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50 KB
  • 2021-06-06 发布

新人教必修4精品教案(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从容说课 艾·弗罗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对精神分析的发 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代表作有《逃避自由》《自我的追寻》《健全的社会》《爱的艺术》等。 其代表作《爱的艺术》从“激进的、人道主义的和批判的”精神分析立场出发,把“爱”看 作是人类对自己生存问题的一种回答,指出“爱”是可以通过耐心学习而得来的一门艺术。 在《爱的艺术》这本书中,弗罗姆对爱的诠释不同于一般人,他从“激进的、人道主义 的和批判的”精神分析立场出发,把“爱”看作是人类对自己生存问题的一种回答,是人与 人之间合作统一的巨大力量。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可以通过训练 自己的行为规范、专心的投入和养成耐性而学到的一门艺术。因顾及读者的层面,弗罗姆在 本书中尽量回避了艰涩难懂的心理学术语,旨在提醒大家重视爱对人类生存的必要性。 这篇课文选自于《爱的艺术》,论及了母爱、父爱的本质及这两种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的问题。自小学以来的教科书中,论及父爱、母爱及其与孩子之间关系的文章有很多,但像 这样的从哲学、心理学高度来分析父爱、母爱的理论性的文章,对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接触。 况且,作者是个外国人,他的西方思维方式,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学生可能也会觉得比 较陌生。不过,由于这本书是写给大众看的,作者弗罗姆并未使用艰涩难懂的心理学术语, 因此,只要学生加强阅读,还是可以读懂的。 学习这篇课文,重点在于把握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要引导学生 关注文本,多读书,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由于课文的理论性比较强, 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比较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尤其要指导学生发掘文章的难点,抓关键语 句进行讨论,或借助课外相关资料来帮助思考理解。此外,由于学生对父爱、母爱的理解较 深刻,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阅读和思考,这除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外,还 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 拟定两课时。 第一课时,整理课文层次结构,把握文章中心。 教学设想:简介作者及作品,快速浏览,感知全文内容;给课文列提纲,整理课文的层 次大意,总结、归纳课文的中心;讨论:在作者笔下,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 第二课时,找难点,合作探究;抓关键句并进行分析。 教学设想:各学习小组选择角度,精读课文,发掘课文难点并进行研讨;抓住文中的关 键语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体验进行分析理解。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大意,整理课文层次结构,归纳文章中心。 2.品味课文的关键语句。 教学难点 1.把握作者所述之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2.分析文中两种爱的原则的区别。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文章大意,整理课文的层次结构,归纳各部分的大意。 2.品味文章中韵味丰富的语句,尝试从哲学、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理解。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发掘课文的难点,以团体协作的方式解决疑难。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有关父爱、母爱的其他作品,联系自身实际来研究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让学生理解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在孩子身上的发展变化,从而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去审 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促进其心智的成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 (卖个关子)当你远去,我在泪光中看见你的《背影》,遥隔千山万水,让我在明 月下折起一艘艘《纸船》,载不住的许多愁,寄不尽的许多思念,让我在甜蜜的梦中为你献 上一枝枝《金色花》……同学们,老师刚才提到了不少课文的名字,你们能告诉老师这些课 文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 (异口同声)都是写亲情的!都与父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爱有关! 师 对,我们曾经学习了许多这样的课文,这当中有散文、有小说,也有诗歌;有的感 人至深,有的温馨情暖,展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多种多样的爱。这些课文形象生动,感情炽 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篇课文。虽然同样是以父母与孩子 之间的爱为主题,但与前面那些课文相比,这篇课文要理性得多。请大家翻开书本,我们一 起来学习美国哲学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课文选自于弗罗姆的著作《爱 的艺术》。对于弗罗姆和他的《爱的艺术》,可能大家还有点陌生,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生在掌声中登上讲台,并展示多媒体课件资料) 推进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 关于作者 艾·弗罗姆是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 物。亦被认为是新弗洛伊德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生于德国梅茵河畔的法兰克福,1922 年获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1922 年到 1933 年在法兰克福心理分析研究所和社会研究所工作。 纳粹夺取政权后,他于 1934 年流亡美国,曾任耶鲁大学讲师。移居美国后,他与科·霍尼 (1885~1952)一道成为美国新弗洛伊德主义的创始人。1951 年担任墨西哥国立大学教授, 后来又执教于密执安州立大学和纽约大学。 弗罗姆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他自己曾经说过:“我试图找出弗洛伊德 学说中依然保存的真理,而排除那些需要修正的原理;对马克思的理论我也打算这样做,最 后,我力图得出一种综合体,从对这两位思想家的理解和批评中应得出这种综合体。”(弗罗 姆《在幻想的彼岸》,纽约 1963 年版,第 43 页)弗罗姆努力试图把二者的思想结晶吸收到 自己的学说中,他撰写了大量著作,阐述他的新精神分析学。除《爱的艺术》外,主要著作 有《基督教义的发展》(1931)、《逃避自由》(1941)、《心理分析和伦理学》(1954)、《让人 占优势》(1960)、《为自己的人》(1961)、《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1961)、《在幻想彼岸的 锁链》(1963)、《遗忘的语言》(1965)、《心理分析和宗教》(1967)、《革命和希望》(1968)、 《分析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理论》(1970)、《对人的怀疑情绪的剖析》(1973)等。在这些著 作中,弗罗姆表现出他独特的世界观和思想,他把自己具体的世界观成为规范的人本主义。 他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贡献也就在于他对人的问题的研究,他论述最多的也是人的存在、 人的本性、人的爱、人的异化、人的解放问题。 关于《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是当代心理分析学家弗罗姆的著作。关于爱是什么?为何我们需要爱等 等问题,作者有不同于一般人对爱的诠释。在这本书中,弗罗姆并未使用艰涩难懂的心理学 术语,因为这本书就是写给大众,提醒大家重视爱对人类生存的必要性。但是,诚如作者所 讲,如果你是想得知简易的爱的艺术说明,你可能会失望。在这里,爱不仅仅只是狭隘的男 女爱情,也并非借由增进技巧即可获取。爱是人格整体之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则需要努 3 力去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建设性目标迈进。关于整本书的架构,弗氏分成三个部分。首先 他对于“爱是否是艺术” 此问题做了说明,其将学习艺术的程序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 二是实践。在爱的理论方面,弗氏由人类生存的关键来谈爱,并将生活中可能的爱的形式做 了区分探讨,意图指出在形式之下,爱的本质是相同的;包含了照顾、责任、尊重与了解。 而关于实践,爱与一般艺术没有两样,必须能自律、专注、耐心,能察觉到爱对己身的重要 性。本书中,弗氏仍不免对现今西方现代社会做了批判,批判西方社会中爱的瓦解;而此可 由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来判读。因此,弗罗姆是一个对现代社会高度关怀的学者,由其一系 列著作中可体会他对自由与爱这些人类的生存条件的重视与强调。现代的社会,正面临了多 元价值充斥的时代,是好是坏尚难定论。光是一句道德沦丧、风气败坏,并不能帮我们更多 了解这社会什么。但同样身处现实社会的我们,却可以去观察现代人价值观的变革历程。弗 氏对西方社会的针砭,可以是我们试图了解的一条管道。因此,如果你是个关怀自己、关怀 现实社会的人,不妨就从这本爱的艺术开始,去认识弗罗姆这个人,或能找出合于自身需求 的答案。 这本书必定会使所有期望从这本书得到掌握爱的艺术秘诀的读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 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这本书要 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 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 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你确实见过 多少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呢? 师 资料翔实,你辛苦了,谢谢! (生鼓掌)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师 这篇课文的理论性比较强,况且又是外国人写的,所以老师布置大家预习的时候, 要求你们在课前至少阅读文本三次,你们做到了吗? 生 (异口同声)做到了! 师 好的,那么下面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一下这篇文章。预习作业中有一项任务是让同学 们根据课文内容来列提纲,整理写作思路,同学们都完成得不错。现在我们请成绩为 A 的 第三小组上来展示他们列好的提纲! (该小组的代表上讲台展示提纲) 多媒体课件展示: 课文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 1~3 段),在人从婴儿到童年时期的成长过程中,其感知世界和体验母爱 的能力也是不断发展的。 第 1 段,婴儿还没有自我意识,无法意识到自己及体外世界的存在,也不具备感受爱的 能力。 第 2 段,随着孩子的成长,他开始学着去认识世界,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体外世界的存在, 并且渐渐有了母爱的体验。他认为母爱是无条件的,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但同时也无法赢 得。 第 3 段,论述八岁以下的儿童还不会爱。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从被爱转为爱别人,去创造爱。不过,从童稚的爱到成熟的爱需要很多年。 第二部分(第 4~7 段),阐释父爱的本质问题,比较父爱与母爱的根本区别。 第 4 段,说明婴儿在母爱的庇护下成长,对世界的认识更深,且对母爱的依赖在慢慢减 少,而开始意识到父爱。 第 5 段,指出母爱的本质是一种无条件的爱,故在所有人的潜意识中对母爱都有深深的 4 渴望。而通过努力换取得来的爱往往会使人生疑,使人感到不是被人爱,而只是被人需要而 已。 第 6 段,简要归纳父爱与母爱的本质区别。对孩子来说,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大自然、 大地和海洋;父亲则代表思想世界,是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是向孩子指出 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第 7 段,概述父爱的本质。与无条件的母爱不同,父爱是有条件的爱。父爱的本质是: 顺从是最大的道德。父爱可以通过努力来赢得,但如果辜负父亲,就有可能失去这种爱。而 且,父爱可以受孩子的控制。 第三部分(第 8~10 段),指出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脱离对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威, 他成为自己的父母,在心理上完全成熟。 第 8 段,作者提出对母爱和父爱的不同要求。母爱从生理上和心理上给予孩子关怀,使 孩子有安全感;父爱指导孩子勇敢面对困难,使其产生自信,摆脱对父亲的依赖而自立。 第 9 段,指一个成熟的人,他的内心将拥有父母这两个形象。 第 10 段,总结全文。 生 这份提纲看起来很复杂,但当中的条理脉络却是非常清晰的。作者依照孩子由婴儿 向成人成长的顺序,先谈到了母爱的本质及孩子对母爱的认知体验,其次阐述了父爱的性质, 比较了父爱与母爱的区别,最后指出成熟的人将会在自己心中拥有父亲和母亲两个世界成为 自己的父母。课文的三个部分之间是逐渐深入的,层次鲜明。 师 分析得很好!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和优秀的团体协作精神,是不可能拿到这个 A 的成绩的,请大家向他们学习! 师 这篇课文属于议论文,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提纲,把课文的主要论点整理出来。给你 们两分钟的时间阅读,再进行研讨。 (学生阅读、研讨,教师巡堂解疑) 师 时间差不多了,哪位同学来试试? 生 这篇课文的论点是分别阐述父爱和母爱的本质,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父爱和母 爱共同促成了人的成熟。 师 归纳得不错,能不能再谈得详细一点呢? 生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母亲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亲是孩子的“思想世界”,孩子 从对以母亲为中心的依附转到对以父亲为中心的依附,最终脱离他们独立,在内心建立起父 母这两个形象,成为自己的父母。 师 相当出色。对课文的理解较深。除了主要论点外,课文的各部分也有分论点,刚才 的同学展示的提纲中有准确的概括,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鉴赏评价】 师 从课文来看,父爱及母爱的本质及其区别,是本文的一个学习重点。下面请同学们 一起思考这个问题: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有何根本区别?各有什么积极面和消极面?请你结 合自身实际对作者的看法作出评价。 (幻灯片展示该问题) (各小组展开讨论) 师 好了同学们,时间差不多了,把你们的精彩展示出来吧。 生 作者认为,父爱与母爱的根本区别是:母爱是无条件的,而父爱是有条件的。对孩 子来说,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亲则代表思想世界,是法律、秩序 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师 嗯,看来你们小组的议论是卓有成效的。还有没有同学补充? 生 母亲从心理、生理上给孩子以爱与关怀,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而父亲则向孩子指 5 出通向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帮助孩子自立。 师 (笑)嗯,经过补充,答案就更加完整了。有没有同学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来谈谈这 两者的区别呢? 生 我的体验是:母爱是无私的、广博的、温柔的,它像和风,像细雨,给我们无微不 至的关怀。我们又都是母亲怀胎十月之后才诞生的,我们的生命是母亲给的,因此她就像孕 育人类生命的大地、海洋一样,是我们生命的源初之地,温馨而温暖。此外,父亲一般以严 厉、果敢、伟岸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父爱不像母爱那样可亲,它往往是建立在权威的基 础上的,一旦我们犯了错误,父亲就会以监督者的身份出现,替我们指出人生的真正道路。 所以说,父爱代表了思想世界,是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师 分析得很好,对父爱、母爱的理解多么深刻!接下来,谁能告诉老师,父爱和母爱 各有什么积极面和消极面呢? 生 先说说母爱吧,它积极的一面是:它带给孩子关怀和安全感,是世界上最伟大、最 无私的爱,是人们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消极面是,母爱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作者认为 母爱根本无法赢得。至于父爱,它的积极面是,父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孩子可以 控制和支配这种爱。消极面是,孩子如果辜负了父亲的期望,就会有可能失去父爱。我认为 作者的观点有他合理的一面。但我觉得父爱和母爱不一定是截然分开的,他们之间其实有一 些共同之处。比如说,母亲对孩子也有期望,母爱有时候也是严厉的;父爱不一定就是那么 不可靠的,父爱也有其无私的地方,等等。 师 见解独特,有自己的思考,很好! 生 老师,我还想补充一下。我认为作者说得很好。就我自己的体会来说,我觉得母爱 的力量主要来自于情感,来自于与生俱来的血脉认同感,作者说母亲代表着自然世界,我觉 得他说得很对。其次,父爱的力量往往来自于榜样和权威,来自于父亲的理智和行动。和母 爱的“柔”相比,父爱常常以“刚”的面目出现,两者相互补充,为孩子构筑了一个完整的 世界,庇佑他们健康成长。 师 精彩!结合自身实际,对作者的观点作出了正面评价。还有其他的补充吗? 课堂小结 师 那好,我们对本课作一个简单的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列提纲的方式理清了全文 的结构层次,把握了课文的主要观点,并且对课文的重点——母爱和父爱的性质进行了比较。 同学们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积极性和创造力,表现很好。 布置作业 师 回去以后请大家结合我们本课学习过的内容来找出学习的难点,尤其是课文中的关 键句,把它们画出来,并进行思考。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习一个课时了。大家能不能用简洁的 语言回顾一下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呢? 生 我们把握了这篇课文的结构层次。文章的层次感很强,条理清晰。 生 了解了父爱与母爱在本质上的区别。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 大地和海洋。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母爱从本质上说是 无条件的,而父爱是有条件的。 师 嗯,答的很好,说明我们在课堂上的效率比较高。 推进新课 6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师 请同学们默读这篇课文,细心发掘文中的疑难问题,把它提出来并与你的伙伴们商 讨一下。 (学生默读、讨论) 师 (微笑)时间过得真快,同学们,准备好了没有? 生 我们想提一个问题。作者在文中提到,母爱是无条件的,这是否显得绝对了一点了 呢? 师 说得很好。想得细致,也比较深刻。哪个小组的同学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 生 我们认为作者说得没错。在报纸杂志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消息,一些子女在外面 犯了大错,甚至六亲不认,但他们的母亲却依然一次又一次地原谅他们,希望用自己的爱心 去感化、改变他们,体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母爱。不为其他,仅仅因为母爱就是无条件的,因 为孩子是自己生下来的,爱孩子对母亲来说就是一种本能。 生 我们有不同的看法。虽然母爱往往是不求回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母亲对孩子没有 一点要求和希望。事实上大多数母亲也会有“望子成龙”的想法,假如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 期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母亲对孩子的爱。当然,因为母亲对孩子的期待和要求往往只 停留在潜意识里,所以我们常常会被无私的母爱所迷惑,误以为母爱是全无条件的。我们认 为作者这种说法未免有点过于绝对。 师 很好!有辩争才会有进步!最让老师高兴的是,不管是哪一方发言,同学们都有充 足的论据,言之有理。当然,在这个问题上作者的观点确显得有点片面了,同学们的怀疑与 分析是有道理的。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 生 文中提到了两种爱的原则,一种是童稚的爱:“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我爱你,因 为我需要你”;另一种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应该如何理 解这两种原则呢? 师 说到点子上了。这不仅是个存在于课文内的问题,也是个存在于生活中的问题。我 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好不好?谁先来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生 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浅层次的看法。首先,我认为这两种爱一者是被动的,一者是 主动的。童稚的孩子的爱产生于他人对自己的关怀,来源于自身的弱小、孤立无援,这是一 种纯粹的获取性的情感,它完全不需要孩子付出什么。当别人爱他时,他感受到了这种爱, 并产生了对别人的需要。而成熟的爱则是主动的,和童稚的爱不一样,它不能坐享其成。它 首先要求我们付出爱,主动地去关心、爱他人,并进而获得了他人的爱的回报。和童稚的爱 一样,他也感受到了爱,不过这种爱并非来源于自身的弱小、孤立无援或可爱等自然因素, 而是因为在我被爱之前我已经付出了爱。因此,也可以说,童稚的爱是单向的、简单的,而 成熟的爱是双向的、相互的,它更加复杂。 师 (微笑)嗯,挺有见地!对爱的理解挺深的嘛!还有发挥的空间,谁来? 生 我想起了一句话:爱比被爱更重要。这句话用来解释这两种原则最恰当不过了。刚 才那位同学说,成熟的爱应该是相互的。我则认为,其实所有的爱都是相互的。童稚的爱是 在别人爱自己的基础上才产生对别人的爱,所以它是被动性的。而成熟的爱则是从爱他人中 实现爱自己,给予比获得更能让人满足和快乐。成熟的爱应该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充分实现。 师 很好!分析更加深入了!真让人大开眼界呀!两位同学简直就是两个小专家,把“爱” 这个命题阐释得如此透彻,相信同学们都受益匪浅吧! 【拓展提升】 师 成熟的爱来自于成熟的人生与成熟的灵魂。在文中,作者认为人的心灵世界发展完 全的标志是什么? 生 (齐声)与父母分离,在他心中同时拥有父亲和母亲两个世界。他独立了,成为了 7 他自己的父母。 师 好。那么,对于父亲、母亲这两个世界,你们认为自己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成分 呢?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生 我从母亲身上学到了温柔、善良、勤劳的品质。母性总是伟大的、无私的、包容的, 这让我学会用温和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懂得关怀、懂得同情弱小。一个心怀母爱的人, 她总是能融洽地和周围的环境相处,她总会富有爱心,以她广博的胸怀带给世界温暖。可以 说,母亲的身上凝结了平和、祝福和希望。 (众生给予掌声,师点头微笑) 生 那么我就来谈谈父亲吧。我的爸爸是个军人。从很小的时候起,爸爸就以一副严肃 的面孔出现在我面前,对我事事要求严格。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他整天挂在口边的一句话:要 有男子汉气概!所以,除了作者说的秩序、纪律之外,我还从父亲身上学到了男性的果敢、 张扬和责任心,作为男孩子,时时刻刻保持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精神,以阳刚的一面去迎接 生活的风风雨雨,这就是我的收获。 师 你将来一定是个响当当的男子汉! 生 我认为,除了从父母身上汲取他们的人格力量之外,还要回到课文的主题上来——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父母给予孩子爱,除了本能、除了责任之外,还有他们对子女的期望 与塑造。我们终有一天也会成为父母,如何把这种爱的光芒和希望延续下去,从父母身上我 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师 眼光真长远!有这样的想法,相信你一定能当个出色的父亲。 【鉴赏语言】 师 本文的重难点其实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课文的理论性较强,有一些语句带有浓厚 的哲理色彩,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找出来,把它们当作一道菜,在你们的小组内好好地品尝 一下! (学生研究、讨论) 生 我认为“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这句话写得很好。主要是它的用词好,内涵丰 富,耐人寻味。“是一种祝福”里的“祝福”写出了母亲对子女的真切关心与爱护,包含有 无私的、纯粹的、不求回报的意味。而“和平”一词用得尤为巧妙,含味颇丰。它不仅指出 了母爱温柔、平和的特点,而且有一种博大、宽厚的感觉,结合下文的“大自然”“大地” “海洋”等词语来理解,母爱的内在的深度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师 从词语入手,分析角度新颖,又能联系下文来加深理解,有很出色的语言感受能力。 生 我想谈谈自己对于“通过爱他就从他的由自恋引起的孤独中解脱出来,他开始体验 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这句话的看法。这句话指出了人在成熟之后爱的方式的转变。 “由自恋引起的孤独”有点难以理解。我想这应该是写人在童稚时习惯于以自己为中心,过 于关心自我,因而造成了心灵的孤独。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其命运、情感是密切相关的。 人如果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体验与他人的统一,这说明他对世界、人生的看法已经渐趋成熟。 因为有了付出,有了主动的对他人的爱,人的心灵世界开始宽阔、完整,其隐含的无私的意 味将是人类世界变得美好的希望。 师 最后一句话说得尤其出色,辞彩飞扬,极具哲理性,好! 课堂小结 师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进行了分析。作者在文章中具体分析了 父爱、母爱的本质,并告诉读者,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感受、体验外界及父母爱的能力也 在不断发展变化。孩子最终会摆脱这两种爱,他将会在心中同时确立父亲和母亲这两个形象, 成为自己的父母,从而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灵魂健康、思想成熟的人。这篇课文从理论高 度对父亲、母亲、孩子三者之间的爱进行了清晰、深入的分析,对我们的生活、家庭关系具 8 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指导意义。此外,它的语言充满了哲理性,发人深思,这也是我们应当学 习的。 布置作业 师 学完这篇课文,你应该对父爱、母爱有了更深的体会,对于孩子在父母爱的呵护之 下如何健康成长,相信你也有了新的认识。请以“在父爱(母爱)中成长”为话题,写一篇 400 字以上的作文。 板书设计           段)~自己的父母(第三、成熟的人将会成为 洋母爱:自然、大地、海 序、法律父爱:思想、法律、秩段)~的区别(第二、父爱性质,与母爱 段)~爱(一、童年感受,体验母 108 74 31 活动与探究 “母爱”“父爱”无论在生活上还是文学上,都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在这篇课文里,作 者从哲学高度以心理分析的方式对这两种爱的本质进行了剖析。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 不同形式的爱。请你以“懂得爱,学会爱”为话题,和你周围的同学展开研讨,谈谈你对“爱” 的理解体会。最好能够发掘一下这种情感的本质,谈出一些哲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