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58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石家庄市2021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每小题3分,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表达出诗所难以传达的情绪,但有时也不能表达诗所能传达的情意。换句话说,诗有诗的意境,词有词的意境,有的时候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同样的,有时在词里所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诗里表达出来。比较而言,是“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里所写的内容、所传达的意境更为广阔、更为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意思是“言长”,也就是说有余味,所谓“长”者就是说有耐人寻思的余味。缪钺先生在《诗词散论•论词》中也曾说:“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诗有时质言而词更多比兴。”
为什么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其既有形式上的原因,也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
我们先说形式上的原因,如果以词跟诗歌相比,特别是与五言古诗相比,二者之间便有很大的不同。像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这样的长篇五言古诗,所叙述的内容这样博大、这样质朴,像这种风格和意境,在词中是没法传达的,因为词在性质上本是配乐歌唱的歌辞,它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
另外,在形式上的字句和音律方面,诗一般流行的是五言和七言的句式,通篇是五言或七言,字数是整齐的,押韵的形式都是隔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押韵,形式固定;而词的句式则长短不整齐,每句停顿的节奏也不尽相同。就诗的停顿而言,一般来说,五言诗常是二三或是二二一的节奏,七言诗常是四三或二二三的节奏,像杜甫诗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可是在词里,不仅词句的字数是长短不整齐的,而且在停顿节奏方面也有很多不整齐的变化,就算是五字或七字一句的,其停顿也有时不同于五言或七言诗的停顿。即如五言的句子会有一四的停顿或三二的停顿,七言的句子会有三四的或三二二的停顿,如周邦彦词句“嗟——情人断绝”和“似——风散雨收”。当然,词里面也会有与诗相同的停顿。这两种不同的停顿方式有两个名称:凡最后一个停顿的音节是单数的与诗相同的,这样的句式称之为单式;最后一个音节的字数是双数的,则称为双式。一般来说,一个词牌里单式的句子较多,这个调子就比较轻快流利,而双式句子较多,这个调子则比较曲折、委婉、含蓄。
有的人要说,不是词里才有不整齐的句子,诗里面也有杂言的形式,也是不整齐的句式。即如汉乐府诗:“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同词一样是长短不等的句式。有人还说,汉乐府和词一样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诗歌,两者相似,其间有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呢?
我以为,乐府诗是先有歌词后配乐曲的,而词则是先有曲调而后按照曲调填写歌词的;乐府的长短句是完全自由的,而词则是完全不自由的。二者虽外表形式很相似,但完全自由写作的乐府诗和按曲填写的歌词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且所配的音乐也是不同的。
(选自叶嘉莹《唐宋名家词赏析》,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时候,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词能表达的,也不一定能在诗里表达出来。
B.诗的内容、意境更为广阔、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则有余味,正所谓“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C.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会形成巨大差别,除了写作时的各种原因,还是二者形式不同所致。
D.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内容之所以博大、质朴,是因为它没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先提出基本观点,接着着重从形式的角度进行了论证,最后就乐府诗与词的异同作了辨析。
B.文中引用缪钺先生《诗词散论•论词》中的话,进一步印证了王国维“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这一观点。
C.在论述诗与词在字句、音律上的差别以及乐府诗与词的不同时,文中采用的都是引证法。
D.文中论述诗与词的形式差别时,主要侧重于有无音乐曲调的限制以及句式、押韵、停顿等的不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的句式都是整齐的,隔句押韵,停顿上有固定的节奏;而词的句式长短不齐,每句停顿的节奏不尽相同,较之于诗更富于变化。
B.诗与词的停顿是不一样的,如杜甫的《春望》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五字句,前者是二三的节奏,后者则是三二的节奏。
C.一首词,其中可以融合单式和双式的句法变化,而一首诗,却往往只有二三、二二一或四三、二二三等的单式停顿,变化少。
D.乐府的长短句是完全自由的,而词是完全不自由的,只是因为前者是先有歌词后配乐曲,而后者是先有曲调后按曲调填写歌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明天(节选)
鲁迅
“没有声音,——小东西怎了?”
红鼻子老拱手里擎了一碗黄酒,说着,向间壁努一努嘴。蓝皮阿五便放下酒碗,在他脊梁上用死劲的打了一掌,含含糊糊嚷道:
“你……你你又在想心思……。”
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隔壁的单四嫂子,他自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他自己和他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
这时候,单四嫂子正抱着他的宝儿,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黑沉沉的灯光,照着宝儿的脸,绯红里带一点青。单四嫂子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还不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但宝儿也许是日轻夜重,到了明天,太阳一出,热也会退,气喘也会平的:这实在是病人常有的事。
单四嫂子是一个粗笨女人,不明白这“但”字的可怕:许多坏事固然幸亏有了他才变好,许多好事却也因为有了他都弄糟。夏天夜短,老拱①们呜呜的唱完了不多时,东方已经发白;不一会,窗缝里透进了银白色的曙光。
单四嫂子等候天明,却不像别人这样容易,觉得非常之慢,宝儿的一呼吸,几乎长过一年。现在居然明亮了;天的明亮,压倒了灯光,——看见宝儿的鼻翼,已经一放一收的扇动。
单四嫂子知道不妙,暗暗叫一声“啊呀!”心里计算:怎么好?只有去诊何小仙这一条路了。他虽然是粗笨女人,心里却有决断,便站起身,从木柜子里掏出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都装在衣袋里,锁上门,抱着宝儿直向何家奔过去。
天气还早,何家已经坐着四个病人了。他摸出四角银元,买了号签,第五个轮到宝儿。何小仙伸开两个指头按脉,指甲足有四寸多长,单四嫂子暗地纳罕,心里计算:宝儿该有活命了。但总免不了着急,忍不住要问,便局局促促的说:
“先生,——我家的宝儿什么病呀?”
“他中焦塞着②。”
“不妨事么?他……”
“先去吃两帖。这第一味保婴活命丸,须是贾家济世老店才有!”
“他喘不过气来,鼻翅子都扇着呢。”
“这是火克金……”
何小仙说了半句话,便闭上眼睛;单四嫂子也不好意思再问。单四嫂子接过药方,一面走,一面想。他虽是粗笨女人,却知道何家与济世老店与自己的家,正是一个三角点;自然是买了药回去便宜了。于是又径向济世老店奔过去。店伙也翘了长指甲慢慢的看方,慢慢的包药。单四嫂子抱了宝儿等着;宝儿忽然擎起小手来,用力拔他散乱着的一绺头发,这是从来没有的举动,单四嫂子怕得发怔。
宝儿吃下药,已经是午后了。单四嫂子留心看他神情,似乎仿佛平稳了不少;到得下午,忽然睁开眼叫一声“妈!”又仍然合上眼,像是睡去了。他睡了一刻,额上鼻尖都沁出一粒一粒的汗珠,单四嫂子轻轻一摸,胶水般粘着手;慌忙去摸胸口,便禁不住呜咽起来。
宝儿的呼吸从平稳到没有,单四嫂子的声音也就从呜咽变成号啕。这时聚集了几堆人:门内是王九妈蓝皮阿五之类,门外是咸亨的掌柜和红鼻老拱之类。王九妈便发命令,烧了一串纸钱;又将两条板凳和五件衣服作抵,替单四嫂子借了两块洋钱,给帮忙的人备饭。
第一个问题是棺木。单四嫂子还有一副银耳环和一支裹金的银簪,都交给了咸亨的掌柜,托他作一个保,半现半赊的买一具棺木。蓝皮阿五也伸出手来,很愿意自告奋勇;王九妈却不许他,只准他明天抬棺材的差使,阿五骂了一声“老畜生”,怏怏的努了嘴站着。掌柜便自去了;晚上回来,说棺木须得现做,后半夜才成功。
下半天,棺木才合上盖:因为单四嫂子哭一回,看一回,总不肯死心塌地的盖上;幸亏王九妈等得不耐烦,气愤愤的跑上前,一把拖开他,才七手八脚的盖上了。
这一日里,蓝皮阿五简直整天没有到;咸亨掌柜便替单四嫂子雇了两名脚夫,每名二百另十个大钱,抬棺木到义冢地上安放。王九妈又帮他煮了饭,凡是动过手开过口的人都吃了饭。太陽渐渐显出要落山的颜色;吃过饭的人也不觉都显出要回家的颜色,——于是他们终于都回了家。
这时候,单四嫂子坐在床沿上哭着,宝儿在床上躺着,纺车静静的在地上立着。许多工夫,单四嫂子的眼泪宣告完结了,眼睛张得很大,看看四面的情形,觉得奇怪:所有的都是不会有的事。他心里计算:不过是梦罢了,这些事都是梦。明天醒过来,自己好好的睡在床上,宝儿也好好的睡在自己身边。他也醒过来,叫一声“妈”,生龙活虎似的跳去玩了。
但单四嫂子虽然粗笨,却知道还魂是不能有的事,他的宝儿也的确不能再见了。叹一口气,自言自语的说,“宝儿,你该还在这里,你给我梦里见见罢。”于是合上眼,想赶快睡去,会他的宝儿,苦苦的呼吸通过了静和大和空虚,自己听得明白。
单四嫂子终于朦朦胧胧的走入睡乡,全屋子都很静。这时红鼻子老拱的小曲,也早经唱完;跄跄踉踉出了咸亨,却又提尖了喉咙,唱道:“我的冤家呀!——可怜你,——孤零零的……”
蓝皮阿五便伸手揪住了老拱的肩头,两个人七歪八斜的笑着挤着走去。
单四嫂子早睡着了,老拱们也走了,咸亨也关上门了。这时的鲁镇,便完全落在寂静里。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另有几条狗,也躲在暗地里呜呜的叫。
(节选自鲁迅小说《明天》有删改)
【注】①老拱:泛指普通百姓。②中焦塞着:中医用语。指消化不良一类的病症。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开头,写鲁镇的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这与夜半三更没睡的只有两家——咸亨酒店和单四嫂子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B. 单四嫂子,夫丧子幼,只能靠纺纱来维生。半夜不息的灯光不仅是她生活艰辛的表现,也是她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生活的一线希望。
C. 为了治好儿子的病,单四嫂子使尽浑身解数,求神、许愿、吃单方,到最后甚至寄希望于何小仙,可见宝儿的死亡是单四嫂子的愚昧导致的。
D. 小说通过对寡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的描写,展示了一幅令人震悚的图景,抨击了黑暗社会的吃人本质和没落社会中人们的无情和冷漠。
5. 本文除塑造单四嫂子之外,还描写“老拱们”“何小仙”“店伙”“王九妈”“蓝皮阿五”等,他们的形象特点如何?描写他们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6. 这篇写作于1919年前后的收集在《呐喊》中的小说,写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却以“明天”为题,其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探究。(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胡长孺字汲仲,婺州永康人。外舅徐道隆为荆湖四川宣抚参议官,长孺从之入蜀,铨试第一名,授迪功郎、监重庆府酒务。转台州路宁海县主簿。
浙东大侵,戊申,复无麦,民相枕死。宣慰同知脱欢察议行赈荒之令,敛富人钱一百五十万给之,至县,以余钱二十五万属长孺藏去,乃行旁州。长孺察其有乾没意,悉散于民。阅月再至,索其钱,长孺抱成案进曰:“钱在是矣。”脱欢察怒曰:“汝胆如山耶!何所受命,而敢无忌若此!”长孺曰:“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诚不及以闻,然官书具在,可征也。”脱欢察虽怒,不敢问。县有铜岩,恶少年狙伺其间,恒出钞道,为过客患,官不能禁。长孺伪衣商人服,令苍头负货以从,阴戒驺卒十人蹑其后。长孺至,岩中人突出要之,长孺方逊辞以谢,驺卒俄集,皆成擒,俾尽逮其党置于法,夜行无虞。民荷溺器粪田,偶触军卒衣,卒抶伤民,且碎器而去,竞不知主名。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永嘉民有弟质珠步摇于兄者,赎焉,兄妻爱之,绐以亡于盗,屡讼不获直,往告长孺,长孺曰:“尔非吾民也。”叱之去。未几,治盗,长孺嗾盗诬兄受步摇为赃,逮兄赴官,力辨数弗置,长孺曰:“尔家信有是。何谓诬耶!”兄仓皇曰:“有固有之,乃弟所质者。”趣持至验之,呼其弟示曰:“得非尔家物乎?”弟曰:“然。”遂归焉。
以病辞,不复仕。方岳大臣与郡二千石,聘致庠序,敷绎经义,环听者数百人。乡闱取士,屡司文衡,贵实贱华,文风为之一变。正衣冠坐逝。年七十五。
(选自《元史•胡长孺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
B.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
C.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
D.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
8.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铨试,即铨选,选官制度。古代举士、授官相一致。铨选一般是集吏考试量人授官。
B.戊申,戊申年。古代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循环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日和时的次序。
C.步摇,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质地多为金银玉石,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为“步摇”。
D.庠序,古代的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后来也用以概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胡长孺刚直不阿。浙东发生灾患,他把救济的余款全部发给百姓,惹怒了企图侵吞救灾款的脱欢察,脱欢察虽然十分恼怒,但也不敢追究。
B.胡长孺为民除恶。有少年聚众作恶,成为祸患,官府不能制止,他伪装成商人,带着随从,引出强盗,并勒令强盗谢罪,最终铲除了强盗。
C.胡长孺机智判案。有人质押珠步摇给哥哥,后被嫂子强占,胡长孺利用打击盗贼的机会,抓了哥哥到官府,巧妙地为弟弟追回珠步摇。
D.胡长孺发挥余热。他因病辞官,被官员聘请讲解经义,很受欢迎;他主持乡试,看重文章的内容,摒弃华丽的文辞,改变了当时的文风。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诚不及以闻,然官书具在,可征也。(5分)
(2)赎焉,兄妻爱之,绐以亡于盗,屡讼不获直,往告长孺。(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公安县怀古①
杜 甫
野旷吕蒙营②,江深刘备城③。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④。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吕蒙营:东吴大将军吕蒙曾驻军公安一带,与蜀军对峙。吕蒙营即蒙所屯兵处,在公安县北二十五里。③刘备城:三国蜀先主刘备曾为汉左将军荆州牧,镇油江口(故址在公安县西),即居此城。④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1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D.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联叙古迹形胜,颔联写想象之景,颈联和尾联直抒怀古情思。
12. 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4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4分)
(1)《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2)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3)《离骚》中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
(4)《蜀道难》中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句子是: ,。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6)《秋兴》中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
(7)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三、语言文字应用(24分)
14.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草窠(kè) 踱步(duó) 间或(jiàn) 桌帏(wéi)
B.盥洗(ɡuàn) 两靥(yè) 忖度(cǔn) 瞋视(chēn)
C. 目眩(xuán) 湮没(yān)干涸(hé) 刨根究底(páo)
D.采撷(xié) 舀水(yǎo) 聒噪(tiān) 纤细(xiān)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
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铁路凤凰涅槃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解码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置疑/舍近求远 B.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置疑/舍本逐末
C.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讳言/舍本逐末 D.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讳言/舍近求远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B.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
C.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D.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B.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C.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D.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18. 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人类的智性创造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________。科学总是朝前看,强调进步,需要不断否定和更替既有知识中过时或错误的成分。人文思考则追求的是意义,要靠良知和智慧来推进;而智慧是不会逐代增长的。因此,________,后人必须超越前人,比如爱因斯坦一定是超越牛顿的。而艺术的创新要复杂的多,________,艺术成就很可能是并列的,比如活跃于十九世纪初的贝多芬与活跃于十八世纪中叶的巴赫,在各自的领域和表达范畴,都做到了尽善尽美,是很难分出个伯仲来的。
19.在《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中,“大姐儿”生了痘疹后,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一面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一面传与家人忌煎炒等物,一面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一面又拿大红尺头与奶子丫头亲近人等裁衣。外面又打扫净室,款留两个医生,轮流斟酌诊脉下药,十二日不放家去。”
(1)这段话是小说中哪个人物安排的?(2分)
(2)在这些处置措施中,哪些地方恰好符合了现代科学防疫知识?请简要分析(4分)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篇》
孔子的这段话,谈的是“损益三友”,意思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高一年级质量检测
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D(以偏概全,D项由此推论出列举的五言诗“之所以博大、质朴,是因为它们没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表面上看没有瑕疵,但结合第三段段首句“我们先说形式上的原因”和第二段“也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的表迷,就会发现D项“以偏概全”,除了形式方面的原因,还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
2.C(“文中采用的都是引证法”错误。文中对应部分虽然有引用,但作者的目的是列举实例,引用的内容并不是重点,所以这部分采用的主要是例证法;且文中在论述乐府诗与词的不同时,还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3.C(A项,“诗的句式都是……”扩大范围,根据文章第四段可知,“句式都是整齐的……固定的节奏”指的是一般流行的五言诗和七言诗;B项,“诗与词的停顿是不一样的”说法绝对,根据原文第四段的内容,“词里面也会有与诗相同的停顿”,且分析可知,杜诗和苏词中的五字句都是二三的节奏;(如《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D项,“只是因为”,因果关系过于绝对。)
【论述思路】文章第一段通过引用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内容提出“诗之境阔,词之言长”的基本观点。接着第二段指出造成诗与词的差别和不同是有多种原因的,并在第三、四两段从形式的角度进行论证,指出有无音乐曲调的限制以及句式、押韵、停顿等的不同都会造成诗与词在形式上的差别。最后两段则使用例证法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对乐府诗与词的异同进行论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4.C(“可见宝儿的死亡是单四嫂子的愚昧导致的”理解错误,文章的主旨不是批评单四嫂子,而是反映黑暗社会的吃人本质。)
5.(6分)总的说来,这类人物是冷漠的,缺乏同情的。(2分)其中“何小仙”“店伙”作为盘剥者,装腔作势,怠慢病人;“王九妈”“蓝皮阿五”“老拱们”作为底层民众,存在恃强凌弱,缺乏真诚同情的问题。(2分)他们共同构成了更广泛的社会环境,描写他们体现作者更深层次的思考,达到深刻揭示主题的目的。(2分)(意思对即可)
6.(6分)暗示作品的主题,“明天”预示着希望。①《明天》是鲁迅先生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作者把一个残酷的世界摆在了读者面前——弱者被“吃”,而众人对此漠然视之,这样的民众没有“明天”,没有希望。②只是耽于幻想“明天一切会好起来”的,如单四嫂子一类的人,不会有“明天”,不会有希望。③要想有“明天”,就要唤起人们对封建社会的憎恨,对单四嫂子悲惨命运的同情,对病态的社会加以“疗治”。(每点2分,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7.A(从名词或是代词入手,因它们可做主语,如民、胡长孺、向扶者载手,据此可排除B.D两项,然后在A和C两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结合语境,“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是两个句意,应断开,据此可排除C项。)
8.B(“古代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循环相配”表述有误,正确的表述应是“古代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相配”。)
9.B(B项中“并勒令强盗谢罪,最终铲除了强盗”表述有误,原文“长孺方逊辞以谢”,正确地表述应是“胡长孺正恭顺地来谢罪(求情)”,陈述对象是胡长孺,而不是强盗。)
10.(1)百姓一天不吃饭,一定有饿死的人,确实来不及(把情况)向你报告,然而公文案卷都在,可以查证。[(5分),采分点:诚,确实;闻,使动用法,使之闻:具,都;征,通假字,通“证”;特殊句式,诚不及以(之)闻。每点1分]
(2)(弟弟)赎回步摇时,嫂嫂喜爱它,(拿步摇)被盗贼偷走了来欺骗他,多次诉讼都不能得到公正解决,前往(宁海县)向胡长孺告状。((5分),采分点:绐,欺骗;亡,丢失;直,公正;特殊句式,主语省略;状语后置,绐以亡于盗。每点1分)
【参考译文】
胡长孺宇汲仲,是婺州永康人。其外舅徐道隆任荆湖四川宣抚参议官,长孺随外舅入蜀,在选拔官吏的考试中得了第一名,被授予迪功郎、监重庆府酒务的职务。转任台州路宁海县主薄。
浙东闹大饥荒,戊申年,麦子也没有收成,老百姓饿死的人层层叠叠。宣慰同知脱欢察奉命赈灾,从富裕户敛钱一百五十万补给灾民,来到宁海县时,把余下的钱二十五万嘱咐胡长孺收蔽好,(自己)便转往别处去了。胡长孺看出脱欢察有占有这笔钱的意思,便全都散发给了灾民。一个月后脱欢察返回来,索取那笔钱,胡长孺把救灾案卷交给他说:“钱都在这里了。”脱欢察恼怒地说:“你的胆子有山那么大呀!是听了谁的命令,而敢这样放肆!”胡长孺说:“老百姓一天不吃饭,一定有饿死的人,确实来不及把情况向你报告,不过公文案卷都在,可以查证。”脱欢察虽然恼怒,但又不敢追究。县里有(一处地方叫)铜岩,(有一伙)年轻恶棍在这里暗中窥伺,一直出没抄掠路人,成为过往客商的祸患,官府不能禁绝。胡长孺穿着商人的衣服,让仆人背着财物跟着他,暗中命令骑马的士卒十人跟在他的后面。胡长孺到达时,强盗们突然出现半路拦截他,胡长孺正恭顺地来谢罪(求情),骑马的士卒即刻前来集合,(强盗们)都被抓捕,(胡长孺)派人将他们的同党全部抓获并依法处置,(以后人们)在夜晚行走不用担忧了。有农民挑着尿罐到田里浇粪,偶然碰到了军中士兵的衣服,那士兵就抽打伤害农民,并打碎尿罐而离开了,竟不知道打人士兵的名字。农民来告官,胡长孺假装生气说农民诬告,并将农民用枷锁锁在集市上,使手下人暗中侦察。原先打人的士兵路过,竞拍手称快,(胡长孺命手下)将他抓到所属的部队,杖打他并要求他赔偿农民的尿罐。永嘉县的居民中,有个弟弟将珠子装饰的步摇抵押给哥哥,赎回时,嫂子喜爱它,拿步摇被盗贼偷走了来欺骗他,多次诉讼都不能得到公正解决,前往(宁海县)向胡长孺告状,胡长孺说:“你不是我管辖的百姓。”呵斥他离开。不多久,在惩处盗贼时,胡长孺教唆(指使)盗贼诬告那位哥哥接受步摇作为赃物,(役卒)将哥哥逮捕来到衙门,(他)极力争辩数次也得不到释放,胡长孺说:“你家确实有这件首饰,怎么说是诬告!”那位哥哥惊慌地说:“有固然有,是我弟弟所抵押的物品。”(胡长孺)催促(他)拿来检验,叫他弟弟来,说:“这不是你家的东西吗?”弟弟说:“是。”于是归还给弟弟。
(胡长孺)因为生病辞官回家,不再出来做官。方岳大臣给郡二千石,把他聘请招引到学校,他讲解经义时,围听者达数百人。乡试选取士人,多次掌管判定文章高下以取士的权力,看中朴实的文字,鄙贱华丽的辞藻,当时的文风因之而发生变化。(去世时)衣冠整齐,端坐逝世。终年七十五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1.C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B.“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错,首联主要表现“吕蒙营”与“刘备城”地处形胜之地。D.“次写想象之景”错,颔联为实景。
12.①相同点:诗人在两首诗中均流露出了对古人王昭君、吕蒙、刘备的缅怀、敬仰之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2分)②不同点:主要表现在诗人对古人缅怀敬仰的具体情感。《咏怀古迹(其三)》中,诗人主要表达对王昭君和亲出塞、埋骨异域的同情与激愤;(2分)《公安县怀古》中,诗人主要表达对像刘、关、张等君臣和睦关系的向往。(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4分)
13.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4)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5)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6)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三、语言文字应用(24分)
14.B
A.草窠(kē) C.目眩(xuàn) D.聒噪(guō)
15.D (解析:“后发先至”指的是比对手晚出手但是先碰到对方,一出手对手必然倒地。;“后来居上”指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根据语境应是“后来居上”。“养精蓄锐”指养好精神准备战斗,侧重于休养;“厚积薄发”是指准备充分而获得大的成功,侧重在“发”字上;根据语境应是“厚积薄发”。“毋庸讳言”是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置疑”指完全不需要怀疑,侧重指事情的确定性;根据语境应是“毋庸讳言”。“舍本逐末”指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舍近求远”指放着近的去求远的;文中说放弃国内的而去抢购国外的,所以用“舍近求远”。
16.A (此处宜与上句“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句式相似,另外,以“外国”开头照应上句的“国外”,排除B、D;C项与上下文文意不符)
17. C (检验标准应该是“精确”到某程度,后面只能是确数,排除A、D;“突破……系统”搭配不当,排除B。)
18.(6分)【答案】(1)科学世界和人文世界(或科学世界与艺术世界)(2)科学要创新(或进步或发展)(3)并非都是后人超越前人(每句2分)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题,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19.(6分)
(1)王熙凤(2分)
(2)①“一面传与家人忌煎炒等物”:饮食清谈,提高免疫力;②“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十二日不放家去”:及时采取必要的隔离手段,避免交叉感染;③“外面打扫净室”:保持公共卫生;④“款留两个医生,轮流斟酌诊脉下药”:及时就医。
评分参考: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意思答对即可。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审题解析】
孔子的这段话,谈的是“损益三友”,意思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显而易风,这段话讲的是“如何结交朋友”,将论题定为“交友”“择友”“识友”都是可以的,论述的重心在于“怎样做”。可将标题定为“谈交友”“人生择友,因善则交”等。
此次作文,确定论述话题和范围大都没问题,主要在于对材料的理解。不少同学将“谅”理解为“宽容、谅解”,其实是错的,应该理解为“诚信”,指待人接物、做事治学的态度。还有将“直”理解为“直率”也是错的,“直率”指性格,这里是“正直”,指为人处世的品质。更多的是理解不了“便辟”“善柔”“便佞”三个词语的意思。这当然会影响到作文。
【写作指导】
按照要求,这道作文题目,要就“联想”和“思考”来写作,可作怎样的构想呢?
先说“联想”,指三联,“联现实”,如朴瑾惠与闺蜜、江歌案; “联历史”,如管鲍之交、高山流水、刎颈之交等;“联个人”,连接点是 “对益损朋友的识别”。
再说“思考”。有哪此思考方向呢?
1.先“识友”,再“择友”,最后“交友”。“识友”要严,“择友”要慎,“交友”要广。
2.选怎样的朋友,标准很重要。洒肉朋友,注重的是物质享受,注重的是“利”;君子之交,注重的是精神充实,注重的是“心”;患难之交,注重是困难分担,注重的是“义”。等等。
3.亲益友,见贤而思齐,人人皆可成圣人;远损友,遇“墨”而不“黑”,免走人生后悔路。
4.择友涉及到为人的准则、理智的态度、交往的策略、人生的智慧。等等。
此道作文题,虽是传统性很强的题目,但仍为大家展示“识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写出“识见”,对议论文来说,很重要。为了引发思考,我们不妨再来读读唐代诗人孟郊的《择友》诗:
兽中有人性,形异遭人隔。
人中有兽心,几人能真识。
古人形似兽,皆有大圣德。
今人表似人,兽心安可测。
虽笑未必和,虽哭未必戚。
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
好人常直道,不顺世间逆。
恶人巧谄多,非义苟且得。
若是效真人,坚心如铁石。
不谄亦不欺,不奢复不溺。
面无吝色容,心无诈忧惕。
君子大道人,朝夕恒的的。
构思行文
一是可侧重谈“结交益友”,或侧重谈“远离损友”,二是综合谈“结交益友,远离损友”。这是行文打算。
二是可并列式,可正反对照式 ,还可递进式(或由表及里,或控根溯源,或预示趋势)。
素材运用
一是名言素材:如
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
2.以势交者,势尽则疏;以利交者,利尽则散。——中国格言
3.择友三则:爱看书、六分侠气、三分热忱。——[日]与谢野宽
4.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英]斯托贝
5.人在仕途,比之退处山林时,其功夫之难十倍,非得良友时时警发砥砺,则其平日之所志向,鲜有不潜移默夺,驰然日就于颓靡者。”——王阳明说:“
二是经典人物素材,如:
1.宋代两大文化巨子苏轼与黄庭坚,二人交游“最密”。“风节行谊,铿轰一时,炳耀千古”,互相了解对方,“苏公真知鲁直者”,黄庭坚“亦心契东坡”。二人初交,始于诗文品评。当苏轼看到黄庭坚的诗文后,“耸然异之,以为非今世之人”,进而产生想见黄庭坚的想法:“观其文以求其为人。”黄庭坚知道后,“传音相闻,阁下又不以未尝及门过誉斗筲,使有黄钟大吕之重”,以此表达对苏轼知遇之情的感恩。二人随后诗文往来,友情进一步升华。等到时机成熟,二人见面,切磋诗艺,感悟人生,虽各有所悲,然托扶帮助,寄寓深情,见出友谊真谛。
2.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考中进士,名臣徐阶非常欣赏张居正的才华,张居正亦敬重徐阶的为人。当时,权奸严嵩为首辅,操持权柄、排斥异己、为害一时。严嵩“忌阶”,这时,“善阶者皆避匿”。然而,张居正不惧严嵩权势,仍旧保持与徐阶的密切关系。等到徐阶取代严嵩成为首辅之后,对张居正进行事业上的提携,“倾心委居正”。张居正与徐阶既是朋友又是同僚,在友谊交往与处理政务中,关系得到检验,事业亦得到相助 。
3.明代的曹端在永乐年间出任霍州学正,教学有方,“诸生服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当时,有一个叫李德的人也在霍州讲学,见到曹端后,非常佩服他,嘱咐自己的学生要好好向曹端请教学问:“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
,诸生得人师矣。”说完,李德离开了讲学的教室。曹端亦为李德的品行和学问所感佩,“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曹端与李德互相学习、礼敬,谦虚成为二人处理友谊关系的润滑剂,不仅促进了学问增长,而且还加深了友谊的厚度。
经典文化素材要注意与观点对应,要能证明观点。如苏黄之谊源于“直”,张徐之情源于“诚”,李德敬曹端源于“博”。有些素材。如廉蔺之交,需改变素材截取方向,突出蔺相如的“直”与“诚”。
正面素材如此,反面素材也如此,突出“便辟”“善柔”“便佞”带来的恶果。
相关文档
-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2021-06-0617页
- 广西北流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2021-06-066页
- 高中语文第1单元3边城练习含解析 2021-06-0611页
-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议论文素材:健身2021-06-063页
- 高中语文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2021-06-067页
-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今异义汇总2021-06-062页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提分必背2背2021-06-0627页
- 【语文】陕西省咸阳市2019-2020学2021-06-0615页
-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9-20202021-06-0626页
- 高考语文 优秀作文大全 且放云帆济2021-06-0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