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00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桂林十八中18级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①本试卷共8页,答题卡2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②正式开考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用黑色水性笔填写清楚填涂学号;
③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直接在试卷上做答不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在一个盘子里共餐的会食方式,虽然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以现在的眼光看,它算不上优良。其实,会食传统产生的历史仅1000多年,而优良的分餐制比它古老,我们可以寻到不少证据证明:分餐制在古代中国曾实行了至少3000年。
②古代中国人分餐进食,一般都是席地而坐,面前摆着一张低矮的小食案,案上放着轻巧的食具,重而大的器具直接放在席外的地上。现代考古已经发掘到了公元前2500年时的木案实物。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现了一些用于饮食的木案,以及与木案形状相近的木俎,俎上放有石刀、猪排或猪肘,其中有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厨房用具实物。陶寺遗址的发现,不仅将食案的历史提到了4500年以前,而且也指示了分餐制在古代中国出现的源头。古代分餐制的发展与这种小食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随着饮食礼仪的逐渐形成,正式的进餐场合不仅有了非常考究的餐具,还有了摆放餐具的食案,于是一人一案的分餐形式出现了。
③会食制的诞生大体是在唐代,这种饮食方式的改变,源于桌椅形制的改变——周秦汉晋时代,筵宴上实行分餐制,用小食案进食是重要原因;而高桌大椅的出现,成为分餐制向会食制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及至唐代,各种各样的高足坐具已相当流行,垂足而坐已成为标准姿势。1955年在西安发掘的唐代大宦官高力士之兄高元珪墓,发现墓室壁画中的墓主人像。他端坐椅子上,双足并排放在地上,这是唐代中期以后已有标准垂足坐姿的证据。可以肯定,至少在唐代中晚期,古代中国人已经基本上抛弃了席地而坐的方式,最终完成了坐姿的革命性改变。
- 23 -
④用高椅大桌进餐,在唐代已不是稀罕事,不少绘画作品都提供了可靠的研究线索。如传世的《备宴图》,描绘了宫中大宴准备的情形:在巍峨殿宇的侧庭,摆着大方食桌和条凳,桌上摆满了餐具和食品。大约从唐代后期开始,高椅大桌的会食已十分普遍,无论在宫内或是民间,都是如此。家具的革新直接影响了饮食方式的变化。而家具的稳定发展,也保证了饮食方式的恒定性。不过,在晚唐五代之际,虽然场面热烈的会食方式已成潮流,但还只是一种有会食气氛的分餐制。人们虽然围坐在一起,但食物还是一人一份,这种以会食为名、分餐为实的饮食方式,是古代分餐制向会食制转变过程中的一个必然发展阶段。
⑤到宋代以后,真正的会食——即具有现代意义的会食才出现在餐厅里和饭馆里。在传世绘画《清明上河图》中,汴京的餐馆里摆放的都是大桌高椅;宋代墓葬的一些壁画上,也有不少夫妇同桌共饮的场景。宋代的会食,由白席人的创设可以看得非常明白。《东京梦华录》就提到了这种特殊的职业,下请书、安排座次、劝酒劝菜,谓之“白席人”。白席人正是会食制的产物,他的主要职责是统一食客行动、掌握宴饮速度、维持宴会秩序。现代虽然罕见白席人,但每张桌面上总有东道主一人,他的职掌基本上代替了白席人,他要引导食客一起举筷子,一起将筷子伸向同一个盘子。
⑥分餐制和会食制都是历史的产物,那种实质为分餐的会食制也是历史的产物。当前正值新冠肺炎防控的关键时期,人们开始思考混用碗筷以及会餐制隐藏的风险。目前,可以仿照唐代的“大桌分食”。这种分餐制借了会食制固有的条件,既有热烈的气氛,又讲究饮食卫生,而且弘扬了优秀的饮食文化传统。
(摘自《分餐制在古代中国至少流行了三千年》,《光明日报》2020年4月18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有不少证据可以为“分餐制的历史比会食制的历史更古老”提供证明。
B. 在陶寺遗址发现的迄今所见最早的厨房用具实物,指示了分餐制在我国出现的源头。
C. 高桌大椅的出现成为了唐代由分餐制向真正会食制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
D. 现代宴饮时,桌面上有代替古代“白席人”作用的东道主,由他负责统一食客行动等事务。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中国的分餐进食、大桌分食、会食等餐饮方式。
B. 文章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采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多种手法。
C. 文章以《备宴图》里的画面为例,有力地证明高椅大桌的会食方式已在唐代十分普遍。
D. 文章末段总结全文,点明分餐制在当下的意义,并引导人们采用健康的饮食方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记•礼器》记载:“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虽是为强调地位尊卑,但客观上也反映了分餐制的存在。
B.
- 23 -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也证明了分餐制在中国历史悠久。
C. 严峻的疫情形势之下,分餐制将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接受,将有助于我们最终取得抗疫胜利。
D.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会食制终将被更优良的分餐制取代而退出历史舞台。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项,“迄今所见最早的厨房用具实物,指示了分餐制在我国出现的源头”以偏概全,结合原文第②段“陶寺遗址的发现,不仅将食案的历史提到了4500年以前,而且也指示了分餐制在古代中国出现的源头”分析可知,分餐制在我国出现的源头不仅仅是“厨房用具实物”。
C项,“唐代由分餐制向真正会食制转变”错误。根据原文第⑤段可知,“真正会食”出现在宋代,而不是唐代。
D项,“现代宴饮时,桌面上有代替古代‘白席人’作用的东道主,由他负责统一食客行动等事务”曲解文意,结合原文“但每张桌面上总有东道主一人,他的职掌基本上代替了白席人”分析可知。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项,“引用论证”错误,文中并没有使用“引用论证”。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采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类比论证等多种手法。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项,“会食制终将被更优良的分餐制取代而退出历史舞台”错误。结合“分餐制和会食制都是历史的产物,那种实质为分餐的会食制也是历史的产物。当前正值新冠肺炎防控的关键时期,人们开始思考混用碗筷以及会餐制隐藏的风险……又讲究饮食卫生,而且弘扬了优秀的饮食文化传统”分析,“终将被更优良的分餐制取代而退出历史舞台”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 2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在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意见》明确,将通过系列政策举措,切实配齐建强师资队伍,大幅提高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思政课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显著增强铸魂育人实效。逐步形成评价合理、激励有效、保障有力的管理体制,使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成长发展通道更加顺畅,岗位吸引力明显增强。
(摘编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新蓝图》,2019年10月15日)
材料二:
“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新时期的思政课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长沙市中小学生红色课本剧大赛——“闪闪的红星”应运而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小英雄雨来》《金色的鱼钩》等课本剧体现了“坚特真理”“家国情怀”“正能量”“革命精神”等理念,确保了剧本的正确导向,保留了革命英雄故事的精粹,令红色课本剧的主题得以升华。这就是思政课的一种创新。在江苏,部分高校探索将思政教学内容融入专业教学实践,加深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苏州大学音乐学院学生创作歌曲《马克思依旧活在我们身边》,播音专业学生朗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南京大学师生历时一年多拍摄情景剧《神会马克思》,以这种方式与马克思重逢。在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编排的主旋律话剧《狂飙》校内公演至高潮段落,全场400多名师生自发起立、齐唱国歌,不少学生激动得热泪盈眶。南航首创“校友总师思政公开课”,邀请C919、AG600、直10、北斗三号卫星等“国之重器”的总设计师返校,为青年学生“现身说法”,激励他们成长成才,报效国家。
(摘编自红网、新华社《百万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2019年10月21日)
材料三:
- 23 -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最重要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最强大的精神动力。新时代,赓续爱国主义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通过深入、持久、生动的教育实践,使爱国成为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目前面临如下方面难题: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矛盾容易引起人们的思想波动。二是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错误社会思潮容易引导人们的观念倾向。在意识形态领域,西方“普世价值”、“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时有泛起,特别是对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问题经常抛出险恶论调,混淆视听。三是国际斗争中西方一些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发展遏制和价值渗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其资本主义制度的本性出发,一直存有颠覆社会主义中国的幻想甚至实践,企图通过“围堵压制、分化瓦解、拉拢演变”的策略来“西化”分化”中国,这是我们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四是社会生活还存在一些非理性,甚至违法的爱国言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本身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顶层设计亟待加强和改进、理论研究亟待深化、内容形式亟待完善和创新等问题。
(摘编自张智《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爱国主义教育》,《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2日)
4. 下列对“思政课”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2019年3月的座谈会上,“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一观点得到了强调。
B. 在国家系列政策的扶持下,思政课教师队伍将配齐建强,思政课管理体制将逐步形成,岗位吸引力将明显增强。
C. 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长沙市中小学生开展的创新思政课——红色课本剧大赛主题鲜明、导向正确,育人目标明确。
D. 江苏部分高校通过拍摄情景剧,编排话剧、音乐剧,朗诵经典等方式,将思政课内容融入专业教学实践。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期的思政课在教育方针下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B. 话剧《狂飙》的校内公演所引发的积极效果,证明了思政教学内容融入专业教学实践的可行性。
C. 南航邀请大国重器总设计师回校讲学,旨在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的思想,增强其理想信念。
D. 新时代务必传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方能在实践中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
6.
- 23 -
让“思政课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需从哪些方面入手?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分析。
【答案】4. D 5. D
6. ①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配齐建强师资队伍,形成评价合理、激励有效、保障有力的管理体制。②思政课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③思政课应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进行深入、持久、生动的教育实践。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D项,“江苏部分高校通过拍摄情景剧,编排话剧、音乐剧,朗诵经典等方式”有误,结合“苏州大学音乐学院学生创作歌曲《马克思依旧活在我们身边》,播音专业学生朗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激励他们成长成才,报效国家”分析,文中没有提到“音乐剧”这一方式,属无中生有。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项,条件关系分析有误,条件与结果倒置。原文在材料三,“新时代,赓续爱国主义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是“新时代,赓续爱国主义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条件。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结合“将通过系列政策举措,切实配齐建强师资队伍,大幅提高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思政课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显著增强铸魂育人实效。逐步形成评价合理、激励有效、保障有力的管理体制,使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成长发展通道更加顺畅,岗位吸引力明显增强”分析,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配齐建强师资队伍,形成评价合理、激励有效、保障有力的管理体制。
结合“新时期的思政课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分析,思政课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 23 -
结合“新时代,赓续爱国主义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通过深入、持久、生动的教育实践,使爱国成为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分析,思政课应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进行深入、持久、生动的教育实践。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小院里清凉如水,月光下,小枣儿红了,石榴熟了,指甲草、茉莉花在窗下开成一片,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墙根儿底下,草棵子里,蛐蛐儿轻轻地唱着:“如——知——”好像也在催促着那美好的时光早些到来。
琢玉坊的窗纸也透着灯光,在“沙沙”的磨玉声中,梁亦清手捧着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正在加紧精雕细刻。合同期限迫在眉睫,他自己也在等着这艘宝船竣工的时刻,患难老妻和两个女儿在等着他。三年,一次多么艰苦卓绝的航行,他像一名久经沧海的老舵工,稳稳地把着舵,已经看见了近在咫尺的彼岸!
他想象着,宝船出现在洋人亨特先生面前,将会是怎样的惊讶、赞叹!他还想象着,要是英国人亨特先生把这件宝船拿到什么万国博览会上去展览一下,一定会得到更多人的赞赏!这不是胡思乱想。民国十五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什么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北京的象牙雕刻不就得了个金奖嘛!当然,他梁亦清不是为这个才做宝船的,这宝船上凝聚着他一生的心血和信仰,只要这宝船能够周游四海,让天下的人知道中国玉雕艺人有怎样的手艺,他就知足了,就算没有辱没“玉器梁”世世代代的声誉!他进一步设想,那成千上万的观看宝船的人,一定也有穆斯林[注],如果他们知道这宝船出自中国的穆斯林之手,一定感到无上的光彩!不,这办不到,宝船上没刻着他梁亦清的名字,谁也不会知道他!
梁亦清感到一种莫名的遗憾。艺人毕竟是艺人,不能和著书立说的文人、挥毫作画的画家相比,不能在自己的心血化成的“活儿”上题款、盖章。但遗憾只在梁亦清的心头闪了那么一闪,也就自生自灭了。手艺人,想这些干什么?普天下三百六十行,千古留名的能有几人呢?那紫禁城里的宫殿,颐和园里的万寿山,天坛的圄丘台、祈年殿,卢沟桥的狮子,居庸关的云台,还有那万里长城,不都是木匠、石匠、泥瓦匠造的吗?
- 23 -
坨子又转起来,梁亦清摒弃一切杂念,重新又投入到专心致志的创作中去,在三保太监郑和那饱经风霜的眉宇之间做画龙点晴的镂刻。郑和,这位杰出的中国穆斯林,在他手执罗盘、眼望麦加,指挥着宝船与风浪搏斗的时刻,一定是镇静沉着、胸怀坦荡的,人间的苦难,自身的荣辱,都置之脑后了,他大概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身后,会在全世界航海史、中国穆斯林功业史上占据光辉的一页,留下显赫的姓名吧?梁亦清怀着崇高的敬意,紧紧盯着郑和那穿透万里云天冲破万顷碧波的眼睛,惟恐自己睫毛的一闪、心脏的一跳都会影响雕刻的精确,有损于那双眼睛的神采……
韩子奇一直守在旁边,目不转睛地领受师傅那精湛到极致的技艺,这是他至高的艺术享受和外人无缘分享的殊荣。突然之间,他感到师傅的神色有些不大对头。
梁亦清双脚停止了踏动踏板,微微闭了闭疲倦的眼睛,笑笑说:“这活儿,越到画龙点睛的时候越费眼啦!”
韩子奇默默地看看师傅的眼睛。那双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眶之中,上下眼睑重叠着刀刻一般的三四层纹路,眉毛和睫毛上被玉粉沾染,像冰雪中的树挂,像年代久远的古迹上的霉斑!
“师傅,我来接着做,您歇会儿,瞅着我就成了。”
梁亦清坚决地摇了摇头:“子奇,不是师傅信不过你,这三年,你的手艺已经学成了,比师傅我差不到哪儿去,这宝船其实就是咱爷儿俩做的,只不过我做得多点儿。眼下,这活儿到了画龙点睛的时候了,怕万一有个闪失,还是由我来做完了它吧!我这辈子琢了多少玉,最可心的也就是这个大件儿,这是我的压轴戏,唱完了这出戏,我梁亦清也就称得上一个琢玉高手了!往后,我就光支支哈儿,瞅着你也唱成个名角儿!”
坨子又转动起来,梁亦清北时完全忘却了自我。
突然,这一切都在剥那间停止了,梁亦清两手一松,身躯无力地倒了下去,压在由于惯性还在转动的坨子上……
“师傅!师傅!”韩子奇呼喊着扑倒在地,扶起四肢松软的师傅……
梁亦清在徒弟的怀抱中吃力地睁开了双眼。“宝船,宝船!”他气力微弱地呼叫着。
宝船遭到了意外的灭顶之灾!三保太监郑和遥指远方的右臂被摔断了!这是《郑和航海图》中至关紧要的一笔,整座玉雕的核心部位,七下西洋的方向所指,一臂断裂,前功尽弃了!
“啊!”梁亦清发出一声撕裂肺腑的惨叫,一口鲜血飞溅出来,染红了那雪白的宝船!生命在迅雷不及掩耳的一瞬中结束了,他倒在那残破的宝船上,滚热的鲜血把琢玉人和碎玉连成一体!
月光下,静静的小院纷乱起来……
(节选自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注]穆斯林: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伊斯兰”一词的派生名词。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23 -
A. 开端的环境描写为下文梁亦清雕刻玉船即将峻工渲染了温馨、静谧的氛围,与结尾月下小院的纷乱构成对比,首尾呼应,结构圆合。
B. 梁亦清与徒弟对话时的眼睛描写,与曹雪芹对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眼睛描写,虽同样是描写眼睛,但用意不同。
C. 玉雕作品将郑和塑造成镇静沉着、胸怀坦荡、不计荣辱的形象,一方面表现梁亦清对英雄的崇拜,另一方面也表现雕刻郑和形象难度极高。
D. 小说主要运用叙述语言,人物对话不多,但肃穆凝重,如“往后,我就光支支哈儿,瞅着你也唱成个名角儿!”就是师傅对徒弟的郑重承诺。
8. 小说是如何具体塑造一代工匠梁亦清的?
9. 小说以雕刻《郑和航海图》玉雕的宝船为中心谋篇布局,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心理描写。描写他创作时的自豪、遗憾和坦然等心理活动,体现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郑和的崇拜。②语言描写。他与徒弟的对话,体现老艺人的艺术追求和人生理想。③动作描写。对梁亦清琢玉的动作描写,体现他的专注、敬业。④肖像描写。描写梁亦清的眼睛,体现他对艺术的执著和年老体衰,为艺术耗尽心血。⑤侧面描写。通过韩子奇的所见所闻,展现师傅的形象。
9. ①脉络分明(结构清晰)。全文以雕刻宝船为线索,以雕刻宝船,摔坏宝船为主要故事情节,情节集中紧凑。②展现人物形象。借助雕刻宝船这一中心事件,刻画了老一辈工匠技艺高超、品德高尚、献身艺术的形象。③揭示主题。小说正是通过雕刻宝船的主要事件,来赞扬中国民间艺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肃穆凝重,如‘往后,我就光支支哈儿,瞅着你也唱成个名角儿!’就是师傅对徒弟的郑重承诺”鉴赏错误,“肃穆凝重”“郑重承诺”分析不正确,结合选项所举的对话,应该是“口语化色彩浓厚”,如“光支支哈儿”“瞅着”等。
故选D。
【8题详解】
- 23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以及塑造形象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是如何具体塑造一代工匠梁亦清的”,然后回顾塑造形象的常见手法有哪些,再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主要包括如下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正面描写包括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侧面包括他人或环境。
先看正面描写,如三、四、五段写梁亦清雕刻宝船时,“他想象着,宝船出现在洋人亨特先生面前,将会是怎样的惊讶、赞叹!他还想象着,……一定会得到更多人的赞赏!……只要这宝船能够周游四海,让天下的人知道中国玉雕艺人有怎样的手艺,他就知足了”“不,这办不到,宝船上没刻着他梁亦清的名字,谁也不会知道他”“手艺人,想这些干什么”“郑和,这位杰出的中国穆斯林,在他手执罗盘、眼望麦加,指挥着宝船与风浪搏斗的时刻,一定是镇静沉着、胸怀坦荡的,人间的苦难,自身的荣辱,都置之脑后了,他大概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身后,会在全世界航海史、中国穆斯林功业史上占据光辉的一页,留下显赫的姓名吧”,这些都是梁亦清内心的活动,使用心理描写,展现出人物由自豪到遗憾再到坦然的心理变化。如七、九、十三段主要是写梁亦清与徒弟之间的对话,这是语言描写,展现出他的艺术追求和人生理想。如雕刻的过程中对梁亦清的动作描写,这些动作展现出他的专注和敬业。如文中还有对他的肖像描写,重点突出他的眼睛,“那双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眶之中,上下眼睑重叠着刀刻一般的三四层纹路,眉毛和睫毛上被玉粉沾染,像冰雪中的树挂,像年代久远的古迹上的霉斑”,体现他对艺术的执著和年老体衰,为艺术耗尽心血。
再看侧面描写,文中除了写梁亦清,还写到他的徒弟韩子奇,通过韩子奇的眼睛来写梁亦清,这属于侧面描写。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篇章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以雕刻《郑和航海图》玉雕的宝船为中心谋篇布局,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然后分析雕刻《郑和航海图》玉雕的宝船这一事件与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主旨之间的关系。
首先分析小说的情节,这篇小说的中心事件是雕刻《郑和航海图》玉雕宝船,从雕刻到船毁,全篇围绕“雕刻宝船”展开,由此可知,以雕刻《郑和航海图》玉雕的宝船为中心谋篇布局让文章的脉络分明,结构清晰。
然后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小说的主人公是梁亦清,他是一位工匠,在雕刻宝船的过程中借助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展现出人物的高超技艺,高尚的品德以及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 23 -
最后分析小说的主旨,这篇小说通过塑造梁亦清这一老一辈工匠的形象赞扬了民间艺人精益求精的精神,而这样的精神是在雕刻宝船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孔道辅,字原鲁,孔子四十五代孙也。道辅幼端重,举进士第,为宁州军事推官。有蛇出真武殿中,一郡以为神,州将帅官属往奠拜之。道辅径前以笏击蛇,碎其首,观者初惊,后莫不叹服。奉使契丹,道除龙图阁待制。契丹晏使者,优人以文宣王为戏,道辅艴然①径出。契丹使主客者邀道辅还坐,且令谢之。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道辅何谢!”既还,言者以为生事,且开争端。仁宗问其故,对曰:“契丹比为黑水所破,势甚蹙。平时汉使至契丹,辄为所侮,若不较,恐益慢中国。”帝然之。明道二年,召为右谏议大夫。会郭皇后废,道辅诣垂拱殿伏奏:“皇后天下之母,不当轻议绌废。”帝令宰相吕夷简以皇后当废状告之。道辅语夷简曰大臣之于帝后犹子事父母也父母不和可以谏止奈何顺父出母乎夷简曰:“废后有汉、唐故事。”道辅复曰:“人臣当道君以尧、舜,岂得引汉、唐失德为法邪?”道辅性鲠挺,遇事弹劾无所避,出入风采肃然,及再执宪,权贵益忌之。初,道辅僦②郭贽旧宅居之,有言于帝者曰:“道辅家近太庙,出入传呼,非所以尊神明。”即诏道辅他徙。集贤校理张宗古上言:“国朝以来,庙垣下皆有官私第舍,谓不须避。”帝出宗古通判莱州。会受诏鞠冯士元狱,事连参知政事程琳。宰相张士逊雅恶琳,而疾道辅不附己,将逐之。察帝有不悦琳意,即谓道辅:“上顾程公厚,今为小人所诬,见上,为辨之。”道辅入对,言琳罪薄不足深治。帝果怒,以道辅朋党大臣,出知郓州。时大寒上道,行至韦城,发病卒。
(节选自《宋史·孔道辅》)
【注】①艴然:生气的样子。②僦:租赁。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道辅语∕夷简曰∕大臣之于帝后犹子∕事父母也∕父母不和∕可以谏止∕奈何顺父出母乎∕
B. 道辅语夷简曰∕大臣之于帝后∕犹子事父母也∕父母不和∕可以谏止∕奈何顺父出母乎∕
C. 道辅语夷简曰∕大臣之于帝后∕犹子事父母也∕父母不和可∕以谏止∕奈何顺父出母乎∕
D. 道辅语∕夷简曰∕大臣之于帝后犹子∕事父母也∕父母不和可∕以谏止∕奈何顺父出母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3 -
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B. 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C. 北朝,指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五个朝代的总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D. 太庙,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道辅勇敢令人叹服。在担任宁州军事推官时,用笏击打被全郡奉为神、将军带领属官祭拜的那条蛇,将其头击碎。
B. 孔道辅出使契丹义正辞严,不受辱。契丹宴请使者时拿文宣王的事情演戏,孔道辅愤然退出后被要求道歉,他严辞拒绝,并指出是契丹的过错。
C. 孔道辅勇于直谏。任右谏议大夫时,碰上郭皇后被废,他到垂拱殿禀奏,劝谏皇帝要做像尧、舜那样的圣明的君主,不可失德。
D. 孔道辅性格耿直,遭权贵嫉恨。宰相张士逊因憎恶程琳与孔道辅,便骗孔道辅在皇帝面前为程琳说情,最终孔道辅因惹怒皇帝而被贬官,死在途中。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道辅何谢!
(2)人臣当道君以尧、舜,岂得引汉、唐失德为法邪?
【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现在用这些戏子,怠慢侮辱先圣却不禁止他们,是你们的过错呀。我道什么歉呢!(2)大臣应当以尧、舜引导君王,怎么能够引用汉、唐失去德行的事作为准则呢?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语……曰”,对……说,主语为“孔道辅”,宾语为“吕夷简”,“道辅语夷简曰”不需要断开,排除A项、D项。
“可以谏止”是对“父母不和”采取的方法,“可以”不需要断开,排除C项。
- 23 -
句意:孔道辅对吕夷简说:“大臣对于皇帝和皇后,就如同子女侍奉父母一样;父母关系不和,可以劝告使其和解,怎么能够顺着父亲让母亲离开家呢?”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C项,“指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五个朝代的总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错误。结合“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道辅何谢!’既还,言者以为生事,且开争端。仁宗问其故,对曰:‘契丹比为黑水所破,势甚蹙。平时汉使至契丹,辄为所侮,若不较,恐益慢中国’”分析,文中的北朝指北方的契丹。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项,“劝谏皇帝”错,结合“夷简曰:‘废后有汉、唐故事。’道辅复曰:‘人臣当道君以尧、舜,岂得引汉、唐失德为法邪?’”分析,这一番话是对吕夷简所说。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
(1)“俳优”,指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徒”,同一类人;“慢侮”,怠慢侮辱;“不之禁”,正常语序为“不禁之”(宾语前置句);“北朝之过也”(判断句);“谢”,道歉。(2)“道”通“导”,引导;“人臣当道君以尧、舜”,“以尧、舜”为状语(状语后置句);“引”,引用;“失德”,失去德行的事;“法”,标准,法则,准则。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 23 -
孔道辅字叫原鲁,是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自幼端庄文中,考中进士,做了宁州军事推官。有一条蛇从真武殿出来,全郡的人都认为是神灵,宁州将军率领属官前往祭拜。孔道辅直接上前,用笏板击蛇,打碎了蛇的脑袋,观看的人起初惊讶,后来没有谁不感叹佩服。奉命出使契丹,上任途中被授予龙图阁待制。契丹宴请使者,戏子拿文宣王的事情演戏,孔道辅愤然退出。契丹让主持宴会的人邀请孔道辅回到座位上,但要孔道辅道歉。孔道辅严肃地说:“中原和契丹友好,用礼节相待。现在用这些戏子,怠慢侮辱先圣却不加禁止,你们的过错呀。我道什么歉呢!”回朝以后,有人说孔道辅无事生非,并且使两国产生争端。宋仁宗询问这件事的原因,孔道辅回答说:“契丹即将被黑水国攻破,形势非常紧张。平时我们的使臣到了契丹,总是被他们欺侮,如果不计较,恐怕越发怠慢我朝。”皇帝认为是这样。明道二年,征召为右谏议大夫。恰逢要废除郭皇后,孔道辅到垂拱殿禀奏:“皇后是天下人的母亲,不应当轻言废除。”皇帝让内侍告诉孔道辅,让他到中书省,让宰相吕夷简把皇后应当废除的情况告诉孔道辅。孔道辅对吕夷简说:“大臣对于皇帝和皇后,就如同子女侍奉父母一样;父母关系不和,可以劝告使其和解,怎么能够顺着父亲让母亲离开家呢?”吕夷简说:“废除皇后有汉、唐的先例。”孔道辅又说:“大臣应当以尧、舜引导君王,怎么能够引用汉、唐失去德行的事作为准则呢?”孔道辅性格鲠直,遇到事情总是弹劾无所回避,出入朝廷表情严肃,等到他再次执行法令,权贵越发忌恨他。当初,孔道辅租赁郭贽的旧宅子居住,有人对皇帝说:“孔道辅的家离太庙太近,进出传唤,不是尊敬神明的办法。”立即下诏让孔道辅搬到其他地方。集贤校理张宗古上书说:“本朝以来,太庙的墙下都有官方和私人的屋舍,我认为不一定搬离。”皇帝将张宗古调离京城,做了莱州的通判。恰逢孔道辅接受命令审讯冯士元的案件,事情牵扯到参知政事程琳。宰相张士逊素来就讨厌程琳,也憎恶孔道辅不依附自己,想要把孔道辅驱逐出去。他觉察到皇帝对程琳不满意,就对孔道辅说:“皇上眷顾程公忠厚,今天被小人诬告,你如果见到皇上,就为他辩解。”孔道辅入朝对答,说程琳罪不重,不足严惩。皇帝果然大怒,认为孔道辅是朋党大臣,调出京城,做了郓州的知府。在赴郓州时,正处天气严寒,走到韦城,旧病复发而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琵琶仙·中秋①
【清】
纳兰性德
碧海②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 23 -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③无情,夜寒吹裂。
【注】①此词可能作于康熙十六年(1678)中秋。这年春天,纳兰妻卢氏病故。②碧海,传说中的海名。蓝色的海洋。也指青天。天色蓝若海,故称。③紫玉,指笛箫,因截紫竹所制,故名。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以年年如此的青天与时圆时缺的月亮对比,隐藏着作者内心的悲凉。
B.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句,以月夜的清幽反衬突出下句中的“愁”之浓。
C.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描写在花园捉迷藏时躲在井边的梧桐树下的景象。
D.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玉箫无情人有情,即便吹裂玉箫也无法消散作者内心的愁情。
15. 本词在描写上颇具匠心,请找出两种技巧加以赏析。
【答案】14. C 15. ①嗅觉与视觉相结合,上阕“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两句从嗅觉和视觉渲染了环境的清幽,反衬下句中的思念、孤寂之愁。②虚实结合,上阕“冰轮”“秋香”“清辉”等为眼前实景,引发了作者的思念的愁苦之情;下阙“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为虚写,是词人仰望明月回忆往事,寄托了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C项,“躲在井边的梧桐树下”错,应是“花径里捉迷藏,曾经将井边梧桐的霜叶惊落”。明月下,芳丛里,词人与心上人嬉戏,游玩,虽然并未着墨描摹具体情状,而梧桐叶的缓缓飘落中,纵情的欢笑声,亲昵的嘶闹声,在一片月色下朗朗可闻,其人之天真烂漫,其情之亲密无间,已不言自明,词人对故人往事的深深思恋,直抵人心深处。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 23 -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嗅觉与视觉相结合,不知哪里吹来的秋风,带来一阵芬芳;月亮的清辉笼罩了周围寂寞的空气,如同冰雪一样寒冷。此句是写景,却是寄情于景,情景交融。从嗅觉和视觉渲染了环境的清幽。回想往昔,那“一生一代一双人”,曾经花前月下,欣赏这良宵美景,只影而今,物是人非,在这如同旧时的明月下重拾往事,只会令他“填膺百感”。
结合“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分析,上阕“冰轮”“秋香”“清辉”等为眼前实景,引发了作者的思念的愁苦之情。结合“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分析,明月下,芳丛里,词人与心上人嬉戏,游玩,虽然并未着墨描摹具体情状,而梧桐叶的缓缓飘落中,纵情的欢笑声,亲昵的嘶闹声,在一片月色下朗朗可闻,其人之天真烂漫,其情之亲密无间,已不言自明,词人对故人往事的深深思恋,直抵人心深处。为虚写,寄托了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写船桨之美和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划过的句子是“____,___”。
【答案】 (1). 忳郁邑余侘傺兮 (2).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3). 扪参历井仰胁息 (4). 以手抚膺坐长叹 (5). 桂棹兮兰桨 (6). 击空明兮溯流光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忳”“侘傺”“扪”“膺”“溯”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思维习惯决定生活习惯。好习惯不是一日养成的,每个人只有从思想上一点点 ,在日常生活中一点点做起,日积月累。比如,管住嘴,不该吃的一定不要吃,不仅是野生动物不能碰,( ),要学习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和科学常识, 。传统习俗也能加以改进,比如用分餐取代聚餐,减少交叉感染,皆大欢喜。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在于把自家卫生水平上个台阶,办公空间的清洁也需认真对待。日本老人的平均寿命令全世界羡慕, 饮食精致清淡,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原因——每个日常的细节,关乎生命的结局。疫情,使每个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健康管理。理念喷涌的夸夸其谈、
- 23 -
的突击运动,并不会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健康管理,贵在把适合自己的科学管理每天持之以恒,重在每年认真体检检查……
17.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领略 防患未然 除非 心血来潮
B. 领悟 未雨绸缪 除了 灵机一动
C. 领悟 防患未然 除了 心血来潮
D. 领略 未雨绸缪 除非 灵机一动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更不要吃其它可能危及生命动植物
B. 更不要吃可能危及生命的其它动植物
C. 其它可能危及生命的动植物也不要吃
D. 可能危及其它生命的动植物也不要吃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贵在把适合自己的科学每天管理持之以恒,重在每年认真体检
B. 贵在每天把适合自己的科学管理持之以恒,重在每年认真体检
C. 贵在每年认真体检,重在每天把适合自己的科学管理持之以恒
D. 贵在每天把适合自己的科学管理持之以恒,重在每年认真体检检查
【答案】17. C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领悟”指体会,理解。从语境“每个人只有从思想上一点点”来看,应该是从思想上体会理解,故选“领悟”。
第二处,“防患未然”指在祸患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情发生。从语境“要学习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和科学常识”来看,应该选择侧重“预防”的“防患未然”。
- 23 -
第三处,“除非”一般与“谁”相连,表示肯定。“除了”一般介引肯定陈述,表示还有另外的意思。根据语境“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原因”来看,此处表示还有另外的,故选“除了”。
第四处,“心血来潮”形容一时冲动,忽然起了某个念头。“灵机一动”指事前没有准备,临时想出办法。从语境“突击运动”来看,应该选择表示“忽然起了某个念头”的“心血来潮”。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结合上一句“不仅”,可知该句与“不仅是”构成递进关系,该句“更”与“也”都与之构成递进关系。从“野生动物不能碰”来看,句式是主谓结构,衔接处也应选用这一句式。A项、B项,句式是动宾结构,句式不一致;
D项,“其它生命”改变了文意。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原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每天”的位置不当;一是“体检”与“检查”有包含关系,语意重复。
A项,语序不当,“每天”移到“把”字之前;
C项,语序不当,“每年认真体检”与“每天把适合自己的科学管理持之以恒”语序不当;
D项,成分赘余,“体检”与“检查”重复。
故选B。
【点睛】对实词
- 23 -
辨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词语的词意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②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③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要在具体语境中辨析词语的“同中之异”。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5G移动网络与早期的2G、3G和4G移动网络一样,是数字蜂窝网络,在这种网络中,供应商覆盖的服务区域被划分为许多被称为蜂窝的小地理区域。①_____:有些人认为5G将引领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包括物联网、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远程互联等一系列新技术将基于5G平台飞速发展;而有些人认为利用5G网络的速率进行日常活动则纯粹是“大炮打蚊子”﹣﹣传统的2G网络已经能够满足绝大部分物联网的需求。由于5G频段频率高,导致了5G的覆盖范围很小,因此需要大量铺设基站,②_____,使用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但随着5G基站的建设,5G的使用成本将会逐渐降低,使得5G逐渐成为既能满足高端需求,③_____。
【答案】 (1). 对于5G各界的褒贬不一; (2). 产生了大量的成本; (3). 又能满足大众需求的产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具体考查学生的补写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浏览语段,把握语段的中心话题,然后重点分析横线前后的句子,关注句式和句意,最后结合这些进行拟写。
这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5G。
第一处,从后面的冒号可知,横线处的内容与冒号后的内容应是总分关系,冒号后面是对前面内容的具体解说,“有些人认为5G将引领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是5G的肯定,“而有些人认为利用5G网络的速率进行日常活动则纯粹……”是对5G的否定,由此可知,对于5G,人们的态度是不一的,所以横线处可以填写“对于5G各界的褒贬不一”。
第二处,结合前面“由于5G频段频率高,导致了5G的覆盖范围很小,因此需要大量铺设基站”可知,后面应是这样的结果,“大量铺设基站”的结果自然是“产生大量的成本”。
第三处,前面说“随着5G基站的建设,5G的使用成本将会逐渐降低”,“使得”说明后面应是5G成本降低的结果,“5G逐渐成为既能满足高端需求”是结果之一,而句中有“既”,与“既”搭配的词语是“又”,相对于“满足高端需求”,另一个结果是“能满足大众需求”。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 23 -
2019年8月27日,教育部就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使用情况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据介绍,历史教材内容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共涉及历史文化名人100余位,思想、科技、文学、法律等著作80余部,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医学等重大发明创造50余项,书画、音乐、舞蹈、雕塑、器物等艺术作品40余件。教材引导学生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答案】①2019年8月27日;②教育部召开普通高中统编教材使用情况了新闻发布会;③历史教材弘扬(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这段文字一共两大句话,第一句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2019年8月27日,教育部就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使用情况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交代了主要事件,即“2019年8月27日,教育部举行普通高中统编教材使用情况新闻发布会”。第二部分“……张海鹏介绍,历史教材内容涵盖了……共涉及……”,这是对历史教材内容的介绍,从涵盖涉及的内容可知,历史教材着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三句“教材引导学生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介绍历史教材的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诗人流沙河生前有一次回母校,写过一副对联:正当花朵年龄,君须有志;又见课堂灯火,我已无缘。
材料二:现在,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睡前抖音熬半宿,早上头条看世界,全家微信学养生,好友全刷拼多多。小视频用户调查显示,抖音上的用户百分之九十都在二十四岁以下,这个年龄或许在读书或许刚刚进入社会、进入职场。
读了以上的材料,你有哪些认识和感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范文】
少年锦时,切莫辜负
才子黄霑有言:“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然而,岁月催不醒諸多沉迷于浅娱乐的人——多少人“睡前抖音熬半宿,醒来吃鸡聊QQ”;多少人“何物动人,转发锦鲤杨超越;有谁催我,QQ空间刷手机”;多少人“火锅米饭大盘鸡,保温杯里泡枸杞”……
- 23 -
“抖音上的用户百分之九十都在二十四岁以下”,这是个触目惊心的数据,这意味着在本应该勤奋刻苦砥砺奋斗的年龄,却选择了娱乐和安逸!恰如马云所说的:“你整天玩着手机,刷着微博,宅在家里看电视,上着网,做着八十岁以后都能做的事,你还要青春干什么呢?”
鲁迅先生曾言:“青年又怎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自然也有前进着的。”
正当红的网络主播李子柒,诚心实意地讲好中国的故事,靠拍摄小视频赢得几百万外国友人的关注,向世界推广中国美食、手工、环境,她不就是那前进中的一员吗?刚刚交付海军的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的总体副总设计师王硕威,是总师系统中最年轻的一员,中国昂首跨入双航母国家之列,他不就是那前进中的一员吗?
“花朵年龄,君须努力;课堂灯火,我已无缘。”这是老一辈人留下的感慨,也是他们向我们这些后辈提出的殷切希望。但碎片化、浅层次、刺激性的娱乐,只能让我们长期沉迷于这种“娱乐至死”的精神鸦片中,却无法给我们带来人生的成就。
我不相信年轻的毛泽东沉迷于娱乐就能“江山如此多娇,令无数英雄竞折腰”;我不相信于敏沉迷于娱乐就能让世界腾起“氢蘑菇”;我不相信中国航天年轻的嫦娥团队沉迷于娱乐就能送“嫦娥”登太空、“玉兔”入“广寒”。我们要做的就是像他们一样,去执着奋斗,“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我们是少年,虽满身泥泞,但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情;我们是少年,虽微如尘埃,但也要酝酿最独特的花开;我们是少年,虽被命运辜负千次,但不会辜负一期一会的生命!
少年的你,正值锦时;少年如此,则谓锦时。
最后将一副对联送给大家: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
【解析】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这则作文由两则材料组成,第一则材料中,“正当花朵年龄”指青年学子正值美好年华,“君须有志”是对学子们的希望与鼓励,希望他们有高远的志向,“
- 23 -
又见课堂灯火,我已无缘”,带有一种自己青春不再的遗憾,是以过来人的身份提醒同学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奋斗。第二则材料是抖音用户调查发现用户以青年人为多,“或许在读书或许刚刚进入社会、进入职场”,这一句委婉地说明他们正值应该奋斗的年龄,不应该沉溺于这类浅层次的娱乐中。两个材料一正一反,主旨明确,就是要告诉青年,在应该奋斗的年龄,不应该过度沉溺于娱乐,要有高远志向、强大的自控能力,把宝贵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学习与工作上,这样才不会在年华老去之后而惋惜不已。综上,同学们写“立志”“珍惜时间”“莫要沉迷于手机”“奋斗的青春才无悔”“快乐的不同层次”,均为符合题意。在写作时,同学们要注意写出理性色彩来,不要笼统地贴标签,要辩证认识“青年”这个群体,既有碌碌无为的,也有勤奋努力的,这样才能体现认识的全面、辩证与深刻。
【立意】沉迷浅娱乐的危害;珍惜时光,努力奋斗;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因为胸无大志,缺少长远的规划与打算,只能沉迷浅娱乐;虽然有志向,但自控能力不足,抗诱惑能力不强,一旦沉迷就很难及时自拔,往往在沉迷与自责之间矛盾。
【结构】文章开头引用才子黄霑的歌词,气势不凡。在列举沉迷娱乐的种种现象之后,顺势借马云的口对此现象进行了批评,在运用鲁迅先生的话进行过渡后,借现实生活中的王硕威、李子柒的例子,成功地由前文批判“沉迷青年”转到了赞扬奋斗青年上,理直气壮,自然有力,后面又以一组“我不相信……”排比句进一步拓展,让文章的涵盖面进一步扩大,有了更加广泛的现实意义,结尾处以会心亭的对联结尾,再一次点明并升华了文章主旨。
文章有理性辩证,文采飞扬,是一片难得的考场佳作。
【素材】1.1980年出生的王硕威,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毕业,是刚刚交付海军的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的总体副总设计师,也是总师系统中最年轻的一员。他2009年获“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0年、2011年两次获评“辽宁舰”工程攻坚会战先进个人称号,2016年获湖北省青年五四奖章,先后获得原总装备部(现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中船重工集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获授权专利6项,发表论文4篇,国防科技报告3篇,2017年当选为中央企业青年联合会委员。参加工作十六年来,王硕威完整经历了海军第三代驱逐舰、我国两艘航母的研制过程。
2.李子柒,一个网红主播,被央视点赞“从今天起,像李子柒一样热爱生活,活出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做菜、酿酒、造纸、纳布鞋、做汉妆、编篮子、砌炉灶、盖凉亭,对家乡的爱,对文化的爱,都在她小视频一帧一帧的画面里。她在国外某视频网站上爆红,无数外国网友毫不吝啬对李子柒的喜爱和对她展现的中国生活的向往。来自不同的国家的人们用不同的语言夸赞她,夸赞中国生活和文化,大家看到了她对生活的爱,这种爱是没有国界的。
3.
- 23 -
马云:“你整天玩着手机,刷着微博,宅在家里看电视,上着网,做着八十岁以后都能做的事,你还要青春干什么呢?”鲁迅:“青年又怎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自然也有前进着的。”马云的名言非常贴切地表达了他对青年沉迷于网络浅娱乐的不赞同,突出了“八十岁以后都能做的事”与“要青春干什么”的矛盾,再加上马云本人的成功,非常好地体现了“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的观点。马云的话适合用于直接对沉迷的青年进行批评,使用时可以结合马云自己的成功经历,很有说服力。鲁迅的名言非常适合于正面反面素材之间的过渡与转化,突出了“青年”的多样性,既可以批评沉迷的人,也可以褒扬奋进的人,辩证深刻,非常适合用于理论论证。
【点睛】作文写作方法:(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 23 -
相关文档
- 【语文】安徽省合肥庐江三中2019-22021-06-0616页
- 河南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量检2021-06-068页
- 【语文】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19-2022021-06-0621页
-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1 2021-06-0655页
- 河南省周口市重点高中2020届高三第2021-06-0623页
- 新教材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课2021-06-0613页
- 2017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穿透卷专题2021-06-065页
- 高中语文第1课窦娥冤课时作业3含解2021-06-067页
-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文言文2021-06-064页
- 湖北省襄阳市优质高中2020届高三联2021-06-06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