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50 KB
  • 2021-06-06 发布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综合模拟训练卷二A卷含解析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第十七单元 综合模拟训练卷(二)(A 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的近代史开启之际,老大帝国愚昧颟顸,执迷于“夷夏之辨”,以“天朝上国”自居,在 西方先进的器物、制度和思想文化面前仍然自以为是,造成了“天朝的崩溃”。这种因过度文化自 信导致的“华夏中心主义”大大地阻碍了中国向先进的西方学习,造成了落后挨打的屈辱的百年近 代史。然而,这种历史叙述没有看到“夷夏之辨”在近代史上一度也为中国向西方学习提供了一定 的思想资源。 夷 夏 之 辨 , 是 传 统 中 国 根 深 蒂 固 的 思 想 观 念 之 一 。 它 将 天 下 划 为 “ 华 夏 ” 诸 邦 与 “夷”“戎”“蛮”“狄”等部落。它产生之初,便有依文化与血统作区分的两重含义在内。但随 着中华文化的发展,不再以血缘的亲疏而以文明程度的差异作为区别华夷的标准,而且逐渐被广为 接受。 在历史上,中国长期以来在东亚处于文化、政治、经济领先的地位。久而久之便使得人们习惯 性地将中国与“先进文化”画上等号。然而,当清王朝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而丧权辱国,遭遇 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时,中国是否仍是文化最为先进的国家,就成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在此问题面前,如果仍然不假思索地将大清即是华夏作为无须怀疑的前提,那么大清便还是文 化先进之国,因此就没有必要向西方的“蛮夷”学习。即便要学习,最多也是学习器物上一些优点, 即“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换言之,华夷观在此时对中国走向现代化就起到了相当大的 阻碍作用。 但与此同时,也有一批有识之士慢慢注意到西方列强不仅有极为发达的物质文明,在精神文明 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而大清是否在文化上也领先于西方列强便值得怀疑。中国首位驻外使节 郭嵩焘在深入了解西方社会之后,便感慨道:“三代以前,独中国有教化耳……自汉以来,中国教 化日益微灭;而政教风俗,欧洲各国乃独擅其胜,其视中国亦犹三代盛时之视夷狄也。”在他看来, 中国已经沦为“夷狄”,而西方列强因为文化昌盛,俨然已有“华夏”气象。维新派的代表谭嗣同、 梁启超则将民主、共和制度视为辨认夷夏的重要标准,在他们看来,在与西方世界的较量中,中国 早已落后而成为夷狄了。 因此在这些“睁眼看世界”者看来,以地域定夷夏是不符合“夷夏之辨”的本义的;夷夏是可 以转换的;西方的政教风俗、伦常礼义并不逊于中国,甚至胜于中国;西方俨然已是“华夏”而中 国沦为“夷狄”了。而“夷狄”必须向华夏学习,亦即大清必须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文明成果。郭嵩 焘从“夷夏之辨”的义理出发,指出“自西洋通商三十余年,(西方)乃似以其有道攻中国之无道, 故可危矣”。从这个意义上说,“夷夏之辨”在近代史上并非完全扮演了阻碍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角 色,它同时也给一部分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 (摘编自章舜粤《“夷夏之辨”之于近代中国》)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满清帝国愚昧执着,坚守“华夏中心主义”,自以为是,造成过度文化自信,使得天朝最终崩溃。 B. “夷夏之辨”将天下划为“夷”“戎”“蛮”“狄”等四邦,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思想观 念。 C. 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得清王朝丧权辱国,统治者开始思考中国是否仍是文化最为先进的国家。 D. 西方列强的文明成果,促使先觉者清醒地认识到大清帝国在政治和文化上已经落后于西方列强。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 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A 项,因果颠倒,原文说“过度文化自信导致‘华夏中心主义’; B 项,偷换概念,原文是“将天下划为‘华夏’诸邦与‘夷’‘戎’‘蛮’‘狄’等部落”,而非“四 邦”;C 项,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中国是否仍是文化最为先进的国家,就成了一个不得不面对 的问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第一段分析“天朝的崩溃”的原因,得出了“天朝上国”的狂妄思想造成了屈辱的百年近代史的 结论。 B. 第四段从与史实相反的角度假设,推导出华夷观在当时对中国走向现代化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 用。 C. 引用谭嗣同、梁启超的观点,论证了在有识之士眼中,夷夏的角色已发生转换,中国已成为夷狄。 2 D. 结尾引用郭嵩焘的话,证明了“夷夏之辨”为部分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的 观点。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 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 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 B 项,“从与史实相反的角度假设”错误,其实这一段看上去是假设, 其实还是在复述真实历史,注意第 4 段与第 5 段构成转折关系,第四段这种观点代表了当时大多数 人的观点,只有少数先进分子才不这么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如果满清帝国不以“天朝上国”自居,不过度文化自信,就不会有中国近代史上一百多年的被动 挨打的局面。 B. 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以文明程度的差异取代血缘的亲疏作为辨别华夷的标准,是历史发展的一 种必然。 C. “夷夏之辨”既阻碍了中国向西方学习,也为一部分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有识之士提供了理论基础 和思想资源。 D. 文章认为要以文明程度来定义“华夏”,这样便于清晰认识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状况,进 而取长补短。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 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 A 项,推断形式过于武断,缺乏逻辑依据,同 时也显得条件不足,中国近代史上一百多年的被动挨打的局面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历史原因,不能 仅仅以“天朝上国”的骄傲心态作为全部原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我有一个梦 张晓风 ①我有一个梦,我不太敢轻易地把这梦说给别人听,怕遭人耻笑——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敢于 去梦想的人并不多。 ②我有一个梦。 ③我梦想在这号称为“中国”的土地上,除了能为英文为生物为化学为太空科学设置实验室之 外,也有人肯为国文设置一间讲坛。 ④我梦想有一位国文教师在教授“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的时候,窗外有粉色羊 蹄甲正落入春水的波面,苦楝树上也刚好传来鸟鸣,周围的环境恰如一篇舞台布景板,处处笺注着 白纸黑字的诗。 ⑤晚明吴从先有一段文字读之目醉神驰,他说:“斋欲深,槛欲曲,树欲疏,萝薜欲青垂;几 席、阑干、窗窦,欲净滑如秋水;榻上欲有云烟气;墨池、笔床,欲时泛花香。读书得此护持,万 卷尽生欢喜。琅嬛仙洞,不足羡矣。” ⑥吴从先又谓:“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读子宜伴月,以寄远神。……读《山海经》、《水经》、 丛书小史,宜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无垠之游,而约缥缈之论。读忠列传,宜吹笙鼓瑟以扬芳。 读奸佞传,宜击剑酌酒以销愤。读‘骚’宜空山悲号,可以惊壑。读赋宜纵水狂呼,可以旋风……” ⑦——啊,不,这种梦太奢侈了!要一间平房,要房外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要春风穿户夏雨 叩窗的野趣,还要空山幽壑,笙瑟溢耳。这种事,说出来——谁肯原谅你呢? ⑧那么,退而求其次吧!只要一间书斋式的国学讲坛吧!要一间安静雅洁的书斋,有中国式的 门和窗,有木质感觉良好的桌椅,你可以坐在其间,你可以第一次觉得做一个中国人也是不错的事, 也有其不错的感觉。 ⑨教室里,沿着墙,有一排矮柜,柜子上,不妨放些下课时可以把玩的东西。一幅竹子搁臂, 凉凉的,上面刻着诗。一个仿制的古翁,上面刻着元曲,让人惊讶古代平民喝酒之际也不忘诗趣。 一把仿同治时代的茶壶,肚子上面刻着一圈二十个字:“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薄月迷香雾, 流风舞艳花。”学生正玩着的时候,你可以告诉孩子们这是一首回文诗,全世界只有中国的语言可 以做的回文诗。而所谓的回文诗,你可以从任何一个字念起,意思都通,而且都押韵。 ⑩墙上也有一大片可利用的地方,拓一方汉墓石,如何?跟台北画价动辄十万相比,这些古物 实在太便宜了,那些画像砖之浑朴大方,令人悠然神往。如果今天该讲岳飞的《满江红》,何不托人 到杭州岳王坟上拓一张岳飞真迹来呢?今天要介绍“月落乌啼霜满天”吗?寒山寺里还有俞樾那块 诗碑啊!如果把康南海的那一幅比照来看,就更有意思,一则“古钟沦日史”的故事已呼之欲出。 杜甫成都浣花溪的千古风情,或诸葛侯祠的高风亮节,都可以在一幅幅挂轴上留下来。 ⑪你喜欢有一把古琴或古筝吗?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这种事不妨即兴。 ⑫你喜欢有一点檀香加茶香吗?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这种事只消随缘。 ⑬如果学生兴致好,他们可以在素净的钵子里养一盆素心兰,这样,他们会了解什么叫中国式 的芬芳。 ⑭教室里不妨有点音响设备,让听惯麦当娜的耳朵,听一听什么叫笛?什么叫箫?什么叫“把 乌”?什么叫筚篥…… ⑮你要让年少的孩子去吃麦当劳?好吧,由你。你要让他们吃肯德基?好,请便。但,能不能, 在他年少的时候,在小学,在中学,或者在大学,让他有机会坐在一间中国式的房子里。让他眼睛 看到的是中国式的家具和摆设,让他手摸到的是中国式的器皿,让他——我这样祈祷应该不算过分 3 吧——让他忽然对自己说:“啊,我是一个中国人!” ⑯音乐有教室,因为它需要一个地方放钢琴。理化有教室,因为它需要一个空间放仪器。那么, 如果我说,教国文也需要一间讲坛——那是因为我有一整个中国想放在里面啊!这样的梦算不算狂 妄呢? ⑰我有一个梦!这是一个不忍告诉别人,又不忍不告诉别人的梦啊! (选自《张晓风国学讲坛》,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现在的中国,人们肯为英文为生物为化学为太空科学设置实验室,却无人肯为国文设置一间讲坛, 正是这种不公平催生了作者的梦想。 B. 文章感情饱满,作者除了通过对梦想诗意盎然的描绘来传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还借助一系 列的疑问句、感叹句等句式来表达更为复杂的情感。 C. 作者的梦想就是拥有一间书斋式的国学讲坛,让中国的孩子可以坐在中国式的房子里,接受中国 传统文化的熏陶,唤醒中国人的自豪感。 D. 文中写到麦当娜、麦当劳、肯德基,揭示了中华传统文化被外来文化侵蚀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 者对西方文化的反感和无奈。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 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ABC 项考核文章的内容,D 项考核情节的作用,其中 A 项,对梦想起因的概括不准确,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这一主要原因;C 项,对梦想的理解表面 化,作者梦想的实质是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一间书斋式的国学讲坛”只是实现这一理想的 象征物,并非实指;D 项,“反感”有误。 5. 对于自己的梦想,作者为什么“不太敢轻易”说,“不忍”说又“不忍不”说?请结合文章内容 分别加以分析。(5 分) 【参考答案】①“不太敢轻易”说是担心遭人耻笑,因为这个世界上敢于去梦想的人太少,暗含作 者对人们一味追求现实功利而失去梦想的社会现实的担忧、不满。②“不忍”说是因为作者的梦想 太“奢侈”(太过美好),和功利的社会现实反差过大,说出了可能会因世人的不理解而遭到玷污, 暗含了对梦想的热爱和珍惜。③“不忍不”说是因为当前的社会实在太需要,也太应该有这样一个 梦想了,暗含了作者保护、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圣的责任感。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的题目,要求分析对于自己的梦想,作者为什么“不太敢轻 易”说,“不忍”说又“不忍不”说的原因,注意根据文章的情节和作者的情感作答,“不太敢轻 易”说是担心遭人耻笑,因为这个世界上敢于去梦想的人太少,暗含作者对人们一味追求现实功利 而失去梦想的社会现实的担忧、不满;“不忍”说是因为作者的梦想太“奢侈”(太过美好),和功 利的社会现实反差过大,说出了可能会因世人的不理解而遭到玷污,暗含了对梦想的热爱和珍惜; “不忍不”说是因为当前的社会实在太需要,也太应该有这样一个梦想了,暗含了作者保护、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圣的责任感。 6. 文章⑤⑥两段引入晚明吴从先的两段文字,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6 分) 【参考答案】①引用前人文字,摹画自己的国学梦想,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学色彩。(或答“使 作者的国学梦想更具体更丰富,更有感染力。”)②借吴从先之笔,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文辞优 美,感情饱满,使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共鸣,揭示中心。③与下文形成跌宕 之势,使得文章更为摇曳多姿。这两段描写梦想中的国学讲坛,美妙动人,和下文的“退而求其次” 形成跌宕,更显出作者国学讲坛梦的迫切。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文章中某情节的作用的题目,要求回答文章⑤⑥两段引入晚明吴从先的两段 文字的内容分析其作用,,答题时注意答出情节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内容和读者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此题文章⑤⑥两段引入晚明吴从先的两段文字从内容看,借吴从先之笔,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文 辞优美,感情饱满,使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共鸣,揭示中心;从结构看,与 下文形成跌宕之势,使得文章更为摇曳多姿。这两段描写梦想中的国学讲坛,美妙动人,和下文的 “退而求其次”形成跌宕,更显出作者国学讲坛梦的迫切;从表达效果看,引用前人文字,摹画自 己的国学梦想,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学色彩。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慈善捐赠是一种对陌生他者的伦理关怀,其基本理念中有分工协作和契约精神两个原则。 慈善捐赠的发展由一对一的直接捐助形式逐步走向捐助者与受助者的分离,即建构起以三方关 系为特征的慈善主体关系,如:捐赠人、慈善组织和受益人三方,志愿者、志愿服务机构和受益人 三方,捐赠人、募捐人和受益人三方。这种分离意味着:一方面,分工带来了专业的服务和效率的 提高;另一方面,协作使捐助者与受助者在心理、人格、尊严等方面更趋平等。目前来看,分工协 作的原则显然还没有真正得到慈善事业有关部门的尊重和维护。 当代中国慈善事业存在着诸多乱象,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契约精神”的缺失。由于缺失契约 精神,有关部门可以任意变更捐赠领域或受捐对象,慈善组织可以随意背弃诚信谋取私利,捐赠方 可以随时违背捐赠承诺等。正是这些违背契约精神的行为,给慈善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摘编自《慈善法充分彰显现代慈善新理念》,2016 年 3 月 25 日《光明日报》) 4 材料二: 2017 年 11 月 2 日,中国慈善联合会公布了《2016 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据悉,这份报告通 过对 2016 年国内(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公开捐赠数据进行监测、统计和分析,共收集到较为完整、 符合数据分析要求的捐赠数据 70.23 万条。分析显示,该年度我国全年接收国内款物捐赠共计近 1392.94 亿元,相比上年增加近 284.37 亿元,相当于人均捐赠 100.74 元。 从捐赠主体看,企业捐赠仍为第一大捐赠来源,捐赠总额首次突破 900 亿元,其中民营企业贡 献超过五成。据不完全统计,上年我国捐赠过亿的慈善家共 35 人(夫妻和家族按单一主体计入榜单), 比 2015 年增加 13 人,捐赠总额达到近 80 亿元;普通民众 10 万元以下个人捐赠总额跃升至 2016 年 的 90 亿元以上,这意味着我国慈善捐赠正在“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捐赠渠道看,2016 年我国网络募捐得到了较快发展。移动端成为主流,手机捐赠占总额的七 成以上。2016 年,民政部指定了首批 13 家慈善组织在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其中,腾讯公益 平台、蚂蚁金服公益平台、淘宝公益平台三家平台全年共筹得捐赠款近 13 亿元,比 2015 年增加近 38%。从网络捐赠关注的领域来看,备受关注的依次是医疗救助类、教育助学类、减灾救灾类和环境 保护类。 分析认为,自 2016 年 9 月 1 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施行后,多项具体配套政策陆续出 台,多个行业重大问题得到回应,对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尽管如此,我国慈善事业目前仍存在慈善组织数量少规模小、培育扶持政策配套不足、事中事 后监管力量薄弱等主要问题。慈善组织将要面临的诸如继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坚持慈善信息公开、 不断提升自身公信力等新问题、新挑战,也需要在有关部门监督下予以解决和应对。 (摘编自新华网) 7. 根据材料,下列关于中国慈善捐助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慈善捐赠中无论分工还是协作,都意味着一种对陌生他者即捐赠受益人的伦理关怀。 B. 2016 年我国慈善捐赠最关注三个领域,其中教育领域所受的关注高于其它公共事业。 C. 企业捐赠是 2016 年我国慈善捐赠的最大来源,其中民营企业捐赠总额超过 450 亿元。 D. 2016 年,全国有三家公益平台共筹捐赠款近 13 亿元,表明了网络捐赠渠道更有效率。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 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D 项,“网络捐赠渠道更有效率”,无中生有。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 材料一说明了慈善捐赠理念中的两个原则及其现状,材料二借助统计数据主要从两个方面说明了 2016 年度中国慈善捐赠的成绩与特点。 B. 《2016 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2016 年我国慈善捐款大幅增加,人均 100.74 元。从这份 报告形成的过程看,这个数据具备相应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C.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施行后我国慈善事业仍存在诸多乱象或问题, 这都提醒我们不断思考和完善慈善事业。 D. 与图一的内容相比,2016 年网络捐赠重点关注的领域有所不同,主要原因在于二者的捐赠主体 对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的认识不同。 E. 分析显示,我国慈善捐赠正在“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民众正成为个人捐赠的重要力量,表现 出这类捐赠者有着对陌生他者的伦理关怀。 【答案】AE 【解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 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B 项,“慈善捐款大幅增加”不严谨,材料二中,“上年我 国全年接收国内款物捐赠……相当于人均捐赠 100.74 元”,事实上有捐款有捐物。C 项,材料一没 提到《慈善法》“施行后”及其情况。D 项,“主要原因……”属无中生有。 9. 对于慈善捐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新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九十二条要求“县级以 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据此,有关部门应该怎样解决相关问题?请结合材料简 要概括。(4 分) 【参考答案】①尊重和维护慈善捐赠中分工协作的原则,②完善和坚持慈善捐赠的契约精神,③协 助慈善组织解决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④监督慈善组织解决和应对将要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 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怎样对待慈善捐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注意根据 文中的重点句子“正是这些违背契约精神的行为,给慈善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伤害”“目前来 看,分工协作的原则显然还没有真正得到慈善事业有关部门的尊重和维护”“尽管如此,我国慈善 事业目前仍存在慈善组织数量少规模小、培育扶持政策配套不足、事中事后监管力量薄弱等主要问 题”“慈善组织将要面临的诸如继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坚持慈善信息公开、不断提升自身公信力 等新问题、新挑战,也需要在有关部门监督下予以解决和应对”概括答题要点。 5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 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或见而器之,以女妻焉。 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 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 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 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 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 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 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 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士卒冻馁,死者太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 衣湿,殆至于死。 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 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余 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 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 常侍、中书监。 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 篇。 (选自《周书·卢柔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 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B. 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 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C. 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 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D. 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 /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 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年少”不作“笑而不应” 的主语,所以排除 B、D 两项。从上下文看,“遣侯景袭穰”(导致“胜败”)的主语不可能是孝武 帝,同时孝武是北魏皇帝,不会迁到东魏,所以排除了 A 项。“求归”是“表梁”的目的,“武帝” 不作“求归”的宾语。故选 C 项。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邑,又称食邑,是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以此地的租税作为其俸禄。 B. 牒,有时指我国古代官府的文书,如“牒文”;有时指官方颁发的为证明某事的文件,如“度牒”。 C. 起居注,是我国古代对帝王言行的记录,多由专人负责,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D. 中国古代帝王把冬至日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此即“践阼”。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 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 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 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践,履踏;阼,主阶;践阼,封建帝王登阼阶以主持祭祀, 指帝位,后多指皇帝即位(登基)。此外,明清两朝每年冬至日祭天。所以 D 项错误。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卢柔文笔出众。他不到二十岁时就懂得写文章,替贺拔胜写的奏表得到武帝的赞美,他有几十篇 诗颂碑铭檄表启流传世间。 B. 卢柔为人孝顺。他幼年被叔母收养,虽然叔母待他严苛,但他仍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 顺,因此被宗族看重。 C. 卢柔善于出谋划策。他在贺拔胜手下时,参与很多军事要务,后来又给贺拔胜提供了对付高欢的 上、中、下三种策略。 D. 卢柔忠于职守。他冒险跟随大军艰难行军,后来迷失道路险些被冻死。在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 理百余件文书。 【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 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 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 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 B 项,“叔母待他严苛” 说法错误,根据原文“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可知,叔母抚养看待他比对亲生儿子还好。 6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5 分) (2)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士卒冻馁,死者太半。(5 分) 【参考答案】(1)等到魏孝武与齐神武有嫌怨,下诏书命令贺拔胜调出朝廷管理荆州,卢柔认为可 以趁此建立功业,于是跟随贺拔胜到了荆州。 (2)(他们)背着干粮,冒着危险,行走数百里。当时恰逢秋雨连绵,同行的人又冻又饿,死了一 大半。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 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第(1)句中“隙”,意思是嫌隙;“牧”,意思是管理;“因”, 意思是趁机;“之”,动词,意思是到;及:意思是等到;因:意思是趁机。第(2)句中“赢”, 意思是背着;“秋霖”,意思是秋雨连绵;“冻馁”,意思是又冻又饿;“太半”,意思是大半。 【参考译文】 卢柔,字子刚。幼年时父母去世,被叔母收养,叔母抚养看待他比对亲生儿子还好。卢柔尽心 孝养叔母,也同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叔母。宗族的人都感叹并且看重他。他性格聪明机敏,喜 爱学习,不到二十岁,就懂得撰写文章。司徒、临淮王见到他并且器重他,把女儿嫁给了他。 等到魏孝武与齐神武有嫌怨,下诏令贺拔胜调出朝廷管理荆州,卢柔认为可趁此建立功业,于 是跟随贺拔胜到了荆州。贺拔胜让卢柔担任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密事务,卢柔很多都参与了。 等到贺拔胜任太保,他让卢柔担任属官,加授冠军将军。孝武帝后来召贺拔胜领兵赴洛,贺拔胜询 问卢柔的意见。卢柔说:“高欢依托晋阳的军队,心思实在难以知道。你应该席卷军力奔赴京都,与 他一决胜负,不顾存亡,这是忠的上策。如果北面阻挡鲁阳,南面并吞旧时楚地,东面连接衮、豫, 西面连接关中,率领士兵十万,伺机而动,也是中策。拿三荆的土地,与梁国通好,可以使自身免 于祸难,但是功名就不存在了。这是下策。”贺拔胜轻视卢柔年轻,笑着不回答他。到了孝武帝往西 迁移,东魏派遣侯景袭击穰城时,贺拔胜被打败了,就往南投奔梁。卢柔也跟随他。贺拔胜多次上 表请求回去,梁武帝看了奏表,称赞他的言辞文采。武帝后来知道是卢柔所撰写,就派遣舍人慰问, 并送给他丝绸锦缎。后来卢柔与贺拔胜一起返回,走到襄阳,齐神武帝害怕贺拔胜从西边进入,派 遣侯景率领轻锐的骑兵拦截他。贺拔胜和卢柔很恐惧,就舍弃船只爬山而走。他们背着干粮,冒着 危险,行走数百里。当时恰逢秋雨连绵,同行的人又冻又饿,死了一大半。到了丰阳地界,卢柔迷 失了道路,独自在枯树下过夜,寒雨打湿了衣服,他几乎要冻死。 大统二年,他到了长安。他被封为容城县男爵,食邑二百户(二百户人家的租税作为其俸禄)。 太祖重视他的才能,推举他为行台郎中,加授平东将军,任从事中郎,与苏绰一起掌管机密事务。 当时沙苑之战后,大军多次传来捷报,汝、颍之间,很多人起义来归附。文书往返,每日有一百多 件。卢柔根据情况答复,都符合事宜。他被晋升为子爵,增加食邑三百户,被授任中书舍人。他升 为司农少卿,转为郎,兼任著作,修撰国君的言行录。后来担任黄门侍郎。文帝知道他很贫困,脱 下外衣赏赐给他。魏废帝元年,他被加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 孝闵帝登位,他担任小内史,升任内史大夫,进位开府。他在官位上去世。他所作的在世间流 传的诗颂碑铭檄表启有几十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晚桃花 白居易 一树红桃亚①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 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 寒地生材遗校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③来折一枝。 【注】①亚,通“压”。②校,通“较”,比较,较为。③白侍郎:白居易时为刑部侍郎。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 首联勾画出桃花灼灼盛开、绰约动人的形象,以及它的清幽的生活环境。 B. 颔联写作者只因为忙中偷闲,这才发现了幽僻处“竹遮松荫”下的桃花。 C. 颈联采用议论和比喻的手法,既显露出锐利的讽喻,又含蓄蕴藉,发人深思。 D. 尾联紧承颈联的议论和慨叹,写出了诗人独具慧眼,折取一枝,以及惜花之情。 E. 诗人所用的语言大都隐晦难解,但又十分注意语言的加工和提炼,非常传神。 【答案】BE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 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 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 意仔细辨析。题中 B 项,分析错误,不仅是因为作者是悠闲、不被重视的人,才会发现晚桃花,还 有若不是斜日临照,与红花相映,人们便观赏不到这“一树春桃”,故此项说法错误。E 项,“语 言大都隐晦难解”说法错误,白居易的诗大都浅显平易,这首诗的语言较为通俗易懂。故此项说法 错误。A 项,是对首联的分析,是对桃花及其生长环境的描写,选项分析正确。C 项,是对颈联艺术 手法的分析,说法正确。D 项,是对尾联的分析,尾联紧承颈联的议论和慨叹,不仅有讽喻的意味, 同时引人深思,说法正确。 15. 请结合全诗来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6 分) 【参考答案】①对迟开的桃花的喜爱,同时也对晚来的桃花充满了怜惜之情;②诗人自折一枝,也 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不同看法,识别人才不应因其家世贫寒而不用,选拔人才应当唯贤是举;③隐 7 含了对官场上选拔人才时看重门第、不重贤能的风气的不满(或讽刺)。 【解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 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 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这首诗属于咏物言志,通过对晚桃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晚桃 花的怜惜之情。同时通过颈联与尾联的分析,可以看出诗人对选拔人才的不同观点,诗人当时在朝 为官,对于人才的选拔非常重视,选拔人才不应该看出身,而应该唯贤是举。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游山西村》中,陆游用“________,________”描摹了庆典将至、音乐不断的农村风俗画卷, 反映了当地淳朴的民风。 (3)杜牧《阿房宫赋》描写高耸的建筑不计其数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2)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3)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 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 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此题注意“忳”“郁邑”“侘傺”“箫”“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①联大以刚毅坚卓为校训,在极端艰难困苦中弦歌不辍....,大师辈出,赓续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 这不仅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②公务接待禁酒令既出,就要做到令行禁止....,加强监督,严查严打,特别是要形成自上而下自觉遵 守规定的好风气。 ③小熊泥塑像一直是孩子的最爱,小朋友一见到商店里小熊泥塑像就挪不开脚步,但面对昂贵的价 格,只能望其项背....。 ④日前,来自东方航空公司各个岗位的 100 位新人,在蓝天、白云、飞机的见证下义结金兰....,共同 许下了爱情的誓言。 ⑤中方奉劝安倍打消任何幻想,改头换面....,否则必将进一步失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在历史舞 台上成为一个彻底的失败者。 ⑥为了拓展知识面,她广泛涉猎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哲学甚至宗教、建筑等门类书籍,不一.. 而足..,赢得了战友的称赞。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答案】D 【解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 改。③④⑤成语使用错误。③“望其项背”: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一般用于否定句。 语境强调的是“价格”“昂贵”,不是赶不上,而是买不起。望文生义。应改为“望洋兴叹”。④“义 结金兰”:高兴地成为结拜兄弟姐妹。语境是“东方航空公司各个岗位的 100 位新人,……共同许 下了爱情的誓言”。使用对象错误。应改为“喜结伉俪”。⑤“改头换面”:是指只在表面上有所 改动,其内容却依然如故。语境是“中方奉劝安倍打消任何幻想,……否则必将进一步失信于亚洲 邻国和国际社会”。不合语境。应改为“改弦易辙”。①“弦歌不辍”泛指读书或教学活动没有间 断。古人讲究音乐的教化作用,故而也以“弦歌”指代礼乐教化。大学中常用“弦歌不辍”来表达 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运用得当。②“令行禁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符合语境。⑥“不 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符合语境“她广泛涉猎政治、经济、 军事、历史、哲学甚至宗教、建筑等门类书籍”。综上分析该题选 D 项。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 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进程中,一批地方高校经过探索与实践,找准了自身定位,突显了办学特色, 大幅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B. 有专家指出,清洗白衬衫时,切忌不要使用漂白剂,因为漂白剂虽能使衣物变白,但也会让衣物 纤维变硬变脆,从而损伤衣物。 C. 为提升员工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公司决定采取跟岗学习、外出培训,让每 位员工都能得到发展的机会。 D. 物理学家在观察与研究不同星系时发现,旋涡星系“死亡”进程比较缓慢,椭圆星系则相对加速, 但两者进程均长达数十亿年。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 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此题 B 项,不合逻辑,否定不当,“忌”与“不”, 两重否定不当。C 项,成分残缺。“采取”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应该在“外出培训”后加上“的措 施”。D 项,搭配不当,“加速”一词与“死亡进程”不搭配,可改为“快速”。 19. 下列楹联与场所不匹配的一组是(3 分)( ) A. 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文庙) B.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书房) C. 追摹古人得高趣,别出心裁在一家。(宗祠) D. 法云广荫无遮会,慧日高悬有相天。(寺院) 8 【答案】C 【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楹联与场所不匹配的一组”。考生首先应分析楹联的内容,圈出其中 能够起到暗示作用的词语,然后分析场所。C 项,“追摹古人得高趣,别出心裁在一家”,“追摹” 意思是“追忆摹仿”,“追摹古人得高趣”是指从古人的文章中体会到高雅的志趣,这与“宗祠” 追忆先祖不合,适合用在“书房”。A 项,“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杏坛”是为 纪念孔子讲学而建,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正殿后移,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 “杏坛”。泗水、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处。这副楹联的意思是“孔子的文章如日月一样光华灿烂, 孔子的礼乐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中都是第一”,这是赞颂孔子的文化教育,如日月光华灿烂,在中外 堪称第一。“文庙”,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历代王朝 更迭中又被称作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最为有名。 故二者匹配。B 项,“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意思是“胸中藏有万千个词汇凭你调 用,即使笔下有千钧重,写作起来也能挥洒自如”,这与“书房”相匹配。D 项,“法云广荫无遮 会,慧日高悬有相天”,“法”指佛法,“法云”,是佛教语,指佛法如云,能覆盖一切;“慧日” 为佛教词语,以日光比喻佛之智慧普照众生,能破无明生死痴闇,与‘慧光’、‘慧照’等同义, 与“寺院”相匹配。 20. 下面是中国天气网一则应用文的一部分,在字形、语法和语言得体方面都存在问题,请找出并 修改。(5 分) 中国天气网天气新闻征稿启示 中国天气网内容涵盖丰富,其中“天气新闻”栏目尤其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天气新闻”在报道 突发天气事件和提高防灾减灾常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自本网 2008 年 7 月正式上线以来,每天都需 要发布大量全国各地重大天气新闻。由于网站影响不断扩大,公众对各地天气新闻的时效性和内容 的丰富性要求不断提高,而本网编辑人数有限,现特向各省、市、区级气象局征稿,请务必踊跃投 稿。 【参考答案】(1)将标题中的“启示”改为“启事”或“公告”。 (2)将“提高”改为“普及”。 (3)将“自本网”中的“本网”移至“每天”前(或将“自本网”改为“本网自”) (4)将“务必”删掉。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能力,其中涉及语法和语言得体方面的错误,作答时可以从以上几点 考虑。其中“提高”与“科普常识”不搭配,应将“提高”改为“普及”;“自本网 2008 年 7 月正 式上线以来”语序不当,应将“自本网”中的“本网”移至“每天”前,或将“自本网”改为“本 网自”;“请务必踊跃投稿”中“务必”语气过硬,使用不得体,将“务必”删掉。 21. 请参照下列文段中划线句的逻辑方式,反驳对方的观点。要求符合事理,每空不超过 20 字。(6 分) 某天,北京大学课间休息时,众教师闲聊起谭鑫培演出的《秦琼卖马》。胡适道:“京剧太落伍, 甩一根鞭子就算是马,用两把旗子就算是车,应该用真车真马才对!”在场者恭听高论,一时无人 应声。黄侃慢慢站起身,说道:“适之,唱《武松打虎》怎么办?”胡适一时语塞,众人哈哈大笑。 ①有一天,有个地主在家里喝酒。正喝得高兴的时候,酒壶里没有酒了,他连忙喊来长工去给 他打酒。长工接过酒壶问:“酒钱呢?”地主很不高兴地瞟了长工一眼说:“有钱能打酒算什么本 事?”长工没有再说什么,拿着酒壶就走了。过了一会儿,长工端着酒壶回来了,地主暗自高兴, 接过来就往酒杯里斟酒,可倒了半天也没倒出半滴酒。原来酒壶还是空的。地主冲着长工喊叫:“怎 么没有酒?” 假如你是这位长工,请写出一句反驳的话:_______________ ②加拿大外交官朗宁出生于中国。多年后,当他竞选加拿大某省议员时,反对派大肆宣传他是 “喝中国人的奶长大的,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 假设你是朗宁,请写出一句反驳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示例:壶里有酒才能倒出酒来算什么本事? (2)示例:喝牛奶长大的,难道就有牛的血统了? 【解析】这是一道逻辑推理的题目,要求反驳对方的观点,反驳的方式可以按对方的观点提出一个 特例进行的反对,如例句中的“老虎”,可以顺着对方的思路进行类比,如“有钱能打酒算什么本 事”,可是顺着对方的思路,提出“壶里有酒才能倒出酒来算什么本事”的反问;“喝中国人的奶 长大的,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可顺着这思路,喝什么奶就有什么血统,提出“喝牛奶长大的,难 道就有牛的血统了”。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网络流行词“佛系青年”,指的是那些崇尚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生活方式的青年 人。他们的典型语言是“都行”“可以”“没关系”“随它去”等。“双 11”,抢着也行抢不到也 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 请以“我看‘佛系青年’”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 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主要是“佛系青年”,材料中介绍“佛系青年”的特 征:崇尚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生活方式的青年人。他们的典型语言是“都行”“可 以”“没关系”“随它去”等。“双 11”,抢着也行抢不到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 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写作的重心是对“佛系”青年的看法,可以赞同,可以反对。从赞 同的角度看,从当今的青年的压力过大,“佛系”正好是一种淡泊的心理,有助于缓解压力;从反 9 对的角度看,“佛系”是一种“逃避”,年轻人应该积极向上,尤其是正处在这一年龄段,更应该 摒弃“佛系”思想。行文时注意从材料出发,分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从“佛系”的定位,为什么 要摒弃和如何做的角度进行分析。 【参考例文】 年轻人,真的“佛系”了吗? ——我看“佛系青年” 今天一早,我翻开朋友圈,被“佛系”的 90 后吓了一跳。网友总结出佛系粉丝、佛系员工、佛 系甲方甚至佛性前任,考试、恋爱、健身、网购等行为也找到了“佛系”的方式。 什么是“佛系”?举两个简单例子,大家感受一下。比如,“佛系员工”,被描绘成“交代下 来的任务从不推辞,但是也绝对不会给自己揽工作;工作质量永远保证合格,但从来不会有惊喜”。 再比如,“佛系恋爱”,是“不温不火,不会夺命追魂 call,主要相处方式就是一周一两次见面”。 怎么看这样的“佛系”?这当然跟大乘佛教所言“众生皆有佛性”不同,更多是网友的“夫子 自道”而已。像很多事情一样,我们还是可以分两面来看“佛系”的状态。还原到生活场景,一方 面,这可以是不争不抢、不钻营不吹捧的随性、豁达;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面对竞争、面对压力 时候的怠惰、消极。好与不好,存乎一心。 应该说,年轻人天性是热烈的、向上的,对生活充满热忱、对世界充满好奇。不过,“佛系” 一词能让很多人觉得深有同感,也让人感受到一些共同的状态。业绩只能“更快更好”,成绩总要 “再创新高”,房价高、物价贵、好工作也难找,经常要使出浑身解数,往往要委曲求全,神经总 是紧绷、压力总是“山大”……有拼搏、有奋斗,有成功的热望、有向前的激情,不过,也难免会 有缓下来、松下来的念头——毕竟弦不能绷得太紧,容易断。所以,即便不是生活的常态,“佛系” 一说,也承载了一种对于生活中快与慢、进与退的思考,乃至追求。 本质上,这样的“佛系”人生,跟“我们是谁”的咆哮体,跟“葛优躺”“感觉身体被掏空” 的吐槽,跟“第一批 90 后脱发了”,也都有些相似。不过,“佛系”之说,在无奈之外,更多了一 些“不焦躁、不执著、不强求”的态度,也未尝没有“不愿给人添麻烦”的心情。这难免让人联想 到日本的“低欲望社会”:物质极大丰富,吃饱穿暖不是问题;“随缘”的人生,没有大的野心和 抱负;城市生活便捷,连跟人的交往都能降到最低……人们从中,也会看到“世代转换”之后人生 观、价值观的悄然转型。 在“佛系”之前,还有个年轻人喜欢用的词——“丧”。“丧”已经是消极了,更消极的是, 连“丧”都懒得“丧”。或许,不管想要怎样、能够怎样,年轻人终究还是要“嗨起来”。毕竟, 消极不是放纵,沉稳不是慵懒,有所节制不是无欲无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非无喜无悲。 不“尽人事”,怎能徒“听天命’?Deadline 迫在眉睫,佛系员工可以视若罔闻吗?希望不作、不 矫情,佛系男子可以坐等爱情从天而降吗? “佛系”与 90 后相遇的背后,潜藏着保温杯泡枸杞的中年隐忧。曾经拒斥“90 后”这一标签 的 90 后,或是困惑于现实,或是迷茫于选择,于是给自己贴上了“佛系”的标签。积极也好消极也 罢,“佛系”跟不久前流行的“油腻”一样,也不过是个标签,并不足以指代丰富多彩到无所不有 的人生。我们还能看到理工男、萌大叔、女汉子、社交宅、铲屎官,青年既惧怕被归类,又希望得 到认同;既要彰显个性,又要互相取暖,说到底,这或许只是年轻人在探索自己的人生定位、社会 定位,在追寻人格层面、精神层面的成长。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我们可能也只是看到了标签,而没有看到“佛 系”心中那不屈不挠的“斗战胜佛”吧。所以,不妨也“佛系”一下:不必太当真,也不能不当真。 这正是:事事随缘有“佛性”,不可遇事心如冰。