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50 KB
  • 2021-06-06 发布

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1)语文试卷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妈妈手上的花瓶 苏丽梅 高考成绩揭晓了。‎ 男孩垂头丧气地走进家门,母亲正擦拭桌子,看到男孩脸上阴暗的表情,母亲把抹布扔一边,搭着男孩的肩走进屋,示意男孩在沙发上坐下。母亲小心翼翼地问道:“成绩怎么样?”‎ ‎“妈,我没考上,我……”男孩话没说完,眼泪却从眼眶里涌了出来,滴落在沙发上。‎ ‎“没事没事,没考上就没考上,咱明年再读一年,啊?”母亲说。‎ ‎“我不想复习了妈,太艰辛了,我觉得自己不是考学的料。”‎ ‎“不急着做决定,假期还长呢。”‎ 第二天,母亲上班之前,敲开了男孩房间的门。母亲对男孩嘱咐道:“孩子,妈妈上班去了,锅里有豆浆,冰箱里有蛋糕,你待会起来吃。”男孩“嗯”了一声,转身又睡了过去。‎ 母亲下班时,男孩的脸色更加阴郁:“妈,他们都考上了”‎ ‎“考上就考上,没事的”母亲知道,他们是指男孩一块玩的伙伴们——强强和巍巍。平时,三人一起上学,一起打球,还相约考取同一所大学。如今,他的伙伴们同时考上了,只有他没考上。母亲知道这消息对儿子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劝慰未必有用,只是用力按了按儿子的胳膊。‎ 第三天中午,母亲下班回来,放下包就直接来到厨房准备做饭,一眼瞥见锅里的早点,原封未动。母亲看了,心咯瞪了一下,她推开男孩的房间门,里面根本没人。‎ 母亲告诫自己不能慌,她拿起手机给男孩打电话,电话没有人接;她又打电话给孩子外地的父亲,他也没有收到孩子的信息;于是她一边给强强、巍巍打电话,一边决定自己出去找一找孩子。同学们也没有男孩的消息,但是给她提供了几个男孩可能去的地址。‎ 母亲稳下心神决定先去篮球场,她在篮球场里转了一圈,并没有找到男孩,又继续去网吧寻找,几个小时后,她在网吧里找到了正在打游戏的儿子。‎ 男孩已经累得头晕眼花,一眼看到母亲,先是低下了头,嗫嚅道:“妈,你下午没上班?”‎ ‎“我这两天调休,正好陪你散散心,明天我带你去个地方”‎ 男孩“嗯”了一声,带着不安和好奇跟着母亲回家了。‎ 转过天来,母亲带男孩来到一家“陶陶吧”,男孩从没来过这种地方,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人专注地做陶瓷,那个老板模样的人似乎在等待他们,径直带他们来到一架机器前,顺手拿给男孩一块泥巴,说:“会捏泥吗,小伙子?”男孩平时很擅长做手工的,他轻视地笑了一下,用劲捏了捏泥巴,可泥巴瞬间粘在了他手上,他放松了手劲轻轻揉搓,却也不起什么作用。母亲似乎也不在行,建议儿子说:“不然把泥巴放在板上揉?”她看出男孩有些小恼火,微笑着按了一下他的手臂。‎ 男孩沉下心来了,他琢磨出来捏泥力道是个关键,几番捣鼓,终于把泥巴捏得可以拉坯了。‎ 老板问他想做什么,他脱口说想做一个花瓶送给妈妈,母亲有些吃惊脸也有些红,老板开始示范:先把一块泥巴固定在转盘中心,然后打开电闸使转盘转动,在这同时耐心细致地塑造花瓶的雏形。男孩这次不敢掉以轻心,仔细观摩着老板的动作……‎ 制作要领了然于心之后,男孩自信地把双手固定在转盘边沿,双手放在泥巴表面,轻轻往上提,转盘转起来了,母亲紧张地看着,感觉花瓶的雏形已经出现了,可就在这时,那团泥巴很不配合地飞了出去,落到了盘子里,功亏一篑。男孩儿泄气地甩了甩手,老板哈哈笑着说:“这没啥,小伙子,还没有哪个顾客是一次做成的呢!”男孩看到母亲沉静的笑容,又把双手放到转盘上。‎ 不知过了多久,当男孩把一个小巧的花瓶放到母亲面前时,母亲含着泪花喃喃地说:“谢谢儿子,你其实就是妈妈手中的花瓶。”‎ 从陶吧出来,男孩认真地看着母亲说:“妈,我明年再复读一年吧。”母亲晃了晃手里的花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介绍了故事的起因:高考成绩揭晓了。"男孩脸上阴暗的表情"这一神态描写,既暗示了他高考失利,也写出人物失望难过的心情。 B.和男孩一块玩的伙伴们考取了同一所大学更加重了男孩的烦恼,这一情节设置使得故事增加了起伏波澜,也进一步推动了男孩去网吧的情节发展。 C.小说中男孩是个典型的高考落榜生形象,他因为考试失利而沮丧,又因为去网吧宣泄让母亲担心而惭愧,最后在陶吧制陶的过程中找回了信心。 D.小说情节简单,内涵深刻,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进行了描写,并注重通过紧张的气氛和人物性格冲突营造矛后,表达鲜明主题,耐人寻味。 2.小说中的母亲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的结尾有怎样的效果?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境一词的提出在唐朝。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论文意》里有“夫作文章,但多立意”“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这里所说的“意”,同“情”结合,即情意。所说的“境”,即境界,即把感情色彩附着在景物上。“以境照之”,即在境界上产生诗意,就可创作了。托名王昌龄的《诗格》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这里的三境就是意境,只是把偏重于写山水的称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言志的称为意境。这里讲的物境,主要讲山水诗,要写出泉石云峰之美,这种美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诗人一定要处身于泉石云峰中,掌握了泉石云峰之美,看得透彻,了然于心,才能够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所谓物境,主要有两点:一要看到山水的“极丽绝秀”,即山水之美;二要“形似”,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因为写出了诗人心目中的山水之美,是形象和美的结合,所以构成物境。情境、意境同物境的分别,只是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把情意跟景物结合,就成了情境和意境了。其实这三者都是情景和境界的结合,情和意也往往结合着,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写山水里也往往有情意,所以这三境都是意境。‎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里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互相连接着,是无穷的,所以称为万象,只要在视听的范围里所接触到的,附着上感情色彩,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流连”指在欣赏景物时,不忍离去,这里就产生感情,给景物着上感情色彩,沉吟就在进入创作了。又说:“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图貌”是描绘形象,是写景;“与心”是表达情意,是抒情。这两者结合,就做到情景交融,构成意境了,即情意同境界结合了。“写气”是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也是为写境界用的。‎ ‎《人间词话》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这里提出境界出不出的问题,也就是哪些诗有境界,哪些诗没有境界。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这些是诗人的独特感受,写出了这种独特感受,不论是情景交融,诗人把他的感情色彩附着到景物上去也好,诗人写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也好,都是有意境的。‎ ‎(有删改)‎ ‎1.根据原文对意境的分析,下列各项中引用诗句不属于意境的一项是(   ) A."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诗句表现杜甫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丛菊两开"既描写菊花已经连续两年开放,又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的苦闷。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刻画了一个儒雅潇洒,镇定自若,极富军事指挥才能的周瑜形象。 C."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该句写李清照思念丈夫,夜不能寐的孤寂,"凉"既指天气凉爽,也指词人内心凄凉。 D."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诗句表达了陶渊明对官场的厌倦,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池鱼"用池中的鱼来比喻身处官场的诗人自己。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在介绍唐诗的诗论中谈及了"意境"这一概念,这里所说的"意"即情意;所说的"境",即境界。 B.王昌龄所作的《诗格》认为,诗歌可分为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C.刘勰认为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只要在视听范围中可接触到,附着上情感,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 D.无论是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色彩附着在景物上,还是在诗中写出景物本身具有的情态只要写出了诗人的独特感受,都是有意境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诗格》中提到的诗歌三境究其本质就是意境,因为三者都是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都是情景和境界的结合。 B.物境既要看到山水之美又要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把情意跟景物结合,就成了情境和意境了。 C.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提到的"写气""属采"是指描写手法和对象的问题,"写气"指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 D.《人间词话》举"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闹""弄"二字例子说明诗歌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独特感受,都是有意境的。‎ 二、文言文阅读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 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战国策•秦策二》:"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B.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面傲慢后面恭敬的表现。《战国策•燕策三》:"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C.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史记》:"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D.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史记•项羽本纪》:"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2)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三、诗歌鉴赏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浣溪沙 苏轼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当地曾发生严重春旱,他前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写了一组《浣溪沙》,这是第三首。络丝娘:指缲丝的女子。垂白:老人。捋青捣麨软饥肠:把没有成熟的青麦炒干后捣成粉末充饥。‎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描写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人的活动,既充满田园情趣,又富有生活气息。 B.上阕综合运用视觉、嗅觉和听觉描写,把雨后农村的景象写得有色有味有声。 C.下阕描写了谢雨途中遇到的一位农村老人,这位老人因久旱逢雨而喜悦醉酒。 D.这首词对农村风物人情的细致描写,隐藏着作者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 2.对比上阕和下阕,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不同?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暗寓摆脱官场束缚、回归自然、自由自在的诗句是: , 。‎ ‎(2)孟子在《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提出“ , ”即要承担重任必须磨练心志。‎ ‎(3)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 ‎ ‎ 五、语言表达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百度已死”固然__________,而争议的焦点恰恰在于,百度通过提供有选择的信息结果,达到向自家产品引流的商业目的,而且内容__________,甚至存在涉嫌侵权和虚假的信息,这无疑从根本上违背了其作为公共搜索引擎的初衷。‎ 无论如何,一个已达到垄断级别的搜索引擎,已经不是哪个企业的“私家花园”,而首先是互联网的公共平台。倘若以亲近远疏为规则,那么搜索引擎只会沦为牟利的私器。曾经的教训__________:当贴吧的公共空间标上“可售卖”的价码,当寻医问诊的页面布上广告陷阱,病友的家园变成骗子的“狩猎场”。这些悲剧一再警醒我们,谁掌握了信息入口,谁就要相应地担起责任,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共识。‎ 不可否认,对每一个搜索引擎而言,排名总有先后,结果总有页码。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考量、用怎样的思维加以布局。“按照优质内容排序”的承诺践行了吗?平台内容的把关义务尽到了吗?事实证明,那种只在乎企业利益不注重公共效益的做法,无异于__________、饮鸩止渴,不仅失去用户,而且触犯众怒。‎ 对于直接服务亿级用户的互联网平台,(    )。平台越大,责任越大。平台的公共性与资本的逐利性,似乎存在天然的冲突,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正是对企业最大的考验之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耸人听闻     良莠不齐     记忆犹新    ‎ ‎ 竭泽而渔 B.骇人听闻     良莠不齐     历历在目     釜底抽薪 C.骇人听闻     参差不齐     记忆犹新     釜底抽薪 D.耸人听闻     参差不齐     历历在目     竭泽而渔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思维进行布局、用怎样的方式加以考量。 B.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逻辑进行考量、用怎样的方式加以布局。 C.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逻辑进行布局、用怎样的标准加以考量。 D.但问题在于,究竟以怎样的标准进行考量、用怎样的逻辑加以布局。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公益性和公共性是第一属性 B.公共性和公益性是第一属性 C.公共性和盈利性是第一属性 D.盈利性和公共性是第一属性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 科技创新是探索真理、造福人类的事业,其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是探索自然奥秘,_________,都需心存敬畏、尊重规律。尤其是技术攻关,不能主观臆断,投机取巧,更不能抄袭造假。要想搞研发,必须有“只管耕耘,莫问收获”的心态和“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定力。_________,就容易急于求成,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对科技创新的客观规律,我们都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拔苗助长。如果总想立竿见影,今天投资明天出成果,只会助长浮躁的风气。总之,对于广大科技人员来说,_________,才能攻克难关、勇攀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六、翻译题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去入与非常也。‎ 七、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 A.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行李之往来 B.为之奈何     此诚危急 存亡之秋也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而伤长者之意 ‎2.下列各句中所涉及的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大王来何操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3.下列对加粗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刺秦王》)     宫殿的台阶下面。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台阶下面的人,请他们转达。 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     古代称人有时也直称其名。在古代,通常自称称名,称人称字,也不能一概而论。自称有时不称名,代之一些谦卑的称法,如"臣""仆"等。 C.为变徵之声。(《荆轲刺秦王》)     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舒缓优柔。 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荆轲刺秦王》)     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4.下列关于《史记》体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 B."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在《史记》中所占篇幅最多。 C."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 D."表"是谱列帝王、诸侯、贵族、将相大臣世系、爵位和简要政绩的,以年代远近、史事繁简而分为世表、年表、月表。‎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瓦尔登湖“波平如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许,一只燕子飞掠在水面上,低得碰到了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或许,还会有一只鸭子在整理它自己的羽毛 ‎②其时,只有一些掠水虫,隔开了同等的距离,分散在全部的湖面 ‎③有时,全部的圆弧展露了,银色的圆弧 ‎④在远处,有一条鱼在空中画出了一个大约三四英尺的圆弧来 ‎⑤它跃起是一道闪光,降落入水,又一道闪光 A.④⑤③②① 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④⑤③ D.①②④③⑤‎ 八、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 只有两种方式度过你的人生,一种是把什么都不当奇迹,另一种是把什么都当作奇迹。——爱因斯坦 ‎ 白天黑夜的每个小时对我都是一个奇迹,每立方英寸的空间都是一个奇迹。——惠特曼 ‎ 智慧的可靠标志就是能够在平凡中发现奇迹。——爱默生 ‎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的哪些感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参考答案 ‎ ‎ 一、现代文阅读 ‎1.答案:1.D; 2.①疼爱孩子,理解包容。母亲在得知孩子落榜后不仅没有恼火,反而能理解孩子并能及时抚慰他的情绪。 ‎ ‎②心思细腻,沉静稳重。母亲既能观察出儿子的心情又能在孩子出状况的时候不慌不乱,沉着应对。‎ ‎③有教育智慧。她通过带孩子去陶吧做陶艺让孩子走出了情绪低谷,重新振作。 3.①交代了故事结局,即走出陶吧后男孩重新振作起来,这使小说情节更完整。‎ ‎②照应了文章题目“妈妈手上的花瓶”,使小说结构严谨。‎ ‎③通过男孩的改变侧面描写出母亲极富教育智慧、教子有方的形象特征。‎ ‎④小说结尾凸显了文章主题,满足了读者的心理期待,耐人寻味,引人思考。 解析:1.小说并没有“通过人物性格冲突营造矛盾”。 2.略 3.略 ‎2.答案:1.B; 2.B; 3.C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意境分析。“根据原文对意境的分析,下列各项中引用诗句不属于意境的”,需要理解意境的特点,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结合原文内容分析,诗句既描写形象,又表达情感,二者合起来就构成意境。B项,只描写周瑜形象,没有表达情感,因此没有构成意境。 2.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从原文中的“托名”可以看出,《诗格》非王昌龄所作。 3.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结合文本内容“又说:‘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图貌’是描绘形象,是写景;‘与心’是表达情意,是抒情。这两者结合,就做到情景交融,构成意境了,即情意同境界结合了。‘写气’是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也是为写境界用的”分析可知,“写气”“属采”是指描写对象和手法的问题。 ‎ 二、文言文阅读 ‎3.答案:1.B; 2.B; 3.D; 4.(1)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 ‎(2)尉佗趁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 解析:1.第二个“王”为动词,“南越”作它的宾语,“南越”后断句,排除A、C、D.句子翻译为: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 2.“后面恭敬”不对。 3.根据原文“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D项中“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系无中生有。 4.参考译文: ‎ 陆贾是楚国人,以幕僚宾客的身份随从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在高祖刚把中国平定的时候,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考虑天下初定,中国劳苦,就没有诛杀尉佗,还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陆生到了南越,尉佗梳着当地流行的一撮锥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陆生。陆生就此劝尉佗说道:“您本是中国人,亲戚、兄弟祖先的坟墓都在真定。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中国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尉佗听罢,立刻站起身来,向陆生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得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了。”接着,他又问陆生:“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陆生说道:“您似乎比他们强一点。”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生回答:“‎ 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皇的宏伟业绩,治理整个中国。而中国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您的人众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竟同汉朝相比呢?” 尉佗大笑说:“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通过交谈,尉佗非常喜欢陆生,留下他和自己饮酒作乐好几个月。尉佗说:“南越人当中没有一个和我谈得来,等你来到这里之后,才使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所未曾听到的事情。”陆生终于完成拜尉佗为南越王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 ‎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统一天下。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任嚣死后,尉佗趁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一年,派遣陆贾去南越,赐予尉佗南越王的称号。‎ 三、诗歌鉴赏 ‎4.答案:1.C; 2.上阕,心情喜悦;下阕,内心忧虑。作者内心喜悦,是因为看到久旱雨后农村生机勃勃的景象;内心忧虑,对百姓的关切,是因为看到一位老人要用没有成熟的青麦充饥,看到了春旱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之重,表现了词人的爱民之意,对百姓的关切之心。 解析:1.“喜悦醉酒”错,须发将白的老翁拄着藜杖,老眼迷离似醉。 2.略 四、默写题 ‎.答案:1.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 ‎3.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解析:‎ 五、语言表达 ‎.答案:1.D; 2.C; 3.B 解析:1.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耸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人听闻:人听了某事后感到很惊讶,恐惧。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前者强调夸大或捏造事实,而后者强调真的发生的严重的事情。语境说的是“百度已死”,这个新闻肯定是有些夸大,故选“耸人听闻”。参差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前者搭配对象是物,能力、水平等,而后者对象是人。语境的搭配对象,也就是主语,明确是“内容”,故选“参差不齐”。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晰,如刚发生过的一样。历历在目,强调过去的事情一一清楚的列在眼前,后面往往可以列举具体事实。语境中说的是曾经的教训,仍清楚地列在眼前,后面紧接着列举事。故选用“历历在目”。竭泽而渔: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语境说的是那种只在乎企业利益不注重公共效益的做法是目光短浅的做法,只顾着眼前利益了。因此选用“竭泽而渔”。故选D项。 2.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逻辑顺序,应先布局后考量,因此排除BD两项。二是搭配,以什么逻辑布局,以什么标准考量。因此排除A项。故选C项。 3.‎ 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补写方法: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串读检查。根据语境看,强调的是公共性和公益性,而不是盈利性。因此排除CD两项。另外,作为一个互联纲平台首先是公共性,其次才是公益性。因此排除A项,故选B项。‎ 点睛:成语使用要注意几个方面。1.不要望文生义。成语误用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对成语一知半解,以今律古。如“文不加点、明日黄花、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五风十雨、狗尾续貂”等。‎ ‎2.注意感情色彩的区别。如“有口皆碑、方兴未艾、无所不至、过江之鲫、粉墨登场”等。‎ ‎3.注意适用对象。许多成语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不能乱用。如“大言不惭、天花乱坠、豆蔻年华、美轮美奂、汗牛充栋”等。‎ ‎4.注意谦敬成语。如“抛砖引玉、鼎立相助、敬谢不敏、蓬荜生辉”等。‎ ‎5.注意两用成语。如“想入非非、异想天开、灯红酒绿、一针见血”等。‎ ‎6.注意有的成语不能跟宾语。如“出奇制胜、漠不关心、求全责备”等。‎ ‎7.还有一类成语,其本身已经含有的意思在文中再加以阐述而导致重复或者出现矛盾。如“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妄自菲薄自己、三令五申地强调、一天天地日臻完善、一个莘莘学子”等。考生要注意普通成语与熟语的合并考查,重视含有近义、双义、多义的成语与熟语,注意准确区分其或本义、或喻义、或引申义、或感情色彩的使用特征。‎ ‎7.答案:还是进行技术攻关;如果没有好的心态和定力;唯有心存敬畏、尊重规律、心态平稳(脚踏实地) 解析: ‎ 六、翻译题 答案:(1)(现在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2)派遣将领把守关隘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解析: ‎ 七、选择题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C 解析:声调悲凉。‎ ‎4.答案:B 解析:“世家” 在《史记》中所占篇幅最多。说法错误,应为“列传”所占篇幅最多。‎ ‎5.答案:C 解析:本选段选自《瓦尔登湖》,作者登上一座小山,俯瞰瓦尔登湖, 看湖面“波平如镜”,一片平静,似乎什么都没有,这时“只有一些掠水虫,隔开了同等的距离,分散在全部的湖面”,①“或许,还会有一只鸭子在整理它自己的羽毛”是紧承②中的“只有一些掠水虫”而言的,形成了“只有……还会有"的句式,与后文形成了“或许……或许……”的句式,因此②①相连,是俯瞰之景。然后作者远眺,看到“在远处,有一条鱼在空中画出了一个大约三四英尺的圆弧来”,⑤中的“它”正是指代④中的“一条鱼”,③中的 “全部的圆弧展露了”紧承④中的“三四英尺的圆弧”,所以④⑤ ③相连。所以,此题正确的答案应为C。整个语段按照先俯瞰, 再远眺的观景顺序展开。‎ 八、材料作文 解析:把什么都不当奇迹是一种死气沉沉、浑浑噩噩的生活方式;把什么都当作奇迹是一种生气勃勃、天真烂漫的生活方式。但是,第一种方式是大多数人的选择,第二种方式是极少数觉醒者的幸运。奇迹在相信它的人眼里才是奇迹,像诗人惠特曼那样热爱生活,把生活本身当作奇迹。奇迹未必都是神奇的东西,智慧的人能够在平凡中发现奇迹,化平凡为神奇。 ‎ 素材: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获得者们,用信念、热情将平凡人生活出奇迹的光彩。顽强不屈的中华民族,以坚不可摧的信仰,在对厄运的征服中,一次次创造奇迹。 ‎ 相信奇迹,创造奇迹,拥有创造奇迹的情怀与勇气、智慧与担当,才能让个人与民族的未来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