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00 KB
  • 2021-06-06 发布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民族生活在东亚这个广袤的土地上,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地缘政治治理关系没有完全摆脱血缘家族关系的影响,社会结构呈现出一种家国同构的模式,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扩大,家更是“天下”这个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中,产生了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政治思想。中国人就是在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里生活过来的,重视血缘亲情和家庭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和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旨在强调家庭对于国家治理、天下兴亡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我们的生活共同体。家是人的出生之地,是人的生活依托和物质家园。我们需要父母亲人的供养,才能完成生理成长、学业发展,才能成家立业。不仅如此,家还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如果我们缺乏一种家园感,我们的魂就无处栖息安顿,而难以安身立命。有父母才有家,这就是无数中国人过年时都要不远万里回家省亲的原因。‎ 德育是家庭的重要功能。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都是母教的光辉典范。‎ 良好家风还是人生吉祥、幸福的保障,是社会文明的基础。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 15 -‎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共同生活中,经过培育并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风气、风尚。家风对人的道德、人格的成长确实是通过无形的“熏育”,即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对人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在家人和睦、夫妻恩爱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往往大多具有健全的人格与心理,也有较强的爱的能力。而在一个天天充满暴力、冷战的家庭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其人格与心理很难不受负面影响。又比如,少年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模仿。因此,家长每天在干什么,孩子就会模仿。如家长天天都在看书学习,就容易培养起孩子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而家长天天打麻将却要孩子去学习,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摘编自肖群忠《家教家风与立德树人》)‎ ‎1.下列对中华民族所形成的独特的社会结构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正是在这种社会结构中产生了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政治思想。‎ B.这种社会结构的特点是,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扩大,呈现出一种家国同构的模式。‎ C.在这种社会结构中,家是基础,“天下之本在家”,全天下即全世界都是这样。‎ D.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是为了强调家庭是人的物质和精神家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的论述由三部分构成:由中华民族社会结构特点,到家庭是精神家园,再到良好家风的重要作用逐层深入。‎ B.文章第一段首先说明中华民族社会的家国同构特点,是为了表明家庭对于国家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二段阐述家庭不仅是人的物质家园更是精神家园,是为下文阐述家庭的德育功能做准备。‎ D.文中所举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等事例,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典型例证。‎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重视血缘亲情和家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和价值观,与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有密切关系。‎ - 15 -‎ B每年春节,无数中国人都要不远万里、不辞辛苦赶回故乡,是为了回到作为精神家园的家。‎ C.少年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模仿,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身教,做孩子的榜样。‎ D成为什么样的人,跟他的家教有密切关系。如果一个人出了问题,就说明他的家教有问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 材料一 ‎ 一些电商平台会利用满减、红包、优惠券等活动,通过“先涨价再促销”的方式,以假折扣误导消费者。某些网店经营者为吸引消费者,不惜在商品标题或宣传页面中夸大甚至虚构部分产品功效或性能。许多商家以次充好,混搭销售劣质商品。还有许多商家把钱花在“刷单”上,很多消费者容易被虚增的部分好评或销量蒙蔽。网购不仅要看商品评价和成交量,还要注意销量突增或突减现象。不少网店经营者断章取义,利用声明、规则、通知等形式“秒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且常常利用合同约定,使用技术手段强行搭售,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一些“网络专供款”不仅质量参差不齐,售后待遇也大相径庭,售后维权的成本较高、周期较长,这种既费时又费钱的等待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煎熬。部分不良商家针对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消费层次等特征,定向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容易导致订同样的酒店、买同样的服务,苹果手机用户比安卓手机用户贵;同样的打车起点和终点,不同用户价格也不一样。‎ ‎(摘编自《市监督管理局发布消费警示:网购的八大“陷阱“》,《盐阜大众报》2019.03.15)‎ 材料二:‎ 不再“单纯”‎ - 15 -‎ 的微信朋友圈已发展为网络营销的一种常见方式和渠道,由此衍生出的购物纠纷事件也频频发生。微信属于社交媒体,通过微信朋友圈购物,卖家很分散,而且没有一个像阿里或其他电商这样的专业电商平台来规范买家和卖家的关系,没有对卖家资质的审核、验证以及信用评价,导致微信朋友圈的卖家质量和信用良莠不齐。从平台的角度来讲,作为社交平台,微信上很多信息都很私密,平台基于对用户隐私权的尊重,不能监控人们的日常通信,所以发在朋友圈的广告以及微信交易确实很难监管。‎ 据统计,2018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1.6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5%。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在激发市场经济活力、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诸多消费纠纷——2018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网络购物投诉168.2万件,同比增长高达126.2%,虚假广告、假冒伪劣、质量不合格、经营者拒不履行合同约定等成为投诉的主要问题。‎ ‎(摘编自《微信“朋友圈”渐成“商业圈”网购还有多少痛点待解》,《光明日报》2019.04.22)‎ 材料三:‎ 针对网购行业的种种乱象,2019年1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明确了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义务,同时还强化了经营者的举证责任,这无疑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也再次表明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无论是线上网店还是线下门店,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不能突破合规的基本框架。‎ 无论是电子商务法对商家行为的规范,还是平台经营者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本质上都是对整个电子商务行业规则的重塑。当然,从缺少规则、野蛮生长向透明化、规范化过渡,可能会伴有转型阵痛,但从长远看,只有电子商务经营者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来参与市场竞争,履行自身义务,整个电商行业才能走上更加健康的发展轨道。‎ 要真正让网购环境清朗,必须构建起买卖双方和监管者共同发力的消费环境。盼望随着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不断落实、监管部门的重拳整治、网购平台的自我净化以及消费者维权意愿的不断提升,未来的网购商品不仅能让人们买得放心,而且用得舒心。‎ ‎(摘自《对网购乱象不能“自认倒霉”》,《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05.01)‎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微信购物不同于专业的电商平台购物,卖家的资质审核、验证等难以进行,因而卖家的信用难保证。‎ B.电商平台的满减、优惠券等促销手段都存在着假折扣,还有夸大其词的宣传,购物时应多比较甄别。‎ C. 政府相关部门出重拳、立法规,主要目的是告诉人们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其经营活动要符合规则。‎ - 15 -‎ D. 当前电子商务仍处于野蛮生长期,从长远看,只要制定法律法规去约束电商,对电商平台就有益处。‎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些“网络专供款”商品品质较差,其售后服务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消费者维权成本较高、周期较长。 ‎ B. 网络平台上,商品评价和交易量是购物参考依据,但如果某商品销售量突增突减则是商家在“刷单”。‎ C. 我国网络购物市场增长迅猛,但实际上也存在诸多痛点,由网购引发的消费纠纷成倍增长,问题突出。‎ D. 只有构建起买卖双方和监管者共同发力的消费环境,才可能有真正清朗的购物环境、舒心的购物体验。‎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规范网络购物市场的措施。(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百年震柳 梁衡 ‎①地震能摧毁一座山,却不能折断一株柳。‎ ‎②约在百年前,1920年12月16日晚8时,在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震级8.5,裂度12,死27万人,震波绕地球三圈,余震三年不绝,史称环球大地震。这远远大于后来我国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③海原大地震实是地球的印度洋版块与太平洋版块相互挤压所致,与近年来的汶川大地震同出一因。有案可查,1982年国家地震局曾在当地开深槽验土,探得6千年来,在海原地区这两个版块就有6次因较劲失手而引发地震。第六次即海原大地震。这次地震,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 ‎④‎ - 15 -‎ 为了寻找这棵树,从县城出发,车子在大山的肚子里翻上翻下,左拐右折,沿途几乎没有看到人家。可想百年之前,这里更是怎样的荒凉寂寞。正当我心头一片落寞之时,身下的沟里闪出一团翠绿,车头一折,拐入谷底。行到路尽之处,眼前的一棵大柳树挡住了去路。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它身高膀阔,蹲在那里足有一座小楼那么大。枝叶茂盛繁密,纵横交错,遮住了半道山沟。难怪我们在山顶上时就看见这里有一团绿云。欲问百年事,深山访古柳。但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两个半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的树龄已经有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活了100年。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一根木头的断开如果是用锯子来锯,无论横、竖、斜,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但是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个难忘的岁月。我稍一闭目,还能听到雷鸣电闪,山摇地动。‎ ‎⑤柳树这种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水边。所以柳树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征。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它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它有极强的适应性,适于各种水土、气候,也能适应突如其来的灾难。美哉大柳,在人如女,至坚至柔;伟哉大柳,在地如水,无处不有。唯我大柳,大难不死,百代千秋。‎ ‎⑥‎ - 15 -‎ 我想,那海原大地震,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27万人的生命,为什么单单留下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这株灾后之柳以过来人的身份向我们宣示:战胜灾难唯有坚守。一百年了,它站在这里,敞开胸怀,袒露着伤痕;又举起双臂,摇动青枝。它在说:活着多么美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扼杀生命。‎ ‎⑦我出了沟口翻上山头,再回望那株百年震柳,已看不清它那被裂为两半的树身,只见一团浓浓的绿云。一百年前,在这里地震撕裂了一棵树;一百年后,这棵树化作一团绿色的云,缝合了地缝,抚平了地球的伤口。我知道县里已经建了地震博物馆,有文字,有图片,但是最生动的,莫如就在这里建一座“震柳人文森林公园”,再种它一沟的新柳。老树犹在,雄风不减。绿满天涯,长风浩荡。这不只是一幅风景的画图,更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一本历史教科书。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③段巧妙使用动词和比喻修辞,形象再现海原大地震情形,把大地震横摧一切的气势写了出来,反衬了震柳的顽强的意志。‎ B.文章第⑤段采用叙述、说明、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抓住柳树柔弱又刚强、适应性强等特征,对柳树进行了热情的赞美。‎ C.文章写地震撕裂了一棵树,可是这棵树却化作一团绿色的云,抚平了地球的伤口,暗示了地震给人带来的伤痛已被抚平。‎ D.文章开篇采用衬托的方法介绍海原大地震,把这场地震与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比较,便于读者更形象地认识事物的特征。‎ ‎8. 请从表达技巧方面赏析文章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6分)‎ ‎9. “百年震柳”有怎样的深刻意蕴?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 (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吴表臣,字正仲,永嘉人。登大观三年进士第,擢通州司理。陈罐谪居郡中,一见而器之。盛章者,朱劭①党也,尝欲市婢。有武臣先取之,章诬以罪,系狱。表臣方鞫②之,郡将曰:“知有盛待制乎?”表臣佯若不知者,卒直其事。累官监察御史。‎ 帝方向儒术,表臣乞选讲官以裨圣德,且于古今成败,边防利害,详熟讲究。由是诏开经筵。迩臣有请用蔡京③之党者,侍御史沈与求乞明指其人,显行黜责,执政不悦,夺其言职。表臣争曰:“台谏为天子耳目,所以防壅蔽,若咎其切直而黜之,非国家福也。请还与求以开言路。”‎ - 15 -‎ 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曰善恶著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不屈者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于是陈敏等十数人浸以录用。久之,以病请补外,以直秘阁知信州。‎ 宰相拟表臣为检正,帝日:“朕将自用之。”遂除左司谏。给事中胡安国以论事不合罢,表臣上疏留之。除提点浙西刑狱,召为秘书少监,同修《哲宗实录》。帝如建康,诏表臣兼留司参议官,除中书舍人、给事中、兵部侍郎。建、崇二国公就外傅,兼翊善。帝曰:“二国公诵习甚进,卿力也。”徙礼部侍郎,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时秦桧欲使使金议地界,指政事堂曰:“归来可坐此。”表臣不答。又以议大礼忤意,罢去。‎ 俄起知婺州。会大水,发常平米振贷之,然后以闻,郡人德之。课最,除敷文阁待制。三岁,请祠。进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家居数年,卒,年六十七。‎ 表臣晚号湛然居士,自奉无异布衣时,乡论推其清约。‎ ‎(选自《宋史•吴表臣传》.有删改)‎ ‎【注】①朱劭:权臣。下文的“盛待制”指盛章。②鞫(ju):审问。③蔡京:北宋权相,奸臣。‎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曰/善恶著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不屈者/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 B.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曰/善恶著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不屈者/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 C.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曰/善恶著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不屈者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 D.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曰/善恶著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不屈者/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朕,文中为皇帝自称。“朕”原为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B.号:别号,指人名字以外的称号,一般是长辈起的。如欧阳修号醉翁。‎ C.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以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务,长官为兵部尚书。‎ D.宰相:文中是古代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 - 15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表臣正直敢言。有人想任用奸臣蔡京的党徒,沈与求表示异议,惹怒当权者,沈被夺官,吴表臣则请求恢复沈的官职以开拓言路。‎ B.吴表臣深得皇帝赏识。他请求选用讲官,皇帝下令开办讲席;他多次被皇帝任命为重要官职;他对建、崇两位国公的读书进步有功,被皇帝称赞。‎ C.吴表臣公平公正。吴表臣在通州任职时,有个叫盛章的因事与一武官发生矛盾,吴表臣不顾他人劝说,审问盛章,最终公正处理了此事。‎ D.吴表臣淡泊名利。秦桧打算让他出使金国商议边界的事,并表示回来后可以升官,他没有答应;他退休后过着清淡简约的生活。‎ ‎13.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台谏为天子耳目,所以防壅蔽,若咎其切直而黜之,非国家福也。(5分)‎ ‎(2)会大水,发常平米振贷之,然后以闻,郡人德之。(5分)‎ ‎(二)阅读下面诗词,完成14~15题。(9分)‎ 过陈琳①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②埋没藏春草,铜雀③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①陈琳:建安七子,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为袁绍效力;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曹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②石麟:陵墓前的石雕的麒麟。③铜雀:指铜雀台,远在邺都,曹操所建。‎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自谓生不逢时,颔联中“应”字不单有自负自信,还有世无知音的自伤和愤慨之情;“怜”写出自己与陈琳同命相怜的感伤之情。‎ B.首联对陈琳充满仰慕又饱含诗人的感慨,说自己昔日曾在史书上拜读过陈琳的文章,今天在漂泊的生活中又正好经过陈琳的坟墓。‎ C.颔联中“识”含有真正了解、相知的意思,蕴含着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又有人才之间的惺惺相惜、异代同心。‎ D.全诗贯穿着诗人和陈琳这样的人才在不同时代有不同际遇的对比,即霸才无主和霸才有主的对比,青史垂名和书剑飘零的对比。‎ - 15 -‎ ‎15.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颈联。(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2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勾画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后,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3)《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刘禅如果能跟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商量宫中大小事情,然后实施,可以达到的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 ,________ 。”‎ ‎(5)《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 鼓励不是不切实际的_________,而是从精神上( )。一言以蔽之,鼓励是一种精神上的援助。鼓励的力量,在受鼓励者处于困境时最易显现,一番鼓励使某个人从挫折中振奋,坚定地走向既定目标,并最终取得成功,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_________。越王勾践兵败之后,被吴军围困于会稽山,他望着身边仅存的五千余名__________,不禁灰心绝望。大臣文种闻言,对他说:“商汤王曾被拘留于夏台,周文王曾被囚禁于羑里,齐桓公曾经逃奔吕国,最后他们都能成王称霸,陛下何必如此灰心!”文种一番话使勾践振作起来,卧薪尝胆,发奋图强,最终灭了吴国。倘若当时文种等人都跟着他_________,勾践说不定会拔剑自刎,而越国恐怕也要随之灭亡。鼓励所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而鼓励者的付出却是微小的,或许只是寥寥数语,或许只是几行文字。人在处于困境之时,对于一丁点精神上或是物质上的援助,记忆都是无比深刻的。鼓励既然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所以当亲友或熟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请切勿吝啬自己的言辞。‎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15 -‎ A.怂恿 数不胜数 残兵败将 唉声叹气 B.怂恿 不胜枚举 散兵游勇 长嘘短叹 C.教唆 不胜枚举 残兵败将 长嘘短叹 D.教唆 数不胜数 散兵游勇 唉声叹气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既然鼓励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因此当亲友或熟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请切勿吝啬自己的言辞 B.因为鼓励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所以当亲友或熟人遇到困难时,请我们切勿吝啬自己的言辞。‎ C.鼓励既然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所以当亲友或熟人遇到困难时,请我们切勿吝啬自己的言辞。‎ D.鼓励因为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所以当亲友或熟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请切勿吝啬自己的言辞。‎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将希望给予进取者,将决心给予犹豫者,将果敢给予彷徨者,将自信给予灰心者 B.将自信给予进取者,将果敢给予犹豫者,将决心给予彷徨者,将希望给予灰心者 C.给进取者以自信,给犹豫者以果敢,给彷徨者以决心,给灰心者以希望 D.给进取者以希望,给犹豫者以决心,给彷徨者以果敢,给灰心者以自信 ‎20.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5分)‎ ‎2019年4月21-28日,国际乒联第5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赛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的许昕/刘诗雯在混双决赛中夺得首金,马龙/王楚钦夺得男双冠军,刘诗雯夺得女单冠军,马龙夺得男单冠军,王曼昱/孙颖莎夺得女双冠军。中国队包揽了本届世乒赛的全部5枚金牌,取得全面胜利。其中的男单决赛,马龙以4比1的比分战胜瑞典球员法尔克,实现了世乒赛男单三连冠的伟业,成为继庄则栋之后50多年来首位在世乒赛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四、作文 一个佛陀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好长一段路,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佛陀。最后,佛陀转身问那人:“‎ - 15 -‎ 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佛陀笑着说:“没错。那如果我不接受你的谩骂呢?”那人哑口无言,羞愧地走了。‎ 上述材料会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请在全面理解材料基础上,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800字。‎ 答案 ‎1.B.(A:原文是“在这样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中,产生了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政治思想”。C:“全天下即全世界都是这样”属于曲解文意。D:曲解文意。根据原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 - 15 -‎ ‎,旨在强调家庭对于国家治理、天下兴亡的重要作用。)‎ ‎2.A.(中间论述的主要是是家庭的德育功能,而不是“家庭是精神家园”。)‎ ‎3.C.(C:绝对化了。)‎ ‎4. A .B“都”扩大范围。C“主要目的”错,是为消费者维权提供法律依据D太绝对,还需电商遵循法规 ‎5.B 太绝对。‎ ‎ 6.(6分)‎ ‎ ①政府部门:完善法律法规并执行好监管职责。②电商:严格自律,合法经营(或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参与竞争,履行义务)。 ③消费者:强化维权意识,注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每条2分)‎ ‎7(3分)A(D、“便于读者更形象地认识事物的特征”不对,这里是平实的说明,没有形象的表达效果;B、“叙述”错,这里没有采用叙述的方法C、“暗示了地震给人带来的伤痛已被抚平”错误,这里主要体现的是柳树的顽强的生命力和给人生机勃勃之感)‎ ‎8.共(6分)①运用比喻、对比、拟人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塑造了震柳这一形象②行文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增强了气势,有力地揭示了百年震柳的艰难的生命历程,更有感染力③结构上,照应全文,为后文突出震柳的精神品质做铺垫。(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9.(6分)‎ ‎①“百年震柳”是灾难的见证者,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②“百年震柳”承受了巨大灾难,历经百年后,顽强地活了下来,它是顽强生命力的象征③“百年震柳”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至柔至坚,适应性强,能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④“百年震柳”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它让人从灾难、痛苦中挣脱出来,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动力,它告诉我们:战胜灾难唯有坚守,活着多么美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可以扼杀生命的。‎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学生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10.D(3分)‎ ‎11.B(3分)‎ ‎12.C(3分)‎ ‎13.(1)台谏官是天子的耳目,是用来防止堵塞蒙蔽的,如果怪罪台谏官正直就罢免他,不是国家的福分。(5分)‎ ‎(2)碰上发大水,(吴表臣)打开常平仓用仓米救济百姓,然后把事情上报,郡中百姓感激他。(5分)‎ 本题要准确翻译以下内容:(1)所以:用来……的;壅蔽:堵塞蒙蔽;咎:怪罪;黜:罢免。(2)会:碰上,恰逢;发:打开;振贷:救济;德:感激。‎ 参考译文:‎ 吴表臣,字正仲,永嘉人。考中大观三年进士,提拔为通州司理。陈罐被贬住在当地,一见面就器重他。有个叫盛章的人,是朱劭的同党,曾想买一名女仆,有个武官先得到该女仆,盛章诬陷武官罪名,武官被关进监狱。‎ 吴表臣正好审理这个案子。郡中武将说:“知道有个叫盛待制的吗?”吴表臣假装不知道。最终平反了这件事。多次做官做到监察御史。‎ - 15 -‎ 皇帝正向往儒家学说,吴表臣请求挑选讲官来补益皇帝的道德,而且对古今的成功和失败,边防上的利和害。详细研讨探究。从此朝廷下诏开办经学讲席。近臣有人请求任用蔡京的党徒.侍御史沈与求请求明确指出这个人来,公开进行眨斥谴责,当权的人不高兴,剥夺了沈与求的言官职责。吴表臣抗争说:“台谏官是天子的耳目,是用来防止堵塞蒙蔽的,如果怪罪台谏官急切正直就罢免他,不是国家的福分。请恢复沈与求的官职来开拓进言之路。”‎ 当时防备秋天可能发生战事,讨论选择守边防的人,忧虑缺乏将才。吴表臣说:“好坏分明。那么天下的人都知道叛逆和顺从的道理。现在选取忠义不屈服的人,越级提拔使用,岂止是可以鼓励保卫边疆,策划谋略方面也可以依靠。”于是陈敏等十几人逐渐被任用。过了很久。因病请求调往地方任职,凭着直秘阁的身份担任信州知州。‎ 宰相打算让吴表臣担任检正,皇帝说:“我自己将要任用他。”于是授任左司谏。给事中胡安国因议论事情意见不同被罢免,昊表臣上奏挽留他。授任提点浙西刑狱,召入朝廷担任秘书少监,并修撰《哲宗实录》。皇帝到达建康,下诏任命吴表臣兼任留司参议官,授任中书舍人、给事中、兵部侍郎。建、崇两位国公要外出跟从老师学习,昊表臣又兼任翊善。皇帝说:“两位国公读书很有进步,是您的功劳。”调任礼部侍郎,升任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当时秦桧想派吴表臣出使金国谈判边界问题,秦桧指着政事堂说:“回来就可以坐到这里。”吴表臣不回答。又因议论大礼的事违背了圣意。罢官离去。‎ 不久起用为婺州知州。碰上发大水,(吴表臣)打开常平仓用仓米救济百姓,然后把事情上报,郡中百姓感激他。考核政绩评为最优,授任敷文阁待制。过了三年,请求领祠禄,进升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在家住了几年,去世.享年六十七岁。‎ 吴表臣晚自号湛然居士,日常生活和没有做官时没有两样,乡里人评论推崇吴表臣清淡简约。14. ‎ ‎【答案】A【解析】“怜”并不是“写出自己与陈琳同命相怜的感伤之情”,而是“欣羡”的意思,是对陈琳的际遇特别欣羡,流露了生不逢时的深沉感慨。‎ ‎15. ‎ ‎①年深日久,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中,更显出古坟的荒凉寥落。想象到远在邺都的铜雀台,想必也只剩下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了。‎ ‎②先寄托自己对前贤的追思缅怀,也暗示当代不重才士,任凭才人的坟墓荒废。再表达对曹操这样一位重视贤才的明主的追思,也是对那个重才的时代的追恋。‎ ‎③颈联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 ‎16.1.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4.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7.A.教唆是让人做坏事,与语境不合;散兵游勇强调“散”,即被击溃、失去组织,此处与语境不合。‎ ‎18.B CD两项语序不当,“鼓励”应该放到“既然”“因为”之后;A项,“我们”应放到“请”之后。‎ ‎19.C从语义角度,进取者更需要自信、灰心者更需要希望,故排出AD;从与上文连贯角度,排除B。‎ ‎20 2019年4月21-28日;第55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包揽5枚金牌;马龙成为50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这是一道新闻消息概括压缩类试题,新闻属叙事类文体,可以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 - 15 -‎ ‎(要注意字数限制)的格式组织语言即可。本则新闻共4句话,首句是导语,介绍的新闻的主要内容,即:2019年4月21-28日(时间),第55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人物对象+事件)。第二句分别介绍了赛事取得的成绩,没有主次;第三句由“包揽、全部、取得全面胜利”等词可知强调中国队包揽5枚金牌(结果);第四句在最后单独介绍男单马龙的成绩,强调了此次赛事的其中一个关键信息:马龙成为50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结果)。‎ 作文角度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同样一个人,在别人眼里有各种不同的印象。生活中,面对形形色色的人,难免会遇到不喜欢自己的,最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如果我们像佛陀那样保持心灵的健康,选择拒绝,我们又怎会受影响呢? 如果我们一味地在乎别人的想法或说法就会失去自主权。‎ 角度二: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与人交往如同一面明镜,它将你对待他的态度如实反射到你身上。路人不喜欢佛陀,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佛陀,最后自取其辱。倘若路人能够以礼待佛陀,慢慢发掘他人身上的优点,那么他人就会心存感激之心,回报自己的也将是他人的尊重。‎ 角度三:做人要机智。现实社会中,有些人的污蔑、讥讽,会令你一腔怒火。如果你失去理智,用过激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那只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罢了,真正受害的还是你自己。佛陀在面对不喜欢自己的人的污蔑时,并没有不经思考地去与路人争吵,而是运用自己的了智慧,巧妙地化解了矛盾。‎ 角度四:学会拒绝(或正确看待)。“礼物”人人都曾收到过,那些恶意的“礼物”,我们应该学会去拒绝。面对外界不正确的议论、批评,我们也要正确看待,不能偏激也不能让虚荣蒙蔽双眼。正确地看待了,心情也就澄澈了。就像佛陀面对路入的污蔑,只把它像拒绝礼物一样还给别人,这就是佛陀的过人之处。‎ 角度五:说话的艺术,为人处世的技巧。好的语言能够给人以享受,带来快感;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常常会使人陷于不利地位。演说家能够通过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念;商人能用犀利的语言为自己击败对手;律师能够用理论维护辩护人的利益。佛陀面对出言不逊的人是用机智的语言回赠了他的污蔑,他利用说话的艺术,巧妙地解决了自已的尴尬处境。‎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