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50 KB
  • 2021-06-06 发布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语文试题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铁上,人不少,座位上坐着一位年轻妈妈,怀里抱着孩子,孩子睡着了。这位妈场一只手护住孩子,一只手托着孩子的鞋底。这样一来,孩子就不会踢到旁边的人。这个动作一直_____________到他们下车。‎ 这一画面传上网之后,网友纷纷点赞,都很认可这一为他人着想的举动。有网友说,这种修养来自内心的善良。而善良的内涵之一就是能为他人着想。‎ 与之相对的,还有一幕不太_____________的场面,最近也引发了大家的讨论。某地一游泳馆,一位妈妈把5岁的儿子带进了女性更衣室。也许这位妈妈有难言之隐,但_____________的是,她没有照顾到别人的感受。‎ 一位小朋友扔垃圾,在垃圾桶上贴了张纸条,上写:保洁阿姨,垃圾桶里有很多碎玻璃,请你在拿垃圾袋的时候,小心不要碰伤了手。相信保洁人员看到之后,心里会暖暖的,感觉到一份尊重,工作起来会更加仔细认真。这本属“多此一举”,( )。我们要明白自己的举动与他人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不可____________。‎ 反过来看,凡事光想着自己怎么爽就怎么来,不管别人的感受,那就不好了。‎ 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为你着想,把善意成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导,整个社会运行成本将大大减弱。生活在其中,谁不想?‎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保持 融洽 毋庸置喙 居功自傲 B. 坚守 融洽 不可否认 肆意妄为 C. 保持 和谐 不可否认 肆意妄为 D. 坚守 和谐 毋庸置喙 居功自傲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但这位小朋友这么做了,在增进了自己修养的同时,呵护了他人 B. 但这位小朋友这么做了,在呵护他人的同时,增进了自己的修养 C. 但在呵护他人的同时,增进了自己的修养,这位小朋友就是这么做的 D. 但在增进自己修养同时,呵护了他人,这位小朋友就是这么做的 ‎3.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为你着想,让善意当作每个人的行为指导,整个社会运行成本将大大降低。‎ B. 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为你着想,把善意成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导,社会运行成本整个将大大降低。‎ C. 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为你着想,让善意成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导,整个社会运行成本将大大减弱。‎ D. 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为你着想,让善意成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导,整个社会运行成本将大大降低。‎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空:保持: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坚守:坚决守卫,不离开;坚定遵守,不背离。这里指动作保持不变,所以应用“保持”。‎ 第二空: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和谐:配合得适当,和睦协调。语境上文有“不太”,下文是那位女士的不适当行为,此处应使用“和谐”。‎ 第三空:毋庸置喙:指不用别人插嘴,不需要多话。不可否认:承认某件事情。下文“她没有照顾到别人的感受”是事实,根据语境,应使用“不可否认”。‎ 第四空:居功自傲: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目空一切。肆意妄为,指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前文指出“我们的举动与他人存在密切的关系”,所以不可以胡作非为,此处应使用“肆意妄为”。‎ 分析可知,C项词语全都恰当。‎ 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语段的内容要点,要明确所选的语句是对上文的延伸,然后根据由近及远的层次步步深入,其次要做到所选句式能使语句表达连贯通畅,第三要注意句式之间的疏密关系。要善于比较各选项的异同,密切结合语境要求和表达需要来寻找最佳答案。‎ 紧承上文的“这本属‘多此一举’”可知,“这”应是指小朋友的做法,“但这位小朋友这么做了”应在前面,排除CD两项;‎ 括号前面写他人,后面写自己,此句应先“呵护他人‘再’增进了自己的修养”,所以应排除A项。‎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AB项句式杂糅。“把……当作”“让…….成为”两者不可混用;另外B项语序错误。排除AB两项。‎ C项,“成本”与“减弱”搭配不当,将“减弱”改为“降低”。排除C项。‎ 故选D。‎ ‎【点睛】病句结构混乱类型分析:‎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应该在“曾被......束缚......”和“在......束缚下的... ...”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2、藕断丝连 把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 例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4、 反客为主 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了,歼灭了无数匪军。‎ ‎(“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闪待。应该把末一分句改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5、结构含混:‎ 往往是语序不当造成句子结构混乱。‎ 例: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近几年来曾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人真事的作品。‎ ‎(句中的“产生”可以算无主句,也要以拿“创作方法”做主语,作者的意思也许是第一种,那么上半句应该改做“近几年来曾倡导过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 二、课内基础巩固(2分)‎ ‎4.下列有关诗词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标题和词牌有严格的区别。标题表明了词所涉及的内容,词牌是与音韵相配合的乐调,二者分别表示词的内容和形式。‎ B. 歌行体诗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的,富于变化,《琵琶行》《梦游天姥吟留别》属于歌行体诗。‎ C. 近体诗,亦称“今体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酌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包括律诗、绝句和排律。‎ D. 古人按字数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但无论多少字,都分为上下两阕。‎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一般包括中外作家作品,古代文化知识,文体知识与类别等。学生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作答。‎ 本题项D“但无论多少字,都分为上下两阕”表述有误,一般的词分上下阕,但是也有不分段的小令,多阙的词也有,不过都是少数了,还有一些词可以是单阙也可以是双阙的。‎ 故选D。‎ 三、古诗文阅读(67分)‎ ‎(一)文言文阅读(2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鱼俱罗,冯翊下邽人也。身长八尺,膂力绝人,声气雄壮,言闻数百步。弱冠为亲卫,累迂大都督。从晋王广平陈,以功拜开府,赐物一千五百段。未几以母忧去职还至扶风会杨素率兵将出灵州道击突厥路逢俱罗大悦遂奏与同行及遇贼,俱罗与数骑奔击,嗔目大呼,所当皆披靡,出左入右,往返若飞。以功进位柱国,拜丰州总管。初,突厥数入境为寇,俱罗辄擒斩之,自是突厥畏惧屏迹,不敢畜牧于塞上。初,炀帝在藩,俱罗弟赞,以左右从,累迁大都督。及帝嗣位,拜车骑将军。赞性凶暴,虐其部下。帝以赞藩邸之旧,不忍加诛,谓近臣曰;“弟既如此,兄亦可知。”因召俱罗,谴责之,出赞于狱,令自为计。赞至家,饮药而死。帝恐俱罗不自安,虑生边患,转为安州刺史。岁余,迁赵郡太守。后因朝集,至东都,与将军梁伯隐有旧,数相往来。又从郡多将杂物以贡献,帝不受,因遗权贵。御史劾俱罗以郡将交通内臣,帝大怒,与伯隐俱坐除名。大业九年,重征高丽,以俱罗为碣石道军将。及还,江南刘元进作乱,诏惧罗将兵向会稽诸郡逐捕之。于时百姓思乱,从盗如市,俱罗击贼帅朱燮、管崇等,战无不捷。然贼势浸盛,败而复聚。俱罗度贼非岁月可平,诸子并在京、洛,又见天下渐乱,终恐道路隔绝。于时东都饥馑,谷食踊贵,俱罗遣家仆将船米至东都粜之,益市财货,潜迎诸子。朝廷微知之,恐其有异志。发使案验。使者至,前后察问,不得其罪。帝复令大理司直粱敬真就锁将诣东都。俱罗相表异人,目有重瞳,阴为帝之所忌。敬真希旨。奏俱罗师徒败衄,于是斩东都市,家口籍没。‎ ‎(节选自《隋书·鱼俱罗传》,有删改)‎ ‎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未几/以母忧去职/还至扶风/会杨素率兵将出灵州道击突厥/路逢俱罗/大悦/遂奏与同行/‎ B. 未几/以母忧去职/还至扶风/会杨素/率兵将出灵州道击突厥/路逢俱罗/大悦/遂奏与同行/‎ C. 未几/以母忧去职/还至扶风/会杨素/率兵将出灵州道击突厥/路逢俱罗/大悦遂奏/与同行/‎ D. 未几/以母忧去职/还至扶风/会杨素率兵将出灵州道击突厥/路逢俱罗/大悦遂奏/与同行/‎ ‎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集”中的“朝”指朝见,即古代官员拜见皇帝,文中“朝集”指地方官员要定期觐见君主。‎ B. 东都,即洛阳,隋初将都城设置在大兴城,后隋炀帝迁都洛阳,洛阳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中心。‎ C. 内臣,指封建统治时期宫廷所使用的太监,他们常伴皇帝左右,与外臣相对,有时也被称为“中官”。‎ D. 希旨,指在言语和行动上迎合上位者的意思,一般被视为官员没有个人原则和气节的表现。‎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鱼俱罗体力过人,得到重用。他身材高大、雄壮有力,说话声音很远就能听到,刚成年就成为亲卫,之后又做了大都督。‎ B. 鱼俱罗凶猛英勇,吓退突厥。突厥人多次越过边境进扰抢掠,鱼俱罗抓获并斩杀他们,将他们吓得不敢再在边境放牧。‎ C. 鱼俱罗时运不济,受到连累。他的弟弟虐待部下,被皇帝知道,皇帝召见鱼俱罗责备了他,并且将他贬到安州做刺史。‎ D. 鱼俱罗怀有私心,终被处斩。江南刘元进造反作乱,他奉命平乱,却暗中将儿子们接到身边,引起皇帝猜忌,最后被定罪斩杀。‎ ‎【答案】5. A 6. C 7. C ‎【解析】‎ ‎【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母”“职”“扶风”“杨素”“兵将”“灵州道”“突厥”“路”“俱罗”,虚词“以”“与”,观察选项,不难发现选项之间的差异在于“会杨素率兵将出灵州道击突厥”与“大悦遂奏与同行”两处的断句。第一处,若在“杨素”后断开,“会杨素”是遇见杨素的意思,这样“率兵”的主语就变成了鱼俱罗,后面的“路逢俱罗”就讲不通了。因此排除B、C两项。第二处,“奏”和“大悦”都是杨素发出的动作,“与同行”是“奏”的具体内容,且联系“遂”字可知,应在“大悦”后断开,排除CD 项。再结合本句意思:不久,因为母亲守丧离职。返还到扶风,适逢杨素率兵将出灵州道攻打突厥,路遇俱罗,杨素很高兴,于是上奏(让鱼俱罗)与自己同行。句子可以断开为:未几/以母忧去职/还至扶风/会杨素率兵将出灵州道击突厥/路逢俱罗/大悦/遂奏与同行。‎ 故选A。‎ ‎【6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内臣”指天子近臣或宦官。根据语境,可以推断出这里的“内臣”并不是太监,而是指朝廷权贵,是与守边的外臣相对的。‎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并且将他贬到安州做刺史”说法错误。鱼俱罗的弟弟服毒而死,皇帝担心鱼俱罗不能安心守边,才将他调为安州刺史。‎ 故选C。‎ 译文:‎ 鱼俱罗,冯翊下邽人。身高八尺,体力过人,声音气魄雄壮,说话声音在几百步外都可以听到。二十岁担任亲卫,多次升迁任大都督。跟随晋王杨广平定陈国,凭借功勋拜任为开府,赐丝织物一千五百段。不久,因为母亲守丧离职。返还到扶风,适逢杨素率兵将出灵州道攻打突厥,路遇俱罗,杨素很高兴,于是上奏(让鱼俱罗)与自己同行。等到与贼寇相遇,鱼俱罗和数名骑兵冲上去攻击,瞪大眼睛大声呼喊,抵挡他的敌兵都溃败,杀入敌阵左突右攻,往返像飞一样。凭借战功升任柱国,拜授丰州总管。起初,突厥多次进入境内为寇,鱼俱罗总是抓获并斩杀他们,从此突厥畏惧绝迹,不敢在边塞放牧。起初,炀帝在藩国时,鱼俱罗的弟弟鱼赞,以侍从身份跟随,多次升迁任大都督。等到炀帝继位,拜授为车骑将军。鱼赞性情凶恶残酷,虐待他的部下。皇帝因鱼赞是藩王宅邸的旧臣,不忍心诛杀他,就对近臣说:“弟弟既然如此,哥哥也可以推知了。”因而召来鱼俱罗,谴责他,把鱼赞从牢里放出来,让他自行处理。鱼赞回到家里,喝毒药而死。皇帝担心鱼俱罗心中不安,担心发生边境战乱,改任他为安州刺史。过了一年多,调任为赵郡太守。后因朝拜集会,到了东都,与将军梁伯隐有旧交,多次相互来往。又从赵郡带来各种物品,‎ 用来上贡进献,皇帝不接受,因而赠送给权贵。御史弹劾鱼俱罗以郡将身份勾结朝中大臣,皇帝大怒,鱼俱罗与梁伯隐都获罪被除名。大业九年,皇帝重新征讨高丽,以鱼俱罗为碣石道的军将。等到返回朝廷,江南刘元进造反作乱,皇上下诏让鱼俱罗率领军队到会稽等郡追捕叛军。当时老百姓思绪混乱,追随盗贼如赶集一般,鱼俱罗攻打贼军统帅朱燮、管崇等,战无不胜。但贼军势力日渐强大,失败了又聚集。鱼俱罗考虑到贼寇不是一年半载可以平定的,儿子们都在京、洛,又见天下渐渐大乱,担心最终道路隔绝。当时东都发生饥荒,粮食价格飞涨,鱼俱罗派遣家仆带船米到东都卖掉,又买进市场上的财货,暗中去迎接儿子们。朝廷稍稍知道此事,担心他有异心,派使者调查检验。使者到了,反复察问,找不到他的罪证。皇帝又命令大理司直梁敬真去锁押他到东都。鱼俱罗相貌和一般人不一样,眼睛里各有两个瞳孔,暗中被皇帝忌惮。梁敬真迎合皇上心意,上告鱼俱罗的部队惨败,于是在东都街市斩杀了他,其家财被登记没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戬,字天休,苏州吴县人。早孤力学。客京师,事杨亿,以属辞知名,后复还吴。及亿卒,宾客弟子散去,戬乃倍道会葬。举进士,擢甲科。召试学士院,为光禄寺丞、集贤校理、通判越州。吏冯士元为奸利,有告士元受赇藏禁书者,戬穷治之。辞连宰相吕夷简、知枢密院盛度、参知政事程琳,遂逮捕夷简子公绰、公弼参劾其状。既而士元流海岛,度、琳坐尝交关士元罢去,其余绌罚者自御史中丞孔道辅、天章阁待制庞籍又十余人,朝议畏其皦核。戬敏强善听决,喜出不意,独假贷细民,即豪宗大姓,绳治益急,政有能迹。初,静边砦主刘沪谋筑水洛、结公二城,以通秦、渭援兵,招生羌大王族为边卫。戬使沪与著作佐郎董士廉督其役。会罢戬四路,宣抚使韩琦、知渭州尹洙皆以为不便,召沪、士廉罢役归,不听。乃使裨将狄青将兵以往,械送德顺军狱。戬力争于朝,卒城之。进户部侍郎、资政殿大学士、知并州。契丹与元昊方交兵,边奏互上,独戬不以闻。话遣使问其故,戬对曰:“敌自相攻,中国不足忧也。”麟、府间有弃地曰草城川,戬募土人为弓箭手,计口给田。初,兵兴,用不足。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承受、中贵人不能遏。又群噪州门,守门者拒不得入。戬闻,悉召至庭下,推首谋者数十人,黥隶他州,事乃定。迁吏部侍郎,改宣徽北院使,拜奉国军节度使,卒。赠太尉,谥文肃。戬遇事,果敢必行。然凭气近侠,用刑峻深,士民多怨之。‎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二列传第五十一)‎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 B. 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 C. 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 D. 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孤,古时是指幼年死去父亲或古代帝王的自称,在本文是“早年丧父”的意思。‎ B. 甲科,宋朝进士考试前三名的代称,而明、清时期,经过殿试的进士都叫甲科。‎ C. 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D. 黥,又称墨刑,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为犯罪的标志,擦洗不掉。‎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郑戬敬重师长,知恩图报。他幼年时,客居在京城,跟从杨亿学习。杨亿去世后,他宾客弟子都离开了,而郑戬却从吴地兼程前往京城,赶赴杨亿的葬礼。‎ B. 郑戬铁面执法,用刑严峻。他对豪门显贵毫不手软,他曾穷究冯士元的案子,哪怕案子牵连到朝廷命官,也毫不回避,结果有多名重臣被牵连治罪,朝中大臣都怕他。‎ C. 郑戬做事果敢必行,喜欢出人意表。郑戬“请三当一”的命令下达后,几千人闹事,郑戬把这些人都叫到庭中,查出几十个首谋者,竟然将他们全部流放,事情得以平定。‎ D. 郑戬爱惜百姓,体恤下属。他在官任上,只借贷给百姓钱财;刘沪和董士廉奉郑戬之命筑城,因公开违抗韩琦、尹洙的命令而被逋,郑戬在朝堂上据理力争将二人救出。‎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吏冯士元为奸利,有告士元受赇藏禁书者,戬穷治之。‎ ‎(2)诏遣使问其故,戬对曰:“敌自相攻,中国不足忧也。”‎ ‎【答案】8. A 9. B 10. D ‎ ‎11. (1)小吏冯士元非法谋取私利,有人告发冯士元受贿藏有禁书,郑戬彻底追查。(2)诏令派使臣询问其中的原因,郑戬回答说:“敌人自己在互相攻打,中原不值得为之忧虑。”‎ ‎【解析】‎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语段中,“重辟不能止”是一个完整句子,不能断开。“兵马相扇动”是一个完整句子,不能断开。“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是一个完整的连动句,“数千人”是主语,“邀”是谓语,“走马承受”是宾语,“诉”是第二个谓语。“河东行铁钱”是一个完整句子,不能断开。“鼓铸利厚”是一个完整句子,不能断开。“戬乃请三当一”是一个完整句子,不能断开。原文标点符号为: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所以选A项。‎ ‎【9题详解】‎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B项,甲科是唐代进士科中前三名的代称。宋代甲、乙科是进士分档的概念,即甲科为一档,乙科为二档。‎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D项,“假贷”是宽容的意思,不是借贷钱财;“将二人救出”错误,原文是“戬力争于朝,卒城之”,并未交待将二人救出的事。‎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为奸利”,非法谋取私利;“受赇”,受贿;“穷治”,彻底追查。第二句得分点:“其”,其中的;“对”,回答;“相”,互相;“中国”,中原。‎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郑戬,字天休,苏州吴县人。早年丧父发奋学习。寓居京城,侍奉杨亿,以善写诗文闻名,后又返回吴地。等到杨亿去世,其宾客弟子都四散离去,郑戬却兼程前往参加葬礼。考取进士,被评定为甲科。召试学士院,任光禄寺丞、集贤校理、越州通判。小吏冯士元非法谋取私利,有人告发冯士元受贿藏有禁书,郑戬彻底追查。供词牵连到宰相吕夷简、知枢密院盛度、参知政事程琳,于是逮捕吕夷简之子吕公绰、吕公弼弹劾他们的罪状。不久冯士元被流放海岛,盛度、程琳因曾与冯士元结交往來而被免职,其他被贬受罚的有御史中丞孔道辅、天章阁待制庞籍又十多人,朝议畏怕他明白切实。郑戬聪明能干善于决断,喜欢出其不意,唯独宽容小民,如果是豪门大姓,则惩治更加急迫,为政颇有能干的名声。当初,静边砦主刘沪计划修筑水洛、结公二城,以使秦、渭的援兵通行。招抚生羌大王族作为边卫。郑戬让刘沪与著作佐郎董士廉办此项工程。适逢郑戬被罢免四路之职,宣抚使韩琦、知渭州尹洙都认为此举不宜,召刘沪、董士廉罢工返回,二人不肯听命。于是令副将狄青带兵以往,将其解往德顺军狱。郑戬在朝廷上据理力争,最后二城得以修成。升属户部侍郎、资政殿政大学士、并州知州。契丹与元昊正在交战,边境的奏报交相而上,只有郑戬没有奏报。诏令派使臣询问其中的原因,郑戬回答说:“敌人自己在互相攻打,中原不值得为之忧虑。”麟、府之间有荒废不用的土地叫草城川,郑戬招募土人为弓箭手,按人口分配田地。当初,兴兵作战,费用不足。河东一带流通铁钱,地多产炭、铁。鼓风炼铁制造钱币的利益丰厚,官府惩办屡禁不止。郑戬于是奏请当地的钱以三当一。命令既已发布,士兵百姓相互煽动闹事,数千人拦截走马承受官上诉。承受,宦官,面对骚乱不能制止。成群的人在州门前叫嚷不休,守门的士兵拦住他们不得进城。郑戬听说后,将他们全部召至庭前,推出主谋者数十人,刺配他州,此事才得以平定。升任吏部待郎,改任宜徽北院使,官拜奉国军节度使,后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太尉,谥号文肃。郑戬遇事,果敢必行。然而任性近侠,用刑严峻,士民大多心怀怨恨。‎ ‎(二)古代诗歌阅读(33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从军行 张祜 少年金紫①就光辉,直指边城虎翼②飞。‎ 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 黄云断塞寻鹰去,白草连天射雁归。‎ 白首汉廷刀笔吏③,丈夫功业本相依。‎ ‎【注】①金紫:金鱼袋及紫衣,是唐朝官员的佩饰和官服,亦借指贵官。②虎翼:古战阵名。③刀笔吏:掌文书的小吏。‎ ‎12.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虎翼”既指战阵,又在直觉上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威猛凌厉的感受 B. 黄云横断边塞,仿佛找寻高翔的苍鹰,此景展现了边塞的雄奇壮丽。‎ C. 尾联流露出不屑做文书小吏度此一生,而应以征战建功立业的思想。‎ D. 整首诗歌节奏明快,笔力雄劲,气势磅礴,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13. 颔联展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赏析。‎ ‎【答案】12. B 13. 答案1:颔联展现了一个胆略过人(或威震敌胆、战功卓著)、武艺高强的英雄形象。上句写少年仅凭一面卷起的旌旗,极少的兵力,就使上千敌骑投降。(或理解成一挥旗就使上千敌骑投降。)“一”与“千”相对举,突出了他胆略过人(或威震敌胆、战功卓著)。下句写少年杀出敌军重围,毫发无伤,“万全”与“百重”相对举,突出了他武艺高强,万夫莫当。‎ 答案2:颔联展现了一个英勇胆大、武艺高强的英雄形象。“千骑虏”“百重围”写出敌人的强大,战事的激烈,以反衬少年的胆大艺高。 “收”“出”二字表现了少年收服上千敌骑、冲出百重包围的高超武艺。‎ ‎【解析】‎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 B项,“黄云……仿佛找寻高翔的苍鹰”错误。“黄云”指的是黄土烟尘,“黄云断塞寻鹰去”的意思是“黄土烟尘阻断的边塞,少年去寻找仓鹰”,“寻鹰去”的不是“黄云”,而是主人公。故选B。‎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题干要求答出“颔联展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找到诗中描写该人物的句子,然后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入手,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本诗颔联为“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翻译过来意思是“少年用一面卷起的旌旗收伏了上千骑敌人,杀出百层包围依然保全了自身”,也可翻译为“少年一挥动旌旗就收伏了上千骑敌人,杀出重重包围依然毫发无伤”。上句中“一”和“千”相对,下句中“重围”和“万全”相对,“千骑虏”“百重围”突出了敌人的强大,也表明战事非常紧张,对少年的形象起到了反衬的作用。上句中的“收”,下句中的“出”是对少年的动作描写,突出了人物的气势。少年凭借一面卷起的旗子就能“收千骑虏”,可见少年威震敌胆,武艺高强,功勋卓著;少年“出百重围”而能“万全身”,则表明少年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胆略过人,是一个英雄的形象。考生在解答时要注意先总述,后分析。‎ ‎【点睛】第2小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这类题目设问方式一般为“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中刻画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等。可单独设题,也可以渗透在分析诗歌思想情感考点之中。解答时要注意以下角度:①抓住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刻画人物的角度分析;②抓住环境的烘托渲染、他人他物的对比衬托等侧面描写塑造人物的角度分析;③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④积累常见的形象及特征,如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献身边塞、反对征伐,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等。一般的答题步骤为:①明确形象;(性格特征+身份);②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③形象的意义。‎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各小题。‎ 卜算子 蒋春霖①‎ 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华,此是春归处。‎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②也是愁。莫③向天涯去。‎ ‎【注】①蒋春霖:清代词人,一生落拓。②浮萍:传说柳絮入水化为浮萍。③莫:不要。‎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篇写燕子不来、阴雨锁院的凄迷景象,寄寓了词人失落、惆伥、无可奈何的情感。‎ B. “一角”两句写风把落花吹到阑干的一角,这落花所聚之处也便成了春天的归宿。‎ C. 下片通过弹泪、把酒等动作细节的描写,主要表达了对春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D. 全词感情基调抑郁悲凉,婉约深致,与写离愁别绪及个人际遇的宋婉约词风格相近。‎ ‎15. 词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词人慨叹柳絮即使化为浮萍,也仍然不免漂泊,表达了对柳絮命运的悲悯惆怅之意。②词人借物自喻,抒发了漂泊落拓、难以掌握自身命运的痛苦无奈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其中C项“对春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不全面,主要是“叹身世之苦”。‎ 故选C。‎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题干要求考生结合最后两句“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答题时可先解释诗句:“即使化为浮萍,也仍然不免漂泊”,然后抓住“浮萍”和自己的经历,可分析得出“抒发了漂泊落拓、难以掌握自身命运的痛苦无奈之情”。‎ ‎【点睛】词句注释 ‎①《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此调始于苏轼。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②阴阴:形容阴暗的样子。‎ ‎③阑(lán)干:栏杆。‎ ‎④落华:即落花。‎ ‎⑤弹泪:掉泪,流着眼泪。‎ ‎⑥东风:春风。这里借指春天。‎ ‎⑦飞絮(xù):飞舞的柳絮。‎ ‎⑧化了浮萍(fú píng):古人以为柳絮落水化为浮萍。‎ ‎⑨莫:不如。‎ 白话译文 在小小庭院中,燕子没有来,只是阴雨连绵,一片幽暗。院中一个角落栏杆处,聚集着一堆落花;落花飘飘零零,标志着春天已经迟暮。挥泪告别东风,用酒来祭纷纷扬扬的飞絮。传说柳絮杨花飞入池塘,便化作浮萍,所以不要飞向天涯去。[1]‎ 创作背景 词中的意象“阴阴雨”、“落花”、“飞絮”、“浮萍”暗示了词人没落的情怀,而这种黯淡情绪又是咸丰兵事的折光。太平军所向披靡,癸丑年定鼎天京,这对清廷的打击极其沉重,隶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文人也由此产生了没落、迷惘之情。从词的意蕴看,《卜算子》恐亦是癸丑年作。‎ 文学鉴赏 词的上片,前两句写春归后的凄凉景象,后两句则回答了“春归何处”的疑问。作者以心中想念的“燕子”和眼前望见的“小院”、“阑干”、“阴雨”、“落华”组成春已归去的词境,托出黯淡哀怨的词情。这里展现的不是透露淡淡闲愁的欧阳修《采桑子》词所写的“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或晏几道《l临江仙》词所写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之景。其写燕子,是“不曾来”的燕子;写雨,是“小院”中的“阴阴雨”;写落花,不是尚在空中飘舞之飞花,是被风吹聚到阑干一角的早已委落在地之花,而这一堆落花,在作者心目中竟是“春归处”。刘铉《蝶恋花·送春》词中“只道送春无送处,山花落得红成路”两句,似已指出春归之处,实则只说春是沿着花落之路而归去的;这“阑干”两句则把落花聚集之处看作春的最后归宿,看作春的埋葬之所,从而进一步、深一层地揭示了春之悲剧。广而言之,岂止春光之易逝如此、春归之可悲如此,世上一切美好事物也往往迅即消失,转眼成空,如白居易在《简简吟》中所说,“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这本是无可奈何的人间憾事。这两句词实有其人事的象征意义,有其深广的哲理内涵。‎ 在词的下片中,作者把自我的身世之恨与春的悲剧下场融合为一。前两句写告别“东风”的悲苦之怀、系心“飞絮”的眷恋之意。而对“东风”、对“飞絮”之如此情深者,究竟是归去之春的心,还是送春之人的情?这在作者的笔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后面“浮萍”两句紧承“飞絮”句,用杨花入水成浮萍的传说,把词意、词情转进一层。词是送春,写春之归去,但作者却并不写到春去而止,更从春的本身写到春的化身,从春的今生写到春的来生,再从化身写到化身的化身,从来生写到来生的来生,以见春的身世之倍加可怜、春的命运之倍加可哀。春魂之化作天涯絮,而飞絮又落水化作浮萍,这来世杨花转来世萍的三生命运,使辞别人间的春魂注定了要生生世世飘荡下去,其苦恨深愁是无穷无尽的。纵然作者在词的结拍处希冀其“莫向天涯去”,而其终必流落天涯,是身不由己、无可奈何的结局。这下片的词意,似从前引万俟咏词“念远情怀,分付杨花”两句和贯云石曲“东君何处天涯”、“随柳絮吹归那答”两问,以及辛弃疾《摸鱼儿》词“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的意境化出,但其辞则更苦,其情则更悲。[1]‎ 名家点评 晚清词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鹿潭穷愁潦倒,抑郁以终,悲愤慷慨,一发于词。如《卜算子》云云,何其凄怨若此!‎ 现代学者黄瑞云《词苑英华》:虽是咏杨花,无疑渗透词人抑郁的心绪。‎ 作者简介 蒋春霖(1818~1868)晚清词人。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后居扬州。咸丰中曾官两淮盐大使,遭罢官。一生潦倒,后因情事投水自杀(一说仰药死)。早年工诗,中年一意于词,与纳兰性德、项鸿祚有清代三大词人之称,所作《水云楼词》以身遭咸丰间兵事,特多感伤之音,诗作传世仅数十首,称《水云楼賸稿》。‎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小题。‎ 榆河①晓发 谢 榛 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 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 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 忽忆弃繻者②,空惭旅鬓斑。‎ ‎【注】①榆河:在今北京之北,地形险要,为明朝京城的北方锁钥。②弃繻者:《汉书·终军传》载:“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繻(xū),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 ‎1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朝阳驱散晨雾,不仅众山可见,还可以远眺居庸关雄姿。‎ B. 第五句以“征尘”借喻战争,表达对边境和平安宁的向往之情。‎ C. 末句感慨自已长年漂泊,双鬓已斑而一事无成,思之令人惭愧。‎ D. 前两联写晓发所见,后两联写晓发所感,章法谨严,层次分明。‎ ‎17. 诗歌的颔联历来受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16. B 17. ①写景远近结合,层次分明:上句描写云从天边升起,为远景;下句写大草原上万马奔腾如同刮风,为近景。(或:视觉、触觉结合。或:仰视、平视结合)②善于炼字:“生”“出”二字运用生动传神,使整个画面充满动感。③描绘出居庸关一带辽远空阔的地形,气势雄浑,格调高远。④“云出”风生”象征着边境变幻不定的战争风云,暗含了诗人对边患的隐忧。‎ ‎【解析】‎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做此题,考生首先要了解诗歌大意,再次,考生还要掌握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此题B项“借喻战争”表述错误,此处为借代。‎ 故选B。‎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赏析诗歌精妙之处的能力。题目要求赏析颔联的精妙之处。解答此题要对颔联从语言、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颔联描绘出居庸关一带辽远空阔的地形,气势雄浑,格调高远;语言则分析动词“出”、“生”两个字的运用生动传神,使整个画面充满动感;艺术手法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着边境变幻不定的战争风云,暗含了诗人对边患的隐忧;手法答远近结合也可。分析要结合诗句进行。‎ ‎【点睛】鉴赏诗歌的精妙之处,要从诗歌语言、内容、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其中最难的要数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构思立意四大部分的 内容。解答此类题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 作者 ‎  1495-1575,临清人。自号四溟山人,一号脱屣老人。布衣。有《四溟集》。京师结杜,茂秦倡先,后乃被李攀龙、王世贞摈斥。钱谦益云:“茂秦今体工力深厚,句响而字稳,七子五子皆不及也。”沈德潜、周准云:“ 四溟五言近体,句烹字炼,气逸调高,七子中故推独步。”‎ 注释 ‎  ①榆河:在今北京市北境。自居庸关南流,经昌平县、顺义县,至通县,北入白河。 ②居庸关:在北京昌平县西北军都山上,两山夹峙,地势险要。 ③三边:汉代指幽、并、凉三州边境。后泛指边疆,诗用后义。  ④弃繻者:《汉书·终军传》:“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军为谒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关。关吏识之曰:此使者乃前弃繻生也。繻:符,书帛,分裂为二,以为符信。‎ 这句五律,表达作者到居庸关边境的一种壮怀,其时建州女真、俺答、鞑靼等常犯边境,字里行间,渗透着诗人对边事的关切之情。首二名写晓发即景,突出边关,引起三、四两句,景中有所托兴。云出三边,隐示边外多事;风生万马,表达对军事行动的想象。风与马相融合着写,导源于杜甫《后出塞》的“落日照大族,马鸣风萧萧”。王世贞《艺苑卮言》也不得不承认这句诗为“佳境”。沈德潜、周准《明诗别裁集》评称:“读‘风生万马间’,纸上有声。若衍成二语,气味便薄。”五、六二句正面写边尘不靖,征戍不停。是实赋,与三、四句兴体相一致。最后以想念终军事作结。作者报国愿望,于此可见。这样,此诗便不是一般的旅途之作了。就诗论诗,他也不愧如陈子龙《明诗选》所云:“茂秦沈炼雄伟,法度森然,真节制之师也。”‎ ‎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其二)》一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请从叙事的委婉方面说说“用笔至细”,从对比反衬的角度说说“讽意至深”。‎ ‎【答案】用笔至细:这首诗选择的叙事内容都是很细小的,比如在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就叙述了当年的招魂之举,但作者用了“徒闻”二字就有讽刺唐玄宗痴心空想的意思。颔联和颈联在叙事上倒装,更用了细节描写,写当年七夕时唐玄宗和杨责妃在一起嘲笑天上牛郎织女一年才见一面。而他们则可以生生世世相守,如今却不得不赐死爱妃的事,充分地嘲弄他们。写当年在宫中荒淫无度,用人扮作鸡当鸣报时,也是细节刻画,而今逃亡在外却只能孤独地听军队传来打梆子报时,也是以小见大。讽刺其政治失意。讽意至深;这首诗句句都在对比,在对比中来讽刺唐玄宗的可悲下场,比如首联用“他生未卜”和“今生休”对比,来讽刺当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誓言要世世为夫妇;颔联用当年在宫中有“鸡人报晓筹”的亨受已经“无复”了,如今马嵬兵变时只有“空闻”虎旅传宵柝的悲凉来讽刺唐玄宗的政治失意;颈联用“当时”和“此日”对比,更是嘲笑和讽刺唐玄宗爱情的失落;尾联用“为何”和“不及”对比,说你当了四十五年的皇上都不能保护自已的爱妃,还不如普通人家能给女人带来婚姻幸福,所以,讽刺意味更强。‎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的叙事特点和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讽意至深,用笔至细”是近人黄侃评论这首诗的话(见《李义山诗偶评》),可以说很准确地把握了这首诗在叙事、立意以及表现手法上的特点。“用笔至细”可以从以下几点来体会:一、倒叙的方法,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手法,先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 ‎ ‎“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流水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二、措辞的委婉,如“空闻”“如何”等;三、立意的含蓄(最后在对比中点明题旨)。 “讽意至深”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会:一、否认神仙怪诞、生命轮回说,为立论张本;二、对比唐玄宗今昔境遇,而寓意自明;三、结尾通过设问深化议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虞美人》中。李煜用“__________”一句想象故国的景观变化不大,又用“________”一句来形容自己的愁绪延绵不绝。‎ ‎(2)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感叹收复中原、徒成虚愿,于是有了不堪回首之感。这一感慨,因不堪回首的“ ______,_______”而愈加强烈。‎ ‎(5)《论语》中认为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 ‎(6)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一句直接点明阿房宫占地广阔,而“_________”则指出阿房宫是依着山势走向修建的。‎ ‎【答案】 (1). 雕栏玉砌应犹在 (2). 恰似江一春水向东流 (3).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 万钟于我何加焉 (5). 入则无法家拂士 (6).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7). 佛狸祠下 (8). 一片神鸦社鼓 (9). 人不知而不愠 (10). 不亦君子乎 (11). 覆压三百余里 (12). 骊山北构而西折 ‎【解析】‎ ‎【详解】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此题重点字词有:砌、万钟、辩、‎ 拂士、佛狸、愠等。考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书写。‎ 四、语言文字运用(10分)‎ ‎20.某中学准备在本市报刊上刊登一则邀请函,下面是邀请函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当请指出并作修改。‎ 本校第六届音乐节将于‎2019年5月16日下午8点在校演播厅隆重举行。我们向本市教育系统的各位领导和教师们,以及一贯鼎力支持我们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发出诚挚邀请。‎ 音乐节上,师生们将登台献丑,您可以荣幸地欣赏到优秀的舞蹈、精彩的演唱。我们也希望您能登台表演,一展才艺,同时也希望您能对我们学校的发展提出一孔之见。‎ ‎【答案】①“各位”和“们”删除其中之一;②“献丑”改为“献艺”;③“荣幸”改为“愉快”;④“优秀”改为“优美”;⑤“一孔之见”改为“宝贵意见”。‎ ‎【解析】‎ ‎【详解】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从题干来看,这是某中学准备在本市报刊上刊登的一则邀请函,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当”,考生要找出这五处问题所在,然后进行修改。从语体色彩来看,作为邀请函,一般使用书面语;从谦敬来看,说自己应该使用谦辞,说对方应该使用敬辞。题中,第一处,“各位领导和教师们”错误,“各位”修饰“领导和教师”,与后面的“们”重复,删除“各位”或“们”;第二处,“师生们将登台献丑”中“献丑”错误,“献丑”是谦辞,用于表演技能或写作的时候,表示自己的能力很差,邀请函是学校发出,而此处“登台演出”的是师生,所以不能使用“献丑”,可以改为“献艺”;第三处,“您可以荣幸”中“荣幸”错误,“荣幸”,指荣耀而幸运,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不能用于他人,故此处应该改为“愉快”;第四处,“优秀的舞蹈”错误,“优秀”和“舞蹈”搭配不当,可以改为“优美”;第五处,“您能对我们学校的发展提出一孔之见”中“一孔之见”错误,“一孔之见”是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片面的见解,一般用于自谦,而句中说的是对方,所以错误,可以改为“宝贵意见”。‎ ‎21.下面是某主持人在王教授的新书分享会上发言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王教授在60寿辰之际又推出新作,真可谓双喜临门!像他这样在古稀之年仍然笔耕不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绝对不是过奖,这本书真可谓千虑一得之作,非常值得大家拜读。大家读过之后,有何见教,可以相互交流。王教授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答案】(1)“古稀之年”改为“耳顺之年”或“花甲”之年。‎ ‎(2)“过奖”改为“夸大其词”或“夸大其辞”。‎ ‎(3)“千虑一得”改为“深思熟虑”。‎ ‎(4)“拜读”改为“品读”。‎ ‎(5)“见教”改为“想法”“感受”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语言使用的场合,如本题是“某主持人在王教授的新书分享会上发言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语言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分析是否得体。第一处,“古稀之年”错误,“古稀之年”是指七十,而前面已经指出王教授“60寿辰”,应改为“耳顺之年”或“花甲之年”;第二处,“我绝对不是过奖”中“过奖”错误,“过奖”,过分的表扬,属于谦词,一般说自己,句中主持人说王教授,谦敬失当,应改为“夸大其词”;第三处,“这本书真可谓千虑一得之作”中“千虑一得”错误,“千虑一得”意思是愚蠢的人千百次考虑,总有一次正确,现在一般用为发表意见后表示自谦的话,此处依然是评价对方的作品,谦敬失当,应改为“深思熟虑”;第四处,“非常值得大家拜读”中“拜读”错误,“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是自己对别人的尊敬,此处用在“大家”身上,错误,可以改为“品读”;“大家读过之后,有何见教”中“见教”错误,“见教”,谦辞,指教(我),句中用在“大家”身上,错误,应改为“感受”“想法”。‎ 五、写作(65分)‎ ‎22.微写作。‎ ‎7月29日‎,人民网发布资讯“雅乐迪配方粉涉嫌造假!人民日报记者赴多地调查”,网友纷纷表达愤慨,产品类别明明是固体饮料,却又宣称为配方粉。没有生产资质,产品却销往多地。‎ 据悉固体饮料国家标准除对蛋白质含量做出要求外,对于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基本营养物质没有任何规定。而普通奶粉以及婴儿配方食品的国家标准,均对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做了详细规定。特别是婴幼儿配方粉,还需要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通过后才能生产和销售。‎ 请问你对于这些生产商,销售商有什么话要说?请运用对比论证的方式,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议论段进行规劝。‎ ‎【答案】利益的驱使拷问企业的“自律”‎ 雅乐迪配方粉的生产商和销售商:你们知道吗?诚实守信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以诚取胜,才会赢得顾客信赖,从而赢得市场。反之,就会失去客户,失去市场,自取灭亡。百年老店同仁堂的店训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因为恪守诚信,同仁堂至今仍红红花火。三鹿奶粉也是老品牌,只因为违规添加三聚氰胺,失掉了诚信而一夜之间就遭人唾弃,可谓“其亡也忽焉”。因此,我奉劝你们,恪守诚信,真心对待消费者,才能让企业走得更远,让生意做得更大。‎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此题考查考生对社会时事的关注能力,考生应首先概括材料内容:一则是企业生产不合格食品,一则是商家销售不合格食品;其次,考生要学会运用对比论证方法写作即可。写作的内容是规劝生产商和销售商。‎ ‎【点睛】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要注意以下方面:‎ ‎1.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确定是否运用对比论证。进行对比要阐述的道理是什么,一定要心中有数。‎ ‎2.寻求适当的对比材料。用作对比的事物必须有明确、统一的对比点。如果两种事物间缺乏一定的可比性,就缺少了对比的依据,也就达不到有效论证的目的。‎ ‎3.要有相同的对比量。如果论述时从正面讲了两个方面,那么用来对照的部分一般也应该从反面讲两个方面。这样不仅对比相应均衡,而且能使文章眉目更为清楚。‎ ‎4.对比之后要进行适当的分析议论,把蕴含其中的事理简明扼要地揭示出来。比是基础,议是升华。因此,对比后要旗帜鲜明地作出评价或得出结论,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谈到青年的成长,曾形象地告诫我们: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 请以“扣好第一粒扣子”为题,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对青少年成长的见解,不少于800字。‎ ‎【答案】扣好第一粒扣子 如果你想做一个咬文嚼字的文学家,就应该从现在开始勤学苦练,扣好文学创作的第一粒扣子;如果你想做一个孜孜以求的数学家,就要从现在开始把各种公式定理牢记在心,扣好数学的第一个扣子;如果你想做一个跋山涉水的探险家,就要从现在开始训练自己的胆识。   ‎ 人一生好似一件华丽的衣服,扣着各色扣子。习近平强调,人生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错了,剩余的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第一粒开始就要扣好。因此,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手头做起,从小事做起。   ‎ 穿衣服扣扣子是生活小事,错了尚可重来,人生的纽扣却是错不起的,正所谓“一步错步步错”。古人说得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沙堤溃于蚁穴,万里草原没于粒沙。”这些警句时刻提醒我们,要想成就大事,千万不可忽略小事。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雷锋叔叔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许多人记住了他。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就是不简单。只要把道德行为内化为一种习惯,就能成为一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 因为有“信仰”才会有“仰望”;因为有“仰望”才会有“敬畏”;因为有“敬畏”才会“有所为有所不为”。理想信念是我们战胜困难走向胜利的精神力量,起着导航仪、压舱石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处出了问题,发生了倾斜,那么他的人生轨迹就会偏离理想的航道。   ‎ 当然,从现在做起,不代表无视未来,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既要立足当下,又要放眼前方。从现在开始,让每一个晨暮过得无怨无悔,让每一次经历变得精彩纷呈,让每一份付出都成为愉快回忆。给讲课的老师奉上一杯热气腾腾的清茶,在公交车上默默为老人孕妇让座,学习之余记得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把道德种在心里,这是扣好扣子的关键。   ‎ 让我们从第一粒扣子做起,做一个有道德、敢于担当的中学生,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时代文明的绚丽色彩!‎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材料型的命题作文。要求学生快速抓住题目和材料中的重点词语加以分析,因为只有读懂了重点词语的含义,才能准确地把握命题人的意图,从而明确写作方向。本题要抓住关键词“第一粒扣子”构思立意,写一篇符合题目要求的议论文即可。‎ 审题:‎ ‎“扣好第一粒扣子”,不是简单的穿衣服扣扣子,但“扣扣子”对穿衣服至关重要,写作就是要找出那些对青少年成长极其重要的东西,要结合青少年的价值观来写。另外,文体要求议论文,题目要求扣好第一粒扣子,所以文体和题目都是规定好了的。可以写当代青少年的成长价值观的培养,怎么去“扣好第一粒扣子”,怎么保证扣扣子扣对,这些都是需要去思考的!青少年应该具备怎样的品格,如何去具备这些品格,怎么去打好开端,这些都是可以来写作的。‎ 参考立意:‎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基础;3、走好人生第一步;4、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素材准备:‎ 吉鸿昌说过:“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是的,我们每走一步,都是在书写着自己的“人生史”。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确实要万分认真“书写”好这仅有的一次历史,不能让自己的老年沉浸在对少年时没有努力而造成的痛苦回忆中。那么,我们就要踏踏实实走好人生每一步。‎ 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勇敢地走好人生每一步,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和心血,不断地耕耘,才尝到了生活的甜果。史铁生,20岁就残了双腿,但他没有绝望,毅然竖起生活的风帆,所以他铸造了自己的文学生涯;贝多芬,失去聆听的权利后,依然没有放弃,依然继续创作,所以,他的音乐响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霍金,躯体被病魔残酷地束缚,却没有放弃生活,所以,宇宙中弥漫着这位科学世匠的思维。‎ 只有刻苦奋斗,不畏困难,我们才能在成功的路上走得更远一些;只有实实在在地做事,实实在在地做人,实实在在地对待每一个时日,我们才会拥有一份实实在在的成功。人生路上,难免会有失败,但只要我们付出了,坚持走下去,就一定能得到生活的回报。面前的路或许崎岖,或许漫长,或许存满了荆棘,但只要你拥有信心和勇气,不懈地努力,那么这条路上的每一个困难都将是你通往成功的垫脚石。‎ 习近平金句:要幸福就要奋斗。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 结构设想:‎ 本题是命题作文,题目已经确定了:扣好第一粒扣子。文章开头需要从材料中引出论点:走好人生第一步。然后围绕论点,依据素材,进行论证。论证可以采取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相结合。接着,需要联系自身实际,联系时代实际,谈谈自己对论题的认识。青年学生要胸怀天下,勇于担当。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论点,展望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