠营销手段是难以长足发展的。唯有厚重文化内涵才
能真正得到游客的认可。
文化是人文旅游景观的内在支柱,唯有深刻发掘文化内涵,才能让游人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
- 26 -
的文化,才能更好地让游人驻足参观。洛阳白马寺以其厚重的佛教文化景观和内容深深地吸
引了游客,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以其精湛的技艺让游人留恋忘返,孔夫子庙因为其厚重的文化
底蕴引来无数游人前来祭拜。有了文化内涵,才能屹立于旅游行业的潮头;有了文化内涵,
旅游景观的吸引力才不会消退。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让景区收入倍增,也让文化得以传播。
如今,有不少地区争夺名人出生地、名人故里,想以此为契机发展旅游业,但我们更应看到,
不少景区只将推动低廉的票价作为策略以吸引游客,而对文化内容缺少大力的宣传,因而造
成了景区不景气,缺少足够吸引力的结果。
旅游景区要么给人带来优美景色,要么给人以文化熏陶,如此才能体现景区意义。
对于人文景区而言,要让营销策略与文化内涵齐飞,才能给游人带来更非凡的感受!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
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
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
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
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
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
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
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
空间。
- 27 -
相关文档
-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1-06-0614页
- 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2019-2020学年2021-06-0612页
- 【语文】广东省韶关市2019-2020学2021-06-0612页
- 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2019-2022021-06-0626页
-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2019-2022021-06-0611页
- 2018-2019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1-06-0619页
-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第二中学2019-22021-06-0620页
- 山西省大同市大同一中2021届高三上2021-06-0617页
-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2021-06-069页
-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2021-06-0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